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太多的懸念,清醒過來的曹丕,十分清楚的了解到了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他首先驅逐了倭人國的使節,並揚言絕對會報複迴來,而京兆王在他被蠱惑之時的一切動作,也早有心腹告訴了他。


    向來天性薄涼的曹丕,對待這個並非親子的京兆王,又怎會心慈手軟,他直接剝奪了京兆王的爵位,這樣一來,在大臣都認為身為平原王的曹叡成為太子應該不會有任何懸念了,但是曹丕卻依舊將這件事擱置了下來,哪怕曹叡在此事中又起了關鍵的作用。


    那些京兆王一派的官員們,更是被罷黜的罷黜,流放的流放,起淒慘的下場簡直令人心生不忍,而這一切,都與荀粲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若荀粲真的沒有勝過那個倭人國的巫女的話,那一切又不一樣了。


    至於那位聲名鵲起的公子榜眼梅長蘇,則仿佛一夜之間就銷聲匿跡,其隱匿程度,比起當年的荀粲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便有不少八卦黨發現,原來這梅長蘇根本就和王越扯不上任何關係,而這世間,仿佛根本就沒有梅長蘇這個人一樣……


    不過這反而將梅長蘇吹噓得更加神秘起來,畢竟當時那“英雄識辨,俯首梅郎”的名頭非常響亮,公子榜上那“滿腹奇詭,算無遺策”的評價也著實牛b,可是他到底去了哪裏呢?


    隨著荀顗利用活字印刷術狠狠的為荀家謀取了巨大的利益之後,這活字印刷術也漸漸傳播了出去,這便導致了報刊雜誌的誕生,可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很多人知道這《旦榜》絕對是謀取了很多暴利的,它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各大榜單以外,那些誌趣逸文成了最受歡迎的讀物,有筆名為玉散人的家夥,就專門以寫極度意淫的逸文而聞名,甚至在太學學子中都非常風靡。


    而自梅長蘇消失後,便有筆名為“海宴”的作者,是那名為梅長蘇的公子榜眼的崇拜者,她是個閨中女子,對於神秘的梅長蘇非常崇拜,她提筆寫下了一部情節引人入勝的篇章,名字便叫《琅琊榜》——一卷風雲琅琊榜,囊盡天下奇英才,她將梅長蘇寫成了“江左梅郎,琅琊榜首”,在帝都洛陽翻雲覆雨,機關算盡,最終為了整個魏國謀劃,統一天下的故事……


    由於此文是根據現實來寫的,而梅長蘇身份非常神秘,於是這個想象力很好的作者,給梅長蘇按了三個身份,一個是被老爺爺王越收養的孤兒寒士,一個是武林第一勢力江左盟盟主,還有一個自然是憑借一己之力輔佐京兆王的深沉謀士……


    而作者不僅構思了一個一環扣一環的各種陰謀,還將已經隱退的昔日的公子榜首荀粲,寫成了一個幕後**oss,畢竟在現實中,是因為荀粲挫敗了京兆王的野心,也導致了梅長蘇的神秘消失。


    這讓這位崇拜梅長蘇的作者很不滿,但顯然她也考慮到了荀粲的崇拜者也有很多,如果一味的黑荀粲的話,導致全書被噴的話卻是自找,於是她在最後又洗白了荀粲,一場梅長蘇同荀粲相愛相殺的狗血故事,讓連載這《琅琊榜》的旦榜雜誌銷售額都上升了好多,最後的結局是梅長蘇同荀粲沒羞沒躁的幸福生活在了一起,這讓許多叫做“腐女”的生物徹底愛上這本可歌可泣的《琅琊榜》。


    而《琅琊榜》的風靡,甚至令某些粉絲希望將現實生活中的公子榜,改成琅琊榜,這樣聽起來都更好聽一些……


    就因為這本《琅琊榜》,梅長蘇成了人們心目中一個完美的謀士,畢竟他的身份可是寒士,而這樣的身份,讓看這本書的多數人非常有代入感,好似自己成了梅長蘇一樣,當然,如果最後的結局改一改的話,或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


    《琅琊榜》的風靡神化了無比神秘的梅長蘇,吳國有的逸文作家看不下去了,區區一個梅長蘇,又怎比得上我們吳國的公子榜首江哲?


    又是一名閨中女子,將自己的筆名取作“隨波逐流”,然後提筆寫下了一本《一代軍師》,講述了主角江哲江隨雲,如何用自己的智謀,為吳國一統天下的故事,其中江隨雲跟某個名妓之間,還演繹了一場令人唏噓不已的愛情悲劇,並且江哲為吳國謀劃的理由,居然是為了這個妓女報仇!因為吳國的太子玩弄了這個妓女,這個妓女性子烈,居然自殺了,然後江哲衝冠一怒為紅顏,輔佐二皇子,成功把太子搞死搞殘……而現實生活中,江哲可是吳太子四友之一,對孫登也沒任何反感。


    此書一出,在吳國最為發達的青樓圈子裏極其流行,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江哲是個好男人,很愛自己的妻子孫魯育,生活幸福美滿,也從來沒做過什麽出軌的事情,不過他們當然不知道江哲有個損友叫做荀粲,這廝曾差點將江哲給用美色腐蝕了,而在書中,才高八鬥的江哲,被虐得很淒慘,還深深愛著一個名妓,這是個多麽讓妓女們有代入感的書啊……


    此書在吳國流行的程度,完全可以媲美《琅琊榜》,這兩本奇書被人奉為謀士必看之經典,梅長蘇同江哲兩人也常常被拿出來比較,然後人們發現,隻要是謀士,就必定要身體孱弱,一邊咳嗽,一邊陰人,哪怕梅長蘇從小練武,卻也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身體受了重傷,最後憑借驚人的智慧來逆天。


    然後又有一名閨中女子,她非常迷戀公子榜首荀粲,提筆寫下一本《名門公子》,就當人們認為這也會成為一本謀士經典時,這位女子卻另辟蹊徑的寫了這荀粲是如何玩弄古琴沉迷美色的故事,這名閨中女子,名字叫做曹薇,據說是她成了荀粲夫人之後,無聊之作。忘了提了,這廝的筆名,居然叫做青澀蘋果,因為她覺得自己是永遠長不大的天然呆蘿莉。


    ……


    曹丕自那次聽了荀粲用繞梁彈奏的《梅花三弄》之時,當真是覺得此為仙音,便愈發想要將荀粲召進宮來為他彈奏,然後又知道了荀粲在道法上的修為同樣不俗,他便確信了,荀粲絕對能煉出仙丹。


    曹丕心中對於荀粲還是頗為感激的,畢竟他是被荀粲的仙音給治好的,而此時既然荀粲已經露出的蹤跡,那麽將其請進皇宮也比較容易了,他覺得荀粲很忠心,估計是一聽到自己被邪術所控,便從外遊曆歸來,拯救自己,這讓曹丕非常欣慰。


    好吧,荀粲其實是迴潁川滋潤美女去了,在滋潤的同時再沉寂下來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罷了,原本陷入糾結中的他,這時已經從糾結中恢複了過來,覺得男人根本不要有那麽多的煩惱,隻要擁有了權勢和金錢,對每個女人都溫柔體貼美好,那一切就變得簡單起來了。


    這時荀粲還在迴長信宮的路上,他同諸葛芸非常大膽的采用了傳說中的六九式,諸葛芸手嘴並用,雖然手法口技依然十分生疏,但她已經努力在做得更好了,作為一個向來比較喜歡享受,敢於放肆的女孩,為男人做這樣的事情還是第一次,但在用那香舌環繞著的時候,她的內心卻由衷的升起了一種滿足感。


    而荀粲的動作自然是無比嫻熟了,他那靈巧無比的舌頭在果果那粉嫩粉嫩的木耳上來刺激著,有時還會深入一番,讓第一次受到這樣服務的諸葛芸,簡直爽翻了天,她忽然便領悟到了愛情的最終本質是什麽,那就是**。


    然後諸葛芸就發現荀粲最大的優點是在哪裏了,雖然嘴上說著玩弄女人,但事實上卻是,他是在為女人服務,每個他玩弄的女人,都可以獲得同樣的享受,這樣的話,似乎他的作用也就是一個高級男妓,每當想到這樣高高在上的名門公子,在努力取悅著自己,諸葛芸都會發自內心的產生一種征服感。


    此時諸葛芸在一邊用嘴時,身體還在前後蠕動著,那胸前的一對飽滿,非常誘人的摩擦著荀粲的小腹,並擠出了誘人的形狀,而這樣的觸感,顯然讓荀粲非常享受……


    待到馬車到了長信宮時,車中的兩人,已經穿好了衣衫,隻是相擁在一起,臉上都帶著滿足之色,顯然互相取悅的十分愉快,而車中也有一些比較奇怪的味道,不過自然會有專人打掃,馬車之中的物品,可是每天都換新的的,隻是外表看起來普通一些罷了。


    荀粲牽著諸葛芸的手下來時,早有侍婢詩情畫意二人在那兒恭候,當她們看到那位身著道袍的秀美女孩時,不由心中微微驚訝,這還是七公子第一個帶迴來的女人,原本她們還以為七公子真的隻對貴妾唐婉一人忠貞不二呢,沒想到,七公子終於“開竅”了啊……


    不過這個女孩,看起來可確實美麗呢,雖然穿著素雅的道袍,但渾身上下都充滿了一股高貴的氣質,一看這身份就不同尋常,而且看她同七公子親密的模樣,顯然兩人之間的關係,也不一般,不知道唐婉看見這一切,會怎麽樣。


    第四百二十三章 爭風吃醋


    荀粲迴到長信宮並沒有多長時間,曹丕的詔令又到了,其中包括一些賞賜,其中最令荀粲心動的,莫過於名琴繞梁的借用權了,這名琴繞梁乃是四大名琴之一,珍貴非常,要賜給荀粲的話,顯然心胸並不是很寬闊的曹丕做不到,但若是借的話,那自然可以了,不過在借之前,為君王奏上一曲,那是必須的。


    當唐婉見到身著道袍的諸葛芸時,臉色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但心中卻覺得無比鬱悶,像是被什麽堵住了一樣,雖然她是荀粲的貴妾,一直對荀粲的百依百順,將荀粲伺候的非常舒心,而她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也就是荀粲在這長信宮中,自始至終都隻寵溺著她一個人,她覺得非常的幸福。


    但隻要是一個正常的女人,都不會願意和別的女人分享男人,哪怕這是在所謂三妻四妾的古代,因此古代的宅鬥宮鬥之類的事情總是很多,若說男人是在外建功立業的話,那女人大抵都在宅內如何爭奪男人的寵愛,並尋思著如何生下一男半女,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唐婉在荀粲的獨寵之中,差點都忘記了他真正的身份,隻是將她當作自己最愛的男人來看待,並有些沉醉的認為,她的荀小郎會和她兩人永遠長相廝守下去,可當諸葛芸拉著荀粲的手,一臉容光煥發的出現在唐婉麵前時,唐婉才醒悟過來,完全從那樣美好的夢境中清醒了過來。


    唐婉是個聰明的女人,雖然被荀粲獨寵,但卻從來沒有在荀粲麵前露出過恃寵而驕的樣子,因為她深深的知道,自己是沒有母族可以依靠的,在這樣並不算太平的世道中,能依靠的,也隻有荀粲這個算得上不錯的夫主了,若是碰上那種真正將女人當作貨物看待的世家子弟的話,或許玩膩了以後會直接將她送人。


    所以唐婉沒有露出一絲對於諸葛芸的敵意,臉上隻是帶著那種矜持優雅的微笑,甚至還能鎮定自若的為荀粲沏茶,她恭恭敬敬的將茶端到荀粲的麵前,然後用那種極其迷人的美少婦口吻說道:“夫君,請慢用。”


    此言一出,坐在那兒的諸葛芸挑了挑眉,頗為玩味的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個優雅矜持的美少婦,從舉止談吐來看,簡直看不出任何的瑕疵,長年在荀粲的嗬護中,唐婉平日裏過得非常輕鬆閑適,畢竟隻要荀粲不在,她就是這長信宮最有權勢的女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長信宮已經成了屬於唐婉的領地。


    在如此富貴的環境中熏陶著,唐婉的身上早就沒有了當年身為侍女的自卑,她的身上充滿了一種貴婦人的氣質,而剛剛那聲“夫君”也喊得極其自然,其中蘊含的感情,若細細品味的話,更是讓人覺得十分深厚,顯然,她在微笑中說出的這一句話,已是對諸葛芸的很好的反擊。


    諸葛芸摸著下巴,秀美的臉上帶著一絲慵懶,在那慵懶之中卻蘊含著灑然之氣,整個人氣質十分出塵,雖然僅僅穿著素雅的道袍,卻同樣充滿了一種高貴的氣質,顯然她的身份很是不凡。


    荀粲這時十分愜意的品味著唐婉沏得好茶,他的這位從小照顧著他長大的貼身侍女,在茶道上的功夫可是非常不賴的,更別說廚藝什麽了,雖然長信宮中也有專門的廚師,但每當荀粲纏著唐婉要她親自下廚時,唐婉都會微笑著答應,或許這與她學會了不少來自荀粲記憶中的菜譜有關。


    給諸葛芸端上茶水的,卻不是唐婉,隻是長信宮的一個小侍女,顯然唐婉雖然微笑著,不敢對荀粲有任何不滿,但對於這個長相身材皆是極品的女道士,並不待見,在這裏,她可是女主人。


    諸葛芸將這一切都看在眼底,她在心裏冷哼一聲,真是凡塵女人的智慧啊,可她心裏還是氣得不行,雖然早就知道荀粲有好幾個侍妾,畢竟這是世家子弟不可避免的,但第一次見到時,免不了心裏覺得別扭……


    諸葛芸臉上忽然浮現出溫暖的笑意,隻是很輕鬆隨意的對荀粲說道:“對了,大笨蛋,你真的那麽想要得到那個曹薇,並娶她為正妻?”


    唐婉聽到“正妻”二字,身體微不可查的顫了一下,這時她才覺得自己身份的尷尬,無論怎樣,她也隻是一個貴妾而已,如今的婚姻製度,還是一夫一妻多妾製,所謂的平妻,也頂多隻能算是外室而已,其本質卻還是妾。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宗法/倫理社會,“一夫一妻”被視為婚姻的基本原則,《春秋·隱公五年》中雲:“諸侯無二嫡”,意思是即使是天子諸侯也不能同時娶兩個妻。班固編寫的《白虎通義》就曾說過:“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至庶人,其義一也。”《新唐書·儒學傳下·韋公肅》:“古諸侯一娶九女,故廟無二嫡,自秦以來有再娶,前娶後繼(繼妻),皆嫡也,兩祔無嫌。”


    所以荀粲要娶兩個妻子,是不可能的,無論怎樣,他也隻能擁有一個正妻而已,諸葛芸對此並不在意,她本人的性格同荀粲相似,瀟灑隨性,隻要同荀粲在一起玩得有趣就行,等到什麽時候大家都玩膩了,那就好聚好散,到時候她就真的可以一心一意去追求道家的飛升了,說不定真的可以得道成仙。


    但是唐婉卻對這個“正妻”很重視,如今她應該算是荀粲唯一的貴妾,至於蘇小小之類,雖然也是名義上的妾,但卻是外室,幾乎不會受到正妻的管轄,但她卻是內室,等到正妻來了後,絕對是需要服從正妻的,因此唐婉聽到這話,心中隻覺得一陣發涼……


    有句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唐婉過慣了這種無拘無束享受著荀粲獨寵的日子,哪怕是一般世家子弟的正妻,也沒有她過得自由閑適,她覺得當初能成為荀粲的侍女,也不知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可一旦荀粲真的有正妻的話,若是荀粲在的話,唐婉自然會覺得無比安全,她知道自家的夫君是什麽性格,絕對的喜新不厭舊,她從來不會在意荀粲在外麵有多少女人,也沒有權力去幹涉荀粲什麽,她隻是安安分分,就能獲得如此富足安定自由的生活,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可若是荀粲不在的話,若是那位正妻太過善妒刁蠻,那自己身為貴妾,絕對會過得非常淒慘,正妻的權力之大,可是可以將小妾直接賣掉的,當然,在家中自然還是男人最大,若正妻惹怒了強勢的男人,直接休了也有可能,那種能騎在男人頭上的母老虎,除了性格刁蠻以外,大抵是因為母族較為強勢。


    所以說,諸葛芸這句輕描淡寫的話,簡直是戳到了唐婉的最痛處,當然諸葛芸在心中確實是不爽的,那個名叫曹薇的女孩,到底是什麽來頭,居然能迷得這大笨蛋神魂顛倒,春心蕩漾,好吧這確實誇張了點,但能讓這荀粲產生小小的心動感覺,那也已經很了不起了,雖然比自己差一點。


    而諸葛芸的這句話,也讓唐婉轉移了對諸葛芸的小小醋意,因為很明顯諸葛芸是不可能成為荀粲正妻的,而唐婉也看出這個女孩,似乎對荀粲也沒太多的看中,像是在嫖男妓一樣嫖荀粲,所以她很快就放下了對諸葛芸的戒心,因為對唐婉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正妻,不得不佩服諸葛芸的聰明,因為唐婉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在諸葛芸的算計之中。


    荀粲輕輕抿了一口茶,兩個女孩的僅僅一句話交鋒,他看在眼裏,心裏跟明鏡似的,他本人就是個禽獸人渣變態,所以對於女人為了他吃醋的行為,非常喜歡,這讓他很有一種優越感,他很想感歎封建社會果然是男人的天堂,不過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權勢富貴之上的,旋即他又否定了這個結論,應該是隻要有權有勢有地位有實力,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天堂,隻不過古代可以正大光明的開後宮,而現代則要偷偷摸摸的開。


    這時荀粲很是理解的摸了摸唐婉那細膩白皙柔嫩的手,給了她一個溫暖的眼神,這讓唐婉那有些慌亂的心漸漸平複下來,他隻是對諸葛芸淡淡道:“果果,娶那曹薇為正妻,隻是得到她的最後手段而已,我的目的,應該是如何讓她愛上我,好好的將她捕獲,就像你一樣。”


    諸葛芸不爽的看了荀粲那握著唐婉的手,很是霸氣的指著荀粲的臉,然後冷笑道:“笨蛋你給我搞清楚一點,明明是我將你捕獲的好不好,在我眼裏,你也就是個玩物而已,我才沒有愛上你呢,自戀狂!”


    唐婉心中頗為駭然,這個家夥真的是個女人嗎,居然敢這麽對待夫君,難道她就不怕失去夫君的寵愛嗎,還是說,夫君其實就好這一口?而唐婉也不知道諸葛芸的真正身份,諸葛芸確實不怕失寵,因為她的家世不凡,有獨立的能力,不必依靠男人,對於荀粲這樣的人渣也認了,她作為修道者,觀念也比較瀟灑開放,大家互相取悅一番而已,就當是炮友了。


    荀粲對諸葛芸的話不以為意,這果果嘛,總是言不由衷,傲嬌公主係,嘴上功夫厲害,但隻要自己使用行動,立馬保證這果果軟癱在自己的懷中,她的驕傲隻是看似堅硬的一層殼而已,打開了那層殼,裏麵卻是又軟又嬌的內心。


    第四百二十四章 盡在意料之中


    諸葛芸同唐婉兩人經過互相的試探之後,荀粲便開始主導局麵了,他首先介紹了一下兩人,當荀粲提到諸葛芸乃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女時,唐婉臉上的神色不由微微變了變,沒想到這個穿著素雅道袍的女人,居然來頭這麽大……


    而後唐婉卻又覺得自家夫君的本事更大,因為荀粲十分坦誠的說了自己是同諸葛芸如何結識的,又有怎樣的親密關係,並希望大家都像親人一樣和平相處。


    唐婉表麵上很順從荀粲的觀點,但心裏卻有些不以為然,隻要是女人,都會有妒忌之心,如果說大家不在一個宅院中生活的話,那還好說,但一旦在一個宅院生活的話,那就免不了會為了爭寵而暗中勾心鬥角一番,這現代女人或許還能專注於事業做個女強人什麽的,但古代的大多數女人,一入豪門,簡直就是將爭寵當成了事業,而生下男孩的話,則意味著事業有了保障。


    不過唐婉知道了諸葛芸的身份,以及暗中推測了一番她的性格之後,便釋然了,她同夫君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比較隨性的那種,互相取悅,不存在誰依附誰,這樣的話,那就沒什麽問題了,當作親人一樣和平相處也無所謂,因為諸葛芸無法動搖她的地位。


    而諸葛芸也從荀粲的口中,知道了唐婉的消息,原來是荀粲從小的貼身侍女,唐婉這樣的身份,也讓諸葛芸心中的芥蒂少了幾分,因為世家子弟從小的貼身侍女,納為侍妾,本就是一個潛規則,隻要是稍稍念舊的男人,都會這樣做,畢竟從小照顧到大,功勞和苦勞都有。


    而且唐婉的外貌和氣質,也讓諸葛芸覺得賞心悅目,這荀粲的品味還是比較有保證的,如果他收一群隻有數量沒有質量的女人的話,那諸葛芸絕對就要拂袖而去,因為這樣的話,豈不是顯得她也降了品味和格調?


    這時諸葛芸也算是看開了,正如她所言,她的情劫,已經算是渡過了,她對荀粲,再也沒有那種恨不得自己獨占,永遠的將他拴在身旁的感覺了,那種熾熱的純粹的愛情,來得莫名其妙,去得卻很幹脆,因為其實她所愛的,是那個她心目中完美無缺的翩翩公子,是她幻想出來的最好的男人,而當時荀粲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與她的幻想有衝突的地方,符合了她的幻想,所以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可是,當她再一次同荀粲重逢時,他卻沒了當初的完美,她原本還抱有幻想,直到荀粲很幹脆的展現出自己的**時,她的幻想在刹那間破碎,她已經將荀粲僅僅看作是一個取悅她的美男了,而她在這之後,智商也仿佛恢複了過來,在知道荀粲當初偽裝的那麽完美,就是為了利用她後,她對荀粲徹底沒了感覺。


    荀粲對此似乎也並不在意,他隻是將諸葛芸定義成一個曾經很談得來的朋友,在床上大家也可以玩得很開心,僅此而已罷了,這樣容貌秀美身材完美的神品美女,可是難得一見的。


    之後諸葛芸同唐婉兩人,似乎很能聊得來,唐婉在心中暗暗佩服這位諸葛家的名門貴女果然見識廣博,談吐不凡,而諸葛芸同樣也在佩服,這唐婉不愧是昔日才華橫溢的公子榜首的貼身侍女,尤其對茶道如此精通,真不愧是名門熏陶而出。


    荀粲見兩女相談甚歡後,不由放心下來,發現似乎開後宮這樣的事情也並不算太難,不過若是要永遠得到每個女孩的真心的話,那可就十分困難了,如果說是“得到過”的話,那或許還顯得容易一些,所以說,這世上最不能長久的,就是當初熾熱的愛情,或許有人要用天長地久白發偕老來反駁,但事實上卻是,年輕時期那種熾熱的愛情,已經轉化為了親情,兩個人會因為孩子、習慣等因素在一起,卻不是因為那種初始的愛情。


    這世上哪有什麽愛情,大抵都是生殖衝動而已,而荀粲估計連生殖衝動都沒有,大概是因為他體質特殊,想要發泄。


    時間就這樣漸漸的流逝,六月七月很快就過去了。


    黃初四年秋八月丁卯,曹丕以廷尉鍾繇為太尉。辛未,校獵於滎陽,遂東巡。論征孫權功,諸將已下進爵增戶各有差。


    卻說蜀漢後主劉禪,自即位以來,舊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細說。凡一應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皆聽諸葛丞相裁處。時劉禪未立皇後,諸葛亮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劉禪即納之。


    黃初四年,也即是建興元年,秋八月,忽有邊報與劉禪說:“魏調五路大兵,來取西川;第一路,曹真為大都督,起兵十萬,取陽平關;第二路,乃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犯漢中;第三路,乃東吳孫權,起精兵十萬,取峽口入川;第四路,乃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軻比能,起羌兵十萬,犯西平關。此五路軍馬,甚是厲害。”


    已先報知諸葛丞相,但丞相卻不知為何,數日不出視事。劉禪聽罷大驚,即差近侍齎旨,宣召諸葛亮入朝。使命去了半日,迴報:“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劉禪轉慌。


    次日,又命黃門侍郎董允、諫議大夫杜瓊,去丞相臥榻前,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瓊曰:“先帝托孤於丞相,今主上初登寶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軍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


    良久,門吏傳丞相令,言:“病體稍可,明早出都堂議事。”董、杜二人歎息而迴。次日,多官又來丞相府前伺候。從早至晚,又不見出。多官惶惶,隻得散去。


    杜瓊入奏劉禪曰:“請陛下聖駕,親往丞相府問計。”劉禪即引多官入宮,啟奏皇太後。太後大驚,曰:“丞相何故如此?有負先帝委托之意也!我當自往。”董允奏曰:“娘娘未可輕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見。且待陛下先往。如果怠慢,請娘娘於太廟中,召丞相問之未遲。”太後依奏。


    次日,劉禪車駕親至相府。門吏見駕到,慌忙拜伏於地而迎。劉禪問曰:“丞相在何處?”門吏曰:“不知在何處。隻有丞相鈞旨,教擋住百官,勿得輒入。”劉禪乃下車步行,獨進第三重門,見孔明獨倚竹杖,在小池邊觀魚。


    劉禪在後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相安樂否?”孔明迴顧,見是後主,慌忙棄杖,拜伏於地曰:“臣該萬死!”劉禪扶起,問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緣何不肯出府視事?”


    諸葛亮大笑,扶劉禪入內室坐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觀魚,有所思也。”後主曰:“如之奈何?”


    諸葛亮意自若曰:“羌王軻比能,蠻王孟獲,反將孟達,魏將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隻有孫權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計,但須一能言之人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憂乎?”


    劉禪聽罷,又驚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測之機也!願聞退兵之策。”


    諸葛亮悠悠道:“先帝以陛下付托與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眾官,皆不曉兵法之妙,貴在使人不測,豈可泄漏於人?老臣先知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馳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憂矣。”


    “又南蠻孟獲,兵犯四郡,臣亦飛檄遣魏延領一軍左出右入,右出左入,為疑兵之計:蠻兵惟憑勇力,其心多疑,若見疑兵,必不敢進:此一路又不足憂矣。”


    “又知孟達引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結生死之交;臣迴成都時,留李嚴守永安宮;臣已作一書、隻做李嚴親筆,令人送與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慢軍心:此一路又不足憂矣。”


    “又知曹真引兵犯陽平關;此地險峻,可以保守,臣已調趙雲引一軍守把關隘,並不出戰;曹真若見我軍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憂。”


    “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調關興、張苞二將,各引兵三萬,屯於緊要之處,為各路救應。此數處調遣之事,皆不曾經由成都,故無人知覺。隻有東吳這一路兵,未必便動:如見四路兵勝,川中危急,必來相攻;若四路不濟,安肯動乎?”


    “臣料孫權想曹丕三路侵吳之怨,必不肯從其言。雖然如此,須用一舌辯之士,徑往東吳,以利害說之,則先退東吳;其四路之兵,何足憂乎?但未得說吳之人,臣故躊躇。何勞陛下聖駕來臨?”


    諸葛亮提出的對應計策,荀粲早在三個月前,已經自謀自破了一番,若他知道這次曹丕的五路大軍侵犯蜀國,隻是荀粲用來給曹叡增加政治籌碼的話,也不知諸葛亮會如何做想……


    此時劉禪恍然道:“太後亦欲來見相父。今朕聞相父之言,如夢初覺。複何憂哉!”


    諸葛亮與劉禪共飲數杯,送陛下出府。眾官皆環立於門外,見劉禪麵有喜色。


    劉禪別了諸葛亮,上禦車迴朝。眾皆疑惑不定。諸葛亮見眾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麵亦有喜色。諸葛亮視之,乃義陽新野人,姓鄧,名芝,字伯苗,現為戶部尚書;漢司馬鄧禹之後。諸葛亮暗令人留住鄧芝。多官皆散。


    諸葛亮請鄧芝到書院中,問芝曰:“今蜀、魏、吳鼎分三國,欲討二國,一統中興,當先伐何國?”芝曰:“以愚意論之:魏雖漢賊,其勢甚大,急難搖動,當徐徐緩圖;今主上初登寶位,民心未安,當與東吳連合,結為唇齒,一洗先帝舊怨,此乃長久之計也。未審丞相鈞意若何?”


    諸葛亮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


    鄧芝曰:“丞相欲其人何為?”


    “吾欲使人往結東吳。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吳之任,非公不可。”


    “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吾來日奏知天子,便請伯苗一行,切勿推辭。”


    芝應允而退。


    至次日,諸葛亮奏準劉禪,差鄧芝往說東吳。芝拜辭,望東吳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名門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澀蘋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澀蘋果並收藏三國之名門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