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百七十九章


    “子敬向主公提出了兩個帝位承繼的方案……”諸葛亮簡潔明了地介紹了那兩個方案,表麵是在迴答蒯越的詢問,實際卻是為趙雲和魏延作介紹。


    蒯越實際上對兩個方案已有所耳聞,仍一無所知的是趙雲和魏延。


    “末將以為第一個方案較好,以主公的名望和身份,承繼天子之位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如果主公繼位,必能大大鼓舞荊、揚、交三州軍民之心!”一聽罷介紹,魏延當即表態道。


    見大哥沒有點頭表示認可,蒯越斟酌著說道:“魏將軍說確實在理,但不知主公的意思如何?”


    在眾人關注的目光下,大哥沉吟了片刻,緩緩開口說道:“此間都非外人,我也就不諱言了!以眼下情形,由我承繼帝位並不適宜……”


    “大哥說的是……伏皇後腹中龍胎?”我微蹙眉頭,略帶疑惑地說道。


    “這也是原因之一……”大哥先是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陛下新近駕崩,若我心急於承繼帝位之事,難免會予人以口舌。”


    “伏……皇後的龍胎至少還得有6個月才能出世,如果主公不願繼位,那許昌曹操必然會先行更立新帝,到那時豈不是將大好的局麵葬送?”魏延不太理解地說道。


    “文長將軍,你說錯了……”諸葛亮輕搖羽扇,輕笑說道,“以目前的情形而言,先行策立新帝,反而不是件好事。”


    “孔明說的不錯,這件事上,確實是後發者製人。先發者製於人……”徐庶笑了笑,接著諸葛亮的話說道。


    “這是為何?”魏延雖然頭腦不錯,但對戰場以外的事情畢竟還是比較生疏。


    “曹操弑殺天子之名雖然已是人盡皆知,但卻未必是人盡皆信。目前仍有不少人對此持觀望態度,希冀能從主公和曹操隨後的行動中看出些端倪來。


    ”徐庶緩緩解釋道,“而帝位承繼之事,正是一個可資考察的由頭。誰在這事上表現得過於熱切,就越容易惹人懷疑。”


    “如此說來。這件大事豈不是要無休止地拖下去了?國不可一日無主,大漢怎可經年累月而無天子?”趙雲愕然地說道。


    “子龍不必擔心!”諸葛亮帶著溫熙地笑容,和聲說道,“曹操拖不下去的……”


    “為何?”趙雲問這話時,連我都好奇為什麽諸葛亮會得出“曹操拖不下去”的結論。


    “比之曹操,主公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伏皇後身在揚州……”諸葛亮不緊不慢地說道,“以名分看,最有資格繼承帝位之人。自然是陛下的皇子。


    雖然目前尚不知伏皇後腹中龍胎究竟是男是女,但終究有五成的可能。這五成的可能,對主公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即便伏皇後誕下地是公主,主公還可以另有備用的方案。


    但對曹操而言。這五成的可能卻是極為致命的。一旦伏皇後誕下皇子,而如果那時雙方都未能策立新帝,則帝位之爭將毫無懸念。


    所以,曹操無論如何也不敢與主公打這個賭。


    若亮所料不差。隻要有耐心等待,曹操在五個月之內必然會另尋宗室子弟策立為新帝。


    屆時,民心必將更加傾向於主公,如若最終伏皇後未能誕下皇子,那時便是主公的最佳時機。”


    諸葛亮最後這句話雖然沒有直接挑明,但所謂的最佳時機,指的正是大哥承繼帝位。


    仔細思索之後,不得不承認諸葛亮這計劃簡直可說是完美。逼迫曹操先行立帝。使民心更向大哥,如果再確認天子無男性子嗣,大哥登基為帝就不會有任何障礙。


    隻是,不知道諸葛亮的計劃裏,有沒有包括一個關鍵地問題————在條件成熟時,保證伏皇後隻能誕出公主……


    我特意將目光投向諸葛亮,卻隻見他那溫和柔熙的微笑麵龐,連眼中都看不出任何異色來。


    “孔明此策甚善!”廳內沉默了片刻後。蒯越首先開口附和了諸葛亮的計劃。


    “不錯!”我與大哥、二哥對視一眼後。隨即也點頭表示認可。


    …………


    又繼續商議了另一些事情後,大哥讓徐庶、諸葛亮等人先行迴府稍事休息。再過兩個時辰就要準備大葬之事了。


    廣闊的大廳裏,隻留下了我們兄弟三人。


    “嗬~~!”大哥話中有著掩飾不住的疲憊之意,“當日定下攪亂許昌地計策時,實在沒想到會造成如今的結果。


    要是沒有孔明、子敬他們籌謀,僅以我,恐怕真要束手無策了。


    也不知道這樣的事態進展,對大漢究竟是禍是福?如果此事最終導致漢室加速傾覆,來日九泉之下怎有麵見高祖、武帝!”


    說到這裏,大哥仰頭看天,長長地歎了口氣。


    “我確信此事必會成為漢室重振的契機,大哥也必會成為光武第二。”我起身走到大哥地身後,肯定無疑地說道。


    “三弟說的正是,大哥不必憂慮。我與三弟必會助大哥成就大業!”二哥也緩緩走了過來,應聲說道。


    “恩……”大哥消瘦的麵龐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一手握住我的手,另一手握住二哥的手,微點了點頭,隨即緩緩閉上了疲憊的雙眼。


    片刻後,輕微的酣聲從大哥鼻中傳出……


    夜空中,烏雲逐漸散去,皓潔地月光灑落在大廳外,清清冷冷……


    ……………………………………………………………….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就是緊鑼密鼓的天子入葬和大祭儀禮。


    全程參與的我,在大感疲勞的同時,心中也生出些許感慨。這幾天,或許就是這位可憐天子一生中最為風光的時候了。壽春和許昌。同時在為他進行隆重地大祭。


    從繼承帝位的那一刻起,獻帝就成了一個受人操縱地傀儡,從董卓到李傕、郭汜,再到曹操,沒有哪一刻他能真正行使自己作為天子應有地權力,甚至,連他的皇後都保全不了。


    不過,這一切地屈辱。都隨著大葬而化為一掊塵土。與他做伴的,是埋葬在壽春的我軍六萬將士。(獻帝地大陵是由諸葛亮親自設計。


    諸葛亮巧妙地將帝陵與陣亡將士陵園連接起來,讓六萬陣亡將士成為獻帝的衛戍軍,這樣就省去了生祭陪葬。)


    。


    即使在大祭的時候。劉、曹雙方的輿論互攻都沒有停下。


    曹操麾下有名的文學大家、官拜五官將文學的陳琳陳孔璋,著文一篇攻擊大哥枉稱仁德,實乃奸佞,並指天子駕崩之事乃是由大哥直接謀劃,稱大哥是有意自篡帝位。


    故而設計弑殺天子,並駕禍給曹操。


    陳琳的文筆絕對一流,他這篇帶著檄文性質的文章,通篇上下不見半個激烈地文章,但隱藏於其中的卻是無比犀利的鋒芒。而且裏麵還隱隱涉及到大哥的身世。


    (陳琳也算是文壇罵手流的始祖)


    見到陳琳地這篇文章,連沉穩持重的大哥都不禁有些微微氣怒,諸葛亮則當即動筆,在半個時辰內寫出了一篇洋洋灑灑三千多字的《駁陳孔璋書》。


    酣暢淋漓地將陳琳的文章痛批了一通,更將其斥為無德無行,無羞無恥地士人敗類。


    陳琳與諸葛亮的兩篇文章,隨後便引發了荊、揚士人與北方士人的激烈口水仗。而在北方士人之中,同樣也發生了激烈的內戰。


    。


    建安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大哥攜伏皇後、盧毓、劉助一行返迴廬江。


    迴到廬江後,就帝位承繼之事,大哥與以盧、劉為首的南逃朝臣進行細致的商議。


    征求了伏皇後的同意,並拒絕了部分官員提請大哥繼位的建議,最終決定————暫不立新帝,等候伏皇後腹中胎兒地誕生。


    在伏皇後臨盆前,先在廬江組建起臨時朝廷,以對抗曹操的許昌偽朝廷。


    大哥由征南大將軍晉升為大將軍、大司馬,錄尚書事,負責總攝朝政。同時,爵位也由宜城鄉侯晉為楚公;


    盧毓由侍中晉為司徒。位列三公;


    原尚書郎劉助晉為司空。位列三公;


    國舅伏德晉為太常(九卿之首,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


    二哥由前將軍晉升為征東將軍。漢壽鄉侯;


    我由右將軍晉升為征西將軍,東鄉侯;


    益州刺史劉璋拜為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皇族與外戚事務),仍兼領益州刺史;


    名士許靖出任光祿大夫;


    蒯越拜為光祿勳(九卿之一,掌管宿衛宮殿門戶);


    交州刺史張昭拜為廷尉(九卿之一,掌管刑法獄訟),橫野將軍李通晉平南將軍,領交州刺史。


    徐庶領暫行衛尉之權(九卿之一,掌管宮門警衛),兼前軍師;


    諸葛亮暫行大司農之權(九卿之一,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兼領左軍師;


    龐統暫行少府之權(九卿之一,與大司農一同掌管財貨),兼領右軍師;


    孫乾暫行大鴻臚之權,(九卿之一,掌管接待賓客之事);


    魯肅暫行太仆之權,兼領後軍師;


    ……


    平南將軍劉磐晉升為前將軍(劉磐本來官職就高);


    蕩寇將軍趙雲晉升為左將軍;


    馬岱晉升為右將軍;


    黃忠晉升為後將軍;


    魏延晉升為平北將軍;


    甘寧晉升為平東將軍;


    陸遜晉升為平西將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桓侯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宇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宇之樂並收藏桓侯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