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涉過易水,樓緩別過蘇秦,引趙國使團先一步趕迴,將燕國情勢及誠意詳細稟過。肅侯動容,聞燕國使團已近邯鄲,使太子趙雍乘上自己車輦,引領安陽君、肥義、樓緩、趙豹等重臣郊迎三十裏,以示隆重。
這日午時,邯鄲城裏,在通往宮城的一條主要大街上每隔三步就如豎槍般站著一名持槍甲士,行人全被趕至兩側。鼓樂聲中,趙侯車輦轔轔而來,車上站著趙國太子趙雍和燕國特使蘇秦。其他人員各乘車輛,跟在後麵,朝宮城旁邊的列國驛館馳去。
豐雲客棧的寬大屋簷下,被趕至路邊的眾多行人擠成一團,兩眼大睜,唯恐錯過這場難得一見的熱鬧。
陡然,一人不無激動地大叫道:“我看清了,是那個人!”
眾人齊望過來,見是一個賣燒餅的,略顯失望,白他一眼,重又扭頭望向街道。
“是看清了嘛。”賣燒餅的見眾人不理他,委屈地小聲嘟噥。
“你看清什麽了?”有人湊上來問。
賣燒餅的指著剛剛晃過眼去的蘇秦:“就是那個人,我見過的。”
“哼,你見過?”那人不無鄙夷地哼出一聲,“知道他是誰嗎?是燕國特使!他旁邊的那個孩子,是當朝殿下!你個賣燒餅的,豬鼻子上插白蔥,充大象呢!”
“什麽燕國特使!”賣燒餅的急了,“兩個月前,他不過是個窮光蛋,穿一雙破草鞋,在南門大街上溜達,肚子裏咕咕響,買我兩個燒餅,給的卻是周錢,待我看出來,跟他討要趙錢,一隻燒餅已是豁去一邊。這是真的,誰騙你是龜孫子!”
那人見賣燒餅的說得逼真,不由不信,眼珠兒一轉,奚落他道:“瞧你這德性,貴人到你身邊,你竟不知,眼珠子算是白長了!要是我,必將簍中燒餅盡送予他,結個人緣!我敢說,這陣兒他得了誌,沒準兒賞你兩塊金子呢!”
賣燒餅的歎道:“唉,那時候,啥人知道他是個貴人呢!”
“唉,也是的,”那人接道,“真是啥人啥命,像你這樣,隻配賣燒餅了。”
眾人哄笑起來。
身後不遠處,身披鬥笠的賈舍人站在門口,聽有一時,微微一笑,轉身隱入門後。
這一次,趙肅侯不再躲閃。雖未見過蘇秦,但肅侯對其合縱方略已是大體明白,深為讚賞。此番使樓緩使燕,本就有重用蘇秦、推動合縱這一想法。為進一步推動合縱,老謀深算的趙肅侯經過一夜思慮,決定在大朝時召見蘇秦,廷議合縱,一來可觀蘇秦才智,二來也使合縱意圖朝野皆知。
翌日晨起,趙肅侯在信宮正殿召集大朝,隆重接待燕國特使。太子趙雍、安陽君趙刻,還有新近晉封的國尉肥義、上將軍趙豹、上大夫樓緩等中大夫以上朝臣,分列兩側。另有幾位嘉賓,是趙國前代遺老,皆是大學問家,也被肅侯請來,參與廷議。在肅侯下首,特別空出兩個席位,是特意留給兩位燕國特使的。
蘇秦、姬噲趨前叩道:“燕公特使蘇秦、姬噲叩見趙侯,恭祝君上龍體永康,萬壽無疆!”
趙肅侯將蘇秦、姬噲打量一時,方才點頭道:“燕使免禮,看座。”
蘇秦、姬噲謝過,起身走至客位,分別落座。
趙肅侯望著蘇秦,微微一笑,拱手道:“寡人早聞蘇子大名,今日得見,果是不同凡俗。”
蘇秦還以一笑:“一過易水,蘇秦就以香水洗目,不敢有一日懈怠。”
“哦,”趙肅侯大是驚奇,傾身問道,“蘇子為何以香水洗目?”
蘇秦正襟危坐,睜大兩眼,眨也不眨地對肅侯好一陣凝視,方才抱拳說道:“為了一睹君上威儀。”
滿座皆笑,趙肅侯更是開懷,傾身再問:“蘇子這可看清了?”
“微臣看清了。”蘇秦點頭。
“寡人威儀如何?”
“微臣沒有看到。”蘇秦一字一頓。
在座諸臣皆是一驚,肥義、趙豹麵現慍容。
姬噲麵色微變,兩眼不解地望著蘇秦。
唯有趙肅侯無動於衷,依舊保持微笑:“蘇子看到什麽了?”
“慈悲。”
這兩個字一出口,眾人無不釋然。
趙肅侯微微點頭,嗬嗬笑道:“謝蘇子美言。”轉對眾臣,“寡人活到這個份上,本以為一無所有了,不想蘇子卻看出了慈悲。這兩個字,好哇,著實好哇,比威儀強多了。”再次轉對蘇秦,連連拱手,“謝蘇子美言!”
蘇秦拱手迴揖道:“君上謝字,微臣不敢當。慈悲實出君上內中,微臣不過實話實說。”
“好言辭!”趙肅侯點點頭,切入正題,“屢聽樓愛卿說,蘇子有長策欲教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思忖有頃,微微搖頭:“實在抱歉,蘇秦並無長策。”
樓緩急了,目示蘇秦。
趙肅侯略略一怔,微微笑道:“蘇子沒有長策,或有短策,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再次搖頭:“蘇秦亦無短策。”
趙肅侯真也愣了,掃過眾臣,見他們皆在麵麵相覷,因有前車之鑒,不知蘇子此番又賣什麽關子,因而無不將目光射向蘇秦。
趙肅侯似已猜透蘇秦之意,輕輕咳嗽一聲:“蘇子既然不肯賜教,寡人隻好——”頓住話頭,假意欠欠身子,作勢欲起。
果然,蘇秦適時插上一句:“君上,蘇秦既無長策,亦無短策,隻有救趙之策!”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趙肅侯重新坐穩,趨向蘇秦:“哦,趙國怎麽了?”
“迴稟君上,趙國危若累卵,存亡隻在旦夕之間。”
此話可就說大了,眾人不無驚詫地齊視蘇秦。
座中一人眼睛圓睜,出聲喝道:“蘇子休得狂言,趙有鐵騎強弓,險山大川,百年來左右騰挪,北擊胡狄,南抗韓、魏,東退強齊,西卻暴秦,拓地千裏,巍巍乎如泰山屹立,何來累卵之危,存亡之說?”
眾人一看,卻是新上任的上將軍趙豹。
蘇秦微微一笑,朝趙豹拱手道:“趙將軍少安毋躁,聽蘇秦細說。人之安危在於所處環境,國之安危在於所處大勢。大勢危,雖有破軍殺將之功,難逃厄運,曾經強大一時的鄭國就是這樣亡國的。大勢安,雖有大敗卻無傷宗祠,泗上弱衛就是這樣求存的。趙地方圓兩千裏,甲士數十萬眾,糧粟可支數年,乍看起來堪與大國比肩。然而——”環視眾人,話鋒一轉,言辭驟然犀利,“趙有四戰四患,諸位可知?”
眾人麵麵相覷,趙豹麵現怒容,嘴巴幾次欲張,終又合上。
看到冷場,肥義插道:“是何四戰四患,請蘇子明言。”
蘇秦侃侃說道:“四戰者,魏、秦、齊、韓也。諸位公論,自趙立國以來,與四國之戰幾曾停過?”
舉座寂然,有人點頭。
“四患者,中山、胡狄、楚、燕也。”
一陣更長的沉寂過後,趙豹終於憋不住,冷冷一笑,敲幾喝道:“縱有四戰四患,奈何趙國?”
蘇秦對他微微一笑,語氣不急不緩:“趙將軍說出此言,當為匹夫之勇。由此觀之,趙國之危,更在心盲。”
趙豹忽地一聲推開幾案,跳起身來,手指蘇秦,氣結:“你——”
安陽君白他一眼,趙豹看見,氣唿唿地複坐下來,伸手將幾案拉迴身前,因用力過猛,幾案在木地板上發出“吱吱”聲響。
安陽君微微一笑,轉問蘇秦:“請問蘇子,何為心盲?”
“迴安陽君的話,”蘇秦朝他拱拱手,“心盲者,不聽於外,不審於內也。趙國自恃兵強士勇,外不理天下大勢,內不思順時而動,與天下列國怒目相向,動輒刀兵相見,一味爭勇鬥狠。趙國長此行事,上下不知,宛如盲人騎瞎馬,難道不是危若累卵嗎?”
蘇秦如此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棒子打下來,莫說是趙豹等武將,縱使一向以沉穩著稱的安陽君,麵上也是掛不住了,輕輕咳嗽一聲,緩緩說道:“依蘇子之見,天下大勢做何解析?”
“大國爭雄,小國圖存。”蘇秦一字一頓。
“請問蘇子,”肥義插上一句,“大國、小國可有區分?”
蘇秦微微一笑:“人之強弱唯以力分,國之強弱唯以勢分。成大勢者為大國,成小勢者為小國。”
“以蘇子觀之,”肥義接道,“今日天下,何為大國,何為小國?”
“就方今天下而論,成大勢者,秦、齊、楚也,此三國當為大國。之於其他,皆為小勢,當為小國。”
蘇秦又是出語驚人,眾人無不詫異。
趙豹喝問:“敢問蘇子,難道霸魏也是小國?”
蘇秦微微一笑:“魏乃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縞,如何敢稱大國?”
趙肅侯微微點頭:“嗯,說得好!以蘇子之見,危在旦夕的不隻是趙國,韓國、魏國也在其中了。”
“君上聖明!”蘇秦揖過,轉掃諸臣一眼,緩緩說道,“智者不出門,可知天下事。諸位皆是胸懷天下之人,請開眼觀之:方今天下,東是強齊,西是暴秦,南是大楚。齊有管桓之治,農藝之達,漁鹽之利,且風俗純正,士民開化,農桑發達,負海抱角,國富兵強;秦有關中沃野千裏,民以法為上,多死國之士,更得商於、河西、函穀諸地,成四塞之國,進可威逼列國,退可據險以守;楚得吳越諸地,方圓五千裏,民過千萬,地大物博,列國無可匹敵。此三國各成大勢,各抱一角,將三晉圍在中間。打個譬方吧,三個大國如同三隻餓狼,韓、趙、魏三晉如同三隻瘦鹿。三狼各抱地勢,將三鹿擠在中央,你一口,我一口,不急不緩地撕扯咬嚼,此所謂逐鹿中原。三鹿卻不自知,非但不去同仇敵愾,反倒彼此生隙,鉤心鬥角。天下大勢如此,能不悲夫?”
蘇秦之言如一股徹骨的寒氣直透眾人,眾臣無不悚然,麵麵相覷,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姬噲、樓緩、趙雍等人也終於明白蘇秦的機謀,會心點頭。
趙肅侯臉色凝重,輕輕嗯出一聲:“依蘇子之言,三晉別無他途,唯有合縱了。”
“君上聖明!”蘇秦再次拱手道,“東西為橫,南北為縱。三晉結盟合一,就不是鹿,而是一隻虎。外加燕國,四國縱親,其勢超強。向東,齊不敢動,向西,秦不敢動,向南,楚不敢動。三個大國皆不敢動,天下何來戰事?天下無戰事,趙國何來危難?”
即使趙肅侯,也不得不對蘇秦的高瞻遠矚及雄辯才華表示折服,而且,他要的也正是這個效果。沉思良久,肅侯環視眾卿,神色嚴峻地說道:“諸位愛卿,蘇子的群狼逐鹿之喻,甚是精辟,不知你們感覺如何,寡人可是出了一身冷汗哪!蘇子倡議合縱三晉,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安陽君抱拳道:“三晉縱親固然不錯,蘇子卻是忽略一事,縱使趙、韓願意縱親,魏卻未必。魏國雄霸中原數十年,幾年前雖有河西之辱,可今有猛將龐涓、賢相惠施,國力複強,斷不肯合!”
“嗯,安陽君所言甚是,”肅侯連連點頭,轉對蘇秦,“魏罃向以霸主自據,如何能與寡人為伍?再說,前幾年,魏罃失道,又是稱王又是伐衛,引起列國公憤,寡人與他因此而生許多隔閡,若是與他縱親,隻怕有些難度。”
蘇秦微微一笑:“君上大可不必掛心於此。今之魏國是強是弱,諸位皆有公判,天下皆有公判,蘇秦不必再說。至於龐涓、惠施,雖是大才,卻也有限。惠施過柔,龐涓過剛。柔則乏力,剛極易折。再說,魏國一向不缺大才,昔有公孫鞅,近有公孫衍,在魏皆是閑散,在秦卻得大用。”略頓一下,斂起笑容,“退一步說,縱使魏勢複強,三晉縱親對魏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魏王若是不傻,必會合縱。”
“哦,”肅侯問道,“合縱對魏有何益處?”
“正如君上方才所言,前幾年魏國失道於天下,稱王伐弱,東戰於衛,西戰於秦,更與列國為敵。今日之魏,西有河西之辱,與秦人不共戴天;東有相王之辱,與齊人互為仇視;南有陘山之爭,與楚人構下新怨;魏王別無他途,唯有與韓、趙縱親,方能在中原立足。”
趙豹急道:“如此說來,三晉合縱,魏國得此大利,趙國豈不虧了?”
“將軍差矣。”蘇秦笑道,“三晉縱親,趙國非但不吃虧,反倒得利最大。”
“此言何解?”
“因有韓、魏。趙不患楚,因有燕、魏、韓;趙不患齊,因有韓、魏,趙不患秦,其中道理,在下不說,將軍想也明白。”
列國彼此製衡,這是人人皆知之事,趙豹不得不點頭稱是。
趙肅侯掃視眾人一眼:“合縱一事,諸位可有異議?”
眾臣異口同聲道:“我等沒有異議,但聽君上聖裁!”
“好!”趙肅侯朗聲說道,“三晉本為一家,合則俱興,爭則俱亡!眾卿既無異議,寡人意決,策動合縱!”轉向樓緩、肥義,“具體如何去做,就請二位愛卿與蘇子擬出細則,奏報寡人!”
二臣起身叩道:“微臣領旨!”
散朝之後,樓緩、肥義奉旨前往館驛,與蘇秦、姬噲商討合縱細則。關於趙、魏、韓、燕四國如何縱親,蘇秦早已草擬了實施方略,主要涉及消除隔閡、化解爭端、禮尚往來、互通商貿、外交用兵等諸方麵。
經過討論,大家皆以為方案可行,遂由樓緩起草奏章,報奏肅侯。
樓緩、肥義走後,蘇秦見天色尚早,換過服飾,與飛刀鄒一道沿宮前大街信步趕往豐雲客棧。賈舍人早從飛刀鄒口中得知蘇秦要來見他,隻在棧中守候。
一番客套過後,蘇秦將燕國內亂略述一遍,賈舍人也將趙肅侯如何借助晉陽危局鏟除奉陽君專權的過程約略講過,蘇秦得知奉陽君趙成、代主將公子範均在獄中受詔命自裁,其家宰申孫及通秦的申寶等人皆以叛國罪腰斬於市,受此案牽累而丟官失爵、淪為家奴者多達數百人。
“唉,”蘇秦搖頭長歎一聲,“兄弟之間尚且如此相殘,莫說是一般世人了!”
“不說他們了,”賈舍人關心的卻不是這個,“蘇子的大事進展如何?”
蘇秦應道:“趙侯同意合縱,詔令樓緩、肥義與在下及公孫噲商議細則,論至方才,終於理出一個預案,就是縱親國之間化解恩怨,求同存異,在此基礎上實現‘五通’和‘三同’。”
“五通?”舍人一怔,“何為五通?”
“就是通商、通驛、通幣、通士、通兵。”
這日午時,邯鄲城裏,在通往宮城的一條主要大街上每隔三步就如豎槍般站著一名持槍甲士,行人全被趕至兩側。鼓樂聲中,趙侯車輦轔轔而來,車上站著趙國太子趙雍和燕國特使蘇秦。其他人員各乘車輛,跟在後麵,朝宮城旁邊的列國驛館馳去。
豐雲客棧的寬大屋簷下,被趕至路邊的眾多行人擠成一團,兩眼大睜,唯恐錯過這場難得一見的熱鬧。
陡然,一人不無激動地大叫道:“我看清了,是那個人!”
眾人齊望過來,見是一個賣燒餅的,略顯失望,白他一眼,重又扭頭望向街道。
“是看清了嘛。”賣燒餅的見眾人不理他,委屈地小聲嘟噥。
“你看清什麽了?”有人湊上來問。
賣燒餅的指著剛剛晃過眼去的蘇秦:“就是那個人,我見過的。”
“哼,你見過?”那人不無鄙夷地哼出一聲,“知道他是誰嗎?是燕國特使!他旁邊的那個孩子,是當朝殿下!你個賣燒餅的,豬鼻子上插白蔥,充大象呢!”
“什麽燕國特使!”賣燒餅的急了,“兩個月前,他不過是個窮光蛋,穿一雙破草鞋,在南門大街上溜達,肚子裏咕咕響,買我兩個燒餅,給的卻是周錢,待我看出來,跟他討要趙錢,一隻燒餅已是豁去一邊。這是真的,誰騙你是龜孫子!”
那人見賣燒餅的說得逼真,不由不信,眼珠兒一轉,奚落他道:“瞧你這德性,貴人到你身邊,你竟不知,眼珠子算是白長了!要是我,必將簍中燒餅盡送予他,結個人緣!我敢說,這陣兒他得了誌,沒準兒賞你兩塊金子呢!”
賣燒餅的歎道:“唉,那時候,啥人知道他是個貴人呢!”
“唉,也是的,”那人接道,“真是啥人啥命,像你這樣,隻配賣燒餅了。”
眾人哄笑起來。
身後不遠處,身披鬥笠的賈舍人站在門口,聽有一時,微微一笑,轉身隱入門後。
這一次,趙肅侯不再躲閃。雖未見過蘇秦,但肅侯對其合縱方略已是大體明白,深為讚賞。此番使樓緩使燕,本就有重用蘇秦、推動合縱這一想法。為進一步推動合縱,老謀深算的趙肅侯經過一夜思慮,決定在大朝時召見蘇秦,廷議合縱,一來可觀蘇秦才智,二來也使合縱意圖朝野皆知。
翌日晨起,趙肅侯在信宮正殿召集大朝,隆重接待燕國特使。太子趙雍、安陽君趙刻,還有新近晉封的國尉肥義、上將軍趙豹、上大夫樓緩等中大夫以上朝臣,分列兩側。另有幾位嘉賓,是趙國前代遺老,皆是大學問家,也被肅侯請來,參與廷議。在肅侯下首,特別空出兩個席位,是特意留給兩位燕國特使的。
蘇秦、姬噲趨前叩道:“燕公特使蘇秦、姬噲叩見趙侯,恭祝君上龍體永康,萬壽無疆!”
趙肅侯將蘇秦、姬噲打量一時,方才點頭道:“燕使免禮,看座。”
蘇秦、姬噲謝過,起身走至客位,分別落座。
趙肅侯望著蘇秦,微微一笑,拱手道:“寡人早聞蘇子大名,今日得見,果是不同凡俗。”
蘇秦還以一笑:“一過易水,蘇秦就以香水洗目,不敢有一日懈怠。”
“哦,”趙肅侯大是驚奇,傾身問道,“蘇子為何以香水洗目?”
蘇秦正襟危坐,睜大兩眼,眨也不眨地對肅侯好一陣凝視,方才抱拳說道:“為了一睹君上威儀。”
滿座皆笑,趙肅侯更是開懷,傾身再問:“蘇子這可看清了?”
“微臣看清了。”蘇秦點頭。
“寡人威儀如何?”
“微臣沒有看到。”蘇秦一字一頓。
在座諸臣皆是一驚,肥義、趙豹麵現慍容。
姬噲麵色微變,兩眼不解地望著蘇秦。
唯有趙肅侯無動於衷,依舊保持微笑:“蘇子看到什麽了?”
“慈悲。”
這兩個字一出口,眾人無不釋然。
趙肅侯微微點頭,嗬嗬笑道:“謝蘇子美言。”轉對眾臣,“寡人活到這個份上,本以為一無所有了,不想蘇子卻看出了慈悲。這兩個字,好哇,著實好哇,比威儀強多了。”再次轉對蘇秦,連連拱手,“謝蘇子美言!”
蘇秦拱手迴揖道:“君上謝字,微臣不敢當。慈悲實出君上內中,微臣不過實話實說。”
“好言辭!”趙肅侯點點頭,切入正題,“屢聽樓愛卿說,蘇子有長策欲教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思忖有頃,微微搖頭:“實在抱歉,蘇秦並無長策。”
樓緩急了,目示蘇秦。
趙肅侯略略一怔,微微笑道:“蘇子沒有長策,或有短策,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再次搖頭:“蘇秦亦無短策。”
趙肅侯真也愣了,掃過眾臣,見他們皆在麵麵相覷,因有前車之鑒,不知蘇子此番又賣什麽關子,因而無不將目光射向蘇秦。
趙肅侯似已猜透蘇秦之意,輕輕咳嗽一聲:“蘇子既然不肯賜教,寡人隻好——”頓住話頭,假意欠欠身子,作勢欲起。
果然,蘇秦適時插上一句:“君上,蘇秦既無長策,亦無短策,隻有救趙之策!”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趙肅侯重新坐穩,趨向蘇秦:“哦,趙國怎麽了?”
“迴稟君上,趙國危若累卵,存亡隻在旦夕之間。”
此話可就說大了,眾人不無驚詫地齊視蘇秦。
座中一人眼睛圓睜,出聲喝道:“蘇子休得狂言,趙有鐵騎強弓,險山大川,百年來左右騰挪,北擊胡狄,南抗韓、魏,東退強齊,西卻暴秦,拓地千裏,巍巍乎如泰山屹立,何來累卵之危,存亡之說?”
眾人一看,卻是新上任的上將軍趙豹。
蘇秦微微一笑,朝趙豹拱手道:“趙將軍少安毋躁,聽蘇秦細說。人之安危在於所處環境,國之安危在於所處大勢。大勢危,雖有破軍殺將之功,難逃厄運,曾經強大一時的鄭國就是這樣亡國的。大勢安,雖有大敗卻無傷宗祠,泗上弱衛就是這樣求存的。趙地方圓兩千裏,甲士數十萬眾,糧粟可支數年,乍看起來堪與大國比肩。然而——”環視眾人,話鋒一轉,言辭驟然犀利,“趙有四戰四患,諸位可知?”
眾人麵麵相覷,趙豹麵現怒容,嘴巴幾次欲張,終又合上。
看到冷場,肥義插道:“是何四戰四患,請蘇子明言。”
蘇秦侃侃說道:“四戰者,魏、秦、齊、韓也。諸位公論,自趙立國以來,與四國之戰幾曾停過?”
舉座寂然,有人點頭。
“四患者,中山、胡狄、楚、燕也。”
一陣更長的沉寂過後,趙豹終於憋不住,冷冷一笑,敲幾喝道:“縱有四戰四患,奈何趙國?”
蘇秦對他微微一笑,語氣不急不緩:“趙將軍說出此言,當為匹夫之勇。由此觀之,趙國之危,更在心盲。”
趙豹忽地一聲推開幾案,跳起身來,手指蘇秦,氣結:“你——”
安陽君白他一眼,趙豹看見,氣唿唿地複坐下來,伸手將幾案拉迴身前,因用力過猛,幾案在木地板上發出“吱吱”聲響。
安陽君微微一笑,轉問蘇秦:“請問蘇子,何為心盲?”
“迴安陽君的話,”蘇秦朝他拱拱手,“心盲者,不聽於外,不審於內也。趙國自恃兵強士勇,外不理天下大勢,內不思順時而動,與天下列國怒目相向,動輒刀兵相見,一味爭勇鬥狠。趙國長此行事,上下不知,宛如盲人騎瞎馬,難道不是危若累卵嗎?”
蘇秦如此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棒子打下來,莫說是趙豹等武將,縱使一向以沉穩著稱的安陽君,麵上也是掛不住了,輕輕咳嗽一聲,緩緩說道:“依蘇子之見,天下大勢做何解析?”
“大國爭雄,小國圖存。”蘇秦一字一頓。
“請問蘇子,”肥義插上一句,“大國、小國可有區分?”
蘇秦微微一笑:“人之強弱唯以力分,國之強弱唯以勢分。成大勢者為大國,成小勢者為小國。”
“以蘇子觀之,”肥義接道,“今日天下,何為大國,何為小國?”
“就方今天下而論,成大勢者,秦、齊、楚也,此三國當為大國。之於其他,皆為小勢,當為小國。”
蘇秦又是出語驚人,眾人無不詫異。
趙豹喝問:“敢問蘇子,難道霸魏也是小國?”
蘇秦微微一笑:“魏乃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縞,如何敢稱大國?”
趙肅侯微微點頭:“嗯,說得好!以蘇子之見,危在旦夕的不隻是趙國,韓國、魏國也在其中了。”
“君上聖明!”蘇秦揖過,轉掃諸臣一眼,緩緩說道,“智者不出門,可知天下事。諸位皆是胸懷天下之人,請開眼觀之:方今天下,東是強齊,西是暴秦,南是大楚。齊有管桓之治,農藝之達,漁鹽之利,且風俗純正,士民開化,農桑發達,負海抱角,國富兵強;秦有關中沃野千裏,民以法為上,多死國之士,更得商於、河西、函穀諸地,成四塞之國,進可威逼列國,退可據險以守;楚得吳越諸地,方圓五千裏,民過千萬,地大物博,列國無可匹敵。此三國各成大勢,各抱一角,將三晉圍在中間。打個譬方吧,三個大國如同三隻餓狼,韓、趙、魏三晉如同三隻瘦鹿。三狼各抱地勢,將三鹿擠在中央,你一口,我一口,不急不緩地撕扯咬嚼,此所謂逐鹿中原。三鹿卻不自知,非但不去同仇敵愾,反倒彼此生隙,鉤心鬥角。天下大勢如此,能不悲夫?”
蘇秦之言如一股徹骨的寒氣直透眾人,眾臣無不悚然,麵麵相覷,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姬噲、樓緩、趙雍等人也終於明白蘇秦的機謀,會心點頭。
趙肅侯臉色凝重,輕輕嗯出一聲:“依蘇子之言,三晉別無他途,唯有合縱了。”
“君上聖明!”蘇秦再次拱手道,“東西為橫,南北為縱。三晉結盟合一,就不是鹿,而是一隻虎。外加燕國,四國縱親,其勢超強。向東,齊不敢動,向西,秦不敢動,向南,楚不敢動。三個大國皆不敢動,天下何來戰事?天下無戰事,趙國何來危難?”
即使趙肅侯,也不得不對蘇秦的高瞻遠矚及雄辯才華表示折服,而且,他要的也正是這個效果。沉思良久,肅侯環視眾卿,神色嚴峻地說道:“諸位愛卿,蘇子的群狼逐鹿之喻,甚是精辟,不知你們感覺如何,寡人可是出了一身冷汗哪!蘇子倡議合縱三晉,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安陽君抱拳道:“三晉縱親固然不錯,蘇子卻是忽略一事,縱使趙、韓願意縱親,魏卻未必。魏國雄霸中原數十年,幾年前雖有河西之辱,可今有猛將龐涓、賢相惠施,國力複強,斷不肯合!”
“嗯,安陽君所言甚是,”肅侯連連點頭,轉對蘇秦,“魏罃向以霸主自據,如何能與寡人為伍?再說,前幾年,魏罃失道,又是稱王又是伐衛,引起列國公憤,寡人與他因此而生許多隔閡,若是與他縱親,隻怕有些難度。”
蘇秦微微一笑:“君上大可不必掛心於此。今之魏國是強是弱,諸位皆有公判,天下皆有公判,蘇秦不必再說。至於龐涓、惠施,雖是大才,卻也有限。惠施過柔,龐涓過剛。柔則乏力,剛極易折。再說,魏國一向不缺大才,昔有公孫鞅,近有公孫衍,在魏皆是閑散,在秦卻得大用。”略頓一下,斂起笑容,“退一步說,縱使魏勢複強,三晉縱親對魏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魏王若是不傻,必會合縱。”
“哦,”肅侯問道,“合縱對魏有何益處?”
“正如君上方才所言,前幾年魏國失道於天下,稱王伐弱,東戰於衛,西戰於秦,更與列國為敵。今日之魏,西有河西之辱,與秦人不共戴天;東有相王之辱,與齊人互為仇視;南有陘山之爭,與楚人構下新怨;魏王別無他途,唯有與韓、趙縱親,方能在中原立足。”
趙豹急道:“如此說來,三晉合縱,魏國得此大利,趙國豈不虧了?”
“將軍差矣。”蘇秦笑道,“三晉縱親,趙國非但不吃虧,反倒得利最大。”
“此言何解?”
“因有韓、魏。趙不患楚,因有燕、魏、韓;趙不患齊,因有韓、魏,趙不患秦,其中道理,在下不說,將軍想也明白。”
列國彼此製衡,這是人人皆知之事,趙豹不得不點頭稱是。
趙肅侯掃視眾人一眼:“合縱一事,諸位可有異議?”
眾臣異口同聲道:“我等沒有異議,但聽君上聖裁!”
“好!”趙肅侯朗聲說道,“三晉本為一家,合則俱興,爭則俱亡!眾卿既無異議,寡人意決,策動合縱!”轉向樓緩、肥義,“具體如何去做,就請二位愛卿與蘇子擬出細則,奏報寡人!”
二臣起身叩道:“微臣領旨!”
散朝之後,樓緩、肥義奉旨前往館驛,與蘇秦、姬噲商討合縱細則。關於趙、魏、韓、燕四國如何縱親,蘇秦早已草擬了實施方略,主要涉及消除隔閡、化解爭端、禮尚往來、互通商貿、外交用兵等諸方麵。
經過討論,大家皆以為方案可行,遂由樓緩起草奏章,報奏肅侯。
樓緩、肥義走後,蘇秦見天色尚早,換過服飾,與飛刀鄒一道沿宮前大街信步趕往豐雲客棧。賈舍人早從飛刀鄒口中得知蘇秦要來見他,隻在棧中守候。
一番客套過後,蘇秦將燕國內亂略述一遍,賈舍人也將趙肅侯如何借助晉陽危局鏟除奉陽君專權的過程約略講過,蘇秦得知奉陽君趙成、代主將公子範均在獄中受詔命自裁,其家宰申孫及通秦的申寶等人皆以叛國罪腰斬於市,受此案牽累而丟官失爵、淪為家奴者多達數百人。
“唉,”蘇秦搖頭長歎一聲,“兄弟之間尚且如此相殘,莫說是一般世人了!”
“不說他們了,”賈舍人關心的卻不是這個,“蘇子的大事進展如何?”
蘇秦應道:“趙侯同意合縱,詔令樓緩、肥義與在下及公孫噲商議細則,論至方才,終於理出一個預案,就是縱親國之間化解恩怨,求同存異,在此基礎上實現‘五通’和‘三同’。”
“五通?”舍人一怔,“何為五通?”
“就是通商、通驛、通幣、通士、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