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離京後沒兩日,處置楚王的詔書便下來了。
廷尉審理的結果是楚王擅殺輔政大臣衛瓘及汝南王,罪行惡劣,按律當誅。皇上難過地抹了一把眼淚,還是下了即刻處死楚王的詔令。
楚王在接到皇上詔書的時候有些不敢相信,但是此事鐵證如山,雖然他心中明白受人陷害,無奈卻拿不出一點證據。
楚王行刑的地點設置在鬧市街口,比較諷刺的是,這裏距離衛府隻隔了一條街。
文思芸一早就到了洛陽城內,此時也擠在熙熙攘攘的百姓中間,想要看看楚王行刑的場景。
楚王被關在囚車中慢慢朝這邊走來,兩旁的百姓沒有像以往那般往囚車上投擲雞蛋菜葉,而是用同情的眼光默默注視著這位年輕的王爺。
洛陽城中的百姓其實對於楚王還是有極大的好感的,當初皇上新登基,楊駿總攬朝政,大肆排擠諸侯王,欺淩新皇軟弱無能,楚王協助賈後一夜之間掃除了楊氏的威脅。
楚王在掌管禁軍之後,賞罰分明,嚴於律軍,基本沒有發生過禁軍騷擾百姓的事件,洛陽城中的治安也比以往都要好。
圍觀的人們並不在意事情的真相是什麽,是不是矯詔殺害大臣對他們來說都顯得太遙遠,他們隻是單純覺得這樣一個年輕有為的王爺突然被處死實在可惜。
囚車中的楚王此時心中好似一團亂麻一般,自那天突然被皇上告知並未授權殺害汝南王時起,楚王就好似跌入了無底深淵一般,無論如何掙紮都找不出答案。
難道是皇上想要將自己除去,特意演了這麽一出?這個念頭在楚王心中翻騰了很久。
在金墉城的時候,楚王做過很深入的自我反思,從被封為楚王鎮守荊州之後,自己殫精竭慮,臨陣殺敵,為的是什麽呢?難道是在有了赫赫戰功之後將皇位據為己有嗎?楊駿獨攬大權的時候,自己受賈後的密詔,千裏勤王,為的又是什麽?難道是想趁機奪取皇位嗎?
楚王有些委屈地想著,這些年自己並不是對皇位沒有絲毫的想法,但是最起碼沒有想過要強行奪取司馬衷的皇位,自己寧願死也不會行僭越之事。為何這一片忠心,皇上就感受不到呢?
甚至在走向行刑台的時候,楚王心裏還有一絲的期望,期望在最後皇上會念及同胞之情,饒他一死。
行刑台上的監刑官已經到位,因為是楚王的舊識,對楚王的遭遇也十分同情。楚王走來的時候,監刑官對楚王深深地作了個揖。
楚王有些感激地迴了個禮,至少在最後,他還是想要保持高貴的身份。
“殿下,時間快到了,行刑前您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監刑官眼中含淚,顫抖著問道。
楚王望了望台下沉默的觀眾,輕輕地歎了口氣,對監刑官說道:“還望大人替我稟告皇兄,我是受人陷害,無論如何我都是不敢矯詔的,這個罪名我承受不住。”
楚王的聲音有些哽咽,雖然他一向堅強勇敢,但是畢竟隻有二十歲,在最好的青春年華裏,麵對死亡難免還是有些恐懼。
監刑官點了點頭,稱會把楚王的話帶到,即使他內心知道這樣的話並不能在皇上麵前提及。
行刑時間已到,楚王並沒有等來皇上的赦免詔書,行刑人員將楚王帶到指定地點,讓他跪了下來。
楚王聽到圍觀群眾中有人在歎息,甚至還有啜泣的聲音,這使得他心中稍感安慰,最起碼在人民的心目中,他還是一個值得留戀的人。
楚王再次看了看眼前這些素不相識的人,微微笑了笑算是感謝大家前來送行。
突然,楚王的視線停留在了人群中的一個人身上,那個人是他這一生唯一想要得到卻未能得到的女子,沒想到再次見麵,會是這樣的情形,命運真的是太愛開玩笑。
劊子手的刀落下來的時候,楚王正在想與文思芸初次見麵的情形,那次她跳的那支舞真的是美極了,讓他一下子就愛上了她。
文思芸原本覺得看處死囚犯是一件十分惡趣味的事情,但這次還是沒有忍住趕了過來。
行刑場周圍人山人海的場景讓文思芸嚇了一跳,在看到大部分人眼中帶淚時更是感慨不已,沒有想到楚王竟是如此得民心。
載著楚王的囚車駛過來的時候,文思芸感覺自己的心一下子被揪緊了。隻是數日未見,曾經精神抖擻的楚王現在看上去竟是那樣憔悴虛弱。
文家被滅門楚王也有責任,這一點文思芸曾經深信不疑,但是如今仇家被依法處死,她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
此時盤旋在文思芸腦海中的隻有楚王謙謙有禮的閑談,看她跳舞時的微笑。
“沒想到曾經不可一世的楚王竟然會這樣落魄。”一旁的鶯鸝小聲說道。
文思芸愣了愣,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她現在還無法將楚王與眼前這個蓬頭垢麵、眼窩深陷的男人聯係在一起。
“小姐,我們的仇算報了嗎?”鶯鸝接著問道。
文思芸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文家原本就是政變中的犧牲品,誰是仇家,連她自己都不知道。
楚王協助賈後發動了一場政變,導致了文家滅門,但真正要為負責的到底是誰,文思芸也說不上來。其實文思芸何嚐不清楚,楚王素來與文家無冤無仇,隻是執行命令的棋子而已。
楚王對監刑官說的那番話,文思芸並沒有聽得十分真切,但從楚王淒楚的神情裏猜了個大概。
文思芸突然發現,在這場政變裏,不光文家是犧牲品,楚王也是。
劊子手就位後,文思芸身邊的人們紛紛用手掩了眼睛,似乎是不願看那血腥的一幕。
文思芸卻一直固執地盯著楚王,想要看看這個男人生前的最後一刻。
與楚王對視的那一刹那,時間仿佛停滯了一般,有那麽一瞬間,文思芸感覺楚王在對自己微笑。
鬧劇落幕,圍觀群眾各自散去,繼續他們各自的生活。文思芸也迴到了沉香館,準備迎接她新的一天。
廷尉審理的結果是楚王擅殺輔政大臣衛瓘及汝南王,罪行惡劣,按律當誅。皇上難過地抹了一把眼淚,還是下了即刻處死楚王的詔令。
楚王在接到皇上詔書的時候有些不敢相信,但是此事鐵證如山,雖然他心中明白受人陷害,無奈卻拿不出一點證據。
楚王行刑的地點設置在鬧市街口,比較諷刺的是,這裏距離衛府隻隔了一條街。
文思芸一早就到了洛陽城內,此時也擠在熙熙攘攘的百姓中間,想要看看楚王行刑的場景。
楚王被關在囚車中慢慢朝這邊走來,兩旁的百姓沒有像以往那般往囚車上投擲雞蛋菜葉,而是用同情的眼光默默注視著這位年輕的王爺。
洛陽城中的百姓其實對於楚王還是有極大的好感的,當初皇上新登基,楊駿總攬朝政,大肆排擠諸侯王,欺淩新皇軟弱無能,楚王協助賈後一夜之間掃除了楊氏的威脅。
楚王在掌管禁軍之後,賞罰分明,嚴於律軍,基本沒有發生過禁軍騷擾百姓的事件,洛陽城中的治安也比以往都要好。
圍觀的人們並不在意事情的真相是什麽,是不是矯詔殺害大臣對他們來說都顯得太遙遠,他們隻是單純覺得這樣一個年輕有為的王爺突然被處死實在可惜。
囚車中的楚王此時心中好似一團亂麻一般,自那天突然被皇上告知並未授權殺害汝南王時起,楚王就好似跌入了無底深淵一般,無論如何掙紮都找不出答案。
難道是皇上想要將自己除去,特意演了這麽一出?這個念頭在楚王心中翻騰了很久。
在金墉城的時候,楚王做過很深入的自我反思,從被封為楚王鎮守荊州之後,自己殫精竭慮,臨陣殺敵,為的是什麽呢?難道是在有了赫赫戰功之後將皇位據為己有嗎?楊駿獨攬大權的時候,自己受賈後的密詔,千裏勤王,為的又是什麽?難道是想趁機奪取皇位嗎?
楚王有些委屈地想著,這些年自己並不是對皇位沒有絲毫的想法,但是最起碼沒有想過要強行奪取司馬衷的皇位,自己寧願死也不會行僭越之事。為何這一片忠心,皇上就感受不到呢?
甚至在走向行刑台的時候,楚王心裏還有一絲的期望,期望在最後皇上會念及同胞之情,饒他一死。
行刑台上的監刑官已經到位,因為是楚王的舊識,對楚王的遭遇也十分同情。楚王走來的時候,監刑官對楚王深深地作了個揖。
楚王有些感激地迴了個禮,至少在最後,他還是想要保持高貴的身份。
“殿下,時間快到了,行刑前您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監刑官眼中含淚,顫抖著問道。
楚王望了望台下沉默的觀眾,輕輕地歎了口氣,對監刑官說道:“還望大人替我稟告皇兄,我是受人陷害,無論如何我都是不敢矯詔的,這個罪名我承受不住。”
楚王的聲音有些哽咽,雖然他一向堅強勇敢,但是畢竟隻有二十歲,在最好的青春年華裏,麵對死亡難免還是有些恐懼。
監刑官點了點頭,稱會把楚王的話帶到,即使他內心知道這樣的話並不能在皇上麵前提及。
行刑時間已到,楚王並沒有等來皇上的赦免詔書,行刑人員將楚王帶到指定地點,讓他跪了下來。
楚王聽到圍觀群眾中有人在歎息,甚至還有啜泣的聲音,這使得他心中稍感安慰,最起碼在人民的心目中,他還是一個值得留戀的人。
楚王再次看了看眼前這些素不相識的人,微微笑了笑算是感謝大家前來送行。
突然,楚王的視線停留在了人群中的一個人身上,那個人是他這一生唯一想要得到卻未能得到的女子,沒想到再次見麵,會是這樣的情形,命運真的是太愛開玩笑。
劊子手的刀落下來的時候,楚王正在想與文思芸初次見麵的情形,那次她跳的那支舞真的是美極了,讓他一下子就愛上了她。
文思芸原本覺得看處死囚犯是一件十分惡趣味的事情,但這次還是沒有忍住趕了過來。
行刑場周圍人山人海的場景讓文思芸嚇了一跳,在看到大部分人眼中帶淚時更是感慨不已,沒有想到楚王竟是如此得民心。
載著楚王的囚車駛過來的時候,文思芸感覺自己的心一下子被揪緊了。隻是數日未見,曾經精神抖擻的楚王現在看上去竟是那樣憔悴虛弱。
文家被滅門楚王也有責任,這一點文思芸曾經深信不疑,但是如今仇家被依法處死,她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
此時盤旋在文思芸腦海中的隻有楚王謙謙有禮的閑談,看她跳舞時的微笑。
“沒想到曾經不可一世的楚王竟然會這樣落魄。”一旁的鶯鸝小聲說道。
文思芸愣了愣,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她現在還無法將楚王與眼前這個蓬頭垢麵、眼窩深陷的男人聯係在一起。
“小姐,我們的仇算報了嗎?”鶯鸝接著問道。
文思芸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文家原本就是政變中的犧牲品,誰是仇家,連她自己都不知道。
楚王協助賈後發動了一場政變,導致了文家滅門,但真正要為負責的到底是誰,文思芸也說不上來。其實文思芸何嚐不清楚,楚王素來與文家無冤無仇,隻是執行命令的棋子而已。
楚王對監刑官說的那番話,文思芸並沒有聽得十分真切,但從楚王淒楚的神情裏猜了個大概。
文思芸突然發現,在這場政變裏,不光文家是犧牲品,楚王也是。
劊子手就位後,文思芸身邊的人們紛紛用手掩了眼睛,似乎是不願看那血腥的一幕。
文思芸卻一直固執地盯著楚王,想要看看這個男人生前的最後一刻。
與楚王對視的那一刹那,時間仿佛停滯了一般,有那麽一瞬間,文思芸感覺楚王在對自己微笑。
鬧劇落幕,圍觀群眾各自散去,繼續他們各自的生活。文思芸也迴到了沉香館,準備迎接她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