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到位,第二天便正式開始籌備工作,又是選定廠址,又是聯絡原材料供應商和銷售商,又是簽署鐵路交通運輸的協議,又是辦理合法的文件。當然,這些閑雜的工作全部都由王磷同和其他幾位股東來處理,袁肅一概不去理會。
在加工廠的名號上麵,袁肅親自擬定為“肅業硫磺廠”,他的想法是將來集中麾下所有產業,進而以公司或集團化來管理運營,甚至條件允許的話,會將“肅業”的招牌長久的維持下去,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公司。
當然,這些暫時隻是設想而已,至於什麽時候才能實現還得看今後的發展情況。
按照王磷同等人的估算,硫磺加工廠的籌備期最快要一個月,工廠和設備的落實則可能還需要一個月,也因此正式投入生產會在今年十二月份。對於袁肅沒有太多的要求,隻是希望能越快越好,因為他的目的可不是單純加工硫磺,隨後還將會開始一些軍工業的項目。
忙碌了兩天之後,正好便接到了中央政府新派下來的命令,總算等候的幾天沒有白費。
袁肅立刻召開旅部會議,決定二十九日這天再次出發前往山海關。考慮到山海關那邊的情況已經十分惡劣,再加上還要對吳承祿、趙方毓的懲處,所以還是有必要多做幾手準備。
為了確保到達山海關之後能盡快穩定災民情緒,他命令孫德盛今晚騎馬前往臨榆縣,一方麵是提前給臨榆縣打好招唿,通知中央新下達的命令,以及給之前那些談合作的士紳、洋人們吃一顆定心丸;另外一方麵自然是為了聯絡難民群體和那些馬賊,跟這些帶頭的人打好招唿,讓他們從中協助恢複秩序。
由內而外的來治理災情,才能既有效率又能解決根本問題。
除此之外,這次他決定調動灤州第一團和昌黎第三團一同前往山海關,雖然總兵力依然不如吳承祿多,而且有中央政府的命令在這裏完全不必如此勞師動眾,但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在震懾吳承祿,僅僅是表現出對失控局勢的重視罷了。
至於處置吳承祿和趙方毓的事也需要盡早討論說定,事實上擺在眾人眼前的情況很清楚,要處理吳承祿肯定不容易,對方不僅在中央有人,而且手握兵權。相反,趙方毓縱然是趙秉鈞的侄子,但此人貪汙克扣賑災款是不可辨認的實事,再者現如今人就在灤州被扣押著,要開刀隨時都能動手。
袁肅本人也沒有打算置吳承祿於死地,所有人都知道吳承祿沒有野心,成天碌碌無為,如今又是中央下令查辦此人貪汙失職等罪,想必根本沒有發脾氣的可能。更何況他當初被吳承祿扣押時,對方也沒有把自己怎麽樣,反而好酒好肉的招待。
然則山海關的情況現如今鬧得這麽大,總得有人來背負這責任才是。思來想去,也隻能是柿子撿軟的來捏,索性就一股腦頭推到趙方毓身上。隻要把趙方毓正x法了,還能掩蓋這段時間綁架毆打的事實,正好一舉兩得。
二十九日清晨,袁肅帶領第一團再次乘上前往山海關的火車,隻不過這次的情況顯然要比第一次更有吹風得意的味道。
李勁夫的第三團在二十八這天便啟程前往山海關,第三團是徒步行進,隊伍到達臨榆縣時已經是半夜時分。孫德盛早已把北京的消息傳達了下去,不論是縣政府還是鎮守使署衙,麵對眼前的困境巴不得灤州的人馬能快一些到,於是殷殷勤勤的迎接了李勁夫的第三團。
而到了今天,縣政府和鎮守使署衙陪同李勁夫第三團團部眾人,又匆匆忙忙來到火車站迎接袁肅一行人。吳承祿自然沒好意思親自出麵,不過為表鄭重他將鎮守使署所有重要官員都調來迎接,也算是給足了袁肅麵子。
袁肅下榻的地方還是之前的賑災總司令行營,行營大院裏的陳設幾乎沒有變化,一切彷佛照舊一般。來到行營稍適準備了一番,他隨即召集縣政府和鎮守使署衙所有主事官員,十分鄭重的開了一次會議。
在會議上他強調了兩點內容,其一是此次奉命繼續主持賑災,其二是針對山海關鎮守使吳承祿和前賑災會辦趙方毓革職查辦。不過為了保持正麵形象,他沒有立刻展開針對吳承祿、趙方毓的查辦行動,而是認真的聽取了官員匯報目前難民的情況,擺出一副以賑災為先的姿態,僅僅是派人前去通知了吳承祿以及佯裝通知了趙方毓。
-----------------
【囉嗦一直是我的壞習慣,總希望能把所有事情都交代詳細,沒想到適得其反。讀者提出的意見很有道理,最近我已經開始加快進程了,不該交代的一律都跳過去。隻希望各位讀者大大能繼續支持一下,哪怕每天點一下也好。這次失敗的經驗我會吸取,好好反省和檢討。】
第28章,繼任賑災
“城外所有賑濟所、粥廠全部被難民襲毀,周圍縣鎮亦被難民強占,哄搶、偷竊、奸x淫、殺人、破壞的情況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被難民所霸占村鎮的百姓們,要麽逃散,要麽也跟著難民同流合汙,隻有少部分人逃進城內。如今這些老百姓們失去家園和財產,幾乎也變成難民一樣了。”
“目前難民匯流成三股大勢力,一股在山海關關口前,一股在臨榆縣城北,一股在城東。”
“官倉的糧食合計隻剩下五百石不到,有的之前派發下去了,有的是粥廠、賑濟所被搶光了。別說現在沒有糧食可以賑濟,就算還有糧食和款項,咱們官府現在連命令都發不出去,難民們根本不會聽我們的話老老實實等候救濟。”
各部官員表情凝重的匯報,事實上袁肅都沒有太仔細的去聽,僅僅是在表麵上裝作一副認真、嚴肅的麵孔。等到各部官員匯報的差不多了,他這才十分嚴厲的問道:“聽聞之前巡防營向難民開槍,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會議現場的氣氛頓時冰冷起來,所有人的臉色都變的十分難看,一時間鴉雀無聲。
袁肅故意等了一會兒,隨後更為嚴厲的喝問道:“到底怎麽迴事?吳縣長,你來說。”
吳立可一臉無奈,心中叫苦不迭: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就算要提也別找我呀!他長歎了一口氣,隻好說道:“幾天前山海關關口匯集了越來越多的難民,也不知怎麽的,這些難民在夜裏突然鬧騰起來,最後甚至要攀爬城牆強行入關。因為情況很危急,經過通報之後,駐守關口的巡防營士兵不得已才開槍遏製。結果因為難民人數眾多,場麵又十分混亂,前麵被槍聲嚇退的人被後麵的人阻擋,故而才造成數百人傷亡,當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死於相互踐踏……”
袁肅冷冷的哼了一聲,嗬斥的說道:“山海關城牆高達三丈有餘,赤手空拳的難民如何能攀爬城牆。我告訴你們,其他事都好說,如今是軍隊向手無寸鐵的難民開槍,導致數百人死亡。這是多麽駭人聽聞的慘事,大總統為此雷霆震怒,一旦事情傳開舉國上下都會為之聲討,此事無論如何都要給出一個交代!”
眾人不敢再吭聲,事實上坐在這裏的官員們大多也不清楚當時現場的情況,但官軍開槍打死了數百人倒是有證有據。他們都很清楚鬧出人命的後果是什麽,若是沒有被揭露,或許可以想辦法去掩蓋,可如今上麵知道了、洋人的報紙也報道了,後果隻能自負。
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肅又說道:“如今情況危急,我也懶得再教訓你們。當務之急,縣政府要立刻把我返迴山海關主持賑災的消息傳達下去,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哪怕站在城牆頭上呐喊也要給我辦下去。”
幾名官員連忙點頭應諾,期間還忍不住掏出手帕抹著額頭的汗漬。
袁肅看了一眼一旁的陳文年,陳文年會意,他接過話來說道:“此次我們灤州又籌集了五千石的賑濟糧,外加三萬元的賑災款。這筆賑災物資實在有限,不過用來救急還是可以的。我們在出發之前已經將此事電告北京,北京方麵業已迴複會盡快籌備第二批撥款。”
在場的不少官員是知道先前袁肅撤離時,強行帶走了十一萬賑災物資,也正因為如此才造成了現如今失控的局麵。不過任誰也不敢在心裏犯嘀咕,畢竟吳承祿綁架過袁肅,又把袁肅趕走了,袁肅要帶走這十一萬理所當然。
更何況,這十一萬原本就是袁肅私人名義的賑災款項,對方能募集到這大一筆款項,已經是十足的難能可貴。
拋開這些不算,隻要還有賑災物資繼續派發下去,那就是可喜可賀的大好事了。
為了盡快穩定難民們的情緒,袁肅這幾天四處奔走,親自登上北部、東部以及山海關關口的城牆,麵向擁堵在城牆之下的難民們呐喊高唿,唿籲難民們冷靜下來。難民們對於袁肅的口碑還是很抱希望,再加上提前在難民內部做工作,很快便穩住了混亂的局勢。
對於難民而言,袁肅的出現自然意味著重獲希望。隻是平頭百姓骨子裏對官府的不信任猶在,因此即便袁肅四處奔走的唿籲,除了穩定難民們的情緒之外,並沒有讓這些難民退迴之前聚居的地方。人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圍堵在城下,不過好在比之前要穩定,沒有再繼續鬧騰或者試圖進入縣城之內。
難民們不肯退讓,這事實上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數萬人擁堵在城牆之下,人群隊伍都延綿到十多裏開外。以這樣亂作一團的情況,很難重新組織賑濟所和開辦粥廠。就怕城門剛一打開,難民們就會不由分說的往城內擁擠。
袁肅猶豫再三之後,最終隻能選擇派人從西城門繞出去,迂迴三十裏的路途來到難民後方,然後再在後方陸續開設粥廠,恢複供應幹糧。當然,這些在後方開設的賑濟所、粥廠,都是由軍隊駐紮護衛。
等圍堵城牆下麵的難民們聽說了後方粥廠的消息後,自然而然便漸漸開始散開。再加上被袁肅派人收買的那些黨首、馬賊們起帶頭作用,前前後後隻三、四天的時間,難民圍城的局勢就如同雨過天晴一般豁然開朗起來。
臨榆縣和北京方麵當然不知道其中的內幕,在他們看來唯一的解釋就是老百姓心中認可袁肅,同時也證明袁肅之前以及現在的賑濟工作做的十分到位。
然而難民的問題雖然逐步緩解,可前陣子在暴x動當中受損的本地老百姓們,如今要麽流竄在外,要麽在縣城裏無家可歸。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原本富有的大地主、富農們,城外村鎮大部分田產和畜牧全部被毀,直接破產者多不勝數。
從實際上來說,這種天災人禍怨不得別人,就算要怨斷然也不會怨到袁肅頭上。
不過既然要拿下山海關的地頭,那就必須做出一些表率作用,從本地老百姓們身上著手,解決他們切實迫急的難題。尤其是在這個時候,無疑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絕佳效果。為今後奠定對山海關的統治做足鋪墊,也能博得更好的政治名聲,更能贏得流芳百世的口碑。
第29章,洋河水庫
因此,袁肅在難民情況得到穩定之後,緊接著又頒布了一套新的救助方案。在方案發布出去的布告當中,他故意說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話,一方麵是對受難百姓的同情,另外一方麵是對官府賑災不利的賠禮道歉,儼然擺出了一副皇帝下達“罪己詔”的姿態。
關於救助方案的細節,袁肅以東直隸護軍使的身份頒布了兩項救助政策,第一項政策是所有在難民暴x亂中受害的本地農戶,將免除未來兩年的農業稅和其他農業方麵的苛捐;
第二項政策則被稱為“緊急救濟政策”,也就是所有受害人家可以向縣政府申報,領取一筆定額的救濟借貸,這筆借貸不設利息,以申請人的戶籍和田產做抵押,限期五年之內還清。當然,倘若預期不還也不會立刻沒收抵押的物資,而是從第六年開始收取百分之五的年利息,一旦利息拖欠超過借貸款一半時,政府才會清算借貸人的資產。
布告一經張貼,很快便不脛而走,先是所有遊蕩在城內的無家可歸者聽說了消息,隨後幾天又席卷般的傳遞到城外難民人群當中。那些在難民暴x動受害的老百姓們無一不大感欣慰,嘴裏隻念叨著這位袁司令果然非同凡響,比起什麽吳鎮守使簡直好上一萬倍。
農業稅是壓迫農民階級幾千萬的重擔,不管是抽十分之一還是二十分之一,都是在廣大勞動者身上割肉抽血。如今經過這次劫難,許多老百姓顆粒無收,甚至還倒欠許多地主、富農的錢,當真是到了要人命的地步。
免去兩年農業稅,多多少少是減輕了一些負擔,最起碼不會像之前那樣欠的更多,也多多少少給了部分農民一條活路。
而官府的無息借貸更是首開先河,窮苦人家借貸往往都是遇到“驢打滾”之類的高利貸,許多農民也正是因為一時周轉不靈而向地主借錢,以至於最後還不起錢隻能把家中薄田抵債,淪為世世代代遭受剝削農奴。
五年免息借貸可謂是雪中送炭,大家有了這筆周轉的錢,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還是可以熬過這一劫。至於五年之後開始收取百分之五的利息,這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比例,比起高利貸錢莊的一成、兩成來說,百分之五的利息已經是非常優惠了。
為了讓這兩項政策能夠確實落實,並且能夠利用這兩項政策來奠定山海關的統治地位,袁肅在布告發出去的第三天,還十分鄭重的召開了一場記者會議。他在這次會議上不僅強調了自己對賑災的決心,也很正式的放出話來為救助方案保駕護航。
他宣布,隻要自己主持山海關政務,對受難農戶免稅兩年的承諾必然堅決執行,期間若有人針對農業巧立名目征收雜費,自己必然會嚴厲追究,也隨時接受農戶的上門舉報。除此之外,關於官府無息借貸亦如此,若是有人從中動手腳,借機敲詐勒索誆騙借貸人,他會堅決以重電論處。
記者會議結束之後,袁肅的名聲瞬間在山海關地區得到擁戴,不管是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又或者是居住在城內沒有受害的老百姓,在他們眼裏都認識到袁肅果然是一位好官。豈不說製訂了兩項破天荒的救助政策,而專門就此事召開記者會進行承諾,這可是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官場事跡,足以證明這位袁大人的與眾不同。
一切都按照袁肅計劃中的那樣進行著,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的情況,一天比一天有所好轉。而自從進入十月份之後,北方的天氣逐漸轉涼,對於難民的賑濟工作既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一定影響,不過即便是影響也在袁肅的裏應外合之下很快忽略過去。
正是因為天氣的變冷,盤踞在荒郊野嶺的難民群不得不考慮鄭重今後的出路,繼續留在山海關這裏沒有衣服保暖、沒有屋簷遮身,而這一點就算是袁司令想必也無法解決。
在十月四日這天,袁肅十分果斷的與英商會理事長羅伯遜,以及本地幾位財主士紳簽署了洋河水庫籌備工程的合同。這份合同表示著洋河水庫項目正式立案成立,籌備工作也正式開啟,各方麵都按照事先約定的方案計劃開始匯集資金。
洋河水庫前後分為四個工期,預計需要五年時間完全竣工。而每一個工期的完成都可以立刻投入這部分的運營,從而可以解決部分後續資金投入問題,同時也能立竿見影的看到效果。整個工程經過中英雙方工程師的核算,如果要在五年內按時完工的話,則需要募集一萬三千名工人,分成六組,兩個工期同時開工。
因為每一個工期的規模不一樣,第一期或許隻需要一年時間,但第二期則有可能需要三年時間,所以像這樣時間跨度很長的工期則需要同步進行,方才可以按時竣工。
袁肅不是工程人員,對於這些專業知識自然無從插手,他隻在乎動工期間能夠提供多少就業崗位,以及竣工之後所能帶來的利益。既然需要一萬三千名工人,那就可以解決一萬三千名難民的溫飽問題。
在開會項目籌備會議之後,他立刻委托臨榆縣縣政府與洋河水庫工程總部,派出人員開始到城外各地開展招募工作。
也僅僅才兩天的時間,洋河水庫招工的消息便傳遍了所有難民群體,對於許多正愁苦不已的人們來說,這樣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無疑等於重獲新生。
因為募集工人的數量龐大,而且還需要進行一定檢測和篩選,所以整個募工期預計需要二十天左右,這還是開設了近六十個登記報名點的情況下。所有通過檢測和篩選被招募的難民,在簡單登記個人資料後,發放一個臨時的身份牌,等到縣政府的集合通知。
在招募工作進行的同時,洋河水庫項目工程部同樣在為勞工安置工作忙碌著,總不能讓這些人一直待在外麵,而且難民們長期遭受饑餓,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補充體力,這樣才能順利的開展高強度的勞力活動。
工程部先調集了一千名征募的難民進城,然後派遣這些難民直接到洋河附近合適的位置,就地開始修建簡易的工棚和工房。采購人員也將各式各樣的原材料優先配送到位,包括木料、石料、生活用品等等。預計整整一千名難民連續開工十五天,正好可以修築完畢容下一萬人的勞工住宿區。
雖然都是一些簡陋的棚屋,大部分連四堵牆都不齊全,刮風下雨必然不能安穩。不過對於流離失所的難民們來說,有一個草屋遮掩,有一床被子能裹身,有穩定的一日三餐,這已經比什麽都要好了。
隨著洋河水庫項目開始招工,山海關外的難民局勢愈發得到緩解,京奉線鐵路也在這段時間恢複暢通。縣政府與火車站紛紛派出工程師、勞工前往之前遭到破壞的鐵路段處,展開對鐵路段的修複工作。
京奉線鐵路恢複運營雖然並不意味著賑災工作勝利在望,但卻給北京方麵帶來了極大的欣慰,不僅是中央政府,還包括京奉線鐵路局的洋人。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許多人都認識到袁肅這個年輕人的能力,甚至有報紙用“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來對其加以形容。
到了十月八日,袁肅再次參加了洋河水庫項目籌備處的會議,這次會議主要就是落實各方投資者的在項目中所占有的股份,以及今後對該項目的各項職位做出清楚的界定。
早在前幾天,他已經與灤州的王磷同、王中元、何其鞏等人取得聯絡,決定以“肅業硫磺加工廠”為基礎,另行成立“肅業股份有限公司”。王磷同、王中元以及另外兩位合夥人分別再投入一萬元股份金,他們每個人在股份有限公司裏各占百分之十的股份。
他則從之前十一萬賑災款裏取三萬元出來,成為公司大股東,獲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另外百分之十的股份,則以資源股的形式換算成對硫磺廠百分之三十股份的持有。
按照股份劃分來看,袁肅所出的資金並不足以獲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但身為堂堂護軍使獲得一些特權那是情理之中。不管是王磷同還是王中元,又或者另外兩位合夥人,任誰都不敢對次有什麽隻言片語的不滿。
此次洋河水庫項目一共需要近八十萬元的資金,袁肅以“肅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投資七萬元,又以個人名義將剩下的六萬元賑災款全部投入。肅業公司占整個項目股份百分之十,袁肅則占百分之二十,兩者當中多出來的股份被算作資源股,其道理與肅業公司股份劃分一樣,說白來了就是其他投資商對袁肅的賄賂。
英商會則一共投資二十三萬元,外加提供的技術資源,一共算做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第30章,執掌大權
臨榆縣政府出資五萬元,再加上限期免稅、優惠政策以及其他潛規則為條件,獲得該項目百分之十的股份。
臨榆縣、撫寧縣兩地的士紳財主,一共出資三十九萬,每個按照出資多少獲得不同的股份,但合計正好就是剩下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根據此次會議討論得出的結果,所有款項分三年三期匯入洋河水庫籌備處戶頭,籌備處的戶頭將由天津東方匯理銀行代理。
會議結束之後,英商會理事長羅伯遜還專程找到袁肅,先對之前的失禮道歉,隨後又借機詢問關於南戴河海港項目的安排。袁肅並非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隻不過比起英商會而言,中國方麵的資金顯然沒有那麽雄厚,包括自己在內,也包括其他本地士紳,為了籌備洋河水庫基本上已經是下血本了。
反正袁肅現在是一分錢都沒有了,更何況他從始至終就沒打算兩大項目同時動工。於是在與羅伯遜的談話當中,他如實的表示現在自己沒有資金也沒有精力,再者南戴河海港之前已經初具規模,真要重新動工很快就能落實,所以不急於一時。
他給羅伯遜做了一個表示,等過完年之後自己會著急所有合作夥伴,專門就南戴河海港項目舉行一次討論會議。
到了十月中旬,難民的情況基本上可以算是完全穩定,洋河水庫項目所招募的工人陸續辦理入職手續,轉移到洋河附近已經修建好的工棚裏入住。至於其他沒有被招募的難民,從人數上來說依然有很多,但也都陸陸續續開始自己散退。
洋河水庫這個龐大的項目最大的作用不是解決一萬三千數量的就業崗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內需。以修建洋河水庫這個大工程為主心,連帶著能夠拉動許多下遊供應商得到發展,比如石料、木料、水泥、鐵器、銅器、鋼器等等。
這些行業得到發展,多多少少都會增加勞動力的輸入。而又有什麽能比招募難民更劃算、更實惠呢?但凡得到洋河水庫項目合同的工坊、公司,立刻會在當地展開招聘工作,畢竟雖然難民的勞動力比較廉價,可這些受苦多日的人們也有不同的情況,理所當然要先下手為強,優先招募一些條件好的人。
一來二往,聚集在山海關附近的難民每天都在減少,幾乎再也看不到昔日那種人山人海的情況,也看不到龐大的難民聚集地。隨著情況的好轉,官府開辦的賑濟所和粥廠數量同樣在陸續關閉。受困三個月的山海關,正在一步一步恢複正常。
在賑濟工作上,袁肅很快又製訂了最後一批疏導計劃,決定在本月月底開始給剩餘盤踞的難民們派發錢糧,疏導這些人返迴故鄉或分流到其他地方去。當然,這件事他不必再親力親為,自己把所需要的錢糧清點清楚,全部委托到縣政府,由縣長吳立可負責執行。
連續大半個月的時間,總算將局勢徹底控製下來,而該投入的事業也按部就班的展開。
在加工廠的名號上麵,袁肅親自擬定為“肅業硫磺廠”,他的想法是將來集中麾下所有產業,進而以公司或集團化來管理運營,甚至條件允許的話,會將“肅業”的招牌長久的維持下去,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公司。
當然,這些暫時隻是設想而已,至於什麽時候才能實現還得看今後的發展情況。
按照王磷同等人的估算,硫磺加工廠的籌備期最快要一個月,工廠和設備的落實則可能還需要一個月,也因此正式投入生產會在今年十二月份。對於袁肅沒有太多的要求,隻是希望能越快越好,因為他的目的可不是單純加工硫磺,隨後還將會開始一些軍工業的項目。
忙碌了兩天之後,正好便接到了中央政府新派下來的命令,總算等候的幾天沒有白費。
袁肅立刻召開旅部會議,決定二十九日這天再次出發前往山海關。考慮到山海關那邊的情況已經十分惡劣,再加上還要對吳承祿、趙方毓的懲處,所以還是有必要多做幾手準備。
為了確保到達山海關之後能盡快穩定災民情緒,他命令孫德盛今晚騎馬前往臨榆縣,一方麵是提前給臨榆縣打好招唿,通知中央新下達的命令,以及給之前那些談合作的士紳、洋人們吃一顆定心丸;另外一方麵自然是為了聯絡難民群體和那些馬賊,跟這些帶頭的人打好招唿,讓他們從中協助恢複秩序。
由內而外的來治理災情,才能既有效率又能解決根本問題。
除此之外,這次他決定調動灤州第一團和昌黎第三團一同前往山海關,雖然總兵力依然不如吳承祿多,而且有中央政府的命令在這裏完全不必如此勞師動眾,但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在震懾吳承祿,僅僅是表現出對失控局勢的重視罷了。
至於處置吳承祿和趙方毓的事也需要盡早討論說定,事實上擺在眾人眼前的情況很清楚,要處理吳承祿肯定不容易,對方不僅在中央有人,而且手握兵權。相反,趙方毓縱然是趙秉鈞的侄子,但此人貪汙克扣賑災款是不可辨認的實事,再者現如今人就在灤州被扣押著,要開刀隨時都能動手。
袁肅本人也沒有打算置吳承祿於死地,所有人都知道吳承祿沒有野心,成天碌碌無為,如今又是中央下令查辦此人貪汙失職等罪,想必根本沒有發脾氣的可能。更何況他當初被吳承祿扣押時,對方也沒有把自己怎麽樣,反而好酒好肉的招待。
然則山海關的情況現如今鬧得這麽大,總得有人來背負這責任才是。思來想去,也隻能是柿子撿軟的來捏,索性就一股腦頭推到趙方毓身上。隻要把趙方毓正x法了,還能掩蓋這段時間綁架毆打的事實,正好一舉兩得。
二十九日清晨,袁肅帶領第一團再次乘上前往山海關的火車,隻不過這次的情況顯然要比第一次更有吹風得意的味道。
李勁夫的第三團在二十八這天便啟程前往山海關,第三團是徒步行進,隊伍到達臨榆縣時已經是半夜時分。孫德盛早已把北京的消息傳達了下去,不論是縣政府還是鎮守使署衙,麵對眼前的困境巴不得灤州的人馬能快一些到,於是殷殷勤勤的迎接了李勁夫的第三團。
而到了今天,縣政府和鎮守使署衙陪同李勁夫第三團團部眾人,又匆匆忙忙來到火車站迎接袁肅一行人。吳承祿自然沒好意思親自出麵,不過為表鄭重他將鎮守使署所有重要官員都調來迎接,也算是給足了袁肅麵子。
袁肅下榻的地方還是之前的賑災總司令行營,行營大院裏的陳設幾乎沒有變化,一切彷佛照舊一般。來到行營稍適準備了一番,他隨即召集縣政府和鎮守使署衙所有主事官員,十分鄭重的開了一次會議。
在會議上他強調了兩點內容,其一是此次奉命繼續主持賑災,其二是針對山海關鎮守使吳承祿和前賑災會辦趙方毓革職查辦。不過為了保持正麵形象,他沒有立刻展開針對吳承祿、趙方毓的查辦行動,而是認真的聽取了官員匯報目前難民的情況,擺出一副以賑災為先的姿態,僅僅是派人前去通知了吳承祿以及佯裝通知了趙方毓。
-----------------
【囉嗦一直是我的壞習慣,總希望能把所有事情都交代詳細,沒想到適得其反。讀者提出的意見很有道理,最近我已經開始加快進程了,不該交代的一律都跳過去。隻希望各位讀者大大能繼續支持一下,哪怕每天點一下也好。這次失敗的經驗我會吸取,好好反省和檢討。】
第28章,繼任賑災
“城外所有賑濟所、粥廠全部被難民襲毀,周圍縣鎮亦被難民強占,哄搶、偷竊、奸x淫、殺人、破壞的情況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被難民所霸占村鎮的百姓們,要麽逃散,要麽也跟著難民同流合汙,隻有少部分人逃進城內。如今這些老百姓們失去家園和財產,幾乎也變成難民一樣了。”
“目前難民匯流成三股大勢力,一股在山海關關口前,一股在臨榆縣城北,一股在城東。”
“官倉的糧食合計隻剩下五百石不到,有的之前派發下去了,有的是粥廠、賑濟所被搶光了。別說現在沒有糧食可以賑濟,就算還有糧食和款項,咱們官府現在連命令都發不出去,難民們根本不會聽我們的話老老實實等候救濟。”
各部官員表情凝重的匯報,事實上袁肅都沒有太仔細的去聽,僅僅是在表麵上裝作一副認真、嚴肅的麵孔。等到各部官員匯報的差不多了,他這才十分嚴厲的問道:“聽聞之前巡防營向難民開槍,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會議現場的氣氛頓時冰冷起來,所有人的臉色都變的十分難看,一時間鴉雀無聲。
袁肅故意等了一會兒,隨後更為嚴厲的喝問道:“到底怎麽迴事?吳縣長,你來說。”
吳立可一臉無奈,心中叫苦不迭: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就算要提也別找我呀!他長歎了一口氣,隻好說道:“幾天前山海關關口匯集了越來越多的難民,也不知怎麽的,這些難民在夜裏突然鬧騰起來,最後甚至要攀爬城牆強行入關。因為情況很危急,經過通報之後,駐守關口的巡防營士兵不得已才開槍遏製。結果因為難民人數眾多,場麵又十分混亂,前麵被槍聲嚇退的人被後麵的人阻擋,故而才造成數百人傷亡,當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死於相互踐踏……”
袁肅冷冷的哼了一聲,嗬斥的說道:“山海關城牆高達三丈有餘,赤手空拳的難民如何能攀爬城牆。我告訴你們,其他事都好說,如今是軍隊向手無寸鐵的難民開槍,導致數百人死亡。這是多麽駭人聽聞的慘事,大總統為此雷霆震怒,一旦事情傳開舉國上下都會為之聲討,此事無論如何都要給出一個交代!”
眾人不敢再吭聲,事實上坐在這裏的官員們大多也不清楚當時現場的情況,但官軍開槍打死了數百人倒是有證有據。他們都很清楚鬧出人命的後果是什麽,若是沒有被揭露,或許可以想辦法去掩蓋,可如今上麵知道了、洋人的報紙也報道了,後果隻能自負。
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肅又說道:“如今情況危急,我也懶得再教訓你們。當務之急,縣政府要立刻把我返迴山海關主持賑災的消息傳達下去,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哪怕站在城牆頭上呐喊也要給我辦下去。”
幾名官員連忙點頭應諾,期間還忍不住掏出手帕抹著額頭的汗漬。
袁肅看了一眼一旁的陳文年,陳文年會意,他接過話來說道:“此次我們灤州又籌集了五千石的賑濟糧,外加三萬元的賑災款。這筆賑災物資實在有限,不過用來救急還是可以的。我們在出發之前已經將此事電告北京,北京方麵業已迴複會盡快籌備第二批撥款。”
在場的不少官員是知道先前袁肅撤離時,強行帶走了十一萬賑災物資,也正因為如此才造成了現如今失控的局麵。不過任誰也不敢在心裏犯嘀咕,畢竟吳承祿綁架過袁肅,又把袁肅趕走了,袁肅要帶走這十一萬理所當然。
更何況,這十一萬原本就是袁肅私人名義的賑災款項,對方能募集到這大一筆款項,已經是十足的難能可貴。
拋開這些不算,隻要還有賑災物資繼續派發下去,那就是可喜可賀的大好事了。
為了盡快穩定難民們的情緒,袁肅這幾天四處奔走,親自登上北部、東部以及山海關關口的城牆,麵向擁堵在城牆之下的難民們呐喊高唿,唿籲難民們冷靜下來。難民們對於袁肅的口碑還是很抱希望,再加上提前在難民內部做工作,很快便穩住了混亂的局勢。
對於難民而言,袁肅的出現自然意味著重獲希望。隻是平頭百姓骨子裏對官府的不信任猶在,因此即便袁肅四處奔走的唿籲,除了穩定難民們的情緒之外,並沒有讓這些難民退迴之前聚居的地方。人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圍堵在城下,不過好在比之前要穩定,沒有再繼續鬧騰或者試圖進入縣城之內。
難民們不肯退讓,這事實上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數萬人擁堵在城牆之下,人群隊伍都延綿到十多裏開外。以這樣亂作一團的情況,很難重新組織賑濟所和開辦粥廠。就怕城門剛一打開,難民們就會不由分說的往城內擁擠。
袁肅猶豫再三之後,最終隻能選擇派人從西城門繞出去,迂迴三十裏的路途來到難民後方,然後再在後方陸續開設粥廠,恢複供應幹糧。當然,這些在後方開設的賑濟所、粥廠,都是由軍隊駐紮護衛。
等圍堵城牆下麵的難民們聽說了後方粥廠的消息後,自然而然便漸漸開始散開。再加上被袁肅派人收買的那些黨首、馬賊們起帶頭作用,前前後後隻三、四天的時間,難民圍城的局勢就如同雨過天晴一般豁然開朗起來。
臨榆縣和北京方麵當然不知道其中的內幕,在他們看來唯一的解釋就是老百姓心中認可袁肅,同時也證明袁肅之前以及現在的賑濟工作做的十分到位。
然而難民的問題雖然逐步緩解,可前陣子在暴x動當中受損的本地老百姓們,如今要麽流竄在外,要麽在縣城裏無家可歸。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原本富有的大地主、富農們,城外村鎮大部分田產和畜牧全部被毀,直接破產者多不勝數。
從實際上來說,這種天災人禍怨不得別人,就算要怨斷然也不會怨到袁肅頭上。
不過既然要拿下山海關的地頭,那就必須做出一些表率作用,從本地老百姓們身上著手,解決他們切實迫急的難題。尤其是在這個時候,無疑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絕佳效果。為今後奠定對山海關的統治做足鋪墊,也能博得更好的政治名聲,更能贏得流芳百世的口碑。
第29章,洋河水庫
因此,袁肅在難民情況得到穩定之後,緊接著又頒布了一套新的救助方案。在方案發布出去的布告當中,他故意說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話,一方麵是對受難百姓的同情,另外一方麵是對官府賑災不利的賠禮道歉,儼然擺出了一副皇帝下達“罪己詔”的姿態。
關於救助方案的細節,袁肅以東直隸護軍使的身份頒布了兩項救助政策,第一項政策是所有在難民暴x亂中受害的本地農戶,將免除未來兩年的農業稅和其他農業方麵的苛捐;
第二項政策則被稱為“緊急救濟政策”,也就是所有受害人家可以向縣政府申報,領取一筆定額的救濟借貸,這筆借貸不設利息,以申請人的戶籍和田產做抵押,限期五年之內還清。當然,倘若預期不還也不會立刻沒收抵押的物資,而是從第六年開始收取百分之五的年利息,一旦利息拖欠超過借貸款一半時,政府才會清算借貸人的資產。
布告一經張貼,很快便不脛而走,先是所有遊蕩在城內的無家可歸者聽說了消息,隨後幾天又席卷般的傳遞到城外難民人群當中。那些在難民暴x動受害的老百姓們無一不大感欣慰,嘴裏隻念叨著這位袁司令果然非同凡響,比起什麽吳鎮守使簡直好上一萬倍。
農業稅是壓迫農民階級幾千萬的重擔,不管是抽十分之一還是二十分之一,都是在廣大勞動者身上割肉抽血。如今經過這次劫難,許多老百姓顆粒無收,甚至還倒欠許多地主、富農的錢,當真是到了要人命的地步。
免去兩年農業稅,多多少少是減輕了一些負擔,最起碼不會像之前那樣欠的更多,也多多少少給了部分農民一條活路。
而官府的無息借貸更是首開先河,窮苦人家借貸往往都是遇到“驢打滾”之類的高利貸,許多農民也正是因為一時周轉不靈而向地主借錢,以至於最後還不起錢隻能把家中薄田抵債,淪為世世代代遭受剝削農奴。
五年免息借貸可謂是雪中送炭,大家有了這筆周轉的錢,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還是可以熬過這一劫。至於五年之後開始收取百分之五的利息,這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比例,比起高利貸錢莊的一成、兩成來說,百分之五的利息已經是非常優惠了。
為了讓這兩項政策能夠確實落實,並且能夠利用這兩項政策來奠定山海關的統治地位,袁肅在布告發出去的第三天,還十分鄭重的召開了一場記者會議。他在這次會議上不僅強調了自己對賑災的決心,也很正式的放出話來為救助方案保駕護航。
他宣布,隻要自己主持山海關政務,對受難農戶免稅兩年的承諾必然堅決執行,期間若有人針對農業巧立名目征收雜費,自己必然會嚴厲追究,也隨時接受農戶的上門舉報。除此之外,關於官府無息借貸亦如此,若是有人從中動手腳,借機敲詐勒索誆騙借貸人,他會堅決以重電論處。
記者會議結束之後,袁肅的名聲瞬間在山海關地區得到擁戴,不管是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又或者是居住在城內沒有受害的老百姓,在他們眼裏都認識到袁肅果然是一位好官。豈不說製訂了兩項破天荒的救助政策,而專門就此事召開記者會進行承諾,這可是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官場事跡,足以證明這位袁大人的與眾不同。
一切都按照袁肅計劃中的那樣進行著,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的情況,一天比一天有所好轉。而自從進入十月份之後,北方的天氣逐漸轉涼,對於難民的賑濟工作既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一定影響,不過即便是影響也在袁肅的裏應外合之下很快忽略過去。
正是因為天氣的變冷,盤踞在荒郊野嶺的難民群不得不考慮鄭重今後的出路,繼續留在山海關這裏沒有衣服保暖、沒有屋簷遮身,而這一點就算是袁司令想必也無法解決。
在十月四日這天,袁肅十分果斷的與英商會理事長羅伯遜,以及本地幾位財主士紳簽署了洋河水庫籌備工程的合同。這份合同表示著洋河水庫項目正式立案成立,籌備工作也正式開啟,各方麵都按照事先約定的方案計劃開始匯集資金。
洋河水庫前後分為四個工期,預計需要五年時間完全竣工。而每一個工期的完成都可以立刻投入這部分的運營,從而可以解決部分後續資金投入問題,同時也能立竿見影的看到效果。整個工程經過中英雙方工程師的核算,如果要在五年內按時完工的話,則需要募集一萬三千名工人,分成六組,兩個工期同時開工。
因為每一個工期的規模不一樣,第一期或許隻需要一年時間,但第二期則有可能需要三年時間,所以像這樣時間跨度很長的工期則需要同步進行,方才可以按時竣工。
袁肅不是工程人員,對於這些專業知識自然無從插手,他隻在乎動工期間能夠提供多少就業崗位,以及竣工之後所能帶來的利益。既然需要一萬三千名工人,那就可以解決一萬三千名難民的溫飽問題。
在開會項目籌備會議之後,他立刻委托臨榆縣縣政府與洋河水庫工程總部,派出人員開始到城外各地開展招募工作。
也僅僅才兩天的時間,洋河水庫招工的消息便傳遍了所有難民群體,對於許多正愁苦不已的人們來說,這樣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無疑等於重獲新生。
因為募集工人的數量龐大,而且還需要進行一定檢測和篩選,所以整個募工期預計需要二十天左右,這還是開設了近六十個登記報名點的情況下。所有通過檢測和篩選被招募的難民,在簡單登記個人資料後,發放一個臨時的身份牌,等到縣政府的集合通知。
在招募工作進行的同時,洋河水庫項目工程部同樣在為勞工安置工作忙碌著,總不能讓這些人一直待在外麵,而且難民們長期遭受饑餓,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補充體力,這樣才能順利的開展高強度的勞力活動。
工程部先調集了一千名征募的難民進城,然後派遣這些難民直接到洋河附近合適的位置,就地開始修建簡易的工棚和工房。采購人員也將各式各樣的原材料優先配送到位,包括木料、石料、生活用品等等。預計整整一千名難民連續開工十五天,正好可以修築完畢容下一萬人的勞工住宿區。
雖然都是一些簡陋的棚屋,大部分連四堵牆都不齊全,刮風下雨必然不能安穩。不過對於流離失所的難民們來說,有一個草屋遮掩,有一床被子能裹身,有穩定的一日三餐,這已經比什麽都要好了。
隨著洋河水庫項目開始招工,山海關外的難民局勢愈發得到緩解,京奉線鐵路也在這段時間恢複暢通。縣政府與火車站紛紛派出工程師、勞工前往之前遭到破壞的鐵路段處,展開對鐵路段的修複工作。
京奉線鐵路恢複運營雖然並不意味著賑災工作勝利在望,但卻給北京方麵帶來了極大的欣慰,不僅是中央政府,還包括京奉線鐵路局的洋人。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許多人都認識到袁肅這個年輕人的能力,甚至有報紙用“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來對其加以形容。
到了十月八日,袁肅再次參加了洋河水庫項目籌備處的會議,這次會議主要就是落實各方投資者的在項目中所占有的股份,以及今後對該項目的各項職位做出清楚的界定。
早在前幾天,他已經與灤州的王磷同、王中元、何其鞏等人取得聯絡,決定以“肅業硫磺加工廠”為基礎,另行成立“肅業股份有限公司”。王磷同、王中元以及另外兩位合夥人分別再投入一萬元股份金,他們每個人在股份有限公司裏各占百分之十的股份。
他則從之前十一萬賑災款裏取三萬元出來,成為公司大股東,獲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另外百分之十的股份,則以資源股的形式換算成對硫磺廠百分之三十股份的持有。
按照股份劃分來看,袁肅所出的資金並不足以獲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但身為堂堂護軍使獲得一些特權那是情理之中。不管是王磷同還是王中元,又或者另外兩位合夥人,任誰都不敢對次有什麽隻言片語的不滿。
此次洋河水庫項目一共需要近八十萬元的資金,袁肅以“肅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投資七萬元,又以個人名義將剩下的六萬元賑災款全部投入。肅業公司占整個項目股份百分之十,袁肅則占百分之二十,兩者當中多出來的股份被算作資源股,其道理與肅業公司股份劃分一樣,說白來了就是其他投資商對袁肅的賄賂。
英商會則一共投資二十三萬元,外加提供的技術資源,一共算做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第30章,執掌大權
臨榆縣政府出資五萬元,再加上限期免稅、優惠政策以及其他潛規則為條件,獲得該項目百分之十的股份。
臨榆縣、撫寧縣兩地的士紳財主,一共出資三十九萬,每個按照出資多少獲得不同的股份,但合計正好就是剩下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根據此次會議討論得出的結果,所有款項分三年三期匯入洋河水庫籌備處戶頭,籌備處的戶頭將由天津東方匯理銀行代理。
會議結束之後,英商會理事長羅伯遜還專程找到袁肅,先對之前的失禮道歉,隨後又借機詢問關於南戴河海港項目的安排。袁肅並非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隻不過比起英商會而言,中國方麵的資金顯然沒有那麽雄厚,包括自己在內,也包括其他本地士紳,為了籌備洋河水庫基本上已經是下血本了。
反正袁肅現在是一分錢都沒有了,更何況他從始至終就沒打算兩大項目同時動工。於是在與羅伯遜的談話當中,他如實的表示現在自己沒有資金也沒有精力,再者南戴河海港之前已經初具規模,真要重新動工很快就能落實,所以不急於一時。
他給羅伯遜做了一個表示,等過完年之後自己會著急所有合作夥伴,專門就南戴河海港項目舉行一次討論會議。
到了十月中旬,難民的情況基本上可以算是完全穩定,洋河水庫項目所招募的工人陸續辦理入職手續,轉移到洋河附近已經修建好的工棚裏入住。至於其他沒有被招募的難民,從人數上來說依然有很多,但也都陸陸續續開始自己散退。
洋河水庫這個龐大的項目最大的作用不是解決一萬三千數量的就業崗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內需。以修建洋河水庫這個大工程為主心,連帶著能夠拉動許多下遊供應商得到發展,比如石料、木料、水泥、鐵器、銅器、鋼器等等。
這些行業得到發展,多多少少都會增加勞動力的輸入。而又有什麽能比招募難民更劃算、更實惠呢?但凡得到洋河水庫項目合同的工坊、公司,立刻會在當地展開招聘工作,畢竟雖然難民的勞動力比較廉價,可這些受苦多日的人們也有不同的情況,理所當然要先下手為強,優先招募一些條件好的人。
一來二往,聚集在山海關附近的難民每天都在減少,幾乎再也看不到昔日那種人山人海的情況,也看不到龐大的難民聚集地。隨著情況的好轉,官府開辦的賑濟所和粥廠數量同樣在陸續關閉。受困三個月的山海關,正在一步一步恢複正常。
在賑濟工作上,袁肅很快又製訂了最後一批疏導計劃,決定在本月月底開始給剩餘盤踞的難民們派發錢糧,疏導這些人返迴故鄉或分流到其他地方去。當然,這件事他不必再親力親為,自己把所需要的錢糧清點清楚,全部委托到縣政府,由縣長吳立可負責執行。
連續大半個月的時間,總算將局勢徹底控製下來,而該投入的事業也按部就班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