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時機就是晉陽。”
“晉陽?”
“是的,秦人早已覬覦晉陽,若是不出在下所料,樗裏疾使趙,必為此事。奉陽君識不出玄妙,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將兩萬大軍調往代郡。晉陽是趙根基,萬一有失,趙侯也就找到借口,奉陽君縱有百口,也難辯白了。”
賈舍人大是惶惑:“趙侯若想除掉奉陽君,隻需喚他進宮,暗伏刀兵,有多少也斬殺了,何必這麽麻煩?”
蘇秦搖頭道:“事情沒有這麽簡單。當年趙語得立,奉陽君功不可沒。自任相國之後,奉陽君內外操勞,東征西戰,有功於國,這是趙人誰都看得見的。這且不說,趙成更是趙語的胞弟,若是沒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兄弟相殘之事,叫史官如何記載?”
“即使如此,趙侯總也不至於拿晉陽去作賭注吧?”
“這就難說了。”蘇秦應道,“按照常理,趙侯既然識破此謀,當有準備。”略頓一下,“不過,在下仍有一點未看明白,就是奉陽君為何要將晉陽守軍調往代郡?雖說中山坐大,成為趙國腹中肌瘤,但奉陽君的眼下大事,並不是中山國啊。”
“蘇子若問這個,舍人倒知一二。”
“賈兄快講。”
“在下方才在店中遇到兩個士子,與他們閑談,得知燕宮內訌,公子魚為爭太子大位,在武陽招兵買馬,欲舉大事。奉陽君調大兵於代郡,或與此事有關。”
蘇秦大驚,沉思有頃,抬頭問道:“那二人何在?”
“他們得知公子魚重金聘才,說要投奔他去,這陣兒想是走了。”
蘇秦又思一時,起身揖道:“賈兄,在下欲小別幾日,走一趟燕國。”
賈舍人怔道:“去燕國何事?”
“去幫一個人。”話未落地,人已進屋,開始麻利地收拾行李。不消一刻,蘇秦已經弄出一個包裹,挽在肩上,出門欲找舍人作別,見他已備好軺車候在門外。
蘇秦怔道:“賈兄,這是——”
賈舍人笑道:“從這裏到薊城不下千裏,蘇子僅憑兩條腿,要走多少時日?在下此馬正值壯年,可代腳力。”
蘇秦連連搖頭:“沒有軺車,賈兄如何出行?”
賈舍人笑道:“在下哪兒也不出行,隻在此處候蘇子迴來。這輛軺車算是在下暫時出借蘇子的。”
蘇秦拱手謝道:“既如此說,在下謝賈兄了!”從舍人手中接過馬韁,跳上車子,再次拱手與舍人作別。
賈舍人還過禮,順口問道:“蘇子此去,可要舍人做點什麽?”
蘇秦略略一想:“就請賈兄關注趙宮情勢,尤其是晉陽局勢。若有風吹草動,就設法告知在下。”
賈舍人點頭。
第六章兄弟相煎,蘇秦助燕公平內亂
小國中山夾在趙、燕、齊三個大國之間,北鄰桓山。桓山北、西兩麵廣袤千裏的山地、草場原是北胡代國的地盤,後為趙襄子所滅,代國亦成為趙國一郡,易名代郡。
代理主將公子範將大帳紮在桓山東部的鴻上塞,八萬趙軍屯紮於桓山以東的廣大地區,背依桓山,前探易水,名為製約中山,鋒芒直逼北至濁鹿、南至樂徐長約數百裏的燕國邊境。剛入而立之年的燕軍主將子之毫不示弱,引軍六萬沿易水下寨,將中軍大帳設在距鴻上塞不足百裏的龍兌,與趙軍遙相抗衡。
這日向晚時分,一行十餘騎飛也似的馳往鴻上塞。
將近關門時,馳在最前麵、一身胡地富商打扮的武成君、燕國長公子姬魚勒住馬頭,轉對緊跟上來的季青道:“季子,本公實在弄不明白,趙範為何定要本公親來?”
季青搖頭道:“微臣也不清楚,想是他有大事欲與主公商議。”
武成君皺下眉頭:“依你之見,他不會對本公有所圖謀吧?”
季青再次搖頭:“哪能呢!奉陽君若謀大事,還要仰仗主公之力。這是一個連環結,對誰都有好處。眼下好戲尚未開場,公子範斷然不會對主公不利。”
武成君沉思有頃,兩腿微微用力,催動胯下戰馬徐徐向前走去。不一會兒,眾騎馳至關門,季青下馬,守關軍尉迎上前來。季青從袖中摸出一張令牌,軍尉驗過,報與關將。
關將急迎出來,與武成君、季青一一見過禮,引他們匆匆走向中軍大帳。
一身甲衣的公子範聞報迎出,攜武成君之手步入大帳,分賓主坐下。公子範輕輕擊掌,旁邊轉出兩名歌伎,在各人幾案前放一隻大碗,滿滿地斟上代地烈酒。
公子範嗬嗬笑道:“到此胡地,隻得依照胡人習俗,拿大碗喝了!”兩手捧起酒碗,衝武成君拱手,“來來來,武成君,”轉向季青,“還有季子,一路辛苦了,本將以薄酒一碗,權為兩位接風!”
武成君掃季青一眼,捧碗道:“姬魚謝大將軍款待!”
眾人飲畢,季青起身,搬過酒壇,為公子範斟上,然後自斟一碗,舉酒道:“在下久聞大將軍神威,今日得見,甚是敬服。在下今借大將軍美酒,迴敬大將軍一碗!”言訖,一飲而盡。
公子範哈哈笑道:“季子是個爽快人!好,本將飲了!”舉碗飲下。
季青再度斟滿,衝公子範抱拳道:“昨夜亥時,聽聞大將軍有召,主公不敢怠慢,星夜啟程趕至。敢問大將軍急召主公,可有大事?”
公子範亦抱拳道:“好吧,既然季子有問,本將也就直話直說。相國大人應公子之請,特從晉陽征調車騎兩萬馳援代郡。然而,大出本將所料的是,代地貧困,糧草原本不濟,今又增兵兩萬,無疑是雪上加霜。不瞞公子,本將麾下八萬將士,糧草已經不繼。本將雖已急報相國,要求增撥,可遠水不解近渴。本將——”略頓一下,“本將聽聞武陽城中多有積蓄,這想——”打住話頭,目視武成君。
武成君麵色微變:“敢問大將軍可需多少糧草?”
“一萬石粟米足矣。”
“一萬石?”武成君略驚。
“怎麽,公子舍不得了?”公子範神色微凜,半笑不笑。
“不不不。”武成君一邊否認,一邊急拿眼睛望向季青。
公子範的目光也射過來。
“哈哈哈哈,”季青大笑一聲,衝公子範微微抱拳,“少了,少了!趙、燕世代睦鄰而居,燕國有難,大將軍勞苦遠征,這點粟米如何拿得出手?我家主公願以粟米一萬五千石、馬草一千車犒勞,還望大將軍不棄。”
季青此言一出,莫說是武成君,縱使公子範也是一怔,半晌方才反應過來,連聲笑道:“哈哈哈哈,季子真是爽快人!”
“不過——”季青欲言又止,眼睛斜向公子範。
公子範急道:“季子有話,直說就是。”
“我家主公也有一請。”
“說吧。”公子範大大咧咧地擺擺手,“有來有往才見公平。”
“我家主公愛馬如癡,代地出良駒,大將軍能否賣與我們一些代地良馬?”
“什麽賣不賣的,本將這裏軍馬有的是,公子需要幾匹,盡可開口。”
“兩千匹。”
“兩千匹?”公子範亦吃一驚,愣怔有頃,撓頭道,“這——”
“大將軍休急,”季青又是一笑,“我家主公隻是暫時借用。待大事成就,在下保證,兩千匹軍馬如數奉還不說,另外附送燕馬五百匹,權作利酬。”
“好!”公子範聞聽此話,拍案定奪,“還是季子爽快,這事兒定了!”
“還有一事,”季青的語氣不急不緩,“大將軍可否想過糧草如何交接?”
公子範似是未曾想過此事,一下子愣了。眼下燕、趙兩國各陳大軍於邊境,雖未交兵,卻勢如水火,武成君縱使願出這些糧草,他如何去拿,真也是個難題。
“大將軍,您看這樣可否?”季青似乎早有主意,“邊邑重鎮濁鹿是主公地界,主公在邑中設有糧庫,有庫糧萬石,馬草五百車。近日我們再往此處送糧五千石,馬草五百車,湊足所說之數,然後稟報大將軍,大將軍派兵襲占此邑,此事即成。守邑兵士皆是主公人馬,隻要大將軍兵至,就會棄城而走,大將軍一可唾手而得邊邑重鎮,捷報軍功,二可得到上述糧草,豈不是好?”
公子範連連點頭,轉向武成君:“公子意下如何?”
“這——”武成君遲疑一下,目視季青,見他神態篤定,隻好點頭,“就依季子所言。”
公子範轉對季青:“軍馬之事,又如何交接?”
“大將軍將軍馬備好之後,會有一個名叫頭刺子的馬販前來接收,大將軍隻需將軍馬交與此人就是。”
“好!”公子範一錘定音,“就這麽辦!”
一出關門,武成君憋不住,將季青叫到一邊,責備他道:“這麽多糧草,你怎能一口應承下來?還有,濁鹿是我邊邑重鎮,人口不下萬戶,就這麽拱手送與趙人,你……你叫本公如何向燕人解釋?”
“做大事者,不記小失。”季青低聲答道,“季青這麽做,為的是主公大謀。主公也都看到了,子之將軍的六萬大軍屯於龍兌,距武陽不足百裏。有子之大軍在側,主公如何大圖?趙軍雖然陳兵邊境,名義上卻是威逼中山,不是征伐燕國。子之按兵不動,趙軍自也無理出擊。主公若是主動舍棄濁鹿,公子範貪功貪餉,必出兵攻取,主公此時再向子之將軍求救,子之必來救援,燕、趙亦必開戰。燕、趙開戰,薊城必虛,主公若是趁機起兵——”
不消季青再說,武成君已是明白過來,連連點頭,翻身上馬,揚鞭狂飆而去。
翌日晚亥時,年過六旬、一身疲憊的燕文公在老內臣的攙扶下緩步走進甘棠宮。
甘棠宮是燕宮裏的正宮,燕國夫人姬雪聽到聲音,急與貼身侍女春梅迎出宮門,緊趨幾步替下內臣,一邊一個,扶文公步入正寢,動作輕柔地為文公寬衣。
在老態龍鍾的燕文公麵前,虛年二十三歲的姬雪顯得青春靚麗,充滿活力。七年歲月仍然無法修改一個事實——姬雪是這個宮城中最最美麗的女人。她的眼睛仍然像在洛陽時那樣又大又亮,她的彎眉仍然時時凝起,眉宇間仍然掛著絲絲道道的哀愁。
然而,細心之人仍會發現一些改變:她眼神裏的真情不見了,她眉宇間的天真無存了,她俏臉上的笑容失蹤了。姬雪似是換了個人,溫柔中透出冰冷,善意裏現出機敏,就像一隻流離失所、在荒野裏獨步的流浪貓。
文公的衣服尚未寬畢,老內臣趨進,小聲稟道:“君上,殿下求見。”
燕文公眉頭略皺,麵色不悅,頭也不抬地問道:“這麽晚了,他來何事?”
老內臣遲疑一下,聲音更低:“老奴觀殿下神色,似有要事。”
燕文公沉思有頃,自己動手,重又穿戴衣冠,轉對老內臣道:“好吧,讓他前廳覲見。”
老內臣急急出去。
燕文公朝姬雪苦笑一聲,輕輕搖頭。姬雪也不說話,輕輕扶他走向寢宮外麵的前廳。將近門口時,姬雪鬆開手,退後一步,揖道:“君上,臣妾守在此處了。”
燕文公迴揖一禮:“有勞夫人了。”走出寢門,在廳中主位坐下。
太子姬蘇在老內臣的陪同下急步趨入,跪地叩道:“兒臣叩拜公父!”
燕文公緩緩問道:“蘇兒,夜已深了,何事這麽急切?”
太子蘇見旁邊站著老內臣和兩個侍寢的宮女,遲疑一下,欲言又止。老內臣正欲退出,燕文公擺擺手,對太子道:“說吧,這兒沒有外人。”
太子蘇再次遲疑一下,起身趨前一步,在文公耳邊低語幾句。
燕文公臉色漸變,開始喘氣,兩眼緊盯子蘇,一字一頓:“此事當真?”
太子蘇從袖中摸出一隻令牌和一道密折,雙手呈與文公,小聲稟道:“這是逆賊出入趙軍大營的令牌,其中備細,兒臣盡已寫在密折裏了。”
燕文公拆開密折,細細讀過,麵色越來越差,許久方才抬起頭來:“你……你是如何得知這些的?”
太子蘇麵呈得意之色,掃視左右一眼,小聲稟道:“迴稟公父,子魚的貼身侍衛裏有兒臣的眼線,他的一舉一動盡在兒臣掌握之中。據兒臣所知,子魚近年在武陽等地招兵買馬,集結甲士萬餘,良馬數千匹,欲謀大事。此番暗結趙人,資助趙人軍糧一萬五千石……”
太子蘇尚未說完,文公已是手捂胸口,大口喘氣,不一會兒,兩眼一黑,口吐鮮血,慘叫一聲,歪倒於地。太子蘇萬未料到有此變故,大驚失色,哭叫道:“公——公父——”
老內臣也是傻了,正自驚愕,姬雪已從內寢衝出,幾步撲到燕文公身前,將他抱在懷裏,捏住人中,急叫:“君上——”轉對老內臣,“快,召太醫!”
老內臣這也反應過來,衝臉色煞白的宮女道:“快,召太醫!”
當兩名宮女領著在宮中當值的太醫急趕過來時,燕文公已經緩過氣來,睜眼一看,見眼中盈淚的姬雪將自己緊緊抱在懷裏,淚水亦出。
太醫跪在地上,按住文公脈搏,把握一陣,長籲一氣,正欲說話,文公擺手,對仍舊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的太子蘇道:“你……去吧!”
太子蘇見文公的目光盯著他,知是對他說的,打個驚怔,再拜起身,悻悻退出。
迴到東宮,太子蘇顯得十分煩躁,在廳中來迴踱步。
踱有一會兒,太子蘇眉頭一橫,伏案疾書一封,加上璽印,大聲叫道:“來人!”
東宮內宰應聲走進:“臣在!”
“召姬噲來!”
不一會兒,長公孫姬噲走進,叩道:“兒臣叩見!”
“晉陽?”
“是的,秦人早已覬覦晉陽,若是不出在下所料,樗裏疾使趙,必為此事。奉陽君識不出玄妙,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將兩萬大軍調往代郡。晉陽是趙根基,萬一有失,趙侯也就找到借口,奉陽君縱有百口,也難辯白了。”
賈舍人大是惶惑:“趙侯若想除掉奉陽君,隻需喚他進宮,暗伏刀兵,有多少也斬殺了,何必這麽麻煩?”
蘇秦搖頭道:“事情沒有這麽簡單。當年趙語得立,奉陽君功不可沒。自任相國之後,奉陽君內外操勞,東征西戰,有功於國,這是趙人誰都看得見的。這且不說,趙成更是趙語的胞弟,若是沒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兄弟相殘之事,叫史官如何記載?”
“即使如此,趙侯總也不至於拿晉陽去作賭注吧?”
“這就難說了。”蘇秦應道,“按照常理,趙侯既然識破此謀,當有準備。”略頓一下,“不過,在下仍有一點未看明白,就是奉陽君為何要將晉陽守軍調往代郡?雖說中山坐大,成為趙國腹中肌瘤,但奉陽君的眼下大事,並不是中山國啊。”
“蘇子若問這個,舍人倒知一二。”
“賈兄快講。”
“在下方才在店中遇到兩個士子,與他們閑談,得知燕宮內訌,公子魚為爭太子大位,在武陽招兵買馬,欲舉大事。奉陽君調大兵於代郡,或與此事有關。”
蘇秦大驚,沉思有頃,抬頭問道:“那二人何在?”
“他們得知公子魚重金聘才,說要投奔他去,這陣兒想是走了。”
蘇秦又思一時,起身揖道:“賈兄,在下欲小別幾日,走一趟燕國。”
賈舍人怔道:“去燕國何事?”
“去幫一個人。”話未落地,人已進屋,開始麻利地收拾行李。不消一刻,蘇秦已經弄出一個包裹,挽在肩上,出門欲找舍人作別,見他已備好軺車候在門外。
蘇秦怔道:“賈兄,這是——”
賈舍人笑道:“從這裏到薊城不下千裏,蘇子僅憑兩條腿,要走多少時日?在下此馬正值壯年,可代腳力。”
蘇秦連連搖頭:“沒有軺車,賈兄如何出行?”
賈舍人笑道:“在下哪兒也不出行,隻在此處候蘇子迴來。這輛軺車算是在下暫時出借蘇子的。”
蘇秦拱手謝道:“既如此說,在下謝賈兄了!”從舍人手中接過馬韁,跳上車子,再次拱手與舍人作別。
賈舍人還過禮,順口問道:“蘇子此去,可要舍人做點什麽?”
蘇秦略略一想:“就請賈兄關注趙宮情勢,尤其是晉陽局勢。若有風吹草動,就設法告知在下。”
賈舍人點頭。
第六章兄弟相煎,蘇秦助燕公平內亂
小國中山夾在趙、燕、齊三個大國之間,北鄰桓山。桓山北、西兩麵廣袤千裏的山地、草場原是北胡代國的地盤,後為趙襄子所滅,代國亦成為趙國一郡,易名代郡。
代理主將公子範將大帳紮在桓山東部的鴻上塞,八萬趙軍屯紮於桓山以東的廣大地區,背依桓山,前探易水,名為製約中山,鋒芒直逼北至濁鹿、南至樂徐長約數百裏的燕國邊境。剛入而立之年的燕軍主將子之毫不示弱,引軍六萬沿易水下寨,將中軍大帳設在距鴻上塞不足百裏的龍兌,與趙軍遙相抗衡。
這日向晚時分,一行十餘騎飛也似的馳往鴻上塞。
將近關門時,馳在最前麵、一身胡地富商打扮的武成君、燕國長公子姬魚勒住馬頭,轉對緊跟上來的季青道:“季子,本公實在弄不明白,趙範為何定要本公親來?”
季青搖頭道:“微臣也不清楚,想是他有大事欲與主公商議。”
武成君皺下眉頭:“依你之見,他不會對本公有所圖謀吧?”
季青再次搖頭:“哪能呢!奉陽君若謀大事,還要仰仗主公之力。這是一個連環結,對誰都有好處。眼下好戲尚未開場,公子範斷然不會對主公不利。”
武成君沉思有頃,兩腿微微用力,催動胯下戰馬徐徐向前走去。不一會兒,眾騎馳至關門,季青下馬,守關軍尉迎上前來。季青從袖中摸出一張令牌,軍尉驗過,報與關將。
關將急迎出來,與武成君、季青一一見過禮,引他們匆匆走向中軍大帳。
一身甲衣的公子範聞報迎出,攜武成君之手步入大帳,分賓主坐下。公子範輕輕擊掌,旁邊轉出兩名歌伎,在各人幾案前放一隻大碗,滿滿地斟上代地烈酒。
公子範嗬嗬笑道:“到此胡地,隻得依照胡人習俗,拿大碗喝了!”兩手捧起酒碗,衝武成君拱手,“來來來,武成君,”轉向季青,“還有季子,一路辛苦了,本將以薄酒一碗,權為兩位接風!”
武成君掃季青一眼,捧碗道:“姬魚謝大將軍款待!”
眾人飲畢,季青起身,搬過酒壇,為公子範斟上,然後自斟一碗,舉酒道:“在下久聞大將軍神威,今日得見,甚是敬服。在下今借大將軍美酒,迴敬大將軍一碗!”言訖,一飲而盡。
公子範哈哈笑道:“季子是個爽快人!好,本將飲了!”舉碗飲下。
季青再度斟滿,衝公子範抱拳道:“昨夜亥時,聽聞大將軍有召,主公不敢怠慢,星夜啟程趕至。敢問大將軍急召主公,可有大事?”
公子範亦抱拳道:“好吧,既然季子有問,本將也就直話直說。相國大人應公子之請,特從晉陽征調車騎兩萬馳援代郡。然而,大出本將所料的是,代地貧困,糧草原本不濟,今又增兵兩萬,無疑是雪上加霜。不瞞公子,本將麾下八萬將士,糧草已經不繼。本將雖已急報相國,要求增撥,可遠水不解近渴。本將——”略頓一下,“本將聽聞武陽城中多有積蓄,這想——”打住話頭,目視武成君。
武成君麵色微變:“敢問大將軍可需多少糧草?”
“一萬石粟米足矣。”
“一萬石?”武成君略驚。
“怎麽,公子舍不得了?”公子範神色微凜,半笑不笑。
“不不不。”武成君一邊否認,一邊急拿眼睛望向季青。
公子範的目光也射過來。
“哈哈哈哈,”季青大笑一聲,衝公子範微微抱拳,“少了,少了!趙、燕世代睦鄰而居,燕國有難,大將軍勞苦遠征,這點粟米如何拿得出手?我家主公願以粟米一萬五千石、馬草一千車犒勞,還望大將軍不棄。”
季青此言一出,莫說是武成君,縱使公子範也是一怔,半晌方才反應過來,連聲笑道:“哈哈哈哈,季子真是爽快人!”
“不過——”季青欲言又止,眼睛斜向公子範。
公子範急道:“季子有話,直說就是。”
“我家主公也有一請。”
“說吧。”公子範大大咧咧地擺擺手,“有來有往才見公平。”
“我家主公愛馬如癡,代地出良駒,大將軍能否賣與我們一些代地良馬?”
“什麽賣不賣的,本將這裏軍馬有的是,公子需要幾匹,盡可開口。”
“兩千匹。”
“兩千匹?”公子範亦吃一驚,愣怔有頃,撓頭道,“這——”
“大將軍休急,”季青又是一笑,“我家主公隻是暫時借用。待大事成就,在下保證,兩千匹軍馬如數奉還不說,另外附送燕馬五百匹,權作利酬。”
“好!”公子範聞聽此話,拍案定奪,“還是季子爽快,這事兒定了!”
“還有一事,”季青的語氣不急不緩,“大將軍可否想過糧草如何交接?”
公子範似是未曾想過此事,一下子愣了。眼下燕、趙兩國各陳大軍於邊境,雖未交兵,卻勢如水火,武成君縱使願出這些糧草,他如何去拿,真也是個難題。
“大將軍,您看這樣可否?”季青似乎早有主意,“邊邑重鎮濁鹿是主公地界,主公在邑中設有糧庫,有庫糧萬石,馬草五百車。近日我們再往此處送糧五千石,馬草五百車,湊足所說之數,然後稟報大將軍,大將軍派兵襲占此邑,此事即成。守邑兵士皆是主公人馬,隻要大將軍兵至,就會棄城而走,大將軍一可唾手而得邊邑重鎮,捷報軍功,二可得到上述糧草,豈不是好?”
公子範連連點頭,轉向武成君:“公子意下如何?”
“這——”武成君遲疑一下,目視季青,見他神態篤定,隻好點頭,“就依季子所言。”
公子範轉對季青:“軍馬之事,又如何交接?”
“大將軍將軍馬備好之後,會有一個名叫頭刺子的馬販前來接收,大將軍隻需將軍馬交與此人就是。”
“好!”公子範一錘定音,“就這麽辦!”
一出關門,武成君憋不住,將季青叫到一邊,責備他道:“這麽多糧草,你怎能一口應承下來?還有,濁鹿是我邊邑重鎮,人口不下萬戶,就這麽拱手送與趙人,你……你叫本公如何向燕人解釋?”
“做大事者,不記小失。”季青低聲答道,“季青這麽做,為的是主公大謀。主公也都看到了,子之將軍的六萬大軍屯於龍兌,距武陽不足百裏。有子之大軍在側,主公如何大圖?趙軍雖然陳兵邊境,名義上卻是威逼中山,不是征伐燕國。子之按兵不動,趙軍自也無理出擊。主公若是主動舍棄濁鹿,公子範貪功貪餉,必出兵攻取,主公此時再向子之將軍求救,子之必來救援,燕、趙亦必開戰。燕、趙開戰,薊城必虛,主公若是趁機起兵——”
不消季青再說,武成君已是明白過來,連連點頭,翻身上馬,揚鞭狂飆而去。
翌日晚亥時,年過六旬、一身疲憊的燕文公在老內臣的攙扶下緩步走進甘棠宮。
甘棠宮是燕宮裏的正宮,燕國夫人姬雪聽到聲音,急與貼身侍女春梅迎出宮門,緊趨幾步替下內臣,一邊一個,扶文公步入正寢,動作輕柔地為文公寬衣。
在老態龍鍾的燕文公麵前,虛年二十三歲的姬雪顯得青春靚麗,充滿活力。七年歲月仍然無法修改一個事實——姬雪是這個宮城中最最美麗的女人。她的眼睛仍然像在洛陽時那樣又大又亮,她的彎眉仍然時時凝起,眉宇間仍然掛著絲絲道道的哀愁。
然而,細心之人仍會發現一些改變:她眼神裏的真情不見了,她眉宇間的天真無存了,她俏臉上的笑容失蹤了。姬雪似是換了個人,溫柔中透出冰冷,善意裏現出機敏,就像一隻流離失所、在荒野裏獨步的流浪貓。
文公的衣服尚未寬畢,老內臣趨進,小聲稟道:“君上,殿下求見。”
燕文公眉頭略皺,麵色不悅,頭也不抬地問道:“這麽晚了,他來何事?”
老內臣遲疑一下,聲音更低:“老奴觀殿下神色,似有要事。”
燕文公沉思有頃,自己動手,重又穿戴衣冠,轉對老內臣道:“好吧,讓他前廳覲見。”
老內臣急急出去。
燕文公朝姬雪苦笑一聲,輕輕搖頭。姬雪也不說話,輕輕扶他走向寢宮外麵的前廳。將近門口時,姬雪鬆開手,退後一步,揖道:“君上,臣妾守在此處了。”
燕文公迴揖一禮:“有勞夫人了。”走出寢門,在廳中主位坐下。
太子姬蘇在老內臣的陪同下急步趨入,跪地叩道:“兒臣叩拜公父!”
燕文公緩緩問道:“蘇兒,夜已深了,何事這麽急切?”
太子蘇見旁邊站著老內臣和兩個侍寢的宮女,遲疑一下,欲言又止。老內臣正欲退出,燕文公擺擺手,對太子道:“說吧,這兒沒有外人。”
太子蘇再次遲疑一下,起身趨前一步,在文公耳邊低語幾句。
燕文公臉色漸變,開始喘氣,兩眼緊盯子蘇,一字一頓:“此事當真?”
太子蘇從袖中摸出一隻令牌和一道密折,雙手呈與文公,小聲稟道:“這是逆賊出入趙軍大營的令牌,其中備細,兒臣盡已寫在密折裏了。”
燕文公拆開密折,細細讀過,麵色越來越差,許久方才抬起頭來:“你……你是如何得知這些的?”
太子蘇麵呈得意之色,掃視左右一眼,小聲稟道:“迴稟公父,子魚的貼身侍衛裏有兒臣的眼線,他的一舉一動盡在兒臣掌握之中。據兒臣所知,子魚近年在武陽等地招兵買馬,集結甲士萬餘,良馬數千匹,欲謀大事。此番暗結趙人,資助趙人軍糧一萬五千石……”
太子蘇尚未說完,文公已是手捂胸口,大口喘氣,不一會兒,兩眼一黑,口吐鮮血,慘叫一聲,歪倒於地。太子蘇萬未料到有此變故,大驚失色,哭叫道:“公——公父——”
老內臣也是傻了,正自驚愕,姬雪已從內寢衝出,幾步撲到燕文公身前,將他抱在懷裏,捏住人中,急叫:“君上——”轉對老內臣,“快,召太醫!”
老內臣這也反應過來,衝臉色煞白的宮女道:“快,召太醫!”
當兩名宮女領著在宮中當值的太醫急趕過來時,燕文公已經緩過氣來,睜眼一看,見眼中盈淚的姬雪將自己緊緊抱在懷裏,淚水亦出。
太醫跪在地上,按住文公脈搏,把握一陣,長籲一氣,正欲說話,文公擺手,對仍舊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的太子蘇道:“你……去吧!”
太子蘇見文公的目光盯著他,知是對他說的,打個驚怔,再拜起身,悻悻退出。
迴到東宮,太子蘇顯得十分煩躁,在廳中來迴踱步。
踱有一會兒,太子蘇眉頭一橫,伏案疾書一封,加上璽印,大聲叫道:“來人!”
東宮內宰應聲走進:“臣在!”
“召姬噲來!”
不一會兒,長公孫姬噲走進,叩道:“兒臣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