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燦爛,夜風入水,原野之上火光點點。


    趙雲的五百騎兵正圍著篝火煮飯,頭盔裏麵熱氣翻騰,濃鬱的肉香飄出老遠,喂完戰馬的兵卒無事可做,都低聲閑聊著,也有人給傷兵包紮傷口,而趙雲正在和裴元紹研究接下來的作戰方案。


    有句話說的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也有句話這樣說:無知者無畏!


    還有句話這樣說: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總之,兩個膽大包天之輩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偷襲曹操!


    第二百九十七章星光燦爛藏殺機


    接連派出兩股追擊部隊,再留下徐晃駐守泗水之後,曹操的手中還有三萬多兵卒,而趙雲手中才有四百多騎兵,雙方的兵力對比接近一比一百,這是個無法抹平的差距,絕對的實力,可以擊敗任何陰謀詭計。


    而且別看趙雲的河北騎兵悍勇非常,曹操手中也有戰鬥力極其強悍的虎賁軍,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都能抗衡趙雲這支精兵。


    說道武將,曹操更是能把趙雲拋出幾條街去,單單一個許褚就有和趙雲單打獨鬥的資格,張頜、夏侯惇、曹洪、樂進、曹純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裴元紹說道指揮還行,和這些人比武藝的話,那和送死有什麽區別。


    但是趙雲和裴元紹依舊決定冒險偷襲曹操,兩個人計算了一下,如果將戰馬的體力養足,偷襲曹操之後,完全可以在兩個時辰內逃到五十裏之外。趙雲就不信,曹操能一直追自己,而放棄追殺李重。


    實際上兩個人就是打算耽擱一下曹操的行程,給李重更充裕的準備時間而已,但現在兩個人發現能超額完成任務,武將的好勝心立即驅使他們做出冒險的舉動。


    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裏,趙雲和裴元紹都沒有出現。


    但就算如此,作為先鋒的張頜也戰戰兢兢,走一步加一步小心。人就是這樣,對未知的危險才感到可怕,趙雲真要是跳出來,那也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事了,張頜也不怕趙雲。


    建安七年五月初五,張頜的四千追兵過了成縣和汶陽縣,已經快要追上李重的主力部隊了。


    於是張頜也終於鬆了口氣,在他的猜想裏,趙雲應該是和大部隊會合了。畢竟你不能真的指望五百人斷後的,哪怕是五百精兵也不行。


    而現在曹操帶領大軍就跟在張頜身後三四十裏處,雙方很聯絡起來很方便,也很快捷。所以一得知張頜逼近李重後隊的消息,曹操就立即給張頜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攻打李重的後隊,爭取拖住李重的行軍速度,那怕是把張頜手中的四千兵卒全部拚光,曹操也在所不惜。


    張頜接到軍令之後,立即就開始全軍提速,終於在汶水南岸追上李重的後隊。


    李重一共在汶水修建了三座浮橋,但是由於進入雨季,河水暴漲,已經有兩座浮橋被河水淹沒了,隻有一座浮橋可以勉強通行。


    眾所周知,軍隊在渡河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一旦遭遇敵軍偷襲,很有可能全軍崩潰,爭相渡河,自相踐踏。張頜見到李重陷入這種危險的狀況,心中大喜,幾乎將滿天的神仙挨個拜了個遍。


    事實也是這樣的,張頜的追兵一出現,李重的渡河軍隊立即騷亂起來。張頜揮兵猛攻,李重這邊派出太史慈死命抵擋,就算太史慈的兵力占優,但依然被張頜殺得節節敗退,死傷慘重。


    張頜看得出來,這不是太史慈指揮失誤,也不是李重的兵卒不會排兵布陣,而是李重的兵卒沒有作戰的心思。也就是說李重的兵卒沒有作戰的勇氣,失去勇氣的兵卒就跟行屍走肉沒什麽區別,是任人屠戮的羔羊。


    一場大戰下來,李重的主力部隊終於依靠太史慈拚死抵抗,成功的渡過了汶水,但也損失了兩千多兵卒。


    不要小看了這個數字,張頜手中一共才四千人馬,而且還經過好幾天的急行軍,又和趙雲大戰過一場,已經是疲憊之師了。能有這樣的戰果,已經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了。


    渡過了汶水,李重甚至都沒來得及燒毀浮橋,就狼狽而去,直奔巨平縣。張頜自然不會放過進兵良機,尾隨而至,一路上斬殺了無數掉隊的河北兵卒。


    而此時,曹操也正在趕赴汶水的途中。


    建安七年五月初五夜,曹操的四萬大軍也趕到泗水,準備連夜渡河,追殺李重。因為曹操已經感覺到了,李重的軍隊疲勢以顯,決戰就在幾日之內了。


    但曹操卻不知道,就在四萬大軍的身後,還有一隻軍隊對他虎視眈眈,伺機發難呢!


    這支軍隊當然就是趙雲和裴元紹帶領的五百騎兵了,這兩個無恥之徒也打算趁著曹操渡河的機會半渡而擊之呢。


    趙雲這次偷襲可以說是真正的偷襲了,無論如何,曹操也不會想到還有一隻軍隊隱藏在他的後方。試想一下,如果李重真的是全軍敗退,那麽絕對不會留下一隻軍隊在曹操的後方的,遊擊戰如果沒有正麵戰場的牽製,就是一個戰鬥力不超過五的渣渣,想一想當年老蔣敗退,那個誰被日軍圍剿的慘狀。就知道遊擊戰隻是為無限誇大的一種戰鬥方法了,政治目的大於軍事目的。


    所以說,如果李重一旦真的敗退,趙雲這五百騎兵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當然如果趙雲隱秘不出,就另當別論了。趙雲這支軍隊是絕對隱秘的,如果曹操在最後渡河,都有可能被趙雲突襲斬殺。


    但是,有利必有弊,趙雲和裴元紹卻沒想到,他們一旦偷襲了曹操,很有可能會暴露李重的整體戰略意圖。


    這不是兩個人愚笨,實際上他們根本就沒想過這個問題,人處在什麽位置,才會考慮什麽問題。屌絲想想明天早餐吃什麽,晚上看波多野結衣還是蒼井空就好了,什麽中東石油計劃啊,房價調控啊!根被就不再屌絲的操心範圍之內,國家大佬的智慧如海,豈是屌絲所能揣測的。


    趙雲和裴元紹也是一樣,雖然他們算得上是個高富帥,但他們也沒有站在全國一盤棋的角度看問題,暫時沒看出這一點也是很正常的。但等到這兩個二貨反應過來,估計也來不及了。


    汶水岸邊,曹操的軍隊正在組織渡河,士兵手中的火把成千上萬,從遠處看去,火光連成一片,就像天上的銀河一樣燦爛輝煌。


    到了子時,曹操的四萬大軍已經有一大半渡過汶水,而趙雲和裴元紹也開始整理對付,準備偷襲曹軍。


    趙雲麵對著五百騎兵,眼神冷厲,一字一句的說道:“今夜,我們就要趁著曹軍渡河之際襲擊曹軍的後隊,我們要麵對的是數十倍與我的敵軍,他們如狼似虎,轉戰中原,百戰百勝,不知道你們……怕不怕!”


    第二百九十八章意料之外的大勝


    五百兵卒齊聲喝道:“不怕……”


    這倒不是這些人硬著頭皮吹牛,他們確實不怕,自從出道以來,這些人就已經習慣麵對數倍,數十倍的敵人作戰了,大草原上的異族如狼似虎,四麵皆敵,他們都沒怕過,怎麽會怕了曹操的軍隊。


    如果沒有過人的勇氣,他們也稱不上精銳中的精銳了。


    四萬大軍已經有三萬渡過汶水了,曹操也騎著絕影上了浮橋,許褚護衛在曹操身邊,虎目圓睜,四處查看。最後帶兵渡河的是李典,李典正四處大聲吆喝著,指揮兵卒搬用糧草。


    遠方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條火龍出現在南方。


    李典頓時一驚,心道:難道還有落在後麵的軍隊嗎?不過李典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可能,如果是步兵落到後麵還有可能,騎兵怎麽可能落到後麵呢?聽馬蹄聲,至少有數百人馬,不可能數百人一起拉肚子吧。


    是敵軍!李典一下子就反應過來,厲聲喝道:“敵襲……布陣禦敵。”同時李典拚命的想後隊擠去,想要站到最後麵,指揮兵卒布陣。


    夜間軍隊最怕的就是偷襲,無論敵軍有多少人,兵卒們也都看不到,百分之八十的軍隊都會發生騷亂。曹操的兵卒也一樣,李典不喊還好一點,沒人知道被偷襲了,李典一喊,後麵的兵卒頓時慌作一團。


    李典急切之間犯了一個錯誤,他應該先喊布陣,再喊敵襲的,這樣至少能騙過一些反應慢的兵卒。


    李典剛擠到後隊,趙雲就一馬當先,帶著五百騎兵撞了上來。偏趕著李典倒黴,擠到後隊的時候正好被一堆兵卒圍住,連躲都沒辦法躲,眼睜睜的看著趙雲奔著自己衝了過來。


    對於趙雲來說,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一瞬間,趙雲大招亂放,先是三箭連射的連珠箭,緊接著故技重施,抖手拋出手中的鋼槍,最後拎著青釭劍衝了上去,活脫脫一個亡命之徒的架勢。


    李典嚇得亡魂皆冒,在兵卒的搗亂之下,先是拚命擋開趙雲的連珠箭,再磕飛趙雲的鋼槍,可麵對趙雲的青釭劍,還有無數兵卒的擠壓,李典就再也沒有掙紮的餘地了,被趙雲一劍辟為兩半,慘死當場。


    可以這麽說,李典是死在自己的兵卒和趙雲聯手之下,冤枉透頂。


    曹操得知趙雲來襲要比李典晚一些,他想迴去阻止軍隊禦敵,圍殺趙雲。但很可惜,浮橋已經被慌亂的曹軍堵滿了,兵卒爭先逃亡,衝擊著曹操的衛隊,別說後退了,曹操都被擠的往南岸而去了。


    許褚勃然大怒,拎著大刀連斬了數十名曹軍,殺得浮橋上血流成河,腥氣難當,更有數十名兵卒被許褚嚇得直接跳進滔滔汶水,黑夜之中也辨不清方向,哭喊著被水流卷走。


    看到震懾住這些慌亂的兵卒,許褚厲聲喝道:“全部後退,退到浮橋南岸,有耽擱者,立斬不饒。”


    自從大戰馬超之後,許褚的兇名日盛,暴怒之下,聲如巨雷,嚇得混亂的兵卒瑟瑟而退。


    曹操現在卻有些後悔,他後悔的是沒有讓輜重先過河,如果後麵渡河的是精兵,也不至於被李重一衝就亂,但曹操當時也有自己的想法,主力部隊先過河,可以抓緊時間追殺李重的。但誰能想到李重還在汶水南岸埋伏了一支軍隊呢,別說曹操,就連李重自己都沒這麽安排,這完全是趙雲和裴元紹一時之衝動而已。


    浮橋之上,曹操急著趕迴南岸,南岸之處,趙雲卻正殺的鮮血橫流。


    在運氣的幫忙下,一個照麵,趙雲就斬殺了李典,將李典一劍劈成兩半,也徹底擊潰了曹兵抵抗的勇氣。


    曹操的後隊運送的都是輜重草料,羽箭火油,硫磺硝石之類的,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易燃!其中更有幾種東西是見火就燃。李重這五百鐵騎都是殺人放火的高手高手高高手,還沒等氣急敗壞的操趕迴南岸,他們就將南岸燒的火光衝天,哭喊之聲響徹兩岸。


    如果這時候曹操能在南岸夾擊曹操的話,估計曹操十有八九會一敗塗地。


    趙雲的五百河北鐵騎凝成一股繩,在四散奔逃的曹兵之中所向披靡,鋼刀鐵蹄所到之處,血流成的,頭顱亂飛。趙雲更是殺得幾乎入魔,青釭劍圍著爪黃飛電四處繚繞,劍光所到至,衣甲皆平,血濺三尺。


    趙雲殺得痛快,裴元紹卻一直保持著冷靜,聽到許褚的唿喊聲,裴元紹眼珠一轉,大聲喊道:“子龍將軍,把曹兵往浮橋上趕……子龍將軍,快把曹兵往浮橋上趕,別讓曹操過來。”


    不得不說,裴元紹雖然武藝差點,大局觀差點,但臨陣殺敵抓機會的能力確是一等一的,陰險毒辣更是出類拔萃,這一手正戳在曹操的痛處。


    趙雲立即反應過來,帶著五百騎兵到處驅逐逃竄的曹兵,趕鴨子一樣把他們向汶水北岸驅逐。被追殺的曹兵自認而然的要找主公求救,哭喊著跑上浮橋,又將曹操堵在浮橋之上。


    如果曹操在汶水南岸留下五千……三千精兵,如果李典不是倒黴透頂,被趙雲一劍劈死,如果不是曹操心急連夜渡河,如果不是夏季雨大、河水泛濫,隻有一座浮橋可用,如果不是……


    如果沒有那麽多如果,趙雲死定了,但戰場向來是以成敗論英雄,而不是一如果論英雄,所以,趙雲贏了,曹操輸了!


    趙雲一波又一波的往浮橋上驅趕著曹操的兵卒,如遇黑夜之中,趙雲也也看不清楚敵軍到底有多少,隻能拚命廝殺,招唿五百騎兵擠壓曹軍的生存空間。這樣一來,浮橋上擠滿了哭喊撕扯的曹兵,就連汶水岸邊也都擠滿了人,為了躲避趙雲的屠刀,曹兵依然向浮橋處躲避,就開始有人落水了。


    這哪行,黑夜落水誰不害怕,裏麵的曹兵恐懼之下,就開始揮刀自保,誰敢擠我,我就殺誰!


    黑夜之中的混戰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不一會,這個汶水南岸就打的不可開交,自相殘殺起來。


    說來可笑,就是這種敵我不分的廝殺,逼得趙雲不敢再戰了。麵對上萬敵我不分、見人就砍的曹軍,別說精兵了,就是天兵也沒有用,趙雲隻能悻悻而退了,就當保存體力好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聰明反被聰明誤


    沒有了趙雲的騷擾,曹操也得以渡過汶水,收攏軍隊,雖然這是個很艱苦的工程,但是在許褚鋼刀的幫助之下,還是能辦到的。


    夏日天亮的早,過了寅時,天色就開始漸漸發白了,曹兵也都沒有什麽力氣了,曹操也初步製住了軍隊。


    查點一下,輜重被趙雲和裴元紹燒毀了一大半,兵卒死傷達到五千餘人,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當然,直接死於河北精騎手裏的兵卒不是太多,隻有一千餘人,大多數兵卒都是死於自相殘殺,踐踏落水的。


    曹操把整理隊伍的事情交給手下去做,自己靠坐在一輛糧車上,皺眉思索著趙雲偷襲的來龍去脈,曹操總覺得趙雲這次偷襲不像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的,看到曹操皺眉不語,荀攸、賈詡等謀士也都湊了過來。


    同樣,曹操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趙雲為什麽還在後方,沒有和李重的大部隊會合呢。


    李重就不怕這五百精兵全軍覆沒,就不怕折損了趙雲這樣的猛將?


    不得不說,曹操這個人就是聰明,立即就給李重找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借口,李重控製汶水很長是見了,人家不會修一座隱秘的浮橋啊!趙雲可以在偷襲之後換條路撤退嗎。


    曹老大的智商就是高,李重都沒想到的事情,曹老大都想好了。


    那麽接下來曹操就要考慮李重為什麽要派趙雲偷襲自己了,說實話,如果沒有上麵那些如果,趙雲也就能殺死一兩千曹兵而已,對於曹操來說,實在算不上什麽打擊。但相比貧瘠的戰果來說,趙雲和裴元紹就要冒極大的風險了。簡單來說,李重這麽做有些得不償失,收入與代價不成正比。


    如果李重有必勝的把握,是可以這麽做的,比如自己一渡過汶水,就落入李重的圈套之中,身處險境,根本就無力對付趙雲這支軍隊。


    再者就是李重現在形勢危急,不得不派出趙雲拖住自己的主力部隊,給李重的大軍爭取時間。


    那麽,李重到底是應為什麽原因讓趙雲襲擊自己的呢?曹操又陷入思索之中。


    就在這時,許褚等人也整理好軍隊,來向曹操複命,最重要的是要請示曹操,是繼續進軍,追殺李重,還是……


    曹操深吸了一口氣,站起身來,沉聲道:“許褚,立即下令,全軍開拔,渡過汶水,追殺李子悔。”


    許褚領命去了,曹操這才看了一眼荀攸等人,一句話都沒說,翻身上了戰馬。


    成大事者、不與眾謀。這就是曹操現在的想法,至於為什麽還要追殺李重,那是因為曹操很相信李重的能力,沒錯,作為敵人,曹操一直在高估李重,所以曹操一直認為李重的大局觀,對形勢的預判能力,都非常強的。


    天可憐見,這都是書上寫的,李重要是不知道才見鬼了呢。所以曹操認為,能力不在自己之下的李重絕對不會犯“因小失大”這種低級錯誤。所以,趙雲一定是李重斷後、爭取時間的手段。


    “我永遠不會試圖戰勝一位純sb,因為他會把我的智商拖到跟他一個水平,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我!”


    而現在,曹操的行徑就跟上麵這句話差不多了,有些時候,高估敵人,和低估敵人效果是一樣的。


    所以說,人太過聰明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鄭板橋說過一句千古名言:“難得糊塗”,也是有些道理的。


    曹操命令剩餘的五千兵卒渡過汶水,就立即急速行軍,前去追殺李重。不過吃一塹長一智,曹操將這五千殘兵敗將留在汶水北岸,看守浮橋,以便防止趙雲殺個迴馬槍,實際上曹操也有讓他們恢複一下的意思。


    別看趙雲上次偷襲擊殺了曹操五千兵卒,可那情況太特殊了,隻要這五千人小心一些,防守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且曹操又派曹純帶領五百精騎在此,也算是守住後路的意思。


    事實證明,曹操的選擇是無比英明的。


    趙雲和裴元紹當然不會接二連三的偷襲曹操了,上次收兵之後,趙雲和裴元紹還出了一身冷汗呢。兩個人差點沒給老天爺跪了,老天開眼,這得多麽幸運,能趕上曹老大在浮橋的時候偷襲啊!


    於是兩個心有戚戚之徒立即準備撤退,對於大部隊來說,渡過汶水很難,但對於小股精銳部隊來說,問題並不大。


    趙雲和裴元紹沿著汶水上遊而走,找了一處水流平緩的河麵,開始準備渡河。


    看了看兩岸的地勢,趙雲尋了三張硬弓,將繩索係在羽箭的尾羽上,吐氣開聲、拉開三張硬弓。


    弓弦響動,羽箭離弦而去,帶著繩索橫跨數百步的汶水,“奪”的一聲釘在對麵的大樹上(設定汶水寬二百步上下,三張硬弓估計差不多了,不行就五張硬弓,反正趙雲拉得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旌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織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織蛛並收藏三國旌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