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這才發現自己在孩子麵前說這種事情有多麽的不合適,咳嗽兩聲,岔開話題:“吳三桂降了,我軍可以入山海關,叔父決定親征。到時候,後方就交給你了。”


    福臨點點頭,神色一下凝重起來。多爾袞笑了:“叔父逗你呢。盡管將糧草交給兵部,瑣事交給範文程,他們都很是能幹。”


    福臨想了想,道:“叔父,不要屠城。朕的要求便是,不可屠城。如果可以的話,也不要強行剃發。”


    這是福臨第一次和多爾袞單獨相處的時候自稱朕,多爾袞也愣了一下,正色問道:“為何?”


    “沒有必要。屠城隻會讓天下漢人小瞧我們,說我們是蠻夷。叔父帶給我許多書,漢人遵從的是儒學,雖然有許多不合情理,可有一些是很有道理的。治理天下,靠的不是拳頭,而是道理。而漢人崇尚‘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般是不願意剃發的。我們現在還不穩固,如果屠城,或者強行命令剃發,漢人們會對我們群起而攻之。現在李自成占據北京,若我們打出驅除民賊的旗號,反而會得到漢人的支持。當初大汗也是如此,才能得李永芳等人的鼎力相助。”


    福臨口中的大汗便是努爾哈赤。當年努爾哈赤將孫女嫁給李永芳,重用他們,並做出承諾,讓他們可以不剃發不易服。


    多爾袞道:“事情不是這麽簡單的。八旗將士跟著我辛苦出征,若是沒有點好處,那些旗主哪裏願意。”


    “所以我隻是說不要屠城,不要剃發。”福臨直起身子,看著他的眼睛,“雖然我很想說不要燒殺搶掠,不要淫j□j女,可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為止不可能。”


    多爾袞是有野心的,他一直想著打下燕京然後遷都。福臨很明白這點,也知道多爾袞不可能去屠殺京城的所有人。要讓這些嗜殺的人做到不屠城,隻能從難度比較小的燕京入手。


    多爾袞沉思良久,終於重重的點了點頭:“能用漢人的法子來堵住他們的嘴,倒是一個好主意。好,叔父應承你,不屠城,不燒殺,不剃發。不過,這種事情需要一道聖旨,明日上朝,臣會向皇上請旨。”


    第二天,範文程上書,提議睿親王多爾袞往定中原,多爾袞又請旨,立誓為殺賊正義之師,滅流寇,不屠城,不濫殺,不強令剃發。


    雖然這是明晃晃的做了xx又要立牌坊的節奏,卻出乎意料的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很快,福臨祭告太廟,多爾袞率軍出行。


    此時,吳三桂已經和李自成在石河開戰,多爾袞命令清軍晝夜急行,隻用了一晝夜的時間便抵達了山海關外,然後便停頓不行,逼迫吳三桂徹底投降才肯出兵。


    而此時的福臨才明白,多爾袞到底為他做了多少。


    豪格被貶,一時間多爾袞在朝廷中如日中天,就算他出兵了,也沒有人敢在後麵動些什麽手腳,就怕等他迴來會遭受到打擊報複。有多爾袞的威名在,也沒有人敢對福臨不敬。糧草方麵,兵部有豐富的經驗。不得不說,滿清在入關之前,是一個戰鬥的民族,全民都為了多爾袞的出征盡力,就連朝堂的爭鬥都少了許多。


    難怪原版的順治會對多爾袞這般痛恨。福臨在聖旨上再次蓋了一個戳後,終於理解了。多爾袞實在是光芒萬丈,做為一個皇帝,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就都被別人遮掩掉,自然會心生不爽。而且,多爾袞實在是太能幹了,沒有了他,似乎朝廷的事務一下子多了幾倍一般。


    另一方麵,多爾袞穩住了陣腳,與吳三桂來了一次談判,終於讓吳三桂正式投降。為了表示清廷的重視,多爾袞答應吳三桂軍可以不用剃發,又答應了明朝退到長江以南,在南京建都。於是,清吳聯軍,與李自成大戰,贏得了山海關之戰的勝利後,長驅直入,直逼北京。


    四月底,李自成倉皇撤離,途中也不忘記殺死吳三桂家人三十多口。五月初,多爾袞進入北京,明文武諸臣士庶郊迎清軍入城。多爾袞進入皇城,看著巍峨的紫禁城,撫摸著金色的龍椅,心裏百感交集。


    這個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現在正在他的麵前,隻要他願意,他便可以端坐在上,享受萬民朝拜。


    多爾袞仿佛被魘住了一般,無視周圍的狼藉,一步步的上前,眼裏閃爍著欲望的光芒。一個聰明的手下連忙跪倒在地,高唿:“皇上萬歲!”


    多爾袞猛的從想象中清醒過來,皺了皺眉,幾步走了下來,狠狠的一腳踹在了那人心口,喝道:“禍亂軍心,拉出去斬了!”


    多鐸一直看著自家哥哥的舉動,見此情況,上前勸道:“二哥,此人說的也是實話。你有此大功,當仁不讓的可以當皇帝!”


    多爾袞搖搖頭:“這種話不能再說。傳令下去,我們去武英殿議事。”


    皇帝,這個稱唿的確是充滿了誘惑。可是,如果他此時有了反心,兩黃旗和科爾沁都不會袖手旁觀,萬一起了戰事,受苦的是八旗兵丁。他們好不容易取得了勝利,總不能因為他的一己之私來使之前的努力付諸流水。而且,他是玉兒和那個可愛的孩子的主心骨,如果連他都隻顧著自己,那一對可憐的母子會怎麽樣呢?


    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部隊。多爾袞給予的條件極為優厚,希望他能夠率兵擊敗李自成。


    另外,多爾袞還令軍民給崇禎帝發喪,命原來明朝的內閣、部院諸臣和滿洲的官員一起辦事。又忙著給殉國的妃嬪們治喪。在南京,福王朱由菘即位,改元弘光。


    這場戰爭,死傷慘重。從明麵上看,是清廷勝利了,可實際上最大的勝利者是吳三桂。


    清廷封了他平西王,南明封了他為薊國公。一時間,他左右逢源,成為了報國複仇的純臣。而清廷因為“殺賊”的旗號,又沒有屠殺,沒有下令剃發,也得到了許多亡明士大夫的讚美。福臨讀著多爾袞寫給他的信,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這個世上,要順順利利的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必須要做到兩點:第一,拳頭要硬;第二,要站在道德製高點上。陰謀詭計可以用,但陽謀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第二十三章


    終於站在了北京的土地上。


    紫禁城巍峨雄壯,金碧輝煌。在夕陽的映照下,凝重而壯觀,簡直是如同仙境。


    這裏,即將成為他的。這個天下,全都是他的!福臨的唿吸忽然粗重起來。做為一個男人,天下盡握的感覺實在是太過誘惑,讓福臨從心底油然而生一股豪情。


    自從占領了北京後,清廷便想著遷都。多爾袞一直留在北京處理相關事宜,並派了輔國公屯齊喀等人去盛京迎駕。同時,他還忙著修整被戰火波及到了的紫禁城,同時要撫慰北京極其周邊的民眾。


    經過將近兩個月的準備以及長途跋涉後,福臨終於名正言順的入宮,祭告天地後舉行登基典禮,大赦天下。加封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免行叩拜之禮。另加封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多羅豫郡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


    一個新王朝的奠定是異常辛苦的,福臨小小年紀,卻一絲不苟的參與了所有祭拜、賜宴等儀式,累得隨時隨地都能睡著。


    “來,叔父抱著你。”下朝的時候,見小皇帝已經開始搖搖晃晃了,多爾袞心疼,一時間忘記了這是在燕京的大殿,還像以前那般準備抱著皇帝走。


    福臨點點頭,小手一伸,多爾袞將他抱起來,發現居然沒有重多少,不由得嘮叨道:“皇上正在長身體,可要多吃些才好。”


    福臨摟著他的脖子,很乖巧的迴答:“叔父那麽久不在,我有想叔父嘛。”


    “叔父也想皇上。”多爾袞心裏一片柔軟,“等有空了,叔父帶皇上去街上玩。燕京可比盛京熱鬧多了。”


    “嗯,說好了哦。”福臨將腦袋埋在多爾袞的肩膀裏,兩人就這麽無視旁人的往內宮走去。一幹宗室大臣們對這君臣二人的種種肉麻行為早就習慣至極,倒是一些剛剛降清的明朝臣子目瞪口呆,心內鄙夷這種蠻夷的做法,嘴上卻不敢說出分毫。


    此時的叔侄兩個,卻在悠閑的逛著禦花園。多爾袞這些日子戰功赫赫,自然也想與人分說,正好福臨也好奇,連連發問,引得多爾袞不管大事小事都講給他聽,說到精彩處時,福臨不由得拍掌叫好,一派天真的少年模樣。


    多爾袞不禁搖頭道:“皇上,在別人麵前,可不能這樣,會讓臣子們小看的。”


    福臨心裏一暖,剛想說些什麽,就聽到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在一旁響起:“奴~才~見過皇上,見過叔父攝政王~~”


    兩人扭頭,卻見是豪格。之前福臨登基之時大赦天下,豪格也放了出來,隻是依舊是一個光頭阿哥,沒有任何封號。


    不過就算如此,他也沒有必要自稱奴才的,他的這聲“奴才”明顯就是用來諷刺福臨和多爾袞,畢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若是他都成了奴才,那福臨和多爾袞也好不到哪裏去。


    “大哥!”福臨感受到多爾袞身上明顯散發出的怒氣,當即甜甜一笑,“你是進宮看烏拉那拉太妃的嗎?”


    豪格一愣,伸手不打笑臉人,他也不至於沒有風度的去和一個笑得甜蜜的小娃娃計較,便點點頭,又陰陽怪氣的說:“我不過是個庶民,是沒有資格進宮的,還請攝政王和皇上勿怪。”


    他故意將攝政王放在皇上之前,多爾袞皺了皺眉,道:“大阿哥不用妄自菲薄,隻要你安分一些,皇上自然不會虧待你。”


    “皇上虧不虧待有用嗎?隻要攝政王一句話,皇上還不是照聽?”豪格瞥了眼福臨,“小九弟,你還是一直不要長大比較好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順治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小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小溪並收藏順治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