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中旬,關羽手下已經有兩萬餘兵卒了,更是趕製了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完全是一副轉守為攻的架勢。
關羽當真是有恃無恐,現在濄水已經結冰了,雖然冰麵還不結實,暫時不能行人,但也隻是時間問題,按照現在的天氣,不出三五日,冰麵就會凍的很厚,通行人馬不成問題。
也就是說,關羽就算打了敗仗也不怕,隨時可以撤軍而走。而濄水對岸,劉備手中還有兩萬軍隊接應關羽,可以說關羽沒有一點後顧之憂。
關羽沒有煩惱,李重可不一樣。
“這廝瘋了嗎?”李重在帳中氣的連連拍打桌案,臉色陰沉無比。
周瑜趙雲等人相互對視一眼,全都低下頭來、苦笑不已,他們真沒什麽方法對付關羽,正常人是對付不了瘋子的。
李重發了一通脾氣之後,也靠坐下來,示意眾人坐下說話。他也知道,這事怪不得別人,難道還能怪黃忠手賤不成,隻能說大家遇到個難纏的對手而已。
沒有恭維的意思,關羽確實是個很難纏的對手,雖然關羽發瘋一樣糾纏李重,對整體戰局來說並沒有什麽作用,屬於無用之功,空耗國力。但就局部戰爭來說,關羽沒犯過一點錯誤,出營攻打李重也按部就班,先立足與不敗之地。
這也是劉備敢於支持關羽的原因之一,占據荊州、揚州的劉備現在就像一個暴發戶,糧草無憂,根本就不怕和李重消耗國力,特別是在李重後續力不足的情況下。
實際上劉備一直是個被低估的人,非常被低估,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書籍,還是遊戲之中,都看不出來劉備有什麽特別出眾的能力。當然,文學影視作品中劉備多出來一個哭泣技能。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遊戲中,按照一般的遊戲設定,曹操在政治、軍事上的才能都在九十分以上,屬於特別優秀的人才。反過來看劉備的數值設定就非常苦逼了,一般來說,劉備的各項能力值都不會超過八十的,個人魅力不算!
劉備真的差曹操那麽多嗎?實際上不是的,劉備再戰略布局,臨陣指揮上比不上曹操,但劉備在政治上的能力絕對不差於曹操。
這不是瞎說,劉備的政治能力非常強,甚至比曹操還要強,籠絡人心就不用說了,大耳賊的哭泣技能不是吹的。識人之明劉備也有,提拔魏延,用張飛伐蜀,重用諸葛亮於弱冠之年,都能看出來劉備的眼光。
在治理民生上劉備同樣很有一套,在大多數時間裏,劉備手中都沒有太大的地盤,哪怕是占據了益州,劉備的地盤在三國之中也是最小的,但就靠這最小的地盤,劉備卻能屢次主動出擊,攻打曹操,可見其軍事物資儲備很充足。
千萬不要說什麽劉備打仗靠的是暴斂橫征,劉備有可能會做這樣的事,但是就算你暴斂橫征,也要有東西可以征不是,老百姓都是窮鬼,創造不出價值來,劉備就是再暴虐也沒辦法不是,可見劉備還是有能力讓老百姓創造出價值來的,這就是能耐。
現在劉備就是這個想法,富庶的荊州到了劉備手中隻會更加富庶,供應十萬人的軍隊常年交戰不是問題,劉備就是想拖一拖李重的戰略布局,給自己爭取一些時間來治理江東。
劉備這個想法不好說對錯,但對於劉備來說,沒有壓力倒是真的。
劉備可以打持久戰,李重不行,河北中原久經戰亂,百姓早就疲憊不堪了。所以李重必須要讓百姓休養生息一下,最起碼在建安九(204),李重是不打算發動戰爭了,他要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好好休養一下呢。
無論是百姓,還是兵卒,都需要好好休養一下。
現在劉備這麽不開眼,李重真的怒了,諸侯一怒風雲變色,李重的怒氣更是讓天下風雲變動。
既然劉備想要把自己拖在這裏,李重不介意破罐子破摔,在此地和劉備來一次大決戰,大不了建安十年也不動兵,多休養生息一年罷了,李重還年輕的很。
在李重的一連串命令之下,大規模的軍隊開始向祏縣聚集,其中規模最大的軍隊就是甘寧手中的一萬五千水軍。這一萬五千水軍是李重打算用來和劉備爭奪大江下遊控製權,駐守江都的。
本來甘寧應該在明年春暖花開再南下江都,但現在李重急了,就先拿來充數用。此外,江東的淩操、韓當也帶著一部分江東兵馬,在孫瑜的帶領下來到祏縣,聽從李重調遣,先找劉備算點利息。
雖說江東兵卒一向不善於陸戰,但這些兵卒都是由江東精銳,將領的親兵組成的,戰鬥力絕對彪悍,再加上他們還要找劉備報仇雪恨,士氣絕對沒有問題。
李重知人善用,也很體諒這些的基於報仇的心思,絕地不介意滿足他們的要求,嗯嗯……好吧,必須承認,李重是想順手消耗一下江東集體的實力,把他們派到最危險的地方去,當作炮灰使用。
此外陳留的太史慈也穩定下局勢,再次給李重派來五千援軍,太史慈不光能給李重派來一些援軍,還能派出一支騎兵南下,騷擾一下扶樂縣等地,切斷關羽和許昌之間的聯係,這個舉動並非無用之功。
在時間內,關羽和許昌失去聯係不會有什麽問題,但是如果許昌和關羽長時間失去聯係,就很有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可預料之事。
比如說新鄭的曹仁,曹仁確實不敢輕易對許昌用兵,破壞城池的軍事計劃,現在曹操的整個戰略重心都在益州上麵,為了益州之地,曹操連陳留、許昌和虎牢都放棄了。但是,這隻是在正常情況下,如果關羽真的露出致命破綻,曹仁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曹仁心裏一直有一個夢想:如果,如果……李重在濄水打的劉備屁滾尿流,全軍覆沒,太史慈再截斷關羽的歸路,曹仁就會立即出兵接應太史慈,徹底絞殺關羽這個勁敵,奪迴許昌……
第三百七十三章諸侯怒血流千裏
惱羞成怒的李重展開了大規模的兵力調動,這也間接影響了劉備的軍事計劃,到了現在劉備也覺得自己有些玩兒過火了,但劉備也不能退縮,隻能陪著李重一起發瘋了,於是馬超、陳到、文聘、諸葛亮等人也都齊聚濄水,準備和李重展開一場大戰。
幾家歡喜幾家愁,李重和劉備這種毫無節製的戰鬥成全了曹操,這種天下掉餡餅的好事簡直讓曹操簡直做夢都要笑醒,這次他終於可以全無顧忌的攻占益州了。
於是曹操裏給新鄭的曹仁下令,命令曹仁和夏侯惇接管司隸校尉的防禦工作,自己帶著一萬兵卒取道漢中,前去支援夏侯淵。
時間進入十一月,已經是隆冬時節,天寒地凍,濄水冰凍三尺,人馬通行無礙,劉備也將大軍渡過濄水,兵卒超過三萬之數,與李重對麵相持。
當然,劉備也不是吧部隊全調動過來,濄水南岸也留著一支兵馬駐守呢,這是劉備留著撤軍殿後的軍隊。
與此同時,李重也完成大軍調動,大營之中聚集了近五萬人馬。濄水北岸一共聚集了八萬多兵馬,這些兵馬每日都要操練陣型,鼓樂齊鳴,弄的濄水附近嘈雜不堪,真是天上飛鳥絕跡,地上走獸無蹤。
不是李重和劉備空耗軍力,光練不動手,實在是這些人馬來自四麵八方,沒有一點配合經驗,甚至有一些將領還相互不認識呢,總需要磨合一下。也不是說沒配合過就沒辦法打仗,但劉備和李重都想穩妥一些罷了。
十一月十一,後世的光棍節,李重出動四萬大軍,向對麵的劉備大營壓去。
李重選擇主動進攻是有原因的,首先雙方的人馬超過八萬,卻沒修建什麽堅固的營寨(主要是天氣太冷了),所以說進攻和防守之間的差距並不大,甚至主動進攻一方,在排兵布陣上還要占據一點優勢。
比如說李重主動進攻,就擁有戰場縱深的優勢,可以隨意布置兵馬,造成人多勢眾的假象,而劉備就不行了,防守一方是不能亂動的,就說陣地大小一項,劉備就差了許多。而且數萬人聚集在一起,顯示不出人數多來。
當然,防守一方也有天然的優勢,到底誰吃虧、誰占便宜,還要打過才知道。
李重這邊的主帥是周瑜,李重自己倒十分清閑,施施然站在周瑜身邊,表情輕鬆無比,一副看戲的樣子。
能者多勞,這就是李重的真實心思,如果不是生存壓力,剛穿越那會兒,李重都有混吃等死的心思了。
如果是李重這個廢物指揮軍隊的話,他一定會把四萬大軍分成三部分,中軍、左右兩翼,而且中軍一定是步兵和弓箭手混編,兩翼騎兵護衛,這是最中規中矩的打法。但周瑜不一樣,周瑜在指揮能力上要比李重強得多。
周瑜采用的方法是步騎混編,四萬軍隊完全成為一個整體,成半圓形的包圍陣型。
在超過五裏長的漫長戰線上,李重的軍陣緩緩前行,兵卒手中黑色軍旗遮天蔽日,隨風舒展,咧咧作響,如同一層層黑色的潮水,在潔白的雪原上席卷而來,看的劉備的兵卒股栗不已。
此時看到了才的軍隊漫山遍野而來,黑壓壓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劉備也有些後悔沒有主動出擊,劉備的軍事水平在這個年代不算拔尖,隨意擺出的軍陣也是中規中矩,中間步兵防禦,兩翼騎兵壓陣。
周瑜令旗一揮,趙雲率領一支騎兵越陣而出,直奔劉備的側翼撲去。
隨著周瑜搶先出手,先聲奪人,千百麵戰鼓一齊擂響,震天的鼓聲響徹曠野,震得空氣都顫抖起來。
周瑜動手,劉備也跟著做出動作,後排的弓箭手立即射出漫天箭雨,向趙雲的軍陣激射而去。
尖嘯聲中,河北騎兵紛紛被射倒在地,戰場之中頓時飄散出一股血腥之氣。
緊跟著,甘寧、周泰、淩操、韓當率領步兵狂奔而出,直衝劉備的中軍,而劉備軍中的陳到、文聘等人也出陣迎敵,濄水大戰終於拉開序幕。
甘寧四人都沒騎馬作戰,而是和普通的步兵一樣,手持盾牌,身披重甲。他們的任務是正麵衝擊劉備中軍,用一浪高過一浪的衝擊壓迫劉備中軍,迫使劉備無力做出反擊。
幾個人之所以不用戰馬,是為了更高的防禦力,指揮兵卒更方便一些,畢竟他們還需要經常接到周瑜的軍令。他們沒有狙殺敵將的任務,在每一隊混編兵卒之中,都有一小隊弓箭手,這些弓箭手處於軍陣的最中間,被嚴密保護起來,而對付敵將的工作,就是由這些弓箭手來完成的。
陳到和文聘剛在軍陣中露頭,混編軍陣之中就升起十餘束羽箭,奔著二人軍旗所在轟殺而去。沒錯,就是轟殺這個詞,在周瑜的指揮之下,弓箭手射出的羽箭就像炮彈一樣,采取麵積殺傷戰術,而且由於羽箭集中,點攻擊能力也非常強。
這十餘束羽箭至少有三四束射中目標,逼的文聘和陳到手忙腳亂,就連軍旗都被射的千瘡百孔,破爛不堪。
不是陳到和文聘武藝不高,實際上在真正的戰場之中,並沒有敢於無視亂箭的人,就算呂布、趙雲這樣的武將也不行。
確實,一些武將武藝很高,有敏銳的感覺,有超強的爆發力,能撥打激射而來的亂箭,但是,你能撥打幾次。
在兩名高手對戰之時,高手經常能手腕一抖,刺出千百道槍影。看似壯觀,可這千百道槍影也是有先有後的,大多數都是虛招,為了迷惑對手用的,並不是同時刺出十餘槍,天下間沒有那樣的武功,不然的話,武將豈不是可以一次就刺死好幾百小兵了。
但亂箭不一樣,亂箭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武將隻能依靠超強的爆發力將兵器揮舞的風雨不透。
但就算呂布這樣的超級猛將,連續撥打十餘次羽箭以後,也會變成一隻軟腳蝦。
躲閃更是無稽之談,就算能感覺到危險又能怎麽樣,戰場上那裏沒有危險。所以說想要在戰場上保住性命,靠的還是重甲。
但就算身披重甲,也要靠運氣的,倒黴的話,被一支羽箭穿透鎧甲縫隙而死也很正常。
所以文聘和陳到剛一露頭,就被激射而來的羽箭逼了迴去,兩個人急忙下馬重新穿了重甲再戰。
當然,像趙雲那樣一擊即退的不怕。
略一耽擱,兩隊兵卒就絞殺在一起,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在甘寧四人的帶領下,河北兵卒層層推進,轉眼見就殺的荊州兵卒節節敗退,在身後留下一地斷臂殘肢。
轟……“更大的聲音響起,這是夾在在軍中的投石機開始發威了,李重的軍陣之後又一些投石機,都集中在賈逵手裏。當然,這些投石機主要是用來威懾,恐嚇敵軍用的,指望它們一石頭砸死劉備不太現實。
短暫的交鋒過後,甘寧四人殺到劉備的中軍,展開更加慘烈的廝殺。
在數裏長的戰線上,雙方犬牙交錯,逐處廝殺,爭奪每一寸土地。李重的步兵像重錘一樣,轟擊著劉備的軍陣,狂奔突襲的騎兵就像一柄柄尖刀,突襲劉備軍陣的薄弱之處,占據漸漸陷入微妙的平衡之中。
這很正常,很少有雙方乍一交戰,就有一方兵敗如山倒的情況出現,除非雙方的實力相差太過懸殊。
主帥要做的就是在這微妙的平衡之中,尋找對方軍陣的破綻、弱點,尋求一點突破,最後迫使敵軍崩潰。
周瑜就是這樣做的,每一次、每一處交鋒,周瑜都會看到眼裏,記在心裏,然後做出調整。比如說輪換攻擊的兵卒,盡量保持兵卒的體力,比如說看到對方有弱點沒來得及處理,立即派優勢兵力圍攻,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等等等等。
相比周瑜的層層調度,劉備越發感到吃力了。
一開始還好,雙方都是生力軍,兵卒的戰鬥力相差不大,但隨著時間推移,兵卒的體力開始下降了,劉備也要被迫輪換兵卒。沒錯,劉備輪換兵卒是被迫的,因為周瑜是主攻一方,劉備要根據周瑜的軍隊調到來做出應對之法,調動自己的兵卒,分配戰鬥力。
但是,差距也就是這樣形成的!劉備能調動九隊兵卒不出差錯,而周瑜能調動十隊兵卒遊刃有餘,劉備就有一隊兵卒必輸無疑。這隻是打個比方而已,雙方的指揮極限不是一個枯燥數字,而是各方麵的差距。
周瑜再次大規模的調動兵卒,趙雲、黃忠、魏延、周倉等人都帶著騎兵越陣而出,輪番衝荊州軍陣的右翼。
劉備的右翼主將是馬超,馬超訓練、統領騎兵的能力不用多提了,這是劉備軍陣之中攻擊力最強的一點。但攻擊力最強,也就相當於防禦能力最弱,騎兵本來就不是站著挨打的兵種。
這就是周瑜想要看到的,用強大的攻擊力,逼的馬超不得不主動出擊。
騎兵對衝是極為慘烈的局麵,馬蹄卷起一蓬蓬積雪,飄散在空中,再被鮮血染紅,一名名騎兵就像穿梭在幽冥血海之中一樣。
…………
不分卷了,麻煩,還要起名!
第三百七十四章周瑜會出暈招嗎?
一蓬蓬血花飛濺,一聲聲慘叫響起,騎兵相互撞擊、砍殺,在雪地上留下無數具殘缺不堪的屍體。
馬超確實十分厲害,發出一聲聲怒吼,手中長槍連連揮舞,發出嗚嗚的破空聲,殺得荊州騎兵不住的落馬身亡。
特別是馬超手下的涼州兵卒,更是悍不畏死,不少涼州步卒就跟豹子一樣兇猛,直接在地上一躍而起,抱著河北騎兵摔落馬下,這就是以命換命了,在地上翻滾就是被馬蹄踐踏而死、骨肉為泥的下場。
所以馬超在趙雲、黃忠、魏延、周倉四人的輪番衝擊之下,竟然也能勉力支持下去,看的周瑜讚歎不已。兵卒的體力、配合、武藝可以訓練,但兵卒的亡命血性是無論如何也訓練不出來的。
荊州兵卒不行,河北兵卒也不行,在華夏大地,也隻有連年征戰的涼州才有這種悍勇民風,這是一代一代人沉澱下來的風骨、血性,一想到自己手下的江東老爺兵,周瑜就覺得孫策輸的真不冤。
但馬超也隻是能勉強支持一段時間而已,荊州的騎兵數量少於河北兵卒,趙雲四人可以輪番衝殺,馬超卻做不到。就算人能堅持下去,戰馬也不行,所以在趙雲四人展開第二輪攻勢的時候,馬超派人向劉備求援了。
劉備也看到側翼的情況有些不妙,但劉備不是嗎差馬超,他隻是個旁觀者而已,並不清楚馬超到底能堅持多長時間。
當馬超派人來求援的時候,劉備終於知道,自己必須要給馬超派援兵了。
劉備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將手中的預備隊派出去,也就是劉備手中的五千兵卒,但這五千兵卒派出去,劉備就再也沒有後備力量了,所以劉備不怎麽敢動用這些人。要知道,現在才剛開打沒多長時間,戰局剛剛陷入中段,還遠遠沒到收尾的時候。
可如果要從中軍和左翼抽調兵卒支援馬超,劉備又害怕中軍和左翼壓力過大,現在這兩個軍陣情況也不太好。
就在這時,劉備身邊的諸葛亮提議道:“主公,莫不如先在中軍抽調兵卒支援馬超將軍,萬一中軍支持不住,再支援中軍也不遲啊。”
“也好……”本來劉備就傾向於這種意見,聽到諸葛亮也是這個意思,劉備立即點頭大營下來,派了兩千兵卒前去支援馬超。劉備對諸葛亮的意見還是很重視的,雖然劉備認為,諸葛亮戰場經驗淺薄,用兵也過於中規中矩,但諸葛亮畢竟是科班出身,科班出身的優秀生就算算不上名將,但也絕對不會庸才、廢物,要做到不出差錯還是沒問題的。
這兩千兵卒都是手持大盾長槍的精兵,當然,就算是在精銳的步兵也擋不住騎兵衝擊的,他們的任務隻是給馬超爭取一些休息的時間罷了。
實際上諸葛亮提出的辦法確實沒有什麽差錯,劉備的兩千援兵一到,馬超立即讓馬岱帶領這兩千人組成一個嚴密的軍陣,擋在涼州兵卒之前,抵擋河北騎兵的衝擊。
馬超也是沒辦法了,他隻有犧牲這些人,來給自己爭取休息的時間,涼州兵卒確實悍勇,也不怕河北騎兵,但馬超卻沒有後備兵源,這些兵卒死一個,就少一個,這些兵卒是馬超最後的依靠了。
反之,荊州兵卒死傷多少個馬超都不心疼,反正劉備有錢,死光了再練就是了。就算沒有感情因素,馬超也會選擇拋棄荊州兵卒的,如何取勝,這是一個大將的必須功課,戰爭就是這麽殘酷。
頂多馬超事後假惺惺的流幾滴眼淚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英明神武的名將、君王、偉人背後,是無數普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代價。
關羽當真是有恃無恐,現在濄水已經結冰了,雖然冰麵還不結實,暫時不能行人,但也隻是時間問題,按照現在的天氣,不出三五日,冰麵就會凍的很厚,通行人馬不成問題。
也就是說,關羽就算打了敗仗也不怕,隨時可以撤軍而走。而濄水對岸,劉備手中還有兩萬軍隊接應關羽,可以說關羽沒有一點後顧之憂。
關羽沒有煩惱,李重可不一樣。
“這廝瘋了嗎?”李重在帳中氣的連連拍打桌案,臉色陰沉無比。
周瑜趙雲等人相互對視一眼,全都低下頭來、苦笑不已,他們真沒什麽方法對付關羽,正常人是對付不了瘋子的。
李重發了一通脾氣之後,也靠坐下來,示意眾人坐下說話。他也知道,這事怪不得別人,難道還能怪黃忠手賤不成,隻能說大家遇到個難纏的對手而已。
沒有恭維的意思,關羽確實是個很難纏的對手,雖然關羽發瘋一樣糾纏李重,對整體戰局來說並沒有什麽作用,屬於無用之功,空耗國力。但就局部戰爭來說,關羽沒犯過一點錯誤,出營攻打李重也按部就班,先立足與不敗之地。
這也是劉備敢於支持關羽的原因之一,占據荊州、揚州的劉備現在就像一個暴發戶,糧草無憂,根本就不怕和李重消耗國力,特別是在李重後續力不足的情況下。
實際上劉備一直是個被低估的人,非常被低估,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書籍,還是遊戲之中,都看不出來劉備有什麽特別出眾的能力。當然,文學影視作品中劉備多出來一個哭泣技能。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遊戲中,按照一般的遊戲設定,曹操在政治、軍事上的才能都在九十分以上,屬於特別優秀的人才。反過來看劉備的數值設定就非常苦逼了,一般來說,劉備的各項能力值都不會超過八十的,個人魅力不算!
劉備真的差曹操那麽多嗎?實際上不是的,劉備再戰略布局,臨陣指揮上比不上曹操,但劉備在政治上的能力絕對不差於曹操。
這不是瞎說,劉備的政治能力非常強,甚至比曹操還要強,籠絡人心就不用說了,大耳賊的哭泣技能不是吹的。識人之明劉備也有,提拔魏延,用張飛伐蜀,重用諸葛亮於弱冠之年,都能看出來劉備的眼光。
在治理民生上劉備同樣很有一套,在大多數時間裏,劉備手中都沒有太大的地盤,哪怕是占據了益州,劉備的地盤在三國之中也是最小的,但就靠這最小的地盤,劉備卻能屢次主動出擊,攻打曹操,可見其軍事物資儲備很充足。
千萬不要說什麽劉備打仗靠的是暴斂橫征,劉備有可能會做這樣的事,但是就算你暴斂橫征,也要有東西可以征不是,老百姓都是窮鬼,創造不出價值來,劉備就是再暴虐也沒辦法不是,可見劉備還是有能力讓老百姓創造出價值來的,這就是能耐。
現在劉備就是這個想法,富庶的荊州到了劉備手中隻會更加富庶,供應十萬人的軍隊常年交戰不是問題,劉備就是想拖一拖李重的戰略布局,給自己爭取一些時間來治理江東。
劉備這個想法不好說對錯,但對於劉備來說,沒有壓力倒是真的。
劉備可以打持久戰,李重不行,河北中原久經戰亂,百姓早就疲憊不堪了。所以李重必須要讓百姓休養生息一下,最起碼在建安九(204),李重是不打算發動戰爭了,他要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好好休養一下呢。
無論是百姓,還是兵卒,都需要好好休養一下。
現在劉備這麽不開眼,李重真的怒了,諸侯一怒風雲變色,李重的怒氣更是讓天下風雲變動。
既然劉備想要把自己拖在這裏,李重不介意破罐子破摔,在此地和劉備來一次大決戰,大不了建安十年也不動兵,多休養生息一年罷了,李重還年輕的很。
在李重的一連串命令之下,大規模的軍隊開始向祏縣聚集,其中規模最大的軍隊就是甘寧手中的一萬五千水軍。這一萬五千水軍是李重打算用來和劉備爭奪大江下遊控製權,駐守江都的。
本來甘寧應該在明年春暖花開再南下江都,但現在李重急了,就先拿來充數用。此外,江東的淩操、韓當也帶著一部分江東兵馬,在孫瑜的帶領下來到祏縣,聽從李重調遣,先找劉備算點利息。
雖說江東兵卒一向不善於陸戰,但這些兵卒都是由江東精銳,將領的親兵組成的,戰鬥力絕對彪悍,再加上他們還要找劉備報仇雪恨,士氣絕對沒有問題。
李重知人善用,也很體諒這些的基於報仇的心思,絕地不介意滿足他們的要求,嗯嗯……好吧,必須承認,李重是想順手消耗一下江東集體的實力,把他們派到最危險的地方去,當作炮灰使用。
此外陳留的太史慈也穩定下局勢,再次給李重派來五千援軍,太史慈不光能給李重派來一些援軍,還能派出一支騎兵南下,騷擾一下扶樂縣等地,切斷關羽和許昌之間的聯係,這個舉動並非無用之功。
在時間內,關羽和許昌失去聯係不會有什麽問題,但是如果許昌和關羽長時間失去聯係,就很有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可預料之事。
比如說新鄭的曹仁,曹仁確實不敢輕易對許昌用兵,破壞城池的軍事計劃,現在曹操的整個戰略重心都在益州上麵,為了益州之地,曹操連陳留、許昌和虎牢都放棄了。但是,這隻是在正常情況下,如果關羽真的露出致命破綻,曹仁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曹仁心裏一直有一個夢想:如果,如果……李重在濄水打的劉備屁滾尿流,全軍覆沒,太史慈再截斷關羽的歸路,曹仁就會立即出兵接應太史慈,徹底絞殺關羽這個勁敵,奪迴許昌……
第三百七十三章諸侯怒血流千裏
惱羞成怒的李重展開了大規模的兵力調動,這也間接影響了劉備的軍事計劃,到了現在劉備也覺得自己有些玩兒過火了,但劉備也不能退縮,隻能陪著李重一起發瘋了,於是馬超、陳到、文聘、諸葛亮等人也都齊聚濄水,準備和李重展開一場大戰。
幾家歡喜幾家愁,李重和劉備這種毫無節製的戰鬥成全了曹操,這種天下掉餡餅的好事簡直讓曹操簡直做夢都要笑醒,這次他終於可以全無顧忌的攻占益州了。
於是曹操裏給新鄭的曹仁下令,命令曹仁和夏侯惇接管司隸校尉的防禦工作,自己帶著一萬兵卒取道漢中,前去支援夏侯淵。
時間進入十一月,已經是隆冬時節,天寒地凍,濄水冰凍三尺,人馬通行無礙,劉備也將大軍渡過濄水,兵卒超過三萬之數,與李重對麵相持。
當然,劉備也不是吧部隊全調動過來,濄水南岸也留著一支兵馬駐守呢,這是劉備留著撤軍殿後的軍隊。
與此同時,李重也完成大軍調動,大營之中聚集了近五萬人馬。濄水北岸一共聚集了八萬多兵馬,這些兵馬每日都要操練陣型,鼓樂齊鳴,弄的濄水附近嘈雜不堪,真是天上飛鳥絕跡,地上走獸無蹤。
不是李重和劉備空耗軍力,光練不動手,實在是這些人馬來自四麵八方,沒有一點配合經驗,甚至有一些將領還相互不認識呢,總需要磨合一下。也不是說沒配合過就沒辦法打仗,但劉備和李重都想穩妥一些罷了。
十一月十一,後世的光棍節,李重出動四萬大軍,向對麵的劉備大營壓去。
李重選擇主動進攻是有原因的,首先雙方的人馬超過八萬,卻沒修建什麽堅固的營寨(主要是天氣太冷了),所以說進攻和防守之間的差距並不大,甚至主動進攻一方,在排兵布陣上還要占據一點優勢。
比如說李重主動進攻,就擁有戰場縱深的優勢,可以隨意布置兵馬,造成人多勢眾的假象,而劉備就不行了,防守一方是不能亂動的,就說陣地大小一項,劉備就差了許多。而且數萬人聚集在一起,顯示不出人數多來。
當然,防守一方也有天然的優勢,到底誰吃虧、誰占便宜,還要打過才知道。
李重這邊的主帥是周瑜,李重自己倒十分清閑,施施然站在周瑜身邊,表情輕鬆無比,一副看戲的樣子。
能者多勞,這就是李重的真實心思,如果不是生存壓力,剛穿越那會兒,李重都有混吃等死的心思了。
如果是李重這個廢物指揮軍隊的話,他一定會把四萬大軍分成三部分,中軍、左右兩翼,而且中軍一定是步兵和弓箭手混編,兩翼騎兵護衛,這是最中規中矩的打法。但周瑜不一樣,周瑜在指揮能力上要比李重強得多。
周瑜采用的方法是步騎混編,四萬軍隊完全成為一個整體,成半圓形的包圍陣型。
在超過五裏長的漫長戰線上,李重的軍陣緩緩前行,兵卒手中黑色軍旗遮天蔽日,隨風舒展,咧咧作響,如同一層層黑色的潮水,在潔白的雪原上席卷而來,看的劉備的兵卒股栗不已。
此時看到了才的軍隊漫山遍野而來,黑壓壓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劉備也有些後悔沒有主動出擊,劉備的軍事水平在這個年代不算拔尖,隨意擺出的軍陣也是中規中矩,中間步兵防禦,兩翼騎兵壓陣。
周瑜令旗一揮,趙雲率領一支騎兵越陣而出,直奔劉備的側翼撲去。
隨著周瑜搶先出手,先聲奪人,千百麵戰鼓一齊擂響,震天的鼓聲響徹曠野,震得空氣都顫抖起來。
周瑜動手,劉備也跟著做出動作,後排的弓箭手立即射出漫天箭雨,向趙雲的軍陣激射而去。
尖嘯聲中,河北騎兵紛紛被射倒在地,戰場之中頓時飄散出一股血腥之氣。
緊跟著,甘寧、周泰、淩操、韓當率領步兵狂奔而出,直衝劉備的中軍,而劉備軍中的陳到、文聘等人也出陣迎敵,濄水大戰終於拉開序幕。
甘寧四人都沒騎馬作戰,而是和普通的步兵一樣,手持盾牌,身披重甲。他們的任務是正麵衝擊劉備中軍,用一浪高過一浪的衝擊壓迫劉備中軍,迫使劉備無力做出反擊。
幾個人之所以不用戰馬,是為了更高的防禦力,指揮兵卒更方便一些,畢竟他們還需要經常接到周瑜的軍令。他們沒有狙殺敵將的任務,在每一隊混編兵卒之中,都有一小隊弓箭手,這些弓箭手處於軍陣的最中間,被嚴密保護起來,而對付敵將的工作,就是由這些弓箭手來完成的。
陳到和文聘剛在軍陣中露頭,混編軍陣之中就升起十餘束羽箭,奔著二人軍旗所在轟殺而去。沒錯,就是轟殺這個詞,在周瑜的指揮之下,弓箭手射出的羽箭就像炮彈一樣,采取麵積殺傷戰術,而且由於羽箭集中,點攻擊能力也非常強。
這十餘束羽箭至少有三四束射中目標,逼的文聘和陳到手忙腳亂,就連軍旗都被射的千瘡百孔,破爛不堪。
不是陳到和文聘武藝不高,實際上在真正的戰場之中,並沒有敢於無視亂箭的人,就算呂布、趙雲這樣的武將也不行。
確實,一些武將武藝很高,有敏銳的感覺,有超強的爆發力,能撥打激射而來的亂箭,但是,你能撥打幾次。
在兩名高手對戰之時,高手經常能手腕一抖,刺出千百道槍影。看似壯觀,可這千百道槍影也是有先有後的,大多數都是虛招,為了迷惑對手用的,並不是同時刺出十餘槍,天下間沒有那樣的武功,不然的話,武將豈不是可以一次就刺死好幾百小兵了。
但亂箭不一樣,亂箭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武將隻能依靠超強的爆發力將兵器揮舞的風雨不透。
但就算呂布這樣的超級猛將,連續撥打十餘次羽箭以後,也會變成一隻軟腳蝦。
躲閃更是無稽之談,就算能感覺到危險又能怎麽樣,戰場上那裏沒有危險。所以說想要在戰場上保住性命,靠的還是重甲。
但就算身披重甲,也要靠運氣的,倒黴的話,被一支羽箭穿透鎧甲縫隙而死也很正常。
所以文聘和陳到剛一露頭,就被激射而來的羽箭逼了迴去,兩個人急忙下馬重新穿了重甲再戰。
當然,像趙雲那樣一擊即退的不怕。
略一耽擱,兩隊兵卒就絞殺在一起,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在甘寧四人的帶領下,河北兵卒層層推進,轉眼見就殺的荊州兵卒節節敗退,在身後留下一地斷臂殘肢。
轟……“更大的聲音響起,這是夾在在軍中的投石機開始發威了,李重的軍陣之後又一些投石機,都集中在賈逵手裏。當然,這些投石機主要是用來威懾,恐嚇敵軍用的,指望它們一石頭砸死劉備不太現實。
短暫的交鋒過後,甘寧四人殺到劉備的中軍,展開更加慘烈的廝殺。
在數裏長的戰線上,雙方犬牙交錯,逐處廝殺,爭奪每一寸土地。李重的步兵像重錘一樣,轟擊著劉備的軍陣,狂奔突襲的騎兵就像一柄柄尖刀,突襲劉備軍陣的薄弱之處,占據漸漸陷入微妙的平衡之中。
這很正常,很少有雙方乍一交戰,就有一方兵敗如山倒的情況出現,除非雙方的實力相差太過懸殊。
主帥要做的就是在這微妙的平衡之中,尋找對方軍陣的破綻、弱點,尋求一點突破,最後迫使敵軍崩潰。
周瑜就是這樣做的,每一次、每一處交鋒,周瑜都會看到眼裏,記在心裏,然後做出調整。比如說輪換攻擊的兵卒,盡量保持兵卒的體力,比如說看到對方有弱點沒來得及處理,立即派優勢兵力圍攻,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等等等等。
相比周瑜的層層調度,劉備越發感到吃力了。
一開始還好,雙方都是生力軍,兵卒的戰鬥力相差不大,但隨著時間推移,兵卒的體力開始下降了,劉備也要被迫輪換兵卒。沒錯,劉備輪換兵卒是被迫的,因為周瑜是主攻一方,劉備要根據周瑜的軍隊調到來做出應對之法,調動自己的兵卒,分配戰鬥力。
但是,差距也就是這樣形成的!劉備能調動九隊兵卒不出差錯,而周瑜能調動十隊兵卒遊刃有餘,劉備就有一隊兵卒必輸無疑。這隻是打個比方而已,雙方的指揮極限不是一個枯燥數字,而是各方麵的差距。
周瑜再次大規模的調動兵卒,趙雲、黃忠、魏延、周倉等人都帶著騎兵越陣而出,輪番衝荊州軍陣的右翼。
劉備的右翼主將是馬超,馬超訓練、統領騎兵的能力不用多提了,這是劉備軍陣之中攻擊力最強的一點。但攻擊力最強,也就相當於防禦能力最弱,騎兵本來就不是站著挨打的兵種。
這就是周瑜想要看到的,用強大的攻擊力,逼的馬超不得不主動出擊。
騎兵對衝是極為慘烈的局麵,馬蹄卷起一蓬蓬積雪,飄散在空中,再被鮮血染紅,一名名騎兵就像穿梭在幽冥血海之中一樣。
…………
不分卷了,麻煩,還要起名!
第三百七十四章周瑜會出暈招嗎?
一蓬蓬血花飛濺,一聲聲慘叫響起,騎兵相互撞擊、砍殺,在雪地上留下無數具殘缺不堪的屍體。
馬超確實十分厲害,發出一聲聲怒吼,手中長槍連連揮舞,發出嗚嗚的破空聲,殺得荊州騎兵不住的落馬身亡。
特別是馬超手下的涼州兵卒,更是悍不畏死,不少涼州步卒就跟豹子一樣兇猛,直接在地上一躍而起,抱著河北騎兵摔落馬下,這就是以命換命了,在地上翻滾就是被馬蹄踐踏而死、骨肉為泥的下場。
所以馬超在趙雲、黃忠、魏延、周倉四人的輪番衝擊之下,竟然也能勉力支持下去,看的周瑜讚歎不已。兵卒的體力、配合、武藝可以訓練,但兵卒的亡命血性是無論如何也訓練不出來的。
荊州兵卒不行,河北兵卒也不行,在華夏大地,也隻有連年征戰的涼州才有這種悍勇民風,這是一代一代人沉澱下來的風骨、血性,一想到自己手下的江東老爺兵,周瑜就覺得孫策輸的真不冤。
但馬超也隻是能勉強支持一段時間而已,荊州的騎兵數量少於河北兵卒,趙雲四人可以輪番衝殺,馬超卻做不到。就算人能堅持下去,戰馬也不行,所以在趙雲四人展開第二輪攻勢的時候,馬超派人向劉備求援了。
劉備也看到側翼的情況有些不妙,但劉備不是嗎差馬超,他隻是個旁觀者而已,並不清楚馬超到底能堅持多長時間。
當馬超派人來求援的時候,劉備終於知道,自己必須要給馬超派援兵了。
劉備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將手中的預備隊派出去,也就是劉備手中的五千兵卒,但這五千兵卒派出去,劉備就再也沒有後備力量了,所以劉備不怎麽敢動用這些人。要知道,現在才剛開打沒多長時間,戰局剛剛陷入中段,還遠遠沒到收尾的時候。
可如果要從中軍和左翼抽調兵卒支援馬超,劉備又害怕中軍和左翼壓力過大,現在這兩個軍陣情況也不太好。
就在這時,劉備身邊的諸葛亮提議道:“主公,莫不如先在中軍抽調兵卒支援馬超將軍,萬一中軍支持不住,再支援中軍也不遲啊。”
“也好……”本來劉備就傾向於這種意見,聽到諸葛亮也是這個意思,劉備立即點頭大營下來,派了兩千兵卒前去支援馬超。劉備對諸葛亮的意見還是很重視的,雖然劉備認為,諸葛亮戰場經驗淺薄,用兵也過於中規中矩,但諸葛亮畢竟是科班出身,科班出身的優秀生就算算不上名將,但也絕對不會庸才、廢物,要做到不出差錯還是沒問題的。
這兩千兵卒都是手持大盾長槍的精兵,當然,就算是在精銳的步兵也擋不住騎兵衝擊的,他們的任務隻是給馬超爭取一些休息的時間罷了。
實際上諸葛亮提出的辦法確實沒有什麽差錯,劉備的兩千援兵一到,馬超立即讓馬岱帶領這兩千人組成一個嚴密的軍陣,擋在涼州兵卒之前,抵擋河北騎兵的衝擊。
馬超也是沒辦法了,他隻有犧牲這些人,來給自己爭取休息的時間,涼州兵卒確實悍勇,也不怕河北騎兵,但馬超卻沒有後備兵源,這些兵卒死一個,就少一個,這些兵卒是馬超最後的依靠了。
反之,荊州兵卒死傷多少個馬超都不心疼,反正劉備有錢,死光了再練就是了。就算沒有感情因素,馬超也會選擇拋棄荊州兵卒的,如何取勝,這是一個大將的必須功課,戰爭就是這麽殘酷。
頂多馬超事後假惺惺的流幾滴眼淚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英明神武的名將、君王、偉人背後,是無數普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