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子卬尚未趕至大梁,魏國臣民就已得知這一喜訊了。惠王親自迎至南門,挽著他的手同登王輦,將同來的龐涓、惠施、朱威三位重臣拋在身後。
迴到宮中,惠王仔細聽了公子卬繪聲繪色的奏報,尤其是在聽到蘇秦當廷戳穿蒼梧子的騙局時,對蘇秦欽敬有加,拍案叫絕:“好蘇子!”繼而長笑幾聲,環顧左右,“你們可都聽見了吧,這就是熊商,自命不凡,不想卻栽在鄉野村夫手裏,哈哈哈,長生不老之術,他竟然相信!哈哈哈,寡人算是瞧明白了,熊商原來是怕死啊!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嘛,他連這個也不懂,枉自聰明矣!”
諸臣皆笑起來。
“父王說的極是!”公子卬接道,“當時,楚王手中拿著仙丹,兩眼盯著蒼梧子的假耳朵和假眉毛,臉上是紅一陣,白一陣,真正是無地自容!”
“好啊,好啊!”惠王輕敲幾案,“待他赴會時,寡人定要尋機向他討教長生之術,看他如何說話!”
眾臣又笑起來。
待笑聲落下,惠王斂起笑,威嚴地掃視一眼眾臣:“諸位愛卿,熊商率軍八萬,親赴孟津,我當如何應對,請諸位共議!”
“陛下,”龐涓開門見山,“微臣以為,楚王此來,或是有詐。”
“愛卿說說,他有何詐?”
“楚王很少出訪,前番孟津之會,他也托故不來。此番一反常態,率先表示赴會,不能不讓人生疑。再說,既為縱親而來,引軍八萬是何用意?”
眾臣盡皆點頭。惠王的眉頭漸皺起來。
“還有。”龐涓進一步推斷,“據微臣所知,在縱親特使赴郢之前,昭陽緊鑼密鼓,調兵遣將,征大軍二十餘萬,圖謀伐我,欲報陘山之仇,微臣也是劍拔弓張,備戰恭候。後因昭陽喪母,此事暫且擱置。因而,微臣以為,楚人突然改變初衷,不計前嫌,動機不純。”
惠王轉向一直半閉著眼的惠施:“龐愛卿認為楚人有詐,愛卿意下如何?”
惠施睜開兩眼,抱拳道:“迴奏陛下,微臣以為,龐將軍所言甚是,我該當有所提防!”
“嗯,”惠王連連點頭,吩咐朱威,“朱愛卿,待楚人來時,你可照會他們,隻許帶兵一萬赴會,以防萬一!”
朱威應道:“微臣領旨!”
然而,事情的發展大出龐涓意料。此後沒幾日,齊使來聘,說齊威王赴會,出三軍五萬以壯合縱聲威;緊接著,韓、趙兩國使臣相繼來聘,說韓侯、趙侯俱來赴會,各出大軍三萬;許是路遠,燕使來得最晚,但聘辭最是感人,稱燕公不顧老邁,親率車騎三萬,偕夫人一道赴會。
五國君主齊來,且俱帶人馬,龐涓有點看不明白,在大帳裏關門謝客,苦思三日,於第四日趕至宮中,覲見惠王,奏道:“父王,今日看來,是兒臣錯了。”
“嗬嗬嗬,”惠王笑道,“不是錯了,你這叫謹慎。列國縱親,數十萬大軍齊集咱家門口,賢婿有所小心,當是常理,何錯之有?”
“謝父王寬言!”
“賢婿啊,”惠王斂起笑,“寡人反複想過了,此番蘇子倡導縱親,列國群起響應,共誅暴秦,這是天佑我邦,我不可錯過良機。寡人正欲召你商議此事,你就來了,看來,我們父子心有靈犀啊!”
“父王——”
“賢婿呀,”惠王語氣真誠,不無感歎,“寡人這一生,什麽都經曆過,可謂是幾起幾落,驚心動魄了!在寡人所曆中,最傷心之事,莫過於河西之失;最暢快之事,莫過於黃池之捷。河西之失,錯在寡人一人;黃池之捷,勝在賢婿一人。”
“父王——”龐涓的聲音哽咽了。
“賢婿呀,寡人這一生,有諸多追悔,也有諸多幸運。最追悔之事,莫過於錯失公孫鞅,最幸運之事,莫過於得到賢婿。”
“父王——”龐涓已是泣不成聲。
“唉,不說過去了,”惠王長歎一聲,“眼下機會來矣,寡人能否一雪舊恥,重新奪迴河西,就看賢婿了!”
“父王放心,兒臣一定竭盡全力,活擒秦公,奪迴河西,為死難的八萬將士複仇!”
“好!”惠王以拳擊案,“賢婿有此壯誌,為父甚慰!”略頓一下,“不過,賢婿呀,今非昔比,秦有河水天塹,更有函穀險關,已成四塞,易守難攻啊!”
“迴稟父王,”龐涓侃侃說道,“兒臣聽說,昔日吳子曾與先君武侯泛舟遊於西河,遊至河中,先君由衷讚道,‘美矣哉,山河之固,魏國之寶也!’吳子應道,‘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若是君上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矣!’先君喟然歎道,‘善矣哉,吳子之言!’”
惠王動容,起身握住龐涓的手:“善矣哉,龐子之言!”
龐涓鼻子一酸,聲音再度哽咽:“陛下,如何攻秦,微臣早已成竹在胸。隻要六國合一,真正出力,莫說秦有四塞之固,縱使它固若鐵石,微臣也能將之化為齏粉!”
“賢婿有何良謀,可否告知為父?”
“兒臣的謀劃是,分三路攻秦,南路楚人出宛城,攻商於穀地,由武關出藍田,直搗鹹陽。商於穀地是楚人之痛,楚必竭力。中路由韓、魏、齊三國聯軍,兵出崤關,西攻函穀,奪迴函穀天險,由函穀道出陰晉,直搗鹹陽。秦人屢次揚言伐宜陽取鐵,韓人戰戰兢兢,此番出兵,也必竭力。齊人與秦雖然隔得遠,但對泗上諸邦垂涎已久。父王隻要許他在破秦之後主宰泗上諸邦,尤其是宋國,齊必竭力。北路由燕、趙兵出晉陽,沿汾水穀地西進,渡河水進攻河西。秦、趙有晉陽之隙,趙人也必竭力。燕人雖說與秦較遠,但作為合縱發起國,燕國不能不盡力。因而,北路亦當是勁旅。”
“賢婿此謀甚好,隻是——”惠王欲言又止。
“父王,”龐涓似已猜出惠王顧慮,侃侃說道,“三路攻勢均是兒臣疑兵之計,可為佯攻。而在實上,微臣計劃暗結精兵,待敵大軍盡去應對三路攻擊之時,兵出封陵,以羊皮筏、葫蘆筏為器,暗渡河水,以迅雷之勢襲取陰晉,截斷函穀秦軍退路,而後沿河水北上,奪取臨晉關,重搭浮橋,迎接大軍渡河,全麵襲占河西。待我奪迴河西和函穀道,六國聯軍即可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搗鹹陽,踏平關中。”
“好!”惠王聽得血脈賁張,再次震幾。
“陛下,”龐涓跪下,情緒激昂,“上麵這些,不過是微臣的第一步。”
“哦?”
“滅秦之後,微臣可借分秦之機,挑起齊、楚爭執,或聯齊滅楚,或聯楚滅齊。隻要齊、楚乏力,天下可定矣!”
惠王兩眼大睜,野心膨脹,血紅的眼珠子久久凝視龐涓,許久,握緊拳頭,重重震在幾案上,“咚”的一聲悶響過後,從胸腔裏迸出一個嘶啞的顫音:“好!”
“父王,”龐涓壓低聲音,“軍事貴密,萬不可泄人。”
惠王鄭重點頭,聲音更低更沉,幾乎聽不到:“好。”
在終南山直通漢中郡南鄭的山穀裏,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和運石抬木的號子聲此起彼伏,秦國逾萬丁役正在沒日沒夜地趕修棧道。右庶長張儀、國尉司馬錯在負責此項工程的公大夫李磊陪同下,沿穀視察工地。
望著眼前一道拔地而起的高山絕穀,張儀轉對司馬錯嘖嘖歎道:“好家夥,這山趕上猴望尖了。”
“猴望尖?”司馬錯目光驚愕,“猴望尖在哪兒?”
張儀指著東北方向的天空,笑道:“就在那兒,雲海深處!”迴頭將山勢又看一遍,指著用繩索吊在遠處峭壁上打洞以架設棧道的丁役,轉對李磊,“李大夫,此棧道要修多長?”
“迴右庶長的話,單是這道絕穀,全長三十二裏,需架設棧道一十八裏,餘可借地勢辟路。”
“修至漢中呢?”
“五百單八裏,需架棧道二百五十一裏。”
“全是此等絕穀?”
“是的。此處還算小穀,在太白頂,山勢遠比此處兇險。”
“乖乖,”張儀咂咂舌頭,“張儀服了!”迴望一會兒修好的棧道,凝眉注目眺望遠方,有頃,“請問李大夫,此道何時可以修好?”
“迴右庶長的話,按照預期,當於後年秋末峻通。”
“可有困難?”
“有。”李磊遲疑一下,直言道,“工程遠比預想的難,譬如說天氣,根本無法確定,時好時壞,冬季更是大雪封山,莫說是人,即使野豬也難出行。末將擔心,萬一出啥差錯,末將受罰事小,若是誤下國事,末將可就吃罪不起了。”
“李大夫,我再加撥五千人,財力加倍,如何?”
“謝右庶長!”
從棧道工地迴到大帳,張儀、司馬錯的屁股還沒坐穩,幾騎如飛而至,其中一人是宮中侍衛,說是秦公急召。張儀、司馬錯不及吃飯,即隨宮衛馳迴鹹陽。
行至藍田,見前麵鑼鼓喧天,順眼望去,一隊車馬轔轔而來,打的旗號是“陳”“秦”“使”等,藍田縣丞偕父老官員站在路口,夾道迎接。張儀詢問館驛吏員,得知是出使秦國的客卿陳軫凱旋。
司馬錯兩腿朝馬肚子上一夾,轉對張儀:“走,迎迎他去。”
張儀從鼻子裏哼出一聲:“要迎你去迎,扯在下做啥?”
司馬錯勒住馬頭,笑道:“張兄不願見他?”
張儀鄙夷地轉過頭去:“在下跟他老相識了。”策馬向前,頭也不迴地朝鹹陽方向馳去。
司馬錯略略一怔,轉過馬頭,緊跟於後。
二人趕到鹹陽,尚未馳進南門,遠望行人紛紛避向兩旁,不一會兒,一行車馬馳出城門,侍衛之後是中大夫以上百官,正中一輛竟是秦公車輦,禦手是公子華。一頭花發、早已賦閑的老太傅嬴虔的駟馬青銅軺車於後緊隨。
張儀、司馬錯隨眾人避於道旁。待車馬馳近,上大夫樗裏疾掃到二人,勒馬報予內臣,內臣奏過,惠文公喝叫停車,速請二人覲見。
張儀、司馬錯趨至輦前,見禮畢,惠文公嗬嗬笑道:“兩位愛卿迴來得正好!”揚手朝前一指,“走,隨寡人迎接一個大貴人去。”轉對公子華,“起駕!”
公子華揚鞭催馬,車輦再次起動。張儀不知大貴人是誰,又不便多問,隻好與司馬錯一道,策馬走在隊列中。
大隊車馬郊迎十裏,在驛站前停下。秦公步下車輦,走到一處臨時堆起的土台上,登台南望。百官羅列在他身後,各按品級站定。
見百官靜穆,群臣無不隨秦公翹首南望,張儀沉不住氣了,小聲問司馬錯:“喂,大貴人究竟是誰,知道不?”
司馬錯皺眉凝思一會兒:“難道會是陳軫?”
“怎麽可能呢?”張儀撲哧一笑,“就那小子的德行,君上何能親迎?”
話音落處,有人大叫:“快看,來了!”
果然,遠處煙塵滾滾,不一會兒,“陳”“秦”旗幟隱約可見。
張儀看得真切,驚得呆了。
待陳軫的車馬走近,惠文公揮手道:“奏樂!”
騎在馬背上的軍樂手開始起奏,一時間,鍾鼓交響,鐃鈸齊鳴,笳笛橫吹,奏的是將軍凱旋曲《破陣樂》,相傳為薑子牙所作。
尚距三百步遠,陳軫即跳下車馬,跌跌撞撞地趕奔過來。惠文公見他走到近前,也跨下台子,迎上前去。
陳軫兩膝一軟,撲通跪倒,磕頭如搗蒜,泣不成聲:“君上——”
惠文公大步走到他的身邊,口中說道:“愛卿,一路辛苦了!”
陳軫涕淚滂沱,口中出來的全是顫音:“君上——”
惠文公伸手挽起他的胳膊,將他硬扯起來:“愛卿啊,寡人正在上朝,聽說你迴來,這不,連朝也沒下,就領百官迎來了!你看看,他們穿的全是朝服!”
百官齊聲賀道:“恭迎陳上卿凱旋!”
陳軫麵對百官,深深鞠一躬,轉對惠文公一揖至地,泣道:“微臣何德何能,敢勞君上大駕親迎?”
惠文公還他一揖,嗬嗬笑道:“愛卿之功,可抵三軍哪!”輕輕挽住他的手,“走,隨寡人上車,我們君臣進宮暢談。”
君臣二人在眾臣的恭賀聲中登上公輦,大隊車馬隨即調頭,朝鹹陽轔轔而去。
迴到宮中,秦公解散百官,完全忘記了張儀和司馬錯,隻與陳軫在怡情殿裏密談。
張儀悵然若失,走下宮前台階,正要打道迴府,見公子華步出宮門,眼珠兒一轉,揚手叫道:“公子留步!”
公子華走過來,抱拳笑道:“嗬嗬嗬,是張兄!幾日不見,甚是想念,向人打探,說你進山去了。山中奇珍甚多,你一定帶迴稀罕物什了,讓在下開開眼界。”
“沒帶什麽。”張儀迴以一揖,笑應,“就弄迴來兩壇老酒,說是有些年頭了。”
“嗨,”公子華嗬嗬笑道,“說起喝酒,在這鹹陽,怕是沒誰比得過在下。在下喝過的,你猜有多少年陳?一百二十年!再猜是誰孝敬的?是你師弟龐涓府上的範廚。此人先祖是魏國釀酒師,那壇老酒是他的家藏。”
“嗨,”張儀眼神裏現出不屑,“一百二十年也算陳釀,看來公子喝得少了!不瞞你說,在下帶迴的這兩壇,少說當有一百五十年!”
“啥?”公子華眼睛大睜,“一百五十年!”繼而哈哈大笑,“你淨吹吧。在這大秦,真有此等好酒,還能瞞過在下?”
“原本我也不信,”張儀斂住笑,認起真來,“可那家主人堅持說,是他爺爺的祖爺爺釀下的,你算算看,照他這麽算,至少也在一百五十年!”
“走走走!”公子華一把扯住張儀,“在下這就到你府上,喝它一口!”
二人驅車直奔張儀府上,張儀吩咐香女弄菜。
待酒菜上來,張儀親手斟過,端起來敬道:“公子,請飲此酒。”
公子華輕啜一口,巴咂幾下嘴皮子。
迴到宮中,惠王仔細聽了公子卬繪聲繪色的奏報,尤其是在聽到蘇秦當廷戳穿蒼梧子的騙局時,對蘇秦欽敬有加,拍案叫絕:“好蘇子!”繼而長笑幾聲,環顧左右,“你們可都聽見了吧,這就是熊商,自命不凡,不想卻栽在鄉野村夫手裏,哈哈哈,長生不老之術,他竟然相信!哈哈哈,寡人算是瞧明白了,熊商原來是怕死啊!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嘛,他連這個也不懂,枉自聰明矣!”
諸臣皆笑起來。
“父王說的極是!”公子卬接道,“當時,楚王手中拿著仙丹,兩眼盯著蒼梧子的假耳朵和假眉毛,臉上是紅一陣,白一陣,真正是無地自容!”
“好啊,好啊!”惠王輕敲幾案,“待他赴會時,寡人定要尋機向他討教長生之術,看他如何說話!”
眾臣又笑起來。
待笑聲落下,惠王斂起笑,威嚴地掃視一眼眾臣:“諸位愛卿,熊商率軍八萬,親赴孟津,我當如何應對,請諸位共議!”
“陛下,”龐涓開門見山,“微臣以為,楚王此來,或是有詐。”
“愛卿說說,他有何詐?”
“楚王很少出訪,前番孟津之會,他也托故不來。此番一反常態,率先表示赴會,不能不讓人生疑。再說,既為縱親而來,引軍八萬是何用意?”
眾臣盡皆點頭。惠王的眉頭漸皺起來。
“還有。”龐涓進一步推斷,“據微臣所知,在縱親特使赴郢之前,昭陽緊鑼密鼓,調兵遣將,征大軍二十餘萬,圖謀伐我,欲報陘山之仇,微臣也是劍拔弓張,備戰恭候。後因昭陽喪母,此事暫且擱置。因而,微臣以為,楚人突然改變初衷,不計前嫌,動機不純。”
惠王轉向一直半閉著眼的惠施:“龐愛卿認為楚人有詐,愛卿意下如何?”
惠施睜開兩眼,抱拳道:“迴奏陛下,微臣以為,龐將軍所言甚是,我該當有所提防!”
“嗯,”惠王連連點頭,吩咐朱威,“朱愛卿,待楚人來時,你可照會他們,隻許帶兵一萬赴會,以防萬一!”
朱威應道:“微臣領旨!”
然而,事情的發展大出龐涓意料。此後沒幾日,齊使來聘,說齊威王赴會,出三軍五萬以壯合縱聲威;緊接著,韓、趙兩國使臣相繼來聘,說韓侯、趙侯俱來赴會,各出大軍三萬;許是路遠,燕使來得最晚,但聘辭最是感人,稱燕公不顧老邁,親率車騎三萬,偕夫人一道赴會。
五國君主齊來,且俱帶人馬,龐涓有點看不明白,在大帳裏關門謝客,苦思三日,於第四日趕至宮中,覲見惠王,奏道:“父王,今日看來,是兒臣錯了。”
“嗬嗬嗬,”惠王笑道,“不是錯了,你這叫謹慎。列國縱親,數十萬大軍齊集咱家門口,賢婿有所小心,當是常理,何錯之有?”
“謝父王寬言!”
“賢婿啊,”惠王斂起笑,“寡人反複想過了,此番蘇子倡導縱親,列國群起響應,共誅暴秦,這是天佑我邦,我不可錯過良機。寡人正欲召你商議此事,你就來了,看來,我們父子心有靈犀啊!”
“父王——”
“賢婿呀,”惠王語氣真誠,不無感歎,“寡人這一生,什麽都經曆過,可謂是幾起幾落,驚心動魄了!在寡人所曆中,最傷心之事,莫過於河西之失;最暢快之事,莫過於黃池之捷。河西之失,錯在寡人一人;黃池之捷,勝在賢婿一人。”
“父王——”龐涓的聲音哽咽了。
“賢婿呀,寡人這一生,有諸多追悔,也有諸多幸運。最追悔之事,莫過於錯失公孫鞅,最幸運之事,莫過於得到賢婿。”
“父王——”龐涓已是泣不成聲。
“唉,不說過去了,”惠王長歎一聲,“眼下機會來矣,寡人能否一雪舊恥,重新奪迴河西,就看賢婿了!”
“父王放心,兒臣一定竭盡全力,活擒秦公,奪迴河西,為死難的八萬將士複仇!”
“好!”惠王以拳擊案,“賢婿有此壯誌,為父甚慰!”略頓一下,“不過,賢婿呀,今非昔比,秦有河水天塹,更有函穀險關,已成四塞,易守難攻啊!”
“迴稟父王,”龐涓侃侃說道,“兒臣聽說,昔日吳子曾與先君武侯泛舟遊於西河,遊至河中,先君由衷讚道,‘美矣哉,山河之固,魏國之寶也!’吳子應道,‘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若是君上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矣!’先君喟然歎道,‘善矣哉,吳子之言!’”
惠王動容,起身握住龐涓的手:“善矣哉,龐子之言!”
龐涓鼻子一酸,聲音再度哽咽:“陛下,如何攻秦,微臣早已成竹在胸。隻要六國合一,真正出力,莫說秦有四塞之固,縱使它固若鐵石,微臣也能將之化為齏粉!”
“賢婿有何良謀,可否告知為父?”
“兒臣的謀劃是,分三路攻秦,南路楚人出宛城,攻商於穀地,由武關出藍田,直搗鹹陽。商於穀地是楚人之痛,楚必竭力。中路由韓、魏、齊三國聯軍,兵出崤關,西攻函穀,奪迴函穀天險,由函穀道出陰晉,直搗鹹陽。秦人屢次揚言伐宜陽取鐵,韓人戰戰兢兢,此番出兵,也必竭力。齊人與秦雖然隔得遠,但對泗上諸邦垂涎已久。父王隻要許他在破秦之後主宰泗上諸邦,尤其是宋國,齊必竭力。北路由燕、趙兵出晉陽,沿汾水穀地西進,渡河水進攻河西。秦、趙有晉陽之隙,趙人也必竭力。燕人雖說與秦較遠,但作為合縱發起國,燕國不能不盡力。因而,北路亦當是勁旅。”
“賢婿此謀甚好,隻是——”惠王欲言又止。
“父王,”龐涓似已猜出惠王顧慮,侃侃說道,“三路攻勢均是兒臣疑兵之計,可為佯攻。而在實上,微臣計劃暗結精兵,待敵大軍盡去應對三路攻擊之時,兵出封陵,以羊皮筏、葫蘆筏為器,暗渡河水,以迅雷之勢襲取陰晉,截斷函穀秦軍退路,而後沿河水北上,奪取臨晉關,重搭浮橋,迎接大軍渡河,全麵襲占河西。待我奪迴河西和函穀道,六國聯軍即可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搗鹹陽,踏平關中。”
“好!”惠王聽得血脈賁張,再次震幾。
“陛下,”龐涓跪下,情緒激昂,“上麵這些,不過是微臣的第一步。”
“哦?”
“滅秦之後,微臣可借分秦之機,挑起齊、楚爭執,或聯齊滅楚,或聯楚滅齊。隻要齊、楚乏力,天下可定矣!”
惠王兩眼大睜,野心膨脹,血紅的眼珠子久久凝視龐涓,許久,握緊拳頭,重重震在幾案上,“咚”的一聲悶響過後,從胸腔裏迸出一個嘶啞的顫音:“好!”
“父王,”龐涓壓低聲音,“軍事貴密,萬不可泄人。”
惠王鄭重點頭,聲音更低更沉,幾乎聽不到:“好。”
在終南山直通漢中郡南鄭的山穀裏,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和運石抬木的號子聲此起彼伏,秦國逾萬丁役正在沒日沒夜地趕修棧道。右庶長張儀、國尉司馬錯在負責此項工程的公大夫李磊陪同下,沿穀視察工地。
望著眼前一道拔地而起的高山絕穀,張儀轉對司馬錯嘖嘖歎道:“好家夥,這山趕上猴望尖了。”
“猴望尖?”司馬錯目光驚愕,“猴望尖在哪兒?”
張儀指著東北方向的天空,笑道:“就在那兒,雲海深處!”迴頭將山勢又看一遍,指著用繩索吊在遠處峭壁上打洞以架設棧道的丁役,轉對李磊,“李大夫,此棧道要修多長?”
“迴右庶長的話,單是這道絕穀,全長三十二裏,需架設棧道一十八裏,餘可借地勢辟路。”
“修至漢中呢?”
“五百單八裏,需架棧道二百五十一裏。”
“全是此等絕穀?”
“是的。此處還算小穀,在太白頂,山勢遠比此處兇險。”
“乖乖,”張儀咂咂舌頭,“張儀服了!”迴望一會兒修好的棧道,凝眉注目眺望遠方,有頃,“請問李大夫,此道何時可以修好?”
“迴右庶長的話,按照預期,當於後年秋末峻通。”
“可有困難?”
“有。”李磊遲疑一下,直言道,“工程遠比預想的難,譬如說天氣,根本無法確定,時好時壞,冬季更是大雪封山,莫說是人,即使野豬也難出行。末將擔心,萬一出啥差錯,末將受罰事小,若是誤下國事,末將可就吃罪不起了。”
“李大夫,我再加撥五千人,財力加倍,如何?”
“謝右庶長!”
從棧道工地迴到大帳,張儀、司馬錯的屁股還沒坐穩,幾騎如飛而至,其中一人是宮中侍衛,說是秦公急召。張儀、司馬錯不及吃飯,即隨宮衛馳迴鹹陽。
行至藍田,見前麵鑼鼓喧天,順眼望去,一隊車馬轔轔而來,打的旗號是“陳”“秦”“使”等,藍田縣丞偕父老官員站在路口,夾道迎接。張儀詢問館驛吏員,得知是出使秦國的客卿陳軫凱旋。
司馬錯兩腿朝馬肚子上一夾,轉對張儀:“走,迎迎他去。”
張儀從鼻子裏哼出一聲:“要迎你去迎,扯在下做啥?”
司馬錯勒住馬頭,笑道:“張兄不願見他?”
張儀鄙夷地轉過頭去:“在下跟他老相識了。”策馬向前,頭也不迴地朝鹹陽方向馳去。
司馬錯略略一怔,轉過馬頭,緊跟於後。
二人趕到鹹陽,尚未馳進南門,遠望行人紛紛避向兩旁,不一會兒,一行車馬馳出城門,侍衛之後是中大夫以上百官,正中一輛竟是秦公車輦,禦手是公子華。一頭花發、早已賦閑的老太傅嬴虔的駟馬青銅軺車於後緊隨。
張儀、司馬錯隨眾人避於道旁。待車馬馳近,上大夫樗裏疾掃到二人,勒馬報予內臣,內臣奏過,惠文公喝叫停車,速請二人覲見。
張儀、司馬錯趨至輦前,見禮畢,惠文公嗬嗬笑道:“兩位愛卿迴來得正好!”揚手朝前一指,“走,隨寡人迎接一個大貴人去。”轉對公子華,“起駕!”
公子華揚鞭催馬,車輦再次起動。張儀不知大貴人是誰,又不便多問,隻好與司馬錯一道,策馬走在隊列中。
大隊車馬郊迎十裏,在驛站前停下。秦公步下車輦,走到一處臨時堆起的土台上,登台南望。百官羅列在他身後,各按品級站定。
見百官靜穆,群臣無不隨秦公翹首南望,張儀沉不住氣了,小聲問司馬錯:“喂,大貴人究竟是誰,知道不?”
司馬錯皺眉凝思一會兒:“難道會是陳軫?”
“怎麽可能呢?”張儀撲哧一笑,“就那小子的德行,君上何能親迎?”
話音落處,有人大叫:“快看,來了!”
果然,遠處煙塵滾滾,不一會兒,“陳”“秦”旗幟隱約可見。
張儀看得真切,驚得呆了。
待陳軫的車馬走近,惠文公揮手道:“奏樂!”
騎在馬背上的軍樂手開始起奏,一時間,鍾鼓交響,鐃鈸齊鳴,笳笛橫吹,奏的是將軍凱旋曲《破陣樂》,相傳為薑子牙所作。
尚距三百步遠,陳軫即跳下車馬,跌跌撞撞地趕奔過來。惠文公見他走到近前,也跨下台子,迎上前去。
陳軫兩膝一軟,撲通跪倒,磕頭如搗蒜,泣不成聲:“君上——”
惠文公大步走到他的身邊,口中說道:“愛卿,一路辛苦了!”
陳軫涕淚滂沱,口中出來的全是顫音:“君上——”
惠文公伸手挽起他的胳膊,將他硬扯起來:“愛卿啊,寡人正在上朝,聽說你迴來,這不,連朝也沒下,就領百官迎來了!你看看,他們穿的全是朝服!”
百官齊聲賀道:“恭迎陳上卿凱旋!”
陳軫麵對百官,深深鞠一躬,轉對惠文公一揖至地,泣道:“微臣何德何能,敢勞君上大駕親迎?”
惠文公還他一揖,嗬嗬笑道:“愛卿之功,可抵三軍哪!”輕輕挽住他的手,“走,隨寡人上車,我們君臣進宮暢談。”
君臣二人在眾臣的恭賀聲中登上公輦,大隊車馬隨即調頭,朝鹹陽轔轔而去。
迴到宮中,秦公解散百官,完全忘記了張儀和司馬錯,隻與陳軫在怡情殿裏密談。
張儀悵然若失,走下宮前台階,正要打道迴府,見公子華步出宮門,眼珠兒一轉,揚手叫道:“公子留步!”
公子華走過來,抱拳笑道:“嗬嗬嗬,是張兄!幾日不見,甚是想念,向人打探,說你進山去了。山中奇珍甚多,你一定帶迴稀罕物什了,讓在下開開眼界。”
“沒帶什麽。”張儀迴以一揖,笑應,“就弄迴來兩壇老酒,說是有些年頭了。”
“嗨,”公子華嗬嗬笑道,“說起喝酒,在這鹹陽,怕是沒誰比得過在下。在下喝過的,你猜有多少年陳?一百二十年!再猜是誰孝敬的?是你師弟龐涓府上的範廚。此人先祖是魏國釀酒師,那壇老酒是他的家藏。”
“嗨,”張儀眼神裏現出不屑,“一百二十年也算陳釀,看來公子喝得少了!不瞞你說,在下帶迴的這兩壇,少說當有一百五十年!”
“啥?”公子華眼睛大睜,“一百五十年!”繼而哈哈大笑,“你淨吹吧。在這大秦,真有此等好酒,還能瞞過在下?”
“原本我也不信,”張儀斂住笑,認起真來,“可那家主人堅持說,是他爺爺的祖爺爺釀下的,你算算看,照他這麽算,至少也在一百五十年!”
“走走走!”公子華一把扯住張儀,“在下這就到你府上,喝它一口!”
二人驅車直奔張儀府上,張儀吩咐香女弄菜。
待酒菜上來,張儀親手斟過,端起來敬道:“公子,請飲此酒。”
公子華輕啜一口,巴咂幾下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