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鍾哲的時候,杜鵑的神情稍稍有了變化,連語氣都變得有些酸溜溜的,吉喆明白這是女性對於優秀男子“名草有主”時的一種本能反應,雖然隻與鍾哲見過一麵,不過吉喆對他的印象卻是出奇地好,大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
據杜鵑介紹,鍾哲不但人長得成熟帥氣,且有著很深厚的家庭背景,他的祖輩和父輩都在市縣兩級政府中任要職,是個正宗的幹部子弟,倒追他的女人非常多。
長相和背景倒在其次,最關鍵的是鍾哲為人非常低調且和善,一點也沒有官員的架子,他的名聲在青雲村乃至於琪琅鎮都是有口結碑的,據說曾經有人在村裏發了幾句牢騷,結果被村民們打得遍體鱗傷。
“嗬嗬,真這麽牛啊?”,吉喆覺得杜鵑說得有些誇張了。
杜鵑點了點頭嚴肅地說道:“是的,村裏無論男女老幼都把鍾站長當家裏人看待,這一點我想你明天就會知道了”。
“是嗎?”,吉喆仍有些不太相信。
杜鵑再次肯定地說道:“是的,明天鍾站長肯定會到學校裏來,而且會帶著很多文具和書籍,還有零食、生活費等等,這都已經形成慣例了,在我來學校之前他就已經是孩子心中的偶像了”。
吉喆歪著腦袋仍然不信,因為在當今這種功利主義占據主流的社會上,這樣的人簡直可以和國寶相提並論了。
“還有,青雲、平雲、龍雲三個村,以前都是治安盲點,幾乎所有的政令在這兒都行不通,從前這兒經常發生亂砍濫伐事件,計劃生育更是舉步維艱,政府一點兒辦法都沒有,自從鍾站長來了之後,短短的幾年時間這三個村都成了縣裏的治安模範村,去年縣裏想調鍾站長迴城提拔任用,不過三個村的村民集體派代表到縣裏懇求,最後才把鍾站長留了下來,你說說看,這樣的人現在你上哪兒找去?”,杜鵑又接著補充道。
“嗯”,吉喆默默地點了點頭,他想起了今天在敬老院裏的情形,也想起了鍾哲對待惹事的鍾阿大的態度,臉上露出了讚許的微笑。
聊完了鍾哲之後,兩人的話題再一次迴到了淩含笑失蹤事件上來,因為有了鍾哲的關係,吉喆對此事的興趣變得愈發濃鬱了。
吉喆:“對了杜老師,淩老師失蹤是誰報的警?”。
杜鵑:“是鍾站長,去年9月1號的時候他在學校裏沒有找到含笑,在多方尋找無果之後才報了警”。
“等等,他沒有到敬老院打聽過嗎?”,吉喆打斷了杜鵑的敘述。
“打聽了,不過他跟你一樣,也不相信含笑上了琪琅山,找了幾天之後才報了警,在得知含笑失蹤之後,三個村的村民幾乎全都上了山,鍾站長更是待在山上一個多星期才下來,下來的時候都不成人樣了”,杜鵑長長地歎了口氣,又悄悄地抹了一把濕潤的眼睛。
“那後來又為什麽不繼續找呢?”,吉喆感覺非常遺憾。
“七天了,你覺得還有生還的可能嗎?”,杜鵑反問道。
“應該有吧”,吉喆有些心虛地說道。
杜鵑動容地點了點頭說道:“你和鍾站長真是心有靈犀,當時他也是這麽認為的,不過他並沒有失去理智,本來村民們還想繼續擴大搜索的,後來被鍾站長勸止了,他是跪下來求村民們下山放棄搜索的”。
“啊?為什麽?”,吉喆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鍾哲此舉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說到這裏的時候杜鵑再次落淚了,她是被鍾哲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動的,抽泣了幾聲之後杜鵑說道:“那把雨傘在搜救的第一天就已經找到了,所以村民們才前赴後繼地跟著他往山上搜,不過一點結果都沒有,後來村民們集體討論決定到原始森林裏找,鍾站長知道後立即阻止了他們,因為太危險了,對於一個在琪琅山上的失蹤者來說,七天,已經可以判定生死了”。
“他做的對,悲劇既然已經發生,不能再做無謂的犧牲了,杜老師,你說的也對,他的確是個好人”,吉喆的心情變得非常沉重。
“但我有一種感覺”,杜鵑沉默了一會兒之後突然說道:“我感覺含笑並沒有死”。
“真的嗎?”,吉喆吃了一驚:“為什麽?是你的直覺?”。
杜鵑點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因為那兩隻大腳印”。
“你是說野人?”,吉喆問道:“對了杜老師,剛剛你說淩老師是被野人抓走的,你真的能肯定嗎?我總感覺這太不思議了吧”
杜鵑抿著嘴唇抬頭凝視著吉喆的眼睛,幽歎了一聲之後說道:“是的,我總感覺含笑的失蹤和野人有關,其實我也不相信含笑會獨自上山,因為這太不符合常理了,哪怕真的是有抑鬱症也不太可能,而且含笑為人非常隨和,從來沒有和任何人結過怨,加上她又是鍾站長的女朋友,所以我覺得被人為劫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那麽就隻剩下了一種可能”。
“野人”,吉喆搶先迴答道。
杜鵑沒有說話,眼睛裏流露出一股非常複雜的神情,有驚懼,有憂慮,更多的恐怕還是疑惑,因為連她自己也難以說服自己,但那兩隻大腳印卻又一次清晰地浮現在她的腦海裏。
“對了,杜老師,你最後一次見到淩老師的時候她穿著什麽衣服?”,吉喆驀然一驚,他想到了一個原先被忽視的問題。
“白色連衣裙,怎麽了吉老師?”,杜鵑驚訝地問道。
“這就對了”,吉喆猛然一掌擊在了牆壁上,在屋內引發了一場小型的“沙塵暴”。
杜鵑被嚇了一跳,連忙問道:“吉老師,你想到什麽了?”。
吉喆:“杜老師,你再迴憶一下,敬老院的老人說看到淩老師上山,是不是親眼所見?或者說是麵對麵地接觸過她,有沒有交談過?”。
杜鵑搖頭說道:“這個事情鍾站長說起過,在警方介入調查之前鍾站長就已經到敬老院打聽過了,老人們沒有正麵接觸過含笑,隻是說站在二樓看到山路上好象有人走過,說是看到了一團白色的影子,好象是一個穿白衣服的人撐著一把白色的雨傘往山上走,而在整個青雲村也隻有含笑才喜歡白衣配白傘,所以老人們才懷疑是含笑,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鍾站長當時根本不相信,找了幾天之後才報了警”。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啊”,吉喆長歎道。
白色連衣裙、白色的雨傘讓吉喆聯想起了8月31日黎明時的那一幕。
31日那天杜鵑到學校的時間是早晨的5點------6點之間,後來才知道淩含笑在這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學校,也就是說淩含笑離校的時間肯定是在5點之前。
那麽問題來了。
夏日的5點天色雖然已經開亮,但光線並不好,能見度也不會很高,而在8月31日那天又下著大雨,5點之前的能見度隻會更差,可能連五米都不到。
但敬老院的老人卻說看見淩含笑上了琪琅山,眾所周知,人一旦上了年紀視力就會急劇減退,特別是在這種能見度極低且撐著雨傘的情況下,老人們怎麽能判定上山的一定是淩含笑呢?
除非是麵對麵的接觸,但這種可能性現在已經可以排除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8月31日清晨一定有人上了琪琅山,因為據杜鵑說目擊者不止一位老人,如果不是淩含笑,那上山的又會是誰呢?
綜合現有的情況上來看,吉喆認為淩含笑的可能性最大,一方麵是她的習慣白衣配白傘,最重要的是事後在琪琅山上找到了淩含笑用過的雨傘。
如果淩含笑的確上了琪琅山,這其中又有兩種可能:
其一,如警方所做出的結論那樣,淩含笑是因為抑鬱症發作而出走琪琅山,這種可能性看起來最為合理;
不過吉喆仍然有些不相信,試想一個深受師生和村民喜愛的年輕女教師,怎麽會有如此嚴重的心理疾病呢?甚至於嚴重到了在開學前夕離校出走的地步,而且上的是人跡罕至猛獸出沒的琪琅山,這無異於自殺啊。
其二,淩含笑的確上了琪琅山,不過不是因為所謂的“抑鬱症”發作,而是被動的……
淩含笑從未與人結過怨,所以不但是警方,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她的失蹤並不是一起綁架案件,也就是說她不是被人劫持的。
不是被人劫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她的失蹤就是主動的。
原因就是杜鵑所看到的那兩隻大腳印,吉喆相信這兩隻大腳印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的,它與淩含笑失蹤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係,甚至於是------因果關係。
據杜鵑介紹,鍾哲不但人長得成熟帥氣,且有著很深厚的家庭背景,他的祖輩和父輩都在市縣兩級政府中任要職,是個正宗的幹部子弟,倒追他的女人非常多。
長相和背景倒在其次,最關鍵的是鍾哲為人非常低調且和善,一點也沒有官員的架子,他的名聲在青雲村乃至於琪琅鎮都是有口結碑的,據說曾經有人在村裏發了幾句牢騷,結果被村民們打得遍體鱗傷。
“嗬嗬,真這麽牛啊?”,吉喆覺得杜鵑說得有些誇張了。
杜鵑點了點頭嚴肅地說道:“是的,村裏無論男女老幼都把鍾站長當家裏人看待,這一點我想你明天就會知道了”。
“是嗎?”,吉喆仍有些不太相信。
杜鵑再次肯定地說道:“是的,明天鍾站長肯定會到學校裏來,而且會帶著很多文具和書籍,還有零食、生活費等等,這都已經形成慣例了,在我來學校之前他就已經是孩子心中的偶像了”。
吉喆歪著腦袋仍然不信,因為在當今這種功利主義占據主流的社會上,這樣的人簡直可以和國寶相提並論了。
“還有,青雲、平雲、龍雲三個村,以前都是治安盲點,幾乎所有的政令在這兒都行不通,從前這兒經常發生亂砍濫伐事件,計劃生育更是舉步維艱,政府一點兒辦法都沒有,自從鍾站長來了之後,短短的幾年時間這三個村都成了縣裏的治安模範村,去年縣裏想調鍾站長迴城提拔任用,不過三個村的村民集體派代表到縣裏懇求,最後才把鍾站長留了下來,你說說看,這樣的人現在你上哪兒找去?”,杜鵑又接著補充道。
“嗯”,吉喆默默地點了點頭,他想起了今天在敬老院裏的情形,也想起了鍾哲對待惹事的鍾阿大的態度,臉上露出了讚許的微笑。
聊完了鍾哲之後,兩人的話題再一次迴到了淩含笑失蹤事件上來,因為有了鍾哲的關係,吉喆對此事的興趣變得愈發濃鬱了。
吉喆:“對了杜老師,淩老師失蹤是誰報的警?”。
杜鵑:“是鍾站長,去年9月1號的時候他在學校裏沒有找到含笑,在多方尋找無果之後才報了警”。
“等等,他沒有到敬老院打聽過嗎?”,吉喆打斷了杜鵑的敘述。
“打聽了,不過他跟你一樣,也不相信含笑上了琪琅山,找了幾天之後才報了警,在得知含笑失蹤之後,三個村的村民幾乎全都上了山,鍾站長更是待在山上一個多星期才下來,下來的時候都不成人樣了”,杜鵑長長地歎了口氣,又悄悄地抹了一把濕潤的眼睛。
“那後來又為什麽不繼續找呢?”,吉喆感覺非常遺憾。
“七天了,你覺得還有生還的可能嗎?”,杜鵑反問道。
“應該有吧”,吉喆有些心虛地說道。
杜鵑動容地點了點頭說道:“你和鍾站長真是心有靈犀,當時他也是這麽認為的,不過他並沒有失去理智,本來村民們還想繼續擴大搜索的,後來被鍾站長勸止了,他是跪下來求村民們下山放棄搜索的”。
“啊?為什麽?”,吉喆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鍾哲此舉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說到這裏的時候杜鵑再次落淚了,她是被鍾哲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動的,抽泣了幾聲之後杜鵑說道:“那把雨傘在搜救的第一天就已經找到了,所以村民們才前赴後繼地跟著他往山上搜,不過一點結果都沒有,後來村民們集體討論決定到原始森林裏找,鍾站長知道後立即阻止了他們,因為太危險了,對於一個在琪琅山上的失蹤者來說,七天,已經可以判定生死了”。
“他做的對,悲劇既然已經發生,不能再做無謂的犧牲了,杜老師,你說的也對,他的確是個好人”,吉喆的心情變得非常沉重。
“但我有一種感覺”,杜鵑沉默了一會兒之後突然說道:“我感覺含笑並沒有死”。
“真的嗎?”,吉喆吃了一驚:“為什麽?是你的直覺?”。
杜鵑點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因為那兩隻大腳印”。
“你是說野人?”,吉喆問道:“對了杜老師,剛剛你說淩老師是被野人抓走的,你真的能肯定嗎?我總感覺這太不思議了吧”
杜鵑抿著嘴唇抬頭凝視著吉喆的眼睛,幽歎了一聲之後說道:“是的,我總感覺含笑的失蹤和野人有關,其實我也不相信含笑會獨自上山,因為這太不符合常理了,哪怕真的是有抑鬱症也不太可能,而且含笑為人非常隨和,從來沒有和任何人結過怨,加上她又是鍾站長的女朋友,所以我覺得被人為劫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那麽就隻剩下了一種可能”。
“野人”,吉喆搶先迴答道。
杜鵑沒有說話,眼睛裏流露出一股非常複雜的神情,有驚懼,有憂慮,更多的恐怕還是疑惑,因為連她自己也難以說服自己,但那兩隻大腳印卻又一次清晰地浮現在她的腦海裏。
“對了,杜老師,你最後一次見到淩老師的時候她穿著什麽衣服?”,吉喆驀然一驚,他想到了一個原先被忽視的問題。
“白色連衣裙,怎麽了吉老師?”,杜鵑驚訝地問道。
“這就對了”,吉喆猛然一掌擊在了牆壁上,在屋內引發了一場小型的“沙塵暴”。
杜鵑被嚇了一跳,連忙問道:“吉老師,你想到什麽了?”。
吉喆:“杜老師,你再迴憶一下,敬老院的老人說看到淩老師上山,是不是親眼所見?或者說是麵對麵地接觸過她,有沒有交談過?”。
杜鵑搖頭說道:“這個事情鍾站長說起過,在警方介入調查之前鍾站長就已經到敬老院打聽過了,老人們沒有正麵接觸過含笑,隻是說站在二樓看到山路上好象有人走過,說是看到了一團白色的影子,好象是一個穿白衣服的人撐著一把白色的雨傘往山上走,而在整個青雲村也隻有含笑才喜歡白衣配白傘,所以老人們才懷疑是含笑,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鍾站長當時根本不相信,找了幾天之後才報了警”。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啊”,吉喆長歎道。
白色連衣裙、白色的雨傘讓吉喆聯想起了8月31日黎明時的那一幕。
31日那天杜鵑到學校的時間是早晨的5點------6點之間,後來才知道淩含笑在這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學校,也就是說淩含笑離校的時間肯定是在5點之前。
那麽問題來了。
夏日的5點天色雖然已經開亮,但光線並不好,能見度也不會很高,而在8月31日那天又下著大雨,5點之前的能見度隻會更差,可能連五米都不到。
但敬老院的老人卻說看見淩含笑上了琪琅山,眾所周知,人一旦上了年紀視力就會急劇減退,特別是在這種能見度極低且撐著雨傘的情況下,老人們怎麽能判定上山的一定是淩含笑呢?
除非是麵對麵的接觸,但這種可能性現在已經可以排除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8月31日清晨一定有人上了琪琅山,因為據杜鵑說目擊者不止一位老人,如果不是淩含笑,那上山的又會是誰呢?
綜合現有的情況上來看,吉喆認為淩含笑的可能性最大,一方麵是她的習慣白衣配白傘,最重要的是事後在琪琅山上找到了淩含笑用過的雨傘。
如果淩含笑的確上了琪琅山,這其中又有兩種可能:
其一,如警方所做出的結論那樣,淩含笑是因為抑鬱症發作而出走琪琅山,這種可能性看起來最為合理;
不過吉喆仍然有些不相信,試想一個深受師生和村民喜愛的年輕女教師,怎麽會有如此嚴重的心理疾病呢?甚至於嚴重到了在開學前夕離校出走的地步,而且上的是人跡罕至猛獸出沒的琪琅山,這無異於自殺啊。
其二,淩含笑的確上了琪琅山,不過不是因為所謂的“抑鬱症”發作,而是被動的……
淩含笑從未與人結過怨,所以不但是警方,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她的失蹤並不是一起綁架案件,也就是說她不是被人劫持的。
不是被人劫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她的失蹤就是主動的。
原因就是杜鵑所看到的那兩隻大腳印,吉喆相信這兩隻大腳印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的,它與淩含笑失蹤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係,甚至於是------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