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幾十份資料可以看出:爆炸發生之後朝廷迅速給出事件原因和結果,皇帝下罪己詔,各方賑濟災民,外麵的局麵一穩住,朝廷內部立即炸了鍋。
工部官員認為純粹是火藥庫爆炸,是一起安全事故,這應該是事情的真相;欽天監認為或有地震原因,王恭廠爆炸當天,離京城不遠的薊門就發生了地震,在這之後,宣大、天津等地也接連發生地震,死傷慘重,這也是正常結論,不排除地震的可能。
剩下的就是天譴和皇帝無德的說法了,而這種說辭的最大論據就來自一份叫做《天變邸抄》的資料。
“神神怪怪,死傷兩萬,炸毀十餘裏,火神土地都是從這個路邊小報《天變邸抄》裏來的?”
所謂邸抄,就是官府內部的公文、邸報。而常威麵前好幾份邸報所描述的情況大不相同,按照時間來看,越往後的越誇張、神奇;況且邸報應該是官方刻印的刊物,應該是品質精良的讀物,但麵前這些類似神話怪誌的邸報分明出自私人坊印啊;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官方邸報絕對不會叫“天變”這麽作死的名字!
官方的“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五百三十七人。”到了路邊小報《天變邸抄》裏,立即變成:“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裏,周圍十三裏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
還有:“後宰門火神廟樂聲大作,忽見有物如紅球從殿中滾出,騰空而上,眾共矚目,俄而東城震聲發矣。”
除了後宰門火神廟,還有哈噠門的火神廟:“廟祝見火神颯颯行動,勢將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爺,外邊天旱,切不可走動。火神舉足欲出,廟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間,而震聲旋舉矣。”
還有:“北城察院,此日進衙門,馬上仰麵,見一神人赤冠赤發,持劍坐一麒麟,……東城忽震。“
還有:“草廠在東城,巡更邏卒見一白須老人忽出忽入,知是草場土地也……東城大震。“
“握草,這他媽也太能胡扯了吧!火神你還能抱住?神人、麒麟、土地,東林黨真是活該啊,這種說書先生式的扯淡水平難怪幹不過閹黨!”
而魏忠賢看到這些玩意兒後直接來了個:“妖言惑眾,杖殺!”,常威拍著桌子叫好:“殺的好!讓我來定要斬殺這些妖人,老魏還是有點腦子的嘛。”
一聽他調侃魏忠賢,嚇的常寬連忙製止,“又來胡說,以後這些話千萬不能說出口啊!”
袁可立也是搖頭苦笑,旋即拿起王恭廠事件唯一幸存的吳二言辭:“但見飆風一道,內有火光,致將滿廠藥壇燒發,同作三十餘人皆被燒死,止存吳二一人。”
常威接話道:“什麽‘長三四裏,周圍十三裏盡為齏粉’全是胡說八道,當場炸死三十多,但也活下來一個吳二,雖然還有後續爆炸,但這說明爆炸威力並沒有那麽大嘛。”
袁可立更是冷笑一聲:“不要說方圓多少裏,王恭廠內部都有不少房屋主體尚在;連西城禦史李燦然上報的“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也是瓦片震塌為主,主體結構仍在;那五百多人傷的多,死的有一百多。”
常威嘿嘿一笑,“這些事情以及這份《天變邸抄》明著反閹黨,暗地裏矛頭直指皇帝。再捕風捉影弄點怪力亂神,借助所謂上天,來敲打‘天子’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常寬連連歎氣,“三弟啊,你說的都對。但是那什麽閹黨、敲打天子的話千萬莫要再說了,你這些用詞太過草率,一定要慎重呐,若是再這樣下去,彈劾你的奏疏會像雪片一樣飛進內閣的啊。”
袁可立搖頭笑道:“何止這些,他對今上的稱唿也是皇帝、天子這些古稱,與常人的皇上、萬歲爺大不相同啊。”
常威幹笑一聲,“可能我在軍營和江湖上混慣了。”
定下以後的工作方向,常威心中的大石頭算是落地了,在袁可立府中閑談一陣用過晚飯,兄弟倆告辭離去,送常寬迴家後常威帶著廉貞武曲奔到燈市口,玉郎君一見他就向裏邊喊:“大哥,常兄來了。”
隨著話音,裏邊出來一個白麵八字須,昂藏八尺的漢子,此人慷慨豪邁中帶著儒雅雍容,“哈哈,無畏兄弟可算來了。”
常威剛一抱拳,就聽玉郎君說道:“這就是我們大哥,定國公徐允禎!”
竟然是定國公!
中山王徐達的後代有兩個世襲罔替的國公,子孫繁盛,官居顯位,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世家。
太祖朱元璋立國之後,封徐達為魏國公,每次宴席時都稱徐達為兄弟,徐達病死,朱元璋下詔追封為中山王,其長子****祖承襲魏國公爵位,執掌中軍都督府。
靖難之役中****祖擁護建文帝,其弟徐增壽支持姐夫朱棣,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建文親手持劍將徐增壽斬於右順門下。
朱棣攻破南京城,撫著徐增壽屍體痛哭。一即位,便追封其為定國公,賜丹書鐵券,子孫後代世襲罔替。
而反對朱棣的許家老大****祖則被削爵軟禁,****祖死後朱棣原諒了他,恢複了魏國公的爵位,至此徐家一門二國公,朱棣遷都北京,定國公府隨之北上,魏國公係留守南京,子孫後代便鎮守兩京,是為國之柱石。
總體而言南京的魏國公一脈因為被朱棣敲打過,賢德謹身,北京的定國公因為祖上有大功故而喜歡出頭惹事,前幾代都有什麽毀了詔書、言語衝撞皇帝之類的事情被奪爵軟禁的。
但兩家都保住了祖上傳下來的榮勳,得享富貴。這位徐允禎才三十出頭,前兩年剛剛承襲爵位,可謂是意氣風發、風光無限啊。
常威抱拳躬身道:“常威拜見定國公,不識公爺尊顏,萬祈恕罪!”
說著,便撩起衣袍要拜倒在地,徐允禎一把扶住,“都是自家人,無畏兄弟不要客套。淑儀妹妹被東廠番子驚擾多虧你救護。早一陣兒,淑儀、文爵,連我那國公伯父都寫信來,要我在京城裏好好照看你,正巧你認的玉郎,我便過來看看你。”
常威口稱慚愧,“本該我先去拜見公爺,失禮失禮!”
玉郎君見他這麽拘束,在旁叫道:“無畏兄弟莫要文鄒鄒的,京城勳貴都知道大哥這人最是豪邁,平日裏大家不論爵位高低一概兄弟相稱。”
“沒錯!”徐允禎大馬金刀的坐下,“無畏是江湖上的豪傑,軍中戰將,無需拘束。”
常威哈哈一笑,“大哥如此爽快,我豈敢違逆?其實我這人最喜歡亂叫,江湖上那些白胡子老兒,我都跟他們稱兄道弟。”
“哈哈哈!”“無畏果然是個有趣之人!”(未完待續。)
工部官員認為純粹是火藥庫爆炸,是一起安全事故,這應該是事情的真相;欽天監認為或有地震原因,王恭廠爆炸當天,離京城不遠的薊門就發生了地震,在這之後,宣大、天津等地也接連發生地震,死傷慘重,這也是正常結論,不排除地震的可能。
剩下的就是天譴和皇帝無德的說法了,而這種說辭的最大論據就來自一份叫做《天變邸抄》的資料。
“神神怪怪,死傷兩萬,炸毀十餘裏,火神土地都是從這個路邊小報《天變邸抄》裏來的?”
所謂邸抄,就是官府內部的公文、邸報。而常威麵前好幾份邸報所描述的情況大不相同,按照時間來看,越往後的越誇張、神奇;況且邸報應該是官方刻印的刊物,應該是品質精良的讀物,但麵前這些類似神話怪誌的邸報分明出自私人坊印啊;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官方邸報絕對不會叫“天變”這麽作死的名字!
官方的“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五百三十七人。”到了路邊小報《天變邸抄》裏,立即變成:“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裏,周圍十三裏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
還有:“後宰門火神廟樂聲大作,忽見有物如紅球從殿中滾出,騰空而上,眾共矚目,俄而東城震聲發矣。”
除了後宰門火神廟,還有哈噠門的火神廟:“廟祝見火神颯颯行動,勢將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爺,外邊天旱,切不可走動。火神舉足欲出,廟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間,而震聲旋舉矣。”
還有:“北城察院,此日進衙門,馬上仰麵,見一神人赤冠赤發,持劍坐一麒麟,……東城忽震。“
還有:“草廠在東城,巡更邏卒見一白須老人忽出忽入,知是草場土地也……東城大震。“
“握草,這他媽也太能胡扯了吧!火神你還能抱住?神人、麒麟、土地,東林黨真是活該啊,這種說書先生式的扯淡水平難怪幹不過閹黨!”
而魏忠賢看到這些玩意兒後直接來了個:“妖言惑眾,杖殺!”,常威拍著桌子叫好:“殺的好!讓我來定要斬殺這些妖人,老魏還是有點腦子的嘛。”
一聽他調侃魏忠賢,嚇的常寬連忙製止,“又來胡說,以後這些話千萬不能說出口啊!”
袁可立也是搖頭苦笑,旋即拿起王恭廠事件唯一幸存的吳二言辭:“但見飆風一道,內有火光,致將滿廠藥壇燒發,同作三十餘人皆被燒死,止存吳二一人。”
常威接話道:“什麽‘長三四裏,周圍十三裏盡為齏粉’全是胡說八道,當場炸死三十多,但也活下來一個吳二,雖然還有後續爆炸,但這說明爆炸威力並沒有那麽大嘛。”
袁可立更是冷笑一聲:“不要說方圓多少裏,王恭廠內部都有不少房屋主體尚在;連西城禦史李燦然上報的“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也是瓦片震塌為主,主體結構仍在;那五百多人傷的多,死的有一百多。”
常威嘿嘿一笑,“這些事情以及這份《天變邸抄》明著反閹黨,暗地裏矛頭直指皇帝。再捕風捉影弄點怪力亂神,借助所謂上天,來敲打‘天子’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常寬連連歎氣,“三弟啊,你說的都對。但是那什麽閹黨、敲打天子的話千萬莫要再說了,你這些用詞太過草率,一定要慎重呐,若是再這樣下去,彈劾你的奏疏會像雪片一樣飛進內閣的啊。”
袁可立搖頭笑道:“何止這些,他對今上的稱唿也是皇帝、天子這些古稱,與常人的皇上、萬歲爺大不相同啊。”
常威幹笑一聲,“可能我在軍營和江湖上混慣了。”
定下以後的工作方向,常威心中的大石頭算是落地了,在袁可立府中閑談一陣用過晚飯,兄弟倆告辭離去,送常寬迴家後常威帶著廉貞武曲奔到燈市口,玉郎君一見他就向裏邊喊:“大哥,常兄來了。”
隨著話音,裏邊出來一個白麵八字須,昂藏八尺的漢子,此人慷慨豪邁中帶著儒雅雍容,“哈哈,無畏兄弟可算來了。”
常威剛一抱拳,就聽玉郎君說道:“這就是我們大哥,定國公徐允禎!”
竟然是定國公!
中山王徐達的後代有兩個世襲罔替的國公,子孫繁盛,官居顯位,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世家。
太祖朱元璋立國之後,封徐達為魏國公,每次宴席時都稱徐達為兄弟,徐達病死,朱元璋下詔追封為中山王,其長子****祖承襲魏國公爵位,執掌中軍都督府。
靖難之役中****祖擁護建文帝,其弟徐增壽支持姐夫朱棣,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建文親手持劍將徐增壽斬於右順門下。
朱棣攻破南京城,撫著徐增壽屍體痛哭。一即位,便追封其為定國公,賜丹書鐵券,子孫後代世襲罔替。
而反對朱棣的許家老大****祖則被削爵軟禁,****祖死後朱棣原諒了他,恢複了魏國公的爵位,至此徐家一門二國公,朱棣遷都北京,定國公府隨之北上,魏國公係留守南京,子孫後代便鎮守兩京,是為國之柱石。
總體而言南京的魏國公一脈因為被朱棣敲打過,賢德謹身,北京的定國公因為祖上有大功故而喜歡出頭惹事,前幾代都有什麽毀了詔書、言語衝撞皇帝之類的事情被奪爵軟禁的。
但兩家都保住了祖上傳下來的榮勳,得享富貴。這位徐允禎才三十出頭,前兩年剛剛承襲爵位,可謂是意氣風發、風光無限啊。
常威抱拳躬身道:“常威拜見定國公,不識公爺尊顏,萬祈恕罪!”
說著,便撩起衣袍要拜倒在地,徐允禎一把扶住,“都是自家人,無畏兄弟不要客套。淑儀妹妹被東廠番子驚擾多虧你救護。早一陣兒,淑儀、文爵,連我那國公伯父都寫信來,要我在京城裏好好照看你,正巧你認的玉郎,我便過來看看你。”
常威口稱慚愧,“本該我先去拜見公爺,失禮失禮!”
玉郎君見他這麽拘束,在旁叫道:“無畏兄弟莫要文鄒鄒的,京城勳貴都知道大哥這人最是豪邁,平日裏大家不論爵位高低一概兄弟相稱。”
“沒錯!”徐允禎大馬金刀的坐下,“無畏是江湖上的豪傑,軍中戰將,無需拘束。”
常威哈哈一笑,“大哥如此爽快,我豈敢違逆?其實我這人最喜歡亂叫,江湖上那些白胡子老兒,我都跟他們稱兄道弟。”
“哈哈哈!”“無畏果然是個有趣之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