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伯指著前麵的場地:“既是拜天地,就跪那兒吧,聽張伯吩咐!”
二人起身,在院子當中跪下。
張伯朗聲唱道:“一拜天地,按北、東、南、西順序朝四方各三拜!”
小順兒、小翠兒朝四方各拜三拜。
張伯接著唱道:“二拜高堂!”
“高堂”二字剛一出口,張伯先自一怔,老淚流出。小順兒最先反應過來,拉一把小翠兒,朝張伯跪下,不由分說,連拜三拜。
張伯抹一把眼淚,點頭道:“好好好,你們這幾拜,張伯收下!接下來,夫妻對拜!”
小順兒、小翠互拜三拜。
“好了,”張伯不無慈愛地望著二人,微微笑道,“打今日起,你二人就是夫妻了,張伯祝賀你們!”
二人起身,走到張伯跟前,各自將頭枕在他的膝頭,喃聲說道:“謝張伯成全!”
張伯撫摸二人的臉龐,燦爛一笑:“孩子,你們打算去哪兒?”
小順兒、小翠互望一眼,茫然搖頭。
張伯緩緩說道:“張伯老家在河東曲沃,叫張家村,在西郊,家中尚有幾畝薄地,幾間破房。你們小夫妻若不嫌棄,就到那兒安身吧。”從胸前取出一隻玉玦,遞與小翠,“小翠,張伯認你做女兒,自今日始,你就姓張,叫張小翠,小順兒是上門女婿。族人見此玉玦,必會認下你們!”
小翠伏在他的懷裏,失聲痛哭:“阿大——”
小順兒抽泣一陣,抬頭道:“阿大,我們一道迴去吧!打今兒始,就由我和翠兒養您!”
張伯笑了笑:“好吧,你們先去,阿大與張家還有點兒私債,要去外地一趟!”
小翠問道:“阿大,是去哪兒?”
張伯抬頭,仰天望有一時,緩緩說道:“是很遠的地方,一時半晌迴不來,你們莫要管我,趁天不黑,趕緊上路吧!”
小夫妻點點頭,朝張伯又是數拜,雙雙攜手,抹淚走出柴扉。
張伯送出大門,直到他們走遠,成為兩個小黑點,方才長歎一聲,轉迴身子,關上柴扉,走進堂屋,將門再度掩上,從懷中摸出二金,尋出一塊白布包好,咬破手指,用指尖寫上“少爺保重,老奴去也”幾個血字,擺在幾案上。
一個中年婦人引著好不容易尋到此地的蘇秦繞來繞去,走近破院。婦人指著柴扉道:“看,張士子就住這個院子!”
蘇秦深深一揖,拖長聲音,朗聲唱道:“謝過大嫂!”
婦人聽得高興,隔柴扉大聲叫道:“張伯,有稀客來了!”
無人應聲。
婦人再叫:“張士子,你在家嗎?”
仍是無人應聲。
婦人朝蘇秦笑道:“他們不在,想是到墳上去了。你在院裏坐會兒,我到墳上尋士子去!”移開柴扉,引蘇秦走進去,直奔堂屋。
婦人輕輕一推,房門開了。婦人剛剛跨過門檻,突然驚叫一聲,嚇得麵無血色,緊緊抱住蘇秦:“老天爺哪!”
蘇秦急前一步,定睛一看,一位老人在脖子上套了一根草繩,吊在房梁上。蘇秦一個箭步急跨過去,一手托住張伯,一手解開繩套,將老人放到地上,以手拭鼻,早無氣息。
張家墓地,張夫人的新墳邊又添一個更新的墳頭。
張儀、蘇秦並排跪在墳前,各拜幾拜。張儀轉過身來,望向蘇秦,緩緩說道:“蘇兄因何至此?”
蘇秦拉長聲音,似是唱詩一般:“家父逼親,蘇秦不從,星夜逃婚,再至王城。為尋賢弟,一路追蹤。賢弟喪親,家道式微;嗚唿哀哉,蘇秦心悲!”
張儀不無感歎地說道:“白眉老人所言,張儀今日服了!蘇兄,老人說你將來貴至卿相,看來亦非虛言哪!”
蘇秦再次唱道:“相者之言姑妄聽,敢問賢弟欲何從?”
張儀緩緩轉向母親的新墳,咬牙切齒:“十八年前秦人犯我,先父殉國,秦人今又犯我,毀我家園,屠我人民,霸我家財,逼死先母和張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儀別無他求,唯思報仇雪恥!”
蘇秦想了一下,緩緩唱道:“國仇家恨終須報,不在今朝與明朝;賢弟尚無弓與箭,豈可引臂射黑雕?”
張儀陷入深思,許久,不無茫然地望著遠方:“以蘇兄之見,愚弟該當如何?”
蘇秦從袖中掏出錦囊,遞與張儀。
張儀展開,閱道:“欲改口吃,歌唱吟詠;若欲根治,雲夢山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嗯,怪道蘇兄出語即唱,原是得到高人點撥!”又思一時,詫異地望著蘇秦,“請問蘇兄,你從何處得到此書?”
“王城尋弟未果,路遇琴師喚我,轉交錦囊一個,自言受人所托。”
“琴師?雲夢山?”張儀自語有頃,陡然驚歎,“蘇兄造化了!”
蘇秦瞪大眼睛,似乎未聽明白。
張儀不無興奮地說:“在下曾聽琴師講過雲夢山,說是山中有個鬼穀,穀中有個鬼穀先生,琴藝出神入化,縱使俞伯牙在世,也是遜他三分。打實裏說,琴師所彈,張儀已是佩服,那日所以激他,一是使性,二是試他本領。可琴師提及鬼穀先生,竟是推崇有加,想他必是神人了。隻是鬼穀先生向不授徒,琴師屢次拜他,先生皆未允準。蘇兄今得此書,莫非——”陡然止住,又怔半晌,一拍腦門,“對了,定是如此!”
蘇秦不明所以,隻是大睜兩眼,呆望著他。
張儀似是有了重大發現:“那個看相老人,想必就是鬼穀先生了。蘇兄試想,若是尋常相士,哪有此等神功?此書也必是鬼穀先生所托。也就是說,鬼穀先生有意招收蘇兄為徒。蘇兄若能拜在先生門下,自然修得一身本領,亦必會貴至卿相!”
蘇秦沉思有頃,亦是恍然有悟,唱道:“怪道琴師轉此信,唏噓再三歎時運。”
“這就是了!”張儀愈加興奮,“鬼穀先生向不授徒,今日卻授,此為時也。琴師屢求,鬼穀先生皆是不允;蘇兄不求,鬼穀先生反倒主動相邀,此為運也。蘇兄有此時運,琴師為何不歎?”朝蘇秦連連拱手,“蘇兄在上,張儀恭賀了!”
蘇秦略一沉思,朗聲唱道:“賢弟不嫌蘇秦身賤,與秦義結金蘭;蘇秦果真有此時運,豈能舍弟獨貪?”
張儀黯然神傷:“多謝蘇兄美意。可……唉,恨隻恨那日有眼不識泰山,在下冒昧衝撞了鬼穀先生。在下若是進山,先生一定記恨此事,不會容我。”
“賢弟切莫灰心,你我同拜師尊;若是先生不容,蘇秦不入師門。”
張儀不無感動,長歎一聲:“唉,人生如夢,得一知己足矣。張儀得遇蘇兄,不枉此生矣。蘇兄可先行一步,待儀為先母守滿一月之孝,自去鬼穀尋訪。”
“你我既為手足,汝母亦即吾母,蘇秦當與賢弟,同守五七之數。”
張儀握緊蘇秦之手,涕淚交流。二人挽著手,共同跪向新墳。
夕陽西下,半天紅光,遠遠映出二人的剪影。
第三章遭陷害,墨家巨子指引孫賓入鬼穀
常言道,禍不單行。
隨巢子與弟子宋趼尚在雲夢山中時,隨巢子的預感就已應驗了。剛剛經曆戰火洗劫的衛國鄉野未及重建,一場更加可怕的災難已經悄無聲息地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事發於平陽郊區一個名叫石碾子的村落。顧名思義,石碾子村人是做石碾的,村中一百多戶人家,幾乎每一家的男人都是石匠,都有采石、鍛碾這門絕活,一到農閑,他們就會拿上工具,奔波列國,為人鍛製石碾。
也是該有這場劫難。公子卬屠城之後,平陽基本上已是空城,城中凡能尋到的屍骸也都被墨家弟子組織遠近青壯拉到郊野葬了。
石碾子村一個參與運屍的石匠無意中看到一家大戶院中有隻古碾,感覺甚是別致。石匠當時隻顧運屍,顧不上此事兒。一月之後,該石匠得到空閑,想起此事,就於一日淩晨早早起床,拿了筆墨、木片等一應工具,打算好好研究一下上麵的圖案,琢磨古人的鍛碾絕藝。
這位匠人剛一走進院中,就嗅到一股怪味。前一陣子忙於清運屍體,這種味兒他早已習慣,因而並未特別在意,徑直走到古碾跟前,站在那裏細細觀察。半個時辰後,匠人已將石碾子上麵的圖案全都描在隨身帶來的木片上。就在準備離開時,他蹲下身子,打算觀察一下石碾子的底端,看看古代匠人是否也在那裏下過工夫。
就在此時,匠人突然驚叫一聲,跌坐於地。古碾下麵赫然蜷曲著兩具腐屍,顯然是受驚的衛人躲在碾下,被魏武卒亂槍捅死的。由於時間太久,兩具屍體早已腐爛,怪味正是散發出來的屍毒。
許是驚嚇過度,石匠欲翻身爬起,兩腿卻是發軟,好不容易才挪後幾步,掙紮著起身,掉頭跑迴家去。當天倒也無事,次日晨起,他陡然感覺身上發冷,急叫妻子熬來薑湯喝下,仍未見輕。妻子見他臉色泛青,青中泛紫,目現綠光,甚覺奇怪,問他怎麽迴事,他隻是搖頭。可能是怕嚇到妻子,對於碾下的兩具腐屍,他隻字未提。
這日夜間,匠人未能熬到天亮,竟是死了。
好端端的丈夫深夜暴斃,年輕的妻子悲傷欲絕,哭得死去活來,鄰居及匠人親屬全被驚動了,無不趕來奔喪。因見匠人全身鐵青,眾人皆不知他得的是何怪病,有說是叫小鬼抓了,有說是叫閻王抽了,裏裏外外沒有一個好說辭。家人也覺得死相難看,趕忙弄來壽衣將他穿上。剛巧鄰居一個老丈有副現成的桐木壽材,家人出錢買過,將他入殮了。
按照習俗,平民死後,入殮三日方能下葬。村人留他連過兩夜,於第三日向晚時分,一路上敲敲打打,將他抬往村南的祖墳安葬。
送葬途中,一長溜人披麻戴孝,號哭聲聲。
因桐木壽材不重,村中石匠又都是力氣人,因而隻用了四人抬棺。四個抬棺者中,走在後麵的是死者的兩個鄰居,也是一對叔侄。將要走到墳地時,侄兒小聲對叔父說:“六叔,前日入殮時,我見裏麵的這人——”朝棺材努了一下,“臉色烏青,嚇死我了!”
這位六叔額上虛汗直出,明顯一副勉力支撐的樣子,但還是瞪他一眼:“不要胡說,小心被他聽見,抓了你的魂!”
說話間,六叔陡然打個趔趄,但又挺住了。侄兒做副鬼臉,正要嘲笑六叔膽小,突然呆了,怔怔盯住他道:“六叔,你臉上也——也泛青了!”
他的話音剛剛落地,六叔再也支持不住,兩腿一軟,歪向一邊。棺木陡然失去一角支撐,滑掉於地。
侄兒放下抬杠,哭叫道:“六叔!六叔——”
眾人聞聲,齊圍過來。
侄兒一把抱住六叔,走到路邊。六叔的臉色越來越青,一手緊抵喉嚨,一手指著棺材,費盡氣力說道:“是——是他——”
侄兒似乎突然間意識到什麽,兩眼發直,慘聲驚叫:“鬼呀,鬼呀,鬼抓人嘍!”瘋了般撒丫子就跑。
眾人皆吃一驚,正自麵麵相覷,披麻戴孝的人群中又有一人臉色烏青,歪倒於地。眾人一看,是死去石匠的年輕妻子。
眾人一下子傻了。又有人發一聲喊,大家各自慌神,四散逃去。
此後沒過幾日,附近村裏死者頻頻,路上、田邊,處處可見全身青紫的屍體。活人都學乖了,各自躲在家中,沒人去理死者。村頭一棵大樹下麵,幾個被鬼抓的村民佝僂在那兒等死,另有一人半跪在地上,似在向上天祈禱。
疫情迅速蔓延,幾天之內,竟已波及楚丘。楚丘守丞栗平聞知詳情,知是瘟神來了,使人飛報相府。
這日是大朝,老相國孫機由於連拉幾日肚子,偏巧告假,在府中養病。收到急報,孫機匆匆閱過,臉色一下子變了,顧不上身體虛弱,急叫家宰駕上軺車,朝衛宮急馳。
軺車在衛宮門口戛然而止。孫機在家宰的攙扶下走下車子,手捧急報,跌跌撞撞地踏上大殿前麵的台階。由於慌不擇路,加上身體疲弱,一隻腳板未能及時抬起,被台階上的青石結結實實地絆了一下。家宰眼疾手快,箭步衝上,一把扶住。
看到這種情況,家宰也就顧不上家臣不得上朝的禮數,扶起孫機,緩步走上宮前台階。
正殿裏,眾臣正在向衛成公奏事,突然看到孫機進來,頓時一怔。孫機衝前幾步叩拜於地,手捧急報:“啟稟君上,楚丘栗將軍快馬急報,平陽、楚丘陡起瘟病,患者全身青紫,重則頃刻暴卒,輕則殘喘數日而斃。眼下死者逾百,百姓聞風色變,民心惴惴——”
聽到“瘟病”二字,滿朝文武皆驚,麵麵相覷。
內臣急走過來,從孫機手中接過急報,雙手呈與衛成公。衛成公顫著雙手接過,目光掃視一遍,神情竟如呆了一般。
孫機小聲奏道:“君上——”
衛成公醒過神來,長歎一聲:“唉,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兵禍前腳剛走,瘟神後腳就到,難道是上天亡我衛室不成?”將頭轉向孫機,“老愛卿,可有除瘟之方?”
孫機搖頭道:“按史書所載,禹時洪水泛濫,雍州鬧瘟,曆時三月,屍橫遍野,死者逾十萬計;武王伐紂之時,殷地鬧瘟,死者不計其數,國都幾無禦敵之兵……君上,瘟禍不比兵禍。兵來尚有將擋,瘟禍……”
衛成公聲音發顫,目光轉向朝臣:“這——這可如何是好?”
太師眼中閃過一道冷光,眼珠子連轉幾轉,趨前一步:“臣弟有奏!”
衛成公忙將目光轉向太師,急切問道:“快,愛卿有何妙策?”
太師緩緩說道:“據臣弟所知,瘟病是天殺之禍,無方可治!”
衛成公一下子怔在那兒:“這——愛卿是說,寡人獲罪於天了?”
太師瞥一眼孫機,別有用心道:“君兄是否獲罪於天,臣弟不敢妄言。不過,眼下天降瘟神,卻是實情!”
衛成公沉思有頃,目光緩緩落在太廟令身上:“愛卿主司祭祠,可否代寡人問問,寡人因何使上天震怒,降災於衛?”
太廟令跨前一步:“迴稟君上,恕微臣鬥膽犯言,前番戾氣上衝,彗尾掃庚,當是上天示警。微臣已將上天所示奏報朝廷,朝廷卻置上天所示於不顧,不當戰而戰,招致平陽屠城、楚丘、帝丘被圍之禍。戰事完結,朝廷又未及時敬天事鬼,化散戾氣,終釀此災!”
太廟令振振有詞,不言君上,隻言朝廷,矛頭顯然是指向相國孫機的。衛成公聽得明白,半晌無言,末了長歎一聲:“唉,戰後理當敬天事鬼,寡人隻顧忙碌,竟是誤了。瘟神適衛,罪在寡人哪!”又頓一下,抬頭望向太廟令,“愛卿可否代寡人祈請上天,請上天召迴此神,化解災殃?”
太廟令奏道:“迴稟君上,微臣並無此能。不過,據微臣所知,大巫祝可神遊上天,溝通鬼神,君上何不召他試試?”
衛成公眼中亮光一閃:“快,有請大巫祝!”念頭一轉,“慢!擺駕太廟,寡人親去懇請!”
二人起身,在院子當中跪下。
張伯朗聲唱道:“一拜天地,按北、東、南、西順序朝四方各三拜!”
小順兒、小翠兒朝四方各拜三拜。
張伯接著唱道:“二拜高堂!”
“高堂”二字剛一出口,張伯先自一怔,老淚流出。小順兒最先反應過來,拉一把小翠兒,朝張伯跪下,不由分說,連拜三拜。
張伯抹一把眼淚,點頭道:“好好好,你們這幾拜,張伯收下!接下來,夫妻對拜!”
小順兒、小翠互拜三拜。
“好了,”張伯不無慈愛地望著二人,微微笑道,“打今日起,你二人就是夫妻了,張伯祝賀你們!”
二人起身,走到張伯跟前,各自將頭枕在他的膝頭,喃聲說道:“謝張伯成全!”
張伯撫摸二人的臉龐,燦爛一笑:“孩子,你們打算去哪兒?”
小順兒、小翠互望一眼,茫然搖頭。
張伯緩緩說道:“張伯老家在河東曲沃,叫張家村,在西郊,家中尚有幾畝薄地,幾間破房。你們小夫妻若不嫌棄,就到那兒安身吧。”從胸前取出一隻玉玦,遞與小翠,“小翠,張伯認你做女兒,自今日始,你就姓張,叫張小翠,小順兒是上門女婿。族人見此玉玦,必會認下你們!”
小翠伏在他的懷裏,失聲痛哭:“阿大——”
小順兒抽泣一陣,抬頭道:“阿大,我們一道迴去吧!打今兒始,就由我和翠兒養您!”
張伯笑了笑:“好吧,你們先去,阿大與張家還有點兒私債,要去外地一趟!”
小翠問道:“阿大,是去哪兒?”
張伯抬頭,仰天望有一時,緩緩說道:“是很遠的地方,一時半晌迴不來,你們莫要管我,趁天不黑,趕緊上路吧!”
小夫妻點點頭,朝張伯又是數拜,雙雙攜手,抹淚走出柴扉。
張伯送出大門,直到他們走遠,成為兩個小黑點,方才長歎一聲,轉迴身子,關上柴扉,走進堂屋,將門再度掩上,從懷中摸出二金,尋出一塊白布包好,咬破手指,用指尖寫上“少爺保重,老奴去也”幾個血字,擺在幾案上。
一個中年婦人引著好不容易尋到此地的蘇秦繞來繞去,走近破院。婦人指著柴扉道:“看,張士子就住這個院子!”
蘇秦深深一揖,拖長聲音,朗聲唱道:“謝過大嫂!”
婦人聽得高興,隔柴扉大聲叫道:“張伯,有稀客來了!”
無人應聲。
婦人再叫:“張士子,你在家嗎?”
仍是無人應聲。
婦人朝蘇秦笑道:“他們不在,想是到墳上去了。你在院裏坐會兒,我到墳上尋士子去!”移開柴扉,引蘇秦走進去,直奔堂屋。
婦人輕輕一推,房門開了。婦人剛剛跨過門檻,突然驚叫一聲,嚇得麵無血色,緊緊抱住蘇秦:“老天爺哪!”
蘇秦急前一步,定睛一看,一位老人在脖子上套了一根草繩,吊在房梁上。蘇秦一個箭步急跨過去,一手托住張伯,一手解開繩套,將老人放到地上,以手拭鼻,早無氣息。
張家墓地,張夫人的新墳邊又添一個更新的墳頭。
張儀、蘇秦並排跪在墳前,各拜幾拜。張儀轉過身來,望向蘇秦,緩緩說道:“蘇兄因何至此?”
蘇秦拉長聲音,似是唱詩一般:“家父逼親,蘇秦不從,星夜逃婚,再至王城。為尋賢弟,一路追蹤。賢弟喪親,家道式微;嗚唿哀哉,蘇秦心悲!”
張儀不無感歎地說道:“白眉老人所言,張儀今日服了!蘇兄,老人說你將來貴至卿相,看來亦非虛言哪!”
蘇秦再次唱道:“相者之言姑妄聽,敢問賢弟欲何從?”
張儀緩緩轉向母親的新墳,咬牙切齒:“十八年前秦人犯我,先父殉國,秦人今又犯我,毀我家園,屠我人民,霸我家財,逼死先母和張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儀別無他求,唯思報仇雪恥!”
蘇秦想了一下,緩緩唱道:“國仇家恨終須報,不在今朝與明朝;賢弟尚無弓與箭,豈可引臂射黑雕?”
張儀陷入深思,許久,不無茫然地望著遠方:“以蘇兄之見,愚弟該當如何?”
蘇秦從袖中掏出錦囊,遞與張儀。
張儀展開,閱道:“欲改口吃,歌唱吟詠;若欲根治,雲夢山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嗯,怪道蘇兄出語即唱,原是得到高人點撥!”又思一時,詫異地望著蘇秦,“請問蘇兄,你從何處得到此書?”
“王城尋弟未果,路遇琴師喚我,轉交錦囊一個,自言受人所托。”
“琴師?雲夢山?”張儀自語有頃,陡然驚歎,“蘇兄造化了!”
蘇秦瞪大眼睛,似乎未聽明白。
張儀不無興奮地說:“在下曾聽琴師講過雲夢山,說是山中有個鬼穀,穀中有個鬼穀先生,琴藝出神入化,縱使俞伯牙在世,也是遜他三分。打實裏說,琴師所彈,張儀已是佩服,那日所以激他,一是使性,二是試他本領。可琴師提及鬼穀先生,竟是推崇有加,想他必是神人了。隻是鬼穀先生向不授徒,琴師屢次拜他,先生皆未允準。蘇兄今得此書,莫非——”陡然止住,又怔半晌,一拍腦門,“對了,定是如此!”
蘇秦不明所以,隻是大睜兩眼,呆望著他。
張儀似是有了重大發現:“那個看相老人,想必就是鬼穀先生了。蘇兄試想,若是尋常相士,哪有此等神功?此書也必是鬼穀先生所托。也就是說,鬼穀先生有意招收蘇兄為徒。蘇兄若能拜在先生門下,自然修得一身本領,亦必會貴至卿相!”
蘇秦沉思有頃,亦是恍然有悟,唱道:“怪道琴師轉此信,唏噓再三歎時運。”
“這就是了!”張儀愈加興奮,“鬼穀先生向不授徒,今日卻授,此為時也。琴師屢求,鬼穀先生皆是不允;蘇兄不求,鬼穀先生反倒主動相邀,此為運也。蘇兄有此時運,琴師為何不歎?”朝蘇秦連連拱手,“蘇兄在上,張儀恭賀了!”
蘇秦略一沉思,朗聲唱道:“賢弟不嫌蘇秦身賤,與秦義結金蘭;蘇秦果真有此時運,豈能舍弟獨貪?”
張儀黯然神傷:“多謝蘇兄美意。可……唉,恨隻恨那日有眼不識泰山,在下冒昧衝撞了鬼穀先生。在下若是進山,先生一定記恨此事,不會容我。”
“賢弟切莫灰心,你我同拜師尊;若是先生不容,蘇秦不入師門。”
張儀不無感動,長歎一聲:“唉,人生如夢,得一知己足矣。張儀得遇蘇兄,不枉此生矣。蘇兄可先行一步,待儀為先母守滿一月之孝,自去鬼穀尋訪。”
“你我既為手足,汝母亦即吾母,蘇秦當與賢弟,同守五七之數。”
張儀握緊蘇秦之手,涕淚交流。二人挽著手,共同跪向新墳。
夕陽西下,半天紅光,遠遠映出二人的剪影。
第三章遭陷害,墨家巨子指引孫賓入鬼穀
常言道,禍不單行。
隨巢子與弟子宋趼尚在雲夢山中時,隨巢子的預感就已應驗了。剛剛經曆戰火洗劫的衛國鄉野未及重建,一場更加可怕的災難已經悄無聲息地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事發於平陽郊區一個名叫石碾子的村落。顧名思義,石碾子村人是做石碾的,村中一百多戶人家,幾乎每一家的男人都是石匠,都有采石、鍛碾這門絕活,一到農閑,他們就會拿上工具,奔波列國,為人鍛製石碾。
也是該有這場劫難。公子卬屠城之後,平陽基本上已是空城,城中凡能尋到的屍骸也都被墨家弟子組織遠近青壯拉到郊野葬了。
石碾子村一個參與運屍的石匠無意中看到一家大戶院中有隻古碾,感覺甚是別致。石匠當時隻顧運屍,顧不上此事兒。一月之後,該石匠得到空閑,想起此事,就於一日淩晨早早起床,拿了筆墨、木片等一應工具,打算好好研究一下上麵的圖案,琢磨古人的鍛碾絕藝。
這位匠人剛一走進院中,就嗅到一股怪味。前一陣子忙於清運屍體,這種味兒他早已習慣,因而並未特別在意,徑直走到古碾跟前,站在那裏細細觀察。半個時辰後,匠人已將石碾子上麵的圖案全都描在隨身帶來的木片上。就在準備離開時,他蹲下身子,打算觀察一下石碾子的底端,看看古代匠人是否也在那裏下過工夫。
就在此時,匠人突然驚叫一聲,跌坐於地。古碾下麵赫然蜷曲著兩具腐屍,顯然是受驚的衛人躲在碾下,被魏武卒亂槍捅死的。由於時間太久,兩具屍體早已腐爛,怪味正是散發出來的屍毒。
許是驚嚇過度,石匠欲翻身爬起,兩腿卻是發軟,好不容易才挪後幾步,掙紮著起身,掉頭跑迴家去。當天倒也無事,次日晨起,他陡然感覺身上發冷,急叫妻子熬來薑湯喝下,仍未見輕。妻子見他臉色泛青,青中泛紫,目現綠光,甚覺奇怪,問他怎麽迴事,他隻是搖頭。可能是怕嚇到妻子,對於碾下的兩具腐屍,他隻字未提。
這日夜間,匠人未能熬到天亮,竟是死了。
好端端的丈夫深夜暴斃,年輕的妻子悲傷欲絕,哭得死去活來,鄰居及匠人親屬全被驚動了,無不趕來奔喪。因見匠人全身鐵青,眾人皆不知他得的是何怪病,有說是叫小鬼抓了,有說是叫閻王抽了,裏裏外外沒有一個好說辭。家人也覺得死相難看,趕忙弄來壽衣將他穿上。剛巧鄰居一個老丈有副現成的桐木壽材,家人出錢買過,將他入殮了。
按照習俗,平民死後,入殮三日方能下葬。村人留他連過兩夜,於第三日向晚時分,一路上敲敲打打,將他抬往村南的祖墳安葬。
送葬途中,一長溜人披麻戴孝,號哭聲聲。
因桐木壽材不重,村中石匠又都是力氣人,因而隻用了四人抬棺。四個抬棺者中,走在後麵的是死者的兩個鄰居,也是一對叔侄。將要走到墳地時,侄兒小聲對叔父說:“六叔,前日入殮時,我見裏麵的這人——”朝棺材努了一下,“臉色烏青,嚇死我了!”
這位六叔額上虛汗直出,明顯一副勉力支撐的樣子,但還是瞪他一眼:“不要胡說,小心被他聽見,抓了你的魂!”
說話間,六叔陡然打個趔趄,但又挺住了。侄兒做副鬼臉,正要嘲笑六叔膽小,突然呆了,怔怔盯住他道:“六叔,你臉上也——也泛青了!”
他的話音剛剛落地,六叔再也支持不住,兩腿一軟,歪向一邊。棺木陡然失去一角支撐,滑掉於地。
侄兒放下抬杠,哭叫道:“六叔!六叔——”
眾人聞聲,齊圍過來。
侄兒一把抱住六叔,走到路邊。六叔的臉色越來越青,一手緊抵喉嚨,一手指著棺材,費盡氣力說道:“是——是他——”
侄兒似乎突然間意識到什麽,兩眼發直,慘聲驚叫:“鬼呀,鬼呀,鬼抓人嘍!”瘋了般撒丫子就跑。
眾人皆吃一驚,正自麵麵相覷,披麻戴孝的人群中又有一人臉色烏青,歪倒於地。眾人一看,是死去石匠的年輕妻子。
眾人一下子傻了。又有人發一聲喊,大家各自慌神,四散逃去。
此後沒過幾日,附近村裏死者頻頻,路上、田邊,處處可見全身青紫的屍體。活人都學乖了,各自躲在家中,沒人去理死者。村頭一棵大樹下麵,幾個被鬼抓的村民佝僂在那兒等死,另有一人半跪在地上,似在向上天祈禱。
疫情迅速蔓延,幾天之內,竟已波及楚丘。楚丘守丞栗平聞知詳情,知是瘟神來了,使人飛報相府。
這日是大朝,老相國孫機由於連拉幾日肚子,偏巧告假,在府中養病。收到急報,孫機匆匆閱過,臉色一下子變了,顧不上身體虛弱,急叫家宰駕上軺車,朝衛宮急馳。
軺車在衛宮門口戛然而止。孫機在家宰的攙扶下走下車子,手捧急報,跌跌撞撞地踏上大殿前麵的台階。由於慌不擇路,加上身體疲弱,一隻腳板未能及時抬起,被台階上的青石結結實實地絆了一下。家宰眼疾手快,箭步衝上,一把扶住。
看到這種情況,家宰也就顧不上家臣不得上朝的禮數,扶起孫機,緩步走上宮前台階。
正殿裏,眾臣正在向衛成公奏事,突然看到孫機進來,頓時一怔。孫機衝前幾步叩拜於地,手捧急報:“啟稟君上,楚丘栗將軍快馬急報,平陽、楚丘陡起瘟病,患者全身青紫,重則頃刻暴卒,輕則殘喘數日而斃。眼下死者逾百,百姓聞風色變,民心惴惴——”
聽到“瘟病”二字,滿朝文武皆驚,麵麵相覷。
內臣急走過來,從孫機手中接過急報,雙手呈與衛成公。衛成公顫著雙手接過,目光掃視一遍,神情竟如呆了一般。
孫機小聲奏道:“君上——”
衛成公醒過神來,長歎一聲:“唉,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兵禍前腳剛走,瘟神後腳就到,難道是上天亡我衛室不成?”將頭轉向孫機,“老愛卿,可有除瘟之方?”
孫機搖頭道:“按史書所載,禹時洪水泛濫,雍州鬧瘟,曆時三月,屍橫遍野,死者逾十萬計;武王伐紂之時,殷地鬧瘟,死者不計其數,國都幾無禦敵之兵……君上,瘟禍不比兵禍。兵來尚有將擋,瘟禍……”
衛成公聲音發顫,目光轉向朝臣:“這——這可如何是好?”
太師眼中閃過一道冷光,眼珠子連轉幾轉,趨前一步:“臣弟有奏!”
衛成公忙將目光轉向太師,急切問道:“快,愛卿有何妙策?”
太師緩緩說道:“據臣弟所知,瘟病是天殺之禍,無方可治!”
衛成公一下子怔在那兒:“這——愛卿是說,寡人獲罪於天了?”
太師瞥一眼孫機,別有用心道:“君兄是否獲罪於天,臣弟不敢妄言。不過,眼下天降瘟神,卻是實情!”
衛成公沉思有頃,目光緩緩落在太廟令身上:“愛卿主司祭祠,可否代寡人問問,寡人因何使上天震怒,降災於衛?”
太廟令跨前一步:“迴稟君上,恕微臣鬥膽犯言,前番戾氣上衝,彗尾掃庚,當是上天示警。微臣已將上天所示奏報朝廷,朝廷卻置上天所示於不顧,不當戰而戰,招致平陽屠城、楚丘、帝丘被圍之禍。戰事完結,朝廷又未及時敬天事鬼,化散戾氣,終釀此災!”
太廟令振振有詞,不言君上,隻言朝廷,矛頭顯然是指向相國孫機的。衛成公聽得明白,半晌無言,末了長歎一聲:“唉,戰後理當敬天事鬼,寡人隻顧忙碌,竟是誤了。瘟神適衛,罪在寡人哪!”又頓一下,抬頭望向太廟令,“愛卿可否代寡人祈請上天,請上天召迴此神,化解災殃?”
太廟令奏道:“迴稟君上,微臣並無此能。不過,據微臣所知,大巫祝可神遊上天,溝通鬼神,君上何不召他試試?”
衛成公眼中亮光一閃:“快,有請大巫祝!”念頭一轉,“慢!擺駕太廟,寡人親去懇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