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弦而知雅音。
她們當場為之色變,臉上的笑容僵硬在當場,恨不得將臉上厚厚的胭脂當場刮掉,也像皇後那樣露出本來的膚色。總比皇上當場挖苦她們來得幹淨。
她當場眼淚就流下來了,氣得迴到寢宮,將身上豔麗的服飾都扯掉了,也學著皇後的樣子打扮自己。百般取悅皇上,以求獲得皇上恩澤。
她百般委屈自己,還是沒有落入皇上的眼。先入為主,皇後的形象已經在皇上的心裏紮根,在皇上的眼裏已經容不下其她人的身影了。
皇上總是對她吹毛求疵,覺得她身上少了許多韻味,學來學去,猶如邯鄲學步學得三不像。
即使皇上對她有許多的不滿,可是皇上在她心裏已經紮根了,她很愛皇上,時常迴憶起皇上第一次臨幸她時的感受,每每心裏總是情不自禁陷入愛河中,無法自拔,每到天黑就駐足觀望,期盼皇上的腳步停留在永和宮,告訴她:今晚由她侍寢。
可是每一次都很失望,派小喜子出去打聽,皇上都是停留在皇後哪裏。
她心裏充滿了幽怨。朝寢宮裏的宮女發脾氣,她哪裏不如她,論家世她是丞相的女兒,父親三朝元老,輔佐了三位帝王。先皇駕崩以後,皇上就是在父親的支持下即位的。沒有父親的支持哪裏會有他的今天,皇上得到了一切,就過河拆橋,將她晾到一邊不管不顧,一心隻是喜歡哪位狐狸精。
愛情是毒藥。她初為人夫,已經品嚐了愛情的禁果,她期待天天可以吃到禁果,皇上成心折磨她,許久對她不聞不問了,她無計可施,天天以淚洗麵。
無論她在永和宮裏等待多久,皇上都不知道她的苦衷,皇上心裏根本就沒有她,早就將她遺忘在永和宮裏。
無奈,她就求助父親,在父親的幫助下,她被皇上封為昭儀,終於她苦盡甜來,有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皇後大腹便便,行動不便,不能侍候皇上,皇上極為珍惜皇後腹中之子,小心翼翼的嗬護著,不肯離開半步。這時太後出麵了,指責她們沒有盡到嬪妃的職責,侍候好皇上。
她們聽著太後的指責,心裏有苦,口裏卻不敢言語,如果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苦衷說出來。不僅沒有人同情她們,反而還會被人嘲笑,個個貌美如花卻鬥不過一個身材變形的孕婦,令人噴笑不已。以後有何顏麵在皇宮立足。
因此,她們審時度勢,將一肚子委屈咽下去,接受太後的訓誡,唯唯弱弱的應承著,心裏偷偷的樂著,隻要太後做主,她們就有機會,
她低下高貴的頭,模仿著皇後的著裝,果然成功的吸引了皇上的眼光,將皇上的腳步留在她的寢宮,她把準備好的豐盛的午膳端上來,盡心盡力的侍候皇上,皇上吃的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終於晚上直接翻了她的牌子。
當晚,她就被太監用錦緞絲被裹住身子,放到了龍床上,受到了皇上的臨幸,懷上了麟兒。
母憑子貴,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皇上惦念腹中嬌兒,命太醫進宮把脈。太醫告訴皇上:“皇上,昭儀腹中必是龍子無疑,從昭儀脈象和食欲來看,應是龍子的特征。”
皇上大喜,當場賜封為貴妃,並賞賜了許多東西進入永和宮,皇上也經常光顧永和宮。皇上有她,有她腹中的嬌兒,她就滿足了。
因她知道她沾了腹中皇兒的光,皇上是來看腹中的皇兒。而不是專程來看她的。
果然,皇上過來問候一番後,見太醫說腹中皇兒長勢良好,十分健康,皇上轉身就走了,他知道皇上惦念著皇後,趕過去問候皇後去了。
皇上下朝以後往兩邊寢宮來往跑,到她這裏皇上一般隻是問她吃了什麽?胃口如何?然後請太醫天天過來問診把脈,及時向皇上稟告。
當上了怡貴妃,她心裏的私欲逐漸膨脹,她想從皇上身上得到更多,不僅要得到皇上的人,還要得到皇上的心。
可是,她隻是得到皇上的人,皇上卻把她當成皇後的替身,在皇後不能侍候他的時候,她做了替補,填補空缺,她不願做替身,她要做皇上的女人。
想到皇上把她當成替身她就有氣,氣得牙癢癢的更恨皇後。皇上因她而對她太無情了。
俗話說,禍福相依。
盛極必衰。
皇後在世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令三千粉黛無顏色。榮寵一身的皇後難產而亡,誕下太子撒手人寰,皇上悲痛欲絕,抱著太子痛苦不已。太後趕過來勸皇上:“皇上,人死不能複生,皇後誕下太子,皇後是啟國的功臣,你要好好的追封皇後,皇上請節哀順變。以江山社稷為重。”
怡貴妃派喜公公出去打聽,皇上在哪裏?
正文 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步青雲
“皇上在哪裏?”喜公公把皇上可能要去的地方在腦子裏想了一遍,思來想去,覺得皇上要去的地方可能是永樂宮,皇後待產在即,皇上對他的第一個孩子很在意,生怕皇後出事,下朝就守在皇後身邊,哪裏也不願去了。
喜公公憑著記憶,沿著後宮的小路行走著,穿過一個假山和涼亭,來到了豪華的永樂宮。
還未走近永樂宮,遠遠他就發現這裏的情形不對,氣氛沉重,充滿的悲哀。宮女和太監進進出出的,人人臉上神色悲戚,一個宮女臉上掛著眼淚,神色慌張的經過他的身邊,他靈機一動,趁機一把抓住她的衣袖,向他打聽為何宮人行色匆匆、是否皇後要生了?
宮女含淚哽咽著告訴他:“皇後生下太子大出血而亡。奴婢趕到祥福宮,向太後稟告。”
猶如晴天霹靂,震得他呆在原地,宮女掩麵哭泣著從他身邊跑過去,他都渾然不知。
這時永樂宮裏傳來撕心裂肺的哭泣聲,哭得喜公公心裏酸澀不已,眼淚湧出來:“皇後真的難產而亡!”
他腦子裏“嗡嗡”直響,身子搖晃了一下,一個聲音告訴他:快迴宮稟告娘娘,讓娘娘想出對策。
他被這個突發事情驚得六神無主,腳步虛浮,一腳高一腳底的踩在地上,如踩在棉花上,他跌跌撞撞跑進永和宮向怡貴妃稟告:“娘娘。大事不好了,皇後生下太子,大出血而亡。”
怡貴妃派喜公公出宮去打聽皇上的下落,半天也沒有看見喜公公身影,一股怨氣慢慢的湧上來:皇上被哪個狐狸精迷住了,幾天沒有進永和宮來看皇兒了。
她摸著還不顯懷的肚子,心裏有些失望,同樣身懷皇兒,皇上卻對皇後精心嗬護,無微不至的照顧皇後,她怎麽也鑽不進皇上的內心裏,在皇上的心裏,天平完全的一邊倒。
今天午膳,她害口就沒有好好吃,直到餉午,也沒有看見皇上的影子,皇上答應今天午膳在永和宮用膳,可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看見皇上的身影。
她餓得有些頭暈眼花,從桌子上拿起一塊糕點準備墊墊肚子,喜公公慌慌張張的衝進來,帶來了石破天驚的消息:皇後去世。
聽到這個消息她吃驚得張大嘴巴,糕點從手指尖滑到地上還沒有察覺,好半天才緩口氣,結結巴巴的斥道:“小喜子,不許胡說。小心割掉你的舌頭。”
“娘娘,這個消息千真萬確,永樂宮裏哭翻了天,你還不相信。”小喜子急得直跺腳,不知怎麽樣才讓主子相信。
從小喜子的表情裏她看出了小喜子說的並非虛言,一個奴才借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胡說八道。她冷靜下來將這個消息消化以後。馬上意識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來了。
“小喜子,到永樂宮去。”她將肚子挺得高高的,喜公公扶著她,緩緩走進皇後的永樂宮。
永樂宮裏哀聲一片,皇上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將皇後的寢宮封為永樂宮,其用意在於同皇後一起,享受著兩人世界,在永樂宮裏彈琴吹簫,永遠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皇上的良苦用心此時化為烏有。
永樂宮再也聽不見彈琴吹簫的聲音了,留下的是一片哀樂之聲,他抱著皇後的身子泣不成聲。
怡貴妃馬上跪在地上放聲大哭:“皇後,皇後你不要走。”
太後眼裏含著眼淚,神色悲戚,見怡貴妃不顧自己的身子跪在冷冰的地上哭泣著,急忙收起眼淚,朝小喜子斥道:“小喜子,好好侍候你的主子。不能有所閃失,否則唯你是問。”
小喜子明白太後擔心什麽?連忙將怡貴妃拉起來,哭泣聲一片:“娘娘,你身懷六甲,要保重身體,不可有所閃失啊。”
怡貴妃借勢站起身,掏出手帕擦著眼淚,掩麵來到太後麵前,給太後行禮,抽咽著說道:“太後,承蒙皇上恩寵,怡兒身懷六甲,怡兒貴為人母,明白一個母親極為痛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也離不開母親,天不長眼,將皇後姐姐接走了,怡兒願意把太子當成自己的親生皇兒撫養,將太子接進永和宮,傾其所有將太子撫養成人。以告慰皇後姐姐在天之靈。”
她的肺腑之言打動了太後,太後就向皇上建議,太子交由貴妃撫養,等她誕下皇兒以後,晉升為皇後。
從此以後,她平步青雲,由昭儀升為貴妃,又由貴妃晉升為皇後,掌管後宮,人生達到巔峰。
怡皇後兌現自己當初的承諾,恪盡職守、含辛茹苦,盡心盡力把太子當成自己的親生皇兒撫養,有時候怡皇後對待太子比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好。
怡皇後贏得了賢德皇後的美譽。太子和豫王在皇後精心培養下,茁壯成長。
往事如煙,她與前皇後的爭鬥如過眼雲煙,以前皇後去世而告終。
看見豫兒長得玉樹臨風,一表人才,一切委屈乘風而去,留下的是滿滿的母子親情。
“母後,豫兒給母後請安。”豫王見皇後看著他的神情有些恍惚,心裏暗暗唿到:不妙,自己又惹母後傷心了,讓母後想起來了往事。
豫王十分恭敬輕輕的喚著,將怡皇後從迴憶中拉迴來,迴到了現實中。
怡皇後每次看見長相酷似皇上的豫王,就像看見了皇上一樣,心神不寧,總是喜歡陷入對往事的迴憶中:哎,母後老了,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太醫說是血不養心造成的。”
“母後,豫兒等一下請太醫來給母後把脈問診。”豫王麵現關切之色。
“不必了,老毛病。歇息一下就沒事了。”
“母後所言甚是。少操心,靜養,保持心情愉快,百病消除。”
“豫兒,用過早膳沒有?”皇後伸出手芊芊玉指,輕輕拉著豫王的大手,眼裏含著笑意。
“母後,豫兒剛才叫你不要操心,你怎麽又多慮了,你還以為豫兒還小?都沒有時辰了,豫兒還會沒有用膳?”豫兒望著母後的笑臉。心裏湧上了一股熱流。
“豫兒,母後心裏總是放不下你,擔心奴才沒有好好侍候好你,所以你每一次進宮來請安時,母後自然就會關心你。如果你大婚了,宮裏有貼心的人照顧你,母後就放心了。”皇後意味深長的說著。一方麵包含著關心的意味,另一方麵帶著試探的口吻,她說完以後,眼睛牢牢的鎖住豫王,看他作何反應。
果然,豫王反應有些強烈,他抽出手,臉上掛著訕訕的笑,避重就輕、閃爍其詞的說道:“母後,你淨拿豫兒說事,宮裏都是母後派去的人,奴才怎敢不盡心侍候豫兒,如果他們不盡心侍候豫兒,恐怕在第一時間母後就已經知道了,豈容這些懶惰的奴才逍遙自在,母後定不會饒過他們的?所以,宮裏宮外豫兒最省心的,宮裏的一些太監和宮女都是母後精心挑選的,絕對靠得住。”
豫王反過來安慰著皇後:“母後,豫兒一切安好,你就不要掛在心裏,母後保重鳳體。母後身體安康就是豫兒的福氣。”
“皇後,豫王孝行感天動地,連奴才都感動得要哭了。”公公從衣袖裏抽出一塊繡花的手帕,捏起手帕一角,輕輕擦擦眼角,吸了吸鼻子,擠出兩滴眼淚,感動的讚道。
豫王瞪了公公一眼,小題大做,害得母後傷感,在他眼裏,他隻是希望母後健康快樂就好了,這是一個做兒子的心願,他急忙轉移了話題,半帶責備半帶詢問的問道:“公公,母後叫你去拿東西,,你怎麽到現在還沒有拿來。”
“哎呀,瞧奴才這一副記性,看見豫王進宮,奴才也高興得什麽都忘記了,奴才該死,奴才該死,豫王稍候,奴才這就去拿。”公公如夢初醒,記起了剛才的話題,忙跑進後殿打開櫃子,將內務府送過來的畫軸挑選了幾幅抱在懷裏,喜滋滋的跑進來。
“豫王,這些畫像都是宮裏的禦畫大師繪製的,你瞧瞧,這一幅畫,畫裏的美人多美。”公公將畫軸放在矮幾上攤開,緩緩打開,露出來了一個千金小姐的俏麗的模樣。
“豫王,你瞧,這一位小姐多漂亮啊。”
淡綠色的長裙,袖口上繡著淡藍色的牡丹,銀絲線勾出了幾片祥雲,下擺密麻麻一排藍色的海水雲圖,胸前是寬片淡黃色錦緞裹胸,身子輕輕轉動長裙散開,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特別是這一位小姐的眼睛畫得很傳神,脈脈不語,脈脈含情。萬種風情係於這一雙眼睛裏。”
公公將畫軸一點一點打開,邊打開邊讚歎著,豫王也不好發火,他知道公公是在母後的授意之下才這樣做的,否則借他一個狗膽,他也不敢放肆。
果不其然,母後坐在一邊,眼睛都不曾瞟一眼畫像,而是滿眼含笑。有意無意往他這邊瞟著,看情形母後已經看過這一幅畫:“母後,為何叫公公拿出這一幅畫給他看,意欲何為?”
豫王心裏湧上了一絲不快,他耐著性子,壓住心裏的不悅,臉上保持著微笑的模樣。屈指在矮幾上下意識的敲打著“咚咚”有節奏的聲聲泄露了豫王此時不平靜的心情。
正文 第四百三十章 豫王上當
豫王臉上的笑容深深刺激了公公,公公暗暗得意,得體的話討得豫王高興,主子高興,他這個做奴才的就更興奮。
他一興奮起來就關不住閘,話越說越多,如竹筒倒豆子,把他知道的都倒出來:“豫王,這一幅畫是宮中禦畫大師的頂尖傑作,被譽為宮中最為傳神的人物肖像,許多達官貴人願意花重金購買此畫,禦畫大師都不許,而是將這一幅畫送給豫王,知道豫王擅長水墨丹青,請豫王指點一二。”
豫王端詳著畫中的小姐,腦子裏怎麽也想不起來,這一位小姐是誰?他不知母後為何將這一幅畫拿給他看,他抬頭觀察著母後的神情變化,想從中發現一些有用信號,可是皇後神態如常,隻是偶爾低下頭喝著茶水,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它變化了。
皇後有的是時間與他耗著,他已經沒有時間了,他忍不住指著畫像中的小姐開口發問:“母後,這是何意?”
皇後采取拖延的方法逼著豫王開口相詢,他終於低頭就範了,她也就不再繞圈子,以貓逗老鼠的方法逗著豫兒。
她慢悠悠的抿了一口茶水,將手裏的杯子擱下:“後宮許久沒有熱鬧了,在過幾天,母後在宮裏辦賞花宴,為太後慶祝六十大壽,賞花宴的相關事宜,母後交給內務府去操辦。請三品以上官員的千金小姐入宮為太後祝壽,為宮裏增添一些熱鬧。這些畫像是一些官員,請一些畫師為自己女兒畫的,他們就將這些畫像送到內務府登記,內務府就憑著這些畫像給小姐發邀請函,請她們入宮參加賞花宴,為太後祝壽。”
“哦!母後考慮得周到。閑雜人等不得入宮,這些小姐憑著邀請函入宮為太後祝壽,太後一定會喜歡的。”原來如此!這些小姐隻要與他沒有瓜葛就好!虛驚一場!豫王心裏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馬上讚成皇後的做法。
欣喜之意爬上了豫王的臉上,皇後心裏甚感寬慰,母子連心,她想什麽?豫兒都會在第一時間裏支持她。
豫王靜靜的喝茶等著下文,他知道母後隻是提起了一個頭,後麵還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母後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他。
他懶得去猜測母後的心思,畢竟母後是後宮之主,掌管六宮,給太後祝壽這樣的事情,母後也不是第一次辦,隻要母後一聲令下,後宮馬上就會行動起來,用不著他這個皇子猜測。
給太後祝壽不是新鮮事情,賞花宴和祝壽一起辦就有一些不同尋常了。
以前從來就沒有如此慎重過?三品以上的官員將自己女兒的畫像送給內務府,由內務府登記下邀請函?這樣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了!
表麵上看是沒有問題,體現出皇宮對太後祝壽的重視。其實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祝壽是幌子,真正的用意恐怕不完全在這裏?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些話他不好明說,他有一個感覺這個宴會是一個套,弄得不好會被套進去?如何擺脫這個宴會,他苦苦思索著!想著對策。
突然,腦子裏閃過一身雪白的綢布衣裙,“嗬嗬,有紫薇就好了!”他心裏自有一番計較,希望母後早一點說完,他要去尋找心中的天神。
他抬起頭,看看窗外,太陽已經從花園移到了荷塘邊上了,紫薇進宮有一段時間了,估計,她此時應該快離宮了吧?
他真想趁她不備,突然降臨在她的麵前,給她一個意外的驚喜,看著她吃驚的張開小嘴,他心裏產生愉悅的感覺,輕輕的告訴她:“薇兒,我來送送你。”
想象著與她相遇時的情景,他的唇角微微上揚,眼裏露出了一絲笑意,這一絲笑意晃花了皇後的眼,皇後心裏暖暖的,感概頗深:還是自己的豫兒好!隨時隨地都站在她的這一邊,與她共進退。她一定要盡到母後的職責,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豫兒。為豫兒找到最好的豫王妃。
她眼裏滿是笑意,諄諄誘導,一步一個套,讓豫王鑽進去:“豫兒,此事雖然是後宮的事,可是這一次你脫不了幹係,與你也有關。”
豫王微眯的眼眸忽的打開,望著皇後模糊不清的笑意,腦子嗡的一聲響。
睜開吃驚的眼睛,一雙眼睛詫異的停在皇後的身上,不敢深究母後此話深意?他憑著最初的感知感覺不妙。
每年後宮都要給太後祝壽,皇後為表孝行孝德,都會在宮裏舉辦慶祝宴會,屆時朝廷文武百官的夫人和小姐入宮祝壽。
她們當場為之色變,臉上的笑容僵硬在當場,恨不得將臉上厚厚的胭脂當場刮掉,也像皇後那樣露出本來的膚色。總比皇上當場挖苦她們來得幹淨。
她當場眼淚就流下來了,氣得迴到寢宮,將身上豔麗的服飾都扯掉了,也學著皇後的樣子打扮自己。百般取悅皇上,以求獲得皇上恩澤。
她百般委屈自己,還是沒有落入皇上的眼。先入為主,皇後的形象已經在皇上的心裏紮根,在皇上的眼裏已經容不下其她人的身影了。
皇上總是對她吹毛求疵,覺得她身上少了許多韻味,學來學去,猶如邯鄲學步學得三不像。
即使皇上對她有許多的不滿,可是皇上在她心裏已經紮根了,她很愛皇上,時常迴憶起皇上第一次臨幸她時的感受,每每心裏總是情不自禁陷入愛河中,無法自拔,每到天黑就駐足觀望,期盼皇上的腳步停留在永和宮,告訴她:今晚由她侍寢。
可是每一次都很失望,派小喜子出去打聽,皇上都是停留在皇後哪裏。
她心裏充滿了幽怨。朝寢宮裏的宮女發脾氣,她哪裏不如她,論家世她是丞相的女兒,父親三朝元老,輔佐了三位帝王。先皇駕崩以後,皇上就是在父親的支持下即位的。沒有父親的支持哪裏會有他的今天,皇上得到了一切,就過河拆橋,將她晾到一邊不管不顧,一心隻是喜歡哪位狐狸精。
愛情是毒藥。她初為人夫,已經品嚐了愛情的禁果,她期待天天可以吃到禁果,皇上成心折磨她,許久對她不聞不問了,她無計可施,天天以淚洗麵。
無論她在永和宮裏等待多久,皇上都不知道她的苦衷,皇上心裏根本就沒有她,早就將她遺忘在永和宮裏。
無奈,她就求助父親,在父親的幫助下,她被皇上封為昭儀,終於她苦盡甜來,有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皇後大腹便便,行動不便,不能侍候皇上,皇上極為珍惜皇後腹中之子,小心翼翼的嗬護著,不肯離開半步。這時太後出麵了,指責她們沒有盡到嬪妃的職責,侍候好皇上。
她們聽著太後的指責,心裏有苦,口裏卻不敢言語,如果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苦衷說出來。不僅沒有人同情她們,反而還會被人嘲笑,個個貌美如花卻鬥不過一個身材變形的孕婦,令人噴笑不已。以後有何顏麵在皇宮立足。
因此,她們審時度勢,將一肚子委屈咽下去,接受太後的訓誡,唯唯弱弱的應承著,心裏偷偷的樂著,隻要太後做主,她們就有機會,
她低下高貴的頭,模仿著皇後的著裝,果然成功的吸引了皇上的眼光,將皇上的腳步留在她的寢宮,她把準備好的豐盛的午膳端上來,盡心盡力的侍候皇上,皇上吃的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終於晚上直接翻了她的牌子。
當晚,她就被太監用錦緞絲被裹住身子,放到了龍床上,受到了皇上的臨幸,懷上了麟兒。
母憑子貴,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皇上惦念腹中嬌兒,命太醫進宮把脈。太醫告訴皇上:“皇上,昭儀腹中必是龍子無疑,從昭儀脈象和食欲來看,應是龍子的特征。”
皇上大喜,當場賜封為貴妃,並賞賜了許多東西進入永和宮,皇上也經常光顧永和宮。皇上有她,有她腹中的嬌兒,她就滿足了。
因她知道她沾了腹中皇兒的光,皇上是來看腹中的皇兒。而不是專程來看她的。
果然,皇上過來問候一番後,見太醫說腹中皇兒長勢良好,十分健康,皇上轉身就走了,他知道皇上惦念著皇後,趕過去問候皇後去了。
皇上下朝以後往兩邊寢宮來往跑,到她這裏皇上一般隻是問她吃了什麽?胃口如何?然後請太醫天天過來問診把脈,及時向皇上稟告。
當上了怡貴妃,她心裏的私欲逐漸膨脹,她想從皇上身上得到更多,不僅要得到皇上的人,還要得到皇上的心。
可是,她隻是得到皇上的人,皇上卻把她當成皇後的替身,在皇後不能侍候他的時候,她做了替補,填補空缺,她不願做替身,她要做皇上的女人。
想到皇上把她當成替身她就有氣,氣得牙癢癢的更恨皇後。皇上因她而對她太無情了。
俗話說,禍福相依。
盛極必衰。
皇後在世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令三千粉黛無顏色。榮寵一身的皇後難產而亡,誕下太子撒手人寰,皇上悲痛欲絕,抱著太子痛苦不已。太後趕過來勸皇上:“皇上,人死不能複生,皇後誕下太子,皇後是啟國的功臣,你要好好的追封皇後,皇上請節哀順變。以江山社稷為重。”
怡貴妃派喜公公出去打聽,皇上在哪裏?
正文 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步青雲
“皇上在哪裏?”喜公公把皇上可能要去的地方在腦子裏想了一遍,思來想去,覺得皇上要去的地方可能是永樂宮,皇後待產在即,皇上對他的第一個孩子很在意,生怕皇後出事,下朝就守在皇後身邊,哪裏也不願去了。
喜公公憑著記憶,沿著後宮的小路行走著,穿過一個假山和涼亭,來到了豪華的永樂宮。
還未走近永樂宮,遠遠他就發現這裏的情形不對,氣氛沉重,充滿的悲哀。宮女和太監進進出出的,人人臉上神色悲戚,一個宮女臉上掛著眼淚,神色慌張的經過他的身邊,他靈機一動,趁機一把抓住她的衣袖,向他打聽為何宮人行色匆匆、是否皇後要生了?
宮女含淚哽咽著告訴他:“皇後生下太子大出血而亡。奴婢趕到祥福宮,向太後稟告。”
猶如晴天霹靂,震得他呆在原地,宮女掩麵哭泣著從他身邊跑過去,他都渾然不知。
這時永樂宮裏傳來撕心裂肺的哭泣聲,哭得喜公公心裏酸澀不已,眼淚湧出來:“皇後真的難產而亡!”
他腦子裏“嗡嗡”直響,身子搖晃了一下,一個聲音告訴他:快迴宮稟告娘娘,讓娘娘想出對策。
他被這個突發事情驚得六神無主,腳步虛浮,一腳高一腳底的踩在地上,如踩在棉花上,他跌跌撞撞跑進永和宮向怡貴妃稟告:“娘娘。大事不好了,皇後生下太子,大出血而亡。”
怡貴妃派喜公公出宮去打聽皇上的下落,半天也沒有看見喜公公身影,一股怨氣慢慢的湧上來:皇上被哪個狐狸精迷住了,幾天沒有進永和宮來看皇兒了。
她摸著還不顯懷的肚子,心裏有些失望,同樣身懷皇兒,皇上卻對皇後精心嗬護,無微不至的照顧皇後,她怎麽也鑽不進皇上的內心裏,在皇上的心裏,天平完全的一邊倒。
今天午膳,她害口就沒有好好吃,直到餉午,也沒有看見皇上的影子,皇上答應今天午膳在永和宮用膳,可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看見皇上的身影。
她餓得有些頭暈眼花,從桌子上拿起一塊糕點準備墊墊肚子,喜公公慌慌張張的衝進來,帶來了石破天驚的消息:皇後去世。
聽到這個消息她吃驚得張大嘴巴,糕點從手指尖滑到地上還沒有察覺,好半天才緩口氣,結結巴巴的斥道:“小喜子,不許胡說。小心割掉你的舌頭。”
“娘娘,這個消息千真萬確,永樂宮裏哭翻了天,你還不相信。”小喜子急得直跺腳,不知怎麽樣才讓主子相信。
從小喜子的表情裏她看出了小喜子說的並非虛言,一個奴才借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胡說八道。她冷靜下來將這個消息消化以後。馬上意識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來了。
“小喜子,到永樂宮去。”她將肚子挺得高高的,喜公公扶著她,緩緩走進皇後的永樂宮。
永樂宮裏哀聲一片,皇上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將皇後的寢宮封為永樂宮,其用意在於同皇後一起,享受著兩人世界,在永樂宮裏彈琴吹簫,永遠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皇上的良苦用心此時化為烏有。
永樂宮再也聽不見彈琴吹簫的聲音了,留下的是一片哀樂之聲,他抱著皇後的身子泣不成聲。
怡貴妃馬上跪在地上放聲大哭:“皇後,皇後你不要走。”
太後眼裏含著眼淚,神色悲戚,見怡貴妃不顧自己的身子跪在冷冰的地上哭泣著,急忙收起眼淚,朝小喜子斥道:“小喜子,好好侍候你的主子。不能有所閃失,否則唯你是問。”
小喜子明白太後擔心什麽?連忙將怡貴妃拉起來,哭泣聲一片:“娘娘,你身懷六甲,要保重身體,不可有所閃失啊。”
怡貴妃借勢站起身,掏出手帕擦著眼淚,掩麵來到太後麵前,給太後行禮,抽咽著說道:“太後,承蒙皇上恩寵,怡兒身懷六甲,怡兒貴為人母,明白一個母親極為痛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也離不開母親,天不長眼,將皇後姐姐接走了,怡兒願意把太子當成自己的親生皇兒撫養,將太子接進永和宮,傾其所有將太子撫養成人。以告慰皇後姐姐在天之靈。”
她的肺腑之言打動了太後,太後就向皇上建議,太子交由貴妃撫養,等她誕下皇兒以後,晉升為皇後。
從此以後,她平步青雲,由昭儀升為貴妃,又由貴妃晉升為皇後,掌管後宮,人生達到巔峰。
怡皇後兌現自己當初的承諾,恪盡職守、含辛茹苦,盡心盡力把太子當成自己的親生皇兒撫養,有時候怡皇後對待太子比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好。
怡皇後贏得了賢德皇後的美譽。太子和豫王在皇後精心培養下,茁壯成長。
往事如煙,她與前皇後的爭鬥如過眼雲煙,以前皇後去世而告終。
看見豫兒長得玉樹臨風,一表人才,一切委屈乘風而去,留下的是滿滿的母子親情。
“母後,豫兒給母後請安。”豫王見皇後看著他的神情有些恍惚,心裏暗暗唿到:不妙,自己又惹母後傷心了,讓母後想起來了往事。
豫王十分恭敬輕輕的喚著,將怡皇後從迴憶中拉迴來,迴到了現實中。
怡皇後每次看見長相酷似皇上的豫王,就像看見了皇上一樣,心神不寧,總是喜歡陷入對往事的迴憶中:哎,母後老了,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太醫說是血不養心造成的。”
“母後,豫兒等一下請太醫來給母後把脈問診。”豫王麵現關切之色。
“不必了,老毛病。歇息一下就沒事了。”
“母後所言甚是。少操心,靜養,保持心情愉快,百病消除。”
“豫兒,用過早膳沒有?”皇後伸出手芊芊玉指,輕輕拉著豫王的大手,眼裏含著笑意。
“母後,豫兒剛才叫你不要操心,你怎麽又多慮了,你還以為豫兒還小?都沒有時辰了,豫兒還會沒有用膳?”豫兒望著母後的笑臉。心裏湧上了一股熱流。
“豫兒,母後心裏總是放不下你,擔心奴才沒有好好侍候好你,所以你每一次進宮來請安時,母後自然就會關心你。如果你大婚了,宮裏有貼心的人照顧你,母後就放心了。”皇後意味深長的說著。一方麵包含著關心的意味,另一方麵帶著試探的口吻,她說完以後,眼睛牢牢的鎖住豫王,看他作何反應。
果然,豫王反應有些強烈,他抽出手,臉上掛著訕訕的笑,避重就輕、閃爍其詞的說道:“母後,你淨拿豫兒說事,宮裏都是母後派去的人,奴才怎敢不盡心侍候豫兒,如果他們不盡心侍候豫兒,恐怕在第一時間母後就已經知道了,豈容這些懶惰的奴才逍遙自在,母後定不會饒過他們的?所以,宮裏宮外豫兒最省心的,宮裏的一些太監和宮女都是母後精心挑選的,絕對靠得住。”
豫王反過來安慰著皇後:“母後,豫兒一切安好,你就不要掛在心裏,母後保重鳳體。母後身體安康就是豫兒的福氣。”
“皇後,豫王孝行感天動地,連奴才都感動得要哭了。”公公從衣袖裏抽出一塊繡花的手帕,捏起手帕一角,輕輕擦擦眼角,吸了吸鼻子,擠出兩滴眼淚,感動的讚道。
豫王瞪了公公一眼,小題大做,害得母後傷感,在他眼裏,他隻是希望母後健康快樂就好了,這是一個做兒子的心願,他急忙轉移了話題,半帶責備半帶詢問的問道:“公公,母後叫你去拿東西,,你怎麽到現在還沒有拿來。”
“哎呀,瞧奴才這一副記性,看見豫王進宮,奴才也高興得什麽都忘記了,奴才該死,奴才該死,豫王稍候,奴才這就去拿。”公公如夢初醒,記起了剛才的話題,忙跑進後殿打開櫃子,將內務府送過來的畫軸挑選了幾幅抱在懷裏,喜滋滋的跑進來。
“豫王,這些畫像都是宮裏的禦畫大師繪製的,你瞧瞧,這一幅畫,畫裏的美人多美。”公公將畫軸放在矮幾上攤開,緩緩打開,露出來了一個千金小姐的俏麗的模樣。
“豫王,你瞧,這一位小姐多漂亮啊。”
淡綠色的長裙,袖口上繡著淡藍色的牡丹,銀絲線勾出了幾片祥雲,下擺密麻麻一排藍色的海水雲圖,胸前是寬片淡黃色錦緞裹胸,身子輕輕轉動長裙散開,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特別是這一位小姐的眼睛畫得很傳神,脈脈不語,脈脈含情。萬種風情係於這一雙眼睛裏。”
公公將畫軸一點一點打開,邊打開邊讚歎著,豫王也不好發火,他知道公公是在母後的授意之下才這樣做的,否則借他一個狗膽,他也不敢放肆。
果不其然,母後坐在一邊,眼睛都不曾瞟一眼畫像,而是滿眼含笑。有意無意往他這邊瞟著,看情形母後已經看過這一幅畫:“母後,為何叫公公拿出這一幅畫給他看,意欲何為?”
豫王心裏湧上了一絲不快,他耐著性子,壓住心裏的不悅,臉上保持著微笑的模樣。屈指在矮幾上下意識的敲打著“咚咚”有節奏的聲聲泄露了豫王此時不平靜的心情。
正文 第四百三十章 豫王上當
豫王臉上的笑容深深刺激了公公,公公暗暗得意,得體的話討得豫王高興,主子高興,他這個做奴才的就更興奮。
他一興奮起來就關不住閘,話越說越多,如竹筒倒豆子,把他知道的都倒出來:“豫王,這一幅畫是宮中禦畫大師的頂尖傑作,被譽為宮中最為傳神的人物肖像,許多達官貴人願意花重金購買此畫,禦畫大師都不許,而是將這一幅畫送給豫王,知道豫王擅長水墨丹青,請豫王指點一二。”
豫王端詳著畫中的小姐,腦子裏怎麽也想不起來,這一位小姐是誰?他不知母後為何將這一幅畫拿給他看,他抬頭觀察著母後的神情變化,想從中發現一些有用信號,可是皇後神態如常,隻是偶爾低下頭喝著茶水,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它變化了。
皇後有的是時間與他耗著,他已經沒有時間了,他忍不住指著畫像中的小姐開口發問:“母後,這是何意?”
皇後采取拖延的方法逼著豫王開口相詢,他終於低頭就範了,她也就不再繞圈子,以貓逗老鼠的方法逗著豫兒。
她慢悠悠的抿了一口茶水,將手裏的杯子擱下:“後宮許久沒有熱鬧了,在過幾天,母後在宮裏辦賞花宴,為太後慶祝六十大壽,賞花宴的相關事宜,母後交給內務府去操辦。請三品以上官員的千金小姐入宮為太後祝壽,為宮裏增添一些熱鬧。這些畫像是一些官員,請一些畫師為自己女兒畫的,他們就將這些畫像送到內務府登記,內務府就憑著這些畫像給小姐發邀請函,請她們入宮參加賞花宴,為太後祝壽。”
“哦!母後考慮得周到。閑雜人等不得入宮,這些小姐憑著邀請函入宮為太後祝壽,太後一定會喜歡的。”原來如此!這些小姐隻要與他沒有瓜葛就好!虛驚一場!豫王心裏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馬上讚成皇後的做法。
欣喜之意爬上了豫王的臉上,皇後心裏甚感寬慰,母子連心,她想什麽?豫兒都會在第一時間裏支持她。
豫王靜靜的喝茶等著下文,他知道母後隻是提起了一個頭,後麵還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母後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他。
他懶得去猜測母後的心思,畢竟母後是後宮之主,掌管六宮,給太後祝壽這樣的事情,母後也不是第一次辦,隻要母後一聲令下,後宮馬上就會行動起來,用不著他這個皇子猜測。
給太後祝壽不是新鮮事情,賞花宴和祝壽一起辦就有一些不同尋常了。
以前從來就沒有如此慎重過?三品以上的官員將自己女兒的畫像送給內務府,由內務府登記下邀請函?這樣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了!
表麵上看是沒有問題,體現出皇宮對太後祝壽的重視。其實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祝壽是幌子,真正的用意恐怕不完全在這裏?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些話他不好明說,他有一個感覺這個宴會是一個套,弄得不好會被套進去?如何擺脫這個宴會,他苦苦思索著!想著對策。
突然,腦子裏閃過一身雪白的綢布衣裙,“嗬嗬,有紫薇就好了!”他心裏自有一番計較,希望母後早一點說完,他要去尋找心中的天神。
他抬起頭,看看窗外,太陽已經從花園移到了荷塘邊上了,紫薇進宮有一段時間了,估計,她此時應該快離宮了吧?
他真想趁她不備,突然降臨在她的麵前,給她一個意外的驚喜,看著她吃驚的張開小嘴,他心裏產生愉悅的感覺,輕輕的告訴她:“薇兒,我來送送你。”
想象著與她相遇時的情景,他的唇角微微上揚,眼裏露出了一絲笑意,這一絲笑意晃花了皇後的眼,皇後心裏暖暖的,感概頗深:還是自己的豫兒好!隨時隨地都站在她的這一邊,與她共進退。她一定要盡到母後的職責,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豫兒。為豫兒找到最好的豫王妃。
她眼裏滿是笑意,諄諄誘導,一步一個套,讓豫王鑽進去:“豫兒,此事雖然是後宮的事,可是這一次你脫不了幹係,與你也有關。”
豫王微眯的眼眸忽的打開,望著皇後模糊不清的笑意,腦子嗡的一聲響。
睜開吃驚的眼睛,一雙眼睛詫異的停在皇後的身上,不敢深究母後此話深意?他憑著最初的感知感覺不妙。
每年後宮都要給太後祝壽,皇後為表孝行孝德,都會在宮裏舉辦慶祝宴會,屆時朝廷文武百官的夫人和小姐入宮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