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陷入沉默,李傕一個個掃去,長歎一聲,往日喜形不露於色的黑色四方臉顯得更黑,朝廷有安敦、莫問和北方大將麯義,還數不清的謀士,可謂兵強馬壯,謀士武將成群,複興漢室指日可待。
現在打著天下正義之師的旗號收降了老領導段煒,老對手馬騰,老朋友左賢王部,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通通都加入了朝廷的陣營,而他的陣營,已經支離破碎。
難道這是上天給他的報應。
李傕信鬼神,軍中帶有數十個方士,天理循環的理論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如何對待皇上,別人不知,隻有他自己最清楚,所以他在為難時刻總要請方士進行測算。
接到信件的時候,他召集方士叩問蒼天鬼域,方士的答案是躲進深山自立為王,他突然有些懷疑,躲進深山……就像蠻人番子一樣,他可是漢朝輔國大將,曾經控製朝廷長達四年之久的霸主。
如今落到這步田地。
李傕心煩如亂絲,揮手讓人再去喊方士,他要再問問,接下來該如何走。
“報將軍,方士大人在兩個時辰前連夜離開南營門,不知所蹤!”親衛帶著一個衛兵急匆匆傳遞迴來喊人的消息。
李傕頓時光火,都說大難臨頭各自飛,現在還不到時候,全都要飛了。
“誰放走的,都給我斬了!”李傕心底的大火終於熊熊燃燒。
“饒…命啊將軍,大人們說,奉將軍令尋找神物……”衛兵嚇的磕頭。
李傕黑著臉,當著妻子麵不能亂殺人,揮揮手放了衛兵,心中卻是第一次對方士有了懷疑,連方士都知道逃命,可見鬼神不庇佑於他……那麽方士肯定是假的!
會議無果,李傕帶著妻兒迴到後宮,將寫信請求歸降朝廷的事一一講出,他當初寫信就是為了試探朝廷的意向,以便調整下一步的計劃,然而事情突然變得更加困窘,朝廷不但沒有迴複他的歸降,還將朝廷近期的昭示傳給了他一份,這是要幹嘛?
果然要滅他九族嗎?
楊氏聽說他自裁謝罪大哭,兒子李式很得體地說了一句,稱父親一旦死了,那麽李家就算完了,不如拚死一搏。
李式有親情也有理性,讓李傕很是欣慰,兒子長大了。
“勞資受罪,隻要你們過的好就行!”李傕看著痛哭的老婆和聰明的兒子,瞬間下了一個決定。
李傕蒼涼一笑迴轉大帳,喊來李應、李維、李桓,調來親衛都尉和十三個貼身侍衛,搬出當初從皇宮搶來的珍貴珠寶,即刻出發,分為四處,一處前去段煒請求聯合,一處直奔南陽找張繡請求投奔,最重要的一處連夜去朝廷求見董承,讓他去朝廷求情能夠歸順,一處去安敦大營歸順。
前三人都是以往的同事,雖然打打殺殺,但終歸有一點情分在,如果有任何一個能夠幫忙,李傕就有機會保住兒子老小。
段煒不用說了,他是關中諸將的頭領,隻要他肯幫忙,聯合起來固守關中,朝廷一時半刻拿他沒辦法。
張繡現在寄人籬下,而且當初他的父親張濟是被李傕逼走的,如果他能不記前仇收留於他,也是一條活路。
但這兩個希望都很渺茫,二人都恨他入骨,段煒現在投靠了朝廷,正是大展宏圖的關口,豈能因此斷了前程;張繡自顧不暇,他隻有三萬人馬,自己帶領八萬人馬去投奔,天下人都能想到鵲巢鳩占……
董承最靠譜,他現在是朝廷的太尉司馬,統管天下兵馬,跟皇帝還有一絲姻親,如果他肯向皇帝求情,未必皇帝不會答應,這個想法是他從信件中得來,公孫瓚和袁紹他都能招降,可見皇帝相對於恩怨,他更在意漢室天下。
有大誌者不拘小節。
他看人向來很準。
至於向安敦歸順,就是要向朝廷表明一個態度,順便打聽一下安敦的反映,反正到了這個地步,他別無所盼,四路希望都各自飛身上馬各自離去,他等待著結果。
第二日中午,李恆鼻青臉腫地迴來,迴來就怒氣衝天,揚言要帶兵滅了段煒,道:“段煒小兒不同意也就罷了,還侮辱將軍,當場殺了兩個親衛,若不是我跑的快,現在已經被綁送大了朝廷軍營了!”
李傕盡量安撫,自家兄弟也不說兩家話,讓他迴去休息。
緊接著親衛隊長迴來,中間打了兩個飽嗝,臉色紅潤地稟報,稱沒見到安敦,荀彧帶他看朝廷大營,吃了噸飯,至於歸順則一句話沒有提,荀彧說話滴水不漏,也沒說不上報,也沒說不報。
親衛隊長最後喃喃道:“將軍,末將在朝廷的軍營中,看到將士歡喜溢於言表,精神百倍,鬥誌昂揚,吃的也好……”其意不言自明,李傕大軍斷糧,兵士困乏無力,怨氣衝天,兩軍真要交戰,勝敗立時可分。
“休得亂我軍心!”李傕怒目大喝,將親衛隊長打發了迴去。
連續等待兩日,李傕坐立不安,每日早中晚各一次,讓親衛分別到潼關和武關接應去求董承的李應,和去宛城的李維。
軍中亂如一鍋粥,將士沒有吃的四處搶掠,侄兒帶兵搶掠了一通,迴來一臉難堪。原本關中地帶百裏無人煙,現在更是連貓狗老鼠都不好找了,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將士們吃不消,連城中的居民都跟著遭殃。
還有十多個百夫長帶著手下的士兵逃跑,被李傕抓迴來直接砍了,半夜時分城外燈火通明,城中居民都閉門鎖戶,妻女心驚膽顫抱頭痛哭,君不見城外的將士在吃人,長安城內外如同鬼域,閻王就是李傕,小鬼就是李傕的兵將。
李傕無心阻止,亂世就是如此,總要有人死有人活著。
第五日,等待已經渺茫,李傕站在中軍大帳前麵,凝視灰暗的天空,心漸漸冰涼下來時,傳令兵突然來報,軍隊抓來三個朝廷奸細,自稱是董承,現在關押在軍營拷問真假,問將軍是蒸,或是煮!
“啊!”
李傕大叫一聲,疾步竄出去,轉頭又跑迴來,但見兩眼通紅,伸手拉住傳令兵,怒火攻心:“想死啊,前頭帶路!”
第二三四章十日定關中(三)[本章字數:1121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016:41:45.0]
李傕一邊賠笑,一邊麻利地解開董承的繩索。
董承的臉快擰出黑血了,渡過渭水就被一群餓的眼紅的士兵給抓了,打了一頓衣服也給扒了,房間裏臭氣熏天,不過仍然聞見煮熟的肉香,那種刻骨銘心的味道,董承一輩子都忘不了,人肉的味道。
這是要煮吃了他啊!
不過震驚之後,董承心中反而鎮靜下來,李傕已經窮途末路了,哈哈,合該自己露臉啊,這可是平定關中的大功勞……
抓人的士兵推出去砍了,打人的也砍了,偷偷跑來給李傕傳令的士兵升任斥候都尉,直到見董承臉上平緩下來,才敢請董承到中軍大帳見禮。
李傕不敢坐主位,董承坐左邊,李傕就敬陪右邊。唿喝酒菜,稱兄道弟,熱情如火,大事之前先套交情,李傕大談以前的兄弟情誼,至於兩人打架卻隻字不提,隨後直接恭維董承在朝廷的豐功偉績,董承深有感觸,酒至半酣趕緊表態。
“董兄,舍弟李應五日前專門拜訪董兄,不知可曾見到?”
“這個卻是不知,我三日前從河東安邑動身,西渡黃河,經夏陽南渡渭水來尋你,不料,哼哼……”
“董兄大人大量,豈能跟小人一般見識,況且人也殺光宰淨了……這麽說來,董兄跟舍弟李應根本沒有見過麵?”
“當然!……平白無辜派人找我?”
“董兄這就見外了,我們到底也是同一個戰壕出來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現在董兄貴為皇親重臣,我的境地你也看到了,既然董兄在這個節骨眼來訪,不會隻是來看我的笑話吧!”李傕慌忙起身親自為董承把盞,屈身倒酒,恭送到董承手中。
董承深知兩人之間恩怨很深,但卻不急於一時,見李傕如此低聲下氣,心情大爽,哈哈,來日方長嘛!
……故而笑了。
“既然稚然(李傕的字)不想拐彎,我更無需多言,這次來關中,確實有皇上的旨意,不過……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重要的是看你的誠意,如果你有誠心,憑著咱們的關係,絕對幫忙……!”董承看看李傕,李傕一凜。
此人維係朝廷和李傕兩方,身懷朝廷密旨,換句話說,能不能活下來,全由董承決定,想到此處,立刻滿臉如菊花盛開:“實不相瞞,稚然早有歸順朝廷的意思,但怕朝廷記恨,所以兩難取舍。自向朝廷投降表以來,每日提心吊膽,等了二十日無迴應,隻得厚著臉皮派舍弟李應求見董兄,希望董兄美言!”
李傕說的很是誠懇,手底下也誠懇,一招手,兩個大箱子搬了上來,人員退去,李傕肉疼滴打開箱子,頓時帳中如日月升空,金銀珠寶明光耀眼。
都是硬通貨啊!
董承最大的優點就是喜歡珠寶,擁有珠寶的感覺能夠爽到爆,一下子被李傕找到了弱點,對於董承來說,並不是錯誤。
誰都知道,這一趟差事要麽死,要麽賺的盆罐皆滿,兩個極端同時反映在一個事情上,充分驗證一個真理,危險和收益成正比。
“稚然,關中四年,你搞了不少啊!”貪婪的目光毫不吝嗇的盯過去,驚喜。
“還不是托了董兄的福!”李傕趕緊捧場。
董承看過,不住搓手,指著兩個箱子道:“這是何意啊?”
稚然
第二三五章父子情深[本章字數:2415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010:16:35.0]
李傕雄壯的身軀帶著兒子跪在河東安邑的郡治大院門口,十月的冷風寒雨中,顯得悲壯而虔誠。劉協並沒有收編他一兵一卒,也沒有讓他自裁,更沒有誅滅他的九族,出乎意料地下了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命令。
就地屯田。
八百裏秦川豐饒之地,眼下百裏無人煙,而各個城池的駐軍達到十五萬之巨,算上家屬,足夠開墾這一片沃野的十分之一,這就是皇帝的打算。
由李傕親自選出一萬精壯勞力拒收潼關,任務依然是屯田。
關中諸將、西涼馬岱等將領隻要願意在三輔地區屯田,一律可以就地屯田,朝廷的稅收是抽取百分之二十的收成,其他的全部歸軍隊所有,可以攜帶家屬,寬鬆的政策讓段煒等關中的將領吃驚,而且同意,各自占領的城池歸他們管轄,由朝廷下發任命。
所有的任務委派董承和荀彧操辦,朝廷連一粒糧食都沒有送過來,李傕的軍士卻欣喜地接到救命的糧草,軍糧是從安敦、馬騰、左賢王部的軍營中運出,雖然不至於吃飽,但至少不會讓李傕的兵士餓死。
李傕實在沒有想到,皇帝處理的方法是如此簡單,如此貌不驚人,然而卻如此讓士兵歡慶雀躍,他慚愧於四年來的征伐攻殺,讓士兵難以享受穩定的生活。
最簡單的往往是最見效的。
“你是李傕?”白淨的老太監問道。
“公公大人,罪臣李傕攜帶犬子李式懇請皇上降罪!”李傕腦地扣地棒棒響。
“很好!”太監很滿意,點頭而去,李傕磕頭謝恩,李式忍不住,“父親,這是什麽意思,有罪沒罪給個話,砍頭不過碗大個疤,不管不問是什麽意思!”
“逆子,勞資再教你一招,如果上位著想要用你,你必須拿出一顆忠心,現在就是我們表達忠心的時候,皇帝已經知道我們來了,沒有殺我們,就是天下的恩賜,這就行了。”李傕訓導了兒子,心中想到一句話,曰:心有多大,中原就有多大。
來來往往的老臣怒目而視,李傕帶著兒子凍的嘴唇發青,哆哆嗦嗦忍受了這一切白眼和侮辱,這是他應得的報應,下午,一輛馬車嘎吱嘎吱運來一個籠子,籠子很大,足夠兩個人用。
李傕二話不說,一頭紮進籠子,李式正要鑽進去,趕車的禦林軍冷冷阻止:“皇上說,侮辱皇帝和朝臣的是李傕本人,與其他人無關!”將李式趕了出去。
而同一時間,後院內室中,炭火如春,劉協卻被伏壽趕了出來,皇後撇著嘴道:“你是皇帝耶,大臣都在朝堂商議軍國大事,你卻跑來跟我們胡鬧,你不嫌浪費時間,我還要辦事呢!”伏壽拿出一摞賬冊,“看看,你的朝廷欠了我將近一百萬石的糧食,還有食鹽、裝備,伏德又強借了一千套馬鞍和武器,這都要記在你的賬上!”
“好老婆,就當我呆在這裏吧,清淨!”劉協還是不走,伸手抱住伏壽,伏壽任他親了兩手,臉上酡紅一片,喊來紫鵑,吩咐道:“你快去朝堂,直接找趙溫要債!”紫鵑站著沒動,手捂著小嘴嗤嗤直笑,劉協飛一般地逃到偏房,進去看到蔡琰正調適琴弦,彈撥兩下,然後用筆記下,劉協一看來了興致,天下第一才女要創作琴曲,這個不能放過,趕緊將嘴唇貼在蔡琰的耳垂上親了一下。
蔡琰本想起身福一個迎接,卻被劉協按在琴座上,偎著腦袋諂笑:“我們一起創作一個高山流水一樣的名曲,好不好?”蔡琰嗤的一聲笑出來:“伏皇後都不敢收留你,我哪敢留你。臣妾還要看伏皇後臉色,你要是不想我被趕出去,就趕緊走吧,……況且譜曲要靜心!”
聰明如蔡琰,豈會不知皇帝的秉性,不想去朝堂……別人夢想著做皇帝,展示天威,享受掌控天下蒼生的感覺,他卻一味享樂,這哪像個手握天下兵馬的皇帝!
“報,趙公派奴婢來請示皇上,我們是去東都還是西都?”小太監氣喘籲籲,跑了兩趟才找到皇帝在蔡琰房中。
“多大事兒,不就是一個城池嘛,哪個都行,讓他們看著辦,這麽一大群臣子,還搞不定一個都城!”劉協很氣憤,蔡琰上前拉住劉協的衣角,委婉勸導:“皇上,都城關係漢室社稷,大臣們不敢拿主意也是應該的,你才是大漢皇帝呢,他們如果能決定,還要你這個皇帝幹嘛!”
“擅越,這可是滅族的大罪哦!”蔡琰最後一句話讓劉協無言以對,這些臣子經曆了董卓專權,誰還敢擅越啊!
“聽老婆的話,吃得飽睡的香!”劉協狠狠抱住蔡琰玲瓏得體的小蠻腰,又索了一個吻,才悻悻來到朝堂,大臣們正分為兩派,又說西都長安安全的,有說東都洛陽是天下中心龍脈所在,反正各持一方,見到劉協進來山唿恭迎聖上,劉協擺手,早掃見袁紹和公孫瓚兩人躲在臣子中間一言不發,自從來到河東,兩人低調到了低聲下氣的程度,見人禮讓三分,朝堂上更是君子用手不動口。
從一方霸主到階下臣子,估計滋味不好享受!
“冀侯、易侯,兩位愛卿有何意見?”劉協笑嗬嗬將二人從群臣中提了出來。
兩人驚恐地對視一眼,慌忙出列迴稟,稱京都關係漢室傳承,需要皇帝親自定奪。劉協走下大大的胡床大座,來到袁紹和公孫瓚麵前,不無感慨。
“兩位愛卿,你們乃是漢室的大功臣,沒有兩位大仁大義率領北方四州歸順朝廷,朝廷也不會短時間平定北方,孤所以封你們為侯爺,請你們來到河東,就是籌謀天下黎民大事,你們不會不幫孤吧!”
袁紹和公孫瓚頓時感動,這是皇帝在給他們正名啊,有了皇帝這麽說,他們在朝廷中立刻就會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做一個臣子。
“皇上……”
劉協揮手攔住二人,迴到前麵,指了指牆上的地圖,非常沉重。
“各位愛卿,朝廷是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危險更大。黃河以南有呂布、曹操、張繡拒地稱雄,長江流域有劉璋、劉表、孫策不尊號令,還有數不清的匪亂番邦不斷騷擾。我泱泱中華,地域何其廣大,難道我們君臣就躲在河東為了一個京都吵吵鬧鬧,……朝廷的目光要放遠一點,我希望,兩年之內,我們君臣在長江召開大會!”
劉協先畫一個大餅,充填群臣的野心,然後不慌不忙說出他的本意。
“孤三出河東,皆用三公輔政,朝廷各項工作運轉非常好,一項也沒有落下,可見三公對朝廷的貢獻。”劉協先猛誇三公的功績,趙溫和趙岐登時躬身哭了,皇帝其實一直在看著他們,“但孤豈能貪圖安逸,而放任大漢疆土分裂,而群雄割據?隻待明年,孤仍要親征南方各方霸主,朝廷還要委托你們支撐,繼續三公輔政,但楊公坐鎮北方四州,趙溫和趙岐兩位重臣年歲已高,孤不忍見他們如此操勞……所以必須有人幫助他們!”
朝臣頓時興奮了,皇帝這是要下方權力了!
第二三六章東都西都[本章字數:2396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100:09:34.0]
劉協看向袁紹和公孫瓚,然後瞬間又掃了一遍朝中的大臣:“朝廷現在下設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議論朝政有議郎。孤以為這種製度可以稍加改動。
會議陷入沉默,李傕一個個掃去,長歎一聲,往日喜形不露於色的黑色四方臉顯得更黑,朝廷有安敦、莫問和北方大將麯義,還數不清的謀士,可謂兵強馬壯,謀士武將成群,複興漢室指日可待。
現在打著天下正義之師的旗號收降了老領導段煒,老對手馬騰,老朋友左賢王部,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通通都加入了朝廷的陣營,而他的陣營,已經支離破碎。
難道這是上天給他的報應。
李傕信鬼神,軍中帶有數十個方士,天理循環的理論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如何對待皇上,別人不知,隻有他自己最清楚,所以他在為難時刻總要請方士進行測算。
接到信件的時候,他召集方士叩問蒼天鬼域,方士的答案是躲進深山自立為王,他突然有些懷疑,躲進深山……就像蠻人番子一樣,他可是漢朝輔國大將,曾經控製朝廷長達四年之久的霸主。
如今落到這步田地。
李傕心煩如亂絲,揮手讓人再去喊方士,他要再問問,接下來該如何走。
“報將軍,方士大人在兩個時辰前連夜離開南營門,不知所蹤!”親衛帶著一個衛兵急匆匆傳遞迴來喊人的消息。
李傕頓時光火,都說大難臨頭各自飛,現在還不到時候,全都要飛了。
“誰放走的,都給我斬了!”李傕心底的大火終於熊熊燃燒。
“饒…命啊將軍,大人們說,奉將軍令尋找神物……”衛兵嚇的磕頭。
李傕黑著臉,當著妻子麵不能亂殺人,揮揮手放了衛兵,心中卻是第一次對方士有了懷疑,連方士都知道逃命,可見鬼神不庇佑於他……那麽方士肯定是假的!
會議無果,李傕帶著妻兒迴到後宮,將寫信請求歸降朝廷的事一一講出,他當初寫信就是為了試探朝廷的意向,以便調整下一步的計劃,然而事情突然變得更加困窘,朝廷不但沒有迴複他的歸降,還將朝廷近期的昭示傳給了他一份,這是要幹嘛?
果然要滅他九族嗎?
楊氏聽說他自裁謝罪大哭,兒子李式很得體地說了一句,稱父親一旦死了,那麽李家就算完了,不如拚死一搏。
李式有親情也有理性,讓李傕很是欣慰,兒子長大了。
“勞資受罪,隻要你們過的好就行!”李傕看著痛哭的老婆和聰明的兒子,瞬間下了一個決定。
李傕蒼涼一笑迴轉大帳,喊來李應、李維、李桓,調來親衛都尉和十三個貼身侍衛,搬出當初從皇宮搶來的珍貴珠寶,即刻出發,分為四處,一處前去段煒請求聯合,一處直奔南陽找張繡請求投奔,最重要的一處連夜去朝廷求見董承,讓他去朝廷求情能夠歸順,一處去安敦大營歸順。
前三人都是以往的同事,雖然打打殺殺,但終歸有一點情分在,如果有任何一個能夠幫忙,李傕就有機會保住兒子老小。
段煒不用說了,他是關中諸將的頭領,隻要他肯幫忙,聯合起來固守關中,朝廷一時半刻拿他沒辦法。
張繡現在寄人籬下,而且當初他的父親張濟是被李傕逼走的,如果他能不記前仇收留於他,也是一條活路。
但這兩個希望都很渺茫,二人都恨他入骨,段煒現在投靠了朝廷,正是大展宏圖的關口,豈能因此斷了前程;張繡自顧不暇,他隻有三萬人馬,自己帶領八萬人馬去投奔,天下人都能想到鵲巢鳩占……
董承最靠譜,他現在是朝廷的太尉司馬,統管天下兵馬,跟皇帝還有一絲姻親,如果他肯向皇帝求情,未必皇帝不會答應,這個想法是他從信件中得來,公孫瓚和袁紹他都能招降,可見皇帝相對於恩怨,他更在意漢室天下。
有大誌者不拘小節。
他看人向來很準。
至於向安敦歸順,就是要向朝廷表明一個態度,順便打聽一下安敦的反映,反正到了這個地步,他別無所盼,四路希望都各自飛身上馬各自離去,他等待著結果。
第二日中午,李恆鼻青臉腫地迴來,迴來就怒氣衝天,揚言要帶兵滅了段煒,道:“段煒小兒不同意也就罷了,還侮辱將軍,當場殺了兩個親衛,若不是我跑的快,現在已經被綁送大了朝廷軍營了!”
李傕盡量安撫,自家兄弟也不說兩家話,讓他迴去休息。
緊接著親衛隊長迴來,中間打了兩個飽嗝,臉色紅潤地稟報,稱沒見到安敦,荀彧帶他看朝廷大營,吃了噸飯,至於歸順則一句話沒有提,荀彧說話滴水不漏,也沒說不上報,也沒說不報。
親衛隊長最後喃喃道:“將軍,末將在朝廷的軍營中,看到將士歡喜溢於言表,精神百倍,鬥誌昂揚,吃的也好……”其意不言自明,李傕大軍斷糧,兵士困乏無力,怨氣衝天,兩軍真要交戰,勝敗立時可分。
“休得亂我軍心!”李傕怒目大喝,將親衛隊長打發了迴去。
連續等待兩日,李傕坐立不安,每日早中晚各一次,讓親衛分別到潼關和武關接應去求董承的李應,和去宛城的李維。
軍中亂如一鍋粥,將士沒有吃的四處搶掠,侄兒帶兵搶掠了一通,迴來一臉難堪。原本關中地帶百裏無人煙,現在更是連貓狗老鼠都不好找了,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將士們吃不消,連城中的居民都跟著遭殃。
還有十多個百夫長帶著手下的士兵逃跑,被李傕抓迴來直接砍了,半夜時分城外燈火通明,城中居民都閉門鎖戶,妻女心驚膽顫抱頭痛哭,君不見城外的將士在吃人,長安城內外如同鬼域,閻王就是李傕,小鬼就是李傕的兵將。
李傕無心阻止,亂世就是如此,總要有人死有人活著。
第五日,等待已經渺茫,李傕站在中軍大帳前麵,凝視灰暗的天空,心漸漸冰涼下來時,傳令兵突然來報,軍隊抓來三個朝廷奸細,自稱是董承,現在關押在軍營拷問真假,問將軍是蒸,或是煮!
“啊!”
李傕大叫一聲,疾步竄出去,轉頭又跑迴來,但見兩眼通紅,伸手拉住傳令兵,怒火攻心:“想死啊,前頭帶路!”
第二三四章十日定關中(三)[本章字數:1121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016:41:45.0]
李傕一邊賠笑,一邊麻利地解開董承的繩索。
董承的臉快擰出黑血了,渡過渭水就被一群餓的眼紅的士兵給抓了,打了一頓衣服也給扒了,房間裏臭氣熏天,不過仍然聞見煮熟的肉香,那種刻骨銘心的味道,董承一輩子都忘不了,人肉的味道。
這是要煮吃了他啊!
不過震驚之後,董承心中反而鎮靜下來,李傕已經窮途末路了,哈哈,合該自己露臉啊,這可是平定關中的大功勞……
抓人的士兵推出去砍了,打人的也砍了,偷偷跑來給李傕傳令的士兵升任斥候都尉,直到見董承臉上平緩下來,才敢請董承到中軍大帳見禮。
李傕不敢坐主位,董承坐左邊,李傕就敬陪右邊。唿喝酒菜,稱兄道弟,熱情如火,大事之前先套交情,李傕大談以前的兄弟情誼,至於兩人打架卻隻字不提,隨後直接恭維董承在朝廷的豐功偉績,董承深有感觸,酒至半酣趕緊表態。
“董兄,舍弟李應五日前專門拜訪董兄,不知可曾見到?”
“這個卻是不知,我三日前從河東安邑動身,西渡黃河,經夏陽南渡渭水來尋你,不料,哼哼……”
“董兄大人大量,豈能跟小人一般見識,況且人也殺光宰淨了……這麽說來,董兄跟舍弟李應根本沒有見過麵?”
“當然!……平白無辜派人找我?”
“董兄這就見外了,我們到底也是同一個戰壕出來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現在董兄貴為皇親重臣,我的境地你也看到了,既然董兄在這個節骨眼來訪,不會隻是來看我的笑話吧!”李傕慌忙起身親自為董承把盞,屈身倒酒,恭送到董承手中。
董承深知兩人之間恩怨很深,但卻不急於一時,見李傕如此低聲下氣,心情大爽,哈哈,來日方長嘛!
……故而笑了。
“既然稚然(李傕的字)不想拐彎,我更無需多言,這次來關中,確實有皇上的旨意,不過……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重要的是看你的誠意,如果你有誠心,憑著咱們的關係,絕對幫忙……!”董承看看李傕,李傕一凜。
此人維係朝廷和李傕兩方,身懷朝廷密旨,換句話說,能不能活下來,全由董承決定,想到此處,立刻滿臉如菊花盛開:“實不相瞞,稚然早有歸順朝廷的意思,但怕朝廷記恨,所以兩難取舍。自向朝廷投降表以來,每日提心吊膽,等了二十日無迴應,隻得厚著臉皮派舍弟李應求見董兄,希望董兄美言!”
李傕說的很是誠懇,手底下也誠懇,一招手,兩個大箱子搬了上來,人員退去,李傕肉疼滴打開箱子,頓時帳中如日月升空,金銀珠寶明光耀眼。
都是硬通貨啊!
董承最大的優點就是喜歡珠寶,擁有珠寶的感覺能夠爽到爆,一下子被李傕找到了弱點,對於董承來說,並不是錯誤。
誰都知道,這一趟差事要麽死,要麽賺的盆罐皆滿,兩個極端同時反映在一個事情上,充分驗證一個真理,危險和收益成正比。
“稚然,關中四年,你搞了不少啊!”貪婪的目光毫不吝嗇的盯過去,驚喜。
“還不是托了董兄的福!”李傕趕緊捧場。
董承看過,不住搓手,指著兩個箱子道:“這是何意啊?”
稚然
第二三五章父子情深[本章字數:2415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010:16:35.0]
李傕雄壯的身軀帶著兒子跪在河東安邑的郡治大院門口,十月的冷風寒雨中,顯得悲壯而虔誠。劉協並沒有收編他一兵一卒,也沒有讓他自裁,更沒有誅滅他的九族,出乎意料地下了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命令。
就地屯田。
八百裏秦川豐饒之地,眼下百裏無人煙,而各個城池的駐軍達到十五萬之巨,算上家屬,足夠開墾這一片沃野的十分之一,這就是皇帝的打算。
由李傕親自選出一萬精壯勞力拒收潼關,任務依然是屯田。
關中諸將、西涼馬岱等將領隻要願意在三輔地區屯田,一律可以就地屯田,朝廷的稅收是抽取百分之二十的收成,其他的全部歸軍隊所有,可以攜帶家屬,寬鬆的政策讓段煒等關中的將領吃驚,而且同意,各自占領的城池歸他們管轄,由朝廷下發任命。
所有的任務委派董承和荀彧操辦,朝廷連一粒糧食都沒有送過來,李傕的軍士卻欣喜地接到救命的糧草,軍糧是從安敦、馬騰、左賢王部的軍營中運出,雖然不至於吃飽,但至少不會讓李傕的兵士餓死。
李傕實在沒有想到,皇帝處理的方法是如此簡單,如此貌不驚人,然而卻如此讓士兵歡慶雀躍,他慚愧於四年來的征伐攻殺,讓士兵難以享受穩定的生活。
最簡單的往往是最見效的。
“你是李傕?”白淨的老太監問道。
“公公大人,罪臣李傕攜帶犬子李式懇請皇上降罪!”李傕腦地扣地棒棒響。
“很好!”太監很滿意,點頭而去,李傕磕頭謝恩,李式忍不住,“父親,這是什麽意思,有罪沒罪給個話,砍頭不過碗大個疤,不管不問是什麽意思!”
“逆子,勞資再教你一招,如果上位著想要用你,你必須拿出一顆忠心,現在就是我們表達忠心的時候,皇帝已經知道我們來了,沒有殺我們,就是天下的恩賜,這就行了。”李傕訓導了兒子,心中想到一句話,曰:心有多大,中原就有多大。
來來往往的老臣怒目而視,李傕帶著兒子凍的嘴唇發青,哆哆嗦嗦忍受了這一切白眼和侮辱,這是他應得的報應,下午,一輛馬車嘎吱嘎吱運來一個籠子,籠子很大,足夠兩個人用。
李傕二話不說,一頭紮進籠子,李式正要鑽進去,趕車的禦林軍冷冷阻止:“皇上說,侮辱皇帝和朝臣的是李傕本人,與其他人無關!”將李式趕了出去。
而同一時間,後院內室中,炭火如春,劉協卻被伏壽趕了出來,皇後撇著嘴道:“你是皇帝耶,大臣都在朝堂商議軍國大事,你卻跑來跟我們胡鬧,你不嫌浪費時間,我還要辦事呢!”伏壽拿出一摞賬冊,“看看,你的朝廷欠了我將近一百萬石的糧食,還有食鹽、裝備,伏德又強借了一千套馬鞍和武器,這都要記在你的賬上!”
“好老婆,就當我呆在這裏吧,清淨!”劉協還是不走,伸手抱住伏壽,伏壽任他親了兩手,臉上酡紅一片,喊來紫鵑,吩咐道:“你快去朝堂,直接找趙溫要債!”紫鵑站著沒動,手捂著小嘴嗤嗤直笑,劉協飛一般地逃到偏房,進去看到蔡琰正調適琴弦,彈撥兩下,然後用筆記下,劉協一看來了興致,天下第一才女要創作琴曲,這個不能放過,趕緊將嘴唇貼在蔡琰的耳垂上親了一下。
蔡琰本想起身福一個迎接,卻被劉協按在琴座上,偎著腦袋諂笑:“我們一起創作一個高山流水一樣的名曲,好不好?”蔡琰嗤的一聲笑出來:“伏皇後都不敢收留你,我哪敢留你。臣妾還要看伏皇後臉色,你要是不想我被趕出去,就趕緊走吧,……況且譜曲要靜心!”
聰明如蔡琰,豈會不知皇帝的秉性,不想去朝堂……別人夢想著做皇帝,展示天威,享受掌控天下蒼生的感覺,他卻一味享樂,這哪像個手握天下兵馬的皇帝!
“報,趙公派奴婢來請示皇上,我們是去東都還是西都?”小太監氣喘籲籲,跑了兩趟才找到皇帝在蔡琰房中。
“多大事兒,不就是一個城池嘛,哪個都行,讓他們看著辦,這麽一大群臣子,還搞不定一個都城!”劉協很氣憤,蔡琰上前拉住劉協的衣角,委婉勸導:“皇上,都城關係漢室社稷,大臣們不敢拿主意也是應該的,你才是大漢皇帝呢,他們如果能決定,還要你這個皇帝幹嘛!”
“擅越,這可是滅族的大罪哦!”蔡琰最後一句話讓劉協無言以對,這些臣子經曆了董卓專權,誰還敢擅越啊!
“聽老婆的話,吃得飽睡的香!”劉協狠狠抱住蔡琰玲瓏得體的小蠻腰,又索了一個吻,才悻悻來到朝堂,大臣們正分為兩派,又說西都長安安全的,有說東都洛陽是天下中心龍脈所在,反正各持一方,見到劉協進來山唿恭迎聖上,劉協擺手,早掃見袁紹和公孫瓚兩人躲在臣子中間一言不發,自從來到河東,兩人低調到了低聲下氣的程度,見人禮讓三分,朝堂上更是君子用手不動口。
從一方霸主到階下臣子,估計滋味不好享受!
“冀侯、易侯,兩位愛卿有何意見?”劉協笑嗬嗬將二人從群臣中提了出來。
兩人驚恐地對視一眼,慌忙出列迴稟,稱京都關係漢室傳承,需要皇帝親自定奪。劉協走下大大的胡床大座,來到袁紹和公孫瓚麵前,不無感慨。
“兩位愛卿,你們乃是漢室的大功臣,沒有兩位大仁大義率領北方四州歸順朝廷,朝廷也不會短時間平定北方,孤所以封你們為侯爺,請你們來到河東,就是籌謀天下黎民大事,你們不會不幫孤吧!”
袁紹和公孫瓚頓時感動,這是皇帝在給他們正名啊,有了皇帝這麽說,他們在朝廷中立刻就會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做一個臣子。
“皇上……”
劉協揮手攔住二人,迴到前麵,指了指牆上的地圖,非常沉重。
“各位愛卿,朝廷是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危險更大。黃河以南有呂布、曹操、張繡拒地稱雄,長江流域有劉璋、劉表、孫策不尊號令,還有數不清的匪亂番邦不斷騷擾。我泱泱中華,地域何其廣大,難道我們君臣就躲在河東為了一個京都吵吵鬧鬧,……朝廷的目光要放遠一點,我希望,兩年之內,我們君臣在長江召開大會!”
劉協先畫一個大餅,充填群臣的野心,然後不慌不忙說出他的本意。
“孤三出河東,皆用三公輔政,朝廷各項工作運轉非常好,一項也沒有落下,可見三公對朝廷的貢獻。”劉協先猛誇三公的功績,趙溫和趙岐登時躬身哭了,皇帝其實一直在看著他們,“但孤豈能貪圖安逸,而放任大漢疆土分裂,而群雄割據?隻待明年,孤仍要親征南方各方霸主,朝廷還要委托你們支撐,繼續三公輔政,但楊公坐鎮北方四州,趙溫和趙岐兩位重臣年歲已高,孤不忍見他們如此操勞……所以必須有人幫助他們!”
朝臣頓時興奮了,皇帝這是要下方權力了!
第二三六章東都西都[本章字數:2396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100:09:34.0]
劉協看向袁紹和公孫瓚,然後瞬間又掃了一遍朝中的大臣:“朝廷現在下設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議論朝政有議郎。孤以為這種製度可以稍加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