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昭陽起身拜道:“微臣告退!”
看到昭陽漸去漸遠,楚威王輕敲幾案:“來人,召張子!”
不消一刻,在附近偏殿候旨的張儀匆匆趕至。
禮畢,威王開門見山:“有人奏請寡人與秦人結盟,和越爭魏;又有人奏請寡人和越、和魏、和秦,西爭巴、蜀。寡人甚想聽聽張子之見。”
“迴稟陛下,”張儀拱手道,“在儀看來,和越爭魏,當是下策;三國皆和,西爭巴、蜀,當是中策。”
“請張子詳解!”
“和越爭魏,是棄唇邊肥肉,而去與人爭搶一塊必不到手的骨頭,儀以為下策;與三國皆和,西爭巴、蜀,是棄手邊堅果,而去探取囊中軟柿,儀以為中策。”
“張子是說,”威王沉思有頃,探身問道,“即使寡人與秦公聯手謀魏,兩麵夾攻,也不能勝過魏人?”
“陛下,”張儀點頭,“若要謀魏,首要知魏。據儀所知,陛下若在三年前謀魏,將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日謀之,卻是所謀非時。”
“哦?”威王驚道,“張子何說此話?”
“因為人才,”張儀侃侃言道,“魏文侯僅得吳起一人,就已左右騰挪,拓地千裏,列國無人可敵。今日魏王得龐涓不說,更得孫臏,縱使吳起再世,也未必能敵。”
“哦?”威王趨身問道,“黃池一戰,龐涓成名,寡人對他已有所知。請問張子,這個孫臏,難道比龐涓還強?”
“迴稟陛下,”張儀語氣肯定,“據儀所知,孫臏之才,可勝龐涓十倍。”
威王目瞪口呆,愣怔半晌,方才迴過神來:“張子何以知之?”
張儀微微一笑:“此二人與儀同門,皆從雲夢山鬼穀先生為師,儀是以知之。”
威王深吸一口氣,而後緩緩唿出,點頭道:“寡人信了!”沉思有頃,再次趨身,“請問張子,西爭巴、蜀,為何是中策?”
“請問陛下,”張儀又是一笑,“樹上有堅果,今有一人,伸手即可摘而取之,碎而啖之,卻棄之不顧,而去伸手探囊,摸出囊中所藏之軟柿食之,能稱此人為智者嗎?”
威王沉思有頃,搖頭。
張儀接道:“巴、蜀內爭,勢竭力窮,可謂陛下囊中軟柿,早晚可以取之。越人不識時務,自己送上門來,就如樹上堅果,此時若不摘取,越人調頭,豈不悔之晚矣!”
“張子所言甚是!”楚威王擂幾叫道,“寡人再無疑慮,和魏滅越!”
郢都大街上,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在陳軫宅院前停下,一黑衣人從馬上跳下,匆匆走進院門,交給陳軫一封帛書,又對他耳語有頃,轉身離去。
陳軫撕開帛書,神色大驚,眉頭急皺。不一會兒,門外又有人來,家宰稟道:“啟稟大人,邢家老來了,說是柱國大人有請。看那樣子,像有急事。”
“知道了。”陳軫眼皮未抬,“告訴家老一聲,讓他稍候片刻,我馬上就到。”
陳軫閉目又想一時,將帛書緩緩塞入袖中,起身走到門外,果見邢才急得在院中團團亂轉,陳軫的家宰小心翼翼地陪在身邊。
見陳軫出來,邢才急鞠一躬:“上卿大人,快,主公有請!”
陳軫亦還一躬:“家老,請!”
陳軫跟著邢才匆匆走出宅門,不消一刻鍾,已到昭陽府中。
昭陽悶聲坐在廳中,麵前擺著一道諭旨。見昭陽仍沒抬頭,陳軫拱手揖道:“陳軫見過柱國大人!”
昭陽這才迴過神來,抬頭道:“上卿請坐!”
陳軫走至客位坐下,見昭陽仍舊一臉木然,小聲問道:“柱國大人,是何急事?”
昭陽手指幾案上的諭旨:“上卿請看!”
陳軫拿起來,匆匆掃過幾眼,眉頭凝起,有頃,放下諭旨,抬頭望向昭陽。
“和魏滅越?”昭陽似是自語,又似是說給陳軫,“怎麽可能呢?陛下向來對我言聽計從,難道——”身子陡然一顫,抬眼望向陳軫。
“難道什麽?”
“難道陛下——陛下仍在記掛陘山之敗,不再信任在下了?”
陳軫一笑,不緊不慢地將頭從左邊搖到右邊,再從右邊搖到左邊。
昭陽急道:“上卿可知其中玄妙?”
陳軫又是一笑:“越人屯兵琅琊,本欲伐齊,卻在關鍵時刻掉頭轉向,難道柱國大人一點兒也不覺得蹊蹺嗎?”
昭陽眉頭一擰:“請上卿教我!”
“越人狂悍,性情卻直,一旦做出決斷,定不會中途而廢,更不可能改變初衷,轉而伐我。”
“嗯,在下正為此事著迷。幾年來無疆一直嚷嚷伐齊,不想這卻突然轉向,上卿可知其中因由?”
陳軫點頭:“越王突然轉向,是受一個中原士子的蠱惑。”
“哦?”昭陽驚道,“他是何人?”
陳軫一字一頓:“張儀。”
“張儀?”昭陽兩眼圓睜,“在下未曾聽說此人!”
“中原人才濟濟,”陳軫緩緩說道,“柱國大人未曾聽說的可就多了。譬如說,此番魏人救宋,大軍不去宋地,直取項城,攻大人所必救,大人可知是何人所謀?”
昭陽怔道:“不是龐涓嗎?”
“不不不,”陳軫連連搖頭,“若是龐涓,必至宋地與大人決戰。”
“難道是孫臏?”昭陽驚道,“在下探知他是監軍!”
“正是此人!”陳軫不無肯定,“據在下所知,孫臏與龐涓俱師從鬼穀子,龐涓是師弟,孫臏是師兄,其才遠勝龐涓。”
“乖乖,”昭陽倒抽一口冷氣,“幸虧在下按兵不出,否則——”
“後果不堪設想啊!”陳軫接道,“不瞞大人,陳軫在郢,不知為大人捏過幾把汗呢?”
昭陽怪道:“上卿既知,當初為何不說?”
陳軫意識到失言,眼珠兒一轉,輕聲歎道:“唉,不瞞柱國大人,這些細情,陳軫也是剛剛訪知,正欲稟報大人呢。”從袖中摸出帛書,“大人請看。”
昭陽接過帛書,匆匆看過,不可思議地望著陳軫:“張儀竟稱自己是天下第一劍士,到琅琊台與越王比劍?”
“是的,”陳軫點頭道,“此人是個怪才。”
“難道是他劍術高超,越王敗給他,方才調頭伐我的?”
“不不不,”陳軫又是一番搖頭,“據在下所知,張儀並不善劍,若是真要比劍,無疆可在一招之內取他性命。”
昭陽大是惶惑,抬頭望向陳軫:“請上卿教我!”
“唉,”陳軫輕歎一聲,“據在下所知,龐涓之才,已是天下無敵,孫臏之才,遠勝龐涓,這個張儀,才華更在孫臏之上。此番越王陡然轉向,想是受到此人蠱惑。”
昭陽驚得張口結舌,好半日方才問道:“請問上卿,此人現在何處?”
“就在郢都。”
“郢都?”昭陽愈加震驚。
“不僅在郢都,而且就在陛下身邊。”
昭陽恍然大悟:“難怪陛下——”陡然打住話頭,略怔片刻,將頭扭向陳軫,“請問上卿,此人既然引狼入室,為何還要涉身至郢?難道是來邀功不成?”
陳軫陰陰一笑:“若是不出在下所料,此人至郢,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蠱惑陛下與魏和談,對越開戰。”
“哦?”昭陽驚問,“這又為何?”
“請問大人,”陳軫身子湊前,“如果楚國對越開戰,對誰有利?”
昭陽脫口而出:“魏人。”
“再問大人,依眼下魏之軍力、國力,縱使龐涓、孫臏使盡渾身解數,能否擋住秦、楚兩個大國東西夾擊?”
昭陽思索有頃,輕輕搖頭。
“這就是了。”陳軫直入主題,“陘山一戰,魏國既不失宋,又得楚地十餘城,當獲大利。龐涓、孫臏懼怕陛下聯絡秦人複仇,這才請張儀出山,鼓動越王攻楚,轉移陛下視聽。大人試想,龐涓、孫臏、張儀三人師出同門,情同手足。龐涓為魏將,孫臏助之。龐、孫俱事魏室,張儀能有真心幫助楚人嗎?”
昭陽豁然貫通,衝陳軫深揖一禮:“事急矣,上卿稍坐,昭陽這就進宮,麵見陛下!”
陳軫亦站起來,躬身還禮:“在下恭候佳音!”
昭陽自駕戰車一溜煙似的馳至章華,急急求見威王,將陳軫所言擇要稟報一遍。
威王驚道:“愛卿是說,越王調頭伐我,是受奸人蠱惑?”
昭陽急道:“正是!”
威王閉上眼睛,思忖一時,抬頭問道:“愛卿可知奸人是誰?”
“迴稟陛下,”昭陽湊前道,“微臣已經查明,是一個名叫張儀的中原士子。”
“張儀?”楚威王一震,眼睛大睜,逼視昭陽。
昭陽鄭重說道:“正是此人!”
楚威王再入沉思,有頃,抬起頭來,緩緩問道:“愛卿可知,張儀為何蠱惑越王?”
“陛下,”昭陽沉聲應道,“此事可問張儀。”
“嗯,”楚威王重重點頭,緩緩站起身子,“寡人真還得問一問他!”走有幾步,扭過頭來,“昭愛卿,你也來吧。”
二人走至章華台西北側的一處偏殿,遠遠聽到太子槐正與張儀笑談。
聽到腳步聲,在殿外守值的靳尚瞥見威王,急迴身奏道:“殿下,陛下駕到!”
太子槐、張儀趕忙迎出殿外,叩拜於地。楚威王與昭陽先後步入廳中,見過禮,分主仆落座。
楚威王神色靜穆,目光落於張儀身上:“寡人有一事不明,特此請教張子。”
張儀見威王表情有異,又見昭陽在側,心裏已經有數,慢慢說道:“儀知無不言。”
“寡人聽說,”楚威王逼視過來,“越王掉頭南下,是受張子蠱惑,可有此事?”
聽聞此言,太子槐大是驚訝,不可置信地望向張儀。
“迴稟陛下,”張儀微微一笑,輕輕點頭,“確有此事。”
太子槐大驚失色:“張子,你——”
“請問張子,”楚威王卻是不動聲色,“能說說你為何蠱惑越王嗎?”
“陛下,”昭陽冷笑一聲,“這個不消他說!”
“昭愛卿,”楚威王略有不快,將頭扭向昭陽,“不消他說,你就說吧!”
“迴稟陛下,”昭陽眼珠兒一轉,刻意隱去孫臏,以免節外生枝,“微臣查實,張儀本是魏人,與魏國大將軍龐涓同門求學,共拜雲夢山鬼穀子為師。張儀此番赴楚,必是他們師兄師弟串通一氣,謀我楚國來的!”
“哦,”楚威王緊盯昭陽,“你且說說他們是如何串通謀我的?”
“陛下請看,”昭陽做出手勢,“宋人無道,微臣領旨伐宋,魏人趁機出兵,襲我項城,奪我陘山十餘城池。微臣及時迴援,救出項城,正要與魏人決戰,偏這越人調頭伐我。其中蹊蹺,別有一番深意啊,陛下!”
看到昭陽漸去漸遠,楚威王輕敲幾案:“來人,召張子!”
不消一刻,在附近偏殿候旨的張儀匆匆趕至。
禮畢,威王開門見山:“有人奏請寡人與秦人結盟,和越爭魏;又有人奏請寡人和越、和魏、和秦,西爭巴、蜀。寡人甚想聽聽張子之見。”
“迴稟陛下,”張儀拱手道,“在儀看來,和越爭魏,當是下策;三國皆和,西爭巴、蜀,當是中策。”
“請張子詳解!”
“和越爭魏,是棄唇邊肥肉,而去與人爭搶一塊必不到手的骨頭,儀以為下策;與三國皆和,西爭巴、蜀,是棄手邊堅果,而去探取囊中軟柿,儀以為中策。”
“張子是說,”威王沉思有頃,探身問道,“即使寡人與秦公聯手謀魏,兩麵夾攻,也不能勝過魏人?”
“陛下,”張儀點頭,“若要謀魏,首要知魏。據儀所知,陛下若在三年前謀魏,將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日謀之,卻是所謀非時。”
“哦?”威王驚道,“張子何說此話?”
“因為人才,”張儀侃侃言道,“魏文侯僅得吳起一人,就已左右騰挪,拓地千裏,列國無人可敵。今日魏王得龐涓不說,更得孫臏,縱使吳起再世,也未必能敵。”
“哦?”威王趨身問道,“黃池一戰,龐涓成名,寡人對他已有所知。請問張子,這個孫臏,難道比龐涓還強?”
“迴稟陛下,”張儀語氣肯定,“據儀所知,孫臏之才,可勝龐涓十倍。”
威王目瞪口呆,愣怔半晌,方才迴過神來:“張子何以知之?”
張儀微微一笑:“此二人與儀同門,皆從雲夢山鬼穀先生為師,儀是以知之。”
威王深吸一口氣,而後緩緩唿出,點頭道:“寡人信了!”沉思有頃,再次趨身,“請問張子,西爭巴、蜀,為何是中策?”
“請問陛下,”張儀又是一笑,“樹上有堅果,今有一人,伸手即可摘而取之,碎而啖之,卻棄之不顧,而去伸手探囊,摸出囊中所藏之軟柿食之,能稱此人為智者嗎?”
威王沉思有頃,搖頭。
張儀接道:“巴、蜀內爭,勢竭力窮,可謂陛下囊中軟柿,早晚可以取之。越人不識時務,自己送上門來,就如樹上堅果,此時若不摘取,越人調頭,豈不悔之晚矣!”
“張子所言甚是!”楚威王擂幾叫道,“寡人再無疑慮,和魏滅越!”
郢都大街上,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在陳軫宅院前停下,一黑衣人從馬上跳下,匆匆走進院門,交給陳軫一封帛書,又對他耳語有頃,轉身離去。
陳軫撕開帛書,神色大驚,眉頭急皺。不一會兒,門外又有人來,家宰稟道:“啟稟大人,邢家老來了,說是柱國大人有請。看那樣子,像有急事。”
“知道了。”陳軫眼皮未抬,“告訴家老一聲,讓他稍候片刻,我馬上就到。”
陳軫閉目又想一時,將帛書緩緩塞入袖中,起身走到門外,果見邢才急得在院中團團亂轉,陳軫的家宰小心翼翼地陪在身邊。
見陳軫出來,邢才急鞠一躬:“上卿大人,快,主公有請!”
陳軫亦還一躬:“家老,請!”
陳軫跟著邢才匆匆走出宅門,不消一刻鍾,已到昭陽府中。
昭陽悶聲坐在廳中,麵前擺著一道諭旨。見昭陽仍沒抬頭,陳軫拱手揖道:“陳軫見過柱國大人!”
昭陽這才迴過神來,抬頭道:“上卿請坐!”
陳軫走至客位坐下,見昭陽仍舊一臉木然,小聲問道:“柱國大人,是何急事?”
昭陽手指幾案上的諭旨:“上卿請看!”
陳軫拿起來,匆匆掃過幾眼,眉頭凝起,有頃,放下諭旨,抬頭望向昭陽。
“和魏滅越?”昭陽似是自語,又似是說給陳軫,“怎麽可能呢?陛下向來對我言聽計從,難道——”身子陡然一顫,抬眼望向陳軫。
“難道什麽?”
“難道陛下——陛下仍在記掛陘山之敗,不再信任在下了?”
陳軫一笑,不緊不慢地將頭從左邊搖到右邊,再從右邊搖到左邊。
昭陽急道:“上卿可知其中玄妙?”
陳軫又是一笑:“越人屯兵琅琊,本欲伐齊,卻在關鍵時刻掉頭轉向,難道柱國大人一點兒也不覺得蹊蹺嗎?”
昭陽眉頭一擰:“請上卿教我!”
“越人狂悍,性情卻直,一旦做出決斷,定不會中途而廢,更不可能改變初衷,轉而伐我。”
“嗯,在下正為此事著迷。幾年來無疆一直嚷嚷伐齊,不想這卻突然轉向,上卿可知其中因由?”
陳軫點頭:“越王突然轉向,是受一個中原士子的蠱惑。”
“哦?”昭陽驚道,“他是何人?”
陳軫一字一頓:“張儀。”
“張儀?”昭陽兩眼圓睜,“在下未曾聽說此人!”
“中原人才濟濟,”陳軫緩緩說道,“柱國大人未曾聽說的可就多了。譬如說,此番魏人救宋,大軍不去宋地,直取項城,攻大人所必救,大人可知是何人所謀?”
昭陽怔道:“不是龐涓嗎?”
“不不不,”陳軫連連搖頭,“若是龐涓,必至宋地與大人決戰。”
“難道是孫臏?”昭陽驚道,“在下探知他是監軍!”
“正是此人!”陳軫不無肯定,“據在下所知,孫臏與龐涓俱師從鬼穀子,龐涓是師弟,孫臏是師兄,其才遠勝龐涓。”
“乖乖,”昭陽倒抽一口冷氣,“幸虧在下按兵不出,否則——”
“後果不堪設想啊!”陳軫接道,“不瞞大人,陳軫在郢,不知為大人捏過幾把汗呢?”
昭陽怪道:“上卿既知,當初為何不說?”
陳軫意識到失言,眼珠兒一轉,輕聲歎道:“唉,不瞞柱國大人,這些細情,陳軫也是剛剛訪知,正欲稟報大人呢。”從袖中摸出帛書,“大人請看。”
昭陽接過帛書,匆匆看過,不可思議地望著陳軫:“張儀竟稱自己是天下第一劍士,到琅琊台與越王比劍?”
“是的,”陳軫點頭道,“此人是個怪才。”
“難道是他劍術高超,越王敗給他,方才調頭伐我的?”
“不不不,”陳軫又是一番搖頭,“據在下所知,張儀並不善劍,若是真要比劍,無疆可在一招之內取他性命。”
昭陽大是惶惑,抬頭望向陳軫:“請上卿教我!”
“唉,”陳軫輕歎一聲,“據在下所知,龐涓之才,已是天下無敵,孫臏之才,遠勝龐涓,這個張儀,才華更在孫臏之上。此番越王陡然轉向,想是受到此人蠱惑。”
昭陽驚得張口結舌,好半日方才問道:“請問上卿,此人現在何處?”
“就在郢都。”
“郢都?”昭陽愈加震驚。
“不僅在郢都,而且就在陛下身邊。”
昭陽恍然大悟:“難怪陛下——”陡然打住話頭,略怔片刻,將頭扭向陳軫,“請問上卿,此人既然引狼入室,為何還要涉身至郢?難道是來邀功不成?”
陳軫陰陰一笑:“若是不出在下所料,此人至郢,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蠱惑陛下與魏和談,對越開戰。”
“哦?”昭陽驚問,“這又為何?”
“請問大人,”陳軫身子湊前,“如果楚國對越開戰,對誰有利?”
昭陽脫口而出:“魏人。”
“再問大人,依眼下魏之軍力、國力,縱使龐涓、孫臏使盡渾身解數,能否擋住秦、楚兩個大國東西夾擊?”
昭陽思索有頃,輕輕搖頭。
“這就是了。”陳軫直入主題,“陘山一戰,魏國既不失宋,又得楚地十餘城,當獲大利。龐涓、孫臏懼怕陛下聯絡秦人複仇,這才請張儀出山,鼓動越王攻楚,轉移陛下視聽。大人試想,龐涓、孫臏、張儀三人師出同門,情同手足。龐涓為魏將,孫臏助之。龐、孫俱事魏室,張儀能有真心幫助楚人嗎?”
昭陽豁然貫通,衝陳軫深揖一禮:“事急矣,上卿稍坐,昭陽這就進宮,麵見陛下!”
陳軫亦站起來,躬身還禮:“在下恭候佳音!”
昭陽自駕戰車一溜煙似的馳至章華,急急求見威王,將陳軫所言擇要稟報一遍。
威王驚道:“愛卿是說,越王調頭伐我,是受奸人蠱惑?”
昭陽急道:“正是!”
威王閉上眼睛,思忖一時,抬頭問道:“愛卿可知奸人是誰?”
“迴稟陛下,”昭陽湊前道,“微臣已經查明,是一個名叫張儀的中原士子。”
“張儀?”楚威王一震,眼睛大睜,逼視昭陽。
昭陽鄭重說道:“正是此人!”
楚威王再入沉思,有頃,抬起頭來,緩緩問道:“愛卿可知,張儀為何蠱惑越王?”
“陛下,”昭陽沉聲應道,“此事可問張儀。”
“嗯,”楚威王重重點頭,緩緩站起身子,“寡人真還得問一問他!”走有幾步,扭過頭來,“昭愛卿,你也來吧。”
二人走至章華台西北側的一處偏殿,遠遠聽到太子槐正與張儀笑談。
聽到腳步聲,在殿外守值的靳尚瞥見威王,急迴身奏道:“殿下,陛下駕到!”
太子槐、張儀趕忙迎出殿外,叩拜於地。楚威王與昭陽先後步入廳中,見過禮,分主仆落座。
楚威王神色靜穆,目光落於張儀身上:“寡人有一事不明,特此請教張子。”
張儀見威王表情有異,又見昭陽在側,心裏已經有數,慢慢說道:“儀知無不言。”
“寡人聽說,”楚威王逼視過來,“越王掉頭南下,是受張子蠱惑,可有此事?”
聽聞此言,太子槐大是驚訝,不可置信地望向張儀。
“迴稟陛下,”張儀微微一笑,輕輕點頭,“確有此事。”
太子槐大驚失色:“張子,你——”
“請問張子,”楚威王卻是不動聲色,“能說說你為何蠱惑越王嗎?”
“陛下,”昭陽冷笑一聲,“這個不消他說!”
“昭愛卿,”楚威王略有不快,將頭扭向昭陽,“不消他說,你就說吧!”
“迴稟陛下,”昭陽眼珠兒一轉,刻意隱去孫臏,以免節外生枝,“微臣查實,張儀本是魏人,與魏國大將軍龐涓同門求學,共拜雲夢山鬼穀子為師。張儀此番赴楚,必是他們師兄師弟串通一氣,謀我楚國來的!”
“哦,”楚威王緊盯昭陽,“你且說說他們是如何串通謀我的?”
“陛下請看,”昭陽做出手勢,“宋人無道,微臣領旨伐宋,魏人趁機出兵,襲我項城,奪我陘山十餘城池。微臣及時迴援,救出項城,正要與魏人決戰,偏這越人調頭伐我。其中蹊蹺,別有一番深意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