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是管用,不過要想以後不是軍戶,那就必須要得立功,可是這立功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有時候連命都會沒有。


    但是李存安是不會放棄的,哪怕就是以後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子孫不再是軍戶就可以了。


    目前看來,還是先穩著再說。他也打聽了,這邊的軍戶,日子過的還可以,至少能吃的飽,不過這兒女婚事,外麵的人都不願意和軍戶結親,一般都是軍戶之間相互結親,一代代的下去。


    可是李存安不想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就這樣在這裏浪費一輩子,如果他能夠升官,那這軍戶的籍貫就可以脫了。


    這一天注定是大家都沒有辦法心平氣和的睡著了,真是個不眠夜啊。


    第二天,很多人的眼圈都是黑的,以前還有人想著留在這衛所這邊,不過經過昨天的事兒,就沒有人有心思了,開玩笑,一個閻王似的指揮使在跟前,真是做錯事的機會比別處多了去了。到別處,至少是安全很多,畢竟天高皇帝遠嘛。


    李存安和李存旭是分到了一起,一起去中千戶報到,這是好的,不過讓人鬧心的是,這李思慧他們一家子和李存海一家子也跟著去了中千戶所了,真是有好有壞。


    但是這是衛所分配的,沒有人敢提出反對的意見。就是想,人家也不讓你提啊。


    就是李思慧和趙氏這樣混不吝的人,也不敢開口說一句話,乖乖的跟著人走了。估計昨天受的刺激大了,誰也不敢在老虎嘴裏拔毛。


    從衛所去中千戶所,大家誰都不敢說什麽話,直到到了這個中千戶所,這地方更荒野了,簡直是有些看不見人煙的意思,不過路上也有那士兵說了,這附近也有村莊,都是祖祖輩輩在這裏生活的。


    接下來就是分住的地方,千戶所有專門給軍戶住的地方,都劃在一片兒,離這千戶所的正營也不遠,畢竟也方便軍戶們到時候好服勞役。


    流放了這麽久,李思雨他們終於分到了兩家小平房,“你們自己要是想一起,可以不用蓋院子,但是如果要蓋呢,也得你們自己想辦法。”送他們到住所的人說道。


    剛才一路經過,很多人家都是獨門獨院的住著,不過也是兩三間一個院,那更好的,就是小軍官的家了,不能和他們比。


    作者有話要說:  說起下馬威,就想起了水滸裏麵的殺威棒,那可是實打實的要打板子的,不過呢,也有賄賂了人,不打的。貌似宋江就沒有被打過。不過俺對宋江這人不感冒,總覺得他是個虛偽的偽君子。


    霸王們出來浮浮水吧,鮮花有木有?


    ☆、家徒四壁啊


    李思雨他們分的兩間,從外麵看還一般,但是進去了,簡直是家徒四壁,什麽都沒有,連一個床都沒有。


    估計是別人選剩下來的,不然也輪不到他們。


    好在這兩家房和別人的隔的都有點兒距離,以後不用因為場子的問題發生矛盾,到時候把圍牆給圈起來,也算是獨門獨戶了。


    和京城裏幾進的院子不一樣,這就是兩間土房。


    “孩子們,以後會慢慢好的,咱們老祖宗都是從手上恆產全無,到以後有田有房的,所以咱們也肯定能過的好。”李存安鼓勵妻兒。


    胡氏也說道:“對,你們爹說的對,我看這地兒也還寬敞,咱們圍了院牆,就比別人強多了。”


    李存安是在千戶所入了籍,不過現在不是戰時,不用去備戰,隻要是隔段時間去那兵營裏報道就可,操練什麽的,也是按著日子的,估計最開始應該時間長一些,但是以後就不會那樣了。


    李存安這樣的身份的人,如果能弄個活輕點的差事就好了,比如寫寫文書之類的,但是估摸著有些難度。


    有的還成了千戶所的雜役,平時就做些日常活計,還有去受糧草的,但是那樣的差事也不好弄到手,端看機會如何了。


    現如今這些都不考慮,因為千戶所的人給他們兩天時間,把家裏給安排好了,然後李存安他們就要進軍營裏操練去了,不然怎麽當軍戶?


    “爹,娘,我有些餓了。”李思賢憋了半天,實在是忍不住了,他小孩子家家的,能到現在才說,真是不容易了。


    胡氏忙道:“我去隔壁問問去,這真是理不出頭緒來。”連個廚房都沒有,吃飯成問題,也不能這幾天就一直餓著吧,這地方肯定有集市什麽的,不然大家買東西到哪裏去?


    看這房子什麽都沒有,一切都要置辦,就是炒菜的鍋也得買吧,他們以前是不事生產的,這床什麽的,總得準備好了,就是那個鍋灶怎麽的,請人給蓋起來,也得感謝李存安家不是大富大貴的,胡氏也經常親自下廚房給丈夫和孩子們做飯,如今才不至於因為不會做飯而把家裏人給餓著了。


    “小弟,給你吃!”李思雨從包裹裏拿出一個餅子,又給爹娘各遞了一個,笑著說道:“我多買了幾個,爹娘,你們吃。”


    在肅州的時候,李思雨就多買了些幹糧,就防著一時之需了。


    李存安和胡氏欣慰,這女兒經過了這事兒,仿佛一下子長大了一樣,再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千金小姐了,這樣他們就放心了不少,因為在這個地方,千金小姐是活不下去的,他們夫妻兩個能舍得下臉麵,就是怕女兒還想著以前的日子,過的不好。


    “娘,一會兒我跟著您一起去吧,咱們得趕緊買些被子,天氣越來越冷了,床也得支起來,我們也問問這邊的人怎麽過冬天的。”


    這裏比京城要冷多了,記得現代的時候,北方那邊都是燒炕的,這個時代和以往都不同,但是想法把冬天過的暖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可小視的,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最快捷的方法熟悉這裏的一切,就是問鄰近的人。


    隻是去鄰居家裏,總不能空手而去吧,這一點兒胡氏早就想的妥妥的了,她不愧是當過家的,在肅州的時候買了東西,不過都是手絹這些。


    “咱們今時不同往日,那些貴東西自然是不能買來送人,這手絹既好看又便宜,誰家沒有個姑娘媳婦的,咱們就用這個送人。這可是在肅州買的,和這裏的絕對不一樣!”


    於是李存安和賢哥兒在屋子裏收拾收拾,胡氏就帶著女兒去附近的人家去了,也算是拜碼頭。


    這一代住的都是軍戶,很多都是好幾代的住下去,兒孫自然不少,李存安他們是不想當軍戶,不過這些人都是祖祖輩輩當軍戶的,對這個身份已經認同,反而覺得軍戶也沒有什麽不好的,知道吃飯不愁,還不受人欺負。


    離李思雨家走了有十來米的地方,就有一個用土塊和枝條圍成的隻有半人高的一個院子,院子裏麵可以看有四五件房子呢,隻不過這正門的大門倒是一人多高,胡氏上前敲了敲門,就有狗叫聲傳過來,“來了來了!”一個聲音很大氣的女人很遠就從屋裏傳出來,吱呀一聲,木門打開,就見到一個穿著藍青色棉布衫,下著一條同色粗布裙子的三十來歲的女人出來,這女人的膚色微黑,臉不胖不瘦,頭上係著一條藍色小碎花的頭巾,特別像李思雨想象中的古代勞動婦女。


    “你們找誰?”那女人開口問道,倒是沒有問你們是誰。


    胡氏忙福了福,把自己的身份和來意介紹了,那女人忙道:“原來你們就是新來的啊,都說這幾天要來人,我還說呢,一直沒有見動靜,這不,就過來了。你們進來坐吧,可別嫌棄。”


    這都是這裏的老住戶了,也知道人家新來的是來拜訪的,她也不覺得麻煩,特別是胡氏還給她們帶了東西了,就更是覺得新來的懂禮。也不是貪他們的東西,這好歹是看得出對鄰居的重視。


    沒一會兒,胡氏和李思雨就知道住在這裏的人是誰了,這女人的男人也是軍戶,不過他們老爺子也是軍戶,現在父子都在軍裏呢,她婆家姓塗,讓胡氏叫她塗大嫂,而李思雨就叫了一聲塗嬸子。


    “哎呀,李家妹子,你這閨女聲音可真好聽,跟那雀兒一樣,我聽了就舒服。”塗大嫂笑道。她生了兩個兒子,就是少閨女,現在見了一個姑娘,看著也高興啊。


    胡氏笑道:“您這是誇獎了。”雖然比喻不怎麽好聽,但是這塗大嫂性子直爽,倒是很合胡氏的性子,她還就怕來了一個小氣巴拉的鄰居,以後這日子過的不安生呢。


    “塗大嫂,我們初來乍到的,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什麽地方有賣東西的,家裏什麽都缺,您能不能帶著我們去看看?”胡氏問道。


    “這有什麽不可以的?我呢,家裏平時就我一個人,他們老爺們都不在家,正好閑的都要發慌了。不過我看你們得盡快的砌上炕,這地兒的冬天可冷得不行,離不開炕頭,越到後頭,這土就會凍著了,人家都不稀罕過來砌,得趁早,有一年啊,這才來的人不聽勸,非得等著,結果那年冬天差點沒有凍死!”


    “你們那兩間屋啊,以前也是有人住的,不過後來人家搬到別的地方去了,走的時候,啥東西都不留的,真是小氣的要命。對了,要是你們不嫌棄,我這裏還有點用舊了的東西,你們看能不能用。”


    “多謝大嫂!”胡氏也不客氣,這個時候客氣了,人家還覺得你是看不起人呢。


    作者有話要說:  萬事開頭難,甭管是什麽事兒。


    急需鮮花和收藏!這個給俺一些鼓勵吧。


    ☆、熱心的塗大嫂


    了解了情況,又約著下午一起去附近的集市上買東西,李思雨和胡氏告別了要留他們吃飯的塗大嫂,又拿了幾把有些破的凳子,迴家去了。


    賢哥兒見了這凳子,也過來看稀奇,兩間屋子已經被他們爺倆給用了丟在牆邊的一個破掃帚給打掃了一邊,因為沒有省水的東西,所以還是感覺灰撲撲的。


    “我問了那塗大嫂,這邊基本上都不用床,直接砌了炕,以後就睡到炕上。”胡氏對丈夫說道。


    按說這兩家屋子也是應該有炕的,可惜進去了沒有看見,隻能請人去弄了,手頭的錢也不知道夠不夠用,胡氏真是要掰著花了,不然真的成了一文錢都沒有的,那可就慘了。


    “軍戶每個月也有餉錢發,咱們省著點,應該能撐過去這個冬天。”快入冬了,這就是分到了荒地,也來不及開墾,每個月也就是他有發的糧食,可惜那糧食他自己都不夠吃,妻兒的得另外想辦法買迴來。


    這西北之地,喜歡吃麵食,可是他們一家子從來都是吃米飯的,這也不得不改掉了,其實真的餓著了,誰還這麽挑剔是吃麵食還是米飯?隻要不餓著肚子就好了。


    “我看了塗大嫂他們的院子裏,就自己開了片菜地,等開了春,我們也這樣。今天去集市上看看有沒有繡坊,我平時多繡些東西,也能補貼補貼。”


    身為閨閣女子,這女紅一般都不錯的,所以胡氏有這個自信,這方麵的手藝比別人要強。


    這個時候還怪誰不怪誰的,那就是扯皮了,一點兒也不管用,大家商量著怎麽把日子過起來,才是最要緊的。


    “娘,我也能繡。”好在這李思雨以前學過的女紅沒有忘記,成了本能了。


    胡氏心裏有些算,以前都是他們買繡鋪的東西,現在反而成了要賣繡品的,不過這酸澀也是一小會兒,就雁過無痕了。


    賢哥兒也道:“我能挖土種菜呢,娘,我幫著您!”


    李存安欣慰的笑了,說道:“好,咱們都不錯,都能把日子過起來。”


    他的兒女懂事聽話,是他這落難最難能可貴的寶貝,以前就有那算卦的說他有兒女福的,果然是不錯的。


    簡簡單單的又歸攏了一下,因為是塗大嫂要帶著人過去,李存安反而不能跟著去了,就留在家裏看家,畢竟這家裏還有他們帶來的衣物等東西,放在這空蕩蕩的屋裏,被人隨便就能給順走了。


    而楊氏和朱氏帶著敏哥兒也過來了,估摸著那位四叔也是跟李思雨的爹一樣留在家裏看家呢。


    李思雨和胡氏從塗大嫂家裏迴去的時候,就跟朱氏等人說了,下午要去集市的,當然之前也和塗大嫂打過招唿了的,不然人家帶你一家子去,你自己做主帶了別人,怎麽著也失禮了。


    朱氏他們分的房子距離李思雨家還有些距離,不過走路也就是半刻鍾的事兒,他們分的也是兩間房子,不過旁邊連著人家,沒有李思雨他們這邊安靜。


    一會兒眾人走到了塗大嫂家門口,塗大嫂早就等著了,見到了這些人,笑道:“這不僅大人長的好,小娃子也好看的很那。”


    塗大嫂知道他們是從京城裏流放過來的,她一輩子也沒有去過京城,見到這些人都是長得比他們細嫩多了,心裏就喜歡上了,手裏還拿了熱乎乎的地瓜給了幾個孩子,“我們這邊都吃這個,你們可不要嫌棄。”


    敏哥兒和賢哥兒都看長輩們,見長輩們點頭了,才道了謝,拿了地瓜吃起來。


    塗大嫂心道,這些孩子可真是懂事兒,哪裏像他們這邊的孩子,看見東西就要。可惜了啊,本來是少爺小姐的,如今到了這個地方了,難得的是成了現在這樣了,沒有架子。


    以前過來一些流放的人,還真是看不起他們呢,這樣的人就是作,都成了落毛的鳳凰了,還傲氣個屁啊。


    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的,她還看不起他們呢,雖然他們家裏的男人都是軍戶,但是那是祖輩傳下來的,可不是因為有了罪才到這邊的,身份上也比那些人清白很多呢。


    “大娘啊,以後有個什麽事兒,就可以直接來我們家找我,我知道呢,你們剛來肯定是不習慣,隻不過咱們這邊隻要好好幹,也能過的很好,咱們這個千戶所呢,到了過年的時候還能分豬肉呢,比別處都強。”


    對塗大嫂來說,能分到肉就是好的,別的地方還沒有這個好處呢。


    這中千戶所有專門養戰馬的地方,也有養豬的地方,還不就是解決士兵們吃肉的情況?


    楊氏感激的說道:“有你這個閨女帶著我們,我們能省心不少。”


    這一路上流放,還真沒有吃過什麽肉,就是敏哥兒饞嘴了,所以才偷偷的給他弄了幾塊肉,還是不想起以前了,想起以前隻能讓人心情沮喪,如今啊,能吃上肉就是不錯的了。


    這塗大嫂也時不時的問他們京城的事情,對京城的好奇之心真的是很旺盛,還問他們有沒有見過宮裏的娘娘,皇上長什麽樣這些都問。不過塗大嫂也不是存心揭他們的傷疤,故意說京城的事兒,完全就是性格使然,胡氏和朱氏都沒有多想,知道的都挑著說了,倒是把塗大嫂說的一臉向往,覺得這一輩子能去京城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喏,這邊就是集市了,這裏麵別看小啊,什麽東西都有,老六,這幾位是我的鄰居,你可要給他們便宜一些。”


    塗大嫂是這裏的常住居民,每到一個地方,就帶著打招唿,李思雨他們也就買到了便宜貨,像這鍋鏟,碗,筷子,這都是必需品,胡氏覺得這東西比京城要便宜多了,和肅州的比,也是要便宜,而且你要是買的多了,人家可以送貨上門,李思雨覺得這服務要周到許多,估摸著是經常有和他們類似身份的人買這些東西,已經有了一套自己攬客的法子了。


    趁著胡氏等人在選東西,那叫老六的媳婦把塗大嫂拉過去一邊說話,“聽說他們是京城過來的,你也不怕?”


    塗大嫂道:“怕個甚?我又不偷不搶的,讓人家把日子過安定了,不是對咱們這都好嗎?要我說,千戶知道了,還得誇我呢。”


    “你啊你,這嘴瓜子就是厲害!”


    “難道我說的不是?我看他們幾個都是好的,聽說也是被牽連的,我這人看人還是挺準的,這幾個人不像是會惹事的主兒。反正那,以後都是要相處的,總不能跟烏雞眼一樣的鬥著吧。”


    “知道你是個熱心腸,不過這次也謝你把他們帶這邊來,照顧了我們的生意。”


    “嗬嗬,要不是你們這邊價格好,東西也是好的,我能帶過來,說起來也是你們會做生意。”


    說的老六的媳婦跟著笑了,和這邊的軍戶搞好關係,對他們這些生意人來說,那是極其重要的,不然就憑著這附近的農戶,能賣出什麽東西來?


    一個千戶所有上千的兵呢,這兵還有老婆孩子,想一想是多少人?所以賺錢還是賺他們的合適。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是教師節啊,大家都送的什麽禮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雨知時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好並收藏好雨知時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