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金榜題名
一言方落,嬪妃中靜了下來,連常皇後臉上都難看起來,想她身為皇後之尊,也不敢如此折辱宮妃,如今皇上為了討好貴妃,如此不識大體,怎能讓她不惱怒。
卻見林萱站起來恭敬迴到:“皇上有差遣,臣妾原不敢不從,實是前日大病了一場,雙手無力,連太後頭風犯了來傳臣妾,臣妾也未敢應了,隻怕耽誤了太後病情,還請皇上、貴妃娘娘恕罪,令傳太醫醫女診治為好。”
劉明舒看昭平帝一番話說的讓自己處於風火浪尖上,心中早已暗悔失言,那林萱自己在宮外也見過,十分恬靜不爭的一個女子,她本就有好感,並無折辱她之意,卻被昭平帝給弄歪了,趕緊道:“昭儀妹妹請坐,本宮不過才來宮內,哪敢勞動昭儀妹妹一番,不過是小疾,皇上想是開開玩笑,你莫要當真了。”
昭平帝說完話看眾妃和皇後反應,已是知道不當,看劉明舒一番話描補得極是妥帖,又心下高興,也微笑道:“啊是朕玩笑了,你既是禁足期滿,那無事也可來貴妃宮裏坐坐,也省得冬日無聊。”
一時之間,殿內尷尬氣氛稍緩和,德妃又說了個笑話,倒是引得殿內重又歡聲笑語。
常皇後卻是吩咐了下身邊的宮女下去後,也笑道:“今日難得皇上這麽早過來,便叫公主過來一見。”話音才落,隻聽到鈴聲叮當,一團小小的紅色身影在身旁奶娘、宮女的扶持下,蹣跚著走出來。
昭平帝喜道:“初陽居然會走路了?”
常皇後笑道:“可不就是這兩日才會的,才學會站起來,便急著要跑,摔了也不哭,一雙眼睛隻烏溜溜的看著人”
昭平帝喜得不行,直上前一把抱起初陽公主,隻見那小小的人兒粉雕玉琢,長得與皇後相似,杏眼桃腮,頭發梳著兩個小小鬏兒,各紮著兩個小玉蓮花繩,身上穿著大紅小襖,手腳項上均帶著瓔珞鈴鐺,十分可愛討喜,看到皇帝抱她便咯咯地笑起來,居然清晰地吐出幾個字:“父皇!”昭平帝幾乎樂暈了頭,隻見她又要掙紮著下來要繼續走路,昭平帝隻得放她下來扶著她看她一步一步邁著小小紅繡鞋,走得甚是憨態可掬。
一時之間下邊膝下猶虛的眾嬪妃或羨或妒,便是林萱也忍不住注目那小人兒許久,心中酸澀難耐,忽然後悔自己之前的避孕來,如若當時留意一些,現在沒準也能有個孩子,不論是男是女,都能帶來至大的歡樂,至於男人,她心中冷笑:這種不靠譜的生物,要來有什麽用?
一旁的劉明舒也心下微酸,自己初來宮中,皇帝溫存小意,皇後仁慈大方,宮中無人為難,又處處尊敬,是曾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孰料皇上總是要理政事的,自己關在宮中,長日漫漫著實難耐,又是天寒,禦花園也沒什麽好景致,不免時常想起從前與好友風中縱馬狂奔,高崖上飲酒高歌的恣意妄為的日子,甚至,想起了不應當再想的人,她眼前浮起那總喜歡微微笑露出雙頰淺渦,擊劍唱歌的身影,閑著的時候,翻書便想起從前搶韻聯吟,遞相贈答,彈琴又憶起從前酬唱時光,打棋譜少不得憶起當年輸棋賴子,更不提煎茶煮酒、練舞打球的種種時光,一時又悔自己沒有鼓起勇氣私奔以至於關入這金子牢籠,麵臨這般無聊寂寞的境地,一時又愧自己對不起昭平帝百般溫存小意,然而看著他已經兒女雙全,妻妾滿堂,心裏又酸澀憤懣起來。
轉眼已是新年。去年太後不在禁中,皇後懷孕,年過的甚是冷清。
今年太後雖然還在生病,皇後卻已騰出手來,少不得一番籌備,花團錦簇的過了個大年。
林萱自己一人呆在冷清宮室裏,想起去年身邊還有香附豆蔻在一起吃餃子,忽覺得自己仿佛已經老朽不堪,坐等著腐敗。
大年幾天,朝中放假,昭平帝選了個晴天,帶著劉明舒跑到京郊皇家獵場去騎馬玩了玩,雖沒有獵物,卻也讓劉明舒連日抑鬱不歡的心情轉好,麵上出了笑容,昭平帝也趁機受了不少福利。
到了元宵,京城的元宵燈節,從初八開始放燈,至十五日熱鬧到了頂峰,一直延續到十八日,十五當夜,昭平帝帶著著後妃上了正陽門樓觀燈,與民同慶,正陽門外,從城樓上往下看,隻見燈棚彩樓連綿不絕,櫛比鱗次,林萱看到這似曾相識的圓月花燈,想起去歲中秋快意樓之夜,隻覺得眼睛澀然,風太大而燈光太亮。端坐在正中央的昭平帝卻也想起了去年中秋之夜,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緣分使他們得以重逢;同在城樓上的劉明舒也在想著那一夜,卻是檀板輕拍,與朱允炆合拍而歌的那一夜。眾人各懷心思,在城樓上直觀燈到人定才迴宮歇息。
元宵方過,昭平帝便又忙著去安排春闈諸事,今年是大比之年,這是他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會試,國中舉子已是雲集京師,這是昭平年的第一批天子門生,若是得以中榜,那是以後對子子孫孫都有談資的,是矣今科會試,頗有些名士狂生前來。
才出年,朱允炆便與花鉉幾乎參加了京中各種文會,結交各地士子,他們都要參加今年的會試,又一起押題做文互改,忙碌得不得了,劉廌懶洋洋地道:“至於嗎你們,從建章軍院出來,參加武試,輕鬆鬆便過了,授個武銜不知道多輕鬆,偏要去擠那獨木橋。”
花鉉道:“高祖定都燕京,北倚雄關,南壓區夏,實乃萬年不拔之基,把這苦寒地帶建成了個花錦世界,遠夷莫不畏服,爭來朝貢,正是四海無虞國太平之時,走武將之路,實無甚出頭之日。”
朱允炆也笑道:“其實劉兄不如也和我們去參加參加文會,到底你今年也要參加武闈的,不若也結交一二名士,日後仕途也有所裨益。”
劉廌嗤之以鼻道:“所謂名士,多的是恃才兀傲,悖謬乖張之輩,更甚有的有文無行,久而穢跡惡聲,使人不屑。”
朱允炆和花鉉啞然失笑。
轉眼便到了二月九日,禮部主持春闈會試開始,文試完後武試,一連半個月,京城的主要話題都是圍繞在會試上,各家茶館的說書人,說的也多是一些“趙伯升茶肆遇仁宗、眾名姬春風吊柳七”之類的本子。
轉眼春闈榜發,朱允炆、花鉉都高高的榜上有名,已是穩穩的一個貢生在手,直待殿試了。而武舉則無需殿試,隻擬了前三十名呈聖上預覽,親定名次,劉廌自也是榜上有名,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乃至營陣、地雷、火藥、戰車,兵法、天文、地理,樣樣均是軍院功課,他們小時候又曾得過青田先生細心教導,如何不通,自是成竹在胸。
朱允炆看了放榜,迴房準備殿試,卻見祖母招人來喚。
朱老夫人麵色舒緩許多,應是對他的成績較為滿意,緩緩地說道:“本來不想影響你殿試,但是想了想不想你以後怪我,南京魏國公府今日來人,要求殿試後無論名次如何,都要舉行婚禮了,如今魏國公及夫人,已是親送了女兒到了京城,隻待你殿試後完婚,我與你父親、嫡母都商量過,也選了吉日,打算訂在三月十五。”
朱允炆默了半晌,低聲道:“全憑祖母、父親母親做主。”
朱老夫人撫摸了下他的頭道:“好好溫課吧,當今皇上仁慈,未必會在殿試上卡你,無愧於心便罷了。”
日子飛快,轉眼便到了殿試的日子,朱允炆低頭隨著一眾貢生邁入太和殿,隻覺得宮殿壯麗顯敞,殿上青磚烏沉沉地反射出自己的身影,龍座高高在上,他側頭看到遠處宮殿的飛簷高柱,殿角金柱上有龍紋凸起,心中落寞地想:“那個人兒,想必就在那宮牆深處吧。自己和她,終歸是有緣無分。”
隔了一會兒,昭平帝升殿,諸生三拜九叩,朱允炆行禮之時快速掃了一眼,皇帝頭戴九龍冠冕,麵前有垂珠,和那日建章軍院一樣,看不清楚麵容,隨後說話,果然正是那多時不見易晨的聲音,朱允炆連日猜想成為現實,心下清明,禮畢,諸生又轉去體仁閣筆試,他默默地聽題後凝神奮筆疾書,什麽都沒有想。
今年早春甚暖,京城已是有桃花淡淡的開了幾枝,金殿傳臚這一日東長安門外早早就圍滿了人,直待發榜。
待到進士、王公百官皆隨榜而出,文武狀元率諸進士等隨出觀榜。隻見兩名年輕男子,率在文武進士之先,一名風骨秀異,神態閑雅,正是歸仁伯府次子朱允炆,一名身材魁梧雄偉,神彩毅然,乃是誠意伯嫡長子劉廌。圍觀眾人跪聽聖旨後,金榜高掛,消息如長了翅膀般的通過各家仆人以及報子們飛向各處。
自高祖始,武舉一甲三人也可和會試頭甲三人一同遊街誇官,這日文武狀元、榜眼、探花六人炫耀恩榮,披紅掛彩,上街誇官,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兩邊狀元均是瀟灑年輕少年不提,今年的探花又是格外風骨神清,秀逸非凡,宮花簪在帽上,更顯得唇紅齒白,貌如好女,正是那東丘郡候府的小侯爺花鉉。滿城轟動前來看文武三甲遊街,幾乎全是年輕兒郎,又有人傳抄考場答卷,果然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新奇藻麗、含蓄雍容均有之,人們直驚唿少年天子少年臣,正是兩相宜。
自此春闈一捷,“建章四傑”出了文武兩名狀元,一名探花,一名貴妃,名揚海內,建章軍院當年入學報名考試者陡然提升,而大街小巷的茶館說書者,也改說建章四俠義結金蘭懲惡揚善的故事。
作者有話要說:
☆、32釵頭鳳分
春色漸濃,這日日光暖融,淑景明媚,禦花園裏張燈結彩,雅樂陣陣,正是恩榮宴開。
賞賜文武會試三甲的恩榮宴,照例設在禦花園裏,就在禦水池邊。 新近天子門生賜宴,皇帝主持宴請新科進士,並在宴會上當眾賜給進士們錦袍、詩書和冠花,使恩榮宴的規格在士人心目中飆升到僅次於唱名的地位,賜花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的恩榮,新科進士得到皇上親賜金花,乃是無上榮光。
長桌高椅,已設在寬闊場地,朝廷曆來倡導節儉,桌上菜肴酒水都較為簡單,然而賜宴者國之最尊貴的帝皇,陪宴者翰林大學士等朝中清貴,赴宴者又是國內文武佼佼者,這已經讓赴宴的新科進士們激動萬分,窈窕宮娥們穿梭於宴席裏上菜斟酒,教坊歌姬奏著新奇曲目,春風送暖,花香熏人,直讓新科進士們陶然若醉。
酒過三巡,昭平帝自是請各新科進士各賦一詩,一番賞析後,賜給新科進士每人一朵金花,勉勵一番,便擺駕迴宮。
進士們跪送聖駕之後便觥籌交錯,互相敬酒,各敘同年之誼,又各自在禦花園內結伴遊春賞花,聯句做詩,投壺射覆。
樂聲人聲,在初春的禦花園傳得老遠。
儲秀宮與禦花園隻有一牆之隔,這日劉明舒見春光晴好,正在儲秀宮院子與自幼一起長大的丫鬟金霄、鳳樓踢毽子,卻遠遠傳來樂聲,聲調清鏘,不禁奇怪,詢問後方知是禦花園恩榮宴,皇後娘娘有令,除當值宮女外,宮妃均不可入內。
劉明舒帶著金霄、鳳樓走到後院麗景軒附近小樓上,往下望去,卻是能看到禦花園內花紅柳綠,諸進士飲宴之所。
她站在小樓上凝立半晌,終於看到了她想看到的人。一身狀元紅袍,帽上斜簪一朵紅色芍藥的朱允炆,正臨水而立,風神如玉。猶如心靈感應,他抬頭望向遠處,卻看到了水的那一邊,宮牆上的小樓裏,立著一名紅衣女子,身畔有兩名宮女隨侍。
二人遙遙相對,朱允炆隻覺得身邊花濃柳淡、紛紛擾擾,均淡入背景,他隻看到小樓上那一點鮮紅,他知道是她,他也知道她認出了他。
一牆之隔,一樓一水,他們之間仿佛間隔了千山萬水,片刻,朱允炆摸出隨身攜帶的玉笛,在水邊就著微寒的春風吹了起來,嗚嗚咽咽,往返迴複,纏綿悱惻,正是一曲釵頭鳳。
劉明舒聽著那曲子,低低地念起: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
男兒至高如意,莫過於象簡烏紗、洞房花燭。魏國公府與歸仁伯府早就已經議婚行聘請期諸事議定,恩榮宴後,朱徐兩家終於擇了吉日完婚。
三月十五日一大早,徐家的十裏紅妝便從魏國公府在京城的別院裏源源不斷的送往歸仁伯府,一路歡聲鼎沸,朱允炆身著大紅錦袍,頭戴桂冠,高頭大馬,前去迎親,身旁還有數個俊朗而美姿儀的男子陪同迎親,隻讓道旁觀看的人讚歎一番,狀元郎脫白掛綠,大登科後小登科,當真佳人才子,好一段佳話。
儲秀宮中,昭平帝正與劉明舒在對弈,卻看到往日下棋十分淩厲的劉明舒今日卻是漫不經心、神不守舍,布局十分散漫,不免道:“阿纖今日下棋怎麽卻是心不在焉?”
劉明舒將手裏的黑子一粒粒地扔到玉盒裏,淡淡地道:“沒什麽,隻是想起今日是朱大哥大婚的日子,以前曾和大哥他們笑談過,一定要灌醉他讓他不得洞房的,如今時移勢易,這喜酒是吃不成了,也不知道那新娘子長得怎麽樣。”
昭平帝想到正是自己一道聖旨害得阿纖不能在外自由開心,心下不覺一虛,笑道:“原來是狀元公大婚,朕竟不知,定的依稀記得是魏國公府上的二表妹吧,這樣,朕讓方天喜送一份賀禮去吧,你也選一份禮物一同送去如何?”
劉明舒眉毛挑了挑,本來想拒絕,想了想,又道:“他一個小小的翰林修撰,皇上婚禮上賜物太招眼了,卻是讓他以後樹大招風的難做,不如叫方公公晚點待賓客都散了,私下裏悄悄送去如何?”說完,一雙玉手已是捏住昭平帝袖子,輕輕搖擺,一雙美目流目送盼。
昭平帝不曾見過劉明舒如此女兒態,身子已是酥軟半邊,如何不應,便吩咐了身邊侍立的方天喜照此辦理。
方天喜自上次受罰,足足將養了好幾個月才能出來當值,還虧他在宮裏向來謹慎謙虛,並不以勢壓人,到底留下一條小命,將養好了才出來,卻又接到這麽個差使,他心裏不禁暗自腹誹:賓客散去,那便是新娘新郎的洞房花燭夜了,這禮是給人賀喜去還是給人添堵去啊,歸仁伯都罷了,得罪便得罪了,這徐家卻是太後外家,這差使可不好做。貴妃娘娘啊~~您這是存心給人膈應去的吧。
高堂對拜,洞房行禮,身穿廣袖對襟翟衣,頭戴珠鳳冠的新娘子被朱允炆用秤杆跳開蓋頭的時候,眾人還是瞬間靜了一下,沒想到魏國公藏在深閨裏默默無名的女兒,居然是這樣的美貌,倒不是五官有多麽動人之處,實是肌膚十分潔白如玉,麵上隻薄薄施了一層粉,點了胭脂,燈光下照過去露在外邊的脖頸、雙手,都雪白無暇,隱隱有瑩潤之光,整個人倒如玉人一般通透無暇,和站著的君子如玉的朱允炆一起,真真是一對玉人兒,洞房諸人齊聲喝彩,一時之間誇讚聲無數,就連朱允炆自己也愣了一下,之前在外從無聽到過魏國公幼女的評論,祖母曾去看過迴來也隻和他說十分貞靜婉順,卻沒想到是這樣一個冰雪堆成的人兒,心下不禁起了一絲憐惜。
賓客漸漸散去,已是人定時分,歸仁伯府安靜了下來,朱允炆緩緩步入洞房,發現原來的脂粉味已是散去,屋內空氣清新,徐氏已是換掉了禮服,穿了一身輕便的淺紫折枝花紋羅裙,可以看出已是沐浴過,黛眉粉頰,如玉的肌膚上帶著淡淡粉光,徐氏看到朱允炆進來,垂了頭,麵上卻帶著笑容,似是十分喜悅他的到來。朱允炆不禁也頗覺愉悅,記起其名字正是若璠,不禁想起孔子說過的,美哉璵璠,不由的麵上也帶了笑容。
不料忽聽到庭院門口有聲音,他眉頭一皺,卻是看到自己的書童古墨帶著方天喜走進來,不禁一愣。
方天喜麵上帶著尷尬的笑容道:“聖上得知狀元公今日大婚,念著舊日把臂同遊的情誼,特叫奴婢給狀元公送上賀禮一份,另外貴妃娘娘也有隨禮一份,望狀元公與夫人永結連理,琴瑟和鳴,早生貴子。”
朱允炆和徐若璠連忙拜謝後送走方文喜,打開禮物一看,是一套文房四寶,還有一個銅鎏金雲龍紋盒子,打開一看,卻是兩股明晃晃的金累絲鳳釵置於紅色綢緞上,上頭一對金鳳展翅立於祥雲之上,鑲嵌著紅、藍寶石,鳳目生輝,鱗爪盡顯,尾羽飄逸。朱允炆撫著這對釵頭鳳,卻是想起那日宮裏的驚鴻一瞥,不禁癡了。
徐若璠拈起那方硯在賞玩,那硯顏色大異於常硯,紅黃相間,質古如玉,徐若璠敲了敲,聲音清越若金石,讚歎道:“居然是紅絲硯。”又轉過頭,看到朱允炆持著一支鳳釵在發呆,嫣然一笑道:“這鳳釵想是貴妃贈的了。”
朱允炆輕輕放下,道:“嗯。”又看了看她,解釋道:“貴妃娘娘和我從前同在建章軍院就讀。”
徐若璠看了看鳳釵,微微一笑道:“這鳳倒令我想起陸放翁的一闋詞,釵頭鳳。”
朱允炆心中不由的一跳,轉頭望向她。
卻見徐若璠燈下微笑,麵容毫無異色,輕輕念道:“沈家園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世人都謂放翁癡情,我獨覺得他是負心之人。”
朱允炆神不守舍的道:“哦?”
徐若璠輕笑道:“無故休妻在前是為不義;違母命置前妻為外室,又將休妻之惡名冠於長輩頭上,是為不孝;前妻再嫁,自己再娶後又寫詩糾纏,使人夫妻離心是為無行;前妻為之抑鬱病逝,他一邊寫詩懷念,一邊卻仍能妻妾滿堂,生了七子一女,何其多情……何其寡情!”
朱允炆麵色微變,望向徐若璠,卻看到她一雙寒星也似的眼睛也正望向他,坦蕩而毫不逃避,又輕輕地道:“其實唐婉再嫁之身,能嫁給宗室趙士程,已是極好歸宿,倘若放翁慧劍斬情絲,不再糾纏,本來是可以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的。”
莫名的,朱允炆想起那一夜劉明舒的雙眼,被淚水浸潤著,月下哀婉淒絕,她絕望地說:“帶我走。”
他啪的一聲將首飾盒蓋上,什麽也沒說,拿起首飾盒轉身出了洞房。
徐若璠微微有些驚訝,卻並沒有失態,身旁的丫鬟驚慌失措道:“小姐,怎麽辦?”
徐若璠盯著那文房四寶半晌,微微一笑道:“夜深了,安置吧。”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13484436、喵了個咪、馬季芳扔的地雷,鞠躬。
☆、33狀元上疏
三月,新任翰林院修撰,狀元公朱允炆上疏昭平帝,建議加意武備,整飭戎事,其奏疏洋洋灑灑數萬字,言道當今之事,其可慮者莫重於邊防,西北強梗,邊備未徹,外禦不嚴,敵人進奔,便可至趨關輔,急難之際,宗社可憂,懇請預圖贍兵之策,且痛斥天下學士以持兵為恥,不能騎射行陣之弊端,邊疆武備因循怠玩,姑務偷安,士習驕惰,法令難行,乞皇上為宗廟萬世計,常抱邊疆之憂,申嚴軍政,嚴飭邊臣,設法訓練,選擇邊吏,團練鄉兵,並請皇上於每歲冬農隙之時,聖駕親臨校閱,以試將官能否、軍士勇怯,從容審圖,自可防禦外患。一時奏疏得罪了士林及邊將等諸人,群臣沸議,朝野嘩然,便是建章軍院出身的,也分成了兩派對峙爭執不下。
昭平帝看了以後,隻批了國用不足,邊費重大,內帑空乏為由,整飭武備一事由兵部酌情議之。
實則奏疏裏頭有言道以宋為鑒,而今日朝中熱議,也頗有些人拿了靖康恥來說話,他心情十分不舒服,自他登基以來,曆來隻看到大臣們誇他有恭儉之德,聰明睿智,勤政愛民,忽然有人危言聳聽,言道其軍政諸多不是,又直指他重文輕武,恐將來有亡國之憂,他心下如何不惱,又隱隱想到了高祖之語,大為不滿,隻想著明君不當殺大臣言事者,隻是強忍著未發作。
迴到後宮,徑去了儲秀宮,最近劉明舒一直對他不冷不熱,時不時還借題發揮,鬧點小脾氣,昭平帝也隻當成夫妻情趣,耐心去哄轉她。今日心情發悶,到了儲秀宮,卻看到劉明舒坐在妝台前對著鏡子在發呆,手裏拿著支鳳釵,似是沒想好要插哪裏,便走過去笑道:“這鳳釵想是戴膩了?朕前日叫人送來幾樣新花樣,你可選好了讓尚衣局打去。”
劉明舒被他嚇了一跳,將手裏的鳳釵懶洋洋地往妝台上一扔,道:“我自小就不愛這些花呀粉呀的,從前在建章軍院念書,都做男兒打扮的,後來大了爹爹不許,才換了紅妝,為著騎射方便,都是金環束發便可,哪裏用這些累贅的釵啊鈿啊。”
昭平帝見她提起建章軍院,不免又想起今日朝上的話題,臉上也一暗,隻坐到一旁沒說話。
劉明舒看他不似往常上來撮哄,便邊卸了發上的釵環邊冷笑道:“這是哪裏受了氣來我這裏擺臉子了,可別走錯了地兒,趁早兒去別的地方,自有那賢良淑德的美人兒來哄你開心。”
昭平帝苦笑道:“還不是你那好大哥朱允炆,今日上了奏疏隻道要整飭武備,偏偏言語偏激,得罪了朝上一大片,直吵得朕頭疼。”
劉明舒撇了撇嘴道:“高祖先皇都頗重武事,多次巡視邊疆,到軍院閱軍,重軍防武備,虜寇不敢犯秋毫,獨您就中了那些腐儒的毒,搞什麽儒者之道,仁慈治國,行什麽寬通平易之政,輕視邊功、不訓兵備、薄待軍士,您啊也別信他們,他們那帝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一套,不就把宋都給亡了,宋徽宗那做個大儒、風流書生,那是可以流芳千古了,可是皇帝可不能那樣兒,王者之道,強兵富民,可沒說見那個聖人說過皇帝須學問通明的……”
一言方落,嬪妃中靜了下來,連常皇後臉上都難看起來,想她身為皇後之尊,也不敢如此折辱宮妃,如今皇上為了討好貴妃,如此不識大體,怎能讓她不惱怒。
卻見林萱站起來恭敬迴到:“皇上有差遣,臣妾原不敢不從,實是前日大病了一場,雙手無力,連太後頭風犯了來傳臣妾,臣妾也未敢應了,隻怕耽誤了太後病情,還請皇上、貴妃娘娘恕罪,令傳太醫醫女診治為好。”
劉明舒看昭平帝一番話說的讓自己處於風火浪尖上,心中早已暗悔失言,那林萱自己在宮外也見過,十分恬靜不爭的一個女子,她本就有好感,並無折辱她之意,卻被昭平帝給弄歪了,趕緊道:“昭儀妹妹請坐,本宮不過才來宮內,哪敢勞動昭儀妹妹一番,不過是小疾,皇上想是開開玩笑,你莫要當真了。”
昭平帝說完話看眾妃和皇後反應,已是知道不當,看劉明舒一番話描補得極是妥帖,又心下高興,也微笑道:“啊是朕玩笑了,你既是禁足期滿,那無事也可來貴妃宮裏坐坐,也省得冬日無聊。”
一時之間,殿內尷尬氣氛稍緩和,德妃又說了個笑話,倒是引得殿內重又歡聲笑語。
常皇後卻是吩咐了下身邊的宮女下去後,也笑道:“今日難得皇上這麽早過來,便叫公主過來一見。”話音才落,隻聽到鈴聲叮當,一團小小的紅色身影在身旁奶娘、宮女的扶持下,蹣跚著走出來。
昭平帝喜道:“初陽居然會走路了?”
常皇後笑道:“可不就是這兩日才會的,才學會站起來,便急著要跑,摔了也不哭,一雙眼睛隻烏溜溜的看著人”
昭平帝喜得不行,直上前一把抱起初陽公主,隻見那小小的人兒粉雕玉琢,長得與皇後相似,杏眼桃腮,頭發梳著兩個小小鬏兒,各紮著兩個小玉蓮花繩,身上穿著大紅小襖,手腳項上均帶著瓔珞鈴鐺,十分可愛討喜,看到皇帝抱她便咯咯地笑起來,居然清晰地吐出幾個字:“父皇!”昭平帝幾乎樂暈了頭,隻見她又要掙紮著下來要繼續走路,昭平帝隻得放她下來扶著她看她一步一步邁著小小紅繡鞋,走得甚是憨態可掬。
一時之間下邊膝下猶虛的眾嬪妃或羨或妒,便是林萱也忍不住注目那小人兒許久,心中酸澀難耐,忽然後悔自己之前的避孕來,如若當時留意一些,現在沒準也能有個孩子,不論是男是女,都能帶來至大的歡樂,至於男人,她心中冷笑:這種不靠譜的生物,要來有什麽用?
一旁的劉明舒也心下微酸,自己初來宮中,皇帝溫存小意,皇後仁慈大方,宮中無人為難,又處處尊敬,是曾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孰料皇上總是要理政事的,自己關在宮中,長日漫漫著實難耐,又是天寒,禦花園也沒什麽好景致,不免時常想起從前與好友風中縱馬狂奔,高崖上飲酒高歌的恣意妄為的日子,甚至,想起了不應當再想的人,她眼前浮起那總喜歡微微笑露出雙頰淺渦,擊劍唱歌的身影,閑著的時候,翻書便想起從前搶韻聯吟,遞相贈答,彈琴又憶起從前酬唱時光,打棋譜少不得憶起當年輸棋賴子,更不提煎茶煮酒、練舞打球的種種時光,一時又悔自己沒有鼓起勇氣私奔以至於關入這金子牢籠,麵臨這般無聊寂寞的境地,一時又愧自己對不起昭平帝百般溫存小意,然而看著他已經兒女雙全,妻妾滿堂,心裏又酸澀憤懣起來。
轉眼已是新年。去年太後不在禁中,皇後懷孕,年過的甚是冷清。
今年太後雖然還在生病,皇後卻已騰出手來,少不得一番籌備,花團錦簇的過了個大年。
林萱自己一人呆在冷清宮室裏,想起去年身邊還有香附豆蔻在一起吃餃子,忽覺得自己仿佛已經老朽不堪,坐等著腐敗。
大年幾天,朝中放假,昭平帝選了個晴天,帶著劉明舒跑到京郊皇家獵場去騎馬玩了玩,雖沒有獵物,卻也讓劉明舒連日抑鬱不歡的心情轉好,麵上出了笑容,昭平帝也趁機受了不少福利。
到了元宵,京城的元宵燈節,從初八開始放燈,至十五日熱鬧到了頂峰,一直延續到十八日,十五當夜,昭平帝帶著著後妃上了正陽門樓觀燈,與民同慶,正陽門外,從城樓上往下看,隻見燈棚彩樓連綿不絕,櫛比鱗次,林萱看到這似曾相識的圓月花燈,想起去歲中秋快意樓之夜,隻覺得眼睛澀然,風太大而燈光太亮。端坐在正中央的昭平帝卻也想起了去年中秋之夜,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緣分使他們得以重逢;同在城樓上的劉明舒也在想著那一夜,卻是檀板輕拍,與朱允炆合拍而歌的那一夜。眾人各懷心思,在城樓上直觀燈到人定才迴宮歇息。
元宵方過,昭平帝便又忙著去安排春闈諸事,今年是大比之年,這是他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會試,國中舉子已是雲集京師,這是昭平年的第一批天子門生,若是得以中榜,那是以後對子子孫孫都有談資的,是矣今科會試,頗有些名士狂生前來。
才出年,朱允炆便與花鉉幾乎參加了京中各種文會,結交各地士子,他們都要參加今年的會試,又一起押題做文互改,忙碌得不得了,劉廌懶洋洋地道:“至於嗎你們,從建章軍院出來,參加武試,輕鬆鬆便過了,授個武銜不知道多輕鬆,偏要去擠那獨木橋。”
花鉉道:“高祖定都燕京,北倚雄關,南壓區夏,實乃萬年不拔之基,把這苦寒地帶建成了個花錦世界,遠夷莫不畏服,爭來朝貢,正是四海無虞國太平之時,走武將之路,實無甚出頭之日。”
朱允炆也笑道:“其實劉兄不如也和我們去參加參加文會,到底你今年也要參加武闈的,不若也結交一二名士,日後仕途也有所裨益。”
劉廌嗤之以鼻道:“所謂名士,多的是恃才兀傲,悖謬乖張之輩,更甚有的有文無行,久而穢跡惡聲,使人不屑。”
朱允炆和花鉉啞然失笑。
轉眼便到了二月九日,禮部主持春闈會試開始,文試完後武試,一連半個月,京城的主要話題都是圍繞在會試上,各家茶館的說書人,說的也多是一些“趙伯升茶肆遇仁宗、眾名姬春風吊柳七”之類的本子。
轉眼春闈榜發,朱允炆、花鉉都高高的榜上有名,已是穩穩的一個貢生在手,直待殿試了。而武舉則無需殿試,隻擬了前三十名呈聖上預覽,親定名次,劉廌自也是榜上有名,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乃至營陣、地雷、火藥、戰車,兵法、天文、地理,樣樣均是軍院功課,他們小時候又曾得過青田先生細心教導,如何不通,自是成竹在胸。
朱允炆看了放榜,迴房準備殿試,卻見祖母招人來喚。
朱老夫人麵色舒緩許多,應是對他的成績較為滿意,緩緩地說道:“本來不想影響你殿試,但是想了想不想你以後怪我,南京魏國公府今日來人,要求殿試後無論名次如何,都要舉行婚禮了,如今魏國公及夫人,已是親送了女兒到了京城,隻待你殿試後完婚,我與你父親、嫡母都商量過,也選了吉日,打算訂在三月十五。”
朱允炆默了半晌,低聲道:“全憑祖母、父親母親做主。”
朱老夫人撫摸了下他的頭道:“好好溫課吧,當今皇上仁慈,未必會在殿試上卡你,無愧於心便罷了。”
日子飛快,轉眼便到了殿試的日子,朱允炆低頭隨著一眾貢生邁入太和殿,隻覺得宮殿壯麗顯敞,殿上青磚烏沉沉地反射出自己的身影,龍座高高在上,他側頭看到遠處宮殿的飛簷高柱,殿角金柱上有龍紋凸起,心中落寞地想:“那個人兒,想必就在那宮牆深處吧。自己和她,終歸是有緣無分。”
隔了一會兒,昭平帝升殿,諸生三拜九叩,朱允炆行禮之時快速掃了一眼,皇帝頭戴九龍冠冕,麵前有垂珠,和那日建章軍院一樣,看不清楚麵容,隨後說話,果然正是那多時不見易晨的聲音,朱允炆連日猜想成為現實,心下清明,禮畢,諸生又轉去體仁閣筆試,他默默地聽題後凝神奮筆疾書,什麽都沒有想。
今年早春甚暖,京城已是有桃花淡淡的開了幾枝,金殿傳臚這一日東長安門外早早就圍滿了人,直待發榜。
待到進士、王公百官皆隨榜而出,文武狀元率諸進士等隨出觀榜。隻見兩名年輕男子,率在文武進士之先,一名風骨秀異,神態閑雅,正是歸仁伯府次子朱允炆,一名身材魁梧雄偉,神彩毅然,乃是誠意伯嫡長子劉廌。圍觀眾人跪聽聖旨後,金榜高掛,消息如長了翅膀般的通過各家仆人以及報子們飛向各處。
自高祖始,武舉一甲三人也可和會試頭甲三人一同遊街誇官,這日文武狀元、榜眼、探花六人炫耀恩榮,披紅掛彩,上街誇官,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兩邊狀元均是瀟灑年輕少年不提,今年的探花又是格外風骨神清,秀逸非凡,宮花簪在帽上,更顯得唇紅齒白,貌如好女,正是那東丘郡候府的小侯爺花鉉。滿城轟動前來看文武三甲遊街,幾乎全是年輕兒郎,又有人傳抄考場答卷,果然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新奇藻麗、含蓄雍容均有之,人們直驚唿少年天子少年臣,正是兩相宜。
自此春闈一捷,“建章四傑”出了文武兩名狀元,一名探花,一名貴妃,名揚海內,建章軍院當年入學報名考試者陡然提升,而大街小巷的茶館說書者,也改說建章四俠義結金蘭懲惡揚善的故事。
作者有話要說:
☆、32釵頭鳳分
春色漸濃,這日日光暖融,淑景明媚,禦花園裏張燈結彩,雅樂陣陣,正是恩榮宴開。
賞賜文武會試三甲的恩榮宴,照例設在禦花園裏,就在禦水池邊。 新近天子門生賜宴,皇帝主持宴請新科進士,並在宴會上當眾賜給進士們錦袍、詩書和冠花,使恩榮宴的規格在士人心目中飆升到僅次於唱名的地位,賜花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的恩榮,新科進士得到皇上親賜金花,乃是無上榮光。
長桌高椅,已設在寬闊場地,朝廷曆來倡導節儉,桌上菜肴酒水都較為簡單,然而賜宴者國之最尊貴的帝皇,陪宴者翰林大學士等朝中清貴,赴宴者又是國內文武佼佼者,這已經讓赴宴的新科進士們激動萬分,窈窕宮娥們穿梭於宴席裏上菜斟酒,教坊歌姬奏著新奇曲目,春風送暖,花香熏人,直讓新科進士們陶然若醉。
酒過三巡,昭平帝自是請各新科進士各賦一詩,一番賞析後,賜給新科進士每人一朵金花,勉勵一番,便擺駕迴宮。
進士們跪送聖駕之後便觥籌交錯,互相敬酒,各敘同年之誼,又各自在禦花園內結伴遊春賞花,聯句做詩,投壺射覆。
樂聲人聲,在初春的禦花園傳得老遠。
儲秀宮與禦花園隻有一牆之隔,這日劉明舒見春光晴好,正在儲秀宮院子與自幼一起長大的丫鬟金霄、鳳樓踢毽子,卻遠遠傳來樂聲,聲調清鏘,不禁奇怪,詢問後方知是禦花園恩榮宴,皇後娘娘有令,除當值宮女外,宮妃均不可入內。
劉明舒帶著金霄、鳳樓走到後院麗景軒附近小樓上,往下望去,卻是能看到禦花園內花紅柳綠,諸進士飲宴之所。
她站在小樓上凝立半晌,終於看到了她想看到的人。一身狀元紅袍,帽上斜簪一朵紅色芍藥的朱允炆,正臨水而立,風神如玉。猶如心靈感應,他抬頭望向遠處,卻看到了水的那一邊,宮牆上的小樓裏,立著一名紅衣女子,身畔有兩名宮女隨侍。
二人遙遙相對,朱允炆隻覺得身邊花濃柳淡、紛紛擾擾,均淡入背景,他隻看到小樓上那一點鮮紅,他知道是她,他也知道她認出了他。
一牆之隔,一樓一水,他們之間仿佛間隔了千山萬水,片刻,朱允炆摸出隨身攜帶的玉笛,在水邊就著微寒的春風吹了起來,嗚嗚咽咽,往返迴複,纏綿悱惻,正是一曲釵頭鳳。
劉明舒聽著那曲子,低低地念起: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
男兒至高如意,莫過於象簡烏紗、洞房花燭。魏國公府與歸仁伯府早就已經議婚行聘請期諸事議定,恩榮宴後,朱徐兩家終於擇了吉日完婚。
三月十五日一大早,徐家的十裏紅妝便從魏國公府在京城的別院裏源源不斷的送往歸仁伯府,一路歡聲鼎沸,朱允炆身著大紅錦袍,頭戴桂冠,高頭大馬,前去迎親,身旁還有數個俊朗而美姿儀的男子陪同迎親,隻讓道旁觀看的人讚歎一番,狀元郎脫白掛綠,大登科後小登科,當真佳人才子,好一段佳話。
儲秀宮中,昭平帝正與劉明舒在對弈,卻看到往日下棋十分淩厲的劉明舒今日卻是漫不經心、神不守舍,布局十分散漫,不免道:“阿纖今日下棋怎麽卻是心不在焉?”
劉明舒將手裏的黑子一粒粒地扔到玉盒裏,淡淡地道:“沒什麽,隻是想起今日是朱大哥大婚的日子,以前曾和大哥他們笑談過,一定要灌醉他讓他不得洞房的,如今時移勢易,這喜酒是吃不成了,也不知道那新娘子長得怎麽樣。”
昭平帝想到正是自己一道聖旨害得阿纖不能在外自由開心,心下不覺一虛,笑道:“原來是狀元公大婚,朕竟不知,定的依稀記得是魏國公府上的二表妹吧,這樣,朕讓方天喜送一份賀禮去吧,你也選一份禮物一同送去如何?”
劉明舒眉毛挑了挑,本來想拒絕,想了想,又道:“他一個小小的翰林修撰,皇上婚禮上賜物太招眼了,卻是讓他以後樹大招風的難做,不如叫方公公晚點待賓客都散了,私下裏悄悄送去如何?”說完,一雙玉手已是捏住昭平帝袖子,輕輕搖擺,一雙美目流目送盼。
昭平帝不曾見過劉明舒如此女兒態,身子已是酥軟半邊,如何不應,便吩咐了身邊侍立的方天喜照此辦理。
方天喜自上次受罰,足足將養了好幾個月才能出來當值,還虧他在宮裏向來謹慎謙虛,並不以勢壓人,到底留下一條小命,將養好了才出來,卻又接到這麽個差使,他心裏不禁暗自腹誹:賓客散去,那便是新娘新郎的洞房花燭夜了,這禮是給人賀喜去還是給人添堵去啊,歸仁伯都罷了,得罪便得罪了,這徐家卻是太後外家,這差使可不好做。貴妃娘娘啊~~您這是存心給人膈應去的吧。
高堂對拜,洞房行禮,身穿廣袖對襟翟衣,頭戴珠鳳冠的新娘子被朱允炆用秤杆跳開蓋頭的時候,眾人還是瞬間靜了一下,沒想到魏國公藏在深閨裏默默無名的女兒,居然是這樣的美貌,倒不是五官有多麽動人之處,實是肌膚十分潔白如玉,麵上隻薄薄施了一層粉,點了胭脂,燈光下照過去露在外邊的脖頸、雙手,都雪白無暇,隱隱有瑩潤之光,整個人倒如玉人一般通透無暇,和站著的君子如玉的朱允炆一起,真真是一對玉人兒,洞房諸人齊聲喝彩,一時之間誇讚聲無數,就連朱允炆自己也愣了一下,之前在外從無聽到過魏國公幼女的評論,祖母曾去看過迴來也隻和他說十分貞靜婉順,卻沒想到是這樣一個冰雪堆成的人兒,心下不禁起了一絲憐惜。
賓客漸漸散去,已是人定時分,歸仁伯府安靜了下來,朱允炆緩緩步入洞房,發現原來的脂粉味已是散去,屋內空氣清新,徐氏已是換掉了禮服,穿了一身輕便的淺紫折枝花紋羅裙,可以看出已是沐浴過,黛眉粉頰,如玉的肌膚上帶著淡淡粉光,徐氏看到朱允炆進來,垂了頭,麵上卻帶著笑容,似是十分喜悅他的到來。朱允炆不禁也頗覺愉悅,記起其名字正是若璠,不禁想起孔子說過的,美哉璵璠,不由的麵上也帶了笑容。
不料忽聽到庭院門口有聲音,他眉頭一皺,卻是看到自己的書童古墨帶著方天喜走進來,不禁一愣。
方天喜麵上帶著尷尬的笑容道:“聖上得知狀元公今日大婚,念著舊日把臂同遊的情誼,特叫奴婢給狀元公送上賀禮一份,另外貴妃娘娘也有隨禮一份,望狀元公與夫人永結連理,琴瑟和鳴,早生貴子。”
朱允炆和徐若璠連忙拜謝後送走方文喜,打開禮物一看,是一套文房四寶,還有一個銅鎏金雲龍紋盒子,打開一看,卻是兩股明晃晃的金累絲鳳釵置於紅色綢緞上,上頭一對金鳳展翅立於祥雲之上,鑲嵌著紅、藍寶石,鳳目生輝,鱗爪盡顯,尾羽飄逸。朱允炆撫著這對釵頭鳳,卻是想起那日宮裏的驚鴻一瞥,不禁癡了。
徐若璠拈起那方硯在賞玩,那硯顏色大異於常硯,紅黃相間,質古如玉,徐若璠敲了敲,聲音清越若金石,讚歎道:“居然是紅絲硯。”又轉過頭,看到朱允炆持著一支鳳釵在發呆,嫣然一笑道:“這鳳釵想是貴妃贈的了。”
朱允炆輕輕放下,道:“嗯。”又看了看她,解釋道:“貴妃娘娘和我從前同在建章軍院就讀。”
徐若璠看了看鳳釵,微微一笑道:“這鳳倒令我想起陸放翁的一闋詞,釵頭鳳。”
朱允炆心中不由的一跳,轉頭望向她。
卻見徐若璠燈下微笑,麵容毫無異色,輕輕念道:“沈家園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世人都謂放翁癡情,我獨覺得他是負心之人。”
朱允炆神不守舍的道:“哦?”
徐若璠輕笑道:“無故休妻在前是為不義;違母命置前妻為外室,又將休妻之惡名冠於長輩頭上,是為不孝;前妻再嫁,自己再娶後又寫詩糾纏,使人夫妻離心是為無行;前妻為之抑鬱病逝,他一邊寫詩懷念,一邊卻仍能妻妾滿堂,生了七子一女,何其多情……何其寡情!”
朱允炆麵色微變,望向徐若璠,卻看到她一雙寒星也似的眼睛也正望向他,坦蕩而毫不逃避,又輕輕地道:“其實唐婉再嫁之身,能嫁給宗室趙士程,已是極好歸宿,倘若放翁慧劍斬情絲,不再糾纏,本來是可以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的。”
莫名的,朱允炆想起那一夜劉明舒的雙眼,被淚水浸潤著,月下哀婉淒絕,她絕望地說:“帶我走。”
他啪的一聲將首飾盒蓋上,什麽也沒說,拿起首飾盒轉身出了洞房。
徐若璠微微有些驚訝,卻並沒有失態,身旁的丫鬟驚慌失措道:“小姐,怎麽辦?”
徐若璠盯著那文房四寶半晌,微微一笑道:“夜深了,安置吧。”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13484436、喵了個咪、馬季芳扔的地雷,鞠躬。
☆、33狀元上疏
三月,新任翰林院修撰,狀元公朱允炆上疏昭平帝,建議加意武備,整飭戎事,其奏疏洋洋灑灑數萬字,言道當今之事,其可慮者莫重於邊防,西北強梗,邊備未徹,外禦不嚴,敵人進奔,便可至趨關輔,急難之際,宗社可憂,懇請預圖贍兵之策,且痛斥天下學士以持兵為恥,不能騎射行陣之弊端,邊疆武備因循怠玩,姑務偷安,士習驕惰,法令難行,乞皇上為宗廟萬世計,常抱邊疆之憂,申嚴軍政,嚴飭邊臣,設法訓練,選擇邊吏,團練鄉兵,並請皇上於每歲冬農隙之時,聖駕親臨校閱,以試將官能否、軍士勇怯,從容審圖,自可防禦外患。一時奏疏得罪了士林及邊將等諸人,群臣沸議,朝野嘩然,便是建章軍院出身的,也分成了兩派對峙爭執不下。
昭平帝看了以後,隻批了國用不足,邊費重大,內帑空乏為由,整飭武備一事由兵部酌情議之。
實則奏疏裏頭有言道以宋為鑒,而今日朝中熱議,也頗有些人拿了靖康恥來說話,他心情十分不舒服,自他登基以來,曆來隻看到大臣們誇他有恭儉之德,聰明睿智,勤政愛民,忽然有人危言聳聽,言道其軍政諸多不是,又直指他重文輕武,恐將來有亡國之憂,他心下如何不惱,又隱隱想到了高祖之語,大為不滿,隻想著明君不當殺大臣言事者,隻是強忍著未發作。
迴到後宮,徑去了儲秀宮,最近劉明舒一直對他不冷不熱,時不時還借題發揮,鬧點小脾氣,昭平帝也隻當成夫妻情趣,耐心去哄轉她。今日心情發悶,到了儲秀宮,卻看到劉明舒坐在妝台前對著鏡子在發呆,手裏拿著支鳳釵,似是沒想好要插哪裏,便走過去笑道:“這鳳釵想是戴膩了?朕前日叫人送來幾樣新花樣,你可選好了讓尚衣局打去。”
劉明舒被他嚇了一跳,將手裏的鳳釵懶洋洋地往妝台上一扔,道:“我自小就不愛這些花呀粉呀的,從前在建章軍院念書,都做男兒打扮的,後來大了爹爹不許,才換了紅妝,為著騎射方便,都是金環束發便可,哪裏用這些累贅的釵啊鈿啊。”
昭平帝見她提起建章軍院,不免又想起今日朝上的話題,臉上也一暗,隻坐到一旁沒說話。
劉明舒看他不似往常上來撮哄,便邊卸了發上的釵環邊冷笑道:“這是哪裏受了氣來我這裏擺臉子了,可別走錯了地兒,趁早兒去別的地方,自有那賢良淑德的美人兒來哄你開心。”
昭平帝苦笑道:“還不是你那好大哥朱允炆,今日上了奏疏隻道要整飭武備,偏偏言語偏激,得罪了朝上一大片,直吵得朕頭疼。”
劉明舒撇了撇嘴道:“高祖先皇都頗重武事,多次巡視邊疆,到軍院閱軍,重軍防武備,虜寇不敢犯秋毫,獨您就中了那些腐儒的毒,搞什麽儒者之道,仁慈治國,行什麽寬通平易之政,輕視邊功、不訓兵備、薄待軍士,您啊也別信他們,他們那帝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一套,不就把宋都給亡了,宋徽宗那做個大儒、風流書生,那是可以流芳千古了,可是皇帝可不能那樣兒,王者之道,強兵富民,可沒說見那個聖人說過皇帝須學問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