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平遵旨!”
太子槐轉對靳尚:“備車!”
昭陽驅車直入章華宮,登三休台求見威王,被侍衛攔下。昭陽心急如焚,在偏殿一直候至翌日後晌,方得覲見。
覲見地點仍在觀波亭。楚威王喜歡在聽臣子奏報時,能夠聽到不遠處澤中的波濤。一身重孝的昭陽跟在內臣身後,亦步亦趨地走到亭下,一步上亭台,整個人就“撲通”一聲撲前伏地,重重叩首,大放悲聲:“陛下——”
聽到這聲悲號,威王怔了,大睜兩眼盯著他。
昭陽哭得更加傷悲:“陛下——”
因距離較遠,威王看不真切,隻將目光落在他的一身孝服上,以為他是為母傷悲,眼圈兒也紅了,輕歎一聲,安撫道:“江君夫人年過古稀,壽終正寢,當是善終,愛卿尚須節哀順變才是!”
昭陽泣不成聲:“陛下,微……微臣……”
“昭愛卿,”威王感喟,“江君夫人一生積福行善,賢淑達理,富聚坤德,堪為楚女典範。仙遊之後,又不行人殉,輕車簡從,即使葬器,也是去奢就樸,堪為天下楷模。寡人聞之,不勝慨歎矣!”
昭陽將頭磕得山響,再泣:“陛下——”跪前幾步,磕頭如搗蒜,“陛下,微臣……又犯重罪,特此負荊,懇請陛下責罰!”
“哦?”威王細審,這才注意到昭陽反綁兩手,背上還插三根荊條,打個驚愣道,“昭愛卿,你……這是為的哪般?”
“陛下,”昭陽邊泣邊訴,“前些時,微臣聽信秦使陳軫,誤信江湖浪人蒼梧子,還將他引薦給陛下。若不是六國特使蘇子慧眼識詐,微臣差點釀下大錯,罪不容赦啊!”
威王明白過來,喟然嗟歎:“唉,若為這個,寡人是該罰你!不過,寡人聽說江君夫人是在久吃那人的仙丹之後方才仙去。由此觀之,愛卿並非蓄意謀害寡人,而是受到奸人蒙蔽,情有可原。”
“陛下,”昭陽再次叩頭,“微臣隻念效忠,竟是良莠不分,害了先母不說,這……這又……”匆匆跪行至內臣跟前,擺好姿勢,“抽出荊條,使勁抽,抽死我!”
內臣後退一步,目光瞄向威王。
“唉,也罷!”威王輕歎一聲,“昭愛卿定要自請責罰,你就抽打三下,全他個心意!”
內臣應過,從昭陽背上抽出三根荊條,解去綁縛,撩開孝服,揚起一根荊條,在其裸背上象征性地抽打一下,扔掉,又拿一根,再抽。三根抽完,內臣彎腰扶他起來。
昭陽走到威王前麵,正對威王跪下,叩道:“謝陛下不殺之恩!”
威王指著左側席位:“坐吧。”
昭陽謝過,起身在幾前坐下,正要說話,遠處傳來腳步聲,當值內臣稟報合縱副使公子如求見。威王急請入見,公子如見過禮,見昭陽也在,遂在奏報六國特使議定的合縱會同事宜時,特別提道,他已遵從令尹大人吩咐,舉薦孟津為合縱會同盟誓之地,六國紛起響應,已經正式確定。
威王征詢的目光緩緩轉向昭陽:“昭愛卿?”
“陛下,”昭陽抱拳解釋,“微臣此來,一是向陛下請罪,二也正是奏報此事。陛下,在我大軍行將伐魏之時,蘇子卻來倡導天下合縱,微臣一時沒想明白。近日微臣為先母守孝,得暇冥思默想,竟是恍然有悟。”
“愛卿有何感悟?”
“陛下,微臣以為,六國拋卻前嫌,親如一家,天下從此再無紛爭,於我來說,真正是利大於弊。”
“愛卿說說,如何利大於弊?”
“我可與魏、齊化敵為友,共同對付虎狼之秦。魏報河西之仇,我雪商於之恥,可謂是兩全其美之事。”
“那……齊人呢?”
昭陽詭秘一笑:“陛下,齊人定在黃池被魏人打怕了,隻要魏人要他征秦,想他不敢不征!”壓低聲音,越發詭秘,“按照蘇秦所言,六國合縱,意在製秦。魏、秦因河西血仇數十年,幾年前秦人使詐,斬殺大魏武卒八萬、奪占河西不說,又乘勢攻取陰晉和函穀,盡得河、山天險,迫魏遷都大梁。近年魏國文得惠施,武得龐涓,東敗齊於黃池,北卻趙於朝歌,南奪我陘山,勢力複振,早就尋思與秦人一決高下。今六國合縱,我正可聯手齊人,成魏之美,助魏奪迴河西。”
楚威王身體前傾:“嗯,有意思,說下去!”
“待滅掉暴秦,我可再與齊盟,齊報黃池之辱,我雪陘山之——”
想到酈敧的“非正術也”之言,公子如情不自禁地“哦”出一聲,昭陽也趁機打住,目不轉睛地望著威王。
威王兩眼微閉,陷入沉思,許久,睜開眼睛,轉對公子如:“如兒,近幾日來,寡人依你所言,清心靜坐,可一直坐有兩個時辰,仍是心猿意馬,攀東扯西,再後來,竟是心亂如麻,如坐針毯,渾身上下無一處舒服,這是怎麽迴事?”
昭陽見威王沒有睬他,反而談起修心之事,心裏打結,又不能表露,隻好跟著威王的目光,兩眼怔怔地看向公子如。
“迴稟父王,”公子如也吃不準威王之意,緩緩應道,“兒臣初修時也是心亂神飛,無法安坐,不到半個時辰就起來了。父王初修就是兩個時辰,遠勝兒臣矣!”
“嗬嗬嗬,”威王樂了,“照你此說,寡人心裏踏實了。如兒,關於修身悟真,你又有何感悟?”
“迴稟父王,”公子如拱手奏道,“兒臣在郢西訪到一個奇人。”
“說予寡人聽聽!”
“此人居於麗水河灣,號龜丘子,放浪形骸,處事灑脫。兒臣慕名而去,未曾見麵,先聞一歌。兒臣駐足聽之,甚有感觸!”
“是何歌謠?”
公子如從袖中摸出一塊絲帛,雙手呈上:“兒臣唯恐錯記,抄錄於此,請父王審閱!”
內臣從公子如手中取過絲帛,呈予威王。
威王看過,嗬嗬一笑,叫內臣轉予昭陽:“昭愛卿,你也看看!”
昭陽細看一陣,皺起眉頭:“陛下?”
“昭愛卿,有話直說!”
“陛下,”昭陽吃不準公子如是何用意,掃他一眼,試探道,“微臣以為,此歌似是……似是味道不對,曲辭不敬,有妄議、誹謗朝政之嫌。”
“愛卿說說,他是如何妄議、誹謗朝政的?”威王笑問。
“今陛下聖治,天下昌明,歌者卻說‘何德之衰也’,又說聖人不出,‘方今之時,僅免刑焉’,更是妄論!”
“既然他是妄議朝政,以愛卿之見,該當如何處置此人?”
“微臣以為,當治其誹謗朝政之罪。”
“哈哈哈哈!”威王手指昭陽,笑得前仰後合。
吃威王這一笑,昭陽迷瞪兩眼,不知所措。即使公子如,也是不解。
威王笑夠了,轉對公子如:“如兒,吟唱此曲之人,也就是你說的龜丘子,可叫酈敧?”
公子如心內一怔,不無驚奇地望著威王:“是的!父王認識他?”
威王沒有迴答,又笑幾聲,看一眼昭陽:“昭愛卿能武不能文,一心隻念治兵,閑事管得少,此曲究竟何意,你這給他譬解一番!”
昭陽忙朝公子如抱一拳,自我解嘲:“陛下責的是,微臣是粗人,孤陋寡聞,請公子開示!”
公子如不解上意,又不好推托,隻好說道:“我也是聽來的,說不好,解不透。大體是說,道或行於未來,或行於過去,不行於當今。在這無道之世,有道之人當明哲保身,謹小慎微,不要執迷不悟,自己為自己畫個圈,窩在圈裏打轉轉。”
“公子解得好!”昭陽轉對威王,尷尬一笑,“陛下,是微臣粗糙,想得歪了。”
公子如仍在記掛心裏的謎團:“請問父王,您是如何認識酈敧的?”
威王用手指輕敲幾案,模樣甚是得意:“嗬嗬嗬,此人既是寡人子民,寡人焉有不識之理?還有,作此歌的不是酈敧,是接輿,而方才你所解釋的有道之人,當是魯人仲尼。不過,據寡人所知,這不是此歌原本。”
公子如、昭陽皆是一震,異口同聲:“原歌如何?”
威王似是陷入遐思:“接輿是先祖昭王時人。據傳,魯人仲尼過遊我境,接輿過其門,歌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以勸誡仲尼識時務,修真身,不要在是非圈裏瞎折騰。若說接輿是昔日狂人,酈敧堪為今之狂人,隻是——”盯住公子如,眉頭微凝,“酈敧所歌與接輿所歌大是不同,尤其是‘來者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一句,將原意顛覆,頗讓人浮想聯翩,不勝感慨。寡人初聞時,也是吃驚,使人召請酈敧,欲問他個所以然,他卻拒不赴召。寡人本欲親去郊野訪他,無奈冗務纏身,未能成行。如兒既已會他,有何見聞,不妨說來聽聽。”
“迴稟父王,”公子如應道,“兒臣見麵,讚他作得好歌,酈敧卻連連搖頭,說此歌非他所作。兒臣問他何人所作,他反問兒臣見過真人否。兒臣迴他,真人乃上古所有,今世何處去尋?酈敧笑兒臣孤陋寡聞,說作此歌者乃今世真人。兒臣忙問真人是誰,酈敧說,真人姓莊名周,已經得道。”
“哦?”威王身子前傾,“這麽說,此人已成仙了?”
“這……”公子如略略一怔,“莊真人是否成仙,兒臣不知。”略頓一下,“兒臣聽聞真人現居宋國蒙邑,甚想趕赴宋地一趟,求證實情,還望父王恩準!”
“斷不可行!”威王擺手拒絕。
“父王——”公子如再次懇求。
“如兒,”威王搖頭道,“列國合縱在即,你是楚國縱親副使,豈可隨便脫身?”勾頭思忖一會兒,轉對內臣,“既有真人,也不可不訪。你這就派兩個可靠之人前往蒙邑,設法尋到莊真人,就說寡人請他再遊郢地,誠意拜他為國師。”
內臣未及迴應,守值內臣在亭下稟報:“啟稟陛下,殿下求見!”
威王急道:“宣!”
太子槐趨步上亭,見禮後落座。
威王笑吟吟地望著他:“槐兒,觀你神色亢奮,可有大事?”
“迴稟父王,”太子槐奏道,“六國縱親既成,兒臣奏請向秦開戰,雪我前恥,奪迴商於六百裏失地!”
“槐兒,你且說說,如何開戰?”
太子槐瞄一眼昭陽,欲言又止。
威王猜出他的顧慮,笑道:“說吧,這兒沒有外人。”
太子槐隻得和盤托出屈武之謀:“商於穀地東西長約六百裏,形勢險要,如一條長蛇。六國縱親,盟於孟津,吉期已定。兒臣以為,我可大張旗鼓,參與會盟。秦人必定全力以赴應對,我則趁其不備,由漢中悄出奇兵,越少習山,襲取武關、於中,將長蛇攔腰截斷,然後據關守隘,東西合圍,盡取商於!”
“嗯!”威王依舊笑吟吟的,“是誰想出此謀的?”
“左司馬。”
見謀出於屈武,昭陽暗吃一驚,目光急切地望向威王。
威王捋須,沉吟一時,轉向昭陽:“屈將軍此謀,昭愛卿意下如何?”
“迴稟陛下,”昭陽奏道,“微臣以為,此謀甚好,我可一舉奪得商於穀地,一雪前恥。隻是——”故意頓住,掃太子槐一眼。
“隻是什麽?”威王問道。
昭陽稍作遲疑:“此謀雖好,卻不利於實施。少習山南北兩百裏,高險奇絕,流水湍急,蟲豹滋生,曆來為魑魅魍魎所居,人跡罕至,大兵豈可翻越?再說,即使能夠翻越,又如何運輸輜重?人馬輜重上不去,少數尖兵非但夾擊不成秦人,反易遭受秦人夾擊。做得好,可一戰成功;做不好,反遭秦人恥笑。”
“依愛卿之計,該當如何?”
“眼下六國合縱,親如一家,秦人縱是一塊精鐵,也會被碾成粉末。微臣以為,我當致全力於縱親,與列國一道,協力擒秦,由函穀大道馬踏鹹陽。鹹陽是本,商於是末。隻要鹹陽在手,區區商於六百裏穀地,哪裏跑去?”
“嗯,”威王輕輕點頭,轉對太子槐,“槐兒,如兒,昭愛卿,聽旨!”
三人皆離席位,跪於地上。
威王目視公子如:“如兒,照會蘇子及列國特使,就說六國合縱為一,協力摒秦,寡人此番親去赴會!”
“兒臣遵旨!”
威王轉對昭陽:“昭愛卿!”
“微臣在!”
“點三軍八萬,與寡人同往孟津,參與會同,壯縱親聲威!”
昭陽聲音高亢:“微臣領旨!”
威王的目光緩緩落在太子槐身上:“槐兒!”
“兒臣在!”
“堅守郢都,謹慎國事,不可輕舉妄動!”
“兒臣——遵旨!”
第九章合縱會盟,蘇秦掌六國相印
楚威王親率大軍八萬赴會的消息傳出後,列國特使皆是振奮,紛紛修書,快馬報奏各自君上。魏國特使公子卬更是大喜過望,一邊使快馬報喜,一邊辭別蘇秦,馬不停蹄地馳迴大梁。
太子槐轉對靳尚:“備車!”
昭陽驅車直入章華宮,登三休台求見威王,被侍衛攔下。昭陽心急如焚,在偏殿一直候至翌日後晌,方得覲見。
覲見地點仍在觀波亭。楚威王喜歡在聽臣子奏報時,能夠聽到不遠處澤中的波濤。一身重孝的昭陽跟在內臣身後,亦步亦趨地走到亭下,一步上亭台,整個人就“撲通”一聲撲前伏地,重重叩首,大放悲聲:“陛下——”
聽到這聲悲號,威王怔了,大睜兩眼盯著他。
昭陽哭得更加傷悲:“陛下——”
因距離較遠,威王看不真切,隻將目光落在他的一身孝服上,以為他是為母傷悲,眼圈兒也紅了,輕歎一聲,安撫道:“江君夫人年過古稀,壽終正寢,當是善終,愛卿尚須節哀順變才是!”
昭陽泣不成聲:“陛下,微……微臣……”
“昭愛卿,”威王感喟,“江君夫人一生積福行善,賢淑達理,富聚坤德,堪為楚女典範。仙遊之後,又不行人殉,輕車簡從,即使葬器,也是去奢就樸,堪為天下楷模。寡人聞之,不勝慨歎矣!”
昭陽將頭磕得山響,再泣:“陛下——”跪前幾步,磕頭如搗蒜,“陛下,微臣……又犯重罪,特此負荊,懇請陛下責罰!”
“哦?”威王細審,這才注意到昭陽反綁兩手,背上還插三根荊條,打個驚愣道,“昭愛卿,你……這是為的哪般?”
“陛下,”昭陽邊泣邊訴,“前些時,微臣聽信秦使陳軫,誤信江湖浪人蒼梧子,還將他引薦給陛下。若不是六國特使蘇子慧眼識詐,微臣差點釀下大錯,罪不容赦啊!”
威王明白過來,喟然嗟歎:“唉,若為這個,寡人是該罰你!不過,寡人聽說江君夫人是在久吃那人的仙丹之後方才仙去。由此觀之,愛卿並非蓄意謀害寡人,而是受到奸人蒙蔽,情有可原。”
“陛下,”昭陽再次叩頭,“微臣隻念效忠,竟是良莠不分,害了先母不說,這……這又……”匆匆跪行至內臣跟前,擺好姿勢,“抽出荊條,使勁抽,抽死我!”
內臣後退一步,目光瞄向威王。
“唉,也罷!”威王輕歎一聲,“昭愛卿定要自請責罰,你就抽打三下,全他個心意!”
內臣應過,從昭陽背上抽出三根荊條,解去綁縛,撩開孝服,揚起一根荊條,在其裸背上象征性地抽打一下,扔掉,又拿一根,再抽。三根抽完,內臣彎腰扶他起來。
昭陽走到威王前麵,正對威王跪下,叩道:“謝陛下不殺之恩!”
威王指著左側席位:“坐吧。”
昭陽謝過,起身在幾前坐下,正要說話,遠處傳來腳步聲,當值內臣稟報合縱副使公子如求見。威王急請入見,公子如見過禮,見昭陽也在,遂在奏報六國特使議定的合縱會同事宜時,特別提道,他已遵從令尹大人吩咐,舉薦孟津為合縱會同盟誓之地,六國紛起響應,已經正式確定。
威王征詢的目光緩緩轉向昭陽:“昭愛卿?”
“陛下,”昭陽抱拳解釋,“微臣此來,一是向陛下請罪,二也正是奏報此事。陛下,在我大軍行將伐魏之時,蘇子卻來倡導天下合縱,微臣一時沒想明白。近日微臣為先母守孝,得暇冥思默想,竟是恍然有悟。”
“愛卿有何感悟?”
“陛下,微臣以為,六國拋卻前嫌,親如一家,天下從此再無紛爭,於我來說,真正是利大於弊。”
“愛卿說說,如何利大於弊?”
“我可與魏、齊化敵為友,共同對付虎狼之秦。魏報河西之仇,我雪商於之恥,可謂是兩全其美之事。”
“那……齊人呢?”
昭陽詭秘一笑:“陛下,齊人定在黃池被魏人打怕了,隻要魏人要他征秦,想他不敢不征!”壓低聲音,越發詭秘,“按照蘇秦所言,六國合縱,意在製秦。魏、秦因河西血仇數十年,幾年前秦人使詐,斬殺大魏武卒八萬、奪占河西不說,又乘勢攻取陰晉和函穀,盡得河、山天險,迫魏遷都大梁。近年魏國文得惠施,武得龐涓,東敗齊於黃池,北卻趙於朝歌,南奪我陘山,勢力複振,早就尋思與秦人一決高下。今六國合縱,我正可聯手齊人,成魏之美,助魏奪迴河西。”
楚威王身體前傾:“嗯,有意思,說下去!”
“待滅掉暴秦,我可再與齊盟,齊報黃池之辱,我雪陘山之——”
想到酈敧的“非正術也”之言,公子如情不自禁地“哦”出一聲,昭陽也趁機打住,目不轉睛地望著威王。
威王兩眼微閉,陷入沉思,許久,睜開眼睛,轉對公子如:“如兒,近幾日來,寡人依你所言,清心靜坐,可一直坐有兩個時辰,仍是心猿意馬,攀東扯西,再後來,竟是心亂如麻,如坐針毯,渾身上下無一處舒服,這是怎麽迴事?”
昭陽見威王沒有睬他,反而談起修心之事,心裏打結,又不能表露,隻好跟著威王的目光,兩眼怔怔地看向公子如。
“迴稟父王,”公子如也吃不準威王之意,緩緩應道,“兒臣初修時也是心亂神飛,無法安坐,不到半個時辰就起來了。父王初修就是兩個時辰,遠勝兒臣矣!”
“嗬嗬嗬,”威王樂了,“照你此說,寡人心裏踏實了。如兒,關於修身悟真,你又有何感悟?”
“迴稟父王,”公子如拱手奏道,“兒臣在郢西訪到一個奇人。”
“說予寡人聽聽!”
“此人居於麗水河灣,號龜丘子,放浪形骸,處事灑脫。兒臣慕名而去,未曾見麵,先聞一歌。兒臣駐足聽之,甚有感觸!”
“是何歌謠?”
公子如從袖中摸出一塊絲帛,雙手呈上:“兒臣唯恐錯記,抄錄於此,請父王審閱!”
內臣從公子如手中取過絲帛,呈予威王。
威王看過,嗬嗬一笑,叫內臣轉予昭陽:“昭愛卿,你也看看!”
昭陽細看一陣,皺起眉頭:“陛下?”
“昭愛卿,有話直說!”
“陛下,”昭陽吃不準公子如是何用意,掃他一眼,試探道,“微臣以為,此歌似是……似是味道不對,曲辭不敬,有妄議、誹謗朝政之嫌。”
“愛卿說說,他是如何妄議、誹謗朝政的?”威王笑問。
“今陛下聖治,天下昌明,歌者卻說‘何德之衰也’,又說聖人不出,‘方今之時,僅免刑焉’,更是妄論!”
“既然他是妄議朝政,以愛卿之見,該當如何處置此人?”
“微臣以為,當治其誹謗朝政之罪。”
“哈哈哈哈!”威王手指昭陽,笑得前仰後合。
吃威王這一笑,昭陽迷瞪兩眼,不知所措。即使公子如,也是不解。
威王笑夠了,轉對公子如:“如兒,吟唱此曲之人,也就是你說的龜丘子,可叫酈敧?”
公子如心內一怔,不無驚奇地望著威王:“是的!父王認識他?”
威王沒有迴答,又笑幾聲,看一眼昭陽:“昭愛卿能武不能文,一心隻念治兵,閑事管得少,此曲究竟何意,你這給他譬解一番!”
昭陽忙朝公子如抱一拳,自我解嘲:“陛下責的是,微臣是粗人,孤陋寡聞,請公子開示!”
公子如不解上意,又不好推托,隻好說道:“我也是聽來的,說不好,解不透。大體是說,道或行於未來,或行於過去,不行於當今。在這無道之世,有道之人當明哲保身,謹小慎微,不要執迷不悟,自己為自己畫個圈,窩在圈裏打轉轉。”
“公子解得好!”昭陽轉對威王,尷尬一笑,“陛下,是微臣粗糙,想得歪了。”
公子如仍在記掛心裏的謎團:“請問父王,您是如何認識酈敧的?”
威王用手指輕敲幾案,模樣甚是得意:“嗬嗬嗬,此人既是寡人子民,寡人焉有不識之理?還有,作此歌的不是酈敧,是接輿,而方才你所解釋的有道之人,當是魯人仲尼。不過,據寡人所知,這不是此歌原本。”
公子如、昭陽皆是一震,異口同聲:“原歌如何?”
威王似是陷入遐思:“接輿是先祖昭王時人。據傳,魯人仲尼過遊我境,接輿過其門,歌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以勸誡仲尼識時務,修真身,不要在是非圈裏瞎折騰。若說接輿是昔日狂人,酈敧堪為今之狂人,隻是——”盯住公子如,眉頭微凝,“酈敧所歌與接輿所歌大是不同,尤其是‘來者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一句,將原意顛覆,頗讓人浮想聯翩,不勝感慨。寡人初聞時,也是吃驚,使人召請酈敧,欲問他個所以然,他卻拒不赴召。寡人本欲親去郊野訪他,無奈冗務纏身,未能成行。如兒既已會他,有何見聞,不妨說來聽聽。”
“迴稟父王,”公子如應道,“兒臣見麵,讚他作得好歌,酈敧卻連連搖頭,說此歌非他所作。兒臣問他何人所作,他反問兒臣見過真人否。兒臣迴他,真人乃上古所有,今世何處去尋?酈敧笑兒臣孤陋寡聞,說作此歌者乃今世真人。兒臣忙問真人是誰,酈敧說,真人姓莊名周,已經得道。”
“哦?”威王身子前傾,“這麽說,此人已成仙了?”
“這……”公子如略略一怔,“莊真人是否成仙,兒臣不知。”略頓一下,“兒臣聽聞真人現居宋國蒙邑,甚想趕赴宋地一趟,求證實情,還望父王恩準!”
“斷不可行!”威王擺手拒絕。
“父王——”公子如再次懇求。
“如兒,”威王搖頭道,“列國合縱在即,你是楚國縱親副使,豈可隨便脫身?”勾頭思忖一會兒,轉對內臣,“既有真人,也不可不訪。你這就派兩個可靠之人前往蒙邑,設法尋到莊真人,就說寡人請他再遊郢地,誠意拜他為國師。”
內臣未及迴應,守值內臣在亭下稟報:“啟稟陛下,殿下求見!”
威王急道:“宣!”
太子槐趨步上亭,見禮後落座。
威王笑吟吟地望著他:“槐兒,觀你神色亢奮,可有大事?”
“迴稟父王,”太子槐奏道,“六國縱親既成,兒臣奏請向秦開戰,雪我前恥,奪迴商於六百裏失地!”
“槐兒,你且說說,如何開戰?”
太子槐瞄一眼昭陽,欲言又止。
威王猜出他的顧慮,笑道:“說吧,這兒沒有外人。”
太子槐隻得和盤托出屈武之謀:“商於穀地東西長約六百裏,形勢險要,如一條長蛇。六國縱親,盟於孟津,吉期已定。兒臣以為,我可大張旗鼓,參與會盟。秦人必定全力以赴應對,我則趁其不備,由漢中悄出奇兵,越少習山,襲取武關、於中,將長蛇攔腰截斷,然後據關守隘,東西合圍,盡取商於!”
“嗯!”威王依舊笑吟吟的,“是誰想出此謀的?”
“左司馬。”
見謀出於屈武,昭陽暗吃一驚,目光急切地望向威王。
威王捋須,沉吟一時,轉向昭陽:“屈將軍此謀,昭愛卿意下如何?”
“迴稟陛下,”昭陽奏道,“微臣以為,此謀甚好,我可一舉奪得商於穀地,一雪前恥。隻是——”故意頓住,掃太子槐一眼。
“隻是什麽?”威王問道。
昭陽稍作遲疑:“此謀雖好,卻不利於實施。少習山南北兩百裏,高險奇絕,流水湍急,蟲豹滋生,曆來為魑魅魍魎所居,人跡罕至,大兵豈可翻越?再說,即使能夠翻越,又如何運輸輜重?人馬輜重上不去,少數尖兵非但夾擊不成秦人,反易遭受秦人夾擊。做得好,可一戰成功;做不好,反遭秦人恥笑。”
“依愛卿之計,該當如何?”
“眼下六國合縱,親如一家,秦人縱是一塊精鐵,也會被碾成粉末。微臣以為,我當致全力於縱親,與列國一道,協力擒秦,由函穀大道馬踏鹹陽。鹹陽是本,商於是末。隻要鹹陽在手,區區商於六百裏穀地,哪裏跑去?”
“嗯,”威王輕輕點頭,轉對太子槐,“槐兒,如兒,昭愛卿,聽旨!”
三人皆離席位,跪於地上。
威王目視公子如:“如兒,照會蘇子及列國特使,就說六國合縱為一,協力摒秦,寡人此番親去赴會!”
“兒臣遵旨!”
威王轉對昭陽:“昭愛卿!”
“微臣在!”
“點三軍八萬,與寡人同往孟津,參與會同,壯縱親聲威!”
昭陽聲音高亢:“微臣領旨!”
威王的目光緩緩落在太子槐身上:“槐兒!”
“兒臣在!”
“堅守郢都,謹慎國事,不可輕舉妄動!”
“兒臣——遵旨!”
第九章合縱會盟,蘇秦掌六國相印
楚威王親率大軍八萬赴會的消息傳出後,列國特使皆是振奮,紛紛修書,快馬報奏各自君上。魏國特使公子卬更是大喜過望,一邊使快馬報喜,一邊辭別蘇秦,馬不停蹄地馳迴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