她看得很清楚。皇帝的兄弟們早就被收服得差不多了,而兒子們都還小,若皇帝有個三長兩短,受益的隻能是攝政王。她必須要把多爾袞放在眼前好好籠絡著,不然,萬一這個男人有什麽心思,受害的會是自己的兒子。


    另一個著急的是仁娜。她早就不顧什麽男女大妨了,日日去養心殿,端藥送水,從不假手他人。有時福臨精神好的時候,她就會讓兒女們湊在跟前說話。


    其實,福臨也不是什麽都不知道的。他也很想病好,可病人總不能心焦,一焦急,藥的效果就會更慢。他自己明白,之前仗著年輕身體底子好,熬得太過了。就如同一條崩得緊緊的橡皮筋,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忽然之間鬆弛下來,要麽是斷,要麽是再也沒有了彈力。


    病人的心理總是脆弱的。布木布泰天天念叨著:“皇上要好好的養病,放心吧,後宮的事情有額娘呢,前朝的事情有你叔父呢,你就好好的養身體就好了。”這樣一來,福臨不免有一種自己是多餘的感覺,有些心灰意冷。還是皇後的念叨更入他的耳一點。仁娜是真的對他產生了夫妻的感情,沒人的時候,便會坐在床邊抹眼淚,用蒙語嘮叨著什麽“表哥,你若是有什麽不好,我也不活了”“表哥,你可要快點好起來,孩子們和我都等著你呢。”“表哥,你答應了開春要帶我和孩子們出去玩的,可不能說話不算數”,等等雞毛蒜皮的小事,讓病中的福臨感覺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越發的掙紮著想要好起來。


    終於,攝政王爆發了。


    皇帝生病,總是有三個以上的太醫共同診脈的。這天,太醫們會診過後,開了個小會,將先前的方子添減了幾味藥。多爾袞在一旁劈手奪過,看了幾眼,罵道:“你們這些奴才,就知道溫補溫補。皇上都溫補了多少天了,卻不見好,可知是你們的方子不對!”


    宋院首低著頭,心一橫,道:“待微臣再去開一副方子來。”


    太醫院用藥,永遠是穩妥為上。皇帝的脈搏有一股子生機,就算不吃藥,休息個把月自己也就好了,現在才四五天的時間,不能完全好是正常的。他們也隻是想先調養著,這樣下來,無功無過。


    多爾袞踹了他一腳:“還不快去!皇上的病再不好,我砍了你們幾個的腦袋!”


    得了!宋院首大筆一揮,立刻開了一副藥方上來,熬了之後灌福臨喝下。這副藥倒是起了作用了,沒有多久,福臨隻覺得渾身發熱,捂出了一身的大汗,也舒爽了許多。晚上又喝了一副後,第二天居然可以下床走動了。


    皇上終於可以上朝了。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福臨卻不那麽開心,因為,他病的這幾天裏,鄭經反了。


    第八十一章


    施琅是幫助朝廷去處理鄭成功身後之事的,雖然之前施琅確實是屬於鄭成功的人,但現在他已經獲得了朝廷的官銜。水軍都統是正三品,官職不低,而鄭成功去得突然,鄭經身為長子,國公世子的封號還沒有下來,這樣一來,若是嚴格的說,他還要給施琅行禮。可以說,在台灣的一畝三分地上,官銜最高的便是施琅和來學造船的工部侍郎李茂敏了。


    當然,施琅不會傻到在別人的地盤擺架子,一直都是很謙遜的模樣,鄭經也很客氣,雙方相處還是愉快的。施琅是鄭成功發現的人才,對鄭成功也有感恩之心,因此很是盡心盡力的辦理相關事宜,甚至連安排靈堂這種管家的事情都搶著幹。李茂敏也一樣。他在台灣呆了許久,一頭埋進戰船的建造中,對人情世故懶得去理,還得罪了不少當地人。還好有鄭成功的幫忙,才能讓他可以繼續的做自己的技術夢。因此,李茂敏在靈堂上哭得也夠傷心。


    這兩個人給鄭經感覺都挺好的,對他們也很是禮遇有加。問題是,鄭成功不僅僅鄭經一個兒子,更重要的,是這些兒子的娘也不是同一人。


    鄭成功有十個兒子,鄭經是長子,才剛剛十九歲,娶了唐氏女兒為妻。但夫妻感情並不好,他的白月光叫做昭娘,是一個比他年紀大的已婚已育女子,是四弟鄭睿的奶娘。他和昭娘私通,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鄭克臧。鄭成功得知這個消息後,便要處死昭娘,鄭經不舍得,便將昭娘藏了起來。


    唐氏自然不樂意。她是書香門第的姑娘,也算是大戶人家了,丫鬟爬床什麽的看得多了,對三妻四妾極其有容忍度,但她不能容忍丈夫偷的人是弟弟的奶娘!公子的奶娘總是要跟著公子一輩子的,以後在主子麵前也有麵子,輩分是比公子大一輩的。這就說明,鄭經這是紅果果的亂/倫!


    更何況,鄭經認識昭娘在前,婚前就和昭娘勾勾搭搭,婚後對自己一點關心尊重都沒有,整天就圍著昭娘轉,唐姑娘很不忿。這門親事是小時候定下來的,她的父親是南明的官員,已經在南明敗落後殉國了,她從小是受著國仇家恨的教育長大的,可以說她對清朝沒有半點好印象。偏偏自己的夫家還是降了的,這就算了,唐姑娘知道,父親是在為她著想,希望她能夠在鄭家的保護下好好的過日子,可是,這日子哪裏是人過的?


    公公親自出賣了南明皇帝,丈夫和奶娘亂倫生子,連個下人都敢給她顏色看。唐姑娘爆發了。


    她還是有一定嫁妝的,便收買手下人,送了一個消息出去:鄭經亂倫,氣死父親。又命人與鄭成功的幼弟鄭襲聯係,說願意支持鄭襲繼位,為國公,鎮守台灣,條件是讓鄭襲留著昭娘的命,給自己處理。


    鄭襲心動。鄭經亂倫,剩下的孩子們都還小,自己還真是唯一一個能繼承鄭成功國公封號的人,可以做台灣的土皇帝。因此,他派人四處聯絡,將鄭經的事情廣為流傳,一時間,台灣街頭巷尾都在說著鄭經與奶娘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鄭經忙著處理父親的喪事,又要和施琅詳細講解台灣的形勢,當他知道自己的逸事已經傳遍的時候,都是兩天後了。蕭拱臣等人聯合上書,希望施琅可以送到朝廷,表明不屑於奉這種亂倫之人為主,同時,推鄭襲為國公爺的繼承人。


    施琅調查了一番,發現不單單是亂倫一樣,還有寵妾滅妻,這些都是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他當然不會因為和鄭經的一點點交情就幫他隱瞞,而是修書準備上告朝廷,讓皇帝定奪。


    鄭經慌了。他去找自己的頭號謀士陳永華,陳永華獻計,要他斬殺昭娘與鄭克臧,並哄好唐氏,做出一副夫妻和睦的模樣,並以長子的身份站出來,喝斥鄭襲造謠生事,意圖謀逆。


    鄭經聽從,手持長劍到了內宅,直奔昭娘的房間。昭娘早就得知了外麵的消息,得知鄭經進來的消息時,便不慌不忙的打扮了一下,又命人將兒子抱了過來。


    當鄭經一腳踹開門時,看到的就是昭娘溫柔的拍著繈褓中的孩子,輕輕的哼唱著,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母性的柔情,整個人彎成了優美的弧度,柔得如同一灘水。


    昭娘聽到動靜,抬頭看看鄭經,豎起一根手指放在唇邊“噓”了一聲,悄聲道:“臧兒睡了,別吵醒他。”


    不知道為何,鄭經發現自己無法邁出腳步,也無法提起劍來對著這個女人。昭娘的眼神從他手上的長劍上掠過,將孩子放到床上,抿了抿自己的碎發,站起身來:“大公子,是奴婢不好。奴婢不該奢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害得大公子被人非議。還請大公子殺了奴婢吧,能得到大公子的恩寵,奴婢此生心滿意足。隻是,臧兒是無辜的,大公子還請開恩,隨便將他送給民間的哪對無子夫妻就是了。此生,奴婢害得他不能堂堂正正的站在人前,隻希望他在奴婢死後,能做別人的嫡子。”


    她的眼中含淚,麵色蒼白,卻又透露出一種大義淩然的決絕。鄭經哪裏還下得了手,長劍落在地上,他上前一步,握住昭娘的肩膀:“誰說我要殺你了?在我心中,你才是我的妻子,臧兒就是我們的長子。”


    “不可以的,大公子,”昭娘往後一退,“奴婢不能連累大公子,來世,來世……”


    說著,她淚流滿麵,一頭往一邊的牆上撞去。鄭經連忙衝了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昭娘的去勢,感覺胸口被撞得生疼,大為心痛,道:“昭娘,你若是去了,留我一人如何獨活?你好狠的心!”


    兩人抱頭痛哭,鄭經想殺昭娘的念頭早就煙消雲散,又跑去向陳永華討主意,並聲明,除非他死,他也不可能殺了昭娘。


    陳永華歎息。他是典型的長子嫡孫派,對鄭經一直忠心耿耿,卻非常不理解鄭經的這種行為:不過是一個淫/婦一個奸生子,殺了就殺了,又什麽不舍的。不過,他到底是忠心為上,想了想,便道:“那就隻剩下一個辦法了。”


    這個辦法就是造反。南明國破時,台灣收容了大批南明的臣民。雖然鄭成功將朱由榔送了上京,但其他人他都是睜隻眼閉隻眼,這些南明的臣民們時時刻刻都想著重振江山,甚至連支持鄭襲的蕭拱宸等人都是一樣。更何況台灣做為各個國家來往的重要碼頭和市場,經濟發達,不差錢,也不差兵器。如果此時鄭經提出反清複明,定會得到大部分南明臣民的支持,並無形的轉移了台灣的內部矛盾,也讓人忘記了他和奶娘之間的恩怨情仇。


    通常,造反是要有個理由的,而陳永華的理由很現成。朱由榔上京之後,本以為自己會得一個象征性的頭銜,然後被囚禁著了此殘生——所有的皇帝,都會對他這種人寬宏一些,以表示自己的胸襟。不料,福臨不按常理出牌。首先,福臨命人做了個詳實的報告,將南明百姓的生活水平,可支配銀錢等做了個統計,又與京城百姓和江南百姓的做了個對比。這個對比太清晰了,很輕易的就可以看到,南明在戰火中,百姓生活比大清的差了不是一星半點。接著,福臨又命人將朱由榔朝廷輕視農民起義軍的種種行為做了些誇大,寫成了一本本語言通俗的小說。然後,將調查數據和小說公布天下。


    朱由榔的名聲一下子壞了。廣大老百姓都是樸實的,現在的皇帝能讓他們吃飽飯,有錢花,多好啊,這麽好的皇帝還造他的反,那絕對是個壞人。啊呀!這個壞人造反的同時,還不能給百姓吃飽穿暖,那就是十惡不赦了。什麽?這個十惡不赦的壞人還這麽對待農民起義軍,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嗯,絕對要下十八層地獄!


    於是,福臨表示自己是個順應民情的好皇帝,百姓恨著的就是該死,所以,朱由榔,你的囚禁美夢破碎了,去死吧!


    一杯毒酒灌了下去,朱由榔去世。陳永華給鄭經的借口就是:為鄭成功洗冤,給朱由榔報仇!


    隻要能不殺自己的心肝,一切都是好的。鄭經發了檄文,表示鄭成功當年送朱由榔上京,就是為了讓兩個皇帝能好好的談判,而且順治帝是答應了他會好好的對待朱由榔的。沒有想到,一個轉身的功夫,朱由榔就被殺了,順治帝不講信用,台灣要為朱由榔報仇。


    果然,在有個共同敵人的前提下,鄭襲也不鬧騰了,昭娘更是被眾人忘到了九霄雲外。陳永華的文采是相當好的,一篇檄文讓他寫得振奮人心,激昂人心。眾人舉行了誓師大會,並決定拿施琅和李茂敏這兩個朝廷的走狗來祭旗。


    施琅在台灣還是有這麽幾個朋友的,其中一個偷偷的給他送了信,讓他趕緊逃跑。施琅大吃一驚,連夜找上李茂敏。兩人一商量,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去台灣的造船廠放了一把火,兩個人趁亂雇了一艘小漁船,逃到了廈門。


    當初施琅來的時候,便做好了鄭經要反的準備,早就在廈門和金門安置了水軍和幾門小型的佛郎機。他一方麵八百裏加急寫信給朝廷,另一方麵命人抵抗台灣的軍隊。


    順治十七年二月,福臨命趙布泰為副將,碩塞為監軍,領兵十萬,征討台灣。而遠在廈門的施琅,卻被任命為將軍,帥印由碩塞帶去,當場轉交。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公司年終盤點固定資產,我清點了五遍,得出五個不同的數字,我對我的智商絕望了,以我的這種智商還要寫文,大丈夫嗎?


    第八十二章


    台灣造反,沿海的百姓並不十分熱衷。他們本是漁民,日夜打魚為生,最討厭的就是海盜。前明的時候,官場爭鬥激烈,誰也沒有心思去管這種邊角之地小民的利益。當然,在明朝還算強盛的時候,他們的日子也是好過的,例如說,浙江巡撫朱紈,曾經與葡萄牙人開仗,在雙嶼島上,將葡萄牙經營了二十年的小鎮夷為平地,僅僅用時五個小時,葡萄牙死於這個戰役的多達五百人。


    可是,之後的明朝,這種振奮人心的戰役就少到幾乎沒有。宦官專權,黨爭嚴重,誰還有心思去管老百姓的死活。崇禎不舍得剪裁宮裏的開支,拿驛站的人員開刀,而那些被辭退後沒有飯吃的人裏,有一個叫做李自成。


    清軍入關之後,百姓肯定是不願意的。漢人高人一等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可是時間長了,他們發現日子沒有什麽不同,對了,唯一的不同是女人不許裹小腳了。家裏的女人也可以出來做活,收入更高了,而且沿海的洋人來得挺多的,將自家的小茅屋收拾個幾間來出租,也能掙些銅板。若是誰家裏有個精通繡活的女人就更好了,這些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就喜歡這種活靈活現的繡活,可以換銀子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順治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小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小溪並收藏順治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