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袁都督送來的二十支新式步槍都已經就位了。剛才還試射了一輪,貝爾先生、班誌超先生都說這支新式步槍性能很好。”李彬笑著說道。
“班誌超?貝爾?”袁肅猜得出這兩個人應該是袁世凱的外籍顧問,但是卻並不了解這兩個人的來曆。
“貝爾先生是德國武器專家,他的父親當年是李中堂的軍火貿易顧問,可謂是資深的軍火專家了。班誌超先生就是阪西利八郎,是日本炮兵軍官,已經追隨大總統有好幾年的時間了。”李彬介紹的說道。
聽到這番介紹,袁肅隱隱約約有了幾分影響,他是記得李鴻章很喜歡采購德國軍火,以至於每次李鴻章出訪德國時,當地人民都爭相前來迎接,因為他們認為李鴻章的到來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利益。
至於阪西利八郎,在很多史料上被認定為日本國的間諜,因為常年在中國高層活動,直接能夠接觸到許多中國中央政府的高層機密,所以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之所以認定其是間諜,關鍵在於阪西利八郎在“二十一條”對華政策受阻之後,又提出了“支那吞並論”的外交主張。由此可見此人野心不小。
袁肅沒有多說什麽,繼續邁著步子向打靶場走去,剛來到入口處,袁克定已經快步迎了過來,笑容滿麵的向袁肅打了一聲招唿。
這時,袁世凱那邊也聽到了動靜,眾人齊齊迴過身來。
袁肅看到跟袁世凱站在一起的還有蔡鍔、蔣百裏、段祺瑞、王士珍等人,而距離袁世凱最近的還有一名身穿西裝革履的洋人,另外一邊則是一個典型的矮個子日本人。不用多想也知道這兩個人就是貝爾和班誌超了。
“克禮來了。”袁世凱微笑著向袁肅問了一聲。
“小侄拜見叔父跟幾位大人。”袁肅走上前後,客客氣氣的彎腰行禮問好道。
“今日專程約了大家來看你送來的新式步槍,剛才一輪測試,大家都表示很滿意。索性由你再來詳細解說一下,這支新式步槍的優劣勢,以及以這支步槍推行製式化裝備的思路。”袁世凱語氣沉穩的說道。
“是。”袁肅連忙說道。
隨即,他邁步走到靶場射擊位後麵,從一名士兵手中接過了新式步槍,轉過身來向在場的所有人詳細描述了一下這支新式步槍的各項參數,以及實際作戰當中的優勢和缺陷。他本來不想當著外國人來說這些東西,尤其是那個什麽叫班誌超的日本人。中國推行新的武器政策,原本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戰略層麵上的優勢,敵對國即便能通過各種渠道購買這支新式步槍,然後加以研究找到其弱點,但是這總比正大光明的告訴這些人要好。
現在倒是赤裸裸的當著日本人的麵,把這支新式步槍的優劣勢一一數落出來,幾乎不用多猜也知道很快這支新式步槍的各項數據,就會發到各國的軍事情報單位。
“芝泉,你怎麽看?”袁世凱很認真的向段祺瑞詢問道。
“迴大總統,單從武器方麵來說確實沒什麽不好的地方,但是我認為眼下國內局勢未穩,國庫並不充實,既然各路部隊手中能裝備武器,那現階段暫時就沒必要再如此勞師動眾、大刀闊斧的進行什麽製式化。要知道這支新式步槍造價不菲,大規模批產隻會增加國府負擔。倒不如再等上幾年的時間,待到全國稅政穩定,國家步入正規,再推行製式化武器也不遲。”段祺瑞表情很堅定,說起話來也是一絲不苟。
站在最前麵的袁肅聽到這裏,心中自然是不高興的。在他看來北洋政府現階段還是有充足資金,之前向五國銀行團進行的善後大借貸,這筆兩千萬英鎊的款子到現在根本沒用出去多少,用來投入軍備的生產完全沒問題。段祺瑞以國庫空虛為理由,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他相信段祺瑞絕非是毫無理據的提出反對意見,即便對方是一個守舊的人,可也覺得稱得上是一位有宏觀遠見的軍事家,不可能因為個人情緒或者個人喜好來做為判定一件事的依據。雖然他知道北洋政府有善後大借款在手,不過說來說去自己都不如段祺瑞了解北洋政府的現況,或許當真是有個中的難處,所以才會反對。
袁世凱緩緩的點了點頭,沉吟片刻之後說道:“芝泉你所說的不無道理。那麽,鬆坡,你是如何來看呢?”
蔡鍔一直站在最靠外的地方,時不時的拿起新式步槍端詳,又時不時的百無聊賴的打哈欠,從始至終都好像沒把注意力放在正經事上麵。這時聽到袁世凱的問話,他依然是不慌不忙的樣子,聲音沒有底氣的說道:“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必要的,哪怕先把北苑和南苑的部隊裝備起來也好。不過段總長考慮的肯定比我周全,至於是否需要裝備這支新式步槍,還是由段總長來定奪吧。”
他說話時的姿態極顯得搪塞敷衍,簡直與之前雷烈風行之態判若兩人。
袁世凱微微皺了皺眉頭,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但是很快又恢複平靜。他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再次轉迴過身來向王士珍問道:“冠儒,你來說說看。”
王士珍邁步走上前,幹淨利落的說道:“武器是軍隊的根本所在,我中央政府既然要推行上下一統的大局,那勢必要有一個對外的表率。武器的統一可以是第一步,一方麵能夠改善軍隊的作戰效率,另外一方麵也能起到威懾作用,再一方麵更能體現我北洋軍革新正容的一麵。因而,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
袁世凱煞有其事的點了點頭,說道:“有道理。資金問題可以慢慢計議,但是軍事改革的問題卻刻不容緩,我們一定要向外麵做出一副不斷進取的姿態,省的總有一些宵小之徒在背後指責咱們這些丘八出身的人都是守舊、迂腐之人。”
段祺瑞堅持的說道:“大總統,製式武器確實有必要,但也應該分清楚時候。如今國家經濟來源都沒有整頓清楚,批量生產製式裝備如此之大的投入,隻怕稍有差池連迴頭的餘地都沒有。再者國家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正當全心全力推行民生發展,在這個時候大刀闊斧更換軍備,隻怕又會引起外界胡亂猜測,以至於個別地區漸生動亂。”
袁肅聽完段祺瑞的這番話,倒是覺得可以讚同一二。現在西南諸省正是神經大條的時候,二次革命的前車之鑒讓這些軍閥人人自危。如今這幾個省的都督最怕的就是中央會有什麽大動作。而大規模更換軍備顯然能引起杯弓蛇影。
但是他還是認為,中國內部矛盾問題是不可能通過談判來解決,曆史的經驗已經證實,隻能通過武力來消除所有異類。如今北洋政府現在占據優勢,根本不需要給西南諸省什麽麵子,就應該抓緊時間大刀闊斧的整改,然後揮師南下完成全國一統。
----------
阪西利八郎(1870——1950),日本陸軍中將,繼青木宣純之後的日本對華諜報的第二代巨頭,在北洋政府時期曆經七代政府更迭而他始終在幕後操縱,故被稱為七代興亡的不倒翁。日本陸軍中的所謂第三代中國通土x肥x原x賢二、板x垣征x四郎、本莊繁等人均出其門下。著有講演集《談鄰邦》。
第16章,定製式化
“芝泉,你向來都是很果斷的人,怎麽今天變得如此拿放不下?既然製式武器是軍事發展必不可少的階段,與其拖拖拉拉,還不如盡快著手準備。冠儒都說了,眼下咱們是法統政府,何必還要畏懼個別幾個軍閥?咱們就是應該抓住機會,拿出氣魄來,好好擴充一下軍備,讓那些還有野心的人知道厲害。”袁世凱緩緩的說道,他說話雖然很慢,但是卻充滿了一種不可置疑的氣息。
“既然大總統已經決意,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段祺瑞冷聲冷氣的說道。這是他一貫的習慣,隻怕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意思,哪怕是當著袁世凱的麵也會直接露出不好看的臉色。
“那好,這件事我就決定下來。迴頭陸軍部那邊再好好召開幾次會議,仔細討論一下新式步槍的具體運用。”袁世凱索性不再給段祺瑞任何臉麵,就這樣直截了當的決定下來。
“大總統已有細略,何須我陸軍部再做什麽討論,倒不如省了這些門門道道的功夫,直接通知軍械司開始預定生產得了。”段祺瑞牛脾氣倔強起來,依然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姿態,冷哼哼的說道。
“芝泉,你這是什麽話。難不成大夥都讚同,偏你一人反對,我還得聽你的不成?”袁世凱不高興的說道,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表現的太過針對,相反是用一種老朋友之間偶爾發生矛盾一樣的語氣說出這番話來。
“段祺瑞豈敢如此,總之大總統你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需要再過我們陸軍部這邊嗎?”段祺瑞沒好氣的說道。
一旁眾人看到這裏,都覺得很是尷尬,大總統和陸軍總長爭執起來,隻怕傳出去未必是什麽好話。而且眾人也都知道袁世凱和段祺瑞的脾氣,哪怕想勸說都不知道如何開口,雖說段祺瑞是袁世凱的部下,但段祺瑞那股倔強脾氣在場所有人都是領教過厲害。一時間,所有人隻好默然不語,氣氛顯得很是冷清。
袁世凱臉色沒有多大的變化,他緩緩吸了一口氣,最終沒有再說什麽。他轉過身來對蔡鍔和王士珍二人吩咐了幾句,讓他們來負責操辦新式步槍投入製式化生產的事情。算是借正經事把剛才的一幕給敷衍了過去。
王士珍、蔡鍔二人自然是答應下來,隨即與一同跟隨前來的軍械司幕僚官員們簡單討論了一下大概,又約定正式的時間召開會議來論證。
過了一會兒之後,袁肅見氣氛逐漸緩和下來,這才邁步來到袁世凱麵前,恭恭敬敬的說道:“大總統,關於這支新式步槍按照設計師的要求,是有一個外國的名字,不過好在合同上有所說明,這個外國的名字隻會在這支步槍出口到國外時才會使用。所以在咱們中國國內,這支新式步槍還需要擬定一個名稱,還請大總統親自定奪。”
袁世凱舒展了之前繃緊的臉色,饒有興趣的說道:“是嗎?那你先說說,那設計師給這槍取的洋名叫什麽?”
袁肅迴答道:“是按照設計師本人的名字來擬定的,叫作漢諾威·斯賓塞式步槍,可以簡稱為斯賓塞步槍。”
袁世凱嗬嗬的笑了一陣,周圍的其他人聽完這個名字也都跟著袁世凱一起笑了起來。笑完之後,袁世凱這才轉過身來對德國顧問貝爾說道:“貝爾先生,看來你們西方人很喜歡來這一套,動不動就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一些東西,據說不光是你們的槍械,還有什麽建築、什麽軍艦、什麽節日,都是如此。倒是奇怪的很呐。”
貝爾笑著說道:“這是一種傳統,也是對做出貢獻的人一種尊敬。”
袁世凱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這確實是一個道理,有貢獻就應該獲得榮譽。”
站在一旁的袁肅聽到完這番話,心中靈機一動,再次開口進言道:“新式步槍采用外國名稱的話不僅繞口,而且也缺乏我們中國的特色。不過小侄認為倒是可以仿照西方人的理念,以對新式步槍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者對我中國軍事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用他的名諱來為這支新式步槍製訂名稱。”
袁克定似乎猜出了袁肅的意圖,連忙也走上前來說道:“克禮所言極是,既然是這支新式步槍將會成為我們北洋軍的製式武器,那就應該有一個專門的而且響亮的名字。”他隻是簡單說了這番話,畢竟今天在場有很多外人,也不敢貿然說用父親袁世凱的名字來命名。不過在說完這番話後,他倒是煞有其事的向袁肅遞了一個眼色。
袁肅於是說道:“大總統建立北洋新軍,奠定中國近代陸軍的基礎,又是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加之此次推行製式化步槍,可謂是承前啟後之大功,於我中華軍事的發展有不可磨滅之勳勞。小侄認為,理應以大總統之名來為這支新式步槍命名。”
袁世凱連忙揮了揮手,佯裝正色的說道:“克禮你平日素來持重,怎麽今日卻說出這樣不分輕重的話。豈不說咱們中國從古至今沒有這個傳統,即便真要學習外國那套習俗,也應該以做出更多貢獻之人的名諱來命名才是。依我看,鬆坡是軍事改革的主持人,前前後後操勞不已,這才是真正功不可沒……”
然而不等袁世凱把話說完,蔡鍔已經連忙推辭的說道:“大總統這是折殺卑職了,卑職前前後後確實忙過一陣,但也都是沒事瞎鬧騰,到最後也沒做出什麽實質的東西來。大總統若以卑職之名來命新式步槍,那真是叫卑職之後永無安心之日。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王士珍也勸說道:“大總統千萬不要謙虛,若非大總統決心推行軍事新政,如何能有這支新式步槍的用武之地?哪怕用最簡單的道理來說事,那也是大總統您才使得這支新式步槍得以發揚光大。命名之事,理應欽為大總統之名才是。”
第17章,調派入豫
袁世凱連連搖手說道:“無非隻是一個稱謂而已,容後再議。如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等小事就不需要再多言了。”
於是眾人沒有再提及新式步槍命名的事情,不過雖然袁世凱嘴巴上這麽說,可在場這些北洋老臣們還是心知肚明,很多時候大總統總會以退為進,嘴巴上不答應,未必心裏麵不樂意。等過一段時間以一種低調的方式再來呈遞此事,十之八九就會答應下來了。
隨後,眾人沒有退場,而是繼續安排士兵試驗新式步槍的射擊性能。包括段祺瑞、蔡鍔、班誌超等人都一一親自上前去操作,就連袁克端也一時興起的跑過去試射。德國人貝爾則趁著這個機會單獨找袁肅談了一些關於新式步槍的問題。
貝爾並不是專業的軍事顧問,說到底還是一個軍火商人。做為軍火商人,按理說他是不希望中國這麽快推行製式步槍,即便要推行製式步槍最好也是采購外國的軍火。如果像現在這樣,莫名其妙從國外購買了一支全新步槍的版權,帶迴來自己生產並裝備,這對他這個軍火商人來說可是事業上的一次大衝擊。
然而,他之所以當著袁世凱的麵讚美這支新式步槍性能卓越,很適合目前中國陸軍的配備,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聽說這支新式步槍的零件全部是采用德國進口。也就是說,即便做不成成品軍火的買賣,但是同樣可以做原材料的買賣。
他找袁肅單獨所談的事情,自然就是希望能從袁肅這邊套取一些有用的商業信息,比如這支步槍的原廠是哪裏、設計師是什麽人、今後生產的規模情況等等。
一開始袁肅還不弄明白貝爾究竟想了解什麽,不過隨著二人談話漸漸深入,他立刻意識到貝爾的用意。於是,索性也不必轉彎抹角,他用很淺顯的語言來暗示貝爾,隻要價格合理或者能提供更多的服務,自己一定會盡可能撮合代工生產新式步槍的工廠,向貝爾這邊訂購製造的原材料。
貝爾則表示這件事完全可以詳細討論,隨即便與袁肅約定了下次見麵的時間。
等到貝爾這邊說完話,袁肅又在原地站了一會兒,隻等著眾人對新式步槍試射完畢,然後打道返迴總統府,說不定時間尚早的話還能趕到張伯駒那邊去。
不過隻過了一會兒,李彬忽然走到袁肅這邊,告知袁肅大總統找他。
袁肅仔細一想,這才意識到應該還有一些事情沒有解決,單單新式步槍之後的投產問題都需要仔細過問,更別說還有之前關於調兵入豫支持鎮壓白朗起義這檔子事。他跟著李彬向靶場外圍走了幾步,袁世凱就在靶場外的道路旁邊與班誌超聊著什麽。
在看到袁肅過來後,袁世凱轉過目光看了過來,同時還向這邊迎了兩步。
“克禮啊,剛剛我正與班誌超談到河南那邊的情況,忽然記起來你年前有一個呈請,索性現在找你來談一談這件事。”袁世凱先一步說道。
“原來是這樣事,小侄之前與張表兄偶爾談及此事,隻是隨意迎合了幾句,沒料到張表兄卻把這件事信以為真,還專門發了電文到開封。前幾天張伯伯也為了這件事迴了電文,以至於小侄有些騎虎難下。”袁肅故意這麽說道。
他自然不想在袁世凱麵前表現的太積極,正所謂喧賓奪主,若是自己拓展勢力太快,難免會一不小心踩進一些雷區。就算他的發展不可能危及到叔父袁世凱的統治地位,但若是影響到“太子”袁克定的地位同樣不是好事。曆史上這種兄弟鬩於牆的典故多不勝數,從第一次進京過年開始,他便在心中牢牢記住了這一點。
“這麽說,你並沒有打算去河南了?”袁世凱露出幾分奇怪的表情,進一步問道。
“倒是有打算過去,畢竟張伯伯是長輩,當初張伯伯在直隸省時對小侄多有照顧,正所謂受人恩惠銘記於心,小侄也希望能幫上張伯伯的忙。”袁肅正色的說道。他說這番話不僅僅是來做解釋,同時也是在給袁世凱暗示,自己能記得張鎮芳的恩情,自然而然也會記得袁世凱的恩情。
“若是私事,那就是你自己決定去否便可以了。不過既然你答應馨庵要調兵援豫,那這件事就不是私事了。不得不說,馨庵之前處理平亂之事實在是讓人失望,堂堂政府軍居然讓一些山村野民耍得團團轉,成何體統?”袁世凱十分嚴肅的說道,說到後半句話時,語氣明顯帶著幾分慍怒。
“關於河南發生的民亂,小侄是有所耳聞的。賊軍聚眾而起,聲勢浩大,來勢突然,又加之有革命黨人從中活動,確實是一件棘手之事。張伯伯那邊隻是一時失手,亂賊終歸是烏合之眾,待到官府認真起來,這些亂賊勢必會做鳥獸散。”袁肅勸慰的說道。
“若真是這麽簡單,年輕就應該有結果了。如今這些亂民聲勢越來越大,不僅在河南有人鬧,在山峽同樣有人鬧。若還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隻怕國內國外都會質疑我中央政府的能力了。”袁世凱意味深遠的說道。
“小侄不才,願請纓出戰河南,粉身碎骨也要為叔父解決此等憂患。”聽完袁世凱的這番感慨,袁肅挺直身子,一副大無畏的姿態鄭重其事的說道。
“你倒不必有這麽大的口氣,畢竟你初出茅廬,一點實戰經驗都沒有。我的想法是讓你去一趟河南,倒不是指望你能幫上什麽忙,隻是要把氣勢打出來。一方麵是要讓地方知道,咱們中央軍該管的時候是絕不含糊,另外一方麵也是要給那些亂民一點威懾。不過,你可一定要記住,要是連你都出了差池,那丟的可就是中央軍的臉麵了。”袁世凱不疾不徐的說道。
“叔父放心,小侄一定不負所托。”袁肅斬金截鐵的說道。
“我告訴你,你去了河南要麽不要亂動,要麽就動出個樣子來。總之,心裏一定要有分寸,拿捏的好。”袁世凱提醒的說道。
袁肅意識到袁世凱是讓自己做一個“麵子工程”,而這個“麵子工程”交給別人做不合適,交給大總統的侄子來做才能彰顯出中央軍的地位。當然,他也很清楚既然是“麵子工程”,那麽無論如何都要先把麵子做足,若是連麵子都搞砸了,那才是真正的丟人。
他相信袁世凱並沒有打算讓自己這路人馬去跟白朗叛軍正麵交戰,負責鎮壓白朗起義的當還是陸建章、陳樹藩這些人來辦。
說實在的,這倒真是一件好事。他的目的原本就是希望能在河南占據一塊地盤,做為向華中腹地滲透的前沿支撐點。至於是否與白朗作戰,那是次要的事情。如果不打仗還能占據一塊地盤,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更何況如今白朗正在向陝西轉移,等他出兵那會兒,隻怕白朗早已經跑的無影無蹤了。
“叔父的意思,小侄心中十分了然,小侄不再說什麽托大的話,一定完成叔父交代的任務,絕不辱沒我中央軍的名譽。”袁肅鏗鏘有力的說道。
“你明白就好了。那麽,你自行安排一下援豫之事,到時候再以電報聯絡即可。”袁世凱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叔父,小侄另外還有一事相求。”袁肅緊接著又說道。
“哦?什麽事,說說看。”袁世凱問道。
“小侄希望此次帶兵入豫能讓蔣百裏一同前往。”袁肅正經的說道。他自然是希望借著這個機會把蔣百裏徹底拉攏到自己這邊來,反正之前與蔣百裏很談的來,對方也是有這樣的心思,現在就隻差一個契機了。
“蔣百裏?”袁世凱聽到這裏,專門抬起眼睛向靶場方向看了一眼,此時蔣百裏和蔡鍔站在一起討論著新式步槍。
“是這樣的,前不久小侄與蔣百裏專程談過一些關於軍事改革的問題,小侄認為蔣百裏確實很有見解。此次既然要動身前往河南,而且又需要慎重的處理一些軍務,若是能得到蔣百裏在身旁提點,相信小侄能更得心應手一些。”袁肅沒有太多的借口,幾乎是實話實說。
“此事你還是征詢一下他個人的意見,蔣百裏剛從日本迴來,如今是跟在蔡鬆坡將軍身邊處理一些軍務。假使他個人沒有什麽異議的話,那就讓他陪你一同去也行。”袁世凱不反對的說道。
他對蔣百裏的印象並不深,隻知道此人是蔡鍔的同學,之前擔任保定軍校校長還企圖自殺,雖說是一個奇怪的人,但想來有過自殺經曆的人都未必有什麽出息,索性就讓其跟著袁肅一同去河南得了。
當然,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他是意識到蔡鍔最近的大變化,就怕這個蔡鍔會一改往日的態度做出什麽不明智的舉動。盡管很是可惜了這樣一個人才,但大局麵前不得不多一個心思。所以現如今能夠分化蔡鍔那就盡可能的分化,省的讓此人有所羽翼。
袁肅離開之後,袁世凱在原地沉思了片刻,隨即這才吩咐李彬準備好馬車打道返迴總統府去。靶場上的眾人已經沒有什麽興致在繼續試驗新式步槍的性能,段祺瑞托人向袁世凱打了一聲招唿之後,便先行告退離去。蔡鍔、蔣百裏以及其他陸軍部、軍械司的官僚們則陸續開始收拾,接二連三的移步到靶場的路邊。
幾分鍾後,眾人陸續乘上馬車返迴。
袁世凱與班誌超同坐在一輛馬車上,趁著這個時候班誌超把一直隱藏著的一些話向袁世凱說道:“大總統閣下,關於您派遣袁都督前往河南的事情,我不得不發表一些意見。”
“班誌超?貝爾?”袁肅猜得出這兩個人應該是袁世凱的外籍顧問,但是卻並不了解這兩個人的來曆。
“貝爾先生是德國武器專家,他的父親當年是李中堂的軍火貿易顧問,可謂是資深的軍火專家了。班誌超先生就是阪西利八郎,是日本炮兵軍官,已經追隨大總統有好幾年的時間了。”李彬介紹的說道。
聽到這番介紹,袁肅隱隱約約有了幾分影響,他是記得李鴻章很喜歡采購德國軍火,以至於每次李鴻章出訪德國時,當地人民都爭相前來迎接,因為他們認為李鴻章的到來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利益。
至於阪西利八郎,在很多史料上被認定為日本國的間諜,因為常年在中國高層活動,直接能夠接觸到許多中國中央政府的高層機密,所以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之所以認定其是間諜,關鍵在於阪西利八郎在“二十一條”對華政策受阻之後,又提出了“支那吞並論”的外交主張。由此可見此人野心不小。
袁肅沒有多說什麽,繼續邁著步子向打靶場走去,剛來到入口處,袁克定已經快步迎了過來,笑容滿麵的向袁肅打了一聲招唿。
這時,袁世凱那邊也聽到了動靜,眾人齊齊迴過身來。
袁肅看到跟袁世凱站在一起的還有蔡鍔、蔣百裏、段祺瑞、王士珍等人,而距離袁世凱最近的還有一名身穿西裝革履的洋人,另外一邊則是一個典型的矮個子日本人。不用多想也知道這兩個人就是貝爾和班誌超了。
“克禮來了。”袁世凱微笑著向袁肅問了一聲。
“小侄拜見叔父跟幾位大人。”袁肅走上前後,客客氣氣的彎腰行禮問好道。
“今日專程約了大家來看你送來的新式步槍,剛才一輪測試,大家都表示很滿意。索性由你再來詳細解說一下,這支新式步槍的優劣勢,以及以這支步槍推行製式化裝備的思路。”袁世凱語氣沉穩的說道。
“是。”袁肅連忙說道。
隨即,他邁步走到靶場射擊位後麵,從一名士兵手中接過了新式步槍,轉過身來向在場的所有人詳細描述了一下這支新式步槍的各項參數,以及實際作戰當中的優勢和缺陷。他本來不想當著外國人來說這些東西,尤其是那個什麽叫班誌超的日本人。中國推行新的武器政策,原本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戰略層麵上的優勢,敵對國即便能通過各種渠道購買這支新式步槍,然後加以研究找到其弱點,但是這總比正大光明的告訴這些人要好。
現在倒是赤裸裸的當著日本人的麵,把這支新式步槍的優劣勢一一數落出來,幾乎不用多猜也知道很快這支新式步槍的各項數據,就會發到各國的軍事情報單位。
“芝泉,你怎麽看?”袁世凱很認真的向段祺瑞詢問道。
“迴大總統,單從武器方麵來說確實沒什麽不好的地方,但是我認為眼下國內局勢未穩,國庫並不充實,既然各路部隊手中能裝備武器,那現階段暫時就沒必要再如此勞師動眾、大刀闊斧的進行什麽製式化。要知道這支新式步槍造價不菲,大規模批產隻會增加國府負擔。倒不如再等上幾年的時間,待到全國稅政穩定,國家步入正規,再推行製式化武器也不遲。”段祺瑞表情很堅定,說起話來也是一絲不苟。
站在最前麵的袁肅聽到這裏,心中自然是不高興的。在他看來北洋政府現階段還是有充足資金,之前向五國銀行團進行的善後大借貸,這筆兩千萬英鎊的款子到現在根本沒用出去多少,用來投入軍備的生產完全沒問題。段祺瑞以國庫空虛為理由,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他相信段祺瑞絕非是毫無理據的提出反對意見,即便對方是一個守舊的人,可也覺得稱得上是一位有宏觀遠見的軍事家,不可能因為個人情緒或者個人喜好來做為判定一件事的依據。雖然他知道北洋政府有善後大借款在手,不過說來說去自己都不如段祺瑞了解北洋政府的現況,或許當真是有個中的難處,所以才會反對。
袁世凱緩緩的點了點頭,沉吟片刻之後說道:“芝泉你所說的不無道理。那麽,鬆坡,你是如何來看呢?”
蔡鍔一直站在最靠外的地方,時不時的拿起新式步槍端詳,又時不時的百無聊賴的打哈欠,從始至終都好像沒把注意力放在正經事上麵。這時聽到袁世凱的問話,他依然是不慌不忙的樣子,聲音沒有底氣的說道:“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必要的,哪怕先把北苑和南苑的部隊裝備起來也好。不過段總長考慮的肯定比我周全,至於是否需要裝備這支新式步槍,還是由段總長來定奪吧。”
他說話時的姿態極顯得搪塞敷衍,簡直與之前雷烈風行之態判若兩人。
袁世凱微微皺了皺眉頭,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但是很快又恢複平靜。他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再次轉迴過身來向王士珍問道:“冠儒,你來說說看。”
王士珍邁步走上前,幹淨利落的說道:“武器是軍隊的根本所在,我中央政府既然要推行上下一統的大局,那勢必要有一個對外的表率。武器的統一可以是第一步,一方麵能夠改善軍隊的作戰效率,另外一方麵也能起到威懾作用,再一方麵更能體現我北洋軍革新正容的一麵。因而,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
袁世凱煞有其事的點了點頭,說道:“有道理。資金問題可以慢慢計議,但是軍事改革的問題卻刻不容緩,我們一定要向外麵做出一副不斷進取的姿態,省的總有一些宵小之徒在背後指責咱們這些丘八出身的人都是守舊、迂腐之人。”
段祺瑞堅持的說道:“大總統,製式武器確實有必要,但也應該分清楚時候。如今國家經濟來源都沒有整頓清楚,批量生產製式裝備如此之大的投入,隻怕稍有差池連迴頭的餘地都沒有。再者國家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正當全心全力推行民生發展,在這個時候大刀闊斧更換軍備,隻怕又會引起外界胡亂猜測,以至於個別地區漸生動亂。”
袁肅聽完段祺瑞的這番話,倒是覺得可以讚同一二。現在西南諸省正是神經大條的時候,二次革命的前車之鑒讓這些軍閥人人自危。如今這幾個省的都督最怕的就是中央會有什麽大動作。而大規模更換軍備顯然能引起杯弓蛇影。
但是他還是認為,中國內部矛盾問題是不可能通過談判來解決,曆史的經驗已經證實,隻能通過武力來消除所有異類。如今北洋政府現在占據優勢,根本不需要給西南諸省什麽麵子,就應該抓緊時間大刀闊斧的整改,然後揮師南下完成全國一統。
----------
阪西利八郎(1870——1950),日本陸軍中將,繼青木宣純之後的日本對華諜報的第二代巨頭,在北洋政府時期曆經七代政府更迭而他始終在幕後操縱,故被稱為七代興亡的不倒翁。日本陸軍中的所謂第三代中國通土x肥x原x賢二、板x垣征x四郎、本莊繁等人均出其門下。著有講演集《談鄰邦》。
第16章,定製式化
“芝泉,你向來都是很果斷的人,怎麽今天變得如此拿放不下?既然製式武器是軍事發展必不可少的階段,與其拖拖拉拉,還不如盡快著手準備。冠儒都說了,眼下咱們是法統政府,何必還要畏懼個別幾個軍閥?咱們就是應該抓住機會,拿出氣魄來,好好擴充一下軍備,讓那些還有野心的人知道厲害。”袁世凱緩緩的說道,他說話雖然很慢,但是卻充滿了一種不可置疑的氣息。
“既然大總統已經決意,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段祺瑞冷聲冷氣的說道。這是他一貫的習慣,隻怕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意思,哪怕是當著袁世凱的麵也會直接露出不好看的臉色。
“那好,這件事我就決定下來。迴頭陸軍部那邊再好好召開幾次會議,仔細討論一下新式步槍的具體運用。”袁世凱索性不再給段祺瑞任何臉麵,就這樣直截了當的決定下來。
“大總統已有細略,何須我陸軍部再做什麽討論,倒不如省了這些門門道道的功夫,直接通知軍械司開始預定生產得了。”段祺瑞牛脾氣倔強起來,依然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姿態,冷哼哼的說道。
“芝泉,你這是什麽話。難不成大夥都讚同,偏你一人反對,我還得聽你的不成?”袁世凱不高興的說道,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表現的太過針對,相反是用一種老朋友之間偶爾發生矛盾一樣的語氣說出這番話來。
“段祺瑞豈敢如此,總之大總統你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需要再過我們陸軍部這邊嗎?”段祺瑞沒好氣的說道。
一旁眾人看到這裏,都覺得很是尷尬,大總統和陸軍總長爭執起來,隻怕傳出去未必是什麽好話。而且眾人也都知道袁世凱和段祺瑞的脾氣,哪怕想勸說都不知道如何開口,雖說段祺瑞是袁世凱的部下,但段祺瑞那股倔強脾氣在場所有人都是領教過厲害。一時間,所有人隻好默然不語,氣氛顯得很是冷清。
袁世凱臉色沒有多大的變化,他緩緩吸了一口氣,最終沒有再說什麽。他轉過身來對蔡鍔和王士珍二人吩咐了幾句,讓他們來負責操辦新式步槍投入製式化生產的事情。算是借正經事把剛才的一幕給敷衍了過去。
王士珍、蔡鍔二人自然是答應下來,隨即與一同跟隨前來的軍械司幕僚官員們簡單討論了一下大概,又約定正式的時間召開會議來論證。
過了一會兒之後,袁肅見氣氛逐漸緩和下來,這才邁步來到袁世凱麵前,恭恭敬敬的說道:“大總統,關於這支新式步槍按照設計師的要求,是有一個外國的名字,不過好在合同上有所說明,這個外國的名字隻會在這支步槍出口到國外時才會使用。所以在咱們中國國內,這支新式步槍還需要擬定一個名稱,還請大總統親自定奪。”
袁世凱舒展了之前繃緊的臉色,饒有興趣的說道:“是嗎?那你先說說,那設計師給這槍取的洋名叫什麽?”
袁肅迴答道:“是按照設計師本人的名字來擬定的,叫作漢諾威·斯賓塞式步槍,可以簡稱為斯賓塞步槍。”
袁世凱嗬嗬的笑了一陣,周圍的其他人聽完這個名字也都跟著袁世凱一起笑了起來。笑完之後,袁世凱這才轉過身來對德國顧問貝爾說道:“貝爾先生,看來你們西方人很喜歡來這一套,動不動就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一些東西,據說不光是你們的槍械,還有什麽建築、什麽軍艦、什麽節日,都是如此。倒是奇怪的很呐。”
貝爾笑著說道:“這是一種傳統,也是對做出貢獻的人一種尊敬。”
袁世凱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這確實是一個道理,有貢獻就應該獲得榮譽。”
站在一旁的袁肅聽到完這番話,心中靈機一動,再次開口進言道:“新式步槍采用外國名稱的話不僅繞口,而且也缺乏我們中國的特色。不過小侄認為倒是可以仿照西方人的理念,以對新式步槍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者對我中國軍事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用他的名諱來為這支新式步槍製訂名稱。”
袁克定似乎猜出了袁肅的意圖,連忙也走上前來說道:“克禮所言極是,既然是這支新式步槍將會成為我們北洋軍的製式武器,那就應該有一個專門的而且響亮的名字。”他隻是簡單說了這番話,畢竟今天在場有很多外人,也不敢貿然說用父親袁世凱的名字來命名。不過在說完這番話後,他倒是煞有其事的向袁肅遞了一個眼色。
袁肅於是說道:“大總統建立北洋新軍,奠定中國近代陸軍的基礎,又是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加之此次推行製式化步槍,可謂是承前啟後之大功,於我中華軍事的發展有不可磨滅之勳勞。小侄認為,理應以大總統之名來為這支新式步槍命名。”
袁世凱連忙揮了揮手,佯裝正色的說道:“克禮你平日素來持重,怎麽今日卻說出這樣不分輕重的話。豈不說咱們中國從古至今沒有這個傳統,即便真要學習外國那套習俗,也應該以做出更多貢獻之人的名諱來命名才是。依我看,鬆坡是軍事改革的主持人,前前後後操勞不已,這才是真正功不可沒……”
然而不等袁世凱把話說完,蔡鍔已經連忙推辭的說道:“大總統這是折殺卑職了,卑職前前後後確實忙過一陣,但也都是沒事瞎鬧騰,到最後也沒做出什麽實質的東西來。大總統若以卑職之名來命新式步槍,那真是叫卑職之後永無安心之日。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王士珍也勸說道:“大總統千萬不要謙虛,若非大總統決心推行軍事新政,如何能有這支新式步槍的用武之地?哪怕用最簡單的道理來說事,那也是大總統您才使得這支新式步槍得以發揚光大。命名之事,理應欽為大總統之名才是。”
第17章,調派入豫
袁世凱連連搖手說道:“無非隻是一個稱謂而已,容後再議。如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等小事就不需要再多言了。”
於是眾人沒有再提及新式步槍命名的事情,不過雖然袁世凱嘴巴上這麽說,可在場這些北洋老臣們還是心知肚明,很多時候大總統總會以退為進,嘴巴上不答應,未必心裏麵不樂意。等過一段時間以一種低調的方式再來呈遞此事,十之八九就會答應下來了。
隨後,眾人沒有退場,而是繼續安排士兵試驗新式步槍的射擊性能。包括段祺瑞、蔡鍔、班誌超等人都一一親自上前去操作,就連袁克端也一時興起的跑過去試射。德國人貝爾則趁著這個機會單獨找袁肅談了一些關於新式步槍的問題。
貝爾並不是專業的軍事顧問,說到底還是一個軍火商人。做為軍火商人,按理說他是不希望中國這麽快推行製式步槍,即便要推行製式步槍最好也是采購外國的軍火。如果像現在這樣,莫名其妙從國外購買了一支全新步槍的版權,帶迴來自己生產並裝備,這對他這個軍火商人來說可是事業上的一次大衝擊。
然而,他之所以當著袁世凱的麵讚美這支新式步槍性能卓越,很適合目前中國陸軍的配備,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聽說這支新式步槍的零件全部是采用德國進口。也就是說,即便做不成成品軍火的買賣,但是同樣可以做原材料的買賣。
他找袁肅單獨所談的事情,自然就是希望能從袁肅這邊套取一些有用的商業信息,比如這支步槍的原廠是哪裏、設計師是什麽人、今後生產的規模情況等等。
一開始袁肅還不弄明白貝爾究竟想了解什麽,不過隨著二人談話漸漸深入,他立刻意識到貝爾的用意。於是,索性也不必轉彎抹角,他用很淺顯的語言來暗示貝爾,隻要價格合理或者能提供更多的服務,自己一定會盡可能撮合代工生產新式步槍的工廠,向貝爾這邊訂購製造的原材料。
貝爾則表示這件事完全可以詳細討論,隨即便與袁肅約定了下次見麵的時間。
等到貝爾這邊說完話,袁肅又在原地站了一會兒,隻等著眾人對新式步槍試射完畢,然後打道返迴總統府,說不定時間尚早的話還能趕到張伯駒那邊去。
不過隻過了一會兒,李彬忽然走到袁肅這邊,告知袁肅大總統找他。
袁肅仔細一想,這才意識到應該還有一些事情沒有解決,單單新式步槍之後的投產問題都需要仔細過問,更別說還有之前關於調兵入豫支持鎮壓白朗起義這檔子事。他跟著李彬向靶場外圍走了幾步,袁世凱就在靶場外的道路旁邊與班誌超聊著什麽。
在看到袁肅過來後,袁世凱轉過目光看了過來,同時還向這邊迎了兩步。
“克禮啊,剛剛我正與班誌超談到河南那邊的情況,忽然記起來你年前有一個呈請,索性現在找你來談一談這件事。”袁世凱先一步說道。
“原來是這樣事,小侄之前與張表兄偶爾談及此事,隻是隨意迎合了幾句,沒料到張表兄卻把這件事信以為真,還專門發了電文到開封。前幾天張伯伯也為了這件事迴了電文,以至於小侄有些騎虎難下。”袁肅故意這麽說道。
他自然不想在袁世凱麵前表現的太積極,正所謂喧賓奪主,若是自己拓展勢力太快,難免會一不小心踩進一些雷區。就算他的發展不可能危及到叔父袁世凱的統治地位,但若是影響到“太子”袁克定的地位同樣不是好事。曆史上這種兄弟鬩於牆的典故多不勝數,從第一次進京過年開始,他便在心中牢牢記住了這一點。
“這麽說,你並沒有打算去河南了?”袁世凱露出幾分奇怪的表情,進一步問道。
“倒是有打算過去,畢竟張伯伯是長輩,當初張伯伯在直隸省時對小侄多有照顧,正所謂受人恩惠銘記於心,小侄也希望能幫上張伯伯的忙。”袁肅正色的說道。他說這番話不僅僅是來做解釋,同時也是在給袁世凱暗示,自己能記得張鎮芳的恩情,自然而然也會記得袁世凱的恩情。
“若是私事,那就是你自己決定去否便可以了。不過既然你答應馨庵要調兵援豫,那這件事就不是私事了。不得不說,馨庵之前處理平亂之事實在是讓人失望,堂堂政府軍居然讓一些山村野民耍得團團轉,成何體統?”袁世凱十分嚴肅的說道,說到後半句話時,語氣明顯帶著幾分慍怒。
“關於河南發生的民亂,小侄是有所耳聞的。賊軍聚眾而起,聲勢浩大,來勢突然,又加之有革命黨人從中活動,確實是一件棘手之事。張伯伯那邊隻是一時失手,亂賊終歸是烏合之眾,待到官府認真起來,這些亂賊勢必會做鳥獸散。”袁肅勸慰的說道。
“若真是這麽簡單,年輕就應該有結果了。如今這些亂民聲勢越來越大,不僅在河南有人鬧,在山峽同樣有人鬧。若還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隻怕國內國外都會質疑我中央政府的能力了。”袁世凱意味深遠的說道。
“小侄不才,願請纓出戰河南,粉身碎骨也要為叔父解決此等憂患。”聽完袁世凱的這番感慨,袁肅挺直身子,一副大無畏的姿態鄭重其事的說道。
“你倒不必有這麽大的口氣,畢竟你初出茅廬,一點實戰經驗都沒有。我的想法是讓你去一趟河南,倒不是指望你能幫上什麽忙,隻是要把氣勢打出來。一方麵是要讓地方知道,咱們中央軍該管的時候是絕不含糊,另外一方麵也是要給那些亂民一點威懾。不過,你可一定要記住,要是連你都出了差池,那丟的可就是中央軍的臉麵了。”袁世凱不疾不徐的說道。
“叔父放心,小侄一定不負所托。”袁肅斬金截鐵的說道。
“我告訴你,你去了河南要麽不要亂動,要麽就動出個樣子來。總之,心裏一定要有分寸,拿捏的好。”袁世凱提醒的說道。
袁肅意識到袁世凱是讓自己做一個“麵子工程”,而這個“麵子工程”交給別人做不合適,交給大總統的侄子來做才能彰顯出中央軍的地位。當然,他也很清楚既然是“麵子工程”,那麽無論如何都要先把麵子做足,若是連麵子都搞砸了,那才是真正的丟人。
他相信袁世凱並沒有打算讓自己這路人馬去跟白朗叛軍正麵交戰,負責鎮壓白朗起義的當還是陸建章、陳樹藩這些人來辦。
說實在的,這倒真是一件好事。他的目的原本就是希望能在河南占據一塊地盤,做為向華中腹地滲透的前沿支撐點。至於是否與白朗作戰,那是次要的事情。如果不打仗還能占據一塊地盤,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更何況如今白朗正在向陝西轉移,等他出兵那會兒,隻怕白朗早已經跑的無影無蹤了。
“叔父的意思,小侄心中十分了然,小侄不再說什麽托大的話,一定完成叔父交代的任務,絕不辱沒我中央軍的名譽。”袁肅鏗鏘有力的說道。
“你明白就好了。那麽,你自行安排一下援豫之事,到時候再以電報聯絡即可。”袁世凱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叔父,小侄另外還有一事相求。”袁肅緊接著又說道。
“哦?什麽事,說說看。”袁世凱問道。
“小侄希望此次帶兵入豫能讓蔣百裏一同前往。”袁肅正經的說道。他自然是希望借著這個機會把蔣百裏徹底拉攏到自己這邊來,反正之前與蔣百裏很談的來,對方也是有這樣的心思,現在就隻差一個契機了。
“蔣百裏?”袁世凱聽到這裏,專門抬起眼睛向靶場方向看了一眼,此時蔣百裏和蔡鍔站在一起討論著新式步槍。
“是這樣的,前不久小侄與蔣百裏專程談過一些關於軍事改革的問題,小侄認為蔣百裏確實很有見解。此次既然要動身前往河南,而且又需要慎重的處理一些軍務,若是能得到蔣百裏在身旁提點,相信小侄能更得心應手一些。”袁肅沒有太多的借口,幾乎是實話實說。
“此事你還是征詢一下他個人的意見,蔣百裏剛從日本迴來,如今是跟在蔡鬆坡將軍身邊處理一些軍務。假使他個人沒有什麽異議的話,那就讓他陪你一同去也行。”袁世凱不反對的說道。
他對蔣百裏的印象並不深,隻知道此人是蔡鍔的同學,之前擔任保定軍校校長還企圖自殺,雖說是一個奇怪的人,但想來有過自殺經曆的人都未必有什麽出息,索性就讓其跟著袁肅一同去河南得了。
當然,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他是意識到蔡鍔最近的大變化,就怕這個蔡鍔會一改往日的態度做出什麽不明智的舉動。盡管很是可惜了這樣一個人才,但大局麵前不得不多一個心思。所以現如今能夠分化蔡鍔那就盡可能的分化,省的讓此人有所羽翼。
袁肅離開之後,袁世凱在原地沉思了片刻,隨即這才吩咐李彬準備好馬車打道返迴總統府去。靶場上的眾人已經沒有什麽興致在繼續試驗新式步槍的性能,段祺瑞托人向袁世凱打了一聲招唿之後,便先行告退離去。蔡鍔、蔣百裏以及其他陸軍部、軍械司的官僚們則陸續開始收拾,接二連三的移步到靶場的路邊。
幾分鍾後,眾人陸續乘上馬車返迴。
袁世凱與班誌超同坐在一輛馬車上,趁著這個時候班誌超把一直隱藏著的一些話向袁世凱說道:“大總統閣下,關於您派遣袁都督前往河南的事情,我不得不發表一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