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我聽人說你爺爺奶奶被你五叔接到平縣享清福了。”
一家人吃飯,姚芳華邊把這事跟江雲漪說了,其實早在數日前江家旺迴平縣接任後,就有說要把兩個老人接去平縣,隻是一直拖到了今兒才接過去。
“從分家的那會子,江傳一和趙氏不都是由五叔來贍養麽?”
在這個時代分了家另過,老人一般是由老大一方贍養,但因為江傳一和趙氏自幼就把江家旺當成希望在培養,所以當初分家時五房分得最多,因此贍養老人的義務就落到了最小的江家旺身上。
然話是這麽說,這麽多年來,其實是他們幾兄弟分別贍養江傳一和趙氏。甚至趙氏在分家後,都會要求兒子和兒媳婦把賺到的錢都拿給她保管。
江家一脈相傳的仁孝之心,即使是分了家江家幾兄弟也不敢私藏銀錢,基本上留下部分家中的花銷都會把錢交給趙氏。
“話是這麽說沒錯,不過老宅那邊不是有一個院子,加上本家的那個大院,還有兩位老人留下的那幾畝地,包括老五他們自己留下的房子和地也不少。現在啊,二房和三房爭得兇!”
江傳一和趙氏以後跟著江家旺在縣城那邊肯定是不會再迴豐澤屯,那他們留下的房子和土地,自然是要由剩下幾房去分配。
隻是江大誌自江傳一和趙氏出事後,就一直想要跟楊大妞鬧和離,二人都冷戰了好陣子了,若不是現在江小義突然要娶親,指不定現在還在鬧。
但明眼人都知道因為江幺兒的死及去年楊家的大鬧,害得江傳一、趙氏、王氏都受了傷,江楊兩家早就撕破了臉,楊大妞和江大誌兩個人的婚姻基本不可能再繼續下去了。
而江家老三江大樹前陣子也從牢裏放出來了,江大樹與李小丫這一對就更讓人操心了。
李小丫去年冬月裏產下一個女嬰,卻不肯讓那女娃再隨父姓,直接取名李小花,這事當時江傳一和趙氏還到李家鬧過了一陣。
後來因為生的是個閨女,江傳一和趙氏才沒有繼續鬧下去,但江李兩家卻因此鬧得很不愉快。
“姚姨,人家鬧得再兇,又跟我們有啥關係?”
江雲漪失笑,江家人想怎麽鬧她可管不著,隻要他們不來清漪園鬧,就算他們把豐澤屯的天給掀了,她也不會去管。
“咋就沒關係,你三嬸還好,自從有了小花之後她從不來我們家鬧騰。但你三伯就不同了,他自從牢裏出來後,沉寂了很久。這一次他竟然把主意打到我們家先前分家的那個小院,及咱們家那兩畝薄田。
他說既然咱們家想從江氏一族徹底分出去,就得把這小院和那兩畝薄田交還給江家。
你二嬸也是一個意思,她跟二伯的事鬧得很大,她說要和離,就得把本家的院子和土地都給她。
老宅的院子、咱們家的小院和土地留給二房!你說這都是什麽事啊,當初分出江氏一族時,可沒有這個說法。好在他們也就在外頭說說,沒來清漪園鬧騰,要不然咱們家又要不得安寧了!”
江家這從頭到尾就沒一天消停過。現在江傳一和趙氏一走,就沒人能治得住江大樹和楊大妞了,這二房和三房為了這些財產自然還會繼續鬧騰個不休。
“二伯不是正在跟白家談江小義的婚事麽?這事再鬧起來,白家咋可能把閨女嫁過來。”
江雲漪聽到江大樹和楊大妞都想打他們家小院和那二畝薄田的主意也隻是一笑而過。
他們要是有那個膽子再過來鬧,她不介意再送他們坐一次牢。雖然現平縣已經換了新縣令,但顧明婧不是有事求她麽?她相信隻要她開口,新縣令為了拉攏她,也一定不會駁了她的麵子。
相比於這個,她對白家與二房結親的事兒更感興趣些。在江家她唯一還留點親情的就是江大誌。
她也希望江大誌能給江小義找一個好的兒媳婦,這樣至少他老了,還有人願意贍養他。
當然,如果江大誌將來想在清漪園一直做工,待他老了,她也會負責他的後半生。
“那天我和你姚姨特別找了張夕過來問。張夕說他們村確實有一戶姓白的人家,不過白家的閨女在十來歲時就被賣進了窯子,前些日子才被人贖了出來。贖她的人就是你小義堂哥!”
江大林管不了二房三房鬧分財產的事兒,雖然他聽到江大樹和楊大妞竟然打起了小院和那兩畝薄田的主意,心中很不滿。
然隻要他們不鬧得過分,不來清漪園鬧,他會當作沒聽見沒看見。但一提起江小義的婚事,江大林還是很上心的。
皇榜告示第135章:舔著臉上門來
“從窯子裏出來的?那我二伯知道麽?”
江雲漪有些驚訝,想著這個江小義是不是腦子進水了,竟然要討一個進過窯子的女人當媳婦。
她並不是看不起青樓女子,而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江家雖然是莊戶人家,但一向以孝義傳家,江大誌怎麽會同意江小義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哪。
“這事啊,我們還誰都沒說。正想找你二伯談哪,誰知道他們那兩房就鬧起來了!”
姚芳華以前是不跟江雲漪說這些家常裏短的,但她覺得既然他們是一家人,那有什麽事還是擺在上麵說,會更好些。
所以近日來隻要村中發生什麽事兒,姚芳華都會尋摸著跟江雲漪說道說道。雖然江雲漪每次都說別人家的事少管,但姚芳華知道這些事兒江雲漪都聽進了耳裏,也記進了心裏。
比如江小義要娶親這事,前陣子江大林跟江雲漪提起時,江雲漪也是不冷不淡的,但今兒她卻主動問了起來。
這說明江雲漪對這些事兒並不缺乏關心,甚至她一直都在關注著!
“白家閨女是從窯子裏出來的事兒,你們有特別讓張夕去查的吧?”
江雲漪聽姚芳華這麽講,就知道江大林和姚芳華對江小義的婚事還是非常關心的,不然張夕咋地會知道人家白家的閨女賣進青樓,現在又讓江小義給贖迴來的事兒哪。
“誰要那個白家非要你去給他們家閨女添妝。還好我們有去打聽,不然若你真答應去添妝,人家應該咋說你哪。這白家真是太缺德了!”
姚芳華一聽那白家閨女竟然是個青樓女子,差點就一個人跑到流花村去質問白家人咋就有那個臉要他們家雲漪給他們閨女添妝。
好在他們給打聽清楚了,不然被他們這一哄騙,非得連累他們家雲漪不可。
“你姚姨說得對,這一次也多虧你姚姨多長了一個心眼兒,讓人到流花村特地打聽了白家閨女的情況。就是你小義堂哥不知咋想的,咋會想娶一個這樣的女子啊!”
江大林搖頭歎氣,他本想著江大誌這次總算熬到頭了,誰想江小義這麽不爭氣,什麽女人不好找,偏偏要找個這樣的。
這要是江大誌知道了,不得被這個不孝的逆子給氣死哪。
“各家自有各家福,你們隻要把這個情況跟我二伯說了就成,其它的事就交給他們自己處理吧。”
江大林和姚芳華能把白家的底揭出來給江大誌,已經算盡了兄弟的責任,他們不可能再為江大誌去管江小義為何要贖一個青樓女子迴來。這事兒,就算他們想管也是沒有資格管的,隻能到此為止。
“沒錯,這事我們想管也管不著。”
姚芳華和江大林點點頭,知道二房的事兒他們也隻能做到這個份上。便順著話把話題引到了別處,
“前些日子你三姑姑來信了,說她的大閨女陽春三月訂了親,現在已經在準備六月初的婚禮了,今兒請貼都給咱們送來了。”
姚芳華和江大林談到羅小雨的婚事,都眉開眼笑起來,一下就將白家的事兒給拋到了一邊,專注起這件令他們極歡喜的大事兒。
“六月?那不是百味藥粥坊周年慶過後!?這麽說來,再過不久我就能喝到小雨表姐的喜酒了?那敢情好,到時我抽個時間親自去給三姑姑和表姐道賀!”
江雲漪聽此倒是由衷的為羅小雨高興,她記得印象中的羅小雨和三姑姑一樣是個性子很柔和的姑娘,陽春時她就聽二姑姑說羅小雨訂了親,不想今兒就接到他們的喜貼。
“誰說不是呢。不過這事兒也不算慢,雖然看著有些倉促,但現在他們雙方都已經在準備婚宴。我想過幾日,等你爹熟了管家之事,就去給你姑姑幫把手,也好好考驗考驗,你爹到底有沒有學進去!”
成親這種事情除了成親當日會特別忙碌外,其實成親前的準備事宜才最讓人操心,現在江大月不在,她做為江大麗的弟妹自然也要過去幫把手,才顯得親近。
如此也更能讓羅家的人覺得江大麗的娘家並不是沒人。其實姚芳華知曉江大麗因為連生了兩個閨女一直不受羅家待見。
好在最後江大麗的肚子終於爭了一口氣,得了一個兒子,不然江大麗的日子一定會更難過。
“要是人手不夠,就從清漪園帶幾個相熟的媳婦子一起過去。”
江雲漪雖然對這邊的婚俗習慣知道的不多,但她知道羅小雨成親,若她母親娘家這邊去的幫手多,就代表三姑姑和羅小雨更有臉麵。
三姑姑自幼對他們家就很照顧,加上上次雅齋之事,她也得了三姑姑的幫助,所以這一次三姑姑嫁女,她一定要給她足夠的麵子。
現在隻是叫人手過去幫忙,待羅小雨成親那天她一定會備份厚禮給羅小雨,這樣能讓羅小雨的夫家在將來更看重羅小雨,而不敢隨意的欺辱她。
“你說得對,一會子啊,我就問問秀英嫂子,看看她知不知道以前你三姑姑跟哪幾個媳婦子相熟,到時我把他們全叫上。”
姚芳華聽此眼睛一亮,這事她一定要給江大麗辦得漂亮點,如此也能讓羅家人知道江大麗有他們清漪園給她撐著臉麵,看羅家以後還敢不敢再欺侮江大麗。
“雲漪,你三姑姑要知道你這麽為她想,她一定會很高興的。”
江大林聽到江雲漪這麽說,心中頗為欣慰。他本以為閨女對她這些至親已經不再如以前那麽關心嗬護,原來她隻是不說,其實心裏都一直記著哪。
“她是我三姑姑,小雨又是我表姐,我自然會為他們多想些。再說成親是大事,我這個做表妹的,能做的自然會多做些。”
江雲漪知道江大林在想什麽,她知道以前她確實關心家裏的事太少,但以後她會學會慢慢地去關注身邊的這些親人。
她知道江大林之所以在遇事時總會跟他鬧起來,其實是他心中一直存著疑惑。這個疑惑就是她的改變,不管她的性情如何變,江大林都可以接受,但唯獨一點讓他始終耿耿於懷。
那就是她對親情的涼薄與不在意,這樣的她深深要傷害了江大林,讓他不願去麵對,所以才會處處跟她對著幹,以圖覺醒曾經屬於‘江雲漪’的那份至善至純。
江雲漪是在江大月和江武離開後,才仔細地迴想著她來到這個時代的所做所為。
從她進入這個本就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窮得丁當響的家,她確實變了很多。
從開始到現在,她其實一直遊離在這個時代之外,她隻把小小和高子當成了親人在看,對其它人一直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甚至在很多為人處事方麵,也背離了她曾經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她漫不經心,冷眼旁觀著江家人鬧騰,卻從沒有去正視,這些人也與她血脈相連。
因此才會在與江大林的關係上越來越僵持,才會與江氏一族越鬧越沒有譜。若她一開始就擺正自己的位置,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或許很多事情就可以避免。
所以從現在起她必須學著完全去融入這個社會,融入這個家庭,融入與這個家庭有關係的所有個體。
這樣她才不會去犯與江氏一族再鬧到不可開交的錯誤!
一家人吃過飯,江雲漪迴書房就收到了清風縣令吳玉書的來信,信中說吳夫人的病已經大好,而且還將大夫的診斷寫在了信中,跟她問詢要不要改變吃食。
江雲漪在看過大夫的診斷後,提筆寫下了幾個療養方,其中是針對吳夫人的消渴之症中的煩渴多飲,寫了下了‘定時飲水,不渴也飲’等幾個字。
然卻特別注明隻能喝涼白開或者山泉水,還加注了以晌午飲三杯,晚間飲兩杯,睡前再飲半杯等備注。
另囑咐吳玉書給吳夫人的飲食中在夏季時早飯少喝粥,就算喝也隻能喝小半碗,然後配餃子或包子,又或者用牛奶報搭配雞蛋。
中飯可以適當增量,晚飯則以清淡為主,還可以在兩餐之間搭配含糖低的水果,江雲漪列出了幾樣含糖量較低的水果任吳玉書選擇。
江雲漪還特別列了幾個藥膳方供吳玉書選擇一二,讓吳夫人堅持服用。其中就有海參粥、蓮子茯苓糕、瓜蔞冬瓜湯、五味子燉雞蛋、五汁飲方等適宜消渴症患者的藥膳療法。
寫完信後,就讓人快馬送去清風縣。接下來江雲漪開始列選五月份百味藥粥坊的宴請名單。
名單之中當先列的是安雲的各大鄉紳名流,其中就是葉老太爺、葉氏夫婦、金元、蘇和等人,另外江雲漪也寫上了沈素素、徐宛等幾名閨閣少女的名字。
這麽久以來,她一直忙於事務,但沈素素和徐宛等人卻一直都是雅齋和百味藥粥坊的常客,她有些時侯從外地迴來,也會給他們二人捎一些小禮物過來。
江雲漪還記得沈素素是她的第一個病人,如今沈素素經過她的一番調養,身體雖然比不得徐宛那般健康,但比起以前一換季就生病,她現在的身體已經非常好了。
如今沈素素已經到了說親的年紀,又頂著安雲才女的名號,上門說親的人都快踏破門檻了。
倒是徐宛得了徐延的囑托,讓她的家人先不急著給她說親。現在徐延高升,徐家與徐延一脈相連,這說親的自然比沈素素還多,可是有徐延這話在前,那些媒婆自不好再上門。
江雲漪仔細迴味了一番,突然就想起了端木陽跟說她起三年一次的秀女大選就在今年。
端木陽之所以匆匆趕迴京,除了他已半年多沒迴京,京中有很多事開始脫離他的掌控,他必須親自迴去處理外,另一點就是怕皇帝在今年的選秀中給他亂點鴛鴦譜。
江雲漪寫到這裏微微一頓筆鋒,徐延是打著讓徐宛參加今年的選秀,而沈素素則是想避開這場選秀,才急著要訂親。
但這些都不是她關心的,她關心的是端木陽。端木陽已經及冠,又得皇帝倚重,太後喜歡,若是皇帝和太後都想給端木陽指婚,那他真能抗得住麽?
想至此處,江雲漪不由咬了咬唇,那個家夥要是抗不住,她非得把他那張妖孽臉弄花不可,到時看還有哪家的姑娘敢嫁他!
心中這麽說著,江雲漪自己卻笑了起來。忙停止這些有的沒有的想法,開始寫另外一份名單。
這份名單是平縣這邊的,除了給平縣認識的眾鄉紳備了貼子外,江雲漪還給新縣令辛長貴及縣衙中認識差爺各寫了貼子。
這些貼子自然是由在平縣替她照看原劉家荷塘的劉原和張虎代她轉呈。自接手了劉家荷塘之後,江雲漪按照自己的想法,也讓劉原和張虎將原先的荷墉弄出來養魚。
如此到今年單單割蓮篷采蓮子,捕魚就能忙死人。江雲漪養魚,除了把大量的鮮魚賣給固定的大酒樓外,也有把魚製成魚幹,如此一來就不怕魚太多賣不出去。
去年的那場大雨導致玉帶河決堤,衝上來的各類魚蝦全由江雲漪命人做成了魚幹和蝦幹,那些魚幹由江雲漪教其做法當先推薦給匯賓樓,匯賓樓的掌櫃在酒樓試賣過後,已經訂下今年魚汛的魚幹了。
一家人吃飯,姚芳華邊把這事跟江雲漪說了,其實早在數日前江家旺迴平縣接任後,就有說要把兩個老人接去平縣,隻是一直拖到了今兒才接過去。
“從分家的那會子,江傳一和趙氏不都是由五叔來贍養麽?”
在這個時代分了家另過,老人一般是由老大一方贍養,但因為江傳一和趙氏自幼就把江家旺當成希望在培養,所以當初分家時五房分得最多,因此贍養老人的義務就落到了最小的江家旺身上。
然話是這麽說,這麽多年來,其實是他們幾兄弟分別贍養江傳一和趙氏。甚至趙氏在分家後,都會要求兒子和兒媳婦把賺到的錢都拿給她保管。
江家一脈相傳的仁孝之心,即使是分了家江家幾兄弟也不敢私藏銀錢,基本上留下部分家中的花銷都會把錢交給趙氏。
“話是這麽說沒錯,不過老宅那邊不是有一個院子,加上本家的那個大院,還有兩位老人留下的那幾畝地,包括老五他們自己留下的房子和地也不少。現在啊,二房和三房爭得兇!”
江傳一和趙氏以後跟著江家旺在縣城那邊肯定是不會再迴豐澤屯,那他們留下的房子和土地,自然是要由剩下幾房去分配。
隻是江大誌自江傳一和趙氏出事後,就一直想要跟楊大妞鬧和離,二人都冷戰了好陣子了,若不是現在江小義突然要娶親,指不定現在還在鬧。
但明眼人都知道因為江幺兒的死及去年楊家的大鬧,害得江傳一、趙氏、王氏都受了傷,江楊兩家早就撕破了臉,楊大妞和江大誌兩個人的婚姻基本不可能再繼續下去了。
而江家老三江大樹前陣子也從牢裏放出來了,江大樹與李小丫這一對就更讓人操心了。
李小丫去年冬月裏產下一個女嬰,卻不肯讓那女娃再隨父姓,直接取名李小花,這事當時江傳一和趙氏還到李家鬧過了一陣。
後來因為生的是個閨女,江傳一和趙氏才沒有繼續鬧下去,但江李兩家卻因此鬧得很不愉快。
“姚姨,人家鬧得再兇,又跟我們有啥關係?”
江雲漪失笑,江家人想怎麽鬧她可管不著,隻要他們不來清漪園鬧,就算他們把豐澤屯的天給掀了,她也不會去管。
“咋就沒關係,你三嬸還好,自從有了小花之後她從不來我們家鬧騰。但你三伯就不同了,他自從牢裏出來後,沉寂了很久。這一次他竟然把主意打到我們家先前分家的那個小院,及咱們家那兩畝薄田。
他說既然咱們家想從江氏一族徹底分出去,就得把這小院和那兩畝薄田交還給江家。
你二嬸也是一個意思,她跟二伯的事鬧得很大,她說要和離,就得把本家的院子和土地都給她。
老宅的院子、咱們家的小院和土地留給二房!你說這都是什麽事啊,當初分出江氏一族時,可沒有這個說法。好在他們也就在外頭說說,沒來清漪園鬧騰,要不然咱們家又要不得安寧了!”
江家這從頭到尾就沒一天消停過。現在江傳一和趙氏一走,就沒人能治得住江大樹和楊大妞了,這二房和三房為了這些財產自然還會繼續鬧騰個不休。
“二伯不是正在跟白家談江小義的婚事麽?這事再鬧起來,白家咋可能把閨女嫁過來。”
江雲漪聽到江大樹和楊大妞都想打他們家小院和那二畝薄田的主意也隻是一笑而過。
他們要是有那個膽子再過來鬧,她不介意再送他們坐一次牢。雖然現平縣已經換了新縣令,但顧明婧不是有事求她麽?她相信隻要她開口,新縣令為了拉攏她,也一定不會駁了她的麵子。
相比於這個,她對白家與二房結親的事兒更感興趣些。在江家她唯一還留點親情的就是江大誌。
她也希望江大誌能給江小義找一個好的兒媳婦,這樣至少他老了,還有人願意贍養他。
當然,如果江大誌將來想在清漪園一直做工,待他老了,她也會負責他的後半生。
“那天我和你姚姨特別找了張夕過來問。張夕說他們村確實有一戶姓白的人家,不過白家的閨女在十來歲時就被賣進了窯子,前些日子才被人贖了出來。贖她的人就是你小義堂哥!”
江大林管不了二房三房鬧分財產的事兒,雖然他聽到江大樹和楊大妞竟然打起了小院和那兩畝薄田的主意,心中很不滿。
然隻要他們不鬧得過分,不來清漪園鬧,他會當作沒聽見沒看見。但一提起江小義的婚事,江大林還是很上心的。
皇榜告示第135章:舔著臉上門來
“從窯子裏出來的?那我二伯知道麽?”
江雲漪有些驚訝,想著這個江小義是不是腦子進水了,竟然要討一個進過窯子的女人當媳婦。
她並不是看不起青樓女子,而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江家雖然是莊戶人家,但一向以孝義傳家,江大誌怎麽會同意江小義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哪。
“這事啊,我們還誰都沒說。正想找你二伯談哪,誰知道他們那兩房就鬧起來了!”
姚芳華以前是不跟江雲漪說這些家常裏短的,但她覺得既然他們是一家人,那有什麽事還是擺在上麵說,會更好些。
所以近日來隻要村中發生什麽事兒,姚芳華都會尋摸著跟江雲漪說道說道。雖然江雲漪每次都說別人家的事少管,但姚芳華知道這些事兒江雲漪都聽進了耳裏,也記進了心裏。
比如江小義要娶親這事,前陣子江大林跟江雲漪提起時,江雲漪也是不冷不淡的,但今兒她卻主動問了起來。
這說明江雲漪對這些事兒並不缺乏關心,甚至她一直都在關注著!
“白家閨女是從窯子裏出來的事兒,你們有特別讓張夕去查的吧?”
江雲漪聽姚芳華這麽講,就知道江大林和姚芳華對江小義的婚事還是非常關心的,不然張夕咋地會知道人家白家的閨女賣進青樓,現在又讓江小義給贖迴來的事兒哪。
“誰要那個白家非要你去給他們家閨女添妝。還好我們有去打聽,不然若你真答應去添妝,人家應該咋說你哪。這白家真是太缺德了!”
姚芳華一聽那白家閨女竟然是個青樓女子,差點就一個人跑到流花村去質問白家人咋就有那個臉要他們家雲漪給他們閨女添妝。
好在他們給打聽清楚了,不然被他們這一哄騙,非得連累他們家雲漪不可。
“你姚姨說得對,這一次也多虧你姚姨多長了一個心眼兒,讓人到流花村特地打聽了白家閨女的情況。就是你小義堂哥不知咋想的,咋會想娶一個這樣的女子啊!”
江大林搖頭歎氣,他本想著江大誌這次總算熬到頭了,誰想江小義這麽不爭氣,什麽女人不好找,偏偏要找個這樣的。
這要是江大誌知道了,不得被這個不孝的逆子給氣死哪。
“各家自有各家福,你們隻要把這個情況跟我二伯說了就成,其它的事就交給他們自己處理吧。”
江大林和姚芳華能把白家的底揭出來給江大誌,已經算盡了兄弟的責任,他們不可能再為江大誌去管江小義為何要贖一個青樓女子迴來。這事兒,就算他們想管也是沒有資格管的,隻能到此為止。
“沒錯,這事我們想管也管不著。”
姚芳華和江大林點點頭,知道二房的事兒他們也隻能做到這個份上。便順著話把話題引到了別處,
“前些日子你三姑姑來信了,說她的大閨女陽春三月訂了親,現在已經在準備六月初的婚禮了,今兒請貼都給咱們送來了。”
姚芳華和江大林談到羅小雨的婚事,都眉開眼笑起來,一下就將白家的事兒給拋到了一邊,專注起這件令他們極歡喜的大事兒。
“六月?那不是百味藥粥坊周年慶過後!?這麽說來,再過不久我就能喝到小雨表姐的喜酒了?那敢情好,到時我抽個時間親自去給三姑姑和表姐道賀!”
江雲漪聽此倒是由衷的為羅小雨高興,她記得印象中的羅小雨和三姑姑一樣是個性子很柔和的姑娘,陽春時她就聽二姑姑說羅小雨訂了親,不想今兒就接到他們的喜貼。
“誰說不是呢。不過這事兒也不算慢,雖然看著有些倉促,但現在他們雙方都已經在準備婚宴。我想過幾日,等你爹熟了管家之事,就去給你姑姑幫把手,也好好考驗考驗,你爹到底有沒有學進去!”
成親這種事情除了成親當日會特別忙碌外,其實成親前的準備事宜才最讓人操心,現在江大月不在,她做為江大麗的弟妹自然也要過去幫把手,才顯得親近。
如此也更能讓羅家的人覺得江大麗的娘家並不是沒人。其實姚芳華知曉江大麗因為連生了兩個閨女一直不受羅家待見。
好在最後江大麗的肚子終於爭了一口氣,得了一個兒子,不然江大麗的日子一定會更難過。
“要是人手不夠,就從清漪園帶幾個相熟的媳婦子一起過去。”
江雲漪雖然對這邊的婚俗習慣知道的不多,但她知道羅小雨成親,若她母親娘家這邊去的幫手多,就代表三姑姑和羅小雨更有臉麵。
三姑姑自幼對他們家就很照顧,加上上次雅齋之事,她也得了三姑姑的幫助,所以這一次三姑姑嫁女,她一定要給她足夠的麵子。
現在隻是叫人手過去幫忙,待羅小雨成親那天她一定會備份厚禮給羅小雨,這樣能讓羅小雨的夫家在將來更看重羅小雨,而不敢隨意的欺辱她。
“你說得對,一會子啊,我就問問秀英嫂子,看看她知不知道以前你三姑姑跟哪幾個媳婦子相熟,到時我把他們全叫上。”
姚芳華聽此眼睛一亮,這事她一定要給江大麗辦得漂亮點,如此也能讓羅家人知道江大麗有他們清漪園給她撐著臉麵,看羅家以後還敢不敢再欺侮江大麗。
“雲漪,你三姑姑要知道你這麽為她想,她一定會很高興的。”
江大林聽到江雲漪這麽說,心中頗為欣慰。他本以為閨女對她這些至親已經不再如以前那麽關心嗬護,原來她隻是不說,其實心裏都一直記著哪。
“她是我三姑姑,小雨又是我表姐,我自然會為他們多想些。再說成親是大事,我這個做表妹的,能做的自然會多做些。”
江雲漪知道江大林在想什麽,她知道以前她確實關心家裏的事太少,但以後她會學會慢慢地去關注身邊的這些親人。
她知道江大林之所以在遇事時總會跟他鬧起來,其實是他心中一直存著疑惑。這個疑惑就是她的改變,不管她的性情如何變,江大林都可以接受,但唯獨一點讓他始終耿耿於懷。
那就是她對親情的涼薄與不在意,這樣的她深深要傷害了江大林,讓他不願去麵對,所以才會處處跟她對著幹,以圖覺醒曾經屬於‘江雲漪’的那份至善至純。
江雲漪是在江大月和江武離開後,才仔細地迴想著她來到這個時代的所做所為。
從她進入這個本就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窮得丁當響的家,她確實變了很多。
從開始到現在,她其實一直遊離在這個時代之外,她隻把小小和高子當成了親人在看,對其它人一直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甚至在很多為人處事方麵,也背離了她曾經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她漫不經心,冷眼旁觀著江家人鬧騰,卻從沒有去正視,這些人也與她血脈相連。
因此才會在與江大林的關係上越來越僵持,才會與江氏一族越鬧越沒有譜。若她一開始就擺正自己的位置,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或許很多事情就可以避免。
所以從現在起她必須學著完全去融入這個社會,融入這個家庭,融入與這個家庭有關係的所有個體。
這樣她才不會去犯與江氏一族再鬧到不可開交的錯誤!
一家人吃過飯,江雲漪迴書房就收到了清風縣令吳玉書的來信,信中說吳夫人的病已經大好,而且還將大夫的診斷寫在了信中,跟她問詢要不要改變吃食。
江雲漪在看過大夫的診斷後,提筆寫下了幾個療養方,其中是針對吳夫人的消渴之症中的煩渴多飲,寫了下了‘定時飲水,不渴也飲’等幾個字。
然卻特別注明隻能喝涼白開或者山泉水,還加注了以晌午飲三杯,晚間飲兩杯,睡前再飲半杯等備注。
另囑咐吳玉書給吳夫人的飲食中在夏季時早飯少喝粥,就算喝也隻能喝小半碗,然後配餃子或包子,又或者用牛奶報搭配雞蛋。
中飯可以適當增量,晚飯則以清淡為主,還可以在兩餐之間搭配含糖低的水果,江雲漪列出了幾樣含糖量較低的水果任吳玉書選擇。
江雲漪還特別列了幾個藥膳方供吳玉書選擇一二,讓吳夫人堅持服用。其中就有海參粥、蓮子茯苓糕、瓜蔞冬瓜湯、五味子燉雞蛋、五汁飲方等適宜消渴症患者的藥膳療法。
寫完信後,就讓人快馬送去清風縣。接下來江雲漪開始列選五月份百味藥粥坊的宴請名單。
名單之中當先列的是安雲的各大鄉紳名流,其中就是葉老太爺、葉氏夫婦、金元、蘇和等人,另外江雲漪也寫上了沈素素、徐宛等幾名閨閣少女的名字。
這麽久以來,她一直忙於事務,但沈素素和徐宛等人卻一直都是雅齋和百味藥粥坊的常客,她有些時侯從外地迴來,也會給他們二人捎一些小禮物過來。
江雲漪還記得沈素素是她的第一個病人,如今沈素素經過她的一番調養,身體雖然比不得徐宛那般健康,但比起以前一換季就生病,她現在的身體已經非常好了。
如今沈素素已經到了說親的年紀,又頂著安雲才女的名號,上門說親的人都快踏破門檻了。
倒是徐宛得了徐延的囑托,讓她的家人先不急著給她說親。現在徐延高升,徐家與徐延一脈相連,這說親的自然比沈素素還多,可是有徐延這話在前,那些媒婆自不好再上門。
江雲漪仔細迴味了一番,突然就想起了端木陽跟說她起三年一次的秀女大選就在今年。
端木陽之所以匆匆趕迴京,除了他已半年多沒迴京,京中有很多事開始脫離他的掌控,他必須親自迴去處理外,另一點就是怕皇帝在今年的選秀中給他亂點鴛鴦譜。
江雲漪寫到這裏微微一頓筆鋒,徐延是打著讓徐宛參加今年的選秀,而沈素素則是想避開這場選秀,才急著要訂親。
但這些都不是她關心的,她關心的是端木陽。端木陽已經及冠,又得皇帝倚重,太後喜歡,若是皇帝和太後都想給端木陽指婚,那他真能抗得住麽?
想至此處,江雲漪不由咬了咬唇,那個家夥要是抗不住,她非得把他那張妖孽臉弄花不可,到時看還有哪家的姑娘敢嫁他!
心中這麽說著,江雲漪自己卻笑了起來。忙停止這些有的沒有的想法,開始寫另外一份名單。
這份名單是平縣這邊的,除了給平縣認識的眾鄉紳備了貼子外,江雲漪還給新縣令辛長貴及縣衙中認識差爺各寫了貼子。
這些貼子自然是由在平縣替她照看原劉家荷塘的劉原和張虎代她轉呈。自接手了劉家荷塘之後,江雲漪按照自己的想法,也讓劉原和張虎將原先的荷墉弄出來養魚。
如此到今年單單割蓮篷采蓮子,捕魚就能忙死人。江雲漪養魚,除了把大量的鮮魚賣給固定的大酒樓外,也有把魚製成魚幹,如此一來就不怕魚太多賣不出去。
去年的那場大雨導致玉帶河決堤,衝上來的各類魚蝦全由江雲漪命人做成了魚幹和蝦幹,那些魚幹由江雲漪教其做法當先推薦給匯賓樓,匯賓樓的掌櫃在酒樓試賣過後,已經訂下今年魚汛的魚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