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爺爺,你還是給我吧,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這是一份當年此案的卷宗,是由高平親手寫的最後一份案情說明吧?”,吉喆發現這份資料是用毛筆寫的,所以想到了思琪曾經說過的話。
“不是,這是當年局裏的驗屍證明,你,你拿去看吧”,鍾雲深吸了一口氣後終於又遞了過來。
吉喆慢慢伸出手去,數次又想縮迴來,兩張薄薄的紙似有千鈞之重壓得他兩肩生疼,又有如萬斤巨石般重壓在他的心口。
“真的是這樣,真的是這樣……”,雖然內容都是用繁體書寫的,不過這倒難不住吉喆,一方麵他是學曆史的,對繁體字有些研究,更主要的是在吉喆小的時候,爺爺也都是用繁體教他識字的。
吉喆的手在劇烈地顫抖著,一股無名的悲憤在體內慢慢地醞釀著、醞釀著。
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吉喆猛地站了起來,“鍾爺爺,我還是不相信,雖然我沒當過兵,但我知道要發起一場突襲戰,首先必須要有準確的情報,其次要有周密的計劃,最後還要熟悉地形,特別是夜襲,地形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主導一場戰鬥的成敗,如你所說的,當年的青雲寺座落於蓮花台的山腳下,要穿過一線天進入深山老林才能到達那裏,我可以肯定即使是在當年的琪琅鎮,去過青雲寺的人一定也非常少,特別是這次襲擊發生在深夜,如果不是對青雲寺周圍地形了如指掌的話,根本不敢輕易地向你們大隊人馬發起進攻,否則無異於自尋死路”。
鍾雲默默地點了點頭,他兩眼空洞精神顯得非常萎糜。
吉喆接著說道:“那麽它們是怎麽了解到這麽多的情報的呢?知道你們要上琪琅山,知道你們會住進青雲寺,從而製訂出了完善的夜襲計劃,當然這兩點都可以用巧合來形容,但是就地形來說,這是沒有任何饒幸餘地的,因為後麵發生的血案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你們這麽多人竟然一槍未發,說明對方非常熟悉青雲寺內外的地形,速戰速決,全身而退,這一點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明確的說法”。
“小吉啊”,鍾雲長歎了一口氣後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野人就住在青雲寺附近,所以它們熟悉周圍地形,我們是被野人襲擊的,與任何人無關,我必須要告訴你,野人就是罪魁禍首”。
“不,鍾爺爺,你的眼神告訴我,你在撒謊,你撒了一個非常善意的謊言,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麽想的,而且我也相信這半個多世紀以來,你一定無數次地懷疑過,但出於一種極不情願的原因,你還是將這樁血案的原兇鎖定在了野人的身上,所以你立誌要揭開琪琅山的野人之謎,隻要能證明野人的存在,你就勉強有了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鍾爺爺,我說的對嗎?”,吉喆含淚說道。
鍾雲:“唉,小吉啊,算了吧,都過去這麽多年了,而且這樁案子又是在舊社會發生的,你我就當做什麽也沒發生過吧,現在野人之謎已經解開了,那麽再追查下去又能有什麽結果呢?死者已已,就不要再打擾他們的陰魂了”。
“不”,吉喆異常固執地搖了搖頭,雙眼噙滿了淚水,“無論是56年前還是現在,野人之謎根本沒有解開,鍾爺爺,我可以告訴你實話,我懷疑野人是人伺養的,或者說是被人控製的,所以我還會繼續查下去,查它個水落石出為止”。
“即使你查到了,對這樁案子有意義嗎?”,鍾雲疑惑地問道。
“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不查清野人之謎,琪琅山上的悲劇便不會停止,而56年前的這樁血案,是有史以來琪琅山發生的第一起悲劇,我既然決意要查下去,就必然要從源頭查起,不管涉及到誰,我還是會一查到底”,吉喆抽泣了一聲後重重地說道。
“你……小吉,你怎麽這麽糊塗啊?”,鍾雲痛苦地拍了拍額頭。
吉喆點了點頭:“鍾爺爺,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麽想的,因為從一開始你和高平就懷疑這樁案子和……和我爺爺有關,對嗎?”。
“不對,我和高平從來沒有懷疑過你爺爺,哪怕到了今天,我仍然這麽說,因為我們絕不相信他會引導野人攻擊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弟兄”,鍾雲矢口否認。
吉喆流下了苦澀的淚水:“可你們心裏都是這麽想的,鍾爺爺你不用否認,不關是你,其實我現在也是這麽想的,畢竟當年死了那麽多的人,拆散了那麽多的家庭,所以無論你們怎麽懷疑都不為過,真的,不過,鍾爺爺,我還有一個問題”。
“說吧,說吧,我全告訴你好了”,麵對這麽一個“忤逆”的不孝子孫,鍾雲真的是無可奈何了。
“你們為什麽會懷疑我爺爺?他和野人到底有什麽關係?他為什麽會如此熟悉琪琅山地形?如果真是他幹的,他為什麽要這麽幹?還有……”,吉喆問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他還是不相信自己尊敬的爺爺是這樁血案的犯罪嫌疑人。
鍾雲無奈地歎了口氣,而後輕聲說道:“看來你爺爺確實什麽都沒有告訴過你,我想你一定不知道你爺爺在加入警察局之前是幹什麽的,我告訴你,他是青雲寺的沙彌”。
“啊?這,這,這是真的?”,吉喆大吃一驚。
鍾雲痛苦地點了點頭:“你知不知道有一本野史,叫《雲山逸聞錄》,上麵記載說當地山民為了躲避野人的襲擊,經常到青雲寺供奉,以保平安,我聽老輩人說過一個傳說,據說很久以前青雲寺來了一個老和尚,他用高強的法力收服了這些野人,將它們馴養成了護寺的力量,但為了不讓惡人利用野人去為所欲為,所以每當馴養高僧圓寂的時候,都會把馴養秘笈傳授給自己最信任的弟子,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單傳下去”。
“可是,這與我爺爺有關係嗎?”,吉喆有些心虛地問道。
鍾雲:“大家都說你爺爺是最後一代傳人,當年警察局裏也有一些人知道這事,後來我也曾經問過他,不過他總是笑,不承認也不否認,我記得49年那會兒,國民黨在內戰中敗局已定,有一次我問他,如果國民黨打敗了他準備怎麽辦?結果他說了一句話,‘大不了迴青雲寺養野人去’,當時他是笑著說的,我也沒當真,隻是後來發生了這件事之後,我又一次想了起來,所以心裏就不免留下了一些疑問”。
“……”,聽到這裏吉喆沉默了。
“不過小吉,你也別當真,你爺爺是條漢子,既便這件事真的與他有關,我們也絕不會怪他的,因為當年我們都是舊社會的幫兇,殺了我們這些人可以讓解放軍、讓正義和真理少流許多鮮血,少付出許多生命和代價,這件案子從某種程度上說,也等於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站在今天的角度上來看,你爺爺也還是英雄,我說的對嗎?”,鍾雲在善意地誘導吉喆往好的地方想,因為他發現吉喆已經快支撐不住了。
“不,不,鍾爺爺你別說了,別說了”,吉喆痛苦地搖了搖頭,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所以小吉,你一定要記住,這樁案子的元兇就是野人,而且你也已經親眼目睹過了,那就行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無論何時何地,吉飛龍這三個字就是英雄的代名詞,你應該為你的爺爺感到驕傲,而我也同樣尊敬他,哪怕將來到了九泉之下見到你爺爺時,我也會叫他一聲‘吉大哥’,你明白了嗎?”,鍾雲加重了語氣,話中容不得絲毫懷疑。
“鍾爺爺”,吉喆一把抓住了鍾雲的手,頓時淚如雨下。
鍾雲也是老淚縱橫,他重重地拍了拍吉喆的肩膀,臉上露出了快意的笑容。
經過今晚與鍾雲的一番深談之後,吉喆已經初步解開了爺爺身上的一部份秘密,盡管如此但他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那種有如椎心刺骨般的疼痛已經快讓他承受不住了,心頭的傷口一直在流血不止。
如果將56年前的那樁血案與爺爺生前的一些怪異舉止聯係起來,問題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吉喆首先想到是爺爺為什麽會在每年的七月份齋戒一個月,因為當年那樁血案的發案時間是農曆6月初6,換算成公曆就是7月1日,而這一天正是爺爺齋戒的第一天。
爺爺不信教也不信迷信,但他卻在這一天突然變得非常虔誠,焚香跪坐至夜半三更,很象是在懺悔;
爺爺為人小心謹慎,總感覺欠別人很多,甚至於有些低三下四;
爺爺不讓吉喆去琪琅山,甚至也不讓他到雲山、到海州;
爺爺從來不願提及自己的過去,甚至於自己的身世也不肯透露一點;
爺爺一提起琪琅山便會長籲短歎,憂心忡忡,乃至於會驚惶失措;
爺爺喜歡搜集有關海州、有關雲山、有關琪琅山的信息,但在吉喆的印象裏,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江州。
……
這一切原來都是一個個令吉喆頭痛費解的秘密,而自從與鍾雲的一番交談之後,自從這樁血案的始末緣由初步浮出水麵之後,已經不能再算是秘密了。
當然,隻要鍾雲不說,吉喆不說,這也勉強還能算得上是一個秘密吧。
“不是,這是當年局裏的驗屍證明,你,你拿去看吧”,鍾雲深吸了一口氣後終於又遞了過來。
吉喆慢慢伸出手去,數次又想縮迴來,兩張薄薄的紙似有千鈞之重壓得他兩肩生疼,又有如萬斤巨石般重壓在他的心口。
“真的是這樣,真的是這樣……”,雖然內容都是用繁體書寫的,不過這倒難不住吉喆,一方麵他是學曆史的,對繁體字有些研究,更主要的是在吉喆小的時候,爺爺也都是用繁體教他識字的。
吉喆的手在劇烈地顫抖著,一股無名的悲憤在體內慢慢地醞釀著、醞釀著。
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吉喆猛地站了起來,“鍾爺爺,我還是不相信,雖然我沒當過兵,但我知道要發起一場突襲戰,首先必須要有準確的情報,其次要有周密的計劃,最後還要熟悉地形,特別是夜襲,地形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主導一場戰鬥的成敗,如你所說的,當年的青雲寺座落於蓮花台的山腳下,要穿過一線天進入深山老林才能到達那裏,我可以肯定即使是在當年的琪琅鎮,去過青雲寺的人一定也非常少,特別是這次襲擊發生在深夜,如果不是對青雲寺周圍地形了如指掌的話,根本不敢輕易地向你們大隊人馬發起進攻,否則無異於自尋死路”。
鍾雲默默地點了點頭,他兩眼空洞精神顯得非常萎糜。
吉喆接著說道:“那麽它們是怎麽了解到這麽多的情報的呢?知道你們要上琪琅山,知道你們會住進青雲寺,從而製訂出了完善的夜襲計劃,當然這兩點都可以用巧合來形容,但是就地形來說,這是沒有任何饒幸餘地的,因為後麵發生的血案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你們這麽多人竟然一槍未發,說明對方非常熟悉青雲寺內外的地形,速戰速決,全身而退,這一點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明確的說法”。
“小吉啊”,鍾雲長歎了一口氣後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野人就住在青雲寺附近,所以它們熟悉周圍地形,我們是被野人襲擊的,與任何人無關,我必須要告訴你,野人就是罪魁禍首”。
“不,鍾爺爺,你的眼神告訴我,你在撒謊,你撒了一個非常善意的謊言,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麽想的,而且我也相信這半個多世紀以來,你一定無數次地懷疑過,但出於一種極不情願的原因,你還是將這樁血案的原兇鎖定在了野人的身上,所以你立誌要揭開琪琅山的野人之謎,隻要能證明野人的存在,你就勉強有了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鍾爺爺,我說的對嗎?”,吉喆含淚說道。
鍾雲:“唉,小吉啊,算了吧,都過去這麽多年了,而且這樁案子又是在舊社會發生的,你我就當做什麽也沒發生過吧,現在野人之謎已經解開了,那麽再追查下去又能有什麽結果呢?死者已已,就不要再打擾他們的陰魂了”。
“不”,吉喆異常固執地搖了搖頭,雙眼噙滿了淚水,“無論是56年前還是現在,野人之謎根本沒有解開,鍾爺爺,我可以告訴你實話,我懷疑野人是人伺養的,或者說是被人控製的,所以我還會繼續查下去,查它個水落石出為止”。
“即使你查到了,對這樁案子有意義嗎?”,鍾雲疑惑地問道。
“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不查清野人之謎,琪琅山上的悲劇便不會停止,而56年前的這樁血案,是有史以來琪琅山發生的第一起悲劇,我既然決意要查下去,就必然要從源頭查起,不管涉及到誰,我還是會一查到底”,吉喆抽泣了一聲後重重地說道。
“你……小吉,你怎麽這麽糊塗啊?”,鍾雲痛苦地拍了拍額頭。
吉喆點了點頭:“鍾爺爺,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麽想的,因為從一開始你和高平就懷疑這樁案子和……和我爺爺有關,對嗎?”。
“不對,我和高平從來沒有懷疑過你爺爺,哪怕到了今天,我仍然這麽說,因為我們絕不相信他會引導野人攻擊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弟兄”,鍾雲矢口否認。
吉喆流下了苦澀的淚水:“可你們心裏都是這麽想的,鍾爺爺你不用否認,不關是你,其實我現在也是這麽想的,畢竟當年死了那麽多的人,拆散了那麽多的家庭,所以無論你們怎麽懷疑都不為過,真的,不過,鍾爺爺,我還有一個問題”。
“說吧,說吧,我全告訴你好了”,麵對這麽一個“忤逆”的不孝子孫,鍾雲真的是無可奈何了。
“你們為什麽會懷疑我爺爺?他和野人到底有什麽關係?他為什麽會如此熟悉琪琅山地形?如果真是他幹的,他為什麽要這麽幹?還有……”,吉喆問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他還是不相信自己尊敬的爺爺是這樁血案的犯罪嫌疑人。
鍾雲無奈地歎了口氣,而後輕聲說道:“看來你爺爺確實什麽都沒有告訴過你,我想你一定不知道你爺爺在加入警察局之前是幹什麽的,我告訴你,他是青雲寺的沙彌”。
“啊?這,這,這是真的?”,吉喆大吃一驚。
鍾雲痛苦地點了點頭:“你知不知道有一本野史,叫《雲山逸聞錄》,上麵記載說當地山民為了躲避野人的襲擊,經常到青雲寺供奉,以保平安,我聽老輩人說過一個傳說,據說很久以前青雲寺來了一個老和尚,他用高強的法力收服了這些野人,將它們馴養成了護寺的力量,但為了不讓惡人利用野人去為所欲為,所以每當馴養高僧圓寂的時候,都會把馴養秘笈傳授給自己最信任的弟子,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單傳下去”。
“可是,這與我爺爺有關係嗎?”,吉喆有些心虛地問道。
鍾雲:“大家都說你爺爺是最後一代傳人,當年警察局裏也有一些人知道這事,後來我也曾經問過他,不過他總是笑,不承認也不否認,我記得49年那會兒,國民黨在內戰中敗局已定,有一次我問他,如果國民黨打敗了他準備怎麽辦?結果他說了一句話,‘大不了迴青雲寺養野人去’,當時他是笑著說的,我也沒當真,隻是後來發生了這件事之後,我又一次想了起來,所以心裏就不免留下了一些疑問”。
“……”,聽到這裏吉喆沉默了。
“不過小吉,你也別當真,你爺爺是條漢子,既便這件事真的與他有關,我們也絕不會怪他的,因為當年我們都是舊社會的幫兇,殺了我們這些人可以讓解放軍、讓正義和真理少流許多鮮血,少付出許多生命和代價,這件案子從某種程度上說,也等於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站在今天的角度上來看,你爺爺也還是英雄,我說的對嗎?”,鍾雲在善意地誘導吉喆往好的地方想,因為他發現吉喆已經快支撐不住了。
“不,不,鍾爺爺你別說了,別說了”,吉喆痛苦地搖了搖頭,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所以小吉,你一定要記住,這樁案子的元兇就是野人,而且你也已經親眼目睹過了,那就行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無論何時何地,吉飛龍這三個字就是英雄的代名詞,你應該為你的爺爺感到驕傲,而我也同樣尊敬他,哪怕將來到了九泉之下見到你爺爺時,我也會叫他一聲‘吉大哥’,你明白了嗎?”,鍾雲加重了語氣,話中容不得絲毫懷疑。
“鍾爺爺”,吉喆一把抓住了鍾雲的手,頓時淚如雨下。
鍾雲也是老淚縱橫,他重重地拍了拍吉喆的肩膀,臉上露出了快意的笑容。
經過今晚與鍾雲的一番深談之後,吉喆已經初步解開了爺爺身上的一部份秘密,盡管如此但他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那種有如椎心刺骨般的疼痛已經快讓他承受不住了,心頭的傷口一直在流血不止。
如果將56年前的那樁血案與爺爺生前的一些怪異舉止聯係起來,問題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吉喆首先想到是爺爺為什麽會在每年的七月份齋戒一個月,因為當年那樁血案的發案時間是農曆6月初6,換算成公曆就是7月1日,而這一天正是爺爺齋戒的第一天。
爺爺不信教也不信迷信,但他卻在這一天突然變得非常虔誠,焚香跪坐至夜半三更,很象是在懺悔;
爺爺為人小心謹慎,總感覺欠別人很多,甚至於有些低三下四;
爺爺不讓吉喆去琪琅山,甚至也不讓他到雲山、到海州;
爺爺從來不願提及自己的過去,甚至於自己的身世也不肯透露一點;
爺爺一提起琪琅山便會長籲短歎,憂心忡忡,乃至於會驚惶失措;
爺爺喜歡搜集有關海州、有關雲山、有關琪琅山的信息,但在吉喆的印象裏,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江州。
……
這一切原來都是一個個令吉喆頭痛費解的秘密,而自從與鍾雲的一番交談之後,自從這樁血案的始末緣由初步浮出水麵之後,已經不能再算是秘密了。
當然,隻要鍾雲不說,吉喆不說,這也勉強還能算得上是一個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