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邢才唱完,陳軫再次擊掌,廳外果然依次走進五名少女,個個粉麵含羞,豔若桃花,看得昭陽兩眼發直。
“柱國大人,”陳軫指著五個少女,緩緩說道,“楚地雖有美女如雲,秦女卻不多見。這五位女子為陳軫親赴民間選拔,又經樂坊調教,個個知書達理,能歌善舞,別有異國情趣,或可為大人解悶。”
昭陽愣過神來,忙從美女身上收迴目光,拱手揖道:“上卿所贈如此隆重,叫昭陽如何迴報?”
陳軫示意,眾女退出,邢才亦使人抬走禮箱。
陳軫言外有意:“對於柱國大人的厚愛來說,這些物什,不過是在下的一點小禮!”
“哦?”昭陽身子趨前,“上卿難道還有大禮不成?”
陳軫微微一笑:“柱國大人,您的府中黃金充棟,美女盈室,何缺這些?”
昭陽一怔,旋即哈哈笑道:“上卿所言也是!”眼珠兒一轉,“不過,一事歸一事,上卿所贈,縱使一根青絲,在下也必藏之愛之,珍之貴之!”
陳軫拱手道:“在下再謝柱國大人抬愛!不瞞大人,在下此來,另有大寶一件,柱國大人或感興趣。”
昭陽的胃口被完全調起,急切問道:“是何大寶,上卿快說!”
“令尹之位!”
“令尹之位?”昭陽眼睛大睜,顯然未聽明白,“請上卿明言!”
“楚國令尹景舍垂垂老矣,早已不堪驅使。在下請問大人,就眼下而言,能代景舍之位者,會是何人?”
“這……”昭陽略頓一頓,“在下不知!”
陳軫微微一笑:“大人心知肚明,隻是不說而已。大人既不願說,在下就代勞了。如果不出陳軫所料,代景舍者,必是兩位柱國大人!”
“哦!”昭陽心頭一緊,身子趨前,“上卿何說此話?”
陳軫又是一笑,不緊不慢道:“這是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三十年來,楚國大爭,無非兩地,一是西北,二是泗上。楚王使屈氏鎮西、北,以禦秦人,使大人禦東、北,以爭泗上。楚國地方五千裏,有雄兵三十萬,兩位柱國大人各領十萬。大人試想,陛下對二位已是舉國相托,令尹之位難道還能旁落他手?”
陳軫的分析使昭陽不得不服,同時,潛藏的野心也被他完全勾引起來:“依上卿之見,在下與那屈氏,何人可占上風?”
陳軫應道:“就眼下而言,兩位大人可謂是半斤八兩。同為司馬大人,雖有左右之分,卻是各務一方,皆有倚重,功過也大體相仿。數年前大人伐宋,田忌引兵救之,大人失利於睢陽,折兵三萬,當算一過。屈氏正自得意,亦被商鞅咬去一口,失商於穀地六百裏,兩下算是扯平。”
昭陽連連點頭,大是歎服:“既然扯平了,這令尹之位——”
“下麵就看兩位大人誰能建立功業了。”
昭陽起身抱拳道:“何處可建功業,在下愚笨,還望上卿點撥。”
陳軫口中輕輕蹦出兩個字:“取宋。”
“取宋?”昭陽驚道,“如何取之?”
陳軫將頭湊近昭陽,耳語有頃,昭陽頻頻點頭,笑意浮出。
數日之後,昭陽覲見楚威王,奏道:“啟奏陛下,宋偃聚眾暴亂,逐兄篡位,已是大逆。幾個月前,此公借齊、魏會徐州相王之機,自封為王不說,更在稱王大典上射天鞭地,淫亂後宮,諸臣凡諫者皆被射殺,人神共怒,被天下稱為‘桀宋’!”
“嗯,”楚威王點頭道,“此事早已傳聞天下。愛卿今日提起,意欲何為?”
“迴稟陛下,”昭陽奏道,“宋乃膏腴之地,我若不取,齊必取,齊若不取,魏必取。微臣以為,陛下當以宋公偃不敬天地之罪,再興義師伐之!”
“這……”楚威王沉默半晌,似是想起數年前伐宋,被宋、齊聯軍打得大敗之事,“如果齊人再次引兵相救,我當奈何?”
昭陽低聲說道:“陛下勿慮。齊人新敗於魏,國力大傷,不敢輕易交戰。齊將田忌在魏蒙羞,迴齊後辭官歸隱。齊無田忌,即使出兵,亦不可懼。”
楚威王閉目沉思。
“陛下,”昭陽趨前一步,聲音更低,“微臣另外得報,越王無疆征集大軍二十一萬,海、陸並舉,正在陸續開往琅琊,看那樣子,其勢必在謀齊。齊人自顧無暇,齊王舉國征調大軍十萬,於南長城一線嚴陣以待,如何顧及宋國?”
“哦?”楚威王這也來了精神,“此軍報屬實否?”
“千真萬確!”
威王緩緩點頭:“嗯,如此說來,倒是天賜良機!”話音剛落,眉頭又皺起來,“不過,齊雖無憂,魏國卻也麻煩。魏罃對宋早有想法,隻是礙於寡人和田因齊,他才沒敢伸手。我若伐宋,宋偃失去齊援,必會向魏求救,魏罃師出有名,還能放過這個機會?魏得龐涓,反敗為勝,士氣正盛,愛卿如何應對?”
“陛下勿憂,”昭陽奏道,“大國交兵,打的是錢糧。據微臣所知,魏國雖有龐涓,但庫無存糧,邊民流失五十萬眾,民心不穩,就如一個傷重之人,沒有三年五載,何能康複?再觀我大楚,近年來並無大戰,國庫充盈,兵精糧足,莫說魏國不敢出兵,縱使出兵,我有何懼?”
楚威王點頭道:“愛卿此言,也還在理。”略頓一下,“說說看,你打算如何伐宋?”
“陛下,”昭陽應道,“微臣麾下有大軍十萬,微臣親率車騎六萬伐宋,使景將軍引軍四萬屯於陘山。陘山離魏都大梁不足三百裏,魏人若是敢動,景將軍就可直驅大梁,殺他個措手不及!”
楚威王閉目又是一陣沉思,睜開眼睛:“來人!”
內臣急至:“臣在!”
“召太子、令尹、左徒及諸執矽、柱國大人入宮議事!”
(第四部)
第一章鬼穀子說天下,二子破情關下山
孫臏下山之後的頭幾日裏,鬼穀四子的草舍裏更見冷清。蘇秦、張儀都如換了個人,一連數日,要麽抱頭大睡,要麽並膝呆坐,要麽進山閑逛,誰也不想看書,嘴巴上如同貼了封條,連走路都是低垂腦袋,腳步拖遝,狀如落魄失魂。
如此這般連過了七日,張儀終是憋不住,於一日午後推開蘇秦房門。蘇秦正在席上閉目打坐,聽聲響知是張儀,眼皮不抬,依舊端坐如初。
張儀凝視蘇秦一陣,見他仍無動靜,重重咳嗽一聲,開始他的習慣動作,繞對手兜圈子。通常情況下,兜三圈也就夠了,這日卻是不同,張儀不停地兜,邊兜邊將兩眼鎖住蘇秦,步伐走得極慢,好像對方是個怪物。
蘇秦依舊端坐不動。
不知兜有多少個圈子,張儀終又強忍下來,拔腿走出門去,順手拉上房門。張儀在外麵的草坪上埋頭又轉一會兒,看樣子實在憋悶,猛然邁開大步,噌噌幾下再次走到蘇秦門前,“通”的一聲將門踹開,徑直走到蘇秦跟前,動作誇張地並膝坐下,從喉嚨深處重重咳嗽一下,大聲說道:“我說蘇兄,我們還是說句話吧!”
蘇秦睜開眼睛,望向張儀,嘴巴未張,眼神卻在告訴他:“說什麽呢?”
張儀嘿然一笑:“你說孫兄他——走就走吧,還勾魂,看把蘇兄整得遠看像根枯木,近看像具僵屍!”
蘇秦複將眼睛閉上,身子卻動了動,屁股朝後挪有一寸。
張儀看在眼裏,撲哧笑道:“說是僵屍,有點屈了,改稱活肉吧,這個確切點,蘇兄畢竟能動,隻是沒有精氣神而已!”
蘇秦再度睜開眼睛,迴應一句:“是說你自己吧。”
“好好好,”張儀笑道,“就算是說我自己吧!無論如何,隻要蘇兄能開金口就成。”
“賢弟有話,這就說吧。”蘇秦淡淡說道。
“我想說的是,”張儀提高聲音,“這個天下真有意思!”
蘇秦斜他一眼:“賢弟何出此言?”
“龐涓那廝還沒弄明白子醜寅卯,急匆匆地就出山了。真也奇怪,在下做夢也未料到,僅隻一年,就他肚裏那點貨色,竟然也能封侯拜將,蔭妻乘龍,大紅大紫呢!”
蘇秦不屑地白他一眼:“我還以為賢弟說出什麽駭世之語呢,不想卻是這個。”
“再觀孫兄,”張儀也不與他強辯,顧自說道,“尚未出山,嗬,瞧這威勢!太子親臨,重金禮聘,前簇後擁,車馬塞道!”
蘇秦埋下頭去,沉默不語。
“你說說看,”張儀激動起來,“你我與他二人一同進穀,不是吹的,無論哪一點,總也不比他們差吧!”
蘇秦輕歎一聲,悶在那裏。
“我說蘇兄,”張儀將聲音提高幾分,幾乎是在嚷了,“隨便想想,要是你我出山,這個世界會是什麽樣子呢?”
蘇秦抬起頭來:“你說會是什麽樣子?”
張儀放聲長笑:“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喲!”
蘇秦再度埋下頭去,沉默半晌,方才說道:“依賢弟看來,難道我輩皆已成器?”
張儀哈哈又笑數聲,方才說道:“蘇兄何能用此‘難道’二字?依龐涓之才竟然橫掃列國,孫兄之才遠勝龐涓,天下何人可敵?在這穀中,閉眼想想,你我二人縱使不濟,也不至於遜色於孫兄吧。”
“賢弟之才,自在孫兄之上。”
“蘇兄莫要謙遜,你我既已結義,就要說心裏話。蘇兄,你摸摸心窩,當初來這穀中,可為終老於山林?”
蘇秦一驚,抬頭望著張儀:“賢弟是說——”
“以在下之見,我們也當尋個機緣,下山大幹一番!”
蘇秦正欲說話,有聲音從門外傳來,不及扭頭,童子已是閃進房門,望二人嘻嘻一笑:“是哪位師弟要下山?”
二人皆吃一驚,急忙起身,拱手揖道:“師弟見過大師兄!”
幾年下來,不知不覺中,童子已經變聲,長得跟張儀差不多高了,言談舉止也較先前成熟,但身上的一股童稚之氣仍未消除。
看到二人震驚的樣子,童子嗬嗬笑出兩聲,擺手道:“坐坐坐,我又不是先生,你們不必多禮。”見二人坐下來,眼睛瞟向他們,“說呀,師兄在候迴話呢。”
見童子盯過來,張儀隻好揖道:“迴大師兄,是在下說的。”略頓一頓,“我跟蘇兄連悶數日,有件事情想不明白,大師兄來得正好。”
“張師弟,”童子收迴目光,微微一笑,嘴角外側各顯出一個淺淺酒窩,“這幾日,你們存心下山,卻又不好向先生張口,可是為這事兒嗎?”
張儀略略一怔,點頭。
“兩位師弟過慮了。”童子的酒窩加深加大,聲音卻不無揶揄,“鬼穀之中,既沒有安門,也沒有上鎖;先生既未硬請兩位上山,自然也就不會扯住兩位袍角,不讓你們下山。兩位師弟想走,隨時都可上路,還有什麽想不明白的?”
童子不軟不硬幾句話,把張儀噎了個上不來氣:“這……”
“大師兄,”蘇秦抱拳解圍,“在下和張師弟並無此意。前幾日孫兄下山,我們二人都很難過。方才念及此事,張師弟有所感喟,僅此而已。”
“是嗎?”童子轉望張儀,“孫臏出山,張師弟是何感喟,可否說予師兄聽聽?”
張儀略想一下:“飛龍在天。”
童子笑道:“聽這話音,張師弟這是困龍在山了。”
張儀又被噎個半死,憑他伶牙俐齒,竟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蘇秦隻好再度解圍:“大師兄,師弟有惑。”
童子兩戰皆勝,轉過頭來,笑嗬嗬地望著蘇秦。
蘇秦問道:“以大師兄之見,龐兄、孫兄可算成器?”
童子笑道:“當然算了!”
“這……”蘇秦略怔一下,“在下和張師弟呢?”
童子連連搖頭。
“大師兄,”張儀急了,質問過來,“你憑什麽說他們成器,而我們未成?”
“就憑這個,”童子手指二人,“他們二人已經下山,你們二人仍舊待在此地。”
“師兄此話不公!”張儀大聲抗辯,“他們下山,是因為他們想下山。我們不下山,是因為我們不想下山!”
“好了,好了!”童子擺擺手,嗬嗬又笑幾聲,“本師兄來到此處,不是與你辯論的。要想知道成器與否,你們最好去問先生。”
話音落地,童子站起身子:“兩位師弟,請吧。”
蘇秦、張儀皆是怔了。
張儀囁嚅道:“去……去哪兒?”
“柱國大人,”陳軫指著五個少女,緩緩說道,“楚地雖有美女如雲,秦女卻不多見。這五位女子為陳軫親赴民間選拔,又經樂坊調教,個個知書達理,能歌善舞,別有異國情趣,或可為大人解悶。”
昭陽愣過神來,忙從美女身上收迴目光,拱手揖道:“上卿所贈如此隆重,叫昭陽如何迴報?”
陳軫示意,眾女退出,邢才亦使人抬走禮箱。
陳軫言外有意:“對於柱國大人的厚愛來說,這些物什,不過是在下的一點小禮!”
“哦?”昭陽身子趨前,“上卿難道還有大禮不成?”
陳軫微微一笑:“柱國大人,您的府中黃金充棟,美女盈室,何缺這些?”
昭陽一怔,旋即哈哈笑道:“上卿所言也是!”眼珠兒一轉,“不過,一事歸一事,上卿所贈,縱使一根青絲,在下也必藏之愛之,珍之貴之!”
陳軫拱手道:“在下再謝柱國大人抬愛!不瞞大人,在下此來,另有大寶一件,柱國大人或感興趣。”
昭陽的胃口被完全調起,急切問道:“是何大寶,上卿快說!”
“令尹之位!”
“令尹之位?”昭陽眼睛大睜,顯然未聽明白,“請上卿明言!”
“楚國令尹景舍垂垂老矣,早已不堪驅使。在下請問大人,就眼下而言,能代景舍之位者,會是何人?”
“這……”昭陽略頓一頓,“在下不知!”
陳軫微微一笑:“大人心知肚明,隻是不說而已。大人既不願說,在下就代勞了。如果不出陳軫所料,代景舍者,必是兩位柱國大人!”
“哦!”昭陽心頭一緊,身子趨前,“上卿何說此話?”
陳軫又是一笑,不緊不慢道:“這是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三十年來,楚國大爭,無非兩地,一是西北,二是泗上。楚王使屈氏鎮西、北,以禦秦人,使大人禦東、北,以爭泗上。楚國地方五千裏,有雄兵三十萬,兩位柱國大人各領十萬。大人試想,陛下對二位已是舉國相托,令尹之位難道還能旁落他手?”
陳軫的分析使昭陽不得不服,同時,潛藏的野心也被他完全勾引起來:“依上卿之見,在下與那屈氏,何人可占上風?”
陳軫應道:“就眼下而言,兩位大人可謂是半斤八兩。同為司馬大人,雖有左右之分,卻是各務一方,皆有倚重,功過也大體相仿。數年前大人伐宋,田忌引兵救之,大人失利於睢陽,折兵三萬,當算一過。屈氏正自得意,亦被商鞅咬去一口,失商於穀地六百裏,兩下算是扯平。”
昭陽連連點頭,大是歎服:“既然扯平了,這令尹之位——”
“下麵就看兩位大人誰能建立功業了。”
昭陽起身抱拳道:“何處可建功業,在下愚笨,還望上卿點撥。”
陳軫口中輕輕蹦出兩個字:“取宋。”
“取宋?”昭陽驚道,“如何取之?”
陳軫將頭湊近昭陽,耳語有頃,昭陽頻頻點頭,笑意浮出。
數日之後,昭陽覲見楚威王,奏道:“啟奏陛下,宋偃聚眾暴亂,逐兄篡位,已是大逆。幾個月前,此公借齊、魏會徐州相王之機,自封為王不說,更在稱王大典上射天鞭地,淫亂後宮,諸臣凡諫者皆被射殺,人神共怒,被天下稱為‘桀宋’!”
“嗯,”楚威王點頭道,“此事早已傳聞天下。愛卿今日提起,意欲何為?”
“迴稟陛下,”昭陽奏道,“宋乃膏腴之地,我若不取,齊必取,齊若不取,魏必取。微臣以為,陛下當以宋公偃不敬天地之罪,再興義師伐之!”
“這……”楚威王沉默半晌,似是想起數年前伐宋,被宋、齊聯軍打得大敗之事,“如果齊人再次引兵相救,我當奈何?”
昭陽低聲說道:“陛下勿慮。齊人新敗於魏,國力大傷,不敢輕易交戰。齊將田忌在魏蒙羞,迴齊後辭官歸隱。齊無田忌,即使出兵,亦不可懼。”
楚威王閉目沉思。
“陛下,”昭陽趨前一步,聲音更低,“微臣另外得報,越王無疆征集大軍二十一萬,海、陸並舉,正在陸續開往琅琊,看那樣子,其勢必在謀齊。齊人自顧無暇,齊王舉國征調大軍十萬,於南長城一線嚴陣以待,如何顧及宋國?”
“哦?”楚威王這也來了精神,“此軍報屬實否?”
“千真萬確!”
威王緩緩點頭:“嗯,如此說來,倒是天賜良機!”話音剛落,眉頭又皺起來,“不過,齊雖無憂,魏國卻也麻煩。魏罃對宋早有想法,隻是礙於寡人和田因齊,他才沒敢伸手。我若伐宋,宋偃失去齊援,必會向魏求救,魏罃師出有名,還能放過這個機會?魏得龐涓,反敗為勝,士氣正盛,愛卿如何應對?”
“陛下勿憂,”昭陽奏道,“大國交兵,打的是錢糧。據微臣所知,魏國雖有龐涓,但庫無存糧,邊民流失五十萬眾,民心不穩,就如一個傷重之人,沒有三年五載,何能康複?再觀我大楚,近年來並無大戰,國庫充盈,兵精糧足,莫說魏國不敢出兵,縱使出兵,我有何懼?”
楚威王點頭道:“愛卿此言,也還在理。”略頓一下,“說說看,你打算如何伐宋?”
“陛下,”昭陽應道,“微臣麾下有大軍十萬,微臣親率車騎六萬伐宋,使景將軍引軍四萬屯於陘山。陘山離魏都大梁不足三百裏,魏人若是敢動,景將軍就可直驅大梁,殺他個措手不及!”
楚威王閉目又是一陣沉思,睜開眼睛:“來人!”
內臣急至:“臣在!”
“召太子、令尹、左徒及諸執矽、柱國大人入宮議事!”
(第四部)
第一章鬼穀子說天下,二子破情關下山
孫臏下山之後的頭幾日裏,鬼穀四子的草舍裏更見冷清。蘇秦、張儀都如換了個人,一連數日,要麽抱頭大睡,要麽並膝呆坐,要麽進山閑逛,誰也不想看書,嘴巴上如同貼了封條,連走路都是低垂腦袋,腳步拖遝,狀如落魄失魂。
如此這般連過了七日,張儀終是憋不住,於一日午後推開蘇秦房門。蘇秦正在席上閉目打坐,聽聲響知是張儀,眼皮不抬,依舊端坐如初。
張儀凝視蘇秦一陣,見他仍無動靜,重重咳嗽一聲,開始他的習慣動作,繞對手兜圈子。通常情況下,兜三圈也就夠了,這日卻是不同,張儀不停地兜,邊兜邊將兩眼鎖住蘇秦,步伐走得極慢,好像對方是個怪物。
蘇秦依舊端坐不動。
不知兜有多少個圈子,張儀終又強忍下來,拔腿走出門去,順手拉上房門。張儀在外麵的草坪上埋頭又轉一會兒,看樣子實在憋悶,猛然邁開大步,噌噌幾下再次走到蘇秦門前,“通”的一聲將門踹開,徑直走到蘇秦跟前,動作誇張地並膝坐下,從喉嚨深處重重咳嗽一下,大聲說道:“我說蘇兄,我們還是說句話吧!”
蘇秦睜開眼睛,望向張儀,嘴巴未張,眼神卻在告訴他:“說什麽呢?”
張儀嘿然一笑:“你說孫兄他——走就走吧,還勾魂,看把蘇兄整得遠看像根枯木,近看像具僵屍!”
蘇秦複將眼睛閉上,身子卻動了動,屁股朝後挪有一寸。
張儀看在眼裏,撲哧笑道:“說是僵屍,有點屈了,改稱活肉吧,這個確切點,蘇兄畢竟能動,隻是沒有精氣神而已!”
蘇秦再度睜開眼睛,迴應一句:“是說你自己吧。”
“好好好,”張儀笑道,“就算是說我自己吧!無論如何,隻要蘇兄能開金口就成。”
“賢弟有話,這就說吧。”蘇秦淡淡說道。
“我想說的是,”張儀提高聲音,“這個天下真有意思!”
蘇秦斜他一眼:“賢弟何出此言?”
“龐涓那廝還沒弄明白子醜寅卯,急匆匆地就出山了。真也奇怪,在下做夢也未料到,僅隻一年,就他肚裏那點貨色,竟然也能封侯拜將,蔭妻乘龍,大紅大紫呢!”
蘇秦不屑地白他一眼:“我還以為賢弟說出什麽駭世之語呢,不想卻是這個。”
“再觀孫兄,”張儀也不與他強辯,顧自說道,“尚未出山,嗬,瞧這威勢!太子親臨,重金禮聘,前簇後擁,車馬塞道!”
蘇秦埋下頭去,沉默不語。
“你說說看,”張儀激動起來,“你我與他二人一同進穀,不是吹的,無論哪一點,總也不比他們差吧!”
蘇秦輕歎一聲,悶在那裏。
“我說蘇兄,”張儀將聲音提高幾分,幾乎是在嚷了,“隨便想想,要是你我出山,這個世界會是什麽樣子呢?”
蘇秦抬起頭來:“你說會是什麽樣子?”
張儀放聲長笑:“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喲!”
蘇秦再度埋下頭去,沉默半晌,方才說道:“依賢弟看來,難道我輩皆已成器?”
張儀哈哈又笑數聲,方才說道:“蘇兄何能用此‘難道’二字?依龐涓之才竟然橫掃列國,孫兄之才遠勝龐涓,天下何人可敵?在這穀中,閉眼想想,你我二人縱使不濟,也不至於遜色於孫兄吧。”
“賢弟之才,自在孫兄之上。”
“蘇兄莫要謙遜,你我既已結義,就要說心裏話。蘇兄,你摸摸心窩,當初來這穀中,可為終老於山林?”
蘇秦一驚,抬頭望著張儀:“賢弟是說——”
“以在下之見,我們也當尋個機緣,下山大幹一番!”
蘇秦正欲說話,有聲音從門外傳來,不及扭頭,童子已是閃進房門,望二人嘻嘻一笑:“是哪位師弟要下山?”
二人皆吃一驚,急忙起身,拱手揖道:“師弟見過大師兄!”
幾年下來,不知不覺中,童子已經變聲,長得跟張儀差不多高了,言談舉止也較先前成熟,但身上的一股童稚之氣仍未消除。
看到二人震驚的樣子,童子嗬嗬笑出兩聲,擺手道:“坐坐坐,我又不是先生,你們不必多禮。”見二人坐下來,眼睛瞟向他們,“說呀,師兄在候迴話呢。”
見童子盯過來,張儀隻好揖道:“迴大師兄,是在下說的。”略頓一頓,“我跟蘇兄連悶數日,有件事情想不明白,大師兄來得正好。”
“張師弟,”童子收迴目光,微微一笑,嘴角外側各顯出一個淺淺酒窩,“這幾日,你們存心下山,卻又不好向先生張口,可是為這事兒嗎?”
張儀略略一怔,點頭。
“兩位師弟過慮了。”童子的酒窩加深加大,聲音卻不無揶揄,“鬼穀之中,既沒有安門,也沒有上鎖;先生既未硬請兩位上山,自然也就不會扯住兩位袍角,不讓你們下山。兩位師弟想走,隨時都可上路,還有什麽想不明白的?”
童子不軟不硬幾句話,把張儀噎了個上不來氣:“這……”
“大師兄,”蘇秦抱拳解圍,“在下和張師弟並無此意。前幾日孫兄下山,我們二人都很難過。方才念及此事,張師弟有所感喟,僅此而已。”
“是嗎?”童子轉望張儀,“孫臏出山,張師弟是何感喟,可否說予師兄聽聽?”
張儀略想一下:“飛龍在天。”
童子笑道:“聽這話音,張師弟這是困龍在山了。”
張儀又被噎個半死,憑他伶牙俐齒,竟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蘇秦隻好再度解圍:“大師兄,師弟有惑。”
童子兩戰皆勝,轉過頭來,笑嗬嗬地望著蘇秦。
蘇秦問道:“以大師兄之見,龐兄、孫兄可算成器?”
童子笑道:“當然算了!”
“這……”蘇秦略怔一下,“在下和張師弟呢?”
童子連連搖頭。
“大師兄,”張儀急了,質問過來,“你憑什麽說他們成器,而我們未成?”
“就憑這個,”童子手指二人,“他們二人已經下山,你們二人仍舊待在此地。”
“師兄此話不公!”張儀大聲抗辯,“他們下山,是因為他們想下山。我們不下山,是因為我們不想下山!”
“好了,好了!”童子擺擺手,嗬嗬又笑幾聲,“本師兄來到此處,不是與你辯論的。要想知道成器與否,你們最好去問先生。”
話音落地,童子站起身子:“兩位師弟,請吧。”
蘇秦、張儀皆是怔了。
張儀囁嚅道:“去……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