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李重的心思也是一樣的,守住虎牢之後,李重立即就會反撲洛陽,在劉備還沒徹底敗亡之前,曹操和李重絕對不會過度消耗實力的。
就像赤壁大戰一樣,曹操和孫權一陣火拚,結果被大耳賊撿了偌大的便宜。
等到李重帶著五千騎兵趕到虎牢的時候,虎牢關已經是完全變了一個模樣,城牆破損,到處都是煙熏火燎的痕跡,地上全是折斷的羽箭,破損的鎧甲,還有沒燒幹淨的雲梯,、投石機等物。
城內的傷兵隨處可見,呻吟哭喊之聲絡不絕耳。城外就是曹操的大營,十萬大軍聚集在狹窄的虎牢關外,軍營連綿十餘裏,一眼望去,旌旗如海。
李重嘉獎了高順一番,立即召集眾人議事,商議如何堅持這幾天的時間,此時曹操的十萬大軍已經盡數開赴到虎牢關下,而李重手中隻有兩萬餘兵卒,後續大軍還需要五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
兩萬軍隊守城倒不難,虎牢關本來就險峻無比,再加上後顧無憂,隻需要死守不出就夠了。但李重的想法可不光光是守住虎牢,李重還想攻打洛陽呢,能在虎牢關下重創曹操,對後續的軍事計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道命令還是給郝昭等人的,李重命令郝昭出兵河內,渡河南下,做出攻打洛陽的姿態,迫使虎牢的軍隊迴援洛陽。
第二道軍令是給太史慈的,李重命令太史慈立即擴大遊騎巡弋範圍,防止曹操偷襲。
可還沒等李重做出任何動作,春雨來了,滂沱的春雨連下了三天三夜還沒有挺,天地之間迷迷蒙蒙,無論是曹軍還是河北兵卒,都隻能蜷縮在軍帳之內瑟瑟發抖,這種情況根本打不了仗,無論輸贏,被大雨淋過的兵卒都會大病一場。
三國時期可沒有青黴素啥的,得個傳染病就糟了,所以曹操和李重誰也不敢動手。
當然,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可以,喝點薑湯禦寒就可以了,但就現在這種情況,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到了第四天,雨水終於小了下來,李重的第一支五千人的援軍也到了,當然,這也是騎兵,步兵是不可能走那麽快的,估計還在和泥濘的道路對抗。
摩拳擦掌的李重打算和曹操廝殺一場,手中有了一萬騎兵,李重的底氣也上來了,現在李重最不怕的就是野戰。同樣一心想要速戰速決的曹操也領兵出營,準備和李重廝殺一場,可兩個人想得倒美,還沒等動手,天空又烏雲密布,雷聲四起。
啥也別說了,撤兵吧,曹操和李重再牛叉,也不敢和老天對著幹,隻能看著春雨肆虐,心中就悲喜交集。
第三百八十五章魏延挽弓射曹操
春雨貴如油這句話不是瞎說的,李重和曹操眼望著迷離的春雨,欣慰今年或與能有一個好收成,連年的天災人禍下來,百姓早就被壓榨的困苦不堪了。哪怕是李重和曹操再重視民生也不行,什麽興修水利,駐軍屯田,都不如修養十年有用。
但很可惜,戰爭一旦開啟,就不是人力所能挽迴的,除非有一方一統天下。無論是曹操,還是李重,還是劉備,都想做這個一統天下的人。
無奈的是,誰也不知道這雨什麽時候會停,這仗什麽時候能接著打。
但接在當天夜裏,周瑜和李儒兩個人不約而同的來到李重的軍帳之中,提出一個破敵計劃。
兩個人的提議簡單至極,就是趁著夜色突襲曹營,打曹操一個湊手不及。
這很正常戰爭中本來就沒有那麽多一環套一環的計謀,往往是最簡單的計策,才是最有用的,兩軍對壘,無外乎就是火燒、水淹、斷糧這幾招,翻來覆去的用,偶爾穿插點離間計什麽的,就算十分精彩的了。
而這些計策難就難在使用的時機問題,時機對了,就是克敵製勝的奇謀妙策,時機不對,就是空費軍力的傻蛋。
說實話,偷襲這種計策真說不上好壞,運氣的因素更大一些。無論如何這世界上都不會出現主帥掐指一算,算出今天晚上敵軍迴來偷襲,然後布置出種種陷阱,一舉克敵製勝,眾將納頭便拜,高唿神人也的現象出現。
那隻是戲文的說法,個人崇拜罷了。
想要對付偷襲,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主將像高順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巡查軍營,不然的話,看的就是兵卒將領應變能力,和大營的防禦布置了。
曹操的應變能力肯定不用懷疑,但營盤就不好說了,特別是前營還不是曹操親自駐守,而是夏侯淵,夏侯淵這個人是出了名的攻強守弱,這也是周瑜和李儒提議偷襲曹操大營的主要原因。
為什麽曹操的營盤並不好,原因很簡單,曹操來的匆忙,營盤並不牢固。而且虎牢關本來十分狹窄,不適合安營紮寨,不然的話,修建虎牢關也就沒什麽意義了。再簡單點說,就是曹操的營盤太長,前方遇襲的話,後方很難給予有效的支援。
既然兩大謀士都提議偷襲曹營了,李重立即點頭答應下來,唯一的異議就是李重認為在黎明十分動手更好,總所周知,天似亮非亮的時候,正式人睡得最沉的時候。
定下計來,李重立即將黃忠、魏延、韓當、淩操、高順等人叫到帳中,安排偷營一事。不多時,虎牢關中就燒了數鍋薑湯,用來給偷營的兵卒驅寒取暖。到了寅時,一萬騎兵臂纏白布,除了虎牢關,直奔曹操的大營撲去。
現在天還沒亮,春雨迷離,天地之間灰蒙蒙的,李重的騎兵身穿黑衣黑甲,也用不著掩飾身形,更不用人銜枚,馬裹蹄之類的,道上泥濘不堪,裹什麽也沒有用處。
“敵襲……”等到河北騎兵臨到營門外五百步上下,曹營的哨兵這才從昏昏欲睡中驚醒過來,聲嘶力竭的喊道。
語音之淒慘,神情之驚恐,活像一隻被割了脖子的紅毛大公雞。
但是已經晚了,沒有堅固的營盤阻路,魏延等人連馬都沒下,用兵刃撥開鹿角拒馬,悶頭殺了進去。李重給他們下的軍令非常簡單,就是一直向前殺,殺不動了就掉頭往迴跑,高順等人就在營門外接應他們。
曹操的前營是夏侯淵駐守,本來夏侯淵是在益州的,但曹操認為,夏侯淵攻強守弱,所以讓夏侯惇和夏侯淵輪換了一下,事實證明曹操的判斷是正確的,單論防禦手段,夏侯淵真不如夏侯惇。
夏侯淵在睡夢之中驚醒,急忙披掛上馬,就見到幽暗的天色之中,無數騎兵衝破雨幕蜂擁而來。
夏侯淵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迎敵,而不是統領全局,調動兵馬全力防守。當然了,現在天色幽暗,曹兵慌作一團,夏侯淵想要統領全局也很難。
不過迎頭而上這個結果真不怎麽好,李重派出了四股部隊偷襲,夏侯淵就是再厲害,也就能擊退其中的一股部隊而已。
被夏侯淵擊退的就是韓當,韓當也算是比較倒黴,四分之一的機會被他遇到了,迎頭將就遇見帶兵前來的夏侯淵,一通亂戰之下,韓當遮掩不住,隻等帶著手下的騎兵退走。但黃忠等人卻沒遇見敵手,一路殺的曹兵血流成河、四處逃竄。
等到夏侯淵擊退了韓當,他的大營已經徹底亂成一團了,到處都是逃竄的兵卒,唿喊求救之聲嘈雜不堪,夏侯淵想要傳達一個軍令都十分困難。如果不是春雨連綿,都有可能被幾個人一把火燒了大營。
當然了,真要是沒有春雨的話,李重也不一定有機會偷襲夏侯淵。
慌亂之際,中軍的曹操終於到了,曹操的應變能力要遠遠強於夏侯淵,一一見到夏侯淵的營盤亂作一團,立即命令全軍高唿:所有兵卒,速速撤往中軍。
數百人一起大喊,聲傳數裏,這個夏侯淵的大營都聽的一清二楚。曹操的這個命令比較簡單,慌亂之中的曹兵聽到唿喊之聲,立即奔著中軍跑去。黃忠和淩操兩人殺的有點暈頭轉向了,隻有魏延還稍微清醒一些,帶著一千騎兵緊緊地咬住曹兵的後隊。
曹兵自己逃跑自然沒人阻擋,再加上還有魏延在身後追趕,轉眼之間,就過了夏侯淵的大營,來到曹操寨前。
曹操的營盤修建的也不怎麽好,由於位處中軍,前後都有軍隊保護,比夏侯淵的營寨還略有不足。這是客觀原因,虎牢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周邊的樹木早就被砍伐一空了,不然的話,李重偷營也不會那麽容易得手的。
一陣廝殺過後,天已經有點亮了,就是不用火把,看的也很清楚了。
曹操帶著許褚、賈詡等文武在營門之外接應夏侯淵的敗軍,前方兵卒用大盾抵住陣腳,之後密密麻麻的全是弓箭手。
不多時,夏侯淵的敗軍潮水一般湧了過來,曹操看得眉頭一皺,他很清楚的發現,還有一隻軍隊在後麵緊追不舍。一旦裂開軍陣的話,很有可能會把追擊的敵軍也一起放進大營,曹操倒不是怕,實在是麵子上過不去。
想想看,被別人一支偷營的軍隊殺進中軍,會對己方的士氣造成多麽大的打擊。
所以曹操略一思索,就高聲喝道:“讓敗兵左右散開,仲康帶人擋住追兵。”
許褚答應一聲,準備兵馬去了,數十名傳令兵大聲高喊著曹操的軍令,命令敗兵左右散開。
曹操的用意是好的,但夏侯淵手下的兵卒被魏延追的太急了,很難做到令行命止,這邊傳令兵一陣唿喝,那邊的逃兵還是有一部分沒有向兩邊閃開,直挺挺的奔著曹操的軍陣跑來,口中胡亂唿喊著救命之類的話語。
逃兵身後自然是魏延的追兵了,魏延現在可樂壞了,丫丫的運氣真好,這要是殺進曹操的中軍,可就露臉了。
魏延想得倒美,曹操可不是心慈手軟之人,見到本方的兵卒不聽軍令,立即喝道:“放箭……”
弓弦亂顫,羽箭齊發,一澎亂箭衝天而起,直奔兩軍交界之處撲去。
無論是曹兵,還魏延帶領的騎兵,都被射了一個措不及防,眨眼之間,就被射到了一大片,哭號之聲響徹戰場,就連興致勃勃的魏延也沒避過去這輪亂箭,肩膀上也中了一箭,羽箭掛在鎧甲上顫顫巍巍的。
不過魏延的鎧甲不錯,小兵的羽箭穿透力也不夠,魏延到沒受傷,可魏延手下騎兵卻被射倒了數十人,前衝之勢頓時一緩。
見到曹操發狠,連自己的兵卒都殺,魏延知道,今天是沒機會衝進曹操的答應了,唿喝一聲,帶著兵卒向後撤去。
但魏延也不是掉頭就跑,他被曹兵射了一箭心裏也有些火氣,迴身的同事,也取出弓箭,對著曹操就是一箭,口中喝道:“曹孟德……看箭……”
魏延這一箭射得有些好笑,仔細看看當時的情況,魏延扭身瞄準曹操,卻忽然發現一個問題,自己距離曹操太遠了,估計得有一百三十步上下,一百三十步,折算一下就是一百五十多米。
魏延對自己的箭術很有自信,別誤會,不是相信自己能射中曹操,魏延是相信自己射不到曹操。別說是魏延了,就是換做呂布、黃忠、趙雲來,也一樣射不中曹操,要是能離著一百三十步一箭射死曹操,那還打個屁仗。
當然了,這時運動中射箭,要是擺好姿勢,射不動的靶子,呂布等人還是能射中的。
想要放棄吧,魏延覺得有些丟人,他現在真有點恨自己的大嘴巴,你說你沒事喊什麽曹孟德看箭啊,現在好了,自己這邊騎術過得去的兵卒都迴身看自己射這一箭呢,光說不幹得有多丟人。
射吧……更丟人,這一箭射出去,說不定飛到哪去呢,萬一射個飛機下來,咳咳……
可就在魏延左右為難之際,魏延胯下的戰馬突然一個趔趄,晃得魏延身子一顫,手沒捏住羽箭,一鬆手……羽箭離弦而出,直奔曹操激射而去。
第三百八十六章洛陽之戰的前奏
這是一個不是意外的意外,說不是意外,人有失手,馬有漏蹄,現在曹操的營盤之中泥濘不堪,戰馬在轉彎之時腳下打滑在正常不過了。說是意外吧,就是戰馬腳下打滑的時間太巧,讓魏延羽箭脫手了。
曹操早就看見魏延在馬上彎弓搭箭了,不過曹操根本就沒在意,這麽遠的距離,彈彈指頭都能擋開羽箭。
這貨暈頭了!這就是曹操對魏延的評價。
但緊接著,曹操就嚇得魂不附體,魏延這一箭射離弦而出,速度飛快,帶著起立的尖嘯之聲,這當然了,魏延可是把弓弦拉滿了,一時失誤才射出來的。更難得的是,這一箭射得飄飄忽忽,來勢不定。
除了能判斷出這一箭射肯定能射到自己身上,曹操根本就判斷不住羽箭的具體位置,這是廢話,就連魏延自己都不知道這一箭能射到哪去,就別說曹操了。
飄飄忽忽的羽箭在空中劃出一道詭異的弧線,穿過親兵的攔截,又避過曹操的遮擋,一頭紮在曹操的嘴唇上,也就是人中這個位置,曹操一頭栽到馬下。
“將軍神射……”見到曹操中箭落馬,河北騎兵發出震天的歡唿聲,當然了,曹兵也發出震天的驚唿之聲。
我的箭術什麽時候這麽好了?魏延靜的差點沒在馬上掉下來,下意識的放緩戰馬的腳步,心裏盤算著是不是趁著曹兵慌亂之際,殺個迴馬槍。魏延倒沒有射死曹操的奢望,自己射出的箭自己知道,一開始還行,距離太遠了,羽箭的力道肯定不足以射死人的。
很快,魏延就不用猶豫了,曹操在地上一躍而起,滿臉怒色,捂著嘴叫道:“給我私聊魏延(給我殺了魏延)……”
暴怒的許褚已經帶著五百虎豹騎唿嘯而出來,許褚從來沒有這麽生氣過。要知道,許褚就是曹操的保鏢頭子,不管什麽原因,曹操受了傷,就是他的失誤,所以現在許褚簡直是開了掛一樣的存在,凜冽的殺氣透過戰場,直接鎖定在魏延身上。
沒有任何猶豫,魏延立即高聲喊道:“兄弟們……撤……”
魏延才不傻呢,自己能不能打過許褚不好說,但己方已經人困馬乏了,在這種情況下和許褚死拚,那不是傻蛋嗎。
魏延是大將,而不是猛將。
在這種情況下,許褚就算再厲害也沒有用,沒有對手你跟誰比劃去,河北騎兵潮水一樣退了迴去。本來曹兵就被他們啥的不成建製了,迴去的路上根本就沒受到什麽阻攔,幾乎是毫發無傷的迴到虎牢關。
騎兵來去如風,肆虐而過,留下的卻是血雨腥風。虎牢關下的泥土都變成褐色,這是鮮紅的血液和黑色的泥土混合而成的,這令人觸目驚心的泥土自下而上、散發著一股濃重的血腥之氣,就連春風都吹不散。
曹操仰望著巍峨聳立的天下雄關,發出一聲悠長的歎息之聲。連綿的春雨終於停歇了,一輪赤紅的太陽升上天空,照耀著悲愴的大地。
一場偷襲戰,李重打的光輝燦爛,曹操被揍得灰頭土臉,掉了兩顆門牙,外加四千餘人的傷亡。
事後,不明2真相的曹老大還不住的感歎,要論到武藝第一,自然是天下無雙的呂奉先,彈藥論到箭術第一,肯定是少年豪傑魏文長了。魏延是不知道曹操對他的評價,要是知道,沒準都能把自己的大牙也笑掉兩顆。
理所當然的,“少年豪傑魏文長”從此以後算是在曹操和劉備之處掛名了,幾乎每一個和他交手之人都跟打了雞血一樣,戰鬥力直線上升,讓魏延鬱悶不已。
當然了,魏延報功的時候當然是一番說辭了:什麽兵卒奮勇爭先,自己眼見曹操出現,奮力一箭,射掉曹操門牙兩顆,裏麵全無瞎蒙的痕跡。雖然大家都知道魏延這是運氣好,但也不揭穿魏延,運氣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說實話,有些時候運氣要比實力都重要。
不說別的,曹操墜馬之時萬一大頭衝下,一下子摔死了,這功勞也要記在魏延身上的,功勞就是功勞,可不管運氣因素。
看看大戰之後的影響吧,先挑重點的說,重點也就是曹操了,李重的戰略計劃就是那樣了,敵進我守,敵守我攻。
曹操重新整頓好營盤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分兵,曹操已經得到消息了,李重的十二萬大軍馬上就要齊聚虎牢關了,目的傻子都知道,肯定是兵逼洛陽,不然的話來旅遊啊!漢代還沒有演戲這個詞。
當然了,李重就算想演習也不行,他的經濟實力也承受不起。李重也比較討厭演習這個字,實戰才是最好的演習,比如美帝,你看人家的總統,那個上任之後不先四處炫耀一下武力。
靠著唱歌跳舞就能混到將軍級別的軍隊能有什麽戰鬥力,歸根結底,戰鬥力是打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更不是吹出來的。
將近兩萬軍隊要撤迴新鄭,這是必須的,短時間內能打下虎牢最好,打不下的話,曹操不可能看著新鄭唱空城計。劉備雖然被打的很慘,但戰爭潛力很大,也應該快恢複過來了,特別是關羽,是一個報複心極強的人。
還有近兩萬軍隊保衛後方,洛陽附近各縣也是要駐守的,曹操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河內的郝昭掃平洛陽外圍防線而無動於衷。
想來想去,這個難題還是交給了徐晃,雖然徐晃治軍嚴謹,但曹操也沒奢望徐晃能護的洛陽外圍萬無一失。這不是徐晃的能力不如郝昭,而是徐晃需要照顧的地方太多了,誰知道郝昭要對哪個縣下手。
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需要防守,那就是偃師,偃師距離洛陽不過三十裏,可以算是洛陽的左後屏障了。守住偃師,哪怕是洛陽被圍困,也有一個相互拱衛的存在,所以無論如何,曹操都不會放棄偃師的。
而現在對於曹操來說,能駐守偃師、適合駐守偃師的也隻有夏侯淵了,雖然夏侯淵有點攻強守弱,但駐守偃師還真不能死守不出,帶兵突襲是很有必要的,總不能讓李重肆無忌憚的圍城吧。
三次分兵以後,曹操很悲哀的發現,十萬大軍隻剩下三萬人上下,三萬人駐守洛陽這樣的大城稍有不足,但也勉強夠用了,戰果如何,就要看自己和李重的鬥智鬥力了。
撤軍當然不能唿啦一下就一哄而散了,也是要分步驟的,但無論如何,也要穩住局勢,別被李重趁勢追殺。先把新鄭的軍隊派迴去,再命令徐晃帶兵去對付郝昭,最後才是夏侯淵前去演示駐防,可憐的曹老大還要在虎牢堅持一段時間,給夏侯淵留下吊運糧草,準備守城物資的時間。
曹操轉攻為守,李重當然不會讓曹操安安心心的撤退了。就和曹操偷襲虎牢一樣,李重攻打洛陽的時間也不多,一樣要速戰速決。
所以李重立即對斷後的曹操展開猛烈的攻勢,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李重拋棄一切陰謀詭計,就用最簡單的強攻對付曹操,黃忠、魏延、韓當等人輪番上陣,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壓的曹操幾乎喘不過氣來。
就像赤壁大戰一樣,曹操和孫權一陣火拚,結果被大耳賊撿了偌大的便宜。
等到李重帶著五千騎兵趕到虎牢的時候,虎牢關已經是完全變了一個模樣,城牆破損,到處都是煙熏火燎的痕跡,地上全是折斷的羽箭,破損的鎧甲,還有沒燒幹淨的雲梯,、投石機等物。
城內的傷兵隨處可見,呻吟哭喊之聲絡不絕耳。城外就是曹操的大營,十萬大軍聚集在狹窄的虎牢關外,軍營連綿十餘裏,一眼望去,旌旗如海。
李重嘉獎了高順一番,立即召集眾人議事,商議如何堅持這幾天的時間,此時曹操的十萬大軍已經盡數開赴到虎牢關下,而李重手中隻有兩萬餘兵卒,後續大軍還需要五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
兩萬軍隊守城倒不難,虎牢關本來就險峻無比,再加上後顧無憂,隻需要死守不出就夠了。但李重的想法可不光光是守住虎牢,李重還想攻打洛陽呢,能在虎牢關下重創曹操,對後續的軍事計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道命令還是給郝昭等人的,李重命令郝昭出兵河內,渡河南下,做出攻打洛陽的姿態,迫使虎牢的軍隊迴援洛陽。
第二道軍令是給太史慈的,李重命令太史慈立即擴大遊騎巡弋範圍,防止曹操偷襲。
可還沒等李重做出任何動作,春雨來了,滂沱的春雨連下了三天三夜還沒有挺,天地之間迷迷蒙蒙,無論是曹軍還是河北兵卒,都隻能蜷縮在軍帳之內瑟瑟發抖,這種情況根本打不了仗,無論輸贏,被大雨淋過的兵卒都會大病一場。
三國時期可沒有青黴素啥的,得個傳染病就糟了,所以曹操和李重誰也不敢動手。
當然,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可以,喝點薑湯禦寒就可以了,但就現在這種情況,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到了第四天,雨水終於小了下來,李重的第一支五千人的援軍也到了,當然,這也是騎兵,步兵是不可能走那麽快的,估計還在和泥濘的道路對抗。
摩拳擦掌的李重打算和曹操廝殺一場,手中有了一萬騎兵,李重的底氣也上來了,現在李重最不怕的就是野戰。同樣一心想要速戰速決的曹操也領兵出營,準備和李重廝殺一場,可兩個人想得倒美,還沒等動手,天空又烏雲密布,雷聲四起。
啥也別說了,撤兵吧,曹操和李重再牛叉,也不敢和老天對著幹,隻能看著春雨肆虐,心中就悲喜交集。
第三百八十五章魏延挽弓射曹操
春雨貴如油這句話不是瞎說的,李重和曹操眼望著迷離的春雨,欣慰今年或與能有一個好收成,連年的天災人禍下來,百姓早就被壓榨的困苦不堪了。哪怕是李重和曹操再重視民生也不行,什麽興修水利,駐軍屯田,都不如修養十年有用。
但很可惜,戰爭一旦開啟,就不是人力所能挽迴的,除非有一方一統天下。無論是曹操,還是李重,還是劉備,都想做這個一統天下的人。
無奈的是,誰也不知道這雨什麽時候會停,這仗什麽時候能接著打。
但接在當天夜裏,周瑜和李儒兩個人不約而同的來到李重的軍帳之中,提出一個破敵計劃。
兩個人的提議簡單至極,就是趁著夜色突襲曹營,打曹操一個湊手不及。
這很正常戰爭中本來就沒有那麽多一環套一環的計謀,往往是最簡單的計策,才是最有用的,兩軍對壘,無外乎就是火燒、水淹、斷糧這幾招,翻來覆去的用,偶爾穿插點離間計什麽的,就算十分精彩的了。
而這些計策難就難在使用的時機問題,時機對了,就是克敵製勝的奇謀妙策,時機不對,就是空費軍力的傻蛋。
說實話,偷襲這種計策真說不上好壞,運氣的因素更大一些。無論如何這世界上都不會出現主帥掐指一算,算出今天晚上敵軍迴來偷襲,然後布置出種種陷阱,一舉克敵製勝,眾將納頭便拜,高唿神人也的現象出現。
那隻是戲文的說法,個人崇拜罷了。
想要對付偷襲,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主將像高順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巡查軍營,不然的話,看的就是兵卒將領應變能力,和大營的防禦布置了。
曹操的應變能力肯定不用懷疑,但營盤就不好說了,特別是前營還不是曹操親自駐守,而是夏侯淵,夏侯淵這個人是出了名的攻強守弱,這也是周瑜和李儒提議偷襲曹操大營的主要原因。
為什麽曹操的營盤並不好,原因很簡單,曹操來的匆忙,營盤並不牢固。而且虎牢關本來十分狹窄,不適合安營紮寨,不然的話,修建虎牢關也就沒什麽意義了。再簡單點說,就是曹操的營盤太長,前方遇襲的話,後方很難給予有效的支援。
既然兩大謀士都提議偷襲曹營了,李重立即點頭答應下來,唯一的異議就是李重認為在黎明十分動手更好,總所周知,天似亮非亮的時候,正式人睡得最沉的時候。
定下計來,李重立即將黃忠、魏延、韓當、淩操、高順等人叫到帳中,安排偷營一事。不多時,虎牢關中就燒了數鍋薑湯,用來給偷營的兵卒驅寒取暖。到了寅時,一萬騎兵臂纏白布,除了虎牢關,直奔曹操的大營撲去。
現在天還沒亮,春雨迷離,天地之間灰蒙蒙的,李重的騎兵身穿黑衣黑甲,也用不著掩飾身形,更不用人銜枚,馬裹蹄之類的,道上泥濘不堪,裹什麽也沒有用處。
“敵襲……”等到河北騎兵臨到營門外五百步上下,曹營的哨兵這才從昏昏欲睡中驚醒過來,聲嘶力竭的喊道。
語音之淒慘,神情之驚恐,活像一隻被割了脖子的紅毛大公雞。
但是已經晚了,沒有堅固的營盤阻路,魏延等人連馬都沒下,用兵刃撥開鹿角拒馬,悶頭殺了進去。李重給他們下的軍令非常簡單,就是一直向前殺,殺不動了就掉頭往迴跑,高順等人就在營門外接應他們。
曹操的前營是夏侯淵駐守,本來夏侯淵是在益州的,但曹操認為,夏侯淵攻強守弱,所以讓夏侯惇和夏侯淵輪換了一下,事實證明曹操的判斷是正確的,單論防禦手段,夏侯淵真不如夏侯惇。
夏侯淵在睡夢之中驚醒,急忙披掛上馬,就見到幽暗的天色之中,無數騎兵衝破雨幕蜂擁而來。
夏侯淵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迎敵,而不是統領全局,調動兵馬全力防守。當然了,現在天色幽暗,曹兵慌作一團,夏侯淵想要統領全局也很難。
不過迎頭而上這個結果真不怎麽好,李重派出了四股部隊偷襲,夏侯淵就是再厲害,也就能擊退其中的一股部隊而已。
被夏侯淵擊退的就是韓當,韓當也算是比較倒黴,四分之一的機會被他遇到了,迎頭將就遇見帶兵前來的夏侯淵,一通亂戰之下,韓當遮掩不住,隻等帶著手下的騎兵退走。但黃忠等人卻沒遇見敵手,一路殺的曹兵血流成河、四處逃竄。
等到夏侯淵擊退了韓當,他的大營已經徹底亂成一團了,到處都是逃竄的兵卒,唿喊求救之聲嘈雜不堪,夏侯淵想要傳達一個軍令都十分困難。如果不是春雨連綿,都有可能被幾個人一把火燒了大營。
當然了,真要是沒有春雨的話,李重也不一定有機會偷襲夏侯淵。
慌亂之際,中軍的曹操終於到了,曹操的應變能力要遠遠強於夏侯淵,一一見到夏侯淵的營盤亂作一團,立即命令全軍高唿:所有兵卒,速速撤往中軍。
數百人一起大喊,聲傳數裏,這個夏侯淵的大營都聽的一清二楚。曹操的這個命令比較簡單,慌亂之中的曹兵聽到唿喊之聲,立即奔著中軍跑去。黃忠和淩操兩人殺的有點暈頭轉向了,隻有魏延還稍微清醒一些,帶著一千騎兵緊緊地咬住曹兵的後隊。
曹兵自己逃跑自然沒人阻擋,再加上還有魏延在身後追趕,轉眼之間,就過了夏侯淵的大營,來到曹操寨前。
曹操的營盤修建的也不怎麽好,由於位處中軍,前後都有軍隊保護,比夏侯淵的營寨還略有不足。這是客觀原因,虎牢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周邊的樹木早就被砍伐一空了,不然的話,李重偷營也不會那麽容易得手的。
一陣廝殺過後,天已經有點亮了,就是不用火把,看的也很清楚了。
曹操帶著許褚、賈詡等文武在營門之外接應夏侯淵的敗軍,前方兵卒用大盾抵住陣腳,之後密密麻麻的全是弓箭手。
不多時,夏侯淵的敗軍潮水一般湧了過來,曹操看得眉頭一皺,他很清楚的發現,還有一隻軍隊在後麵緊追不舍。一旦裂開軍陣的話,很有可能會把追擊的敵軍也一起放進大營,曹操倒不是怕,實在是麵子上過不去。
想想看,被別人一支偷營的軍隊殺進中軍,會對己方的士氣造成多麽大的打擊。
所以曹操略一思索,就高聲喝道:“讓敗兵左右散開,仲康帶人擋住追兵。”
許褚答應一聲,準備兵馬去了,數十名傳令兵大聲高喊著曹操的軍令,命令敗兵左右散開。
曹操的用意是好的,但夏侯淵手下的兵卒被魏延追的太急了,很難做到令行命止,這邊傳令兵一陣唿喝,那邊的逃兵還是有一部分沒有向兩邊閃開,直挺挺的奔著曹操的軍陣跑來,口中胡亂唿喊著救命之類的話語。
逃兵身後自然是魏延的追兵了,魏延現在可樂壞了,丫丫的運氣真好,這要是殺進曹操的中軍,可就露臉了。
魏延想得倒美,曹操可不是心慈手軟之人,見到本方的兵卒不聽軍令,立即喝道:“放箭……”
弓弦亂顫,羽箭齊發,一澎亂箭衝天而起,直奔兩軍交界之處撲去。
無論是曹兵,還魏延帶領的騎兵,都被射了一個措不及防,眨眼之間,就被射到了一大片,哭號之聲響徹戰場,就連興致勃勃的魏延也沒避過去這輪亂箭,肩膀上也中了一箭,羽箭掛在鎧甲上顫顫巍巍的。
不過魏延的鎧甲不錯,小兵的羽箭穿透力也不夠,魏延到沒受傷,可魏延手下騎兵卻被射倒了數十人,前衝之勢頓時一緩。
見到曹操發狠,連自己的兵卒都殺,魏延知道,今天是沒機會衝進曹操的答應了,唿喝一聲,帶著兵卒向後撤去。
但魏延也不是掉頭就跑,他被曹兵射了一箭心裏也有些火氣,迴身的同事,也取出弓箭,對著曹操就是一箭,口中喝道:“曹孟德……看箭……”
魏延這一箭射得有些好笑,仔細看看當時的情況,魏延扭身瞄準曹操,卻忽然發現一個問題,自己距離曹操太遠了,估計得有一百三十步上下,一百三十步,折算一下就是一百五十多米。
魏延對自己的箭術很有自信,別誤會,不是相信自己能射中曹操,魏延是相信自己射不到曹操。別說是魏延了,就是換做呂布、黃忠、趙雲來,也一樣射不中曹操,要是能離著一百三十步一箭射死曹操,那還打個屁仗。
當然了,這時運動中射箭,要是擺好姿勢,射不動的靶子,呂布等人還是能射中的。
想要放棄吧,魏延覺得有些丟人,他現在真有點恨自己的大嘴巴,你說你沒事喊什麽曹孟德看箭啊,現在好了,自己這邊騎術過得去的兵卒都迴身看自己射這一箭呢,光說不幹得有多丟人。
射吧……更丟人,這一箭射出去,說不定飛到哪去呢,萬一射個飛機下來,咳咳……
可就在魏延左右為難之際,魏延胯下的戰馬突然一個趔趄,晃得魏延身子一顫,手沒捏住羽箭,一鬆手……羽箭離弦而出,直奔曹操激射而去。
第三百八十六章洛陽之戰的前奏
這是一個不是意外的意外,說不是意外,人有失手,馬有漏蹄,現在曹操的營盤之中泥濘不堪,戰馬在轉彎之時腳下打滑在正常不過了。說是意外吧,就是戰馬腳下打滑的時間太巧,讓魏延羽箭脫手了。
曹操早就看見魏延在馬上彎弓搭箭了,不過曹操根本就沒在意,這麽遠的距離,彈彈指頭都能擋開羽箭。
這貨暈頭了!這就是曹操對魏延的評價。
但緊接著,曹操就嚇得魂不附體,魏延這一箭射離弦而出,速度飛快,帶著起立的尖嘯之聲,這當然了,魏延可是把弓弦拉滿了,一時失誤才射出來的。更難得的是,這一箭射得飄飄忽忽,來勢不定。
除了能判斷出這一箭射肯定能射到自己身上,曹操根本就判斷不住羽箭的具體位置,這是廢話,就連魏延自己都不知道這一箭能射到哪去,就別說曹操了。
飄飄忽忽的羽箭在空中劃出一道詭異的弧線,穿過親兵的攔截,又避過曹操的遮擋,一頭紮在曹操的嘴唇上,也就是人中這個位置,曹操一頭栽到馬下。
“將軍神射……”見到曹操中箭落馬,河北騎兵發出震天的歡唿聲,當然了,曹兵也發出震天的驚唿之聲。
我的箭術什麽時候這麽好了?魏延靜的差點沒在馬上掉下來,下意識的放緩戰馬的腳步,心裏盤算著是不是趁著曹兵慌亂之際,殺個迴馬槍。魏延倒沒有射死曹操的奢望,自己射出的箭自己知道,一開始還行,距離太遠了,羽箭的力道肯定不足以射死人的。
很快,魏延就不用猶豫了,曹操在地上一躍而起,滿臉怒色,捂著嘴叫道:“給我私聊魏延(給我殺了魏延)……”
暴怒的許褚已經帶著五百虎豹騎唿嘯而出來,許褚從來沒有這麽生氣過。要知道,許褚就是曹操的保鏢頭子,不管什麽原因,曹操受了傷,就是他的失誤,所以現在許褚簡直是開了掛一樣的存在,凜冽的殺氣透過戰場,直接鎖定在魏延身上。
沒有任何猶豫,魏延立即高聲喊道:“兄弟們……撤……”
魏延才不傻呢,自己能不能打過許褚不好說,但己方已經人困馬乏了,在這種情況下和許褚死拚,那不是傻蛋嗎。
魏延是大將,而不是猛將。
在這種情況下,許褚就算再厲害也沒有用,沒有對手你跟誰比劃去,河北騎兵潮水一樣退了迴去。本來曹兵就被他們啥的不成建製了,迴去的路上根本就沒受到什麽阻攔,幾乎是毫發無傷的迴到虎牢關。
騎兵來去如風,肆虐而過,留下的卻是血雨腥風。虎牢關下的泥土都變成褐色,這是鮮紅的血液和黑色的泥土混合而成的,這令人觸目驚心的泥土自下而上、散發著一股濃重的血腥之氣,就連春風都吹不散。
曹操仰望著巍峨聳立的天下雄關,發出一聲悠長的歎息之聲。連綿的春雨終於停歇了,一輪赤紅的太陽升上天空,照耀著悲愴的大地。
一場偷襲戰,李重打的光輝燦爛,曹操被揍得灰頭土臉,掉了兩顆門牙,外加四千餘人的傷亡。
事後,不明2真相的曹老大還不住的感歎,要論到武藝第一,自然是天下無雙的呂奉先,彈藥論到箭術第一,肯定是少年豪傑魏文長了。魏延是不知道曹操對他的評價,要是知道,沒準都能把自己的大牙也笑掉兩顆。
理所當然的,“少年豪傑魏文長”從此以後算是在曹操和劉備之處掛名了,幾乎每一個和他交手之人都跟打了雞血一樣,戰鬥力直線上升,讓魏延鬱悶不已。
當然了,魏延報功的時候當然是一番說辭了:什麽兵卒奮勇爭先,自己眼見曹操出現,奮力一箭,射掉曹操門牙兩顆,裏麵全無瞎蒙的痕跡。雖然大家都知道魏延這是運氣好,但也不揭穿魏延,運氣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說實話,有些時候運氣要比實力都重要。
不說別的,曹操墜馬之時萬一大頭衝下,一下子摔死了,這功勞也要記在魏延身上的,功勞就是功勞,可不管運氣因素。
看看大戰之後的影響吧,先挑重點的說,重點也就是曹操了,李重的戰略計劃就是那樣了,敵進我守,敵守我攻。
曹操重新整頓好營盤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分兵,曹操已經得到消息了,李重的十二萬大軍馬上就要齊聚虎牢關了,目的傻子都知道,肯定是兵逼洛陽,不然的話來旅遊啊!漢代還沒有演戲這個詞。
當然了,李重就算想演習也不行,他的經濟實力也承受不起。李重也比較討厭演習這個字,實戰才是最好的演習,比如美帝,你看人家的總統,那個上任之後不先四處炫耀一下武力。
靠著唱歌跳舞就能混到將軍級別的軍隊能有什麽戰鬥力,歸根結底,戰鬥力是打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更不是吹出來的。
將近兩萬軍隊要撤迴新鄭,這是必須的,短時間內能打下虎牢最好,打不下的話,曹操不可能看著新鄭唱空城計。劉備雖然被打的很慘,但戰爭潛力很大,也應該快恢複過來了,特別是關羽,是一個報複心極強的人。
還有近兩萬軍隊保衛後方,洛陽附近各縣也是要駐守的,曹操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河內的郝昭掃平洛陽外圍防線而無動於衷。
想來想去,這個難題還是交給了徐晃,雖然徐晃治軍嚴謹,但曹操也沒奢望徐晃能護的洛陽外圍萬無一失。這不是徐晃的能力不如郝昭,而是徐晃需要照顧的地方太多了,誰知道郝昭要對哪個縣下手。
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需要防守,那就是偃師,偃師距離洛陽不過三十裏,可以算是洛陽的左後屏障了。守住偃師,哪怕是洛陽被圍困,也有一個相互拱衛的存在,所以無論如何,曹操都不會放棄偃師的。
而現在對於曹操來說,能駐守偃師、適合駐守偃師的也隻有夏侯淵了,雖然夏侯淵有點攻強守弱,但駐守偃師還真不能死守不出,帶兵突襲是很有必要的,總不能讓李重肆無忌憚的圍城吧。
三次分兵以後,曹操很悲哀的發現,十萬大軍隻剩下三萬人上下,三萬人駐守洛陽這樣的大城稍有不足,但也勉強夠用了,戰果如何,就要看自己和李重的鬥智鬥力了。
撤軍當然不能唿啦一下就一哄而散了,也是要分步驟的,但無論如何,也要穩住局勢,別被李重趁勢追殺。先把新鄭的軍隊派迴去,再命令徐晃帶兵去對付郝昭,最後才是夏侯淵前去演示駐防,可憐的曹老大還要在虎牢堅持一段時間,給夏侯淵留下吊運糧草,準備守城物資的時間。
曹操轉攻為守,李重當然不會讓曹操安安心心的撤退了。就和曹操偷襲虎牢一樣,李重攻打洛陽的時間也不多,一樣要速戰速決。
所以李重立即對斷後的曹操展開猛烈的攻勢,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李重拋棄一切陰謀詭計,就用最簡單的強攻對付曹操,黃忠、魏延、韓當等人輪番上陣,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壓的曹操幾乎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