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保德州,三五天後行至朔州,周勝、鄭七領著一個漢子來見,“屬下晉二參見大人。”這人就是十三太保的老二,山西的晉太保。
“太保請起,三位辛苦了,山西諸王如何了?”
“在皇上下詔斥責之後,以太原府晉王,大同府代王,潞州府沈王為首,山西境內十家藩王俱上表請辭,錦衣衛正在清理各府產業。”
常威臉上雖喜,但心中卻是一沉,因為晉太保說這話的時候一臉嚴峻,再看周勝和鄭太保也是一臉陰沉,“這是好事啊,怎麽三位神情不豫?莫非出了什麽岔子?”
三人恨聲道:“在清查晉王、代王、沈王三府產業時,屬下等發現,三府大部分財物和糧食全都不見了!”
常威雙目一凝,沉聲道:“不見了?去了哪裏?”
“屬下三人連日審問才知,三王讓世子帶著印信和親信屬下將財物轉移到了塞外草原上。”
“可惡!”常威大怒,“三王何在?”
“全都,吞金自殺了。”
“可惡,著實可惡!”皇帝封常威做了國公,看上去風光無限,實際上是樹大招風,現在他一舉一動都會被朝中大臣盯著,削藩之事又是堵上身家性命的,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弄個身敗名裂。
“周勝,傳我命令,把北鎮一萬二千人全部撒出去,將各地藩王,尤其是邊界遠地上的藩王給我看死,決不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你們把此次事件詳情寫成文書交給我,我自行上表向皇上請罪!”
北方邊界陝西、山西的藩王已經削完了,如今剩下的就是廣東、廣西那些邊界上的藩王,雖然南邊境外沒有什麽強大國家,但也不能給對方留下可趁之機。
周勝三人一聽,驚道:“是屬下等人辦事不力,怎能讓大人受過?”
常威抬手打斷他們的話,“藩王本就高高在上,你們左右為難,在下麵辦事又很辛苦,怎能將功勞盡數歸我,過錯都歸你們?隻要你們用心辦事,該有的賞賜一點都不會少,出了事情自然是我來擔,不要畏懼,放心大膽的去辦就是!”
三人齊齊動容,跪倒在地,道:“大人仁義,屬下必肝腦塗地以報!”
一般的官員都是功勞歸自己,出了事情怪手下,這次的事說大不大,因為削藩的任務都完成了;說小也不小,因為藩王的憑證印信被帶走了。放在一般官員手上,定然要找他們頂罪的,但常威不但不怪他們,反而體諒、賞賜,更令人驚訝的是自己擔了罪過,這種官員真是太罕見了。
當下,問了詳細情況,各自寫了文書從驛站發走,常威的奏疏中不但大力讚賞秦王、蜀王等主張上書放棄爵位的藩王,還對萬曆時期上書推辭鄭王爵位的世子朱載堉極為讚賞。將朱載堉稱為律聖,請皇帝推行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以及音樂、物理、數學學說。
何謂“十二平均律”?就是把哆、來、咪、發、唆、拉、西、哆,這個八度音階分成十二個半音,每一個音階之間距離完全相等。就如同樓梯的台階一樣,從第一個台階到第十二個台階,每一個台階的高度完全相等。一架現代鋼琴通常有十二個鍵,七白鍵,五黑鍵,十二鍵將八度音平分,就是十二平均律。
朱載堉由此發明了一個定音樂器―律準。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在十二平均律基礎上的定音弦樂器。這個樂器共有十二根弦,可以定出包括現在的鍵盤樂器、鼓點樂器和弦樂器在內的八十四個標準音調。
然而,這些計算工作,朱載堉是通過一把八十一檔的雙排大算盤完成的,並由此計算出了二的十二次方根。朱載堉的著作解決了困擾世界音樂史,上千年的難題,是一位天生奇才!
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在大明並不太受重視,但傳教士帶到西方,卻引發了一場音樂革命,意大利人克裏斯多佛利由此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鋼琴。
近代音樂之父--巴赫在朱載堉的基礎上寫下名作《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十二平均律是歐洲公認的音樂學、物理學、數學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大發明。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將朱載堉稱為‘中國文藝複興式的聖人’!
常威這樣做的目的是倡導藩王中的賢者,以與慶王等謀逆者加以區分,同時也說明藩王並不全是蛀蟲也有聖賢,以此來緩和與藩王的關係,免的被朱家子孫當成仇人。
再派常平帶上銀票和自己的書信,南下陽城去購買生鐵;又讓武定帶著軍隊迴轉府穀駐紮在內外長城之間,聽候下一步命令;令周勝派錦衣衛潛出長城打探情報。
北鬥七子、王自用三人、封錄冷信六人,分別從偏關、三山墩、玉林衛出關,常威自己帶著唐錦衣、方環兒、胡文清、常離、韓追從殺虎口出關。
三王世子既然出關,常威就絕不會放過他們,一定要將後患滅殺。塞外地域雖然寬廣,但不外乎雲川、雲內、玉林、連城、東勝、歸化幾處可以藏身,常威的目的地正是歸化城。
胡文清這個人很奇怪,明明是個幹瘦老漢,大熱的天,騎馬奔馳上千裏,卻氣不喘,汗不出,比一般的高手還要精神,這樣以來常威心中疑惑更甚。
“老爺子,咱們要出塞了,那裏是韃靼人的腹心之地,你也該跟我交個底了,你到底是什麽人?”
老胡笑眯眯的迴道:“一開始國公不是說過胡部堂嗎?小老兒就是胡部堂的後人。”
常威搖搖頭道:“我說的是你這身深藏不露的武功,你是絕頂高手吧。”
老胡點頭道:“確實瞞不過國公爺,老漢的確會那麽幾手三腳貓功夫。”
“絕頂境界還是三腳貓?”常威問的急了,胡文清隻說迴去問常寬就知道了,他不肯說,常威也不好再問了,不過,常寬做事穩妥的很,老頭總不會害自己就對了。
出了塞,方環兒更奇怪,非要常威和唐錦衣把頭發剃了,說是方便行事。
韃靼人都把頭頂正中及後腦頭發全部剃去,隻在前額正中及兩側留下三搭頭發,如漢族小孩三搭頭的樣式。正中的一搭頭發剪短散垂,兩旁的兩搭編成鞭子,以阻擋向兩旁斜視的視線,使人不能狼視,稱為“不狼兒”。
常威斷然拒絕:“留這麽難看的頭發我寧願剃光頭。”
“那就剃了頭扮和尚,常離和三少扮漢僧,大人會說蒙藏各種話,扮番僧最好不過,韃靼、瓦剌都信大喇嘛。”說著手起刀落給常威剃了個大光頭,方環兒吃吃直笑,“好俊的小和尚。”
等她剃光唐錦衣的頭發,登時兩眼發直,這才明白什麽叫俊俏,常威摸著明光錚亮的腦門道:“大夏天剃光頭倒是涼快,可迴了朝廷一定會被禦史言官們彈劾的。”
方環兒捂著嘴笑道:“常離的頭發不都長出來了嗎,過幾個月就能束發了。”
常威抓住韓追道:“大家都要剃,不能便宜他。”
方環兒卻道:“真人和胡老扮道人,就不用剃了,我來扮道姑。”
常威連連搖頭,“番僧、漢僧、道士、道姑,這是個什麽組合?別人不起疑才怪。”
韓追卻搖頭晃腦的解釋道:“僧道神靈之類在哪裏都流行,草原上這些更吃香,而且他們不像咱們漢人那麽多規矩,僧、道、薩滿經常混在一起,沒所謂的。”
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頂著個大光頭,常威馳馬向西北方的塞外最大城池--歸化城而去。
歸化城距離長城上的重要節點殺虎口直線距離隻有一百六十裏,在大草原上一馬平川跑的就更快了。僅僅慢跑了一個時辰就到了大青山下的敕勒川草原。
常威悠然唱道:“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地似蓋,天蒼蒼崖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川草原就是所謂的黃河前套,東西長約六百裏,西部在陰山尾巴上的地方隻有四十裏,東部的烏蘭察布、察哈爾等部落領地寬達四百餘裏,是方圓可達一百裏的大草原。
這片草原由黃河及其支流大黑河衝積而成。地勢西、北、東三麵向南傾斜,最低處在黃河沿岸一帶。整個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條件適宜,土壤肥沃,水草豐美,號稱天然牧場、米糧川。
在敕勒川北部是整體呈斷續狀的陰山山脈,既使是在黃河以北的主脈,也可以明顯的被分為:狼山—陰山—大青山,三部分。
這其中狼山與陰山之間的分割最為明顯,後者的西南角甚至伸至黃河北岸。陰山這種走勢所造成的地緣後果就是,整體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被東西分割成前套、後套兩個部分。而土默特部落(包頭市)這個點,自然也就成為了連接前後套平原甚至蒙古高原的樞紐。
常威黯然道:“出長城幾裏路就到草原,從殺虎口到歸化城不過一百六十裏地,這種天然牧場風水寶地,就這樣丟了,太可惜了!”
胡文清卻捋著稀疏的胡子緩緩說道:大明朝武功全盛的永樂時代,明軍從大同盆地出發,穿過殺虎口進入河套平原,占領管岑山—大青山—黃河一線為中心的前套地區,在先秦雲中郡設立雲川城,與殺虎口遙相唿應。
在河套平原的東北角、遊牧民族沿大青山南麓西入前套平原的地方修築了連城(烏蘭察布)。
繼續西進的明軍又在前後套之間的重要節點上修築雲內城(包頭),重建五原城,控製了黃河四套平原,但不到百年時間,到嘉靖時期始終無力穩定的消化這塊突出部,時至今日隻剩下西套的寧夏平原。
而且,悲哀的是無論秦、漢、唐,還是後世的華夏政權,最多隻能將河套東部,黃河以西的陝北高原消化掉,對於占據黃河內側大部分土地的鄂爾多斯高原卻束手無策,放任這片麵積比西套(寧夏平原)還大的土地遊離在華夏核心區之外。
胡文清用那看破一切的睿智告訴常威,“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河水造成的!”
鄂爾多斯高原與山西高原的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屬同一緯度。而高原西、北兩側分布有西套、東套、後套、前套四條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的平原帶。
黃河幾字灣南部的隴東高原、陝北高原都有相對密集,分布均勻的河流存在。其中隴東高原的河流基本屬於涇河水係;陝北高原的情況稍顯複雜,其西部屬於洛水水係,而東部那塊呈三角狀,插入東套與黃河之間的土地--府穀、神木,則擁有數條獨自入黃河的河流,包括延河、延長河、清澗河、無定河等。
與長城之內,溝壑縱橫的陝北高原相比,地處鄂爾多斯高原的東套就顯得要平緩許多。因為它的腹地沒有什麽河流,那些常年有水的河流也都分部在邊緣地帶,這些河流在為隴東、陝北高原以及河套平原,這些河套邊緣地區提供水源的同時,卻沒能滋潤鄂爾多斯高原的腹地。
因此,其大部分地區屬於“初育土”,也就是處在“石—土”轉換階段的土壤。在這種地表水資源缺乏的地方,漢人的農耕文明想要在其上紮根,需要花費巨大代價,相反,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卻能在此繁衍。
“想不到您老看的如此透徹。”常威衷心的誇讚一句,又問道:“以您老之間,朝廷要如何才能將這片寶地,徹底的化為漢人府縣?”
胡文清眯著眼道:“國公不是有辦法嗎?何必來考小老兒。”
常威不滿的嚷嚷道:“喂,這裏是韃靼察哈爾的地盤!你想讓我被韃靼人丟進黃河喂魚嗎?”
胡文清嗬嗬一笑,道:“是,宗康師傅,您造的機器,開的工廠就是最好的立足辦法啊。”
從追趕流賊到府穀開始,常威就將目光投向了塞外河套地,這種水草豐美,出產戰馬的地方又怎能放過呢?要知道敕勒川草原東北部就跟後金接壤了!
如果占據全部的河套地,築幾座大城,訓練一支過萬人的騎兵,隨時就能從大草原上襲擊後金的側後腹心之地了,那時候大明就可以從寧錦、皮島、大草原三條陣線包圍後金,再也不用花費精力收買隨風倒的韃靼人了,屆時對後金作戰將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
要實現這種大戰略,首先要消滅韃靼人的主要力量,而常威的戰略是挑撥離間!
所以,常威現在的身份是宗康--那個被自己用生死符控製,最後殺死在詔獄中的密宗黑衣派和尚!(未完待續。)
“太保請起,三位辛苦了,山西諸王如何了?”
“在皇上下詔斥責之後,以太原府晉王,大同府代王,潞州府沈王為首,山西境內十家藩王俱上表請辭,錦衣衛正在清理各府產業。”
常威臉上雖喜,但心中卻是一沉,因為晉太保說這話的時候一臉嚴峻,再看周勝和鄭太保也是一臉陰沉,“這是好事啊,怎麽三位神情不豫?莫非出了什麽岔子?”
三人恨聲道:“在清查晉王、代王、沈王三府產業時,屬下等發現,三府大部分財物和糧食全都不見了!”
常威雙目一凝,沉聲道:“不見了?去了哪裏?”
“屬下三人連日審問才知,三王讓世子帶著印信和親信屬下將財物轉移到了塞外草原上。”
“可惡!”常威大怒,“三王何在?”
“全都,吞金自殺了。”
“可惡,著實可惡!”皇帝封常威做了國公,看上去風光無限,實際上是樹大招風,現在他一舉一動都會被朝中大臣盯著,削藩之事又是堵上身家性命的,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弄個身敗名裂。
“周勝,傳我命令,把北鎮一萬二千人全部撒出去,將各地藩王,尤其是邊界遠地上的藩王給我看死,決不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你們把此次事件詳情寫成文書交給我,我自行上表向皇上請罪!”
北方邊界陝西、山西的藩王已經削完了,如今剩下的就是廣東、廣西那些邊界上的藩王,雖然南邊境外沒有什麽強大國家,但也不能給對方留下可趁之機。
周勝三人一聽,驚道:“是屬下等人辦事不力,怎能讓大人受過?”
常威抬手打斷他們的話,“藩王本就高高在上,你們左右為難,在下麵辦事又很辛苦,怎能將功勞盡數歸我,過錯都歸你們?隻要你們用心辦事,該有的賞賜一點都不會少,出了事情自然是我來擔,不要畏懼,放心大膽的去辦就是!”
三人齊齊動容,跪倒在地,道:“大人仁義,屬下必肝腦塗地以報!”
一般的官員都是功勞歸自己,出了事情怪手下,這次的事說大不大,因為削藩的任務都完成了;說小也不小,因為藩王的憑證印信被帶走了。放在一般官員手上,定然要找他們頂罪的,但常威不但不怪他們,反而體諒、賞賜,更令人驚訝的是自己擔了罪過,這種官員真是太罕見了。
當下,問了詳細情況,各自寫了文書從驛站發走,常威的奏疏中不但大力讚賞秦王、蜀王等主張上書放棄爵位的藩王,還對萬曆時期上書推辭鄭王爵位的世子朱載堉極為讚賞。將朱載堉稱為律聖,請皇帝推行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以及音樂、物理、數學學說。
何謂“十二平均律”?就是把哆、來、咪、發、唆、拉、西、哆,這個八度音階分成十二個半音,每一個音階之間距離完全相等。就如同樓梯的台階一樣,從第一個台階到第十二個台階,每一個台階的高度完全相等。一架現代鋼琴通常有十二個鍵,七白鍵,五黑鍵,十二鍵將八度音平分,就是十二平均律。
朱載堉由此發明了一個定音樂器―律準。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在十二平均律基礎上的定音弦樂器。這個樂器共有十二根弦,可以定出包括現在的鍵盤樂器、鼓點樂器和弦樂器在內的八十四個標準音調。
然而,這些計算工作,朱載堉是通過一把八十一檔的雙排大算盤完成的,並由此計算出了二的十二次方根。朱載堉的著作解決了困擾世界音樂史,上千年的難題,是一位天生奇才!
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在大明並不太受重視,但傳教士帶到西方,卻引發了一場音樂革命,意大利人克裏斯多佛利由此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鋼琴。
近代音樂之父--巴赫在朱載堉的基礎上寫下名作《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十二平均律是歐洲公認的音樂學、物理學、數學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大發明。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將朱載堉稱為‘中國文藝複興式的聖人’!
常威這樣做的目的是倡導藩王中的賢者,以與慶王等謀逆者加以區分,同時也說明藩王並不全是蛀蟲也有聖賢,以此來緩和與藩王的關係,免的被朱家子孫當成仇人。
再派常平帶上銀票和自己的書信,南下陽城去購買生鐵;又讓武定帶著軍隊迴轉府穀駐紮在內外長城之間,聽候下一步命令;令周勝派錦衣衛潛出長城打探情報。
北鬥七子、王自用三人、封錄冷信六人,分別從偏關、三山墩、玉林衛出關,常威自己帶著唐錦衣、方環兒、胡文清、常離、韓追從殺虎口出關。
三王世子既然出關,常威就絕不會放過他們,一定要將後患滅殺。塞外地域雖然寬廣,但不外乎雲川、雲內、玉林、連城、東勝、歸化幾處可以藏身,常威的目的地正是歸化城。
胡文清這個人很奇怪,明明是個幹瘦老漢,大熱的天,騎馬奔馳上千裏,卻氣不喘,汗不出,比一般的高手還要精神,這樣以來常威心中疑惑更甚。
“老爺子,咱們要出塞了,那裏是韃靼人的腹心之地,你也該跟我交個底了,你到底是什麽人?”
老胡笑眯眯的迴道:“一開始國公不是說過胡部堂嗎?小老兒就是胡部堂的後人。”
常威搖搖頭道:“我說的是你這身深藏不露的武功,你是絕頂高手吧。”
老胡點頭道:“確實瞞不過國公爺,老漢的確會那麽幾手三腳貓功夫。”
“絕頂境界還是三腳貓?”常威問的急了,胡文清隻說迴去問常寬就知道了,他不肯說,常威也不好再問了,不過,常寬做事穩妥的很,老頭總不會害自己就對了。
出了塞,方環兒更奇怪,非要常威和唐錦衣把頭發剃了,說是方便行事。
韃靼人都把頭頂正中及後腦頭發全部剃去,隻在前額正中及兩側留下三搭頭發,如漢族小孩三搭頭的樣式。正中的一搭頭發剪短散垂,兩旁的兩搭編成鞭子,以阻擋向兩旁斜視的視線,使人不能狼視,稱為“不狼兒”。
常威斷然拒絕:“留這麽難看的頭發我寧願剃光頭。”
“那就剃了頭扮和尚,常離和三少扮漢僧,大人會說蒙藏各種話,扮番僧最好不過,韃靼、瓦剌都信大喇嘛。”說著手起刀落給常威剃了個大光頭,方環兒吃吃直笑,“好俊的小和尚。”
等她剃光唐錦衣的頭發,登時兩眼發直,這才明白什麽叫俊俏,常威摸著明光錚亮的腦門道:“大夏天剃光頭倒是涼快,可迴了朝廷一定會被禦史言官們彈劾的。”
方環兒捂著嘴笑道:“常離的頭發不都長出來了嗎,過幾個月就能束發了。”
常威抓住韓追道:“大家都要剃,不能便宜他。”
方環兒卻道:“真人和胡老扮道人,就不用剃了,我來扮道姑。”
常威連連搖頭,“番僧、漢僧、道士、道姑,這是個什麽組合?別人不起疑才怪。”
韓追卻搖頭晃腦的解釋道:“僧道神靈之類在哪裏都流行,草原上這些更吃香,而且他們不像咱們漢人那麽多規矩,僧、道、薩滿經常混在一起,沒所謂的。”
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頂著個大光頭,常威馳馬向西北方的塞外最大城池--歸化城而去。
歸化城距離長城上的重要節點殺虎口直線距離隻有一百六十裏,在大草原上一馬平川跑的就更快了。僅僅慢跑了一個時辰就到了大青山下的敕勒川草原。
常威悠然唱道:“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地似蓋,天蒼蒼崖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川草原就是所謂的黃河前套,東西長約六百裏,西部在陰山尾巴上的地方隻有四十裏,東部的烏蘭察布、察哈爾等部落領地寬達四百餘裏,是方圓可達一百裏的大草原。
這片草原由黃河及其支流大黑河衝積而成。地勢西、北、東三麵向南傾斜,最低處在黃河沿岸一帶。整個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條件適宜,土壤肥沃,水草豐美,號稱天然牧場、米糧川。
在敕勒川北部是整體呈斷續狀的陰山山脈,既使是在黃河以北的主脈,也可以明顯的被分為:狼山—陰山—大青山,三部分。
這其中狼山與陰山之間的分割最為明顯,後者的西南角甚至伸至黃河北岸。陰山這種走勢所造成的地緣後果就是,整體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被東西分割成前套、後套兩個部分。而土默特部落(包頭市)這個點,自然也就成為了連接前後套平原甚至蒙古高原的樞紐。
常威黯然道:“出長城幾裏路就到草原,從殺虎口到歸化城不過一百六十裏地,這種天然牧場風水寶地,就這樣丟了,太可惜了!”
胡文清卻捋著稀疏的胡子緩緩說道:大明朝武功全盛的永樂時代,明軍從大同盆地出發,穿過殺虎口進入河套平原,占領管岑山—大青山—黃河一線為中心的前套地區,在先秦雲中郡設立雲川城,與殺虎口遙相唿應。
在河套平原的東北角、遊牧民族沿大青山南麓西入前套平原的地方修築了連城(烏蘭察布)。
繼續西進的明軍又在前後套之間的重要節點上修築雲內城(包頭),重建五原城,控製了黃河四套平原,但不到百年時間,到嘉靖時期始終無力穩定的消化這塊突出部,時至今日隻剩下西套的寧夏平原。
而且,悲哀的是無論秦、漢、唐,還是後世的華夏政權,最多隻能將河套東部,黃河以西的陝北高原消化掉,對於占據黃河內側大部分土地的鄂爾多斯高原卻束手無策,放任這片麵積比西套(寧夏平原)還大的土地遊離在華夏核心區之外。
胡文清用那看破一切的睿智告訴常威,“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河水造成的!”
鄂爾多斯高原與山西高原的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屬同一緯度。而高原西、北兩側分布有西套、東套、後套、前套四條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的平原帶。
黃河幾字灣南部的隴東高原、陝北高原都有相對密集,分布均勻的河流存在。其中隴東高原的河流基本屬於涇河水係;陝北高原的情況稍顯複雜,其西部屬於洛水水係,而東部那塊呈三角狀,插入東套與黃河之間的土地--府穀、神木,則擁有數條獨自入黃河的河流,包括延河、延長河、清澗河、無定河等。
與長城之內,溝壑縱橫的陝北高原相比,地處鄂爾多斯高原的東套就顯得要平緩許多。因為它的腹地沒有什麽河流,那些常年有水的河流也都分部在邊緣地帶,這些河流在為隴東、陝北高原以及河套平原,這些河套邊緣地區提供水源的同時,卻沒能滋潤鄂爾多斯高原的腹地。
因此,其大部分地區屬於“初育土”,也就是處在“石—土”轉換階段的土壤。在這種地表水資源缺乏的地方,漢人的農耕文明想要在其上紮根,需要花費巨大代價,相反,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卻能在此繁衍。
“想不到您老看的如此透徹。”常威衷心的誇讚一句,又問道:“以您老之間,朝廷要如何才能將這片寶地,徹底的化為漢人府縣?”
胡文清眯著眼道:“國公不是有辦法嗎?何必來考小老兒。”
常威不滿的嚷嚷道:“喂,這裏是韃靼察哈爾的地盤!你想讓我被韃靼人丟進黃河喂魚嗎?”
胡文清嗬嗬一笑,道:“是,宗康師傅,您造的機器,開的工廠就是最好的立足辦法啊。”
從追趕流賊到府穀開始,常威就將目光投向了塞外河套地,這種水草豐美,出產戰馬的地方又怎能放過呢?要知道敕勒川草原東北部就跟後金接壤了!
如果占據全部的河套地,築幾座大城,訓練一支過萬人的騎兵,隨時就能從大草原上襲擊後金的側後腹心之地了,那時候大明就可以從寧錦、皮島、大草原三條陣線包圍後金,再也不用花費精力收買隨風倒的韃靼人了,屆時對後金作戰將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
要實現這種大戰略,首先要消滅韃靼人的主要力量,而常威的戰略是挑撥離間!
所以,常威現在的身份是宗康--那個被自己用生死符控製,最後殺死在詔獄中的密宗黑衣派和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