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準備拚了老命,不管如何也要將皇帝安全迎到河東.走到西河郡,說皇上到了易京,剛到中山國,捷報傳來,說皇上受降袁紹、公孫瓚後疾奔河間南部,我們兩把老骨頭高興的差點嗝屁,連夜過來,卻看到皇帝又受降了顏良文醜,不忍打擾皇上休息,在帳中聽麯義將軍和田楷先生安排軍中後勤諸事,現在已經略知大概!”
劉協起身再拜,感激涕零,楊彪和伏完安心受了,劉協抬頭一掃,卻沒瞧見麯義,楊彪道:“皇上,兵家有雲兵貴神速,我以太尉之職命令麯義將軍立刻率領帳下五萬大軍和收編河北的五萬大軍,帶領馬超趙雲顏良文醜張頜,還有袁譚、許攸、郭圖、辛評提兵收取冀、青二州諸郡,所有後勤之事全部交給臣跟伏老頭,請皇上莫要怪罪!”
劉協大喜,他想到的大事就是這個,袁紹歸順了,但所有的郡縣都還不知道,一定要迅雷不及掩耳地帶兵收取,否則極有可能出現兵變,這下放心了,長舒一口氣。
“楊公所令,正是孤的意思。”
“皇上得此四州,中原已經平定一半,皇上下一步如何安排?”楊彪又一次將同樣的問題推了過來。
他突然心中激蕩,說話間皇帝已經長大,極具進攻性和建設性,朝廷老臣的想法已經跟不上皇上的步伐,所以他相信劉協早已製定了河北的戰略。
劉協看了看帳中諸將,有重臣、忠臣、還有降臣,這麽複雜地場麵,他應該委婉地說出一些模糊語言,不過他決定開誠布公,讓諸將們心中先有了譜。
“楊公,朝廷決議是不是將河東的發展模式推廣到北方四州?”
楊彪驚道:“皇上何以知道?……你偷偷告訴皇上了?”轉頭責問伏完,伏完驚訝地張著嘴巴,一聽怒道:“沒有!”
劉協笑了,現在北方寒冷將至,穩定壓倒一切,隻要在明年二月之前不動刀兵,開了春種下糧食,老百姓安心於土地,那麽河北就穩穩地攥到了朝廷手裏。
這中間如何安撫百姓,如何讓百姓專心於土地,如何讓各地的豪強都服服帖貼,如何讓黑山軍的家屬們都走出大山,……很多很多,劉協隻懂得戰爭的大方向,卻不精於治理,他頭疼的就是這些瑣事。
但朝廷中那些漢室的老臣,哪一個不是治世之能臣,就順著他們的意思,讓朝廷去管理,哈哈!
“孤正是此意啊!”
第二二九章三迴河東[本章字數:2568最新更新時間:2013-11-0716:37:11.0]
君臣相談甚歡,楊彪和伏完建議皇帝先跟在麯義大軍的後麵安撫民眾,沿途安置官員恢複生產,劉協沒有過多管理州郡的經驗,漢末大儒楊彪在朝廷中威嚴如日中天,劉協隻要求袁紹掛名當冀州牧之後,就當了一個聽眾,皆從楊彪和袁紹的建議。
第二日楊彪打發張燕傳令讓太行山中的黑山軍都出來種地,遣散人馬中不堅定的民眾,黑山軍苦於生計才打仗,現在恢複生產,正需要這些勞力,聞言大喜,但張燕唯恐沒有了兵馬會降低在朝廷的分量,隻遣散了萬人,卻帶著剩餘的五萬跟著楊彪。
尾敦任河間郡太守,他在西河郡時曾聽過河東郡的生產方法,伏完又悉心教導了兩日夜,有模有樣地走馬上任去了。
大軍行至安平郡治所信都,楊彪和伏完要交代農耕修養,劉協要帶著徐晃、張楊、袁紹、公孫瓚迴轉河東,君臣傷感不已。
張燕的五萬大軍和謀士田楷二人留給了楊彪調用,畢竟楊彪和伏完都年逾七十,劉協實在擔心他們的身體,有他們二人相助,至少楊彪和伏完動動腦子下下命令就行,實際操作讓他們去做。
北方嚴寒,若有個三長兩短,確實對不起伏德和楊修。
臨別,伏完交代付德,無論如何保證劉協的安全,劉協越來越淩厲的大氣磅礴和統領全局的大局觀,讓老一輩人讚歎不已,這就是複興漢室的希望所在啊!
劉協淳淳交代張燕和田楷,楊彪大為感動,動情道:“皇上,老臣老了,無法跟皇帝一起馳騁天下,但老臣這把骨頭一定會為朝廷穩住北方!”
伏完老淚垂下:“希枉我們能夠活著看到皇上重振漢威的那一天,我和楊公二人就算死,也對得起先祖先帝!”
劉協有些不忍,刹那間真想讓他們一同迴河東,然而這個世道,沒有太多的喜劇。
二人突然跪下鄭重啟奏:“皇上,安邑小縣,終究不是藏龍之所,請皇上考慮還都洛陽!”
“還都洛陽的時機也就到了!”劉協慌忙扶起二人,看著他們鬢發皆白,感由心生,或許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做著這個秉承社稷的夢。
劉協何嚐不是?
君臣灑淚而別,一道道信差迴稟,稱西南馬超和西路趙雲一路收取巨鹿、安平各縣,一路各縣皆出迎朝廷的軍隊,大軍直奔廣平郡、魏郡、上黨郡,張楊和徐晃大喜,有馬超和趙雲兩個先鋒,保護皇帝安如泰山。
十月底,劉協一路無阻迴到河東,趙溫帶著朝廷百官依舊城外相迎,巨大的喜悅讓河東郡沸騰了,三個月不到,朝廷已經坐擁四州虎視中原,以往小心翼翼的朝廷官員揚眉吐氣,一個個在寒風中激動臉龐發紅。
迴到朝堂,劉協大加讚賞了供應北方兵馬的後勤部分,官員中看到陳群,在朝廷用人之際,戴孝期間堅持迴到朝廷,讓劉協大為感動。
劉協交代下去,因此次北伐勝利,所有人都有封賞,由莫問和麯義上表戰功,朝廷有趙溫和趙岐上表功勞,然後集中封賞,必須及時趕製印綬官憑等等,以防到時無法兌現官職。
朝堂齊聲感恩,趙溫啟奏稱皇帝和大軍千裏奔波,一路勞累,先讓皇帝迴去歇息,有重要事情待到明日再議,朝臣躬退。
徐晃帶領兵馬迴到黃河北岸,張楊完成保護皇帝的任何,帶著劉協敕封的東侯爵位,心滿意足迴到河內,重兵壓在黃河北岸,與徐晃遙遙相對,共同支援洛陽。
後堂中蔡琰正講述易京的驚險一刻,仿佛身臨其境一般,伏壽聽的津津有味,看到劉協迴到,蔡琰臉色一紅,輕聲道:“還是讓皇上自己說吧!”說完告退。
劉協不由深感疑惑,伏壽伏皇後不是不願意看到蔡琰在眼前亂晃嗎,竟然拉住座談了,看著蔡琰像是偷情被抓到一般匆匆離去,饒是他貴為皇帝,也仿佛做了虧心事一樣好生愧疚。
伏壽嗔笑道:“她已經跟著三個月,該知足了!”
房間裏燃著炭火,燃著麝香,但劉協卻聞見一股酸氣,趕緊拉住伏壽的小手放在鼻子下,陶醉地吸了一口氣,誇道:“素手如玉玉生香,我們是在逃難中結為夫妻的嗎,算來也快有兩年了,在孤最無助的時候,是你給了信心,這個恩情,讓孤如何報答呢!”
劉協此刻聲情並茂,操控兒女之間的情事如同信手拈來,不露痕跡,相比於領兵打仗,絕對領先了不止十條街。
我難道天生就是一個花心蘿卜!
劉協一點一點看著伏壽驚訝、喜悅、感動、震撼、陶醉,最後浮現淚花,然後恰如其分地擁其入懷,皇後哭的淅瀝嘩啦,哽咽道:“明知道你哄我開心,可我還是忍不住感動……別看,妝都花了!“
“正好,趕緊洗把臉卸妝,還有大事呢?”劉協一本正經地說。
“我們好不容易見麵,不許你再出去辦事!”皇後死命抱住,撅起櫻桃小嘴。
劉協抬起皇後不滿意的下巴,深情道:“不出去也能辦大事啊!”
“什麽大事?”
伏壽剛問完,身體騰空,小嘴被劉協一口吃下,兩個字仿佛天籟之音傳到皇後耳中,她驚嚇一般閉上眼睛,兩隻手卻是再不放開。
“造人”
……
後院裏皇帝忙著造人,朝堂中忙著運糧,太守董昭看著陳群一邊扒拉著算盤,一邊匯報糧食總數。
陳群本是河東郡知事,協調政務,但由於大司農王邑出使河套被皇帝留下,令陳群暫時協理天下農事,主管此次北伐糧草。
“董太守,北伐之後河北諸郡需求糧食會更多,一種是救命的糧食,一種是耕種的種子。救命的至少要一百八十萬石,耕種的種子不會少於二十萬石,可現在我們的糧倉空置一半,隻有八十萬,而缺口在一百多萬啊!”
董昭搖搖頭,一臉懊悔:“養兵容易養民難啊!當初我們怎麽就沒有想到這一點。這麽大的缺口,朝廷從哪裏偷糧食去?中原各地爆發了蝗災、旱災,就算去買,也沒有人賣啊!”
陳群訕然,用手指了指上麵,道:“這事隻有求皇後了,聽說皇後手中至少握有一百萬……”
董昭苦悶道:“皇後手中有糧、鹽、馬、武器裝備,供應一支軍隊都行,不過那是皇帝的私庫,三公也不好意思去借,況且河東這兩年積存的足夠,皇後無償將鹽鐵武器裝備等等都無償調撥給朝廷,我們再去借糧,總說不過去!”
陳群冒出一句大實話:“反正天下都是他們家的,談什麽借!”
董昭不敢苟同,語重心長道:“長文(陳群的字)此然差矣,糧草乃是國之根本,我們能夠解決,是我們治理有方。但如果讓皇帝得知我們要向皇帝借糧,皇帝會如何想,……他會質疑我們的本事!”
陳群臉色一凜,躬身拜道:“謝董太守提醒!”
他萬分感激董昭,他身上的擔子中,有一項叫做協理天下糧草,董昭這是在提醒他,王邑極有可能在河套王手下任職,如果他能順利調配天下糧事,那麽他就會摘掉協理的帽子,直接就任用他為大司農之職,……九卿啊!
他才三十歲就入住朝廷九卿,如果兢兢業業,他的成就必然不會下於父親陳紀!
仕途之上能夠經人提攜一把,乃是天大的恩情,故而陳群想明白之後,重重躬謝董昭。
董昭成功將陳群拉進他的苦悶,一同為糧食出謀劃策,經過半個時辰的密謀,二人於絕地之中,竟然真想出一條空手套白狼的妙計。
第二三〇章四方雲動[本章字數:2181最新更新時間:2013-11-0800:59:38.0]
第二日高坐朝堂,劉協罕見地精神百倍,眾臣都是佩服,皇帝終於改掉了以往不願意上朝的老毛病,甚至不沉迷酒色,這是朝廷興旺的好兆頭。
群臣精神大振,趙溫稟報了近期朝廷喜事。
馬騰遣人來報,尊奉朝廷,並與私自稱王的韓遂割袍斷義,隻等皇帝一聲令下帶兵圍剿悍匪韓遂而後漢賊李傕。
安敦來報,安敦聯合羌胡左賢王部,關中諸將段煨等,以及西涼馬騰一支兵馬,用計困長安李傕。李傕請降,朝廷眾臣以李傕追殺皇帝罪大惡極,當誅九族,故不受降,令安敦率軍攻殺,務必盡速誅殺,以震朝廷天威。
劉協大驚,曆史上是曹操派謁者仆射裴茂聯合關中諸將殺了李傕,現在已經變成荀彧了,而且時間大大提前。
關中缺糧已非一日,李傕大軍供給困難,早已沒有往日的威勢,加上朝廷在河套的實力,關中諸將無不望風而降,先有段煨,後來關中零零散散的小股兵將,李傕麾下的渭水將領孫田、齊蒙等人都投降朝廷,李傕困在長安一帶,軍心離散,無奈之下上表,願自裁謝罪,放他的家人迴西涼。
劉協看表後手指都哆嗦起來,這是一個天下的機會,李傕是誰,乃是漢末大將,攻破長安打跑呂布的就是此人,而且戰力非凡,曾經在長安與呂布連日大戰,試想能與呂布連日大戰不分勝負的戰將,漢末能有幾人?
正是由於李傕官職低微才顯得呂布猖狂,如果李傕能夠在皇帝被曹操挾持後出兵關中,攪亂中原,曆史應該是另一番景象。
此人收歸朝廷,卻是當世第一人,至於他跟朝廷的恩怨,劉協才沒有這個心思,頓時臉色大變拍案而起,疾問道:“此表何時收到,又何時下旨?”
“五日前收到,三日前下文!”
“啊!”
劉協心底驚叫一聲,已經過去三日,三日啊,相救來得及最好,如果來不及,卻是一大遺憾了,他都沒有見過這個唯一正麵打贏呂布的戰將。
心中再惱怒,他卻不能說趙溫失策,這是為了朝廷的麵子,但他們確實太小心眼了,劉協拿著信,咬著牙,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瞬息之後,劉協冷靜下來,這不怨朝廷中的老臣們,曾經在劉協被挾持到長安城裏的那幾年,他們哪一個沒有受到李傕的侮辱,估計早就咬牙切齒,恨不能吞吃了李傕,誅滅九族就是輕的。
凡是朝廷大臣都是高門望族,乃是眼高於頂的家夥,被一個小小的寒門將軍折辱,那是難以啟齒的人生傷痛,百年遺恨啊!
劉協的動作讓朝臣心中惶恐,正在稟報的趙溫道:“皇上,李傕不足為懼,安敦率領兩萬精兵,與之聯合的兵馬超過八萬,對付不足八萬,陷入困頓之中的李傕易如反掌。”
劉協大喜,原來他們以為打不過李傕。
如果李傕還有實力與朝廷一戰,勝負難料,那麽正好借這個機會重議西邊戰事,倒是一個不錯的借口。
頓時柳暗花明。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劉協努力平心靜氣地坐下,示意宣殿太監,奸細的聲音響徹朝堂。
眾臣按下心思,看向趙溫,示意趕緊稟報喜事,省的皇上為西邊戰事煩憂。
“呂布派人謝恩,稱嚴格按照皇帝的密旨行事,宣讀聖旨時,女兒呂雯在場,呂雯寫信證明。”趙溫繼續稟報,並呈上呂雯的密信一封。
劉協形態如常,信仍然臘封,還沒有開啟,心道三公必定猜到皇帝跟呂雯有一腿,所以才不敢拆開。
信展開,隻有一問一答:還記得白水寨的洞房嗎?我希望永遠呆在眉山。
劉協莞爾,呂雯這要幹嘛,難道還想再強行舉辦一個洞房,不過後麵一句讓他深有感觸,似乎當時呂雯每日跟他爬山玩水鬥氣來著,哈哈,這個小妮子思春了,鑒定完畢。
劉協臉色緩和下來,帶著喜色:“你們如何迴複的?”
趙溫和眾臣大喜,心放進肚子裏:“當時朝廷正北伐,為了緩和中原戰場,我們以安撫為主,眾臣提議讓呂布的女兒呂雯入宮服侍皇上……”
“胡鬧!”劉協笑罵。
“當然,朝廷沒有通過,認為呂布狼子野心,並未臣服,故而讓他通力與壽春的禰衡合作,並責令為朝廷開辟一條暢通的通商路線,並保護我們的通商隊伍。”
趙溫老臉深沉如海,見風使舵的功夫純熟如喝涼水一般,劉協由衷佩服,若是朝臣都想他將語言說到這種境界,朝廷絕對一片和平。
趙溫繼續:“禰衡上表請罪,中原大旱,壽春雖然處在兩江流域,但夏糧收成不足四成,壽春的官糧、官銀用盡,禰衡多措並舉,多方購買糧食,遣兵馬搶掠水賊等等,仍然造成餓死五萬餘口的災情,……朝廷打通呂布的糧道,運送了糧食及各種物資三十萬石,並號召河東糧商向壽春出售糧食,效果甚佳!”
劉協沉重,當初離開壽春的時候,壽春就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爛攤子,能夠造成五萬災民死亡,確實大功一件了。
如果讓他坐鎮壽春,估計耕種都是問題,何談收成?
這其中的事物多如牛毛,還有水匪、南方的孫策、東邊的劉表、曹操等人,都在看禰衡的笑話,不趁機攻打就感謝老天了,唉,苦了禰衡了。
趙溫語氣突然發怒:“禰衡表中稱:徐州大旱,呂布還賣了他五萬石糧草,孫策和劉表卻百般托辭拒絕賣糧,太史慈令陳蘭統領一萬大軍駐紮在淮水上遊,以新蔡和郎陵為依托攻略山賊,在複山殺了轉投劉備的山賊劉辟,奪取大複山,自此與劉表交惡!”
劉協大怒,劉表太不知趣,憑著漢室宗親的名頭,跟劉璋一前一後稱王,已經惹怒了朝廷,此刻竟然眼看豫州和揚州的老百姓餓死,待到時機成熟,……劉協壓下心頭惡氣,冷冷道:“朝廷如何迴複?”
“朝廷先令禰衡的辦公地點遷到揚州,這樣朝廷的糧食就能沿水路順利到達,同時有利於政令更快地傳遞;其次就是開通呂布的運糧線,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然後朝廷撥運銀錢給禰衡,讓他恢複生產;最後,皇後讓安牽送了大量的生活物資,……據說是給未來的王,咳咳!”
趙溫說的含糊,但劉協卻聽的明白,伏皇後開始為統治後宮做鋪墊了。
劉協起身再拜,感激涕零,楊彪和伏完安心受了,劉協抬頭一掃,卻沒瞧見麯義,楊彪道:“皇上,兵家有雲兵貴神速,我以太尉之職命令麯義將軍立刻率領帳下五萬大軍和收編河北的五萬大軍,帶領馬超趙雲顏良文醜張頜,還有袁譚、許攸、郭圖、辛評提兵收取冀、青二州諸郡,所有後勤之事全部交給臣跟伏老頭,請皇上莫要怪罪!”
劉協大喜,他想到的大事就是這個,袁紹歸順了,但所有的郡縣都還不知道,一定要迅雷不及掩耳地帶兵收取,否則極有可能出現兵變,這下放心了,長舒一口氣。
“楊公所令,正是孤的意思。”
“皇上得此四州,中原已經平定一半,皇上下一步如何安排?”楊彪又一次將同樣的問題推了過來。
他突然心中激蕩,說話間皇帝已經長大,極具進攻性和建設性,朝廷老臣的想法已經跟不上皇上的步伐,所以他相信劉協早已製定了河北的戰略。
劉協看了看帳中諸將,有重臣、忠臣、還有降臣,這麽複雜地場麵,他應該委婉地說出一些模糊語言,不過他決定開誠布公,讓諸將們心中先有了譜。
“楊公,朝廷決議是不是將河東的發展模式推廣到北方四州?”
楊彪驚道:“皇上何以知道?……你偷偷告訴皇上了?”轉頭責問伏完,伏完驚訝地張著嘴巴,一聽怒道:“沒有!”
劉協笑了,現在北方寒冷將至,穩定壓倒一切,隻要在明年二月之前不動刀兵,開了春種下糧食,老百姓安心於土地,那麽河北就穩穩地攥到了朝廷手裏。
這中間如何安撫百姓,如何讓百姓專心於土地,如何讓各地的豪強都服服帖貼,如何讓黑山軍的家屬們都走出大山,……很多很多,劉協隻懂得戰爭的大方向,卻不精於治理,他頭疼的就是這些瑣事。
但朝廷中那些漢室的老臣,哪一個不是治世之能臣,就順著他們的意思,讓朝廷去管理,哈哈!
“孤正是此意啊!”
第二二九章三迴河東[本章字數:2568最新更新時間:2013-11-0716:37:11.0]
君臣相談甚歡,楊彪和伏完建議皇帝先跟在麯義大軍的後麵安撫民眾,沿途安置官員恢複生產,劉協沒有過多管理州郡的經驗,漢末大儒楊彪在朝廷中威嚴如日中天,劉協隻要求袁紹掛名當冀州牧之後,就當了一個聽眾,皆從楊彪和袁紹的建議。
第二日楊彪打發張燕傳令讓太行山中的黑山軍都出來種地,遣散人馬中不堅定的民眾,黑山軍苦於生計才打仗,現在恢複生產,正需要這些勞力,聞言大喜,但張燕唯恐沒有了兵馬會降低在朝廷的分量,隻遣散了萬人,卻帶著剩餘的五萬跟著楊彪。
尾敦任河間郡太守,他在西河郡時曾聽過河東郡的生產方法,伏完又悉心教導了兩日夜,有模有樣地走馬上任去了。
大軍行至安平郡治所信都,楊彪和伏完要交代農耕修養,劉協要帶著徐晃、張楊、袁紹、公孫瓚迴轉河東,君臣傷感不已。
張燕的五萬大軍和謀士田楷二人留給了楊彪調用,畢竟楊彪和伏完都年逾七十,劉協實在擔心他們的身體,有他們二人相助,至少楊彪和伏完動動腦子下下命令就行,實際操作讓他們去做。
北方嚴寒,若有個三長兩短,確實對不起伏德和楊修。
臨別,伏完交代付德,無論如何保證劉協的安全,劉協越來越淩厲的大氣磅礴和統領全局的大局觀,讓老一輩人讚歎不已,這就是複興漢室的希望所在啊!
劉協淳淳交代張燕和田楷,楊彪大為感動,動情道:“皇上,老臣老了,無法跟皇帝一起馳騁天下,但老臣這把骨頭一定會為朝廷穩住北方!”
伏完老淚垂下:“希枉我們能夠活著看到皇上重振漢威的那一天,我和楊公二人就算死,也對得起先祖先帝!”
劉協有些不忍,刹那間真想讓他們一同迴河東,然而這個世道,沒有太多的喜劇。
二人突然跪下鄭重啟奏:“皇上,安邑小縣,終究不是藏龍之所,請皇上考慮還都洛陽!”
“還都洛陽的時機也就到了!”劉協慌忙扶起二人,看著他們鬢發皆白,感由心生,或許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做著這個秉承社稷的夢。
劉協何嚐不是?
君臣灑淚而別,一道道信差迴稟,稱西南馬超和西路趙雲一路收取巨鹿、安平各縣,一路各縣皆出迎朝廷的軍隊,大軍直奔廣平郡、魏郡、上黨郡,張楊和徐晃大喜,有馬超和趙雲兩個先鋒,保護皇帝安如泰山。
十月底,劉協一路無阻迴到河東,趙溫帶著朝廷百官依舊城外相迎,巨大的喜悅讓河東郡沸騰了,三個月不到,朝廷已經坐擁四州虎視中原,以往小心翼翼的朝廷官員揚眉吐氣,一個個在寒風中激動臉龐發紅。
迴到朝堂,劉協大加讚賞了供應北方兵馬的後勤部分,官員中看到陳群,在朝廷用人之際,戴孝期間堅持迴到朝廷,讓劉協大為感動。
劉協交代下去,因此次北伐勝利,所有人都有封賞,由莫問和麯義上表戰功,朝廷有趙溫和趙岐上表功勞,然後集中封賞,必須及時趕製印綬官憑等等,以防到時無法兌現官職。
朝堂齊聲感恩,趙溫啟奏稱皇帝和大軍千裏奔波,一路勞累,先讓皇帝迴去歇息,有重要事情待到明日再議,朝臣躬退。
徐晃帶領兵馬迴到黃河北岸,張楊完成保護皇帝的任何,帶著劉協敕封的東侯爵位,心滿意足迴到河內,重兵壓在黃河北岸,與徐晃遙遙相對,共同支援洛陽。
後堂中蔡琰正講述易京的驚險一刻,仿佛身臨其境一般,伏壽聽的津津有味,看到劉協迴到,蔡琰臉色一紅,輕聲道:“還是讓皇上自己說吧!”說完告退。
劉協不由深感疑惑,伏壽伏皇後不是不願意看到蔡琰在眼前亂晃嗎,竟然拉住座談了,看著蔡琰像是偷情被抓到一般匆匆離去,饒是他貴為皇帝,也仿佛做了虧心事一樣好生愧疚。
伏壽嗔笑道:“她已經跟著三個月,該知足了!”
房間裏燃著炭火,燃著麝香,但劉協卻聞見一股酸氣,趕緊拉住伏壽的小手放在鼻子下,陶醉地吸了一口氣,誇道:“素手如玉玉生香,我們是在逃難中結為夫妻的嗎,算來也快有兩年了,在孤最無助的時候,是你給了信心,這個恩情,讓孤如何報答呢!”
劉協此刻聲情並茂,操控兒女之間的情事如同信手拈來,不露痕跡,相比於領兵打仗,絕對領先了不止十條街。
我難道天生就是一個花心蘿卜!
劉協一點一點看著伏壽驚訝、喜悅、感動、震撼、陶醉,最後浮現淚花,然後恰如其分地擁其入懷,皇後哭的淅瀝嘩啦,哽咽道:“明知道你哄我開心,可我還是忍不住感動……別看,妝都花了!“
“正好,趕緊洗把臉卸妝,還有大事呢?”劉協一本正經地說。
“我們好不容易見麵,不許你再出去辦事!”皇後死命抱住,撅起櫻桃小嘴。
劉協抬起皇後不滿意的下巴,深情道:“不出去也能辦大事啊!”
“什麽大事?”
伏壽剛問完,身體騰空,小嘴被劉協一口吃下,兩個字仿佛天籟之音傳到皇後耳中,她驚嚇一般閉上眼睛,兩隻手卻是再不放開。
“造人”
……
後院裏皇帝忙著造人,朝堂中忙著運糧,太守董昭看著陳群一邊扒拉著算盤,一邊匯報糧食總數。
陳群本是河東郡知事,協調政務,但由於大司農王邑出使河套被皇帝留下,令陳群暫時協理天下農事,主管此次北伐糧草。
“董太守,北伐之後河北諸郡需求糧食會更多,一種是救命的糧食,一種是耕種的種子。救命的至少要一百八十萬石,耕種的種子不會少於二十萬石,可現在我們的糧倉空置一半,隻有八十萬,而缺口在一百多萬啊!”
董昭搖搖頭,一臉懊悔:“養兵容易養民難啊!當初我們怎麽就沒有想到這一點。這麽大的缺口,朝廷從哪裏偷糧食去?中原各地爆發了蝗災、旱災,就算去買,也沒有人賣啊!”
陳群訕然,用手指了指上麵,道:“這事隻有求皇後了,聽說皇後手中至少握有一百萬……”
董昭苦悶道:“皇後手中有糧、鹽、馬、武器裝備,供應一支軍隊都行,不過那是皇帝的私庫,三公也不好意思去借,況且河東這兩年積存的足夠,皇後無償將鹽鐵武器裝備等等都無償調撥給朝廷,我們再去借糧,總說不過去!”
陳群冒出一句大實話:“反正天下都是他們家的,談什麽借!”
董昭不敢苟同,語重心長道:“長文(陳群的字)此然差矣,糧草乃是國之根本,我們能夠解決,是我們治理有方。但如果讓皇帝得知我們要向皇帝借糧,皇帝會如何想,……他會質疑我們的本事!”
陳群臉色一凜,躬身拜道:“謝董太守提醒!”
他萬分感激董昭,他身上的擔子中,有一項叫做協理天下糧草,董昭這是在提醒他,王邑極有可能在河套王手下任職,如果他能順利調配天下糧事,那麽他就會摘掉協理的帽子,直接就任用他為大司農之職,……九卿啊!
他才三十歲就入住朝廷九卿,如果兢兢業業,他的成就必然不會下於父親陳紀!
仕途之上能夠經人提攜一把,乃是天大的恩情,故而陳群想明白之後,重重躬謝董昭。
董昭成功將陳群拉進他的苦悶,一同為糧食出謀劃策,經過半個時辰的密謀,二人於絕地之中,竟然真想出一條空手套白狼的妙計。
第二三〇章四方雲動[本章字數:2181最新更新時間:2013-11-0800:59:38.0]
第二日高坐朝堂,劉協罕見地精神百倍,眾臣都是佩服,皇帝終於改掉了以往不願意上朝的老毛病,甚至不沉迷酒色,這是朝廷興旺的好兆頭。
群臣精神大振,趙溫稟報了近期朝廷喜事。
馬騰遣人來報,尊奉朝廷,並與私自稱王的韓遂割袍斷義,隻等皇帝一聲令下帶兵圍剿悍匪韓遂而後漢賊李傕。
安敦來報,安敦聯合羌胡左賢王部,關中諸將段煨等,以及西涼馬騰一支兵馬,用計困長安李傕。李傕請降,朝廷眾臣以李傕追殺皇帝罪大惡極,當誅九族,故不受降,令安敦率軍攻殺,務必盡速誅殺,以震朝廷天威。
劉協大驚,曆史上是曹操派謁者仆射裴茂聯合關中諸將殺了李傕,現在已經變成荀彧了,而且時間大大提前。
關中缺糧已非一日,李傕大軍供給困難,早已沒有往日的威勢,加上朝廷在河套的實力,關中諸將無不望風而降,先有段煨,後來關中零零散散的小股兵將,李傕麾下的渭水將領孫田、齊蒙等人都投降朝廷,李傕困在長安一帶,軍心離散,無奈之下上表,願自裁謝罪,放他的家人迴西涼。
劉協看表後手指都哆嗦起來,這是一個天下的機會,李傕是誰,乃是漢末大將,攻破長安打跑呂布的就是此人,而且戰力非凡,曾經在長安與呂布連日大戰,試想能與呂布連日大戰不分勝負的戰將,漢末能有幾人?
正是由於李傕官職低微才顯得呂布猖狂,如果李傕能夠在皇帝被曹操挾持後出兵關中,攪亂中原,曆史應該是另一番景象。
此人收歸朝廷,卻是當世第一人,至於他跟朝廷的恩怨,劉協才沒有這個心思,頓時臉色大變拍案而起,疾問道:“此表何時收到,又何時下旨?”
“五日前收到,三日前下文!”
“啊!”
劉協心底驚叫一聲,已經過去三日,三日啊,相救來得及最好,如果來不及,卻是一大遺憾了,他都沒有見過這個唯一正麵打贏呂布的戰將。
心中再惱怒,他卻不能說趙溫失策,這是為了朝廷的麵子,但他們確實太小心眼了,劉協拿著信,咬著牙,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瞬息之後,劉協冷靜下來,這不怨朝廷中的老臣們,曾經在劉協被挾持到長安城裏的那幾年,他們哪一個沒有受到李傕的侮辱,估計早就咬牙切齒,恨不能吞吃了李傕,誅滅九族就是輕的。
凡是朝廷大臣都是高門望族,乃是眼高於頂的家夥,被一個小小的寒門將軍折辱,那是難以啟齒的人生傷痛,百年遺恨啊!
劉協的動作讓朝臣心中惶恐,正在稟報的趙溫道:“皇上,李傕不足為懼,安敦率領兩萬精兵,與之聯合的兵馬超過八萬,對付不足八萬,陷入困頓之中的李傕易如反掌。”
劉協大喜,原來他們以為打不過李傕。
如果李傕還有實力與朝廷一戰,勝負難料,那麽正好借這個機會重議西邊戰事,倒是一個不錯的借口。
頓時柳暗花明。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劉協努力平心靜氣地坐下,示意宣殿太監,奸細的聲音響徹朝堂。
眾臣按下心思,看向趙溫,示意趕緊稟報喜事,省的皇上為西邊戰事煩憂。
“呂布派人謝恩,稱嚴格按照皇帝的密旨行事,宣讀聖旨時,女兒呂雯在場,呂雯寫信證明。”趙溫繼續稟報,並呈上呂雯的密信一封。
劉協形態如常,信仍然臘封,還沒有開啟,心道三公必定猜到皇帝跟呂雯有一腿,所以才不敢拆開。
信展開,隻有一問一答:還記得白水寨的洞房嗎?我希望永遠呆在眉山。
劉協莞爾,呂雯這要幹嘛,難道還想再強行舉辦一個洞房,不過後麵一句讓他深有感觸,似乎當時呂雯每日跟他爬山玩水鬥氣來著,哈哈,這個小妮子思春了,鑒定完畢。
劉協臉色緩和下來,帶著喜色:“你們如何迴複的?”
趙溫和眾臣大喜,心放進肚子裏:“當時朝廷正北伐,為了緩和中原戰場,我們以安撫為主,眾臣提議讓呂布的女兒呂雯入宮服侍皇上……”
“胡鬧!”劉協笑罵。
“當然,朝廷沒有通過,認為呂布狼子野心,並未臣服,故而讓他通力與壽春的禰衡合作,並責令為朝廷開辟一條暢通的通商路線,並保護我們的通商隊伍。”
趙溫老臉深沉如海,見風使舵的功夫純熟如喝涼水一般,劉協由衷佩服,若是朝臣都想他將語言說到這種境界,朝廷絕對一片和平。
趙溫繼續:“禰衡上表請罪,中原大旱,壽春雖然處在兩江流域,但夏糧收成不足四成,壽春的官糧、官銀用盡,禰衡多措並舉,多方購買糧食,遣兵馬搶掠水賊等等,仍然造成餓死五萬餘口的災情,……朝廷打通呂布的糧道,運送了糧食及各種物資三十萬石,並號召河東糧商向壽春出售糧食,效果甚佳!”
劉協沉重,當初離開壽春的時候,壽春就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爛攤子,能夠造成五萬災民死亡,確實大功一件了。
如果讓他坐鎮壽春,估計耕種都是問題,何談收成?
這其中的事物多如牛毛,還有水匪、南方的孫策、東邊的劉表、曹操等人,都在看禰衡的笑話,不趁機攻打就感謝老天了,唉,苦了禰衡了。
趙溫語氣突然發怒:“禰衡表中稱:徐州大旱,呂布還賣了他五萬石糧草,孫策和劉表卻百般托辭拒絕賣糧,太史慈令陳蘭統領一萬大軍駐紮在淮水上遊,以新蔡和郎陵為依托攻略山賊,在複山殺了轉投劉備的山賊劉辟,奪取大複山,自此與劉表交惡!”
劉協大怒,劉表太不知趣,憑著漢室宗親的名頭,跟劉璋一前一後稱王,已經惹怒了朝廷,此刻竟然眼看豫州和揚州的老百姓餓死,待到時機成熟,……劉協壓下心頭惡氣,冷冷道:“朝廷如何迴複?”
“朝廷先令禰衡的辦公地點遷到揚州,這樣朝廷的糧食就能沿水路順利到達,同時有利於政令更快地傳遞;其次就是開通呂布的運糧線,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然後朝廷撥運銀錢給禰衡,讓他恢複生產;最後,皇後讓安牽送了大量的生活物資,……據說是給未來的王,咳咳!”
趙溫說的含糊,但劉協卻聽的明白,伏皇後開始為統治後宮做鋪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