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話從何說起?小女子定不會少付店錢。”
“夫人,”掌櫃複歎一聲,輕輕搖頭,“不關店錢之事。方才有人告誡在下,此店若要開下去,在下若要活命,夫人及張大人,就必須搬走。”
香女臉色煞白,驚得呆了。
好一陣兒,她才反應過來,咬緊嘴唇,輕聲問道:“眼下已過申時,天色也不好,小女子可否再住一晚,明晨搬走?”
掌櫃將頭搖搖,低垂下去,喃喃說道:“夫人,在下求你了,這就走吧,走得越遠越好!”略頓一頓,“還有,在下還想說一句,在這郢都,除去王宮,沒有哪家有膽容留夫人。”
香女不再說話,轉身上樓,不一會兒,提著錢袋下來:“掌櫃,請算店錢。”
掌櫃深深一揖,推讓道:“夫人,店錢在下不收了。”
香女摸出三金,遞過來:“掌櫃的,一事歸一事,小女子住店,當付店錢,掌櫃的既不願算,小女子權作三金了。”
掌櫃再次作揖,拒道:“夫人,不是在下不收,是在下不能收。”
“此又為何?”
“店家也有店家的規矩。在下開店,承諾夫人住店。夫人若是退店,當付店錢。夫人未退,是在下強趕夫人,失規矩在先,理當賠償夫人才是,何能再收店錢?夫人硬要付錢,就是強逼在下了。”
見店家言語仗義,香女深深還禮:“既有此說,小女子謝過了。小女子再求一事,請掌櫃幫忙。”
“在下願為夫人效勞。”
“夫君傷成這樣,小女子力弱不逮,背負不起,請掌櫃的雇一輛馬車,最好是有棚的。看這天色,像要落雨了。黑夜漆漆,萬一落雨,沒個雨棚,夫君他……怕是經受不起了。”香女說到這裏,心裏難受,聲音哽咽。
掌櫃、小二亦是難心,各拿袖子抹淚。有頃,掌櫃揚起頭來,轉對小二:“小二,去,把車馬套上,換上新雨棚,送張大人、夫人出城!”
“小人送至何處?”
“送出郢都,直到夫人尋到一個合意住處,你再迴來。”
香女再還禮謝過,返身上樓,見張儀仍在昏睡。
香女不想打擾他,習慣性地站起來,打算收拾一個簡單包裹。然而,香女遍觀屋中,除去那柄西施劍和靳尚贈送的錢袋之外,竟無一物屬於他們。香女越想越難過,伏在張儀身上,嗚嗚咽咽地哭泣起來。
窗外,天色越來越暗,房間裏幾乎看不清東西了。陡然,一道閃光劃破暗空,接著是一聲春雷,悶悶地,像是從遙遠的天邊一路滾來。
雨淅淅瀝瀝,越下越大。
春雨貴如油。這是楚國開春來的首場大雨,孩子們不無興奮地奔跑在雨地,朝野一片歡騰。
章華宮裏,楚威王雙目微閉,表情喜悅,側出一隻耳朵專注地聆聽窗外的雨打芭蕉聲。聽了一會兒,威王微微睜眼,望向坐在斜對麵的太子槐,樂嗬嗬道:“槐兒,聽這雨聲,真紮實。”
太子槐靜靜地坐在席上,雙目微閉,表情陰鬱,似乎它不是一場久盼的喜雨。
威王略略一怔,沒有再說什麽,收迴目光,緩緩射向麵前的幾案。幾案右端擺著一堆奏章,是太子槐剛剛呈上的。楚威王翻開一道,掃一眼,放在左邊,再次翻開一道,又掃一眼,摞在前一道上麵。威王一道接一道地翻看,一大摞奏章無一例外地被他從右端挪至左端,再次擺成一摞。
威王摞完,抬頭望向太子槐:“就這些了?”
太子槐也睜開眼睛,點點頭:“迴稟父王,就這些了。”
威王略頓一下:“除昭陽之外,可有舉薦他人的?”
太子槐搖頭。
一陣沉默之後,威王似是想起什麽,緩緩抬頭:“張儀他……哪兒去了?”
“兒臣不知。”言訖,太子槐似覺不妥,略頓一下,補充一句,“不過,兒臣聽說他出郢去了,這陣兒或在途中呢。”
“出郢去了?”威王似是一怔,思忖有頃,“去往何處?”
“兒臣不知。”
楚威王不再做聲,有頃,目光重又迴至麵前奏章上:“這些奏章,你意下如何?”
“兒臣唯聽父王旨意。”太子槐神情木然。
“寡人是在問你!”楚威王提高聲音,語氣似在責怪。
太子槐打個驚愣,抖起精神:“迴稟父王,兒臣以為,張儀一走,楚國朝野,怕也隻有昭陽合適了。”
威王閉目,再陷冥思。
一陣更長的沉默。
“嗯,你說的是。”威王終於睜眼,點頭道,“這事兒拖不得了。晉封左司馬昭陽為令尹,轄製六府!晉封右司馬屈武為左司馬,上柱國景翠為右司馬,轄製三軍!”略頓一下,眼睛再次閉上,“頒旨去吧。”
太子槐起身叩道:“兒臣領旨!”
黃昏時分,在郢都通往古城襄陽的官府驛道上,一輛馬車艱難地行進著。時大時小的雨點兒敲打在嶄新的雨篷上,發出“嘭嘭”悶響。
馬車越走越慢,陡然一震,頓住不前了。小二急跳下車,見左邊車輪陷入一個泥坑裏。小二急了,又是打馬,又是推車,車輪晃了幾晃,越陷越深。
香女探出頭來:“小二,又打住了?”
小二點點頭:“是的,夫人,又陷泥坑裏了。”
香女跳下來,察看一番,幫忙連推幾下,車輪陷得更深,動也不動。香女急了,看看天色,已近昏黑,放眼望去,四野並無人家,隻有道道雨絲從天而降,形成一塊雨幕。田野低窪處早已積水,遠遠望去,汪洋一片接一片,被暗淡的天光映照得明晃晃的。
香女問道:“請問小二,這是哪兒?”
小二指著前麵一個土丘:“迴夫人的話,翻過前麵土丘,當是紀城。若是天好,中午就該到的。”
“這可怎麽辦?”香女眉頭緊皺,不無憂慮地望著泥坑。
小二拍拍馬背,輕輕搖頭:“夫人,沒辦法了。連走一日一夜,馬沒力道了。看這樣子,我們隻好在這泥坑裏挨過一夜,待明日天亮,再想辦法。”
“這……”香女急得落淚,“夫君他……傷勢本來就重,這又顛簸一路,若是再無救治,怕是挨不過去了。”
小二蹲下來,抱頭冥思,有頃,再次搖頭:“夫人,小人走過這條路,此地上不靠村,下不落店,離紀城尚有二十多裏,再說,這馬……小人實在沒——”陡然頓住,打個驚愣,忽地起身,驚喜交集,“夫人,聽,有人來了!”
香女側耳細聽,後麵果然傳來車馬聲。
不消一刻,一輛馬車趕上來,禦者跳下車子,徑走過來。香女抬頭望去,見那人頭戴鬥笠,一身褐衣,走前一步,施禮道:“小女子見過先生。”
鬥笠人迴過一揖:“在下見過姑娘。”手指車馬,“姑娘這是——”
香女道:“陷坑裏了,小女子無奈,特求先生幫忙。”
鬥笠人也不說話,走到路邊尋到十幾塊石頭,交予香女,自己站在左輪邊,說道:“姑娘,車輪一動,你就往車轍裏墊石頭,動一下,墊一塊,待墊平了,輪子就出來了。”轉對小二,“趕車吧!”
小二吆馬,鬥笠人猛力推車,車輪晃動,香女趁機墊上石頭,不一會兒,果如鬥笠人所言,左輪滾出泥坑。
鬥笠人走至旁邊,在水溝裏洗過手,抬頭望著香女:“姑娘是——”
香女謝道:“公孫燕謝過先生,請問先生大名。”
鬥笠人拿掉鬥笠,拱手笑道:“些微小事,不必客氣。在下賈舍人,幸會了。”望一眼車篷,“大雨天裏,姑娘欲去何處?”
香女低下頭去,有頃,抬頭道:“小女子欲去紀城。”
“前麵就是了。”鬥笠人走到小二馬前,審看有頃,對香女道,“不過,此馬看來走不動了,姑娘若是願意,可坐在下車乘。”
香女細細審他,不似貌惡之人,迴頭再看,是一輛駟馬大車,點頭道:“小女子謝過了。隻是……小女子還有一請,外子重傷在身,就在這輛車裏,也望先生不棄。”
“這個自然。”賈舍人說完,走到車上,一看見張儀,驚道,“這位士子傷得不輕!快,抬到車上!”
三人合力將張儀移至賈舍人車上。
小二轉對香女,揖道:“夫人,您有車了,小人……可否迴去,掌櫃還在候著呢。”
香女點點頭,拿出兩塊金子:“謝小哥了。這個請你拿上。”
小二再三推讓,見香女不依,隻得收下,將空車馬趕至一旁,讓過賈舍人,調轉車頭,再三揖過,緩緩而去。
賈舍人吆馬揮鞭,朝紀城疾馳。
至紀城時已過三更,賈舍人尋到一家客棧,讓店家燒來熱水,顧不上吃飯,將張儀全身傷口洗過,去除膿水。令香女目瞪口呆的是,賈舍人似已知曉張儀的病情,拿出藥箱,像一個老練的疾醫,動作熟練地為他換上新藥,同時將幾包草藥交付香女,要他速去煎熬。
忙完張儀,店家也端飯菜上來。香女喂給張儀半碗稀粥,見他再度睡去,才與舍人一道用餐。
吃有幾口,香女慢慢放下筷子,望著舍人:“賈先生,您到底是何人?”
賈舍人笑道:“在下忘記介紹了。在下是生意人,打邯鄲來。原想來郢進批南貨,不料行情變了,白走一趟。”
“哦,”香女微微點頭,目光仍是將信將疑,“小女子還以為先生是個醫家呢。”
賈舍人又一笑:“生意人東跑西顛,難免有個頭痛腦熱,是以在下學了點醫術。至於那個藥箱,本是在下常備之物,一來自用,二來萬一遇到急難,也好應急。今日不就派上用場了嗎?”嗬嗬笑幾聲,歪頭看著香女,“夫人緣何問起這個?”
“沒什麽,”香女籲出一口氣,“小女子隻是好奇而已。”
“若是這樣,”賈舍人撲哧笑道,“在下也問一句,士子為何傷成這樣?”
香女忖摸對方不像是昭陽派來的,就將張儀受害之事細說一遍。
賈舍人故作一驚:“張大人之名,在下在邯鄲時就有耳聞。此番至郢,滿城風傳張大人盜走和氏璧之事,在下初時不信,後來……後來也就信了,不想竟有這多曲折,”長歎一聲,“唉,這世道——”
香女流出淚水,低下頭去。
頓有一時,賈舍人問道:“敢問夫人,你們打算去哪兒?”
香女輕輕搖頭,淚水再出:“走到這步田地,小女子已是無家可歸了。未來去往何處,要待夫君傷好之後,由他決定。請問先生,夫君他……不會有事吧?”
“夫人放心,”賈舍人笑道,“張大人此病,包在舍人身上。”
香女再施禮道:“小女子多謝了!”
第二日,賈舍人要店家換了一處僻靜院子,買來藥品,深居簡出,讓張儀靜心養傷。
因有賈舍人的診治與香女的嗬護,張儀傷情迅速好轉,不足半月,已能下榻走路。張儀與賈舍人自也成為好友,日日談天說地,道古論今。
又過數日,楚宮頒布詔令,昭陽出任新令尹。舍人見到告示,一一說予香女。
香女問道:“賈先生,夫君能上路否?”
舍人點頭道:“若是走慢一些,當無大礙。”
香女急道:“賈先生,這兒住不成了。昭陽當政,是不會放過夫君的。”
賈舍人點點頭,同她進屋與張儀商議。
張儀嗬嗬笑道:“這是個好信兒,你們慌個什麽?”
“好信兒?”舍人、香女皆是一怔。
“在下與昭陽本無冤仇,他陷害在下,無非是為令尹職位。今日他既遂願,在下就無憂矣。再說,此人真要實心整死在下,也不在此時。獄中那陣兒,在下縱有十命,也早沒了。”
聽他這麽一說,舍人、香女均是點頭,各自放下心來。
“不過,”張儀轉向舍人,“此處的確不宜久居,我們是該走了。再說,賈兄是生意人,也不能為在下耽誤買賣。”
賈舍人應道:“生意是小事,張子欲去何處,可否說予在下?”
張儀思忖良久,長歎一聲:“唉,說起這事,在下真也汗顏。近幾日來,在下反複思慮,可思來想去,竟是真還沒個去處。”
“夫人,”掌櫃複歎一聲,輕輕搖頭,“不關店錢之事。方才有人告誡在下,此店若要開下去,在下若要活命,夫人及張大人,就必須搬走。”
香女臉色煞白,驚得呆了。
好一陣兒,她才反應過來,咬緊嘴唇,輕聲問道:“眼下已過申時,天色也不好,小女子可否再住一晚,明晨搬走?”
掌櫃將頭搖搖,低垂下去,喃喃說道:“夫人,在下求你了,這就走吧,走得越遠越好!”略頓一頓,“還有,在下還想說一句,在這郢都,除去王宮,沒有哪家有膽容留夫人。”
香女不再說話,轉身上樓,不一會兒,提著錢袋下來:“掌櫃,請算店錢。”
掌櫃深深一揖,推讓道:“夫人,店錢在下不收了。”
香女摸出三金,遞過來:“掌櫃的,一事歸一事,小女子住店,當付店錢,掌櫃的既不願算,小女子權作三金了。”
掌櫃再次作揖,拒道:“夫人,不是在下不收,是在下不能收。”
“此又為何?”
“店家也有店家的規矩。在下開店,承諾夫人住店。夫人若是退店,當付店錢。夫人未退,是在下強趕夫人,失規矩在先,理當賠償夫人才是,何能再收店錢?夫人硬要付錢,就是強逼在下了。”
見店家言語仗義,香女深深還禮:“既有此說,小女子謝過了。小女子再求一事,請掌櫃幫忙。”
“在下願為夫人效勞。”
“夫君傷成這樣,小女子力弱不逮,背負不起,請掌櫃的雇一輛馬車,最好是有棚的。看這天色,像要落雨了。黑夜漆漆,萬一落雨,沒個雨棚,夫君他……怕是經受不起了。”香女說到這裏,心裏難受,聲音哽咽。
掌櫃、小二亦是難心,各拿袖子抹淚。有頃,掌櫃揚起頭來,轉對小二:“小二,去,把車馬套上,換上新雨棚,送張大人、夫人出城!”
“小人送至何處?”
“送出郢都,直到夫人尋到一個合意住處,你再迴來。”
香女再還禮謝過,返身上樓,見張儀仍在昏睡。
香女不想打擾他,習慣性地站起來,打算收拾一個簡單包裹。然而,香女遍觀屋中,除去那柄西施劍和靳尚贈送的錢袋之外,竟無一物屬於他們。香女越想越難過,伏在張儀身上,嗚嗚咽咽地哭泣起來。
窗外,天色越來越暗,房間裏幾乎看不清東西了。陡然,一道閃光劃破暗空,接著是一聲春雷,悶悶地,像是從遙遠的天邊一路滾來。
雨淅淅瀝瀝,越下越大。
春雨貴如油。這是楚國開春來的首場大雨,孩子們不無興奮地奔跑在雨地,朝野一片歡騰。
章華宮裏,楚威王雙目微閉,表情喜悅,側出一隻耳朵專注地聆聽窗外的雨打芭蕉聲。聽了一會兒,威王微微睜眼,望向坐在斜對麵的太子槐,樂嗬嗬道:“槐兒,聽這雨聲,真紮實。”
太子槐靜靜地坐在席上,雙目微閉,表情陰鬱,似乎它不是一場久盼的喜雨。
威王略略一怔,沒有再說什麽,收迴目光,緩緩射向麵前的幾案。幾案右端擺著一堆奏章,是太子槐剛剛呈上的。楚威王翻開一道,掃一眼,放在左邊,再次翻開一道,又掃一眼,摞在前一道上麵。威王一道接一道地翻看,一大摞奏章無一例外地被他從右端挪至左端,再次擺成一摞。
威王摞完,抬頭望向太子槐:“就這些了?”
太子槐也睜開眼睛,點點頭:“迴稟父王,就這些了。”
威王略頓一下:“除昭陽之外,可有舉薦他人的?”
太子槐搖頭。
一陣沉默之後,威王似是想起什麽,緩緩抬頭:“張儀他……哪兒去了?”
“兒臣不知。”言訖,太子槐似覺不妥,略頓一下,補充一句,“不過,兒臣聽說他出郢去了,這陣兒或在途中呢。”
“出郢去了?”威王似是一怔,思忖有頃,“去往何處?”
“兒臣不知。”
楚威王不再做聲,有頃,目光重又迴至麵前奏章上:“這些奏章,你意下如何?”
“兒臣唯聽父王旨意。”太子槐神情木然。
“寡人是在問你!”楚威王提高聲音,語氣似在責怪。
太子槐打個驚愣,抖起精神:“迴稟父王,兒臣以為,張儀一走,楚國朝野,怕也隻有昭陽合適了。”
威王閉目,再陷冥思。
一陣更長的沉默。
“嗯,你說的是。”威王終於睜眼,點頭道,“這事兒拖不得了。晉封左司馬昭陽為令尹,轄製六府!晉封右司馬屈武為左司馬,上柱國景翠為右司馬,轄製三軍!”略頓一下,眼睛再次閉上,“頒旨去吧。”
太子槐起身叩道:“兒臣領旨!”
黃昏時分,在郢都通往古城襄陽的官府驛道上,一輛馬車艱難地行進著。時大時小的雨點兒敲打在嶄新的雨篷上,發出“嘭嘭”悶響。
馬車越走越慢,陡然一震,頓住不前了。小二急跳下車,見左邊車輪陷入一個泥坑裏。小二急了,又是打馬,又是推車,車輪晃了幾晃,越陷越深。
香女探出頭來:“小二,又打住了?”
小二點點頭:“是的,夫人,又陷泥坑裏了。”
香女跳下來,察看一番,幫忙連推幾下,車輪陷得更深,動也不動。香女急了,看看天色,已近昏黑,放眼望去,四野並無人家,隻有道道雨絲從天而降,形成一塊雨幕。田野低窪處早已積水,遠遠望去,汪洋一片接一片,被暗淡的天光映照得明晃晃的。
香女問道:“請問小二,這是哪兒?”
小二指著前麵一個土丘:“迴夫人的話,翻過前麵土丘,當是紀城。若是天好,中午就該到的。”
“這可怎麽辦?”香女眉頭緊皺,不無憂慮地望著泥坑。
小二拍拍馬背,輕輕搖頭:“夫人,沒辦法了。連走一日一夜,馬沒力道了。看這樣子,我們隻好在這泥坑裏挨過一夜,待明日天亮,再想辦法。”
“這……”香女急得落淚,“夫君他……傷勢本來就重,這又顛簸一路,若是再無救治,怕是挨不過去了。”
小二蹲下來,抱頭冥思,有頃,再次搖頭:“夫人,小人走過這條路,此地上不靠村,下不落店,離紀城尚有二十多裏,再說,這馬……小人實在沒——”陡然頓住,打個驚愣,忽地起身,驚喜交集,“夫人,聽,有人來了!”
香女側耳細聽,後麵果然傳來車馬聲。
不消一刻,一輛馬車趕上來,禦者跳下車子,徑走過來。香女抬頭望去,見那人頭戴鬥笠,一身褐衣,走前一步,施禮道:“小女子見過先生。”
鬥笠人迴過一揖:“在下見過姑娘。”手指車馬,“姑娘這是——”
香女道:“陷坑裏了,小女子無奈,特求先生幫忙。”
鬥笠人也不說話,走到路邊尋到十幾塊石頭,交予香女,自己站在左輪邊,說道:“姑娘,車輪一動,你就往車轍裏墊石頭,動一下,墊一塊,待墊平了,輪子就出來了。”轉對小二,“趕車吧!”
小二吆馬,鬥笠人猛力推車,車輪晃動,香女趁機墊上石頭,不一會兒,果如鬥笠人所言,左輪滾出泥坑。
鬥笠人走至旁邊,在水溝裏洗過手,抬頭望著香女:“姑娘是——”
香女謝道:“公孫燕謝過先生,請問先生大名。”
鬥笠人拿掉鬥笠,拱手笑道:“些微小事,不必客氣。在下賈舍人,幸會了。”望一眼車篷,“大雨天裏,姑娘欲去何處?”
香女低下頭去,有頃,抬頭道:“小女子欲去紀城。”
“前麵就是了。”鬥笠人走到小二馬前,審看有頃,對香女道,“不過,此馬看來走不動了,姑娘若是願意,可坐在下車乘。”
香女細細審他,不似貌惡之人,迴頭再看,是一輛駟馬大車,點頭道:“小女子謝過了。隻是……小女子還有一請,外子重傷在身,就在這輛車裏,也望先生不棄。”
“這個自然。”賈舍人說完,走到車上,一看見張儀,驚道,“這位士子傷得不輕!快,抬到車上!”
三人合力將張儀移至賈舍人車上。
小二轉對香女,揖道:“夫人,您有車了,小人……可否迴去,掌櫃還在候著呢。”
香女點點頭,拿出兩塊金子:“謝小哥了。這個請你拿上。”
小二再三推讓,見香女不依,隻得收下,將空車馬趕至一旁,讓過賈舍人,調轉車頭,再三揖過,緩緩而去。
賈舍人吆馬揮鞭,朝紀城疾馳。
至紀城時已過三更,賈舍人尋到一家客棧,讓店家燒來熱水,顧不上吃飯,將張儀全身傷口洗過,去除膿水。令香女目瞪口呆的是,賈舍人似已知曉張儀的病情,拿出藥箱,像一個老練的疾醫,動作熟練地為他換上新藥,同時將幾包草藥交付香女,要他速去煎熬。
忙完張儀,店家也端飯菜上來。香女喂給張儀半碗稀粥,見他再度睡去,才與舍人一道用餐。
吃有幾口,香女慢慢放下筷子,望著舍人:“賈先生,您到底是何人?”
賈舍人笑道:“在下忘記介紹了。在下是生意人,打邯鄲來。原想來郢進批南貨,不料行情變了,白走一趟。”
“哦,”香女微微點頭,目光仍是將信將疑,“小女子還以為先生是個醫家呢。”
賈舍人又一笑:“生意人東跑西顛,難免有個頭痛腦熱,是以在下學了點醫術。至於那個藥箱,本是在下常備之物,一來自用,二來萬一遇到急難,也好應急。今日不就派上用場了嗎?”嗬嗬笑幾聲,歪頭看著香女,“夫人緣何問起這個?”
“沒什麽,”香女籲出一口氣,“小女子隻是好奇而已。”
“若是這樣,”賈舍人撲哧笑道,“在下也問一句,士子為何傷成這樣?”
香女忖摸對方不像是昭陽派來的,就將張儀受害之事細說一遍。
賈舍人故作一驚:“張大人之名,在下在邯鄲時就有耳聞。此番至郢,滿城風傳張大人盜走和氏璧之事,在下初時不信,後來……後來也就信了,不想竟有這多曲折,”長歎一聲,“唉,這世道——”
香女流出淚水,低下頭去。
頓有一時,賈舍人問道:“敢問夫人,你們打算去哪兒?”
香女輕輕搖頭,淚水再出:“走到這步田地,小女子已是無家可歸了。未來去往何處,要待夫君傷好之後,由他決定。請問先生,夫君他……不會有事吧?”
“夫人放心,”賈舍人笑道,“張大人此病,包在舍人身上。”
香女再施禮道:“小女子多謝了!”
第二日,賈舍人要店家換了一處僻靜院子,買來藥品,深居簡出,讓張儀靜心養傷。
因有賈舍人的診治與香女的嗬護,張儀傷情迅速好轉,不足半月,已能下榻走路。張儀與賈舍人自也成為好友,日日談天說地,道古論今。
又過數日,楚宮頒布詔令,昭陽出任新令尹。舍人見到告示,一一說予香女。
香女問道:“賈先生,夫君能上路否?”
舍人點頭道:“若是走慢一些,當無大礙。”
香女急道:“賈先生,這兒住不成了。昭陽當政,是不會放過夫君的。”
賈舍人點點頭,同她進屋與張儀商議。
張儀嗬嗬笑道:“這是個好信兒,你們慌個什麽?”
“好信兒?”舍人、香女皆是一怔。
“在下與昭陽本無冤仇,他陷害在下,無非是為令尹職位。今日他既遂願,在下就無憂矣。再說,此人真要實心整死在下,也不在此時。獄中那陣兒,在下縱有十命,也早沒了。”
聽他這麽一說,舍人、香女均是點頭,各自放下心來。
“不過,”張儀轉向舍人,“此處的確不宜久居,我們是該走了。再說,賈兄是生意人,也不能為在下耽誤買賣。”
賈舍人應道:“生意是小事,張子欲去何處,可否說予在下?”
張儀思忖良久,長歎一聲:“唉,說起這事,在下真也汗顏。近幾日來,在下反複思慮,可思來想去,竟是真還沒個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