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肅並非不沒有對這些地方士紳集團的顧慮,事實上正是他吩咐王磷同將呈請書的消息散播出去,目的就是要試探這些士紳們的反應。他很清楚灤州士紳集團的情況,連王磷同這種地方父母官幾年來都要看這些人的臉色行事,可見這些人在灤州有多大巨大的影響力。
就目前而言,他需要士紳集團的支持,但同時也要提防士紳集團的野心,就好比谘議局傳出要公選灤州政府的事情,這些人一旦有了權欲,到時候是誰來控製誰就說不清楚了。
為了穩定灤州士紳對灤州共和政府之事的情緒,袁肅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張舉人。
自從黃管家上次進城拜訪之後,他一直在心裏惦記著這件事,現如今正好兩件事可以一切解決,既能解開張舉人對自己的介懷,又趁機借助張舉人的名望來鎮住灤州士紳集團。
於是隔天抽出空閑時間之後,他立刻動身來到安山鎮拜訪這位表叔叔。
事實上從上次黃管家特意進城拜訪袁肅這件事來看,張舉人對袁肅仍然是有重視之意,因此袁肅也暗暗推測,也許表叔叔當真隻是一時氣惱,就算至今都沒有完全息怒,但現在肯定要比前陣子的情況要好一些。
與張舉人見麵後,他看到張舉人腦後依然留著辮子,穿著打扮也沒有任何改變,精神麵貌還算不錯,隻是臉上帶著威嚴之態。
行了禮問了好,張舉人不冷不熱的請袁肅落座。本來袁肅還在思索著如何開口勸說張舉人,不過這位表叔叔倒是在茶水還沒端上來前,已經迫不及待的衝著袁肅劈頭蓋臉的一通教訓,什麽孔子、孟子,什麽儒家、禮法,各式各樣的典故和訓導接二連三的說了出來。
見到這樣的一副態度,袁肅非但沒有覺得厭煩,心中反而有幾分竊喜。
他分明能夠看出來張舉人之所以對自己發牢騷,這正是出自一種長輩關心晚輩的心意,也說明了張舉人並非是介懷自己,相反是希望能夠開導自己。
雖然這種開導顯得很滑稽,並且他自己也絕對不可能倒行逆施為滿清守節,但現在看來這件事並不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樣困難。
麵對此時此刻的境況,身為一名穿越者袁肅自然知道該如何應對,就好比到了一定年齡的青少年再麵對長輩教訓時總會顯出一副不耐煩,要想獲得長輩的好感就得反其道而行之。並不是說一定要對張舉人的教誨唯唯諾諾,最起碼他可以表現的默然不語,一直等著張舉人把訓斥的話說完,之後再似是而非的應答一番即可。
一番長篇大論過後,張舉人漸漸顯出了疲乏之態,他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依然板著臉色嚴正的盯著袁肅。他發現袁肅從始至終都沒有說話,一副垂頭沉思之態,看上去就像是在反思自己剛才所說的話一樣。這一點讓他感到很滿意,本以為這個年輕人是堅實的“反動分子”,不過現在看來似乎並非如此。
見張舉人不再說話,袁肅故作深沉的歎了一口氣,繼而說道:“表叔叔,如今大勢已定,小侄又能奈其何?小侄雖然不是什麽大才之人,卻也希望能幹出一番出人頭地的大事業,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希望趁著這個時機打下一定基礎。表叔叔若是要責怪小侄,這讓小侄該如何自處?”
他這一席話故意避重就輕,一方麵不去談論自己對國家局勢的立場態度,另外一方麵卻能表現出自己的雄心壯誌。就算張舉人是一個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人,可做為長輩肯定是希望晚輩有積極向上的心誌。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消除他在張舉人心中的介懷,相反日後還能獲得張舉人更多的幫助,並且張舉人也能幫的更加順理成章。
張舉人沉吟了一陣,語氣有了明顯改善的說道:“老夫之所以跟你談這些話,並不是要求你能忠君報國,正如你所說大勢已定,我們這些人又能做什麽?老夫的意思很簡單,隻是希望你懂得做人千萬不要忘本。”
袁肅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卻沒有再多說什麽。
當天晚上,張舉人留袁肅在府上吃了一段便飯。袁肅從張府出來時,心中已經很清楚,張舉人這邊的事情算是談妥了。
第100章,豺狼在側
昌黎縣,通永鎮巡防營中軍大營。
王懷慶在中軍司令處大門前翻身落馬,隨手將韁繩扔給了一旁一名聽差,邁著大步子走進了中軍司令處。大廳的走廊上,幾名巡防營的管帶軍官早已換上昨日剛剛派發下來的新式軍服,筆挺的站在那裏等候迎接王懷慶的到來。
進門之後,王懷慶不慌不忙的打量了一番屬下的新裝,繼而樂嗬嗬的笑道:“不錯,不錯,還是新軍服顯得氣派,比咱們之前的舊褂子體麵多了,這才有當兵的威儀嘛。我的那身將軍禮服送過來了嗎?”
一名管帶軍官上前迴答道:“大人的新禮服已經送到了。”
說完,他迴過頭向身後示意了一下,三名一直站在後麵的士兵立刻走上前來,其中兩人一左一右撐著一套嶄新的禮服,另外一人則雙手捧著一頂與禮服配套的軍帽。這套禮服的款式與北洋新軍高級將領的軍服差不多,隻不過肩章、領章以及軍帽的徽章一律改為“五色共和”的圖案。
王懷慶繞著撐開的新軍服轉了兩圈,兩眼新奇的冒著精光,過了好一會兒之後才嘖嘖的開口說道:“這樣的軍裝穿起來才有氣勢嘛,滿族人的那套終歸太俗氣了,跟洋人站在一塊根本就起不了眼。照我說,咱們中國還有好多地方得學學人家洋人。”
一眾軍官隻是一個勁兒點頭附和,生怕錯漏了拍馬屁的機會。
隨著清帝宣布退位之後,昌黎縣乃至整個通永鎮的軍權政權一並落入王懷慶手中。在過去的大半個月時間裏,王懷慶私自新設了十多個地方官職,什麽縣長、什麽主席、什麽特派員,所有官職的稱謂一律向“共和民主”學習。至於所委派的官員,則全部他的親屬、親信之流,帶著自己派發的委任狀走馬上任,或占據前清的官衙,或與舊官僚裏外勾結。
不管這些新設官職具體負責什麽事,但可以肯定都是能發財的肥差。
如今天下已經變了,而這些追隨王懷慶多年的巡防營軍官們,自然也希望能趁著這個時機多分一杯羹,因此這幾天但凡見到王懷慶時,每個人都表現的愈發殷情。
王懷慶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從一名士兵手裏接過了禮帽,正要戴在頭上試一試是否合適,哪裏知道禮帽的硬頂略有一些顯小,正好與自己腦袋後麵的辮子卡在一起。前前後後換了不同方式戴了好幾次,結果都沒能戴的舒服。
他下意識的打量了一下站在一旁的眾下屬,隻見這些人早已把腦袋後麵的辮子剪掉了,頓時臉色變的陰晴不定起來。
眾軍官察覺到苗頭,一個個都誠惶誠恐不已,趕緊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然而過了好一會兒之後,王懷慶忽然把手中的禮帽丟迴到士兵手裏,咧嘴大笑起來:“他奶奶的,這新東西來了,看來勢必要帶走一起舊東西才行。老子本不稀罕這條破辮子,但是在老子頭上這麽多年,怎麽的也有幾分感情,所以才舍不得剪掉它。罷了,居然是革命了,那自然要革的徹徹底底,下午找一個剃頭匠來把老子的辮子給革了。”
聽到這裏,眾軍官總算大大鬆了一口氣,再次忙不迭的跟著附和起來:
“大人真是革命之表率啊,卑職等人萬分佩服。”
“就是就是,在下等人必以大人為楷模,竭盡心力效表學習。”
“稍後卑職便去請縣城最好的剃頭匠,就算大人斷去辮子,英明神武之姿猶在。”
正所謂千穿萬穿唯馬屁不穿,王懷慶本不是什麽高尚的人,對於這些俗氣的東西反而最是感到喜歡。聽著下屬們的阿諛奉承的話,他就宛如抽了一口福壽膏似的,心中總有一種飄飄然的得意之感。
“哈哈哈哈,說的好,說的好。”王懷慶益於其表的大笑起來。
就在這時,司令處大門外快步走來一名聽差,來到王懷慶麵前時行了一個跪拜的舊禮,稟告道:“啟稟大人,縣府何大人有要事請見。”
王懷慶微微揚了揚眉毛,似是而非的笑道:“這何克平怎麽又來了?他說是什麽事嗎?”
何克平正是之前昌黎縣知縣,現如今與一眾縣裏的士紳聯合起來把縣衙徹頭徹腦重新裝修了一遍,堂而皇之的成立了昌黎縣縣政府,他本人也自然而然的被公推為昌黎縣縣長。
當然,就在清廷退位的消息傳出來的那天晚上,何克平倒是來見過王懷慶,雖然沒帶什麽賄賂的禮物,卻帶來一句更實際的話。他告訴王懷慶,隻要王懷慶能保昌黎縣政府的地位不動,今後昌黎縣的稅政收支當中便會專門設下軍費一項,而這軍費便是許給通永鎮巡防營做養兵之用。
清朝末期時,地方政府的稅務或多或少都有謊報私扣的現象,尤其是庚子國難之後許多偏遠的省市,幾乎已經到了稅金盡數遭到省府扣留,以至於中央國庫年年衰弱,隻能向洋人貸款才能維持中央的運作。
隨著後來軍閥割據的情況愈發嚴重也愈發明顯,各地把持政權的軍閥更是肆意截留國稅。占據了這些稅金之後,一部分落入軍閥的私人囊中,另外一部分則用來繼續擴充軍備,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軍閥越來越強,便越來越敢截留國稅;國稅越來越少,中央也越來越弱,國家集權統一之事也越來越艱難。
當時甚至還出現了一種滑稽的狀況,那就是隻有洋人把持著關稅每年還能向中央財政送去一批稅收。因為國內大大小小的軍閥不敢招惹洋人,所以但凡洋人經營的稅務一律不敢截留,洋人在將所得的稅收扣掉償還貸款的部分,其餘則如數上交到中央政府。
盡管地方稅政一片混亂,可直隸畢竟是近畿,不管是有皇帝還是沒有皇帝的時候,這裏的大局依然被牢牢掌握在京城方麵。因此之前王懷慶在通永鎮任職多年,也不敢輕易的私扣地方稅務,縱然現在國家政局大變,他同樣沒有想過這件事。
直到聽到何克平的提議之後,王懷慶才有一種恍然大悟,連區區一個小知縣都膽敢如此,自己手握一鎮之兵,憑什麽不能做一番更大的舉動?
於是,王懷慶答應保舉何克平與縣政府的合法地位,不過在協商昌黎縣每年軍費劃撥多少時,他卻毫不客氣的獅子大開口,竟提出要昌黎縣每年稅收的六成,否則自己便會上報京城,另外安排縣政府的人選。
何克平雖然沒料到王懷慶會如此貪婪,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算自己不答應隻怕也會有更多的人搶著答應。再者雖然去了六成,多多少少好歹還留下四成,在這四成其中仍然可以獲利不少。於是他在猶豫一陣之後,最終答應了王懷慶的條件。
正是因為開了昌黎縣的先河,王懷慶彷佛忽然領悟到了發財致富的另外一條捷徑,於是自己任命了一批官員分派到通永鎮轄區內的各縣各鎮,專門或勾結或者威脅這些縣府、鎮府,今後從稅政當中分一筆到自己手裏。為此還羅列不少名目,有的地方叫保安費,有的地方叫治防金,總之五花八門,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掌握一筆穩固的經濟收入。
此時此刻,何克平忽然再次找到巡防營中軍這邊,王懷慶最先聯想到的便是關於昌黎縣稅收的事情,雖然在這件事上他做的幹淨利落,但畢竟是“初犯”,心裏還是有一些沒有譜,生怕上麵追究下來會鬧出什麽麻煩事來。
第二部分:護軍使
第1章,另有心計
還跪在地上的士兵迴答道:“何大人隻說是要緊事,並無多說其他?”
王懷慶微微皺了皺眉頭,不過依然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之態,說道:“去請何大人到司令處會堂相見。”
“是。”
隨後王懷慶又轉向那些下屬,叮囑幾句道:“你們這幾天就把新軍服的事處理好,正月過完後我要看到咱們巡防營上上下下都是一派新氣象,明白嗎?”
眾人軍官應諾,繼而很識趣的告辭退下。
那三名捧著王懷慶嶄新禮服、禮帽的士兵還站在原地,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套新裝。
王懷慶看了一眼,有幾分不耐煩的罷了罷手,說道:“先退下,把禮服送到我府上去。”
待到眾人全部都退去之後,王懷慶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這才邁步向會堂走去。
來到會堂,何克平早已被帶到這裏,正坐在會堂角落一處茶幾一旁,在看到王懷慶從正門而入時,他連忙起身迎上去行禮。何克平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盡管現如今他在昌黎縣是“擁護共和”的名人,可一身行頭一如既往,甚至腦袋後麵的辮子都跟王懷慶一樣沒有剪掉。
王懷慶招唿何克平落座,又命聽差重新上茶,等茶水點心停擺妥當之後,他才屏退了閑雜人等。好整以暇的先飲了一口熱茶,他帶著深意的笑容向何克平問道:“何大人今日來營中見我,可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嗎?”
何克平滿臉堆笑著說道:“若非重要之事,在下又豈敢叨擾王大人呢。這幾天在下與一眾屬官徹夜商擬,總算定下了萬全之策,今後稅政之事的文牘案件一應準備齊全,上麵就算查下來咱們這邊也會有據可依。”
王懷慶立刻揚起了眉毛,追問道:“當真萬全?”
何克平笑嗬嗬的說道:“難不成在下還敢跟王大人開玩笑不成?要知道這件事前前後後都是在下經手,若上麵追查下來,在下同樣難逃其咎呢。不過今日前來,在下還是要敬告王大人一些細微之事,一來對大家都好,二來也能把一些事說清楚。”
既然不是什麽值得擔心的事情,王懷慶整個人自然放輕鬆了下來,他笑著說道:“甚好,甚好,我這個人最喜歡打開天窗說亮話,何大人有話但管直說就好。”
何克平於是不慌不忙的說道:“王大人您是明白人,我等縣府為了應付稅政之事,上上下下都需要打點照應,如今雖然辦成了這件事,可日後保不定會不會遇到什麽麻煩事,到時候依然還是要派人去上麵走動走動才是。”
以王懷慶的老道,他一下子就聽明白了何克平的意思,不過卻裝出一副沉思之態,一時半會沒有開口應答。
何克平深知王懷慶這隻老狐狸貪婪成性,隻要是能裝進口袋的東西向來是不會含糊,略作停頓之後,他接著又說道:“咱們昌黎縣的稅政雖是有些條款可做,但畢竟還是要拿出一部分交到上麵去,這一方麵打點,一方麵交公,縣裏剩下的實在不多。所以……”
王懷慶的臉色漸漸嚴肅起來,不疾不徐的打斷道:“何大人究竟是什麽意思?”
何克平見王懷慶變臉,心裏暗暗罵了一句:他奶奶的,姓王的還真是一天都不手軟。不過不管怎麽說,他也隻能把不滿的情緒藏在心裏,臉上保持笑容的說道:“在下並沒有其他的意思,隻是希望能與王大人您約定好,今後縣府和巡防營就一直遵照四六來分這個規矩,這樣在下好交差,王大人也不會有什麽影響。”
一聽何克平不找自己重新議定稅收瓜分,王懷慶臉色立刻又舒展開來,欣然說道:“何大人這是哪裏的話,難道是怕我王懷慶出爾反爾嗎?何大人放心,咱們大丈夫說一不二,今日就這麽約定下來,日後絕不再變。”
何克平這次前來會見王懷慶,確實希望能夠重新商議分紅的比例,畢竟自己還要向縣裏的官紳做一個交代。一旦給王懷慶的過多,官僚們要想多賺一些就必須加征課稅,而一旦加征課稅又會為難大士紳、大地主們,雖然有王懷慶在後麵撐腰,可畢竟這些人不好得罪。
他在昌黎縣任上這麽多年,自然是了解王懷慶的為人,所以在見麵之前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兩套說辭。如果王懷慶不肯讓步,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從今往後就按照四六分成這個“鐵律”來辦事,省的王懷慶哪天貪性大發又會索要更多。
得到王懷慶的承諾之後,何克平勉強的笑道:“眾所周知王大人一諾千金,今日與王大人約而論定,在下自是能夠大大安下心來了。”
王懷慶豪爽的大笑道:“哈哈,哪裏哪裏,今後何大人隻管放心就是。此外若何大人遇到什麽麻煩事,大可來找我,隻要我能擺平的事情,決然不會讓何大人操心。”
何克平連連點頭應道:“在下先多謝王大人了。哦,對了,除了這件事之外,在下今日還有另外一事要稟於王大人。”
王懷慶問道:“哦?什麽事?”
何克平下意識的斟酌了一陣,然後才說道:“是這樣的,在下的外甥一直在經營東直隸的糧食生意,昨天他送了一批糧食去灤州,碰巧遇到了以前故裏的一位舊友,而這舊友眼下正在七十九標當值。”
王懷慶不由自主的變了變臉色,喃喃的說道:“與七十九標有關?”
何克平繼續說道:“正是如此,在下的這位外甥聽他的故友介紹,最近灤州在七十九標的支持之下同樣成立了一個共和政府,不過據說灤州地方的士紳並不是很支持這個共和政府。而且就在七十九標內部對這件事也存在一些分歧,他們的代理標統張建功認為二十鎮很快會開拔調迴關外,所以不應該幹涉地方的政務,倒是有一個姓袁的參謀官卻一直積極的在灤州活動,似乎是要在灤州幹一番大事。”
王懷慶並不認識什麽代理標統張建功,但是對姓袁的參謀官卻印象極深,不用多猜也能知道此人肯定是袁肅。一想到袁肅,他便有一種牙癢癢的感覺,心頭一股恨意久久消散不去,當初自己好歹抬舉了一番袁肅,沒想到這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卻來一個翻臉不認人。
這件事他一直耿耿於懷,在自己看來袁肅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何克平略作停頓,說道:“聽在下那外甥帶迴來的消息說,七十九標內部似乎又在籌謀一個計劃,好像是說要脫離二十鎮然後霸占灤州。”
王懷慶微微眯起眼睛,冷冷的說道:“脫離二十鎮?霸占灤州?這些消息都是你外甥從那故交舊友嘴裏聽來的?”
何克平怔了怔,仔細揣摩了一下王懷慶的意思,然後說道:“確實都是在下的外甥從故交舊友那裏聽來的。”
王懷慶說道:“七十九標企圖脫離二十鎮,這麽大的事情怎麽可能到處張揚?”
何克平嗬嗬的推笑道:“新軍那邊的情況,在下也不得而知。在下之所以向王大人提及這件事,無非是覺得這或許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
王懷慶凝神問道:“有利可圖?”
何克平進一步說道:“王大人試想,二十鎮畢竟是關外的兵,自調進關內這段時間裏又頻頻鬧出事故,京城方麵怎麽會讓這樣一支不可靠的部隊常留在近畿呢?所以在下推測,七十九標代理標統張建功所說的話很有可能不會有錯,二十鎮遲早會調迴關外。”
就目前而言,他需要士紳集團的支持,但同時也要提防士紳集團的野心,就好比谘議局傳出要公選灤州政府的事情,這些人一旦有了權欲,到時候是誰來控製誰就說不清楚了。
為了穩定灤州士紳對灤州共和政府之事的情緒,袁肅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張舉人。
自從黃管家上次進城拜訪之後,他一直在心裏惦記著這件事,現如今正好兩件事可以一切解決,既能解開張舉人對自己的介懷,又趁機借助張舉人的名望來鎮住灤州士紳集團。
於是隔天抽出空閑時間之後,他立刻動身來到安山鎮拜訪這位表叔叔。
事實上從上次黃管家特意進城拜訪袁肅這件事來看,張舉人對袁肅仍然是有重視之意,因此袁肅也暗暗推測,也許表叔叔當真隻是一時氣惱,就算至今都沒有完全息怒,但現在肯定要比前陣子的情況要好一些。
與張舉人見麵後,他看到張舉人腦後依然留著辮子,穿著打扮也沒有任何改變,精神麵貌還算不錯,隻是臉上帶著威嚴之態。
行了禮問了好,張舉人不冷不熱的請袁肅落座。本來袁肅還在思索著如何開口勸說張舉人,不過這位表叔叔倒是在茶水還沒端上來前,已經迫不及待的衝著袁肅劈頭蓋臉的一通教訓,什麽孔子、孟子,什麽儒家、禮法,各式各樣的典故和訓導接二連三的說了出來。
見到這樣的一副態度,袁肅非但沒有覺得厭煩,心中反而有幾分竊喜。
他分明能夠看出來張舉人之所以對自己發牢騷,這正是出自一種長輩關心晚輩的心意,也說明了張舉人並非是介懷自己,相反是希望能夠開導自己。
雖然這種開導顯得很滑稽,並且他自己也絕對不可能倒行逆施為滿清守節,但現在看來這件事並不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樣困難。
麵對此時此刻的境況,身為一名穿越者袁肅自然知道該如何應對,就好比到了一定年齡的青少年再麵對長輩教訓時總會顯出一副不耐煩,要想獲得長輩的好感就得反其道而行之。並不是說一定要對張舉人的教誨唯唯諾諾,最起碼他可以表現的默然不語,一直等著張舉人把訓斥的話說完,之後再似是而非的應答一番即可。
一番長篇大論過後,張舉人漸漸顯出了疲乏之態,他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依然板著臉色嚴正的盯著袁肅。他發現袁肅從始至終都沒有說話,一副垂頭沉思之態,看上去就像是在反思自己剛才所說的話一樣。這一點讓他感到很滿意,本以為這個年輕人是堅實的“反動分子”,不過現在看來似乎並非如此。
見張舉人不再說話,袁肅故作深沉的歎了一口氣,繼而說道:“表叔叔,如今大勢已定,小侄又能奈其何?小侄雖然不是什麽大才之人,卻也希望能幹出一番出人頭地的大事業,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希望趁著這個時機打下一定基礎。表叔叔若是要責怪小侄,這讓小侄該如何自處?”
他這一席話故意避重就輕,一方麵不去談論自己對國家局勢的立場態度,另外一方麵卻能表現出自己的雄心壯誌。就算張舉人是一個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人,可做為長輩肯定是希望晚輩有積極向上的心誌。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消除他在張舉人心中的介懷,相反日後還能獲得張舉人更多的幫助,並且張舉人也能幫的更加順理成章。
張舉人沉吟了一陣,語氣有了明顯改善的說道:“老夫之所以跟你談這些話,並不是要求你能忠君報國,正如你所說大勢已定,我們這些人又能做什麽?老夫的意思很簡單,隻是希望你懂得做人千萬不要忘本。”
袁肅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卻沒有再多說什麽。
當天晚上,張舉人留袁肅在府上吃了一段便飯。袁肅從張府出來時,心中已經很清楚,張舉人這邊的事情算是談妥了。
第100章,豺狼在側
昌黎縣,通永鎮巡防營中軍大營。
王懷慶在中軍司令處大門前翻身落馬,隨手將韁繩扔給了一旁一名聽差,邁著大步子走進了中軍司令處。大廳的走廊上,幾名巡防營的管帶軍官早已換上昨日剛剛派發下來的新式軍服,筆挺的站在那裏等候迎接王懷慶的到來。
進門之後,王懷慶不慌不忙的打量了一番屬下的新裝,繼而樂嗬嗬的笑道:“不錯,不錯,還是新軍服顯得氣派,比咱們之前的舊褂子體麵多了,這才有當兵的威儀嘛。我的那身將軍禮服送過來了嗎?”
一名管帶軍官上前迴答道:“大人的新禮服已經送到了。”
說完,他迴過頭向身後示意了一下,三名一直站在後麵的士兵立刻走上前來,其中兩人一左一右撐著一套嶄新的禮服,另外一人則雙手捧著一頂與禮服配套的軍帽。這套禮服的款式與北洋新軍高級將領的軍服差不多,隻不過肩章、領章以及軍帽的徽章一律改為“五色共和”的圖案。
王懷慶繞著撐開的新軍服轉了兩圈,兩眼新奇的冒著精光,過了好一會兒之後才嘖嘖的開口說道:“這樣的軍裝穿起來才有氣勢嘛,滿族人的那套終歸太俗氣了,跟洋人站在一塊根本就起不了眼。照我說,咱們中國還有好多地方得學學人家洋人。”
一眾軍官隻是一個勁兒點頭附和,生怕錯漏了拍馬屁的機會。
隨著清帝宣布退位之後,昌黎縣乃至整個通永鎮的軍權政權一並落入王懷慶手中。在過去的大半個月時間裏,王懷慶私自新設了十多個地方官職,什麽縣長、什麽主席、什麽特派員,所有官職的稱謂一律向“共和民主”學習。至於所委派的官員,則全部他的親屬、親信之流,帶著自己派發的委任狀走馬上任,或占據前清的官衙,或與舊官僚裏外勾結。
不管這些新設官職具體負責什麽事,但可以肯定都是能發財的肥差。
如今天下已經變了,而這些追隨王懷慶多年的巡防營軍官們,自然也希望能趁著這個時機多分一杯羹,因此這幾天但凡見到王懷慶時,每個人都表現的愈發殷情。
王懷慶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從一名士兵手裏接過了禮帽,正要戴在頭上試一試是否合適,哪裏知道禮帽的硬頂略有一些顯小,正好與自己腦袋後麵的辮子卡在一起。前前後後換了不同方式戴了好幾次,結果都沒能戴的舒服。
他下意識的打量了一下站在一旁的眾下屬,隻見這些人早已把腦袋後麵的辮子剪掉了,頓時臉色變的陰晴不定起來。
眾軍官察覺到苗頭,一個個都誠惶誠恐不已,趕緊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然而過了好一會兒之後,王懷慶忽然把手中的禮帽丟迴到士兵手裏,咧嘴大笑起來:“他奶奶的,這新東西來了,看來勢必要帶走一起舊東西才行。老子本不稀罕這條破辮子,但是在老子頭上這麽多年,怎麽的也有幾分感情,所以才舍不得剪掉它。罷了,居然是革命了,那自然要革的徹徹底底,下午找一個剃頭匠來把老子的辮子給革了。”
聽到這裏,眾軍官總算大大鬆了一口氣,再次忙不迭的跟著附和起來:
“大人真是革命之表率啊,卑職等人萬分佩服。”
“就是就是,在下等人必以大人為楷模,竭盡心力效表學習。”
“稍後卑職便去請縣城最好的剃頭匠,就算大人斷去辮子,英明神武之姿猶在。”
正所謂千穿萬穿唯馬屁不穿,王懷慶本不是什麽高尚的人,對於這些俗氣的東西反而最是感到喜歡。聽著下屬們的阿諛奉承的話,他就宛如抽了一口福壽膏似的,心中總有一種飄飄然的得意之感。
“哈哈哈哈,說的好,說的好。”王懷慶益於其表的大笑起來。
就在這時,司令處大門外快步走來一名聽差,來到王懷慶麵前時行了一個跪拜的舊禮,稟告道:“啟稟大人,縣府何大人有要事請見。”
王懷慶微微揚了揚眉毛,似是而非的笑道:“這何克平怎麽又來了?他說是什麽事嗎?”
何克平正是之前昌黎縣知縣,現如今與一眾縣裏的士紳聯合起來把縣衙徹頭徹腦重新裝修了一遍,堂而皇之的成立了昌黎縣縣政府,他本人也自然而然的被公推為昌黎縣縣長。
當然,就在清廷退位的消息傳出來的那天晚上,何克平倒是來見過王懷慶,雖然沒帶什麽賄賂的禮物,卻帶來一句更實際的話。他告訴王懷慶,隻要王懷慶能保昌黎縣政府的地位不動,今後昌黎縣的稅政收支當中便會專門設下軍費一項,而這軍費便是許給通永鎮巡防營做養兵之用。
清朝末期時,地方政府的稅務或多或少都有謊報私扣的現象,尤其是庚子國難之後許多偏遠的省市,幾乎已經到了稅金盡數遭到省府扣留,以至於中央國庫年年衰弱,隻能向洋人貸款才能維持中央的運作。
隨著後來軍閥割據的情況愈發嚴重也愈發明顯,各地把持政權的軍閥更是肆意截留國稅。占據了這些稅金之後,一部分落入軍閥的私人囊中,另外一部分則用來繼續擴充軍備,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軍閥越來越強,便越來越敢截留國稅;國稅越來越少,中央也越來越弱,國家集權統一之事也越來越艱難。
當時甚至還出現了一種滑稽的狀況,那就是隻有洋人把持著關稅每年還能向中央財政送去一批稅收。因為國內大大小小的軍閥不敢招惹洋人,所以但凡洋人經營的稅務一律不敢截留,洋人在將所得的稅收扣掉償還貸款的部分,其餘則如數上交到中央政府。
盡管地方稅政一片混亂,可直隸畢竟是近畿,不管是有皇帝還是沒有皇帝的時候,這裏的大局依然被牢牢掌握在京城方麵。因此之前王懷慶在通永鎮任職多年,也不敢輕易的私扣地方稅務,縱然現在國家政局大變,他同樣沒有想過這件事。
直到聽到何克平的提議之後,王懷慶才有一種恍然大悟,連區區一個小知縣都膽敢如此,自己手握一鎮之兵,憑什麽不能做一番更大的舉動?
於是,王懷慶答應保舉何克平與縣政府的合法地位,不過在協商昌黎縣每年軍費劃撥多少時,他卻毫不客氣的獅子大開口,竟提出要昌黎縣每年稅收的六成,否則自己便會上報京城,另外安排縣政府的人選。
何克平雖然沒料到王懷慶會如此貪婪,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算自己不答應隻怕也會有更多的人搶著答應。再者雖然去了六成,多多少少好歹還留下四成,在這四成其中仍然可以獲利不少。於是他在猶豫一陣之後,最終答應了王懷慶的條件。
正是因為開了昌黎縣的先河,王懷慶彷佛忽然領悟到了發財致富的另外一條捷徑,於是自己任命了一批官員分派到通永鎮轄區內的各縣各鎮,專門或勾結或者威脅這些縣府、鎮府,今後從稅政當中分一筆到自己手裏。為此還羅列不少名目,有的地方叫保安費,有的地方叫治防金,總之五花八門,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掌握一筆穩固的經濟收入。
此時此刻,何克平忽然再次找到巡防營中軍這邊,王懷慶最先聯想到的便是關於昌黎縣稅收的事情,雖然在這件事上他做的幹淨利落,但畢竟是“初犯”,心裏還是有一些沒有譜,生怕上麵追究下來會鬧出什麽麻煩事來。
第二部分:護軍使
第1章,另有心計
還跪在地上的士兵迴答道:“何大人隻說是要緊事,並無多說其他?”
王懷慶微微皺了皺眉頭,不過依然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之態,說道:“去請何大人到司令處會堂相見。”
“是。”
隨後王懷慶又轉向那些下屬,叮囑幾句道:“你們這幾天就把新軍服的事處理好,正月過完後我要看到咱們巡防營上上下下都是一派新氣象,明白嗎?”
眾人軍官應諾,繼而很識趣的告辭退下。
那三名捧著王懷慶嶄新禮服、禮帽的士兵還站在原地,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套新裝。
王懷慶看了一眼,有幾分不耐煩的罷了罷手,說道:“先退下,把禮服送到我府上去。”
待到眾人全部都退去之後,王懷慶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這才邁步向會堂走去。
來到會堂,何克平早已被帶到這裏,正坐在會堂角落一處茶幾一旁,在看到王懷慶從正門而入時,他連忙起身迎上去行禮。何克平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盡管現如今他在昌黎縣是“擁護共和”的名人,可一身行頭一如既往,甚至腦袋後麵的辮子都跟王懷慶一樣沒有剪掉。
王懷慶招唿何克平落座,又命聽差重新上茶,等茶水點心停擺妥當之後,他才屏退了閑雜人等。好整以暇的先飲了一口熱茶,他帶著深意的笑容向何克平問道:“何大人今日來營中見我,可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嗎?”
何克平滿臉堆笑著說道:“若非重要之事,在下又豈敢叨擾王大人呢。這幾天在下與一眾屬官徹夜商擬,總算定下了萬全之策,今後稅政之事的文牘案件一應準備齊全,上麵就算查下來咱們這邊也會有據可依。”
王懷慶立刻揚起了眉毛,追問道:“當真萬全?”
何克平笑嗬嗬的說道:“難不成在下還敢跟王大人開玩笑不成?要知道這件事前前後後都是在下經手,若上麵追查下來,在下同樣難逃其咎呢。不過今日前來,在下還是要敬告王大人一些細微之事,一來對大家都好,二來也能把一些事說清楚。”
既然不是什麽值得擔心的事情,王懷慶整個人自然放輕鬆了下來,他笑著說道:“甚好,甚好,我這個人最喜歡打開天窗說亮話,何大人有話但管直說就好。”
何克平於是不慌不忙的說道:“王大人您是明白人,我等縣府為了應付稅政之事,上上下下都需要打點照應,如今雖然辦成了這件事,可日後保不定會不會遇到什麽麻煩事,到時候依然還是要派人去上麵走動走動才是。”
以王懷慶的老道,他一下子就聽明白了何克平的意思,不過卻裝出一副沉思之態,一時半會沒有開口應答。
何克平深知王懷慶這隻老狐狸貪婪成性,隻要是能裝進口袋的東西向來是不會含糊,略作停頓之後,他接著又說道:“咱們昌黎縣的稅政雖是有些條款可做,但畢竟還是要拿出一部分交到上麵去,這一方麵打點,一方麵交公,縣裏剩下的實在不多。所以……”
王懷慶的臉色漸漸嚴肅起來,不疾不徐的打斷道:“何大人究竟是什麽意思?”
何克平見王懷慶變臉,心裏暗暗罵了一句:他奶奶的,姓王的還真是一天都不手軟。不過不管怎麽說,他也隻能把不滿的情緒藏在心裏,臉上保持笑容的說道:“在下並沒有其他的意思,隻是希望能與王大人您約定好,今後縣府和巡防營就一直遵照四六來分這個規矩,這樣在下好交差,王大人也不會有什麽影響。”
一聽何克平不找自己重新議定稅收瓜分,王懷慶臉色立刻又舒展開來,欣然說道:“何大人這是哪裏的話,難道是怕我王懷慶出爾反爾嗎?何大人放心,咱們大丈夫說一不二,今日就這麽約定下來,日後絕不再變。”
何克平這次前來會見王懷慶,確實希望能夠重新商議分紅的比例,畢竟自己還要向縣裏的官紳做一個交代。一旦給王懷慶的過多,官僚們要想多賺一些就必須加征課稅,而一旦加征課稅又會為難大士紳、大地主們,雖然有王懷慶在後麵撐腰,可畢竟這些人不好得罪。
他在昌黎縣任上這麽多年,自然是了解王懷慶的為人,所以在見麵之前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兩套說辭。如果王懷慶不肯讓步,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從今往後就按照四六分成這個“鐵律”來辦事,省的王懷慶哪天貪性大發又會索要更多。
得到王懷慶的承諾之後,何克平勉強的笑道:“眾所周知王大人一諾千金,今日與王大人約而論定,在下自是能夠大大安下心來了。”
王懷慶豪爽的大笑道:“哈哈,哪裏哪裏,今後何大人隻管放心就是。此外若何大人遇到什麽麻煩事,大可來找我,隻要我能擺平的事情,決然不會讓何大人操心。”
何克平連連點頭應道:“在下先多謝王大人了。哦,對了,除了這件事之外,在下今日還有另外一事要稟於王大人。”
王懷慶問道:“哦?什麽事?”
何克平下意識的斟酌了一陣,然後才說道:“是這樣的,在下的外甥一直在經營東直隸的糧食生意,昨天他送了一批糧食去灤州,碰巧遇到了以前故裏的一位舊友,而這舊友眼下正在七十九標當值。”
王懷慶不由自主的變了變臉色,喃喃的說道:“與七十九標有關?”
何克平繼續說道:“正是如此,在下的這位外甥聽他的故友介紹,最近灤州在七十九標的支持之下同樣成立了一個共和政府,不過據說灤州地方的士紳並不是很支持這個共和政府。而且就在七十九標內部對這件事也存在一些分歧,他們的代理標統張建功認為二十鎮很快會開拔調迴關外,所以不應該幹涉地方的政務,倒是有一個姓袁的參謀官卻一直積極的在灤州活動,似乎是要在灤州幹一番大事。”
王懷慶並不認識什麽代理標統張建功,但是對姓袁的參謀官卻印象極深,不用多猜也能知道此人肯定是袁肅。一想到袁肅,他便有一種牙癢癢的感覺,心頭一股恨意久久消散不去,當初自己好歹抬舉了一番袁肅,沒想到這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卻來一個翻臉不認人。
這件事他一直耿耿於懷,在自己看來袁肅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何克平略作停頓,說道:“聽在下那外甥帶迴來的消息說,七十九標內部似乎又在籌謀一個計劃,好像是說要脫離二十鎮然後霸占灤州。”
王懷慶微微眯起眼睛,冷冷的說道:“脫離二十鎮?霸占灤州?這些消息都是你外甥從那故交舊友嘴裏聽來的?”
何克平怔了怔,仔細揣摩了一下王懷慶的意思,然後說道:“確實都是在下的外甥從故交舊友那裏聽來的。”
王懷慶說道:“七十九標企圖脫離二十鎮,這麽大的事情怎麽可能到處張揚?”
何克平嗬嗬的推笑道:“新軍那邊的情況,在下也不得而知。在下之所以向王大人提及這件事,無非是覺得這或許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
王懷慶凝神問道:“有利可圖?”
何克平進一步說道:“王大人試想,二十鎮畢竟是關外的兵,自調進關內這段時間裏又頻頻鬧出事故,京城方麵怎麽會讓這樣一支不可靠的部隊常留在近畿呢?所以在下推測,七十九標代理標統張建功所說的話很有可能不會有錯,二十鎮遲早會調迴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