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昨日後晌,秦使公孫衍前去拜訪。”
“還有何人?”
飛刀鄒搖頭。
蘇秦又吸一口氣,閉目再入冥思,有頃,抬頭又問:“孫兄的事,可有音訊?”
“孫先生與幾個乞兒住在南街口的一個破廟裏。”
蘇秦從袖中摸出一塊絲帛,遞過去:“你設法引開乞兒,將此信呈予孫兄。待孫兄看過,你就約他今夜三更,悄悄溜到廟門外麵。”轉對樓緩,“樓兄在南街口附近尋處偏靜、無人房舍,待孫兄出來,就由鄒兄背他過去,在下在那兒會他。”
“孫兄?”樓緩驚道,“他不是瘋了嗎?”
“有時候不瘋。”蘇秦淡淡說道,“去吧,此事絕對保密。”
二人快步出去。
傍黑時分,依然是商人打扮的公子華見周圍無人,快步閃進秦國館驛,直入公孫衍所住小院。公孫衍聽出腳步是他,急迎出來,嗬嗬笑道:“真是巧了,在下正在想你,你就到了。”攜其手,將他上下打量一番,連連點頭,“嗯,像個大商人。這趟生意可有進展?”
“在下正為此事而來。”公子華亦笑一聲,跟著他走進廳中,在客位坐下。
“看這樣子,像是發財了。”公孫衍亦坐下來,斟上一杯茶水,“來,喝杯茶水。”
公子華接過茶水,小啜一口:“在下托範廚轉呈孫子一道密函,大意是說,龐涓已經懈怠,孫子脫離虎口的機緣已至,在下已安排好救他赴秦,最後又將君上切盼之情一並講了。”
“哦,孫子作何反應?”
“孫子捎出一句話,‘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聽這話音,孫子顯然認為機緣未到。”公子華又啜一口,神色猶疑,“信中已經講明,我們有十足把握救他出去,可孫子仍舊這麽說,倒叫在下百思不得其解,特來聽聽公孫兄釋疑。”
公孫衍低頭沉思有頃,抬頭道:“隻有一個解釋,孫子不想去秦國。”
“為什麽?”
“這得去問孫子。”公孫衍緩緩說道,“按照常理,孫子眼下的境況,隻要能脫虎口,莫說是他大可施展抱負的秦國,縱使狼窩,他也不應遲疑。”
“嗯,”公子華頻頻點頭,“他眼下已成廢人,活得豬狗不如,裝瘋賣傻不說,還得處處小心龐涓,萬一被那廝得知實情,他就保不住命了。”
“近日可曾有人尋過孫子?”公孫衍突然問道。
公子華搖頭。
“若是不出在下所料,蘇秦此來,不會不去救他。孫子這麽推托,抑或與此有關。”
“是了!”公子華一拍大腿,“蘇子初到那日,當街向他下跪。蘇子眼下聲勢顯赫,又是他的故知,孫子自是信他,也必指望蘇子救他。”
“公子快去,日夜盯牢孫子,不可輕舉妄動。”
是夜,淫雨雖停,烏雲卻未退去,天色黑漆漆的,如倒扣一隻鍋蓋。
三更時分,廟門悄悄閃開一道細縫,不一會兒,孫臏以手撐地,從門內出來。早已候在附近暗處的飛刀鄒飛身閃出,將他背在身上,快步而去。
走有一時,飛刀鄒來到一處院落。周圍並無人家,顯然是座獨院。門開著,樓緩迎出,四顧無人,接他們進去,迅速將院門關上。
蘇秦聞聲迎出廳堂,與樓緩一道將孫臏架下來,攙進廳中。飛刀鄒返身退出,在院門外候立。樓緩亦走出去,順手關上房門。
屋裏亮著火燭,但所有的門窗均被密封,外麵一點也看不出來。
見孫臏已在席上坐好,蘇秦也坐下來。二人相視,誰也沒有說話。有頃,蘇秦首先打破沉默,顫聲道:“孫兄,你……受苦了!”
孫臏的嘴角淡淡一笑,微微點頭。
蘇秦搖頭歎道:“在下是在趕去邯鄲的途中得知此事的,在下……萬未想到,事情會是這樣。”頓了一下,“孫兄,你……恨龐兄嗎?”
“當然恨!”孫臏笑道,“開始那幾日,恨得咬牙!後來,後來漸漸不恨了。”
“為何不恨了?”
“想通了唄。”孫臏說得很慢,“說到底,師弟也不容易。隻是他想得太多了。”沉吟一時,又補一句,“為他自己。”
蘇秦肅然起敬,拱手道:“孫兄修為已至此境,在下歎服!”
孫臏苦笑一聲,拱手還禮:“這算什麽修為?聽之任之而已。”
“唉,人生在世,”蘇秦再次拱手,油然歎道,“能夠做到隨遇而安才是修為,是真正的大修為啊。”
“隨你說吧,”孫臏嗬嗬笑笑,轉過話頭,抱拳道,“幾個乞兒都有夜間出恭的毛病,在下不能待得過久,免得多生枝節。”
蘇秦點頭,將合縱方略及近日赴魏的情勢約略講過,抬頭道:“孫兄,按照常理,合縱於魏有百利而無一害,可——魏王、龐涓不消說了,惠施、朱威竟也反應冷漠,實令在下不解。”
孫臏思忖有頃,緩緩說道:“從大處看,列國縱親是悲憫之道,既有大愛,也是可行,不失為解決天下糾紛的上上之策。至於魏室反應冷淡,在下以為,原因不難理解。”
“請孫兄指教。”蘇秦眼中放光,傾身問道。
“依蘇兄方才所講,”孫臏說道,“合縱旨在謀求三晉合一,與燕結盟,從而實現以弱抗強,達到勢力製衡,強製和解。”
“正是。”蘇秦連連點頭。
“三晉縱親,旨在對抗齊、楚、秦三個大國。魏國朝臣皆不熱心,必是有所顧慮。他們或許會問,既然三晉可以縱親,齊、楚、秦為何不能橫親?”
“在下對此也有考慮,”蘇秦解釋道,“在下的步驟是,首先合縱三晉與燕國,然後至楚,邀請楚國入縱,從北冥到江南,皆成縱親,將秦、齊兩國東西分隔,逼其不敢妄動。”
“嗯,”孫臏笑道,“這要好多了。不過,在下在想,即使五國合縱,將秦、齊排除在外,也似不妥。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南北合縱,如一字長蛇,假使東西連橫,就如攔腰兩截棍子,這在用兵,當是大忌。一旦開戰,長蛇勢必瞻前顧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左支右絀,首尾難顧。”
蘇秦身子更是趨前:“孫兄之意是——”
“善搏擊者,絕不會腹背樹敵,”孫臏侃侃說道,“蘇兄既然合縱五國,何不再加一國,將齊國也納入縱親,六國合一,以秦為敵。六國縱親,內可無爭。秦有四塞之固,苛法之威,列國縱有強兵,亦無可加害,天下勢力由此製衡,豈不是好?”
蘇秦閉目沉思,有頃,拱手道:“聽孫兄之言,如撥雲見日矣!”
孫臏拱手迴禮:“蘇兄過譽了。”
“哪裏是過譽?”蘇秦由衷讚道,“孫兄隻此一言,已高在下多矣!”轉過話頭,不無關切地望著孫臏,“孫兄,在下此來,還有一事,就是設法營救孫兄。假使孫兄逃出此地,欲去何處?”
“齊國。”孫臏不假思索。
“齊國甚好!”蘇秦緩緩點頭,“孫兄若有此意,待三晉縱成,在下就去齊國,一來說服齊國入縱,二來為孫兄做些鋪墊。”
“謝蘇兄了。”
“隻是,”蘇秦略作遲疑,“此事尚需再候一些時日,委屈孫兄了。”
“蘇兄過慮了,”孫臏嗬嗬笑道,“眼下在下最不發愁的就是時間,談何委屈?”
“好吧!”蘇秦抱拳道,“時辰不早了,在下也不多留孫兄,待孫兄脫出虎口之日,再行暢談。”
孫臏點頭。
蘇秦擊掌,飛刀鄒聞聲走進,蹲下負起孫臏。蘇秦抱拳,與孫臏依依惜別。
就要出門時,孫臏扭頭叮囑道:“哦,蘇兄,在下忘了一句:打蛇要打頭,擒賊要擒首。”
“擒賊擒首?”蘇秦喃喃重複一聲,豁然開朗,抱拳謝道,“謝孫兄指點!”
飛刀鄒背負孫臏重新迴到小廟,在門外將孫臏放下。孫臏與他別過,轉身進門,將門隨手關上。飛刀鄒閃入陰影中,側耳傾聽一陣,確證裏麵並無異動,方才轉身離去。
就在蘇秦、樓緩、飛刀鄒三人離開院子沒入夜色中後,兩個黑影也從暗處閃出,遠遠跟在後麵,直到他們隱入館驛。
迴到館驛後,蘇秦坐在廳中,反複思索孫臏所言,越想越覺在理。是的,單是四國合縱,不僅格局小,後遺症多,且不利於合縱真正目的的實施。從表麵上看,合縱是通過製衡減少或製止征伐,但對蘇秦而言,建立天下共治、諸侯相安的全新格局才是其所謀求。如此合縱,東西皆敵,兩麵受製,列國應對尚且不易,何來餘力去走下一步?
及至天明,蘇秦對孫臏的建議越發篤定:六國合縱,共抗暴秦。
蘇秦上榻稍稍眯盹一陣,醒來已是辰時。按照常理,魏宮也該退朝了。蘇秦洗梳已畢,駕車直驅上卿府。
落座之後,蘇秦直抒來意,提及六國合縱,共抗暴秦之說。
朱威果然興奮,就六國合縱抗秦一事與他暢聊兩個時辰,問及諸多問題,包括齊、楚入縱的可能性及如何入縱等細節,末了點頭道:“嗯,六國縱親,共抗暴秦,這個好!隻是——”打住話頭,看著蘇秦。
“上卿有話直說。”
“‘抗’字不好,在下建議改為‘製’字。”
蘇秦連連抱拳:“好好好,上卿堪為一字之師了!”
“特使過譽了!”朱威拱手迴禮,由衷歎道,“唉,不瞞蘇子,近日在下反複思慮此事,蘇子倡導三晉合縱,實乃大胸襟,大方略,在下越想越是歎服。三晉爭鬥已久,你死我活,結果真也應驗了那個說法,就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讓秦、楚、齊屢屢鑽空子,撿便宜。蘇子合縱,是利益三晉的大業,在下卻——”苦笑一聲,連連搖頭,似是自責,“卻打小算盤,實在不該,唉,不該呀!”
“是在下的算盤打得小了!”蘇秦嗬嗬笑道,“在下四處張揚合縱三晉,對抗秦、齊、楚,其實犯了大忌,是短視,不是遠見。三晉合一,樹敵過多不說,反倒可能促進三個大國聯合,反於三晉不利。”
“蘇子所言甚是,”朱威亦笑起來,“不瞞蘇子,在下真就是這麽想的。其實不隻是在下,多數朝臣皆有此憂。”
蘇秦大笑起來,趁勢引入正題:“是啊是啊,莫說是朝臣了,就連陛下也都躲著在下,好像在下是個瘟神似的。”
朱威聽出話音,傾身問道:“請問蘇子,可有在下幫忙之處?”
蘇秦抱拳道:“在下甚想覲見陛下,促成六國合縱之事,特請上卿引見。”
朱威麵現難色:“陛下臨行之際,特意頒旨,此去梁囿,隻為清靜幾日,朝中大小事體,皆由太子所決,任何人不得前往相擾。”
蘇秦思忖有頃,再次抱拳:“就請上卿引見太子。”
“在下願效微勞!”
梁囿在大梁西北,離大梁三百餘裏,靠近陽武。這兒山小坡緩,水草豐美,野味眾多,是理想的狩獵區。早在立都安邑之時,魏室就在此處辟出方圓六十裏的獵區。移都大梁之後,這兒更見重要。梁囿旁邊有片水澤,水澤之陽有一大片雜木林子,名喚夾林,甚是奇秀,清幽別致,生長各種奇葩異草。惠王甚是鍾愛,撥出專款,使人沿澤修築別宮,幾乎每年都要到此小住一時,其地位堪比逢澤邊上的龍山別宮。
惠王年輕時喜歡狩獵,尤愛獵取鹿、野豬、野馬等大型動物。許是年歲大了,惠王愛靜不愛動,狩獵也漸漸轉為垂釣。受此影響,惠王近年修建的別宮大多設在水澤邊,旁邊無一例外地設有釣台。
釣魚也是惠施的嗜好。自離大梁之後,這對君臣幾乎日日守在澤邊,各自拋鉤,一邊養神,一邊垂釣。二人往往悶坐一日,誰也不說話,連魚兒咬鉤也視若不見。公子卬引人外出射獵,日出而行,日落而歸。幾個嬪妃也得自在,在附近拈花惹草,歡聲笑語不時飛來。
這日午時,二人正自垂釣,毗人躡手躡腳地走來,小聲稟道:“陛下,殿下來了,在宮外求見。”
惠王睜開眼睛,思忖有頃,轉向惠施,見他仍在閉目養神,往水中一看,魚兒不知何時已經上鉤,浮漂被它拖得團團打轉,急忙叫道:“惠愛卿,快起鉤,是條大魚!”
惠施睜開眼睛,斜一眼水麵,嗬嗬樂道:“陛下,大魚咬的是您的鉤!”
惠王一看,果是自己的鉤。原來,惠施在下風頭,微風早將他的浮漂吹至惠施前麵,惠施的則被吹至岸邊,漂在一堆水草邊上。
惠王趕忙起鉤,果是一條幾斤重的草魚。那魚兒許是在水中掙紮久了,出水時未做劇烈反抗。在毗人的協助下,惠王沒費多少周折就將它拖上岸來,扔進水桶。
惠王樂不合口,對毗人道:“申兒有口福,來得正是時候。你將此魚送入膳房,午宴就吃它了!”
“陛下,”毗人湊前一步,小聲稟道,“跟殿下一道來的另有一人,是……三國特使蘇秦。”
“哦,”惠王似是一怔,有頃,抬頭問道,“關於合縱,朝臣可有議論?”
“迴稟陛下,”毗人稟道,“武安君避談,上卿、司徒等人初時反對,後又讚同。蘇秦此來,就是上卿引見的。”
惠王閉目沉思有頃,緩緩說道:“好吧,既然此人來了,就讓他也吃一口。”
“臣領旨!”毗人應過,提上水桶快步走去。
“惠愛卿,”惠王慢慢轉向惠施,“看來,魚是釣不成了。”
惠施微微一笑,一語雙關道:“陛下本為釣魚而來,魚已釣到,行將入鼎,陛下也該收鉤了。”
“哦?”惠王掃一眼惠施,順勢問道,“聽你話音,蘇秦此來,愛卿已有應對?”
“陛下,”惠施斂起笑容,抱拳奏道,“近日微臣一直在琢磨此事,思來想去,感覺蘇秦的合縱方略甚是可行,至少說,對我大魏有百益而無一害。”
“還有何人?”
飛刀鄒搖頭。
蘇秦又吸一口氣,閉目再入冥思,有頃,抬頭又問:“孫兄的事,可有音訊?”
“孫先生與幾個乞兒住在南街口的一個破廟裏。”
蘇秦從袖中摸出一塊絲帛,遞過去:“你設法引開乞兒,將此信呈予孫兄。待孫兄看過,你就約他今夜三更,悄悄溜到廟門外麵。”轉對樓緩,“樓兄在南街口附近尋處偏靜、無人房舍,待孫兄出來,就由鄒兄背他過去,在下在那兒會他。”
“孫兄?”樓緩驚道,“他不是瘋了嗎?”
“有時候不瘋。”蘇秦淡淡說道,“去吧,此事絕對保密。”
二人快步出去。
傍黑時分,依然是商人打扮的公子華見周圍無人,快步閃進秦國館驛,直入公孫衍所住小院。公孫衍聽出腳步是他,急迎出來,嗬嗬笑道:“真是巧了,在下正在想你,你就到了。”攜其手,將他上下打量一番,連連點頭,“嗯,像個大商人。這趟生意可有進展?”
“在下正為此事而來。”公子華亦笑一聲,跟著他走進廳中,在客位坐下。
“看這樣子,像是發財了。”公孫衍亦坐下來,斟上一杯茶水,“來,喝杯茶水。”
公子華接過茶水,小啜一口:“在下托範廚轉呈孫子一道密函,大意是說,龐涓已經懈怠,孫子脫離虎口的機緣已至,在下已安排好救他赴秦,最後又將君上切盼之情一並講了。”
“哦,孫子作何反應?”
“孫子捎出一句話,‘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聽這話音,孫子顯然認為機緣未到。”公子華又啜一口,神色猶疑,“信中已經講明,我們有十足把握救他出去,可孫子仍舊這麽說,倒叫在下百思不得其解,特來聽聽公孫兄釋疑。”
公孫衍低頭沉思有頃,抬頭道:“隻有一個解釋,孫子不想去秦國。”
“為什麽?”
“這得去問孫子。”公孫衍緩緩說道,“按照常理,孫子眼下的境況,隻要能脫虎口,莫說是他大可施展抱負的秦國,縱使狼窩,他也不應遲疑。”
“嗯,”公子華頻頻點頭,“他眼下已成廢人,活得豬狗不如,裝瘋賣傻不說,還得處處小心龐涓,萬一被那廝得知實情,他就保不住命了。”
“近日可曾有人尋過孫子?”公孫衍突然問道。
公子華搖頭。
“若是不出在下所料,蘇秦此來,不會不去救他。孫子這麽推托,抑或與此有關。”
“是了!”公子華一拍大腿,“蘇子初到那日,當街向他下跪。蘇子眼下聲勢顯赫,又是他的故知,孫子自是信他,也必指望蘇子救他。”
“公子快去,日夜盯牢孫子,不可輕舉妄動。”
是夜,淫雨雖停,烏雲卻未退去,天色黑漆漆的,如倒扣一隻鍋蓋。
三更時分,廟門悄悄閃開一道細縫,不一會兒,孫臏以手撐地,從門內出來。早已候在附近暗處的飛刀鄒飛身閃出,將他背在身上,快步而去。
走有一時,飛刀鄒來到一處院落。周圍並無人家,顯然是座獨院。門開著,樓緩迎出,四顧無人,接他們進去,迅速將院門關上。
蘇秦聞聲迎出廳堂,與樓緩一道將孫臏架下來,攙進廳中。飛刀鄒返身退出,在院門外候立。樓緩亦走出去,順手關上房門。
屋裏亮著火燭,但所有的門窗均被密封,外麵一點也看不出來。
見孫臏已在席上坐好,蘇秦也坐下來。二人相視,誰也沒有說話。有頃,蘇秦首先打破沉默,顫聲道:“孫兄,你……受苦了!”
孫臏的嘴角淡淡一笑,微微點頭。
蘇秦搖頭歎道:“在下是在趕去邯鄲的途中得知此事的,在下……萬未想到,事情會是這樣。”頓了一下,“孫兄,你……恨龐兄嗎?”
“當然恨!”孫臏笑道,“開始那幾日,恨得咬牙!後來,後來漸漸不恨了。”
“為何不恨了?”
“想通了唄。”孫臏說得很慢,“說到底,師弟也不容易。隻是他想得太多了。”沉吟一時,又補一句,“為他自己。”
蘇秦肅然起敬,拱手道:“孫兄修為已至此境,在下歎服!”
孫臏苦笑一聲,拱手還禮:“這算什麽修為?聽之任之而已。”
“唉,人生在世,”蘇秦再次拱手,油然歎道,“能夠做到隨遇而安才是修為,是真正的大修為啊。”
“隨你說吧,”孫臏嗬嗬笑笑,轉過話頭,抱拳道,“幾個乞兒都有夜間出恭的毛病,在下不能待得過久,免得多生枝節。”
蘇秦點頭,將合縱方略及近日赴魏的情勢約略講過,抬頭道:“孫兄,按照常理,合縱於魏有百利而無一害,可——魏王、龐涓不消說了,惠施、朱威竟也反應冷漠,實令在下不解。”
孫臏思忖有頃,緩緩說道:“從大處看,列國縱親是悲憫之道,既有大愛,也是可行,不失為解決天下糾紛的上上之策。至於魏室反應冷淡,在下以為,原因不難理解。”
“請孫兄指教。”蘇秦眼中放光,傾身問道。
“依蘇兄方才所講,”孫臏說道,“合縱旨在謀求三晉合一,與燕結盟,從而實現以弱抗強,達到勢力製衡,強製和解。”
“正是。”蘇秦連連點頭。
“三晉縱親,旨在對抗齊、楚、秦三個大國。魏國朝臣皆不熱心,必是有所顧慮。他們或許會問,既然三晉可以縱親,齊、楚、秦為何不能橫親?”
“在下對此也有考慮,”蘇秦解釋道,“在下的步驟是,首先合縱三晉與燕國,然後至楚,邀請楚國入縱,從北冥到江南,皆成縱親,將秦、齊兩國東西分隔,逼其不敢妄動。”
“嗯,”孫臏笑道,“這要好多了。不過,在下在想,即使五國合縱,將秦、齊排除在外,也似不妥。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南北合縱,如一字長蛇,假使東西連橫,就如攔腰兩截棍子,這在用兵,當是大忌。一旦開戰,長蛇勢必瞻前顧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左支右絀,首尾難顧。”
蘇秦身子更是趨前:“孫兄之意是——”
“善搏擊者,絕不會腹背樹敵,”孫臏侃侃說道,“蘇兄既然合縱五國,何不再加一國,將齊國也納入縱親,六國合一,以秦為敵。六國縱親,內可無爭。秦有四塞之固,苛法之威,列國縱有強兵,亦無可加害,天下勢力由此製衡,豈不是好?”
蘇秦閉目沉思,有頃,拱手道:“聽孫兄之言,如撥雲見日矣!”
孫臏拱手迴禮:“蘇兄過譽了。”
“哪裏是過譽?”蘇秦由衷讚道,“孫兄隻此一言,已高在下多矣!”轉過話頭,不無關切地望著孫臏,“孫兄,在下此來,還有一事,就是設法營救孫兄。假使孫兄逃出此地,欲去何處?”
“齊國。”孫臏不假思索。
“齊國甚好!”蘇秦緩緩點頭,“孫兄若有此意,待三晉縱成,在下就去齊國,一來說服齊國入縱,二來為孫兄做些鋪墊。”
“謝蘇兄了。”
“隻是,”蘇秦略作遲疑,“此事尚需再候一些時日,委屈孫兄了。”
“蘇兄過慮了,”孫臏嗬嗬笑道,“眼下在下最不發愁的就是時間,談何委屈?”
“好吧!”蘇秦抱拳道,“時辰不早了,在下也不多留孫兄,待孫兄脫出虎口之日,再行暢談。”
孫臏點頭。
蘇秦擊掌,飛刀鄒聞聲走進,蹲下負起孫臏。蘇秦抱拳,與孫臏依依惜別。
就要出門時,孫臏扭頭叮囑道:“哦,蘇兄,在下忘了一句:打蛇要打頭,擒賊要擒首。”
“擒賊擒首?”蘇秦喃喃重複一聲,豁然開朗,抱拳謝道,“謝孫兄指點!”
飛刀鄒背負孫臏重新迴到小廟,在門外將孫臏放下。孫臏與他別過,轉身進門,將門隨手關上。飛刀鄒閃入陰影中,側耳傾聽一陣,確證裏麵並無異動,方才轉身離去。
就在蘇秦、樓緩、飛刀鄒三人離開院子沒入夜色中後,兩個黑影也從暗處閃出,遠遠跟在後麵,直到他們隱入館驛。
迴到館驛後,蘇秦坐在廳中,反複思索孫臏所言,越想越覺在理。是的,單是四國合縱,不僅格局小,後遺症多,且不利於合縱真正目的的實施。從表麵上看,合縱是通過製衡減少或製止征伐,但對蘇秦而言,建立天下共治、諸侯相安的全新格局才是其所謀求。如此合縱,東西皆敵,兩麵受製,列國應對尚且不易,何來餘力去走下一步?
及至天明,蘇秦對孫臏的建議越發篤定:六國合縱,共抗暴秦。
蘇秦上榻稍稍眯盹一陣,醒來已是辰時。按照常理,魏宮也該退朝了。蘇秦洗梳已畢,駕車直驅上卿府。
落座之後,蘇秦直抒來意,提及六國合縱,共抗暴秦之說。
朱威果然興奮,就六國合縱抗秦一事與他暢聊兩個時辰,問及諸多問題,包括齊、楚入縱的可能性及如何入縱等細節,末了點頭道:“嗯,六國縱親,共抗暴秦,這個好!隻是——”打住話頭,看著蘇秦。
“上卿有話直說。”
“‘抗’字不好,在下建議改為‘製’字。”
蘇秦連連抱拳:“好好好,上卿堪為一字之師了!”
“特使過譽了!”朱威拱手迴禮,由衷歎道,“唉,不瞞蘇子,近日在下反複思慮此事,蘇子倡導三晉合縱,實乃大胸襟,大方略,在下越想越是歎服。三晉爭鬥已久,你死我活,結果真也應驗了那個說法,就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讓秦、楚、齊屢屢鑽空子,撿便宜。蘇子合縱,是利益三晉的大業,在下卻——”苦笑一聲,連連搖頭,似是自責,“卻打小算盤,實在不該,唉,不該呀!”
“是在下的算盤打得小了!”蘇秦嗬嗬笑道,“在下四處張揚合縱三晉,對抗秦、齊、楚,其實犯了大忌,是短視,不是遠見。三晉合一,樹敵過多不說,反倒可能促進三個大國聯合,反於三晉不利。”
“蘇子所言甚是,”朱威亦笑起來,“不瞞蘇子,在下真就是這麽想的。其實不隻是在下,多數朝臣皆有此憂。”
蘇秦大笑起來,趁勢引入正題:“是啊是啊,莫說是朝臣了,就連陛下也都躲著在下,好像在下是個瘟神似的。”
朱威聽出話音,傾身問道:“請問蘇子,可有在下幫忙之處?”
蘇秦抱拳道:“在下甚想覲見陛下,促成六國合縱之事,特請上卿引見。”
朱威麵現難色:“陛下臨行之際,特意頒旨,此去梁囿,隻為清靜幾日,朝中大小事體,皆由太子所決,任何人不得前往相擾。”
蘇秦思忖有頃,再次抱拳:“就請上卿引見太子。”
“在下願效微勞!”
梁囿在大梁西北,離大梁三百餘裏,靠近陽武。這兒山小坡緩,水草豐美,野味眾多,是理想的狩獵區。早在立都安邑之時,魏室就在此處辟出方圓六十裏的獵區。移都大梁之後,這兒更見重要。梁囿旁邊有片水澤,水澤之陽有一大片雜木林子,名喚夾林,甚是奇秀,清幽別致,生長各種奇葩異草。惠王甚是鍾愛,撥出專款,使人沿澤修築別宮,幾乎每年都要到此小住一時,其地位堪比逢澤邊上的龍山別宮。
惠王年輕時喜歡狩獵,尤愛獵取鹿、野豬、野馬等大型動物。許是年歲大了,惠王愛靜不愛動,狩獵也漸漸轉為垂釣。受此影響,惠王近年修建的別宮大多設在水澤邊,旁邊無一例外地設有釣台。
釣魚也是惠施的嗜好。自離大梁之後,這對君臣幾乎日日守在澤邊,各自拋鉤,一邊養神,一邊垂釣。二人往往悶坐一日,誰也不說話,連魚兒咬鉤也視若不見。公子卬引人外出射獵,日出而行,日落而歸。幾個嬪妃也得自在,在附近拈花惹草,歡聲笑語不時飛來。
這日午時,二人正自垂釣,毗人躡手躡腳地走來,小聲稟道:“陛下,殿下來了,在宮外求見。”
惠王睜開眼睛,思忖有頃,轉向惠施,見他仍在閉目養神,往水中一看,魚兒不知何時已經上鉤,浮漂被它拖得團團打轉,急忙叫道:“惠愛卿,快起鉤,是條大魚!”
惠施睜開眼睛,斜一眼水麵,嗬嗬樂道:“陛下,大魚咬的是您的鉤!”
惠王一看,果是自己的鉤。原來,惠施在下風頭,微風早將他的浮漂吹至惠施前麵,惠施的則被吹至岸邊,漂在一堆水草邊上。
惠王趕忙起鉤,果是一條幾斤重的草魚。那魚兒許是在水中掙紮久了,出水時未做劇烈反抗。在毗人的協助下,惠王沒費多少周折就將它拖上岸來,扔進水桶。
惠王樂不合口,對毗人道:“申兒有口福,來得正是時候。你將此魚送入膳房,午宴就吃它了!”
“陛下,”毗人湊前一步,小聲稟道,“跟殿下一道來的另有一人,是……三國特使蘇秦。”
“哦,”惠王似是一怔,有頃,抬頭問道,“關於合縱,朝臣可有議論?”
“迴稟陛下,”毗人稟道,“武安君避談,上卿、司徒等人初時反對,後又讚同。蘇秦此來,就是上卿引見的。”
惠王閉目沉思有頃,緩緩說道:“好吧,既然此人來了,就讓他也吃一口。”
“臣領旨!”毗人應過,提上水桶快步走去。
“惠愛卿,”惠王慢慢轉向惠施,“看來,魚是釣不成了。”
惠施微微一笑,一語雙關道:“陛下本為釣魚而來,魚已釣到,行將入鼎,陛下也該收鉤了。”
“哦?”惠王掃一眼惠施,順勢問道,“聽你話音,蘇秦此來,愛卿已有應對?”
“陛下,”惠施斂起笑容,抱拳奏道,“近日微臣一直在琢磨此事,思來想去,感覺蘇秦的合縱方略甚是可行,至少說,對我大魏有百益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