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為了當這個太子,袁克定連父親袁世凱都敢欺騙,私自花錢印製假的《順天日報》來刊登一些勸進的文章,使得袁世凱誤認為國內民聲對勸進已經到了一定程度。既然是連親生父親都敢騙,又怎麽不會騙自己這個堂弟呢?
籌安會最近的風頭確實發展的很快,畢竟幕後有袁世凱的扶持。到現在為止,民間和社會其他政治團體對籌安會的認識還沒有到完全了解的地步,也隻有少數個別幾個有卓遠見識的人,才看出了籌安會內幕的端倪。
在很多人眼裏,現階段的籌安會確實如同袁克定所說的那樣,僅僅隻是一個政體學術的研究團體。他們的活動大多都是進行一些政體研究的宣傳,撰寫一些相關的社會評論,以及到各地邀請一些士紳參加座談。
才剛剛成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籌安會在各大報紙上麵的曝光率越來越高,也是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有這麽一個組織出現。
如今,民間雖是嗅到了一些異樣的味道,可到底還沒能引起太多的關注。也就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竟然不知不覺的開始質疑所謂的共和,也開始在更為密切的議論君主立憲。以前的那些保守的君主立憲派人士,在沉寂了兩年之後突然又活躍了起來。
在袁肅看來,如果籌安會照眼下這個速度來發展,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後,勢必就會揭開那層“政體學術研究”的棉紗,開始大張旗鼓的為勸進和帝製搖旗呐喊。
聊到最後,袁克定更是神采奕奕的對袁肅說道:“昔日克禮與我等在慶雲樓一會,著實有很多讓人難忘的地方。上次楊先生從灤州返迴北京,還專門找到我與我說起此事,他說克禮你同樣很有心意,還打算再次進京時由你來做東,於慶雲樓再聚首呢。”
袁肅笑著說道:“確有此事。也不知此次是否有機會兌現承諾呢。”
袁克定哈哈笑了笑,點著頭說道:“自然是有的。稍後你先去見過我父親,若是把事情都談完了,明後幾日便有得是空閑的時間。我會專程發電文給楊先生,請他盡快安排迴京,我等約好時間便在慶雲樓好好一聚。”
袁肅其實不是很願意再跟這些人一起吃飯,一方麵是確實沒什麽共同言語,即便是所謂的帝製,他也隻是與袁世凱有一些直接的交涉罷了。另外一方麵籌安會一旦揭開偽裝,很快就會招來四麵八方的輿論攻擊,跟這些人黏在一塊肯定也會受到牽連。
“嗬嗬,如此,那就聽憑兄長的安排了。”盡管如此,他現在也隻能強顏歡笑的先應承,隻希望遠在上海的楊度沒那麽快抽身趕迴來。
-----------------
【總算要找到房子,今後可能要先適應一下新環境。據說碼字的人都容易得雙相情緒症,好悲劇啊!】
第77章,顧秉鈞言
原本暫定為下午與袁世凱的見麵,因為一些突發的國務而被迫拖延到晚上。
袁肅在懷仁堂吃過晚飯之後,才被侍從帶到後院二樓袁世凱的私人書房。剛剛來到樓梯口時,就看見外交部部長陸征祥和總統府外事顧問顧建章、外事幕僚顧秉鈞三人正沿著樓梯走下來。三人見到袁肅,都微微頷首示意,袁肅也很客氣還了禮。
陸征祥、顧建章二人先行離去,倒是顧秉鈞在後麵故意慢走了一步。等到袁肅準備上樓的時候,顧秉鈞忽然迴過身來,向袁肅喊道:“小袁公子。”
袁肅停下腳步,轉而看向顧秉鈞,身為總統府的外事幕僚,自然會經常出入懷仁堂這邊。袁肅每次來到北京都會到總統府,與顧秉鈞雖然沒有很深的交情,但偶爾也能在一起場合喝一杯酒、閑聊兩句話,所以並不算是生分。
“顧兄,有事嗎?”
“稍微耽誤一下小袁公子一些時間,借一步說話。”顧秉鈞臉色有幾分沉重,語氣也透露出幾分焦慮。他說完這番話之後,閃身來到一旁門廊後麵的地方。
袁肅讓帶路的一名侍從官先等候一下,他自己邁步走到門廊這邊。
“顧兄,是不是剛才與我叔父見麵,發生了什麽事?”他推測的向顧秉鈞問道。
“也不知道怎麽的,大總統似乎有一些心結無從放下,唉,實在是叫人為難。小袁公子最近幾天應該聽說過中日正在秘密談判的消息,對吧?是關於青島這方麵的問題。”顧秉鈞先歎了一口氣,繼而壓低聲音說道。
眼下中日密談還在慎重保密的期間,哪怕袁世凱故意泄露《二十一條》密約,那也是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傳開,所以在談到這件事上還是要小心翼翼一些。
“略有耳聞,但是卻不知詳情。”顧秉鈞之所以敢直接對袁肅說這方麵的話,自然是因為袁肅現在身份地位的不同,不僅是近畿直隸的最高軍事長官,又是中央軍的代言人,更是大總統在軍界唯一的親屬,無論如何可能是有消息來源的。
“唉,在外交上我們這些文人實在無能為力,日本人提出了極其苛刻的條件,但是似乎是給了大總統閣下額外的好處,以至於大總統現在一直猶豫不決。其實我與陸總長已經談過,日本人的那些條件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以目前國內國外的形式,青島問題足以一戰。”顧秉鈞煞有其事的說道,而在說到最後一句話時,他雖然又壓低了一些聲音,可說話時的神態更顯出一股斬釘截鐵。
袁肅臉色立刻起了一陣變化,難以掩飾一種驚詫的情緒。
本來顧秉鈞突然來找他說悄悄話已經很奇怪了,他到現在都還沒弄清楚顧秉鈞為什麽要跟自己說這些話。而剛才對方竟然說出“青島問題足以一戰”,更是顯出了一種始料未及又石破天驚。中國自鴉片戰爭至今,接連對外戰爭的失敗,整個民族已經喪失了自信心,別說不敢再輕易對外開戰,就連在自己領土上遇到洋人都要擺出一副獻媚的樣子。
有關青島的問題,外界早已傳出了許多唿聲,熱血青年和愛國誌士們自然是高唿著收迴青島主權的口號,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有人敢公然說出“不惜一戰”的言辭。因為中國的貧弱全民皆知,別說英法美俄列強咄咄逼人,就連昔日的小日本現在也得畏懼三分。
有自知之明的民眾隻會高唿“收複主權”,隻有那些沒有自知之明又懷著一股子愣頭勁兒的人,才會毫無建設性的高唿“開戰”。隻知“開戰”,而不知道如何作戰,除了圖一時義氣和痛快,於國於民又有什麽樣的建設?
而此時此刻擺在眼前的情況卻大有不一樣,顧秉鈞不是一個軍人,也不是一個愣頭的熱血青年,卻是一個從事外交工作的文職人員。別說文職人員理性十足,尤其是從事外交工作更應該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樣的小心,絕不能從口中說出任何一個不切實際的字詞。
可是現在顧秉鈞都說出“足以一戰”,可見日本對於青島的威脅根本沒有外界所盛傳那麽嚴重,也根本沒有曆史上所描述的那麽艱難險阻。
“顧少川,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我深知小袁公子是深明大義之人,如今又是大總統最信任的親從,還請小袁公子稍後麵見大總統時,能說服大總統不可再有猶豫,若要一戰,需及早備戰才是。”顧秉鈞語氣十分鄭重的說道。
“少川兄,之前你們去見我叔父,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袁肅表情凝重,再次詢問道。
顧秉鈞簡單說了一下剛才的事情,外交部與外事顧問處臨時接到緊急電報,告知日本已經未經中國允許擅自從朝鮮和本土調集了兩個陸軍師團的兵力,於今日下午三點鍾許從各部駐開赴到朝鮮和旅順集合。台灣方麵也已經傳來消息,日本從台灣征募了一大批民夫,隨時為進攻青島提供勞動力。
經過下午的討論,又到大總統書房這邊密會。可是大總統對陸軍部提出的派遣軍隊從德國手裏接管青島的提案置之不理,反而要求外交部立刻起草青島戰區的外交令辭。
“什麽,大總統竟然要把青島設立為交戰中立區?這怎麽可以,昔日日俄戰爭,清廷喪權辱國劃出遼東中立戰區,已經是為我中華民族刻下奇恥大辱的一筆,大總統今日故技重施,豈不是自陷於不義?”袁肅故作驚訝的疾唿道。
“正是如此。剛才我等已經再三勸說,可是大總統心意已決,堅持不肯聽勸,實在是令人扼腕歎息。總之,現在也隻能寄希望於小袁公子了,無論如何,小袁公子稍後與大總統見麵,務必要說服大總統收迴成命。眼下正是日本軍事分散的大好時機,日寇根本不足為懼,青島一戰十拿九穩。”顧秉鈞言墾意切的說道。
“少川兄,你且放心,我必以誅心之言苦勸叔父。”袁肅沒有過多的廢話,隻是擲地有聲的做出了這樣的承諾,隨即邁著沉重的步子轉身走到樓梯口,頭也不會的上摟而去。
第78章,曉之大義
袁世凱在書房等候的時候,自然是有人告知顧秉鈞臨時攔住了袁肅,與袁肅單獨說了一些話。他才剛剛與外交部的眾人見過麵,對於外交部的這些官員的態度心知肚明,根本不難猜出顧秉鈞單獨與袁肅交談的內容。
不得不說,下午突然收到的電文,日本已經擅自集結陸軍兵力,這件事讓他感到很是頭疼。原本以為還能在談判桌上繼續拖延一段時日,可是自己能夠拖延《二十一條》,但是卻不能拖延日本軍事的部署。
為了換取日本支持帝製,他的良心上終歸是有一些糾結的地方,除了不停的自我安慰一旦今後國富民強了,一定要讓這些東洋小鬼子十倍償還之外,也沒有其他辦法。他知道該做出決定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是逃脫不了的,與其繼續在這件事上糾結,還不如一次來一個痛快,先徹底把這些煩惱置諸腦後,專心致誌經營帝製一事。
待到袁肅被侍從帶進書房時,不等袁肅行禮問好,袁世凱已經先發製人的開口問道:“適才顧少川與克禮在摟下碰麵,是否聊了一些青島方麵的事情?”
袁肅表情平靜,不動聲色的說道:“正是。”
袁世凱微微笑了笑,笑容有幾分違心,他示意袁肅先坐下來,然後切斷後路的說道:“外交上的事克禮你是不懂的,這其中有許許多多的難言之隱。總之這件事既然已經決定下來,我也不想再為這件事繼續費心。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袁肅沉默了一下,依然是一副不動聲色的表情,他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克禮明白。”
袁世凱見袁肅言簡意賅,雖然有一些意外,但是心中卻寬慰了下來。他隻當袁肅是識時務的人,於是臉上的笑容顯得明朗了一些,這才與袁肅寒暄了一陣,問及前不久剛剛經曆過的婚事和一路車馬勞頓的事。袁肅都簡單的做了迴答,從始至終表情如一,語氣也如一。
“克禮,這次邀你北上,主要也不是為了其他事,還是之前克禮你呈請建立兵團軍事建製一事。這件事總統府裏討論了許久,陸軍部和參謀本部那邊也討論了許久,有人認為以我國目前的軍事局麵,連師一級的建製都尚未落實齊全,貿貿然又開設更高級的軍事建製,隻怕是為之過早了。當然,也有人認為若是以近畿安全考慮,確實應該有異於常規的軍事編製,一則加強近畿軍事保障力量,二則彰顯近畿之重要性。”
“不知叔父是如何看待?”袁肅表現出認真的樣子問道。
“你可知道讚成建立兵團編製的都是些什麽人嗎?”袁世凱沒有迴答袁肅的話,反而擺出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向袁肅提問道。
“小侄實不知。”
“克禮,一個月前楊先生出訪灤州,與你談過一些話,對吧?誠實的說,最近北京這邊確實有一些奇怪的謠言,也不知怎麽的,居然有人舊事重提,又拿出什麽君憲製來議論,反而還另辟蹊徑的出了一門新學問,就叫做政體學問。嗬嗬,你說是不是很奇怪?”袁世凱忽然跳躍似的改變了話題,放佛說笑一般的說道。
“其實小侄身為軍人,對政事一竅不通,更別說什麽政體、國體這些學問方麵的事。軍人天職,隻是保家衛國,僅此而已。在政治的立場上,小侄唯一堅定不移的認識那就是中央集權。隻要能促成中央集權,隻要能使得國家走向繁榮富強,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袁肅坐直了身子,語氣鏗鏘有力的說道。
“嗬嗬,克禮果然是盡忠職守。明白自己的職責在如今著實是難能可貴,許多人身在其位卻忘記其職,渾渾噩噩、顛倒是非,上下失綱、各為其政,因此才導致國家分崩離析,各地擁兵自重者比比皆是。”袁世凱感慨萬千的說道。
“請恕小侄愚昧,不知這件事與兵團建製一事有什麽關聯呢?”袁肅直接問道。
“哦,言歸正傳。剛才說過,關於兵團建製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而那些支持的人,恰恰是最近對政體政治頗有熱議的一派,這些人與楊先生走的很近,也很讚同楊先生的一些觀點。其實我何嚐不是在思考,政體、國體與國家發展之間是否有彼此促進的關係存在。”袁世凱深沉的說道。
他之前突然岔開話題,就是在試探袁肅對帝製一事的底線在哪裏,而根據這條底線自己才能知道談話能到什麽樣的程度。很顯然,在確定袁肅真正不在乎政體、國體之後,他可以更直接的與自己這個侄子來說話,不必再像其他人那樣遮遮掩掩、甚至矢口否認。
“其實上次與楊先生一談,小侄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無論是君憲製還是共和製,關鍵是能否讓天下人信服?”袁肅自然是知道袁世凱的心意,也明白袁世凱的打算,於是他同樣不再遮掩什麽,直截了當的切入了這個真正的正題。
“我想先問克禮一句,你是否讚同楊先生提出的政體、國體能促進國家發展的觀點?”袁世凱放佛隨意的詢問了一句,但是任誰都知道這句話是關鍵所在,不僅明確的表明袁肅的立場,也讓他清楚袁肅的價值所在。
袁肅沉默了一下,盡管他之前已經再三思考過這件事,也盡管自己心中早已有了決定,可真正到了把這個決定表達出時,還是需要鼓起一定勇氣。畢竟曆史上袁世凱稱帝是以失敗而告終,而那些曾經支持袁世凱稱帝的人,一個個都從高台之上跌入低穀,要麽逃離國外,要麽遭受牢獄之災,並且全部都難逃罪人的名聲,經受曆史千般萬般的唾罵。
他不確定自己能否憑借一人之力來改變這段曆史,更不確定推行帝製之後對國家是否能帶來更好的利益。隻能確定在今後一段日子裏,對自己的發展是有極好的推動。
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他最終還是開口做出了決定:“以小侄的愚見,楊先生的話未必沒有道理,畢竟縱觀環宇有許多成功的先例擺放在眼前,英吉利、德意誌、日本、俄國等等,都是君憲製國家。共和也好、君憲也好,其實隻要是堅持貫徹以法治國的話,在小侄看來兩者其實兩者都一樣。”
袁世凱表麵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心中卻是十分高興,他故作一番沉思,緩緩點頭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憲法是立國之本,這一點毋容置疑。之前聽楊先生說過,克禮你認為當今中國實際上是無人能有資格成為天下人之君,還說要想有此資格,必先握有民族大義,令天下人信服。倒不知道如何才能握有民族大義,如何才能叫天下人信服?”
袁肅正襟危坐的說道:“小侄不敢在叔父麵前班門弄斧,民族大義、天下歸心,相信叔父是遠遠要比小侄了解的更為透徹。民族大義無非就是團結中華民族,恢複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力量,實現各族平等友愛,大力推行民族和國家融合的精神、主義。先有民族大義,才能讓天下歸心。”
袁世凱凝神思考著袁肅的話,旋即又問道:“如何天下歸心?”
袁肅繼續說道:“如果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來說,那就是人人可以享受自由、平等、公義,不再忍受壓迫,不再遭到欺淩,不再有特權、強權,不再沒有土地和房子,不再擔心失去現有的土地和房子,不再害怕政府和官員,概括的來說就是不再讓老百姓有怨言。”
袁世凱微微擰起了眉頭,臉色漸漸變暗下來。
停頓了片刻之後,袁肅很是正式的說道:“這些話都是一些理想主義的政治活動家用來蠱惑人心的話,雖然的的確確是很到位的話,但卻不是一時能夠做到的話。天下歸心說的更簡單一些,那就是給老百姓一個希望,讓他們相信即便現在沒飯吃,但是很快也會有飯吃,即便現在沒土地,但是很快也會有土地。”
袁世凱揚起了眉毛,煞有其事的問道:“你當真這樣認為?”
袁肅鄭重的說道:“是的。但是有一點,那就是給出了希望,一定要讓這些希望都能逐一實現,否則就如同秦始皇那樣,能稱帝一時卻不能稱帝一世。欺騙人民隻能換來一時歸心。”
------------
【今天搬家了,搬進了一個類似日租房的地方,貌似周邊是紅燈區,因為看到有好多成x人用品的小店鋪。唉,苦逼的人生隻能如此顛沛流離了。正在努力為北上做準備。各位大大也一定要奮發圖強呀。看《曉說第二季》第一集很有感悟,裏麵有一句話,與我目前的處境息息相關,相信也與一部分讀者大大息息相關。堅持下去吧!希望各位讀者大大能繼續支持一下,收藏一下,紅票一下!謝謝謝謝】
第79章,外內異乎
袁世凱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感慨的說道:“你說的對,你說的很對。不過,你剛才說先有民族大義,之後方能天下歸心。但是民族大義顯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得到的,如此說來,誰要當這個皇帝,還要走很遠的一段路了。”
袁肅正色的說道:“然也不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正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然而隻要時機到了,隻需要邁出這至關重要的一步,便能獲得千秋萬代的民族之功。其實就在眼下便已經有一個極好的時機擺在麵前。”
袁世凱眼前一亮,然而語氣還能保持淡定,問道:“是嗎?你且說說,是何機會?”
說到這裏的時候,袁肅故意頓了頓,臉上閃過一絲猶豫的表情。過了好一會兒之後,他忽然又變得無比堅定起來,擲地有聲的說道:“無他,正是青島問題。”
袁世凱原本充滿期待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陰沉起來。他的第一個念想那就是袁肅是兜了一個圈子,最終還是要來勸說自己改變對青島劃分中立戰區的決定。
看著袁世凱表情瞬間的變化,袁肅心中自然是有數的,他不疾不徐的接著說道:“也許叔父您一定認為小侄是受了顧少川所托,故意換了一個法子來勸說叔父。其實即便顧少川不說,小侄此次北上也是專程為這件事而來。假如,小侄是說假如,假如叔父真的希望通過改變國體,以君主立憲來促進國家發展,那麽隻要能夠徹底解決青島問題,便能一舉將民族大義掌握在手中。”
袁世凱表情依然很冰冷,他何嚐不知道擺在眼前的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可是日本國能率先支持帝製,帶來的後續影響肯定是源源不絕的,包括與日本交好的英國,還有美國、法國,都會緊隨其後來支持自己稱帝。
用一個青島來換取法統的帝製,這才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重點。
“克禮,之前我便已經說過,外交上的事情是絕不能單看表麵。這是很複雜的事,你是不會明白的。”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世凱盡量保持著波瀾不驚的語氣說道,然而語氣中已經帶著明顯不悅的情緒。
“叔父,青島問題看上去的確很是複雜,可是若是能仔細想一想,撥開許多無關緊要的遮掩,擺在我們麵前的其實隻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中華民族曆經近百年的磨難,屢次對外作戰都是失敗告終,甚至到最後竟出現不敗而敗的荒唐現象,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我們民族已經沒有任何信心可言。每一個中國人從骨子裏都變得懦弱不堪,這個國家還如何能看到希望?”袁肅語氣不放鬆,字正腔圓的進一步說道。
“你不用再多說了……”
“青島一事,足以挽迴我中華百餘年的民族自信心,隻要能偶收迴青島主權,便能立下這份蓋世奇功。試想一下,叔父完成了前人不能完成的大業,舉國上下對叔父您的看法必是翻天覆地的改觀,這是受萬人景仰的大好時機,也是執握民族大義最好的契機。到時候隻怕連南方那些革命黨人也都無話可說。”袁肅沒有住口,相反情緒更為高漲的對袁世凱道。
“我都說了,外交上的事你又豈能知道多少內情?總之,青島一事你無須再勸,如果克禮你是真心實意認為應該大力推行中央集權,那就應該義無反顧的擁戴北洋政府。把心思都放在這件事上,總比那些虛無的東西要好得多。”袁世凱板著臉色說道。
“叔父,在動身進京之前,小侄通過一些私人的關係了解到一些謠言。聽說是日本人願意支持叔父您登基稱帝,所以叔父才打算將青島拱手讓出,不知是否有此事?”默然了片刻之後,袁肅臉色和語氣都很平靜的向袁世凱詢問道。
“你胡說什麽,怎麽可能會有這種事!”袁世凱目露兇光,慍怒之意十足的反駁道。
籌安會最近的風頭確實發展的很快,畢竟幕後有袁世凱的扶持。到現在為止,民間和社會其他政治團體對籌安會的認識還沒有到完全了解的地步,也隻有少數個別幾個有卓遠見識的人,才看出了籌安會內幕的端倪。
在很多人眼裏,現階段的籌安會確實如同袁克定所說的那樣,僅僅隻是一個政體學術的研究團體。他們的活動大多都是進行一些政體研究的宣傳,撰寫一些相關的社會評論,以及到各地邀請一些士紳參加座談。
才剛剛成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籌安會在各大報紙上麵的曝光率越來越高,也是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有這麽一個組織出現。
如今,民間雖是嗅到了一些異樣的味道,可到底還沒能引起太多的關注。也就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竟然不知不覺的開始質疑所謂的共和,也開始在更為密切的議論君主立憲。以前的那些保守的君主立憲派人士,在沉寂了兩年之後突然又活躍了起來。
在袁肅看來,如果籌安會照眼下這個速度來發展,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後,勢必就會揭開那層“政體學術研究”的棉紗,開始大張旗鼓的為勸進和帝製搖旗呐喊。
聊到最後,袁克定更是神采奕奕的對袁肅說道:“昔日克禮與我等在慶雲樓一會,著實有很多讓人難忘的地方。上次楊先生從灤州返迴北京,還專門找到我與我說起此事,他說克禮你同樣很有心意,還打算再次進京時由你來做東,於慶雲樓再聚首呢。”
袁肅笑著說道:“確有此事。也不知此次是否有機會兌現承諾呢。”
袁克定哈哈笑了笑,點著頭說道:“自然是有的。稍後你先去見過我父親,若是把事情都談完了,明後幾日便有得是空閑的時間。我會專程發電文給楊先生,請他盡快安排迴京,我等約好時間便在慶雲樓好好一聚。”
袁肅其實不是很願意再跟這些人一起吃飯,一方麵是確實沒什麽共同言語,即便是所謂的帝製,他也隻是與袁世凱有一些直接的交涉罷了。另外一方麵籌安會一旦揭開偽裝,很快就會招來四麵八方的輿論攻擊,跟這些人黏在一塊肯定也會受到牽連。
“嗬嗬,如此,那就聽憑兄長的安排了。”盡管如此,他現在也隻能強顏歡笑的先應承,隻希望遠在上海的楊度沒那麽快抽身趕迴來。
-----------------
【總算要找到房子,今後可能要先適應一下新環境。據說碼字的人都容易得雙相情緒症,好悲劇啊!】
第77章,顧秉鈞言
原本暫定為下午與袁世凱的見麵,因為一些突發的國務而被迫拖延到晚上。
袁肅在懷仁堂吃過晚飯之後,才被侍從帶到後院二樓袁世凱的私人書房。剛剛來到樓梯口時,就看見外交部部長陸征祥和總統府外事顧問顧建章、外事幕僚顧秉鈞三人正沿著樓梯走下來。三人見到袁肅,都微微頷首示意,袁肅也很客氣還了禮。
陸征祥、顧建章二人先行離去,倒是顧秉鈞在後麵故意慢走了一步。等到袁肅準備上樓的時候,顧秉鈞忽然迴過身來,向袁肅喊道:“小袁公子。”
袁肅停下腳步,轉而看向顧秉鈞,身為總統府的外事幕僚,自然會經常出入懷仁堂這邊。袁肅每次來到北京都會到總統府,與顧秉鈞雖然沒有很深的交情,但偶爾也能在一起場合喝一杯酒、閑聊兩句話,所以並不算是生分。
“顧兄,有事嗎?”
“稍微耽誤一下小袁公子一些時間,借一步說話。”顧秉鈞臉色有幾分沉重,語氣也透露出幾分焦慮。他說完這番話之後,閃身來到一旁門廊後麵的地方。
袁肅讓帶路的一名侍從官先等候一下,他自己邁步走到門廊這邊。
“顧兄,是不是剛才與我叔父見麵,發生了什麽事?”他推測的向顧秉鈞問道。
“也不知道怎麽的,大總統似乎有一些心結無從放下,唉,實在是叫人為難。小袁公子最近幾天應該聽說過中日正在秘密談判的消息,對吧?是關於青島這方麵的問題。”顧秉鈞先歎了一口氣,繼而壓低聲音說道。
眼下中日密談還在慎重保密的期間,哪怕袁世凱故意泄露《二十一條》密約,那也是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傳開,所以在談到這件事上還是要小心翼翼一些。
“略有耳聞,但是卻不知詳情。”顧秉鈞之所以敢直接對袁肅說這方麵的話,自然是因為袁肅現在身份地位的不同,不僅是近畿直隸的最高軍事長官,又是中央軍的代言人,更是大總統在軍界唯一的親屬,無論如何可能是有消息來源的。
“唉,在外交上我們這些文人實在無能為力,日本人提出了極其苛刻的條件,但是似乎是給了大總統閣下額外的好處,以至於大總統現在一直猶豫不決。其實我與陸總長已經談過,日本人的那些條件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以目前國內國外的形式,青島問題足以一戰。”顧秉鈞煞有其事的說道,而在說到最後一句話時,他雖然又壓低了一些聲音,可說話時的神態更顯出一股斬釘截鐵。
袁肅臉色立刻起了一陣變化,難以掩飾一種驚詫的情緒。
本來顧秉鈞突然來找他說悄悄話已經很奇怪了,他到現在都還沒弄清楚顧秉鈞為什麽要跟自己說這些話。而剛才對方竟然說出“青島問題足以一戰”,更是顯出了一種始料未及又石破天驚。中國自鴉片戰爭至今,接連對外戰爭的失敗,整個民族已經喪失了自信心,別說不敢再輕易對外開戰,就連在自己領土上遇到洋人都要擺出一副獻媚的樣子。
有關青島的問題,外界早已傳出了許多唿聲,熱血青年和愛國誌士們自然是高唿著收迴青島主權的口號,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有人敢公然說出“不惜一戰”的言辭。因為中國的貧弱全民皆知,別說英法美俄列強咄咄逼人,就連昔日的小日本現在也得畏懼三分。
有自知之明的民眾隻會高唿“收複主權”,隻有那些沒有自知之明又懷著一股子愣頭勁兒的人,才會毫無建設性的高唿“開戰”。隻知“開戰”,而不知道如何作戰,除了圖一時義氣和痛快,於國於民又有什麽樣的建設?
而此時此刻擺在眼前的情況卻大有不一樣,顧秉鈞不是一個軍人,也不是一個愣頭的熱血青年,卻是一個從事外交工作的文職人員。別說文職人員理性十足,尤其是從事外交工作更應該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樣的小心,絕不能從口中說出任何一個不切實際的字詞。
可是現在顧秉鈞都說出“足以一戰”,可見日本對於青島的威脅根本沒有外界所盛傳那麽嚴重,也根本沒有曆史上所描述的那麽艱難險阻。
“顧少川,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我深知小袁公子是深明大義之人,如今又是大總統最信任的親從,還請小袁公子稍後麵見大總統時,能說服大總統不可再有猶豫,若要一戰,需及早備戰才是。”顧秉鈞語氣十分鄭重的說道。
“少川兄,之前你們去見我叔父,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袁肅表情凝重,再次詢問道。
顧秉鈞簡單說了一下剛才的事情,外交部與外事顧問處臨時接到緊急電報,告知日本已經未經中國允許擅自從朝鮮和本土調集了兩個陸軍師團的兵力,於今日下午三點鍾許從各部駐開赴到朝鮮和旅順集合。台灣方麵也已經傳來消息,日本從台灣征募了一大批民夫,隨時為進攻青島提供勞動力。
經過下午的討論,又到大總統書房這邊密會。可是大總統對陸軍部提出的派遣軍隊從德國手裏接管青島的提案置之不理,反而要求外交部立刻起草青島戰區的外交令辭。
“什麽,大總統竟然要把青島設立為交戰中立區?這怎麽可以,昔日日俄戰爭,清廷喪權辱國劃出遼東中立戰區,已經是為我中華民族刻下奇恥大辱的一筆,大總統今日故技重施,豈不是自陷於不義?”袁肅故作驚訝的疾唿道。
“正是如此。剛才我等已經再三勸說,可是大總統心意已決,堅持不肯聽勸,實在是令人扼腕歎息。總之,現在也隻能寄希望於小袁公子了,無論如何,小袁公子稍後與大總統見麵,務必要說服大總統收迴成命。眼下正是日本軍事分散的大好時機,日寇根本不足為懼,青島一戰十拿九穩。”顧秉鈞言墾意切的說道。
“少川兄,你且放心,我必以誅心之言苦勸叔父。”袁肅沒有過多的廢話,隻是擲地有聲的做出了這樣的承諾,隨即邁著沉重的步子轉身走到樓梯口,頭也不會的上摟而去。
第78章,曉之大義
袁世凱在書房等候的時候,自然是有人告知顧秉鈞臨時攔住了袁肅,與袁肅單獨說了一些話。他才剛剛與外交部的眾人見過麵,對於外交部的這些官員的態度心知肚明,根本不難猜出顧秉鈞單獨與袁肅交談的內容。
不得不說,下午突然收到的電文,日本已經擅自集結陸軍兵力,這件事讓他感到很是頭疼。原本以為還能在談判桌上繼續拖延一段時日,可是自己能夠拖延《二十一條》,但是卻不能拖延日本軍事的部署。
為了換取日本支持帝製,他的良心上終歸是有一些糾結的地方,除了不停的自我安慰一旦今後國富民強了,一定要讓這些東洋小鬼子十倍償還之外,也沒有其他辦法。他知道該做出決定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是逃脫不了的,與其繼續在這件事上糾結,還不如一次來一個痛快,先徹底把這些煩惱置諸腦後,專心致誌經營帝製一事。
待到袁肅被侍從帶進書房時,不等袁肅行禮問好,袁世凱已經先發製人的開口問道:“適才顧少川與克禮在摟下碰麵,是否聊了一些青島方麵的事情?”
袁肅表情平靜,不動聲色的說道:“正是。”
袁世凱微微笑了笑,笑容有幾分違心,他示意袁肅先坐下來,然後切斷後路的說道:“外交上的事克禮你是不懂的,這其中有許許多多的難言之隱。總之這件事既然已經決定下來,我也不想再為這件事繼續費心。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袁肅沉默了一下,依然是一副不動聲色的表情,他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克禮明白。”
袁世凱見袁肅言簡意賅,雖然有一些意外,但是心中卻寬慰了下來。他隻當袁肅是識時務的人,於是臉上的笑容顯得明朗了一些,這才與袁肅寒暄了一陣,問及前不久剛剛經曆過的婚事和一路車馬勞頓的事。袁肅都簡單的做了迴答,從始至終表情如一,語氣也如一。
“克禮,這次邀你北上,主要也不是為了其他事,還是之前克禮你呈請建立兵團軍事建製一事。這件事總統府裏討論了許久,陸軍部和參謀本部那邊也討論了許久,有人認為以我國目前的軍事局麵,連師一級的建製都尚未落實齊全,貿貿然又開設更高級的軍事建製,隻怕是為之過早了。當然,也有人認為若是以近畿安全考慮,確實應該有異於常規的軍事編製,一則加強近畿軍事保障力量,二則彰顯近畿之重要性。”
“不知叔父是如何看待?”袁肅表現出認真的樣子問道。
“你可知道讚成建立兵團編製的都是些什麽人嗎?”袁世凱沒有迴答袁肅的話,反而擺出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向袁肅提問道。
“小侄實不知。”
“克禮,一個月前楊先生出訪灤州,與你談過一些話,對吧?誠實的說,最近北京這邊確實有一些奇怪的謠言,也不知怎麽的,居然有人舊事重提,又拿出什麽君憲製來議論,反而還另辟蹊徑的出了一門新學問,就叫做政體學問。嗬嗬,你說是不是很奇怪?”袁世凱忽然跳躍似的改變了話題,放佛說笑一般的說道。
“其實小侄身為軍人,對政事一竅不通,更別說什麽政體、國體這些學問方麵的事。軍人天職,隻是保家衛國,僅此而已。在政治的立場上,小侄唯一堅定不移的認識那就是中央集權。隻要能促成中央集權,隻要能使得國家走向繁榮富強,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袁肅坐直了身子,語氣鏗鏘有力的說道。
“嗬嗬,克禮果然是盡忠職守。明白自己的職責在如今著實是難能可貴,許多人身在其位卻忘記其職,渾渾噩噩、顛倒是非,上下失綱、各為其政,因此才導致國家分崩離析,各地擁兵自重者比比皆是。”袁世凱感慨萬千的說道。
“請恕小侄愚昧,不知這件事與兵團建製一事有什麽關聯呢?”袁肅直接問道。
“哦,言歸正傳。剛才說過,關於兵團建製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而那些支持的人,恰恰是最近對政體政治頗有熱議的一派,這些人與楊先生走的很近,也很讚同楊先生的一些觀點。其實我何嚐不是在思考,政體、國體與國家發展之間是否有彼此促進的關係存在。”袁世凱深沉的說道。
他之前突然岔開話題,就是在試探袁肅對帝製一事的底線在哪裏,而根據這條底線自己才能知道談話能到什麽樣的程度。很顯然,在確定袁肅真正不在乎政體、國體之後,他可以更直接的與自己這個侄子來說話,不必再像其他人那樣遮遮掩掩、甚至矢口否認。
“其實上次與楊先生一談,小侄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無論是君憲製還是共和製,關鍵是能否讓天下人信服?”袁肅自然是知道袁世凱的心意,也明白袁世凱的打算,於是他同樣不再遮掩什麽,直截了當的切入了這個真正的正題。
“我想先問克禮一句,你是否讚同楊先生提出的政體、國體能促進國家發展的觀點?”袁世凱放佛隨意的詢問了一句,但是任誰都知道這句話是關鍵所在,不僅明確的表明袁肅的立場,也讓他清楚袁肅的價值所在。
袁肅沉默了一下,盡管他之前已經再三思考過這件事,也盡管自己心中早已有了決定,可真正到了把這個決定表達出時,還是需要鼓起一定勇氣。畢竟曆史上袁世凱稱帝是以失敗而告終,而那些曾經支持袁世凱稱帝的人,一個個都從高台之上跌入低穀,要麽逃離國外,要麽遭受牢獄之災,並且全部都難逃罪人的名聲,經受曆史千般萬般的唾罵。
他不確定自己能否憑借一人之力來改變這段曆史,更不確定推行帝製之後對國家是否能帶來更好的利益。隻能確定在今後一段日子裏,對自己的發展是有極好的推動。
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他最終還是開口做出了決定:“以小侄的愚見,楊先生的話未必沒有道理,畢竟縱觀環宇有許多成功的先例擺放在眼前,英吉利、德意誌、日本、俄國等等,都是君憲製國家。共和也好、君憲也好,其實隻要是堅持貫徹以法治國的話,在小侄看來兩者其實兩者都一樣。”
袁世凱表麵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心中卻是十分高興,他故作一番沉思,緩緩點頭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憲法是立國之本,這一點毋容置疑。之前聽楊先生說過,克禮你認為當今中國實際上是無人能有資格成為天下人之君,還說要想有此資格,必先握有民族大義,令天下人信服。倒不知道如何才能握有民族大義,如何才能叫天下人信服?”
袁肅正襟危坐的說道:“小侄不敢在叔父麵前班門弄斧,民族大義、天下歸心,相信叔父是遠遠要比小侄了解的更為透徹。民族大義無非就是團結中華民族,恢複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力量,實現各族平等友愛,大力推行民族和國家融合的精神、主義。先有民族大義,才能讓天下歸心。”
袁世凱凝神思考著袁肅的話,旋即又問道:“如何天下歸心?”
袁肅繼續說道:“如果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來說,那就是人人可以享受自由、平等、公義,不再忍受壓迫,不再遭到欺淩,不再有特權、強權,不再沒有土地和房子,不再擔心失去現有的土地和房子,不再害怕政府和官員,概括的來說就是不再讓老百姓有怨言。”
袁世凱微微擰起了眉頭,臉色漸漸變暗下來。
停頓了片刻之後,袁肅很是正式的說道:“這些話都是一些理想主義的政治活動家用來蠱惑人心的話,雖然的的確確是很到位的話,但卻不是一時能夠做到的話。天下歸心說的更簡單一些,那就是給老百姓一個希望,讓他們相信即便現在沒飯吃,但是很快也會有飯吃,即便現在沒土地,但是很快也會有土地。”
袁世凱揚起了眉毛,煞有其事的問道:“你當真這樣認為?”
袁肅鄭重的說道:“是的。但是有一點,那就是給出了希望,一定要讓這些希望都能逐一實現,否則就如同秦始皇那樣,能稱帝一時卻不能稱帝一世。欺騙人民隻能換來一時歸心。”
------------
【今天搬家了,搬進了一個類似日租房的地方,貌似周邊是紅燈區,因為看到有好多成x人用品的小店鋪。唉,苦逼的人生隻能如此顛沛流離了。正在努力為北上做準備。各位大大也一定要奮發圖強呀。看《曉說第二季》第一集很有感悟,裏麵有一句話,與我目前的處境息息相關,相信也與一部分讀者大大息息相關。堅持下去吧!希望各位讀者大大能繼續支持一下,收藏一下,紅票一下!謝謝謝謝】
第79章,外內異乎
袁世凱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感慨的說道:“你說的對,你說的很對。不過,你剛才說先有民族大義,之後方能天下歸心。但是民族大義顯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得到的,如此說來,誰要當這個皇帝,還要走很遠的一段路了。”
袁肅正色的說道:“然也不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正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然而隻要時機到了,隻需要邁出這至關重要的一步,便能獲得千秋萬代的民族之功。其實就在眼下便已經有一個極好的時機擺在麵前。”
袁世凱眼前一亮,然而語氣還能保持淡定,問道:“是嗎?你且說說,是何機會?”
說到這裏的時候,袁肅故意頓了頓,臉上閃過一絲猶豫的表情。過了好一會兒之後,他忽然又變得無比堅定起來,擲地有聲的說道:“無他,正是青島問題。”
袁世凱原本充滿期待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陰沉起來。他的第一個念想那就是袁肅是兜了一個圈子,最終還是要來勸說自己改變對青島劃分中立戰區的決定。
看著袁世凱表情瞬間的變化,袁肅心中自然是有數的,他不疾不徐的接著說道:“也許叔父您一定認為小侄是受了顧少川所托,故意換了一個法子來勸說叔父。其實即便顧少川不說,小侄此次北上也是專程為這件事而來。假如,小侄是說假如,假如叔父真的希望通過改變國體,以君主立憲來促進國家發展,那麽隻要能夠徹底解決青島問題,便能一舉將民族大義掌握在手中。”
袁世凱表情依然很冰冷,他何嚐不知道擺在眼前的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可是日本國能率先支持帝製,帶來的後續影響肯定是源源不絕的,包括與日本交好的英國,還有美國、法國,都會緊隨其後來支持自己稱帝。
用一個青島來換取法統的帝製,這才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重點。
“克禮,之前我便已經說過,外交上的事情是絕不能單看表麵。這是很複雜的事,你是不會明白的。”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世凱盡量保持著波瀾不驚的語氣說道,然而語氣中已經帶著明顯不悅的情緒。
“叔父,青島問題看上去的確很是複雜,可是若是能仔細想一想,撥開許多無關緊要的遮掩,擺在我們麵前的其實隻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中華民族曆經近百年的磨難,屢次對外作戰都是失敗告終,甚至到最後竟出現不敗而敗的荒唐現象,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我們民族已經沒有任何信心可言。每一個中國人從骨子裏都變得懦弱不堪,這個國家還如何能看到希望?”袁肅語氣不放鬆,字正腔圓的進一步說道。
“你不用再多說了……”
“青島一事,足以挽迴我中華百餘年的民族自信心,隻要能偶收迴青島主權,便能立下這份蓋世奇功。試想一下,叔父完成了前人不能完成的大業,舉國上下對叔父您的看法必是翻天覆地的改觀,這是受萬人景仰的大好時機,也是執握民族大義最好的契機。到時候隻怕連南方那些革命黨人也都無話可說。”袁肅沒有住口,相反情緒更為高漲的對袁世凱道。
“我都說了,外交上的事你又豈能知道多少內情?總之,青島一事你無須再勸,如果克禮你是真心實意認為應該大力推行中央集權,那就應該義無反顧的擁戴北洋政府。把心思都放在這件事上,總比那些虛無的東西要好得多。”袁世凱板著臉色說道。
“叔父,在動身進京之前,小侄通過一些私人的關係了解到一些謠言。聽說是日本人願意支持叔父您登基稱帝,所以叔父才打算將青島拱手讓出,不知是否有此事?”默然了片刻之後,袁肅臉色和語氣都很平靜的向袁世凱詢問道。
“你胡說什麽,怎麽可能會有這種事!”袁世凱目露兇光,慍怒之意十足的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