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李重和曹操現在都是逆賊,是天然的同盟關係。
第二個就是劉備的人品問題了,反複無常,這個反複無常不是指背盟敗約什麽的,曹操和李重也經常翻臉不認人,但那隻是戰略需要,可以歸結到上兵伐謀這一類型裏。
可是劉備不一樣,劉備反複無常就真是人品問題了,背叛公孫瓚,背叛袁紹,背叛曹操,背叛陶謙,背叛劉表,劣跡斑斑,數不勝數,試問,誰敢和這種人合作。
也許會有人給劉備辯解,說陶謙的兒子和劉表的兒子都屬於廢物類型,沒有輔佐的價值,劉備反客為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個理論純屬扯淡。
別人不說,就拿諸葛亮來舉例子,在士族之中,諸葛亮算是一個異數的,對漢室朝廷比較忠心。
但看看諸葛亮的名聲是怎麽來的,諸葛亮的名聲不是來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是吹噓,實際上史書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長於內政,短於謀略,諸葛亮能名傳千古主要是因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劉備白帝城托孤,對諸葛亮說過:(劉禪)能輔則輔,不能輔君當自立之。反正就是這個意思,但諸葛亮並沒有廢掉劉禪,而是忠心耿耿的輔佐劉禪,北伐曹魏,最後身死五丈原,留下一聲歎息,千古美名。
但如果諸葛亮真的廢掉劉禪,自己登基稱帝會有什麽情況出現,諸葛亮的名聲就會直落千丈,甚至會在司馬懿之下,最起碼,司馬懿打贏了戰爭,而諸葛亮輸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諸葛亮的情況和司馬懿是一樣的,都是權傾朝野,輔佐一個廢物,諸葛亮沒篡位,而司馬昭篡位了,這就是差距,這就是諸葛亮有千古美名,而司馬懿則不褒不貶,甚至稍顯厭惡的主要原因。
劉備也是一樣啊,你可以學諸葛亮,輔佐劉琦啊,劉琦死了還有劉琮,都死了兩個人還有兒子,還有孫子。劉璋不也是一樣嗎,劉備入蜀可是打著幫助劉璋的旗號的,你可以盡心輔佐劉璋的,劉璋死了也有兒子的啊!人家也是漢室宗親,而且是正統的漢室宗親,不像劉備是個失去爵位的外室。
但劉備沒有,這就是人品問題。
所以李重和曹操都信不過劉備,各個方麵都信不過劉備,曹操敢把曹丕送到李重手裏當人質,但絕對不敢送到劉備手裏當人質,這就是差距。
第三百九十一章分髒的時候到了
但是知道歸知道,向寵可不敢直接說出來,要知道漢室宗親的身份可是劉備的驕傲。至於人品問題向寵更不敢說了,向寵也不是傻子,自己找死有意思嗎?
劉備也沒希望能在向寵這裏找到答案,發泄過後,劉備也清醒過來。不就是中計嗎,這對劉備來說很正常,比這惡劣的情景劉備見過多了,眼前的狀況還嚇不倒劉備,劉備立即下令:馬超不用追趕趙雲和魏延了,速速迴來助戰。
劉備很清醒,選擇也很正確,馬超手中有一支精銳騎兵,無論是用作斷後還是支援江州,能力都沒問題。雖然在支援江州上時間有點來不及,可劉備也沒有別的選擇,隻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馬超接到軍令以後,立即調轉行軍路線,開始迴轉。
本來馬超還留下一點人馬斷後的,但迴軍之後,馬超才發現,趙雲和魏延一點追擊的意思都沒有。
雖然有些奇怪,但馬超也顧不得多想了,督促著軍隊加快行軍,沒過兩天,一天塵土的馬超就迴到劉備的大營。
自從馬超迴來助戰以後,李重的戰況就不怎麽順利了,這很正常,掐著指頭算一算,精兵猛將都被李重調到徐州去圍攻張飛,李重手下隻有郭淮等小將挑大梁了,他們的能力還差一些。
劉備不敢急於撤軍,李重跟得太緊了,如果不能擊退李重,劉備根本就沒辦法渡江。
荊州那邊,劉備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丟了江州,丟了臨江、魚腹,陳到固守江陵的局麵了,但無論如何,劉備也不能在這裏被李重打的全軍覆沒。
至於張飛,劉備一點奢望都沒有,張飛能脫身迴到江東劉備就滿足了。
在馬超迴來之後的第三天,劉備和李重大戰了一場,這一次劉備沒吃虧,馬超的兵卒早就恢複過來了,帶領荊州兵卒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戰鬥,逼退了李重的圍攻。
不勝不敗,對於荊州兵卒來說,已經是個不錯的結果了。但劉備不知道,李重的心思早就不在這裏,而是飛到徐州戰場了。
劉備有點過度重視李重,實際上就算劉備不把馬超召迴來斷後,李重也不會對劉備趕盡殺絕的。李重是梟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的慈善家,在中原牽製劉備,給曹操創造一個偷襲江州的機會之時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並不是李重向曹操賣好的舉動。
李重更不會把看劉備牽製在此地,眼睜睜的看著曹操從益州出兵攻打荊州,那不是給自己添亂嗎。
就是曹操心裏都有數,李重絕對不會讓他得到荊州的,能打下江州,曹操已經很滿意了,當然了,曹操也不會放過攻打荊州的機會。機會是自己創造的,不是別人給的,曹操很清楚這個道理。
其實劉備也知道這一點,他也清楚,曹操和李重再怎麽合作,也不會親密無間的,但是劉備真不敢賭,不把馬超調迴來殿後,萬一李重真發瘋一次怎麽辦?
李重的戰略中心在江東,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攻打荊州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在益州出兵,二就是渡江作戰,現在李重隻能選擇渡江作戰了。
想要橫渡大江,要麽發展水軍,要麽削弱劉備的水軍,這沒什麽好說的,嗯嗯……雙管齊下更是必須的,現在李重也是這麽做的。
現在張遼等人的人物就是纏住張飛,盡量給甘寧周泰創造擊敗荊州水軍的機會,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甚至同歸於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雙方都重建水軍,李重是非常占便宜的。如果能找個機會渡過大江,在江東紮下一個據點,那就再好不過了,這不是癡心妄想,李重很有可能達到這個戰略目標。
李重相信,曹操不會不奢望荊州的,就算曹操不奢望荊州,也會出兵騷擾劉備一下的,這是信譽問題。
雖然沒有和曹操簽訂合約,但萬妙存乎一心,曹操不會光吃飯不幹活的。
借著逼退李重的機會,劉備急忙帶領軍隊渡過穎水,直奔吳房縣而去。吳房縣位處汝陽西南,沿著吳房縣再往南就是江夏郡了,到了江夏郡,也就到了水網密集的江南,李重再想追殺劉備就要掂量掂量了。
李重當然不能任由劉備這麽輕易就逃走了,他還要在削弱削弱劉備的勢力,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敢對江陵下手。
就在劉備堪堪逃到吳房縣之際,再一次被李重追上了,兩軍列開陣勢,展開又一輪交鋒。在李重的設想裏,這應該是最後一戰了,打完這一戰,李重就要去徐州支援張遼等人,所以這一站李重全軍出動,三麵圍攻劉備。
劉備沒有選擇,他的兵力和李重相差無幾,荊州兵卒又沒有河北兵卒勇猛,也隻能派出全部兵卒,和李重一決雌雄了。
這次指揮軍隊的還是周瑜,在實力占優的情況下,周瑜也沒出什麽花招,就是一板一眼的和劉備比調度,比戰場嗅覺。毫無疑問,劉備不是周瑜的對手,就是有諸葛亮等人輔佐也不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並不適用於現在這種情況,不越指揮越亂就不錯了。
周瑜知道,李重並沒有全殲劉備的心思,所以指揮的時候還是留有餘地的。當然,這個留有餘地是對於本方兵卒說的,周瑜並不想出現太大的傷亡。
從中午開戰,一直廝殺到傍晚時分,周瑜和李重覺得差不多了,率先將兵卒撤出戰團。
一戰下來,劉備兵卒傷亡一萬五千餘人,李重的兵卒傷亡也達到萬人之多,雙方都算是傷亡慘重了。
劉備這邊的兵卒隻剩下四萬上下了,就算風塵仆仆的趕到江陵,能不能打過曹操的三萬軍隊都是個問題。也就是說,李重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最好的結果就是雙方都有希望了,當然了,劉備的勝算還是大些的。
不過劉備很快就將這個優勢揮霍的一幹二淨,一場大戰過後,李重也不想繼續削弱劉備的實力了,於是立即撤兵迴陳縣去了。
但是劉備並不知道了的心思,近乎於驚弓之鳥的劉備和諸葛亮等人、生怕李重再弄出一個什麽無中生有的計策來,急急忙忙修建營寨,開挖溝渠,增強防禦力。同時派斥候嚴密監視李重大軍的動靜,看看李重玩什麽花樣,天地良心,李重真心實意的撤兵,還能玩出毛線花樣來。
三天之後,劉備已經修建了一座十分堅固的營寨,卻得到一個說不上好壞的消息,李重真的迴陳縣了,不光迴到陳縣,而且還帶大軍繼續北上,不知道去哪了。
“最好是去虎牢!”劉備咬牙切齒的叫道。
沒什麽好說的,劉備立即拔營而起,趕赴江陵去了。
大耳賊也算是人品不好,如果他不在吳房縣耽誤這三天,劉備絕對能比曹操早到江陵,但就是因為這三天的時間,劉備又吃了一個大虧。
曹操趕到江陵的時候陳到已經帶著數千兵卒到了,也讓曹操偷襲江陵的夢想肥皂泡一樣的破滅了,當然了,本來曹操也沒抱有太大的希望。到了江陵之後,曹操就將江陵四麵合圍,一邊攻打江陵,一邊查探劉備什麽時候能到達江陵。
陳到雖然兵少,但依靠江陵城強大的防禦力,守上十天半個月還是不成問題的,再加上劉備不日即可到達,陳到也算是高枕無憂了。
可很快,陳到就發現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曹操不見了,江陵城下的大軍也隻剩下一萬來人,不用說,肯定是劉備的援軍到了。這本是一件高興的事,但問題就是曹操也知道,看樣子還是去伏擊劉備了。
不過陳到什麽也做不了,隻能眼巴巴的在江陵城理嚴防死守,不敢出城半步,萬一……萬一……這是曹操的誘敵之計怎麽辦。
這還真不是曹操的誘敵之計,得到斥候稟告,劉備大軍已經趕到江陵以北百裏之處,曹操立即帶兵北上,在官道兩側設下伏兵,等待截殺劉備的軍隊。
補充一下,曹操的設伏的地點就在當陽附近,當陽長阪,這個地名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了,就是趙雲七進七出那個地方。
實際上曆史上是沒有七進七出這種事的,趙雲又不是大羅神仙,能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不過趙雲救阿鬥這件事倒是有的,《三國誌》上隻記載了幾句話,“雲身抱幼子得免。”大概就是趙雲抱著阿鬥逃跑了的意思。
但可想而知,趙雲救阿鬥逃走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肯定要和沿路的曹兵展開激烈搏殺,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趙雲的武藝應該是不錯的。當然了,本書是虛構的小說,誇大一些趙雲的武藝很正常。
這一次在當陽長阪立功的不是趙雲,而是馬超馬孟起,馬超和曹操有著血海深仇,一見到曹操戰鬥力馬上上升一個檔次,基本上也就跟書上的七進七出一個級別了,帶著五千兵卒一路衝殺,終於重開曹操的伏兵,帶著劉備的大軍殺到江陵城下。
第三百九十二章陸伯言出謀劃策
劉備帶來的兵卒並不多,隻有兩萬人上下,還被曹操一陣截殺,隻剩下一萬餘人,另外兩萬人兵卒由向寵帶領,去襄陽駐守了,劉備也怕曹操分兵襲擊襄陽。
曹操現在手中的軍隊有三萬多點,不比劉備手中的兵卒多太多,但曹操還有援兵,徐晃帶領的三萬援兵就在路上,幾天之後就能到達。六萬兵卒對兩萬兵卒,雖然是攻城戰,但也不是沒有希望。
曹操認為有希望打下江陵主要是劉備再沒有援兵可派了。
下麵把視線轉到徐州,看看張遼等人和張飛的戰鬥,張飛到最後也沒逃出來,被張遼率兵圍在廣陵。早就做好準備的張遼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到張飛身上,而是放到張飛率領的水軍身上。
張遼根本就不用費力攻打廣陵,隻要切斷了張飛陸軍和水軍之間的聯係,張飛就逃不迴江東,等到趙雲、李重等人到了,再攻打廣陵也不算遲。
廣陵距離大江北岸不到三十裏,渡江就是丹徒,而丹徒就是張飛的水軍基地了,裏麵駐紮著三萬水軍,由劉磐率領,這也是接應張飛迴家的軍隊。
將時間向前推移一段時間,張飛並不知道趙雲等人已經率領騎兵趕赴廣陵了,現在的通訊還沒那麽發達,他還在城中和眾將商議如何退到江東一事。作為東線戰場的主將,張飛手下還是有幾個人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李嚴和陸遜了。
李嚴就不用說了,為人穩重,給張飛當副手最合適不過了。陸遜可是一等一的強人,陸遜本是江東士族出身,在孫權叛亂之時投靠了孫權。其實陸遜也不算投靠孫權,像他這樣的世家子弟根本就沒有機會選擇的,誰占據了江東,他們就隻能給誰效命了,陸遜無論如何,也不敢拿一家老小的性命開玩笑。
陸家可不如蔡家,蔡瑁在軍中影響力極大,劉備不敢貿然對蔡家動手,但是陸家沒有兵權,張飛一聲令下,陸遜就隻能乖乖的跟著出征了。
這裏必須要解釋一下,除了聯姻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比如說糜竺和劉備;或者友情深厚,像是周瑜和孫策,大多數世家大族中人談不上對誰忠心耿耿,陸遜跳槽到劉備手下也不算是背叛孫權,這和人品無關。
張飛提出一個很有建設性的意見,讓眾人參詳,就是忽然出兵北上,偷襲下邳,逼迫張遼分兵防守,然後趁機突破張遼的防線,在劉磐的接應下,渡江迴到江東。
這大約算是一個圍魏救趙之法,張飛話音一落,眾人就紛紛點頭稱是,唯有李嚴和陸遜默然不語。
張飛看了看李嚴和陸遜,自覺李嚴年齡稍大,可靠一些,於是出言問道:“正方,此計可有不妥之處?”
李嚴搖頭道:“末將之時感覺而已,將軍還是問伯言吧!”
其實李嚴倒不是不知道張飛提議的不妥之處,隻是李嚴為人特別低調,不願意出風頭,這才推諉到陸遜這裏的。要不是李嚴的性格如此,劉備托孤以後,諸葛亮能不能隻手遮天還是個問題,畢竟曆史上的諸葛亮軍事才能並不出眾。
劉備將李嚴派到張飛這裏其實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失誤,現在的李嚴是秭歸縣令,如果李嚴在秭歸縣的話,曹操能不能快速打下秭歸,在劉備之前趕到江陵還不好說。
不過陸遜卻必須要拿出一些真本事來,受到重視,才能給家族爭取一些好處,陸遜稍一措辭,慢慢說道:“將軍之計確實有可取之處,但是將軍有沒有想過,如果張遼堅持不救下邳會怎麽樣……就算將軍打下下邳,孤城一座,也難以久守啊!”
張飛倒不是剛愎自用之人,聞言皺眉道:“下邳是徐州重鎮,張遼能眼看著下邳失守嗎?”
陸遜歎了口氣,低聲說道:“陸遜也不敢保證,不過陸遜認為,將軍此計太過冒險,還是不用為妙。”
張飛揉了揉眉心,問道:“那麽伯言可有什麽想法,說出來聽聽。”
陸遜點點頭,慢慢說道:“自從玄德公北伐以來,就戰事不順,李重和曹操設下種種圈套,想要擊敗玄德公。依陸遜看……想要擊敗李重和曹操,就要知道他們的戰略目標是什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那李重的目的是什麽?”一名將領急衝衝的問道。
陸遜嗬嗬一笑,說道:“戰爭的目的不外乎是土地、人口、城池、關隘了。李重的戰略目標也不難猜,應該就是消滅我們的水軍,好渡過大江,占據揚州。順道還能切斷我們的歸路,將我軍全殲在此。”
”陸軍呢?“又有一人插口問道。
陸遜苦笑道:“不怕張將軍生氣,我們這點陸軍,怕是不放在李重眼力裏吧!”
“有道理!”張飛甕聲甕氣的說道:“李子悔的鐵騎雄霸天下,有這個資格,接著說,說詳細點。”
陸遜點頭應是,接著說道:“既然我們能確定下來李重的目標是我們的水軍,就可以拿水軍做餌,好好的和李重周旋一下了。將軍可以拍派磐將軍將軍攻打張遼的大營,張遼為了消滅我們的水軍,一定會出營迎戰,到時候將軍在路上設下伏兵,就可以伏擊張遼出營的軍隊了。”
張飛哈哈大笑道:“引蛇出洞,這招不錯,不錯……”
陸遜接著說道:“引蛇出洞是不錯,不過再加上聲東擊西就更完美了。”
“哈哈……”張飛大笑一聲,問道:“這個聲東擊西又怎麽說,快快講來,我老張請你喝酒。”
這黑廝,就知道喝酒,早晚喝死你!陸遜心裏誹謗幾句,笑道:“聲東擊西就是聲東擊西了,我們可以把這兩路兵馬都當做虛兵,實際上我們把攻擊目標放到張遼的大營上麵,定能打張遼一個措手不及。”
“哈哈哈哈哈……”張飛一陣大笑,說道:“這主意不錯,伯言要比我這老粗聰明多了,以後你就跟我出征吧,跟著孫權那廝能有什麽出息。”
陸遜也不敢說不同意,隻能陪笑道:“多謝將軍厚愛。”
張飛也不逼迫陸遜表態,轉而衝著眾人問道:“你們說說,伯言此計如何?”
陸遜這個計策確實精妙,一環套一環,不愁張遼不上當,所以張飛話音一落,帳中就響起一陣附和之聲。
見到眾人都表示讚同,張飛立即說道:“既然如此,那現在就聯係劉磐,讓劉磐三日後申時出發,酉時攻打張遼的大營,李嚴你帶人截殺張遼對付水軍的軍隊,我親自帶人攻打張遼的大營,務必要大勝而歸。”
“不可不可……”陸遜急忙叫道。
張飛奇怪地問道:“有何不可,這不是都按照伯言你的計策安排的嗎?”
陸遜苦笑道:“將軍,劉磐將軍申時出發,酉時攻打張遼的大營,這沒問題,但是將軍萬萬不可讓正方將軍率兵截擊張遼出營作戰的軍隊。”
“這個……”張飛一下子難住了,倒不是張飛懷疑陸遜有什麽別的心思,在剛才的一番談話中,張飛就發現,陸遜是一個天才的統帥,才華橫溢,推演戰局環環相扣,嚴絲合縫,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既然陸遜說李嚴不是和領兵出征,那肯定有他的道理。
第二個就是劉備的人品問題了,反複無常,這個反複無常不是指背盟敗約什麽的,曹操和李重也經常翻臉不認人,但那隻是戰略需要,可以歸結到上兵伐謀這一類型裏。
可是劉備不一樣,劉備反複無常就真是人品問題了,背叛公孫瓚,背叛袁紹,背叛曹操,背叛陶謙,背叛劉表,劣跡斑斑,數不勝數,試問,誰敢和這種人合作。
也許會有人給劉備辯解,說陶謙的兒子和劉表的兒子都屬於廢物類型,沒有輔佐的價值,劉備反客為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個理論純屬扯淡。
別人不說,就拿諸葛亮來舉例子,在士族之中,諸葛亮算是一個異數的,對漢室朝廷比較忠心。
但看看諸葛亮的名聲是怎麽來的,諸葛亮的名聲不是來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是吹噓,實際上史書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長於內政,短於謀略,諸葛亮能名傳千古主要是因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劉備白帝城托孤,對諸葛亮說過:(劉禪)能輔則輔,不能輔君當自立之。反正就是這個意思,但諸葛亮並沒有廢掉劉禪,而是忠心耿耿的輔佐劉禪,北伐曹魏,最後身死五丈原,留下一聲歎息,千古美名。
但如果諸葛亮真的廢掉劉禪,自己登基稱帝會有什麽情況出現,諸葛亮的名聲就會直落千丈,甚至會在司馬懿之下,最起碼,司馬懿打贏了戰爭,而諸葛亮輸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諸葛亮的情況和司馬懿是一樣的,都是權傾朝野,輔佐一個廢物,諸葛亮沒篡位,而司馬昭篡位了,這就是差距,這就是諸葛亮有千古美名,而司馬懿則不褒不貶,甚至稍顯厭惡的主要原因。
劉備也是一樣啊,你可以學諸葛亮,輔佐劉琦啊,劉琦死了還有劉琮,都死了兩個人還有兒子,還有孫子。劉璋不也是一樣嗎,劉備入蜀可是打著幫助劉璋的旗號的,你可以盡心輔佐劉璋的,劉璋死了也有兒子的啊!人家也是漢室宗親,而且是正統的漢室宗親,不像劉備是個失去爵位的外室。
但劉備沒有,這就是人品問題。
所以李重和曹操都信不過劉備,各個方麵都信不過劉備,曹操敢把曹丕送到李重手裏當人質,但絕對不敢送到劉備手裏當人質,這就是差距。
第三百九十一章分髒的時候到了
但是知道歸知道,向寵可不敢直接說出來,要知道漢室宗親的身份可是劉備的驕傲。至於人品問題向寵更不敢說了,向寵也不是傻子,自己找死有意思嗎?
劉備也沒希望能在向寵這裏找到答案,發泄過後,劉備也清醒過來。不就是中計嗎,這對劉備來說很正常,比這惡劣的情景劉備見過多了,眼前的狀況還嚇不倒劉備,劉備立即下令:馬超不用追趕趙雲和魏延了,速速迴來助戰。
劉備很清醒,選擇也很正確,馬超手中有一支精銳騎兵,無論是用作斷後還是支援江州,能力都沒問題。雖然在支援江州上時間有點來不及,可劉備也沒有別的選擇,隻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馬超接到軍令以後,立即調轉行軍路線,開始迴轉。
本來馬超還留下一點人馬斷後的,但迴軍之後,馬超才發現,趙雲和魏延一點追擊的意思都沒有。
雖然有些奇怪,但馬超也顧不得多想了,督促著軍隊加快行軍,沒過兩天,一天塵土的馬超就迴到劉備的大營。
自從馬超迴來助戰以後,李重的戰況就不怎麽順利了,這很正常,掐著指頭算一算,精兵猛將都被李重調到徐州去圍攻張飛,李重手下隻有郭淮等小將挑大梁了,他們的能力還差一些。
劉備不敢急於撤軍,李重跟得太緊了,如果不能擊退李重,劉備根本就沒辦法渡江。
荊州那邊,劉備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丟了江州,丟了臨江、魚腹,陳到固守江陵的局麵了,但無論如何,劉備也不能在這裏被李重打的全軍覆沒。
至於張飛,劉備一點奢望都沒有,張飛能脫身迴到江東劉備就滿足了。
在馬超迴來之後的第三天,劉備和李重大戰了一場,這一次劉備沒吃虧,馬超的兵卒早就恢複過來了,帶領荊州兵卒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戰鬥,逼退了李重的圍攻。
不勝不敗,對於荊州兵卒來說,已經是個不錯的結果了。但劉備不知道,李重的心思早就不在這裏,而是飛到徐州戰場了。
劉備有點過度重視李重,實際上就算劉備不把馬超召迴來斷後,李重也不會對劉備趕盡殺絕的。李重是梟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的慈善家,在中原牽製劉備,給曹操創造一個偷襲江州的機會之時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並不是李重向曹操賣好的舉動。
李重更不會把看劉備牽製在此地,眼睜睜的看著曹操從益州出兵攻打荊州,那不是給自己添亂嗎。
就是曹操心裏都有數,李重絕對不會讓他得到荊州的,能打下江州,曹操已經很滿意了,當然了,曹操也不會放過攻打荊州的機會。機會是自己創造的,不是別人給的,曹操很清楚這個道理。
其實劉備也知道這一點,他也清楚,曹操和李重再怎麽合作,也不會親密無間的,但是劉備真不敢賭,不把馬超調迴來殿後,萬一李重真發瘋一次怎麽辦?
李重的戰略中心在江東,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攻打荊州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在益州出兵,二就是渡江作戰,現在李重隻能選擇渡江作戰了。
想要橫渡大江,要麽發展水軍,要麽削弱劉備的水軍,這沒什麽好說的,嗯嗯……雙管齊下更是必須的,現在李重也是這麽做的。
現在張遼等人的人物就是纏住張飛,盡量給甘寧周泰創造擊敗荊州水軍的機會,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甚至同歸於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雙方都重建水軍,李重是非常占便宜的。如果能找個機會渡過大江,在江東紮下一個據點,那就再好不過了,這不是癡心妄想,李重很有可能達到這個戰略目標。
李重相信,曹操不會不奢望荊州的,就算曹操不奢望荊州,也會出兵騷擾劉備一下的,這是信譽問題。
雖然沒有和曹操簽訂合約,但萬妙存乎一心,曹操不會光吃飯不幹活的。
借著逼退李重的機會,劉備急忙帶領軍隊渡過穎水,直奔吳房縣而去。吳房縣位處汝陽西南,沿著吳房縣再往南就是江夏郡了,到了江夏郡,也就到了水網密集的江南,李重再想追殺劉備就要掂量掂量了。
李重當然不能任由劉備這麽輕易就逃走了,他還要在削弱削弱劉備的勢力,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敢對江陵下手。
就在劉備堪堪逃到吳房縣之際,再一次被李重追上了,兩軍列開陣勢,展開又一輪交鋒。在李重的設想裏,這應該是最後一戰了,打完這一戰,李重就要去徐州支援張遼等人,所以這一站李重全軍出動,三麵圍攻劉備。
劉備沒有選擇,他的兵力和李重相差無幾,荊州兵卒又沒有河北兵卒勇猛,也隻能派出全部兵卒,和李重一決雌雄了。
這次指揮軍隊的還是周瑜,在實力占優的情況下,周瑜也沒出什麽花招,就是一板一眼的和劉備比調度,比戰場嗅覺。毫無疑問,劉備不是周瑜的對手,就是有諸葛亮等人輔佐也不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並不適用於現在這種情況,不越指揮越亂就不錯了。
周瑜知道,李重並沒有全殲劉備的心思,所以指揮的時候還是留有餘地的。當然,這個留有餘地是對於本方兵卒說的,周瑜並不想出現太大的傷亡。
從中午開戰,一直廝殺到傍晚時分,周瑜和李重覺得差不多了,率先將兵卒撤出戰團。
一戰下來,劉備兵卒傷亡一萬五千餘人,李重的兵卒傷亡也達到萬人之多,雙方都算是傷亡慘重了。
劉備這邊的兵卒隻剩下四萬上下了,就算風塵仆仆的趕到江陵,能不能打過曹操的三萬軍隊都是個問題。也就是說,李重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最好的結果就是雙方都有希望了,當然了,劉備的勝算還是大些的。
不過劉備很快就將這個優勢揮霍的一幹二淨,一場大戰過後,李重也不想繼續削弱劉備的實力了,於是立即撤兵迴陳縣去了。
但是劉備並不知道了的心思,近乎於驚弓之鳥的劉備和諸葛亮等人、生怕李重再弄出一個什麽無中生有的計策來,急急忙忙修建營寨,開挖溝渠,增強防禦力。同時派斥候嚴密監視李重大軍的動靜,看看李重玩什麽花樣,天地良心,李重真心實意的撤兵,還能玩出毛線花樣來。
三天之後,劉備已經修建了一座十分堅固的營寨,卻得到一個說不上好壞的消息,李重真的迴陳縣了,不光迴到陳縣,而且還帶大軍繼續北上,不知道去哪了。
“最好是去虎牢!”劉備咬牙切齒的叫道。
沒什麽好說的,劉備立即拔營而起,趕赴江陵去了。
大耳賊也算是人品不好,如果他不在吳房縣耽誤這三天,劉備絕對能比曹操早到江陵,但就是因為這三天的時間,劉備又吃了一個大虧。
曹操趕到江陵的時候陳到已經帶著數千兵卒到了,也讓曹操偷襲江陵的夢想肥皂泡一樣的破滅了,當然了,本來曹操也沒抱有太大的希望。到了江陵之後,曹操就將江陵四麵合圍,一邊攻打江陵,一邊查探劉備什麽時候能到達江陵。
陳到雖然兵少,但依靠江陵城強大的防禦力,守上十天半個月還是不成問題的,再加上劉備不日即可到達,陳到也算是高枕無憂了。
可很快,陳到就發現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曹操不見了,江陵城下的大軍也隻剩下一萬來人,不用說,肯定是劉備的援軍到了。這本是一件高興的事,但問題就是曹操也知道,看樣子還是去伏擊劉備了。
不過陳到什麽也做不了,隻能眼巴巴的在江陵城理嚴防死守,不敢出城半步,萬一……萬一……這是曹操的誘敵之計怎麽辦。
這還真不是曹操的誘敵之計,得到斥候稟告,劉備大軍已經趕到江陵以北百裏之處,曹操立即帶兵北上,在官道兩側設下伏兵,等待截殺劉備的軍隊。
補充一下,曹操的設伏的地點就在當陽附近,當陽長阪,這個地名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了,就是趙雲七進七出那個地方。
實際上曆史上是沒有七進七出這種事的,趙雲又不是大羅神仙,能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不過趙雲救阿鬥這件事倒是有的,《三國誌》上隻記載了幾句話,“雲身抱幼子得免。”大概就是趙雲抱著阿鬥逃跑了的意思。
但可想而知,趙雲救阿鬥逃走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肯定要和沿路的曹兵展開激烈搏殺,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趙雲的武藝應該是不錯的。當然了,本書是虛構的小說,誇大一些趙雲的武藝很正常。
這一次在當陽長阪立功的不是趙雲,而是馬超馬孟起,馬超和曹操有著血海深仇,一見到曹操戰鬥力馬上上升一個檔次,基本上也就跟書上的七進七出一個級別了,帶著五千兵卒一路衝殺,終於重開曹操的伏兵,帶著劉備的大軍殺到江陵城下。
第三百九十二章陸伯言出謀劃策
劉備帶來的兵卒並不多,隻有兩萬人上下,還被曹操一陣截殺,隻剩下一萬餘人,另外兩萬人兵卒由向寵帶領,去襄陽駐守了,劉備也怕曹操分兵襲擊襄陽。
曹操現在手中的軍隊有三萬多點,不比劉備手中的兵卒多太多,但曹操還有援兵,徐晃帶領的三萬援兵就在路上,幾天之後就能到達。六萬兵卒對兩萬兵卒,雖然是攻城戰,但也不是沒有希望。
曹操認為有希望打下江陵主要是劉備再沒有援兵可派了。
下麵把視線轉到徐州,看看張遼等人和張飛的戰鬥,張飛到最後也沒逃出來,被張遼率兵圍在廣陵。早就做好準備的張遼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到張飛身上,而是放到張飛率領的水軍身上。
張遼根本就不用費力攻打廣陵,隻要切斷了張飛陸軍和水軍之間的聯係,張飛就逃不迴江東,等到趙雲、李重等人到了,再攻打廣陵也不算遲。
廣陵距離大江北岸不到三十裏,渡江就是丹徒,而丹徒就是張飛的水軍基地了,裏麵駐紮著三萬水軍,由劉磐率領,這也是接應張飛迴家的軍隊。
將時間向前推移一段時間,張飛並不知道趙雲等人已經率領騎兵趕赴廣陵了,現在的通訊還沒那麽發達,他還在城中和眾將商議如何退到江東一事。作為東線戰場的主將,張飛手下還是有幾個人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李嚴和陸遜了。
李嚴就不用說了,為人穩重,給張飛當副手最合適不過了。陸遜可是一等一的強人,陸遜本是江東士族出身,在孫權叛亂之時投靠了孫權。其實陸遜也不算投靠孫權,像他這樣的世家子弟根本就沒有機會選擇的,誰占據了江東,他們就隻能給誰效命了,陸遜無論如何,也不敢拿一家老小的性命開玩笑。
陸家可不如蔡家,蔡瑁在軍中影響力極大,劉備不敢貿然對蔡家動手,但是陸家沒有兵權,張飛一聲令下,陸遜就隻能乖乖的跟著出征了。
這裏必須要解釋一下,除了聯姻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比如說糜竺和劉備;或者友情深厚,像是周瑜和孫策,大多數世家大族中人談不上對誰忠心耿耿,陸遜跳槽到劉備手下也不算是背叛孫權,這和人品無關。
張飛提出一個很有建設性的意見,讓眾人參詳,就是忽然出兵北上,偷襲下邳,逼迫張遼分兵防守,然後趁機突破張遼的防線,在劉磐的接應下,渡江迴到江東。
這大約算是一個圍魏救趙之法,張飛話音一落,眾人就紛紛點頭稱是,唯有李嚴和陸遜默然不語。
張飛看了看李嚴和陸遜,自覺李嚴年齡稍大,可靠一些,於是出言問道:“正方,此計可有不妥之處?”
李嚴搖頭道:“末將之時感覺而已,將軍還是問伯言吧!”
其實李嚴倒不是不知道張飛提議的不妥之處,隻是李嚴為人特別低調,不願意出風頭,這才推諉到陸遜這裏的。要不是李嚴的性格如此,劉備托孤以後,諸葛亮能不能隻手遮天還是個問題,畢竟曆史上的諸葛亮軍事才能並不出眾。
劉備將李嚴派到張飛這裏其實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失誤,現在的李嚴是秭歸縣令,如果李嚴在秭歸縣的話,曹操能不能快速打下秭歸,在劉備之前趕到江陵還不好說。
不過陸遜卻必須要拿出一些真本事來,受到重視,才能給家族爭取一些好處,陸遜稍一措辭,慢慢說道:“將軍之計確實有可取之處,但是將軍有沒有想過,如果張遼堅持不救下邳會怎麽樣……就算將軍打下下邳,孤城一座,也難以久守啊!”
張飛倒不是剛愎自用之人,聞言皺眉道:“下邳是徐州重鎮,張遼能眼看著下邳失守嗎?”
陸遜歎了口氣,低聲說道:“陸遜也不敢保證,不過陸遜認為,將軍此計太過冒險,還是不用為妙。”
張飛揉了揉眉心,問道:“那麽伯言可有什麽想法,說出來聽聽。”
陸遜點點頭,慢慢說道:“自從玄德公北伐以來,就戰事不順,李重和曹操設下種種圈套,想要擊敗玄德公。依陸遜看……想要擊敗李重和曹操,就要知道他們的戰略目標是什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那李重的目的是什麽?”一名將領急衝衝的問道。
陸遜嗬嗬一笑,說道:“戰爭的目的不外乎是土地、人口、城池、關隘了。李重的戰略目標也不難猜,應該就是消滅我們的水軍,好渡過大江,占據揚州。順道還能切斷我們的歸路,將我軍全殲在此。”
”陸軍呢?“又有一人插口問道。
陸遜苦笑道:“不怕張將軍生氣,我們這點陸軍,怕是不放在李重眼力裏吧!”
“有道理!”張飛甕聲甕氣的說道:“李子悔的鐵騎雄霸天下,有這個資格,接著說,說詳細點。”
陸遜點頭應是,接著說道:“既然我們能確定下來李重的目標是我們的水軍,就可以拿水軍做餌,好好的和李重周旋一下了。將軍可以拍派磐將軍將軍攻打張遼的大營,張遼為了消滅我們的水軍,一定會出營迎戰,到時候將軍在路上設下伏兵,就可以伏擊張遼出營的軍隊了。”
張飛哈哈大笑道:“引蛇出洞,這招不錯,不錯……”
陸遜接著說道:“引蛇出洞是不錯,不過再加上聲東擊西就更完美了。”
“哈哈……”張飛大笑一聲,問道:“這個聲東擊西又怎麽說,快快講來,我老張請你喝酒。”
這黑廝,就知道喝酒,早晚喝死你!陸遜心裏誹謗幾句,笑道:“聲東擊西就是聲東擊西了,我們可以把這兩路兵馬都當做虛兵,實際上我們把攻擊目標放到張遼的大營上麵,定能打張遼一個措手不及。”
“哈哈哈哈哈……”張飛一陣大笑,說道:“這主意不錯,伯言要比我這老粗聰明多了,以後你就跟我出征吧,跟著孫權那廝能有什麽出息。”
陸遜也不敢說不同意,隻能陪笑道:“多謝將軍厚愛。”
張飛也不逼迫陸遜表態,轉而衝著眾人問道:“你們說說,伯言此計如何?”
陸遜這個計策確實精妙,一環套一環,不愁張遼不上當,所以張飛話音一落,帳中就響起一陣附和之聲。
見到眾人都表示讚同,張飛立即說道:“既然如此,那現在就聯係劉磐,讓劉磐三日後申時出發,酉時攻打張遼的大營,李嚴你帶人截殺張遼對付水軍的軍隊,我親自帶人攻打張遼的大營,務必要大勝而歸。”
“不可不可……”陸遜急忙叫道。
張飛奇怪地問道:“有何不可,這不是都按照伯言你的計策安排的嗎?”
陸遜苦笑道:“將軍,劉磐將軍申時出發,酉時攻打張遼的大營,這沒問題,但是將軍萬萬不可讓正方將軍率兵截擊張遼出營作戰的軍隊。”
“這個……”張飛一下子難住了,倒不是張飛懷疑陸遜有什麽別的心思,在剛才的一番談話中,張飛就發現,陸遜是一個天才的統帥,才華橫溢,推演戰局環環相扣,嚴絲合縫,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既然陸遜說李嚴不是和領兵出征,那肯定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