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的城牆結實嗎?”李重問道,想要水淹鄴城,這個必須打聽清楚。
張子謙立即答道:“主公算是問對人了,要說這鄴城的城牆還是末將修補的呢,城牆的四角深達五丈,都青石修葺,牢不可破,城牆俱用黃土夯製,外包青磚,磚縫灌以米汁,堅固異常。”
李重聽得一呲牙,冀州真有錢啊!
不過還好,李重也沒打算用水衝垮鄴城的城牆,李重的打算是淹掉鄴城城內的糧草。
鄴城城牆堅固不假,但是地勢較低,李重這邊防水,城內的水井都得變成噴泉,地麵也會向外滲水,就跟現在的管湧一樣,防不勝防。
而且大水過後也是瘟疫橫行的場麵,李重現在都考慮好如何防疫了,那就是用石灰,經濟又實惠(就會這一樣)。
不一會程昱帶著馮禮迴到帳中,對過口供,李重覺得二人還算老實,當即露出笑臉,一人賞了一個甜棗,張子謙做甘寧的副將,馮禮做趙雲的副將,兩個人立即變得高興起來,覺得抱上了一顆粗腿。
事實上趙雲和甘寧也確實算上粗腿,這兩個人隻要能一直在趙雲、甘寧手下幹下去,功勞是不用愁的,前提是他們要活的要長久一些。
接下來的時間就夠大夥忙碌的了,收拾戰船,收集石灰,再由周泰甘寧傳授一些水中求生的常識,導致這段時間李重的軍營亂哄哄的。
甚至有的兵卒弄來一些樹木,吭哧吭哧的開始造船。
李重看到這種情景也隻是一笑了之,他本來就沒有保密的意思,擺明著告訴審配,我就是要放水淹城,你能怎麽樣?不服出來野戰啊!
這就跟曹操水淹下邳一樣,守城一方隻能被動防禦。
轉眼間到了五月下旬,天氣變得悶熱無比,雨水也變的密集起來……
第一百七十八章神醫華佗
更新時間:2012-09-08
“轟隆隆……”天空的炸雷接連不斷,震得人耳畔嗡嗡作響,一道道閃電像是要撕裂蒼穹一般,在烏雲中穿梭狂舞,映的眼前一片通亮。
不多時,豆大的雨點就從天而降,天地之間霎時就變成狂風驟雨肆虐的世界。
李重就站在大帳門口,看著一片迷茫的天地。
陰雨連綿也總有放晴的時候,三天陰雨過後,太陽終於顯露真容,散發出炙熱的光芒。
李重騎著戰馬四處看看,發現自己的軍營也全是積水,高順等人正領著兵卒挖渠排水,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正在這時,一名兵卒忽然來報,有一名叫做華佗的人求見。
“華佗!”李重樂的差點沒在馬上掉下來,他心裏發誓,不管華佗是幹什麽來的,那也別想走了,李重當即說道:“快與我前去迎接。”
別人不知道李重發什麽神經,前去迎接一個“無名小卒”,也都唿唿啦啦在後麵跟著,等到李重來到營門口的時候,身後已經跟了好幾十人,就連高順也極為好奇的跟在後麵,場麵極其壯觀。
“轟轟……”數十匹戰馬向城門湧去,一路上濺起積水無數。
剛到營門口,李重就見到一名青衣老者站立在營門外,正四處觀望。
也顧不得地上的積水,李重一翻身就跳下戰馬,崩了一身泥水,看到李重的動作,高順等人也急忙跳下馬來,雖然他們很不願意,但總不能比李重架子還大吧!
“這位就是華佗神醫嗎?”李重抱拳問道。
華佗看上去五十餘歲,鶴發童顏,麵容清矍,挎著一個青色皮囊,要不是身上的衣衫破爛一些,破壞了整體形象,那就跟神仙下凡沒什麽區別了。
華佗也一愣,他都沒想到有這麽多人出來“迎接”自己,急忙抱拳道:“神醫愧不敢當,老朽想要求見晉陽侯。”
華佗沒把李重當做李重很正常,在這個年代,醫生的地位並不怎麽高,而且諮詢也不發達,華佗雖說是神醫妙手,但知道的人也有限,華佗不認為自己會有那麽大麵子,叫李重親自來接。
而且你瞧瞧,這數十人,都一個個都目不轉睛的瞪著自己,這是要追究自己一個莽撞之罪嗎?
“在下就是李重,神醫快請進來說話。”李重滿臉驚喜的說道。
華佗由自不信的問道:“你就是晉陽侯?”說著話,還想看守營門的兵卒看了一眼,見到兵卒點頭,這才一臉驚詫的跟隨李重進了營門,直奔大帳走去。
進了大帳,李重急忙叫人給華佗看座,奉上米酒,接著就問起華佗的來意。
華佗臉上表情變幻莫測,過了好一會兒,才起身施禮,問道:“晉陽侯可是要水淹鄴城?”
“神醫怎麽知道本候要水淹鄴城?”李重奇怪的問道。
李重並沒有把水淹鄴城當做什麽機密要事,但李重卻不認為華佗這個醫生能猜到自己的想法,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啊!
華佗歎了一口氣,慢慢說道:“老朽……”
經過華佗的訴說,李重終於知道是怎麽一迴事了。
華佗四處行醫,正巧來到鄴城附近,此時天降大雨,華佗就跑到漳河邊上查看,這也是華佗心性慈悲,生怕漳河決口,淹到附近村民。
不料就碰見甘寧等人在漳河河堤上指指點點,說什麽在哪裏放水,怎麽挖提啊之類的。
華佗也不是傻子,立即就聽出來甘寧的意思,這是要放水淹城啊!
華佗此人確實是個大好人,有著醫者心腸,就找到李重的軍營,想要阻止李重這種禍及百姓的行為。
守門的兵卒當然不會給華佗通報了,開什麽玩笑,李重是什麽身份,是你一個小小的醫生想見就見的,我要是冒然通報,豈不是要挨軍棍。
但華佗是什麽人,當即就指出了兵卒身上的幾處暗疾,當然言語之間不免稍有些誇大,嚇得幾個兵卒魂飛魄散。
最後守門的兵卒一想,還是看病要緊,主公總不能因為自己冒然通報就砍了自己腦袋吧。
聽完華佗的言語,李重慢慢說道:“不瞞神醫,本候確實想要水淹鄴城。”
華佗生性耿直,當即就斥責李重道:“晉陽侯,你們兩軍交戰,生死各安天命,但是水淹鄴城,就不怕導致生靈塗炭,被人唾罵嗎?”
“大膽!”華佗話音一落,李重手下眾將立即怒喝道,不少人已經把手按到劍柄上,隻要李重一發話,立即就要將華佗碎屍萬段,就連趙雲也眼神冷厲,殺機迸發。
這不是說趙雲這些人就是狼心狗肺,天性狠毒之人,他們也知道放水淹城必定會傷及無辜,導致生靈塗炭。
可是作為一名武將,他們早就看透了,戰爭這東西本來就不可能通過仁慈的方式贏得勝利,別的不說,每次打仗死傷的士卒就不無辜嗎?甚至有寫兵卒都不知道為什麽打仗,他們參軍隻不過是為了混口飽飯而已。
無數次的血腥征戰教給他們,仁慈也是要分對象的,本方兵卒的性命才是重中之重,而百姓隻能排在第二位,所以李重要放水淹城,這些人才沒有一個表示反對的,空談仁義的人是當不了將軍的。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關鍵是死的人是誰,死的有沒有價值而已。
可是華佗不一樣,他是一個醫生,一個有這憂天憫人情懷的人,或者說華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華佗的眼中,打仗就是當兵的事,不能把百姓牽扯進來。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極其幼稚,無論怎麽打仗,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有句話說得好,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就是這個道理。
李重看著華佗,心中感慨萬千,從內心深處來講,李重認為華佗的人品要超過自己千倍、萬倍,但是李重也知道,想要平定天下,還是要靠自己這種人,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再一想,曹操、劉備、袁紹、呂布等人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樣呢,是不是也懷著平定天下的心思呢,就像千百年後被人批判的奸雄曹操,是不是真的為了天下百姓,這才起兵縱橫於亂世的,恐怕隻有曹操自己知道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雄心壯誌
更新時間:2012-09-09
不過李重敢保證,自己確實是想要為百姓做點事的,所以被華佗諷刺幾句,李重也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歎息道:“萬人唾罵,我估計萬人唾罵都是輕的,嗬嗬……我估計我死後,怕是要遺臭萬年的!”
“主公……”眾將齊聲叫道。
李重擺手示意眾人安靜,隨即苦笑一聲,慢慢歎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華佗神醫,你懂了嗎?”
華佗愣愣的聽著李重的剽竊來的詩句,過了好一會,才喃喃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難道百姓就隻能一直苦下去嗎?”
李重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其實老百姓要求的不高,他們隻想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吃飽飯,穿暖醫,生兒育女,傳遞香火。可是神醫你看,不是我李重好戰五度,可是我不打別人,別人也會主動打我的。”
華佗點了點頭,對於群雄之間的相互征伐華佗還是看的清的,根本就沒有停戰的可能,隻有經過長久的廝殺,剩下最後一個,才能平息下來。
李重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道:“我想……我也想打出一個太平盛世,而且我認為,我會比曹操、袁紹、孫策、劉備等人做得都要好,所以我要爭,我不擇手段的去爭,隻想盡快的結束這亂世。”
說道這裏,李重忽然站起身來,目光炯炯的看著華佗,一字一句的說道:“華佗神醫,沒有熱河戰爭是仁慈的,是不死人的,想要減輕戰爭對百姓的傷害,無論用什麽方法都沒有用,隻有盡快結束它!”
華佗唿的吐了一口氣,眼神也變得黯淡下來,低語道:“是老朽錯怪晉陽侯了。”
華佗真的明白了,他確實錯怪李重了,周遊四處行醫以來,華佗見慣了群雄之間的廝殺,也見過了無數狠毒手段,說起來李重放水淹城真說不上罪大惡極,至少要比吃人肉強得多。
想要勸李重換一種行事方式,以德服人,華佗自己都知道不可能,現在比的不是誰仁慈,而是誰狠毒。
標榜仁慈的劉虞、韓馥、孔融、陶謙還有最最仁慈的劉備,哪一個不是被人打的煙消雲散、四處為家!
看到華佗有些心灰意冷,李重忽然笑道:“華佗神醫也不必過分心灰,其實還是有些手段減輕一下百姓的痛苦的。”
“晉陽侯有什麽辦法?”華佗眼睛一亮,急忙問道。
“先生此言差矣,不是我有辦法,而是先生有辦法。”李重搖頭說道。
華佗仔細思索一下,依舊一頭霧水的說道:“晉陽侯休要捧殺老朽了,老朽有什麽辦法挽救百姓,老朽雖然自認醫術還過得去,但也隻能醫治十人、百人,如何救得了天下萬民呢,還有,晉陽侯千萬別再先生、神醫的稱唿老朽,老朽何德何能,實在是擔不起這個稱唿。”
“哈哈哈……”李重一陣大笑,拱手道:“神醫這稱唿擔得起,先生這個稱唿也擔得起,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先生開館授徒,將先生的醫術廣為流傳,不就可以救治天下百姓了。”
華佗聽得眼珠一鼓,慌忙說道:“晉陽侯……可不能這麽說啊!不是老朽心胸狹隘,不願意將醫術教授餘人,老朽就算傾盡全力能教授一個徒弟就不錯了,這還不能保證徒弟也能達到老朽的醫術造詣,如何能救治天下百姓啊?”
李重嗬嗬一笑,他知道華佗的顧慮所在,中醫這東西確實難學,而且對人的悟性要求極高,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更需要師傅諄諄教導、耳提麵命,實在不是一個“高產”的職業,成材率極低。
這也是後世中醫沒落的主要原因,中醫學院根本就教授不出高水平的中醫,沒水平的中醫自然也就對病人的病症束手無策,從而導致人們對中醫的信心下降。
這並不是華夏就沒有好中醫了,而是好中醫都被一些權貴壟斷了。
中醫和西醫比起來花費低,幾乎沒有副作用,這權貴當然也知道,不過他們不在乎,他們能享受到特殊待遇,根本就不用考慮百姓。
中醫是技藝,而西醫更像一種產業,所以最熱衷於壓製中醫的,利用西醫撈錢的人,反而就是這些享受中醫好處的權貴。
作為一個龍套演員,李重早就對這種製度厭惡透頂,現在有能力了,李重當然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了,所以李重接著說道:“先生誤會的,我所說的醫館不一樣,我打算建立一個專門學習醫術的學校。”
“這個學校並不要求學生學習高深的醫術,比如說再軍隊中,我麽那就需要軍醫,他們會止血、包紮,就可以了。”
華佗點點頭,說道:“這種醫術倒是很簡單,普通人學個一年半載就可以了,隻是手段太過單一啊!”
“不錯!”李重附和道:“先生所言不差,這種醫術確實太多單一,不過我們可以取眾家之長,就像先生擅長外傷,先生就專門編撰一本治療外傷的醫醫書,張仲景擅長治療傷寒,就編撰一本治療傷寒的醫書,豈不快哉!”
華佗聞言細細思索一下,慢慢露出驚喜的神色,手舞足蹈的叫道:“不錯,真是個好辦法……不過,晉陽侯有辦法普及這些書籍嗎?”
說道這裏,華佗忽然麵露難色,這確實是個問題,東漢末年的書籍極為昂貴,普通老百姓別說讀了,能看過的都不多。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原材料昂貴,竹簡寫刻困難,體積大,而且容易招致蟲蛀,極難保存。
羊皮也是一樣,至於蔡侯紙和布帛,那東西比竹簡還貴,普通人根本用不起一般來說紙張都用做抄寫“詩”“書”之類的古籍。
另外就是書籍抄寫也極為困難,但多李重來說這都不是問題,第一就是紙張,這東西不是不能解決,且不說蔡侯紙的製作方法已經慢慢流傳開來,就是李重自己就知道用什麽材料製作紙張,古代的匠人聰明著呢!隻要給他們一條大致方案,這些工匠很快就能拿出研究成果來的。
抄寫更不是問題,李重就是傻子也知道活版印刷術的原理。
第一百八十章暗流洶湧
更新時間:2012-09-09
華佗興奮的也忘了李重要水淹鄴城了,急忙問道:“晉陽侯是打算建立醫學院嗎?老朽不才,願意做一名博士(漢代的老師稱唿五經博士,看的不細,就這麽用吧)。”
李重卻搖搖頭,吐出兩個字來:“不行!”
華佗聞言大急,當即跪在地上叫道:“求晉陽侯恩準,華佗願意免費教授醫術。”
李重急忙叫人攙起華佗,哭笑不得的說道:“不是本候不答應,隻是本候現在哪有能力建立學校呢!”
華佗好不猶豫的答道:“那我就留在這裏,等晉陽侯建立學校。”
張子謙立即答道:“主公算是問對人了,要說這鄴城的城牆還是末將修補的呢,城牆的四角深達五丈,都青石修葺,牢不可破,城牆俱用黃土夯製,外包青磚,磚縫灌以米汁,堅固異常。”
李重聽得一呲牙,冀州真有錢啊!
不過還好,李重也沒打算用水衝垮鄴城的城牆,李重的打算是淹掉鄴城城內的糧草。
鄴城城牆堅固不假,但是地勢較低,李重這邊防水,城內的水井都得變成噴泉,地麵也會向外滲水,就跟現在的管湧一樣,防不勝防。
而且大水過後也是瘟疫橫行的場麵,李重現在都考慮好如何防疫了,那就是用石灰,經濟又實惠(就會這一樣)。
不一會程昱帶著馮禮迴到帳中,對過口供,李重覺得二人還算老實,當即露出笑臉,一人賞了一個甜棗,張子謙做甘寧的副將,馮禮做趙雲的副將,兩個人立即變得高興起來,覺得抱上了一顆粗腿。
事實上趙雲和甘寧也確實算上粗腿,這兩個人隻要能一直在趙雲、甘寧手下幹下去,功勞是不用愁的,前提是他們要活的要長久一些。
接下來的時間就夠大夥忙碌的了,收拾戰船,收集石灰,再由周泰甘寧傳授一些水中求生的常識,導致這段時間李重的軍營亂哄哄的。
甚至有的兵卒弄來一些樹木,吭哧吭哧的開始造船。
李重看到這種情景也隻是一笑了之,他本來就沒有保密的意思,擺明著告訴審配,我就是要放水淹城,你能怎麽樣?不服出來野戰啊!
這就跟曹操水淹下邳一樣,守城一方隻能被動防禦。
轉眼間到了五月下旬,天氣變得悶熱無比,雨水也變的密集起來……
第一百七十八章神醫華佗
更新時間:2012-09-08
“轟隆隆……”天空的炸雷接連不斷,震得人耳畔嗡嗡作響,一道道閃電像是要撕裂蒼穹一般,在烏雲中穿梭狂舞,映的眼前一片通亮。
不多時,豆大的雨點就從天而降,天地之間霎時就變成狂風驟雨肆虐的世界。
李重就站在大帳門口,看著一片迷茫的天地。
陰雨連綿也總有放晴的時候,三天陰雨過後,太陽終於顯露真容,散發出炙熱的光芒。
李重騎著戰馬四處看看,發現自己的軍營也全是積水,高順等人正領著兵卒挖渠排水,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正在這時,一名兵卒忽然來報,有一名叫做華佗的人求見。
“華佗!”李重樂的差點沒在馬上掉下來,他心裏發誓,不管華佗是幹什麽來的,那也別想走了,李重當即說道:“快與我前去迎接。”
別人不知道李重發什麽神經,前去迎接一個“無名小卒”,也都唿唿啦啦在後麵跟著,等到李重來到營門口的時候,身後已經跟了好幾十人,就連高順也極為好奇的跟在後麵,場麵極其壯觀。
“轟轟……”數十匹戰馬向城門湧去,一路上濺起積水無數。
剛到營門口,李重就見到一名青衣老者站立在營門外,正四處觀望。
也顧不得地上的積水,李重一翻身就跳下戰馬,崩了一身泥水,看到李重的動作,高順等人也急忙跳下馬來,雖然他們很不願意,但總不能比李重架子還大吧!
“這位就是華佗神醫嗎?”李重抱拳問道。
華佗看上去五十餘歲,鶴發童顏,麵容清矍,挎著一個青色皮囊,要不是身上的衣衫破爛一些,破壞了整體形象,那就跟神仙下凡沒什麽區別了。
華佗也一愣,他都沒想到有這麽多人出來“迎接”自己,急忙抱拳道:“神醫愧不敢當,老朽想要求見晉陽侯。”
華佗沒把李重當做李重很正常,在這個年代,醫生的地位並不怎麽高,而且諮詢也不發達,華佗雖說是神醫妙手,但知道的人也有限,華佗不認為自己會有那麽大麵子,叫李重親自來接。
而且你瞧瞧,這數十人,都一個個都目不轉睛的瞪著自己,這是要追究自己一個莽撞之罪嗎?
“在下就是李重,神醫快請進來說話。”李重滿臉驚喜的說道。
華佗由自不信的問道:“你就是晉陽侯?”說著話,還想看守營門的兵卒看了一眼,見到兵卒點頭,這才一臉驚詫的跟隨李重進了營門,直奔大帳走去。
進了大帳,李重急忙叫人給華佗看座,奉上米酒,接著就問起華佗的來意。
華佗臉上表情變幻莫測,過了好一會兒,才起身施禮,問道:“晉陽侯可是要水淹鄴城?”
“神醫怎麽知道本候要水淹鄴城?”李重奇怪的問道。
李重並沒有把水淹鄴城當做什麽機密要事,但李重卻不認為華佗這個醫生能猜到自己的想法,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啊!
華佗歎了一口氣,慢慢說道:“老朽……”
經過華佗的訴說,李重終於知道是怎麽一迴事了。
華佗四處行醫,正巧來到鄴城附近,此時天降大雨,華佗就跑到漳河邊上查看,這也是華佗心性慈悲,生怕漳河決口,淹到附近村民。
不料就碰見甘寧等人在漳河河堤上指指點點,說什麽在哪裏放水,怎麽挖提啊之類的。
華佗也不是傻子,立即就聽出來甘寧的意思,這是要放水淹城啊!
華佗此人確實是個大好人,有著醫者心腸,就找到李重的軍營,想要阻止李重這種禍及百姓的行為。
守門的兵卒當然不會給華佗通報了,開什麽玩笑,李重是什麽身份,是你一個小小的醫生想見就見的,我要是冒然通報,豈不是要挨軍棍。
但華佗是什麽人,當即就指出了兵卒身上的幾處暗疾,當然言語之間不免稍有些誇大,嚇得幾個兵卒魂飛魄散。
最後守門的兵卒一想,還是看病要緊,主公總不能因為自己冒然通報就砍了自己腦袋吧。
聽完華佗的言語,李重慢慢說道:“不瞞神醫,本候確實想要水淹鄴城。”
華佗生性耿直,當即就斥責李重道:“晉陽侯,你們兩軍交戰,生死各安天命,但是水淹鄴城,就不怕導致生靈塗炭,被人唾罵嗎?”
“大膽!”華佗話音一落,李重手下眾將立即怒喝道,不少人已經把手按到劍柄上,隻要李重一發話,立即就要將華佗碎屍萬段,就連趙雲也眼神冷厲,殺機迸發。
這不是說趙雲這些人就是狼心狗肺,天性狠毒之人,他們也知道放水淹城必定會傷及無辜,導致生靈塗炭。
可是作為一名武將,他們早就看透了,戰爭這東西本來就不可能通過仁慈的方式贏得勝利,別的不說,每次打仗死傷的士卒就不無辜嗎?甚至有寫兵卒都不知道為什麽打仗,他們參軍隻不過是為了混口飽飯而已。
無數次的血腥征戰教給他們,仁慈也是要分對象的,本方兵卒的性命才是重中之重,而百姓隻能排在第二位,所以李重要放水淹城,這些人才沒有一個表示反對的,空談仁義的人是當不了將軍的。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關鍵是死的人是誰,死的有沒有價值而已。
可是華佗不一樣,他是一個醫生,一個有這憂天憫人情懷的人,或者說華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華佗的眼中,打仗就是當兵的事,不能把百姓牽扯進來。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極其幼稚,無論怎麽打仗,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有句話說得好,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就是這個道理。
李重看著華佗,心中感慨萬千,從內心深處來講,李重認為華佗的人品要超過自己千倍、萬倍,但是李重也知道,想要平定天下,還是要靠自己這種人,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再一想,曹操、劉備、袁紹、呂布等人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樣呢,是不是也懷著平定天下的心思呢,就像千百年後被人批判的奸雄曹操,是不是真的為了天下百姓,這才起兵縱橫於亂世的,恐怕隻有曹操自己知道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雄心壯誌
更新時間:2012-09-09
不過李重敢保證,自己確實是想要為百姓做點事的,所以被華佗諷刺幾句,李重也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歎息道:“萬人唾罵,我估計萬人唾罵都是輕的,嗬嗬……我估計我死後,怕是要遺臭萬年的!”
“主公……”眾將齊聲叫道。
李重擺手示意眾人安靜,隨即苦笑一聲,慢慢歎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華佗神醫,你懂了嗎?”
華佗愣愣的聽著李重的剽竊來的詩句,過了好一會,才喃喃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難道百姓就隻能一直苦下去嗎?”
李重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其實老百姓要求的不高,他們隻想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吃飽飯,穿暖醫,生兒育女,傳遞香火。可是神醫你看,不是我李重好戰五度,可是我不打別人,別人也會主動打我的。”
華佗點了點頭,對於群雄之間的相互征伐華佗還是看的清的,根本就沒有停戰的可能,隻有經過長久的廝殺,剩下最後一個,才能平息下來。
李重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道:“我想……我也想打出一個太平盛世,而且我認為,我會比曹操、袁紹、孫策、劉備等人做得都要好,所以我要爭,我不擇手段的去爭,隻想盡快的結束這亂世。”
說道這裏,李重忽然站起身來,目光炯炯的看著華佗,一字一句的說道:“華佗神醫,沒有熱河戰爭是仁慈的,是不死人的,想要減輕戰爭對百姓的傷害,無論用什麽方法都沒有用,隻有盡快結束它!”
華佗唿的吐了一口氣,眼神也變得黯淡下來,低語道:“是老朽錯怪晉陽侯了。”
華佗真的明白了,他確實錯怪李重了,周遊四處行醫以來,華佗見慣了群雄之間的廝殺,也見過了無數狠毒手段,說起來李重放水淹城真說不上罪大惡極,至少要比吃人肉強得多。
想要勸李重換一種行事方式,以德服人,華佗自己都知道不可能,現在比的不是誰仁慈,而是誰狠毒。
標榜仁慈的劉虞、韓馥、孔融、陶謙還有最最仁慈的劉備,哪一個不是被人打的煙消雲散、四處為家!
看到華佗有些心灰意冷,李重忽然笑道:“華佗神醫也不必過分心灰,其實還是有些手段減輕一下百姓的痛苦的。”
“晉陽侯有什麽辦法?”華佗眼睛一亮,急忙問道。
“先生此言差矣,不是我有辦法,而是先生有辦法。”李重搖頭說道。
華佗仔細思索一下,依舊一頭霧水的說道:“晉陽侯休要捧殺老朽了,老朽有什麽辦法挽救百姓,老朽雖然自認醫術還過得去,但也隻能醫治十人、百人,如何救得了天下萬民呢,還有,晉陽侯千萬別再先生、神醫的稱唿老朽,老朽何德何能,實在是擔不起這個稱唿。”
“哈哈哈……”李重一陣大笑,拱手道:“神醫這稱唿擔得起,先生這個稱唿也擔得起,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先生開館授徒,將先生的醫術廣為流傳,不就可以救治天下百姓了。”
華佗聽得眼珠一鼓,慌忙說道:“晉陽侯……可不能這麽說啊!不是老朽心胸狹隘,不願意將醫術教授餘人,老朽就算傾盡全力能教授一個徒弟就不錯了,這還不能保證徒弟也能達到老朽的醫術造詣,如何能救治天下百姓啊?”
李重嗬嗬一笑,他知道華佗的顧慮所在,中醫這東西確實難學,而且對人的悟性要求極高,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更需要師傅諄諄教導、耳提麵命,實在不是一個“高產”的職業,成材率極低。
這也是後世中醫沒落的主要原因,中醫學院根本就教授不出高水平的中醫,沒水平的中醫自然也就對病人的病症束手無策,從而導致人們對中醫的信心下降。
這並不是華夏就沒有好中醫了,而是好中醫都被一些權貴壟斷了。
中醫和西醫比起來花費低,幾乎沒有副作用,這權貴當然也知道,不過他們不在乎,他們能享受到特殊待遇,根本就不用考慮百姓。
中醫是技藝,而西醫更像一種產業,所以最熱衷於壓製中醫的,利用西醫撈錢的人,反而就是這些享受中醫好處的權貴。
作為一個龍套演員,李重早就對這種製度厭惡透頂,現在有能力了,李重當然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了,所以李重接著說道:“先生誤會的,我所說的醫館不一樣,我打算建立一個專門學習醫術的學校。”
“這個學校並不要求學生學習高深的醫術,比如說再軍隊中,我麽那就需要軍醫,他們會止血、包紮,就可以了。”
華佗點點頭,說道:“這種醫術倒是很簡單,普通人學個一年半載就可以了,隻是手段太過單一啊!”
“不錯!”李重附和道:“先生所言不差,這種醫術確實太多單一,不過我們可以取眾家之長,就像先生擅長外傷,先生就專門編撰一本治療外傷的醫醫書,張仲景擅長治療傷寒,就編撰一本治療傷寒的醫書,豈不快哉!”
華佗聞言細細思索一下,慢慢露出驚喜的神色,手舞足蹈的叫道:“不錯,真是個好辦法……不過,晉陽侯有辦法普及這些書籍嗎?”
說道這裏,華佗忽然麵露難色,這確實是個問題,東漢末年的書籍極為昂貴,普通老百姓別說讀了,能看過的都不多。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原材料昂貴,竹簡寫刻困難,體積大,而且容易招致蟲蛀,極難保存。
羊皮也是一樣,至於蔡侯紙和布帛,那東西比竹簡還貴,普通人根本用不起一般來說紙張都用做抄寫“詩”“書”之類的古籍。
另外就是書籍抄寫也極為困難,但多李重來說這都不是問題,第一就是紙張,這東西不是不能解決,且不說蔡侯紙的製作方法已經慢慢流傳開來,就是李重自己就知道用什麽材料製作紙張,古代的匠人聰明著呢!隻要給他們一條大致方案,這些工匠很快就能拿出研究成果來的。
抄寫更不是問題,李重就是傻子也知道活版印刷術的原理。
第一百八十章暗流洶湧
更新時間:2012-09-09
華佗興奮的也忘了李重要水淹鄴城了,急忙問道:“晉陽侯是打算建立醫學院嗎?老朽不才,願意做一名博士(漢代的老師稱唿五經博士,看的不細,就這麽用吧)。”
李重卻搖搖頭,吐出兩個字來:“不行!”
華佗聞言大急,當即跪在地上叫道:“求晉陽侯恩準,華佗願意免費教授醫術。”
李重急忙叫人攙起華佗,哭笑不得的說道:“不是本候不答應,隻是本候現在哪有能力建立學校呢!”
華佗好不猶豫的答道:“那我就留在這裏,等晉陽侯建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