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仁兄請講!”
“在下想將這些竹簡拿迴寒舍細細賞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這——”公孫衍麵呈難色。
“此為先生心血,在下理解。”毗人微微一笑,“您看這樣如何?在下先拿一捆賞讀,讀畢即行奉還,另換一捆。”從腰上解下一隻玉佩,擺在幾上,“這隻玉佩權作抵押之物,望先生成全。”
公孫衍掃一眼玉佩,已知他是何人,遂拿起玉佩,遞還予他,笑道:“仁兄客氣了!在下隨手塗抹,仁兄願讀,在下謝猶不及,何能再收押物?”
公孫衍用繩子包紮兩大捆,共是五策,交予毗人:“本欲讓仁兄全都拿去,隻是這物什兒太重,在下擔心仁兄不方便帶,隻好先送仁兄一半。待仁兄讀完,若是仍舊有心品讀,使人來取即可。”
毗人拱手謝過,告辭出門。公孫衍送至門口,望著毗人一手提一捆竹簡,漸去漸遠。公孫衍正欲迴門,一輛馬車急駛而來,離他二十步左右戛然而止。
公孫衍正自驚愣,一人從車上跳下,朝禦手略一擺手,禦手一揮鞭子,馬車轔轔遠去。
從車上跳下的是樗裏疾。不過,他也換過便裝,一眼看上去,似是一個收古貨的商人。
樗裏疾徑至公孫衍門口,深深一揖:“請問先生,此處可是公孫衍府上?”
公孫衍點頭。
“請問先生,公孫先生可在府上?”
“在下就是,仁兄是——”
樗裏疾又是一揖:“在下木雨虧,聽聞先生大名,特來拜見!”
公孫衍還過一禮:“仁兄客氣了。在下與木兄素昧平生,木兄登門,不知有何見教?”
樗裏疾解釋道:“在下喜歡古玩,日前購得一劍,說是吳鉤,傳聞為吳王闔閭親用,後賜給功臣伍子胥。在下不識真偽,百般打探,聽聞先生識劍,特此上門求教。”
聽說是伍子胥之劍,公孫衍微微一笑:“仁兄既是客人,請進寒舍一敘。”
兩人走進正堂,公孫衍照例倒上一碗白水:“仁兄,請用水。”
樗裏疾正襟危坐,雙手接過大碗,竟如品茗一般細喝一口,品味良久,方才讚道:“好水呀!”
公孫衍微微一笑:“能夠喝出白水滋味的,定非等閑之輩了。仁兄可出寶劍一觀。”
樗裏疾打開隨身攜帶的錦盒,取出一劍。
公孫衍接過,觀察有頃,彈敲幾下,再向劍鋒吹一口氣,緩緩說道:“此為贗品。”
“這……”樗裏疾假意震驚,“在下出至百金,方才購得此劍,怎麽可能是贗品呢?”
“木兄請看,”公孫衍指著贗品,“此劍外形雖如吳鉤,但劍鋒有異。真正的吳鉤鋒而不刺,利而不耀,劍氣逼人,所向之處,削鐵如泥,殺人可不見血。反觀此劍,劍鋒閃亮,卻無絲毫劍氣,隻可用於觀賞,不可用於搏擊。”
樗裏疾接過寶劍,再三視之,似乎不願相信。看到有塊鐵砧,他跨前一步,舉劍砍去,鐵砧分毫未損,劍卻一斷兩截。
“果是贗品!”樗裏疾不無懊喪道,“木某此生無他,唯愛吳鉤,不想卻是連連受騙,一擲百金,於頃刻之間化為烏有,竟是連吳鉤之麵也未碰到。世上人情,唯此難堪呐!”
“嗬嗬嗬,”公孫衍瞄他一眼,微微一笑,“木兄若想見識吳鉤,倒也不難。”
“哦?”樗裏疾麵呈驚喜之色,隨即又現失望,“不會又是贗品吧?”
公孫衍冷冷一笑,走至牆邊,從牆上取出白圭贈送的伍子胥之劍,置於幾上:“木兄,請看此劍。”
樗裏疾拿過寶劍,一經抽動,即覺一股寒氣破鞘而出。吹口氣,劍身嗡嗡。彈之,錚錚作響。
樗裏疾讚不絕口:“好劍,好劍呐!”
“木兄請看,”公孫衍指劍介紹,“這才是真正的伍子胥之劍,本為一代劍師幹將所鑄,此處刻有幹將的銘文。後來,此劍落入吳王闔閭之手,破楚之後,闔閭將其賜予子胥。再後來,子胥以此劍自刎而死。”持劍走至鐵砧前,揮劍劈下,鐵砧一角被削,劍身完好無損。
“公孫兄,”樗裏疾拱手道,“此劍肯脫手否?木某願出千金!”
公孫衍搖頭:“此劍為先師所贈,縱是萬金,在下也不能賣!”
樗裏疾再揖:“在下無知,不意冒犯先師,望公孫兄恕罪!”
公孫衍笑道:“木兄既然不知,也就不必客氣了!”
樗裏疾瞥向地上的竹簡:“公孫兄這在讀何寶書呢?”
“木兄說笑了,”公孫衍淡淡一笑,“不過是在下隨手所寫,哪裏是寶?”
“哦?既是公孫兄所著,在下懇請一閱,可否?”
“木兄自便。”
樗裏疾從地上拿過一冊,正襟危坐,斂神翻閱,剛看幾行,肅然起敬,連聲長歎:“好書啊,好書!隻是——”欲言又止。
“隻是什麽?”
“擺錯地方了。”
“依木兄之見,當擺於何處?”
“當擺於君上的幾案前麵,讓它變成切實可行的政令。”
公孫衍啞然,半晌,發出一聲輕歎。
“公孫兄,”樗裏疾慨然歎喟,“束之高閣的書,即使再好,又有何用?深藏鞘中的劍,即使再鋒利,又有何用?”
“唉,”公孫衍亦歎一聲,“在下心事,木兄盡知矣!”
樗裏疾放下竹簡,抱拳道:“公孫兄,在下冒昧打擾,還望海涵。時辰不早了,在下尚有瑣事在身,這就告辭。”
公孫衍送至門口。
樗裏疾微微一笑,向公孫衍再揖一禮,朗聲道:“在下告辭,公孫兄留步!”
公孫衍拱手:“恕不遠送!”
樗裏疾走出幾步,瞥見樹叢裏有人晃動,附近還有一個鞋匠探頭探腦,早知內情,再次迴過頭來,大聲說道:“公孫兄,好劍當有好用啊!”
看到樗裏疾走遠,丁三吩咐屬下繼續守候,自己匆匆趕迴府中,將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稟報戚光。戚光感到事關重大,引他麵見陳軫。
陳軫眉頭緊皺半日,抬頭問道:“前麵那人何處去了?”
“稟主公,”丁三應道,“小人一路跟著他,見他拐入一條街道,早有馬車守候。那人坐上馬車,一路駛去。小人急了,撒開兩腿,緊追於後。所幸街上人多,馬車走不快,小人尚能趕上。”
“我問你,”陳軫急了,“馬車究竟何處去了?”
“小人一路追去,遠遠望到馬車停在王宮的禦花園處。那兒有個後門,馬車在門口停下,那人下車,提上兩捆竹簡,竟進去了。”
“哦?”陳軫倒吸一口涼氣,“快講,那人多大年紀?是何模樣?”
“四十來歲,中等個頭,不胖不瘦,臉上白淨,眉清目秀,對了,沒有胡須,看上去像個寺人(即太監)。”
陳軫知是毗人,臉色變了,半晌說不出話來。
戚光的兩隻眼珠子一眨不眨地望著陳軫,忐忑道:“主公——”
“丁三,”陳軫陡然轉向丁三,“你說他的手裏提著兩捆竹簡,可看清楚了?”
“迴稟主公,小人看得清清楚楚。竹簡全是新的,上麵的繩子也似剛買到的。”
“知道了。”陳軫擺手道,“去吧,繼續盯著!”
丁三退出。
“主公,”戚光不無憂慮道,“那竹簡上寫的,會不會是元亨樓的事?那小子說不準早就弄清底細,隻在這關鍵當口稟報君上,好壞主公大事。”
陳軫情不自禁地打個寒噤,急道:“快,備車,去驛館!”
“對,”戚光豁然開朗,“樗裏疾後腳去見那廝,想必知道細情。”
二人匆匆趕到驛館,公子華瞧見,將陳軫迎入正廳。
見陳軫的眼珠兒四下掃瞄,公子華拱手笑道:“上大夫一大早就出去了,這還沒迴來呢。陳大人若不嫌棄,本公子陪你嘮叨一會兒如何?”
“公子講的是哪兒話!”陳軫拱手笑應道,“這幾日來,在下一直說來望望你們,可總也不得閑暇。今日剛好得空,趕忙過來。怎麽樣,眠香樓裏可有好玩之處?”
“嗬嗬嗬,”公子華笑道,“上大夫所薦之處,自是沒個說的。”
“公子可曾見到天香姑娘?”
“春夏秋冬四香,還有地香、天香,本公子無一遺漏,全都領教了,當真是個個天姿國色啊!”
“哦?”陳軫大是詫異,“不瞞公子,安邑城裏,尋常富家子莫說是見天香,縱使想瞧地香一眼,也是不易。公子出馬,兩香俱見,當真是好運氣啊!”
“嗬嗬嗬嗬,”公子華聳聳肩膀,“本公子也就這點能耐,惹上大夫見笑了。說到這個,本公子倒有一事請教大人。”
“在下知無不言。”
“本公子見到天香姑娘,相談甚篤。不瞞上大夫,談及暢快處,本公子就想與她春宵一度,不料天香姑娘死也不從。本公子逼得急了,天香姑娘道出一樁秘事,涉及貴國太子。本公子也恐引發兩國誤會,隻好作罷。隻是後來——”公子華欲言又止。
“後來如何?”陳軫急問。
“後來也倒並沒什麽。本公子聽她彈琴,與她對弈,天南地北閑扯一通,看得出來,天香姑娘甚是熟悉貴國太子,對他一往情深呐!”
“哦?她都講些什麽?”
“講的多去了。”公子華嗬嗬又是一笑,“好像提到什麽安國君,聽那語氣,殿下似乎對安國君頗多微詞,說他不僅葬送河西,且還虛報軍功,將河西之敗歸咎於副將龍賈。”
陳軫眉頭緊皺,似是自語,又似是問話:“殿下向來不關心政事,難道也是假的?”
“這個,”公子華攤開兩手,“本公子可就不知道了。”
恰在此時,樗裏疾從外麵返迴。二人見過禮,分賓主坐了。公子華托了個故,匆匆出去。
見公子華走遠,陳軫憂心忡忡道:“樗裏兄,在下此來,是想打聽一樁事情。”
“陳兄請講。”
“聽說樗裏兄今日見過公孫衍了?”
樗裏疾點下頭,將見到公孫衍之事從頭至尾細講一遍。
陳軫急不可待了:“樗裏兄可曾見到一些竹簡?”
“是啊,”樗裏疾應道,“我看到兩捆,就在堂中擺著。在下好奇,隨手翻看,見沒有開篇,隨即問他,他說剛剛被人拿走。在下問他被何人拿走,他說他也不知。這人真有意思,如此寶書,竟然交予一個連他自己也不知的人。”
“什麽寶書?”陳軫眼睛大睜。
“是好書啊!”樗裏疾嘖嘖稱讚,“寫的全是如何治理魏國之事,叫什麽《興魏十策》。在下看過剩下的幾策,頗有一點商君變法的味兒。”
“《興魏十策》?”陳軫目瞪口呆,“是他所寫?”
“正是。”樗裏疾又讚幾句,歎道,“不瞞陳兄,以在下淺見,此人不該住在那個破院啊!”
“唉!”陳軫又怔半晌,發出一聲長歎。
“陳兄為何長歎?”
“樗裏兄,你可知道提走那些竹簡的是何人嗎?”
“在下想將這些竹簡拿迴寒舍細細賞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這——”公孫衍麵呈難色。
“此為先生心血,在下理解。”毗人微微一笑,“您看這樣如何?在下先拿一捆賞讀,讀畢即行奉還,另換一捆。”從腰上解下一隻玉佩,擺在幾上,“這隻玉佩權作抵押之物,望先生成全。”
公孫衍掃一眼玉佩,已知他是何人,遂拿起玉佩,遞還予他,笑道:“仁兄客氣了!在下隨手塗抹,仁兄願讀,在下謝猶不及,何能再收押物?”
公孫衍用繩子包紮兩大捆,共是五策,交予毗人:“本欲讓仁兄全都拿去,隻是這物什兒太重,在下擔心仁兄不方便帶,隻好先送仁兄一半。待仁兄讀完,若是仍舊有心品讀,使人來取即可。”
毗人拱手謝過,告辭出門。公孫衍送至門口,望著毗人一手提一捆竹簡,漸去漸遠。公孫衍正欲迴門,一輛馬車急駛而來,離他二十步左右戛然而止。
公孫衍正自驚愣,一人從車上跳下,朝禦手略一擺手,禦手一揮鞭子,馬車轔轔遠去。
從車上跳下的是樗裏疾。不過,他也換過便裝,一眼看上去,似是一個收古貨的商人。
樗裏疾徑至公孫衍門口,深深一揖:“請問先生,此處可是公孫衍府上?”
公孫衍點頭。
“請問先生,公孫先生可在府上?”
“在下就是,仁兄是——”
樗裏疾又是一揖:“在下木雨虧,聽聞先生大名,特來拜見!”
公孫衍還過一禮:“仁兄客氣了。在下與木兄素昧平生,木兄登門,不知有何見教?”
樗裏疾解釋道:“在下喜歡古玩,日前購得一劍,說是吳鉤,傳聞為吳王闔閭親用,後賜給功臣伍子胥。在下不識真偽,百般打探,聽聞先生識劍,特此上門求教。”
聽說是伍子胥之劍,公孫衍微微一笑:“仁兄既是客人,請進寒舍一敘。”
兩人走進正堂,公孫衍照例倒上一碗白水:“仁兄,請用水。”
樗裏疾正襟危坐,雙手接過大碗,竟如品茗一般細喝一口,品味良久,方才讚道:“好水呀!”
公孫衍微微一笑:“能夠喝出白水滋味的,定非等閑之輩了。仁兄可出寶劍一觀。”
樗裏疾打開隨身攜帶的錦盒,取出一劍。
公孫衍接過,觀察有頃,彈敲幾下,再向劍鋒吹一口氣,緩緩說道:“此為贗品。”
“這……”樗裏疾假意震驚,“在下出至百金,方才購得此劍,怎麽可能是贗品呢?”
“木兄請看,”公孫衍指著贗品,“此劍外形雖如吳鉤,但劍鋒有異。真正的吳鉤鋒而不刺,利而不耀,劍氣逼人,所向之處,削鐵如泥,殺人可不見血。反觀此劍,劍鋒閃亮,卻無絲毫劍氣,隻可用於觀賞,不可用於搏擊。”
樗裏疾接過寶劍,再三視之,似乎不願相信。看到有塊鐵砧,他跨前一步,舉劍砍去,鐵砧分毫未損,劍卻一斷兩截。
“果是贗品!”樗裏疾不無懊喪道,“木某此生無他,唯愛吳鉤,不想卻是連連受騙,一擲百金,於頃刻之間化為烏有,竟是連吳鉤之麵也未碰到。世上人情,唯此難堪呐!”
“嗬嗬嗬,”公孫衍瞄他一眼,微微一笑,“木兄若想見識吳鉤,倒也不難。”
“哦?”樗裏疾麵呈驚喜之色,隨即又現失望,“不會又是贗品吧?”
公孫衍冷冷一笑,走至牆邊,從牆上取出白圭贈送的伍子胥之劍,置於幾上:“木兄,請看此劍。”
樗裏疾拿過寶劍,一經抽動,即覺一股寒氣破鞘而出。吹口氣,劍身嗡嗡。彈之,錚錚作響。
樗裏疾讚不絕口:“好劍,好劍呐!”
“木兄請看,”公孫衍指劍介紹,“這才是真正的伍子胥之劍,本為一代劍師幹將所鑄,此處刻有幹將的銘文。後來,此劍落入吳王闔閭之手,破楚之後,闔閭將其賜予子胥。再後來,子胥以此劍自刎而死。”持劍走至鐵砧前,揮劍劈下,鐵砧一角被削,劍身完好無損。
“公孫兄,”樗裏疾拱手道,“此劍肯脫手否?木某願出千金!”
公孫衍搖頭:“此劍為先師所贈,縱是萬金,在下也不能賣!”
樗裏疾再揖:“在下無知,不意冒犯先師,望公孫兄恕罪!”
公孫衍笑道:“木兄既然不知,也就不必客氣了!”
樗裏疾瞥向地上的竹簡:“公孫兄這在讀何寶書呢?”
“木兄說笑了,”公孫衍淡淡一笑,“不過是在下隨手所寫,哪裏是寶?”
“哦?既是公孫兄所著,在下懇請一閱,可否?”
“木兄自便。”
樗裏疾從地上拿過一冊,正襟危坐,斂神翻閱,剛看幾行,肅然起敬,連聲長歎:“好書啊,好書!隻是——”欲言又止。
“隻是什麽?”
“擺錯地方了。”
“依木兄之見,當擺於何處?”
“當擺於君上的幾案前麵,讓它變成切實可行的政令。”
公孫衍啞然,半晌,發出一聲輕歎。
“公孫兄,”樗裏疾慨然歎喟,“束之高閣的書,即使再好,又有何用?深藏鞘中的劍,即使再鋒利,又有何用?”
“唉,”公孫衍亦歎一聲,“在下心事,木兄盡知矣!”
樗裏疾放下竹簡,抱拳道:“公孫兄,在下冒昧打擾,還望海涵。時辰不早了,在下尚有瑣事在身,這就告辭。”
公孫衍送至門口。
樗裏疾微微一笑,向公孫衍再揖一禮,朗聲道:“在下告辭,公孫兄留步!”
公孫衍拱手:“恕不遠送!”
樗裏疾走出幾步,瞥見樹叢裏有人晃動,附近還有一個鞋匠探頭探腦,早知內情,再次迴過頭來,大聲說道:“公孫兄,好劍當有好用啊!”
看到樗裏疾走遠,丁三吩咐屬下繼續守候,自己匆匆趕迴府中,將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稟報戚光。戚光感到事關重大,引他麵見陳軫。
陳軫眉頭緊皺半日,抬頭問道:“前麵那人何處去了?”
“稟主公,”丁三應道,“小人一路跟著他,見他拐入一條街道,早有馬車守候。那人坐上馬車,一路駛去。小人急了,撒開兩腿,緊追於後。所幸街上人多,馬車走不快,小人尚能趕上。”
“我問你,”陳軫急了,“馬車究竟何處去了?”
“小人一路追去,遠遠望到馬車停在王宮的禦花園處。那兒有個後門,馬車在門口停下,那人下車,提上兩捆竹簡,竟進去了。”
“哦?”陳軫倒吸一口涼氣,“快講,那人多大年紀?是何模樣?”
“四十來歲,中等個頭,不胖不瘦,臉上白淨,眉清目秀,對了,沒有胡須,看上去像個寺人(即太監)。”
陳軫知是毗人,臉色變了,半晌說不出話來。
戚光的兩隻眼珠子一眨不眨地望著陳軫,忐忑道:“主公——”
“丁三,”陳軫陡然轉向丁三,“你說他的手裏提著兩捆竹簡,可看清楚了?”
“迴稟主公,小人看得清清楚楚。竹簡全是新的,上麵的繩子也似剛買到的。”
“知道了。”陳軫擺手道,“去吧,繼續盯著!”
丁三退出。
“主公,”戚光不無憂慮道,“那竹簡上寫的,會不會是元亨樓的事?那小子說不準早就弄清底細,隻在這關鍵當口稟報君上,好壞主公大事。”
陳軫情不自禁地打個寒噤,急道:“快,備車,去驛館!”
“對,”戚光豁然開朗,“樗裏疾後腳去見那廝,想必知道細情。”
二人匆匆趕到驛館,公子華瞧見,將陳軫迎入正廳。
見陳軫的眼珠兒四下掃瞄,公子華拱手笑道:“上大夫一大早就出去了,這還沒迴來呢。陳大人若不嫌棄,本公子陪你嘮叨一會兒如何?”
“公子講的是哪兒話!”陳軫拱手笑應道,“這幾日來,在下一直說來望望你們,可總也不得閑暇。今日剛好得空,趕忙過來。怎麽樣,眠香樓裏可有好玩之處?”
“嗬嗬嗬,”公子華笑道,“上大夫所薦之處,自是沒個說的。”
“公子可曾見到天香姑娘?”
“春夏秋冬四香,還有地香、天香,本公子無一遺漏,全都領教了,當真是個個天姿國色啊!”
“哦?”陳軫大是詫異,“不瞞公子,安邑城裏,尋常富家子莫說是見天香,縱使想瞧地香一眼,也是不易。公子出馬,兩香俱見,當真是好運氣啊!”
“嗬嗬嗬嗬,”公子華聳聳肩膀,“本公子也就這點能耐,惹上大夫見笑了。說到這個,本公子倒有一事請教大人。”
“在下知無不言。”
“本公子見到天香姑娘,相談甚篤。不瞞上大夫,談及暢快處,本公子就想與她春宵一度,不料天香姑娘死也不從。本公子逼得急了,天香姑娘道出一樁秘事,涉及貴國太子。本公子也恐引發兩國誤會,隻好作罷。隻是後來——”公子華欲言又止。
“後來如何?”陳軫急問。
“後來也倒並沒什麽。本公子聽她彈琴,與她對弈,天南地北閑扯一通,看得出來,天香姑娘甚是熟悉貴國太子,對他一往情深呐!”
“哦?她都講些什麽?”
“講的多去了。”公子華嗬嗬又是一笑,“好像提到什麽安國君,聽那語氣,殿下似乎對安國君頗多微詞,說他不僅葬送河西,且還虛報軍功,將河西之敗歸咎於副將龍賈。”
陳軫眉頭緊皺,似是自語,又似是問話:“殿下向來不關心政事,難道也是假的?”
“這個,”公子華攤開兩手,“本公子可就不知道了。”
恰在此時,樗裏疾從外麵返迴。二人見過禮,分賓主坐了。公子華托了個故,匆匆出去。
見公子華走遠,陳軫憂心忡忡道:“樗裏兄,在下此來,是想打聽一樁事情。”
“陳兄請講。”
“聽說樗裏兄今日見過公孫衍了?”
樗裏疾點下頭,將見到公孫衍之事從頭至尾細講一遍。
陳軫急不可待了:“樗裏兄可曾見到一些竹簡?”
“是啊,”樗裏疾應道,“我看到兩捆,就在堂中擺著。在下好奇,隨手翻看,見沒有開篇,隨即問他,他說剛剛被人拿走。在下問他被何人拿走,他說他也不知。這人真有意思,如此寶書,竟然交予一個連他自己也不知的人。”
“什麽寶書?”陳軫眼睛大睜。
“是好書啊!”樗裏疾嘖嘖稱讚,“寫的全是如何治理魏國之事,叫什麽《興魏十策》。在下看過剩下的幾策,頗有一點商君變法的味兒。”
“《興魏十策》?”陳軫目瞪口呆,“是他所寫?”
“正是。”樗裏疾又讚幾句,歎道,“不瞞陳兄,以在下淺見,此人不該住在那個破院啊!”
“唉!”陳軫又怔半晌,發出一聲長歎。
“陳兄為何長歎?”
“樗裏兄,你可知道提走那些竹簡的是何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