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四萬聯軍從歸化城疾馳而出,在炎陽下常威那刺蝟一般的短發閃爍著光焰一般的光芒,與身下駿馬飄蕩的鬃毛彼此映襯,光芒萬丈。


    後方煙塵滾滾,四萬大軍十幾萬隻馬蹄,順著大草原起伏的線條形成壯麗的剪影,這等景象讓無數牧民心驚膽顫,讓遠方巍峨的群山和麵前坦蕩的戈壁,都在震顫著,從此這片大地有了歸屬。這是他的領地,他的征途。


    從廢墟下的歸化城到百裏外的板升,從漆黑的大黑河到清澈的下水海,從美麗富饒的河套到偏僻荒蕪的清水營,從腳下的歸化城到一千七百裏外的大寧衛,都將是大軍縱橫的戰場!


    隻要河穀的溪水還在流淌,隻要草原還有綠色,數萬鐵騎便會一一踐踏而過,對於不願臣服的,不管是兇悍的青年,還是美麗的姑娘,不管是綿軟的羊群,還是高傲的雄鷹,不管是大片金色麥地,還是鏡子一樣的湖水,所有美麗的水鳥,溫馨的氈帳,都將一一變成廢墟!


    金色的白樺,蔥翠的雲杉樹林將被焚燒;那青碧的河水和碧藍的天空將被汙染;豐美的草場將被炮火犁平。所有不願臣服的部落和地域將被徹底摧毀,這將是殘酷而血腥的征伐之路!


    扶持額哲和蘇泰、征服河套草原、鏟除察罕不花之後,常威得到了三億聲望值,到此為止已經積累了十億聲望值,如果將其餘六衛故地征服好處將大的不可想象,這對於朝廷、國家、民族、子民以及天下大勢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所以,常威才迫不及待的率軍出征。


    疾馳一日到達板升,這裏是古豐州所在,聚集了五萬餘半耕半牧的漢人百姓,築有土城一座。同為漢人,馬烈在此地享有極高威望,但他帶來的消息卻不怎麽好。


    五日前,在常威大戰鄂爾多斯時,以王二、高迎祥為首的陝西流賊隊伍,劫掠了足夠的戰馬後,發兵向南,從清水營和老營之間砸毀長城進了山西。


    常威沒空理會流賊,隻讓手下宣布了朝廷即將設立郡縣、扶持漢人、經營塞外的草案,這個消息立即就轟動了板升。他們在板升雖然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但以往受到西邊的土默川和東邊的察哈爾部欺壓,要上繳巨額的牲口和稅收,一旦朝廷派了大軍和官員來,將再也不用受欺壓了!


    當即就有五千名精壯騎馬拿刀要加入常威的東征大軍,這個意外收獲讓常威喜不自勝,這些漢人久居塞外,半耕半牧,論馬上功夫與遊牧民族相當,補充進來立即就是一隻現成的輕騎兵大軍,從此義勇營的側後就有了真正安全可靠的保障!


    當下,在板升停留一日,改革軍製。義勇營騎兵改為驍騎營,新加入的漢人騎兵改為飛騎營,馬烈的騎兵改為驃騎營。


    在這些好消息之後,王自用、方環兒、北鬥七子等高手卻帶來一個令人疑惑的消息。山西代王、晉王、潞王的世子以及他們攜帶那數額巨大的銀子和糧食依然沒有消息,三名世子和他們的手下像是憑空消失了一般,沒有絲毫線索。


    但如今常威沒空管那些小嘍羅了,隻要他們還在大草原上,遲早飛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八月初一,常威率領四萬五千騎,從板升出發,正式開始了東征之旅!


    八月初七大軍翻過烏角山,對達哈圖旗展開了大規模攻擊,該部騎兵一觸即潰,殘破部落十三個,擄掠牲口上萬頭,斬殺數萬戰士,其駐牧地被轟成焦土,陣斬旗主,常威當場任命一位新旗主,勒令他帶上大量牲口去雲川故城向額哲汗稱臣。劫掠而來的牲口全部趕到板升,分給那裏的漢人。


    八月十一,在八蘇木遭遇察哈爾右翼後旗三萬大軍,馬烈奮勇當先,衝破敵陣,驍騎營趁勢跟進將敵軍分割包圍,大戰半日,敵人兩萬精騎增援而來,馬烈率八千驃騎抄其後路。飛騎營主將卓啟振率新投效的五千騎兵誓死突陣,大破敵軍。一戰斬殺兩萬餘!


    常威更是身先士卒,斬殺該部副將,擊潰其軍,三日後進至集寧衛故地,哈爾右翼後旗殘部、右翼中旗與烏蘭察布部,集合十二萬大軍迎戰,麵對大軍,常威擺出守勢,以火炮轟炸,擊退敵軍。


    次日進兵,又看穿了對手用孱弱騎兵引誘聯軍中伏的把戲,反將對手引入伏擊圈,激戰一日夜,殺死八萬敵軍,餘者盡皆崩潰。


    得勝後,部將們以為敵人已退,紛紛鬆了一口氣,常威卻冷靜判斷出敵人必然卷土重來,立刻在白海子布防,敵人果然集結巴音塔拉部、輝騰錫勒部、察哈爾右翼前旗等十五萬大軍殺來。


    敵眾我寡下常威假裝炮彈不足,命部將先撤退,自己親率眾多高手與馬烈的驃騎營斷後,一場惡戰竟打得優勢兵力的察哈爾聯軍潰逃,常威立刻轉守為攻,追擊至黃旗海再次大破敵人。


    經過這兩場大戰後,察哈爾右翼各部無力再戰,紛紛向大明秦國公的軍隊稱臣。察哈爾部原本實力非常強勁,但這些年經過林丹汗和後金連番征繳,人才凋零,有骨氣、有能力的差不多都戰死了。所以,在常威的槍、炮、騎兇猛攻擊之下,徹底喪失了對抗的自信。


    這一戰,收獲牲口百萬,俘虜部眾二十萬。常威令附近三十五個部落首領分為兩部,一部分率人西去河套向額哲汗稱臣,一部分南向長城向大明稱臣,同時也表露了朝廷封爵互市的意圖。一方麵有兇悍強大的軍隊,一方麵有好處拿,這些被打怕了的牆頭草立即背叛後金,倒向大明和額哲汗。


    到此為止,東征第一站集寧衛故地算是征服了。因為有武定這員統帥有方的大將在,常威可以放心的衝鋒陷陣,因而,他集結了唐錦衣、北鬥七子、王自用以及圖爾海等高手和勇士,組成一支三百人的隊伍。組成一支戰力超卓,無可匹敵的‘破陣營’。


    此後又將衛青的以戰養戰,霍去病的跳蕩陣,戚繼光的火力層次分布等方法在軍中教授,也不管這支成分複雜的大軍懂不懂,總之是一股腦兒的先灌輸下去,讓軍官們按照嚴酷的軍法執行。


    因為,連番大戰的勝利,常威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威嚴,加上每戰得勝劫掠來的財產、牲口全部按照功勞大小分發下去,他本人一點不留,贏得了數萬大軍的愛戴,因而,軍法雖嚴酷,但卻順利的推行了下去。


    對臣服和投降的部落,常威恩賞並用,還征發該部精銳戰士隨軍征戰,這招不但讓他們徹底與投降後金的部落翻臉,還讓他們再也沒有兵力在後方作亂;對於頑抗的部落則直接焚燒草場,水源下毒,殺光牲口,群體屠殺人口,手段之狠毒令人肝膽俱裂。


    有了大量的草原遊騎兵作為部屬,常威將輕騎兵以快製快、長途奔襲、迂迴包抄的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收複集寧衛後,常威的大軍已經擴充到了六萬人,休整三天,再次奔襲三百裏外的萬全衛故地,得知消息的察哈爾中翼三大萬戶聚集二十萬騎兵大軍,在馬群山口狙擊大明聯軍。


    是役,由於地形限製明軍火炮威脅不大,常威身中十五箭,身負五處刀傷,坐騎被射殺三匹,可謂悍不畏死,以命相搏。各部遊牧騎兵見明軍主將如此悍勇,於是,奮勇跳蕩,勇猛突陣,殺得察哈爾中翼大軍後退數十裏,十萬大軍潰散。


    首戰受挫,察哈爾中翼重新糾集五十個部落,組成三十萬大軍在紅山口組織防線,常威一邊在紅山口擺開驍騎營,用炮火和線列陣穩住陣腳;一邊帶領破陣營、驃騎營、飛騎營等三萬輕騎兵穿越山穀,從側後飛馳疾衝,兩麵夾攻,血戰半日,敵軍倉皇而逃!


    常威衣不解帶,激勵將士,長途奔襲,在石嘴子追上敵軍,察哈爾中翼各部聯軍沒想到明軍來的這麽快,措手不及之下,被打了個落花流水,被迫狼狽北撤。


    但察哈爾中翼人多勢眾,雖然慘敗卻沒有崩潰,常威的聯軍經過兩番血戰暫時也無力追擊,八月二十七,中翼聯軍再次南下萬全,企圖一雪前恥。


    這一次與以往集結重兵不同,改為分散式騷擾,常威令武定率領驍騎營、炮兵、漢人組成的飛騎營,共萬餘人修築工事駐守。


    其餘五萬輕騎兵分兩路,馬烈率領兩萬騎向東北的開平衛故地突襲;自己則率領拔都拜虎等三萬騎先向北百裏,再向西北繞過馬群山北麓,一路奔襲五百裏攻擊應昌衛故地。這巧妙的奔襲,直接繞過了察哈爾中翼重兵集結的方向,輕易的偷襲得手,俘虜其部族留守者十六萬,劫掠牲口三百萬頭,最後兩部在開平衛南部的廣昌會師!


    察哈爾中翼各大萬戶一聽消息氣的七竅冒煙,立即整合重兵北上,此時,武定悄然拔營,向北奔行百裏在馬群山腰設置炮兵陣地,又令人飛報常威。


    知悉武定的計策後,常威和馬烈放棄俘獲的牲口,殘忍的將近十萬男性俘虜全部殺死,又縱火焚燒草原,而後,在察哈爾中翼大軍趕來之前,退到了馬群山腳,向武定部靠近。


    趕了個空的察哈爾中翼見到這等慘狀,氣的仰天慘嚎,誓要將大明聯軍碎屍萬段,當下,二十多萬騎兵瘋狂的向聯軍發動進攻。聯軍假裝不敵,沿著山腳飛速退到火炮範圍內,一時之間百門大炮齊齊轟鳴,在一個時辰內傾瀉了三千發炮彈。


    麵對鋼鐵和炸藥,敵人終於崩潰了,等待多時的聯軍騎兵用一往無前的氣勢衝殺而出,這一戰,聯軍五六萬人急追五百裏,一直追到全寧衛故地,此時正是深夜,狼狽不堪的察哈爾中翼殘兵才入睡不久,常威便到了。


    他令精銳的破陣營為先導,趁夜色潛入察哈爾中翼大營放火,而後,趁其混亂時,令韃靼騎兵們拚命高唿“投降”。


    接著,大軍發起強攻,聯軍是奮勇衝殺,士氣如虹,敵軍是猝不及防,狼狽不堪,潰敗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明軍前仆後繼,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敵軍驚慌失措,相互踩踏死者無數。


    經此兩戰,二十萬多萬大軍竟然隻有三萬殘兵逃了出去,戰死七八萬,投降者達十萬餘眾。俘獲部眾七十萬,牲口竟達六百萬頭之多。


    常威趁機收降軍隊,擴展至十萬大軍,每人更有誇張的十匹馬,這支大軍一動起來,真有百萬雄師的架勢!


    整整一個月,集寧、萬全、應昌、開平、全寧五大衛故地全部被常威的大軍征服,收服的部落按照前麵的辦法,分兩路向大明和額哲稱臣效忠。


    算上河套的東勝衛,到現在六大衛故地已經收複,隻剩下一個大寧衛了!而秋季攻勢才過去了一半時間,在十月下雪之前,區區六百裏之外的大寧衛常威根本沒放在眼中!


    斬獲巨大的將士們士氣高漲,熱情澎湃,於是,第二天便發兵東南,向百裏外的克什克騰旗進發,不等大軍殺到這個部落就派人來投降了。


    再向南二百裏的翁牛特旗,則在聯軍到來之前,率部向南退到了察哈爾左翼的勢力範圍內。


    到嘴的鴨子怎能飛了?常威立即下令追擊,察哈爾左翼在聯軍六百裏奔馳中,集中兵力和部屬,連續在昭蘇河、陰河、半箭河、息泊河等地與聯軍接戰。


    常威先讓投降的五六萬察哈爾右翼、中翼騎兵在前衝陣,拔都拜虎、鄂托克、杭錦旗等汗庭騎兵在後做督戰隊,不奮勇衝陣的騎兵,不但本人要被斬首,連後方草原上的家人也活不了。


    驍騎營、飛騎營、驃騎營等漢人騎兵則在汗庭騎兵身後做軍法隊,敢有異心的同樣全家滅殺!常威雖然敢於使用遊牧騎兵,也願意給他們豐厚的賞賜和爵位,但是,這些人死得越多越好,直到有一條成為他和大明朝手中的惡犬才能放心!


    在常威的淫威下,打頭陣的察哈爾各部騎兵,不要命的反複拚殺,羽箭和馬刀像潮水般向察哈爾右翼三十萬大軍衝擊,血戰七天後,投降的察哈爾右翼和中翼騎兵幾乎死絕;汗庭騎兵戰死大半;原察罕不花部五千人也全部戰死。


    這七天的血戰不但幹掉了察哈爾左翼十五萬大軍,還耗盡了他們的士氣。最後,火炮、火槍與剩下的四萬騎兵相互配合、奮勇衝鋒之下,察哈爾左翼大軍接連受挫。


    半箭河之戰,養精蓄銳的驍騎營用鐵牆一般衝鋒和轟鳴唿嘯的子彈,將敵軍徹底擊潰了,一天時間,敵軍便傷亡五萬餘人。


    苟延殘喘的十萬敵軍,這才發揮了輕騎兵機動靈活的優勢,通過交替掩護的方式不斷撤退,但大勢已去的敵軍,根本無力迴天了。


    隨後連續五戰,大明聯軍節節勝利,退到大寧衛東南的青峰山,敵軍發起絕地反擊。先以小股騎兵詐敗誘使聯軍輕進,意圖以十萬對四萬的兵力優勢聚而殲之。常威果然率部突進,敵軍大喜,正欲合圍殲滅,卻見兩翼騎兵旋風一般殺出。


    原來,在戰鬥開始後,驍騎營和火炮頂住正麵攻勢,汗庭騎兵掩護其側後,常威和馬烈帶著飛騎營、驃騎營、破陣營,迂迴側翼,將敵軍攔腰斬斷。


    於是,敵軍原計劃的伏擊戰,反成了大明聯軍的殲滅戰,此戰持續一晝夜,戰況無比慘烈,常威本人依舊身先士卒衝蕩敵陣,衝殺間馬刀折損十三把,坐騎倒斃七頭,身上大小傷口二十一處,背後幾乎插滿了箭簇。


    這場惡戰,殺死察哈爾左翼五萬騎兵,另外五萬人連逃跑的勇氣也沒有了,就地投降聯軍。


    這一次常威帶兵奔襲、破敵、追殺、決死,七戰七捷,硬生生將三十萬敵軍殺的隻剩下五萬。同時,自己從河套帶出來的三萬五千遊牧騎兵也隻剩下了萬人,而漢人騎兵的折損幾乎可以不計。


    這一兩個月奔襲二千餘裏,最大意義不是恢複了全部的塞外七大衛故地,而是令察哈爾和河套的韃靼各部元氣大傷,再也沒有了興風作浪的能力。


    原地整編軍隊之後,常威手下有:武定的驍騎營五千五百人,馬烈的驃騎營二千人,卓啟振的飛騎營三千五百人,汗庭騎兵一萬人,投降的察哈爾左翼五萬人。共計七萬一千騎兵,馬匹更是有百萬匹之巨!


    常威帶著七萬餘騎兵南下,準備從薊州外部沿著長城掃蕩,將那些漏網的、不服的小部落全部擺平,一路向西,在十一月的時候就能重新迴到河套地。


    但此時長城上傳來消息,後金貝勒豪哥率領喀喇沁、喀爾喀、科爾沁、漢八旗以及滿洲正白旗五萬騎兵,殺奔青龍河與哈喇木倫河之間,目標直指聯軍!


    常威心中冷笑:“後知後覺的建奴終於來了嗎?來的好,我正愁那五萬投降的察哈爾騎兵無處消化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掌門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吟長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吟長空並收藏江湖掌門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