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時刻,陳宮帶領兩千兵卒進駐到營寨,替下了裴元紹,裴元紹也不敢耽擱時間,立即點齊一千人馬,前去支援趙雲。


    得到裴元紹的支援,趙雲頓時感到壓力大減,鼓足餘勇,向前方殺去,趙雲身後的騎兵也都紅著眼睛,努力催動戰馬,向前一點一點的擠壓過去。


    曹仁此時也顧不得圍殲趙雲的兩千騎兵,急忙命令曹洪帶領側翼的軍隊前去抵擋裴元紹。


    一時間,戰場分為兩個部分,確切的說,陳宮和曹仁手中都有一些預備隊,但兩個人卻誰也不敢先動手,現在戰場的情景是先發受製於人。


    ……


    戰場上猛然間陷入膠著之中,但每一刻都有兵卒受傷死亡,雪地上的鮮血侵染著大地。


    第二百四十八章亡命之徒3


    就在趙雲和曹仁慘烈交戰的時候,李重和夏侯惇也拉開了一場慘烈的攻守之戰,全軍出動的李重把所有兵卒都調動出來,將高唐縣圍得水泄不通。


    軍陣的最前方是步卒和弓箭手,壓陣的是騎兵,李重的騎兵不光要當做預備隊,還充當著督戰隊的作用,李重的命令冷酷而又簡單,臨陣脫逃者無論是兵還是將……殺無赦!


    夏侯惇也將全部兵卒都抽調到城牆上,一個預備兵都沒有留,作為一個戰場老油條,夏侯惇能感覺到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今天,也許就是李重的最後一擊了,如果自己能挺過今天,李重除了退兵之外,別無他途,至於李重退兵之後要不要追擊一下,夏侯惇還真沒想那麽多,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放箭……”李重的弓箭手拉開弓弩,將羽箭傾瀉到城頭。


    就是傾瀉,空中的羽箭密密麻麻,就像蝗蟲一樣,鋪天蓋地,遮天蔽日,這已經是最後一戰了,李重也不用考慮庫存,如果此戰失利的話,將所有的消耗品傾斜一空的話,迴軍的時候還能少點負擔。


    短短的幾個唿吸之間,城頭上的守兵就到下一大片,就是有盾牌抵擋也沒有用,箭矢實在是太密集了。


    步卒趁機越過護城河,豎起雲梯,一個接一個的向上攀跑。


    密集的羽箭依舊沒有停歇,不分敵我的射上城頭,對與李重來說,隻要能射死一個敵兵,那怕是誤傷一個自己人都是值得的。


    十幾個唿吸過後,李重的羽箭消耗一空,雙方的兵卒也開始短兵相接了。


    斷臂殘肢,夾雜著鮮血雨點一樣落下城頭,士兵的死傷人數一下子就達到上百人,上方的兵卒立即就殺紅了眼。


    此時,李重趕製的投石機也投入到戰場,唿嘯的石塊劃過血肉橫飛的戰場,轟擊在城牆上,帶來一聲聲巨響。於是時間緊迫,李重打造的投石機都屬於粗製濫造產品,射程遠近不一,準頭更是難以保證。


    十發石彈,起碼有兩發落在自己人身上,三發落到敵軍頭上,剩下的五發根本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能轟擊上城垛的是但更是鳳毛麟角。


    甘寧、太史慈、高覽、周倉四人也都不顧危險,下馬持刀,披甲上陣。這四人武藝高強,兩丈高的城牆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麽問題,很容易就能盤爬上去,四個人每一次攻上城牆,夏侯惇都需要死傷數十兵卒才能將四人逼下城牆。


    除了夏侯惇自己,唯一能對四人造成威脅的就是本方的投石機了。


    戰至酣處,甘寧忽然躍下城牆,拄著刀喘了一會粗氣,忽然站起身來,解開身上的重甲,在親兵處取出一條鏈錘來。


    鏈錘的鐵鏈足有一張多長,手臂粗細,前端掛著一顆西瓜大小的鐵球,看上去起碼有上百斤。


    甘寧上身,身上肌肉虯結,青筋突起,汗水遇到冷風,化作淡淡的白霧。


    深吸了一口氣,甘寧拎著鏈錘爬上雲梯,到了雲梯的半腰,甘寧看也不看,單臂用力,一錘轟向城垛。


    一聲爆響過後,沉重的鏈錘將城垛轟的粉碎,趁著守兵躲閃碎石的機會,甘寧幾步就爬上城頭,掄起鏈錘就是一陣亂舞。鏈錘沉重無比,再加上慣性,力量極大,砸曹仁的兵卒骨斷筋折,四處亂飛。


    甘寧在城頭一陣橫掃,清出一大片空地,李重的兵卒趁勢衝上城頭。


    現在夏侯惇並不在甘寧這一邊,夏侯惇的部將蔡陽見勢不妙,急忙提刀衝了過來,可甘寧身前全是曹仁的兵卒,蔡陽2根本就衝不到甘寧身邊,急的蔡陽唿喝連連。


    好容易叫兵卒閃開一條通道,蔡陽提起弓箭,衝著甘寧就是一箭。


    蔡陽和甘寧之間的距離不到十丈,眨眼間羽箭就激射到甘寧身邊,等到甘寧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抵擋了。“撲……”的一聲,顫巍巍的羽箭鑽進甘寧的小腹,這時候就能看出鎧甲的作用了,如果甘寧有鎧甲在身,蔡陽這倉促的一箭能入肉一寸就算不錯了。


    甘寧沒有堅硬的鎧甲,但好在甘寧還一個男人,一個型男,腹部堅實的肌肉起到很好的阻擋作用,將羽箭夾住,但就算如此,甘寧依然感到小腹一陣劇痛。


    蔡陽心中一喜,正要上前結果了甘寧,取下首級輕功,忽然感覺渾身一涼,就見到甘寧抬起頭,血跡斑斑的臉上一雙血紅的眸子正緊盯著自己,露出野獸一樣的光芒,殘忍……嗜血……冷酷!


    甘寧就像狸貓一樣,揉身而上,轉眼間就逼近到蔡陽的五步之內,手腕一抖,沾滿血汙的鏈錘唿嘯而下,直奔蔡陽的頂門砸下。


    城牆上空間狹小,還是短兵刃好用一些,蔡陽手中除了偷襲甘寧的弓箭外,隻有一柄單刀了。急切之間,蔡陽也來不及躲閃,他也沒地方躲閃,身邊都是人。隻能用刀向外一磕,期望崩開甘寧的鏈錘。


    蔡陽太高估自己的力量了,或者說太高估手中的鋼刀了,“嘣……”地一聲,鋼刀碎裂,鏈錘正砸在蔡陽的頭盔上,如同雞蛋碎裂一樣,蔡陽的頭盔和頭顱四處炸裂,鮮血、腦漿四處亂串,令人作嘔。


    甘寧一錘擊殺了蔡陽,自己卻也感覺到渾身無力,搖搖晃晃就要倒下。


    就在這時,廖化也緊跟著衝上城頭。前文說過,廖化當了十來年後勤主任了,這次失守高唐,除了甘寧,作為主將的廖化責任最大。所以在甘寧拚命以後,廖化也坐不住了,也光著膀子衝上城牆,正好救了甘寧。


    廖化將甘寧遞到身後兵卒手中,嚎叫一聲就衝了上去。


    不是廖化不關心同袍的安危,根本就沒必要,如果大不下高唐,大家都是人頭落地的下場,哭鼻子有什麽用。


    身邊無數敵人虎視眈眈,一人卻抱著戰友嚎啕大哭,口中高唿:“你怎麽樣了……你怎麽樣了,你不要死……”之類的話。那樣的腦殘情節,隻能出現在無聊的電視劇中,還有某些腦殘的小說中。


    莫說甘寧沒死,就算甘寧死了又能怎麽樣,打仗哪有不死人,死傷一個戰友就哭哭啼啼的還打個屁戰爭,當然,某些提倡……的朝代除外,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花錢養兵難道是為了抗洪、還有演習的嗎?


    什麽……魚水情,在李重這裏純屬扯淡,那個官員治理的河堤、大型工程出了問題,一旦查實,全家處斬,抄家滅族,所以至今為止,李重的境內也沒出現什麽重大工程質量問題。


    第二百四十九章兩個驚弓之鳥


    蔡陽一死,守兵軍心大亂,一下子就被廖化帶人衝下城頭,失去了城牆壁障,夏侯惇再也無力擋住李重的攻勢。


    太史慈、高覽等人得知廖化攻陷了一麵城牆,也都紛紛加強攻勢,讓夏侯惇顧此失彼,難以抽身。


    如今夏侯惇也心如火焚,他有點後悔。


    夏侯惇後悔的是戰略性失誤,不是夏侯惇傻,不知道燒毀李重的糧草軍械,實際上曹仁,賈詡和夏侯惇三人確實商議過這件事,但曹仁和夏侯惇一致認為,現在主公三麵開戰,後勤壓力極大,如果能得到李重這批軍械糧草,可以減輕曹操的內政壓力。


    這個想法很好,如果夏侯惇能過多守一天,曹仁的戰略計劃就算成功了,但戰略設想隻是設想而已,就像人的美好願望,能達成的卻是少數。


    此時夏侯惇已經沒時間從容收攏軍隊撤退了,就連燒毀糧草都是急切為之,所以夏侯惇隻能匆忙放了一把火,就帶著身邊的兵卒匆匆趕往南門。


    燒毀糧草軍械不是什麽難題,隻是需要時間而已,夏侯惇放了一把火之後,卻發現一個難題,城門沒辦法打開了。


    見到城中火起,李重很容易就能判斷出夏侯惇在燒毀糧草,準備突圍,立即命人堵住四門,捉拿夏侯惇。這不是癡心妄想,高覽、太史慈、周倉三人無疑都不錯,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和夏侯惇糾纏一段時間,等到援兵上來,夏侯惇也就插翅難逃了。


    對於李重來說,幹掉夏侯惇絕對是戰略性勝利,甚至可以彌補失去糧草的損失。


    在曹操陣營中,有資格統領一方的將領不太多,滿打滿算也就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四人而已,張頜、徐晃、於禁能力有,但是資格不夠,壓不住手下的驕兵悍將。


    隻要捉住、或者殺死了夏侯惇,曹操在北方就沒有一個大將鎮守了,南方的曹操將會分身乏術。


    但夏侯惇要是那麽好殺的,夏侯惇就不是夏侯惇了,短短的一瞬間,夏侯惇就下了決斷,轉身跑上城牆,略為觀察了一下,就縱身躍下城牆。


    夏侯惇一開始是騎著馬直奔城門的,所以手中的兵刃還是長槍。


    高唐的城牆並不高,也就在兩丈上下,夏侯惇用槍尖在地上一點,卸下反震的力道,閃入人群之中。李重的兵卒正在往城牆上攀爬,根本就沒注意到夏侯惇的動作,措不及防之下,被夏侯惇一連衝出數十丈遠。


    夏侯惇的親兵也跟著跳了下了,他們的武藝當然不如夏侯惇了,一個不注意就被李重的兵卒亂忍分屍,隻有少部分身手矯健的兵卒能跟上夏侯惇的腳步。


    夏侯惇突圍這一方正是太史慈攻打的城牆,夏侯惇躍下城牆,在後方的混亂引起了太史慈的注意,太史慈轉頭一看,立即轉身衝著夏侯惇追去。


    太史慈追了數十步,就見到夏侯惇搶了一匹戰馬,一陣衝殺而去,氣的火冒三丈,找來自己的戰馬,直追了下去。


    夏侯惇一走,高唐的守軍隨之潰散,李重很容易就拿下四門進駐城內。


    此時高唐城內已經煙火衝天,糧草軍械燒了個七七八八,李重也顧不得剿滅夏侯惇的兵卒,急忙集中軍力搶救物資,卻讓夏侯惇的兵卒趁亂逃出不少。


    不提李重如何處理高唐亂象,夏侯惇在城外趁機收攏了兩千多殘兵,直奔曆城逃去。


    但夏侯惇並不一定能順利的逃出生天,原因很簡單,趙雲也在曆城和高唐之間的戰場往迴逃跑呢,兩個人正好跑了個對麵。


    在和曹仁的爭鬥中,趙雲的四千騎兵雖然小宇宙爆發,但終歸在實力上處於絕對劣勢,一戰之下,四千騎兵損失大半。本來趙雲還想破釜沉舟,和曹仁拚個全軍覆沒,發揚瘋狗精神,臨死也要咬上曹仁一口,但陳宮見到高唐衝天的煙火後,立即給趙雲傳信:主公已經攻下高唐,速速迴軍!


    趙雲也不是好戰無度的恐怖分子,聞言立即撤軍而迴。


    趙雲投入戰場的都是騎兵,想要撤退很簡單,曹仁想追也追不上。撤迴到營寨,和陳宮商議一下,陳宮建議燒了營寨,用來阻擋曹仁的追兵,趙雲當即點頭同意,放了一把火就直奔高唐而去了。


    由於怕曹仁的追兵,趙雲跑的那叫一個快啊!嗯,說那就一個狼狽也可以。


    同樣,夏侯惇也怕李重的追兵,跑的同樣塊,兩個人各自一馬當先,跑在隊伍的最前端,正是視野最開闊的地方。


    “不好……有伏兵!”趙雲和夏侯惇一看將對方,頓時異口同聲的叫了起來。


    可憐這兩隻驚弓之鳥,一時間還沒轉過莫來,不過兩個人的念頭到還是一模一樣的:罵了隔壁的,衝過去,雖千萬人吾往矣!


    兩個人的轉眼間就接近到百步上下,也都看清了對方的麵容。


    這次兩個人的反應不一樣了,趙雲長出了一口氣,他一看來人是夏侯惇,就知道怎麽一迴事了,夏侯惇肯定是突圍出來的。那就沒有什麽可怕的了,在雙方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憑自己的武藝,趙雲不認為會吃上什麽虧。


    夏侯惇就相當鬱悶了,遭遇戰他也不怕,但是他實在是不願意和趙雲交手,太危險了。


    兩個人都沒有鏖戰一場的心思,他們都怕身後有追兵前來,所以這次交戰注定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夏侯惇還是趙雲、都想一槍刺死對方,順道收拾了對方的殘兵,所以這次交手不但短暫,而且兇險萬分。


    “哼……”趙雲冷哼一聲,當先出手,他對自己的武藝有信心,下手也果斷一些。


    趙雲的長槍探到身前,在半空中不住的晃動著,遙指夏侯惇。夏侯惇不願意和趙雲交手,但並不代表者夏侯惇就怕了趙雲,在曹營之中夏侯惇可以稱得上武藝第二,悍勇第一,夏侯惇心理素質穩定的叫人發指。


    就在雙方對衝的二十步上下的時候,夏侯惇冷笑一聲,抽中腰間的寶劍,衝著趙雲扔了過去。


    三尺青鋼劍飛快的旋轉著,急速接近趙雲,劍鋒撕裂空氣“嗡嗡……”作響,在陽光的掩映下,如同一輪明月。


    第二百五十章躺著也中槍


    就在夏侯惇出手的一瞬間,趙雲將手中的長槍拋了出去,一丈多長的鋼槍在空中劇烈的抖動,發出尖厲的唿嘯聲。


    “嗆……”趙雲的鋼槍猛的撞在夏侯惇的寶劍上,除了顏色不同,槍劍相接就像傳說中的白虹貫日,漆黑的的鋼槍炸散的寶劍清冷的光芒,掛著夏侯惇的寶劍飛了過去。


    這不是趙雲的力量超過夏侯惇太多,而是趙雲的鋼槍要比夏侯惇的寶劍沉重,原因眾所周知……這個動量啥的蜘蛛就不細說了,同學們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夏侯惇身子一歪,躲過襲來的槍劍,兩個人已經碰到一起了。夏侯惇抬手一槍奔著趙雲刺了過去,趙雲也不是赤手空拳,抽出腰間的鋼刀隔住夏侯惇的鋼槍,順勢向上一挑,兩個人錯馬而過。


    長槍攻擊的一點,鋼刀攻擊的是一條線,借助一挑之勢,趙雲的刀鋒順著槍杆滑向夏侯惇的雙手。


    夏侯惇怒喝一聲,雙手一震,彈開趙雲的鋼刀。


    短短的一瞬間,兩個人就交手完畢了,趙雲沙尾減緩了一下馬速,在馬上一俯身撿起插在地上鋼槍。


    交手過後,趙雲和夏侯惇誰也沒迴頭,直接殺進對方的陣營之中,引起一震人仰馬翻。雙方的兵卒也緊跟著衝殺在一起,他們也顧不得什麽陣型,也沒人指揮他們布陣禦敵,接到的命令隻有一個:衝過去!


    一通無組織無紀律的廝殺過後,趙雲和夏侯惇各自帶著殘兵敗將衝到對方身後。


    兩個人勒住戰馬,落到隊伍的最後麵,各自迴頭看了一眼。趙雲想了想,說道:“裴元紹,你帶著兵卒先行撤退,待我和夏侯惇一戰。”


    如果是孤身一人的話,趙雲並不怕後麵的追兵,他的爪黃飛電速度快,想逃就逃,想戰就戰,反正距離高唐已經不遠了。


    想到這裏,趙雲厲聲喝道:“夏侯元讓,可敢在此與趙子龍一決勝負,不要讓某家小看了你。”


    夏侯惇冷笑一聲,高聲喝道:“趙子龍,不必出言挑撥,我夏侯惇不會中你的激將法,拙劣!”


    說罷,夏侯惇轉身就走,趙雲就一直冷笑著看著夏侯惇的背影,剛走了幾步,夏侯惇就停住戰馬,頭也不迴的說道:“趙子龍,不要以為夏侯惇怕了你,下次再與你一戰……不過,下次趙子龍你就不必使用這麽拙劣的計謀了,我夏侯惇奉陪到底。”


    “哈哈哈……”趙雲見夏侯惇不上當,一陣大笑,轉身向自己的後隊追去。


    趙雲確實有將夏侯惇留在此地的想法,想要殺死夏侯惇這樣的猛將,現在確實最好的時機,雙方都經過一場慘烈的大戰,體力枯竭。單靠技巧的話,趙雲自認為夏侯惇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自己隻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斬殺夏侯惇,哪怕是在病床上躺上幾個月也是值得的。


    但夏侯惇確實不是莽撞之輩,直接引兵退走了。


    實際上,夏侯惇和張飛的性格累死,看似魯莽,但卻粗中有細。在三國的曆史上,張飛和夏侯惇從來就沒出現過什麽重大的戰略失誤,反而是名滿天下,水淹七軍的關羽丟了荊州,號稱曹操肱骨之臣的夏侯妙才丟失了漢中。


    趙雲迴到高唐,見過李重之後,眾人重整旗鼓,再次商議進兵一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旌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織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織蛛並收藏三國旌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