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粲被這鄭泰這種明顯的仗著《禮記》來強詞奪理的老家夥弄得眉頭一皺,頓時引得周遭一片幸災樂禍的低笑聲,鄭泰這個向來看不起道家學說的老家夥頓時麵露隱晦的得意之色,他可不認為荀粲能和他辯論儒學上的東西。


    而這時,荀粲與鄭泰較上勁的消息頓時被有心人傳遍了整個學院,而夏侯徽也正好來到了這藏經閣,看到荀粲皺眉的樣子,她的念頭一片通達,隻覺得這次荀粲終於要被鄭泰這樣的儒學大師好好教訓了……


    此時荀粲卻淡淡道:“聖人無常師,孔子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粲轉益多師有何不可,況荀令君乃家父也,父教子乃人倫大道,鄭大家難道不教育鄭家後輩?這倒是令粲十分驚訝呐……”


    鄭泰的臉一下子憋得通紅,而周圍所有人的目光都變了,這荀粲犀利的反擊扇得鄭泰找不著北,還諷刺鄭泰沒有家教,這等言辭,當真是犀利無比,而這時荀粲的身份也明了了,居然是荀令君之子,荀六郎之弟,身份尊貴的荀家嫡係!


    這個身份一出,所有人的目光卻再也不敢有任何嘲笑的意思了,荀家的嫡係呀,頂尖的名門公子,比之那衛泓、謝纘等人的身份隻高不低啊!


    ========


    第二更~~~~求收藏票票~~~~


    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取其辱!


    鄭泰沉默片刻,忽然爆發了,他也不管荀粲後麵的反問句,隻是義憤填膺道:“你敢自比聖人!”


    荀粲這時思緒急轉,昂起高傲的頭顱,用不屑的語氣說道:“自比聖人又如何,所謂《禮記》之類不過就是聖人遺留下來的糟粕罷了,聖人早就自己去追尋大道了,好,既然你口口聲聲說什麽聖人,那孔子也曾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的那篇《師說》已經被荀粲直接用來堵住了鄭泰的嘴,他荀粲師的是道,而不是倚老賣老的人!


    荀粲此言一出,如同驚雷在眾人耳邊響起,四周頓時一片壓抑無聲,他高高在上的蔑視這群儒家子弟,而鄭泰卻被這完全無解的反擊弄得氣急攻心,居然悶哼一聲,暈了過去,看來被這場舌戰給反噬了……


    夏侯徽這時望著高昂著頭顱顯露著蔑視姿態的荀粲,她無奈的歎息一聲,跟這人辨難的話,可真是自找苦吃!


    這時反應過來的學子們趕緊將鄭泰送去看病,然後自然免不了小聲議論:


    “沒想到這荀粲在儒學上的造詣也這麽深,鄭老夫子這次可真是栽大了!”


    “荀粲這舌戰的功夫可真是無人能及,看來他不僅精通老莊,連四書五經同樣精通無比!”


    “不愧為荀令君之子啊,他是荀令君的第七子吧?潁川荀七,果然名不虛傳!”


    “太囂張了,太狂妄了,居然敢自比聖人,還說聖人的學說都是聖人留下的糟粕,此等見解,當真是令人聞所未聞!”


    “我看這荀七在經文上的造詣比之荀家六郎都要更勝一籌,荀家六郎隻是通《周易》而已……”


    “但我覺得荀粲此人不過是博聞強記罷了,若說在音律上的造詣,肯定比不得別人的,看起來他不過十五六歲而已,都將時間花在經典之上了,如何還能通音律?”


    荀粲看到了在人群中麵色難看的夏侯徽,他冷哼一聲,迴頭揭下那張挑戰書,銳利的眼神直視在人群中的某人,不複平時的溫潤如玉,反而咄咄逼人道:“夏侯徽,明著告訴你,你還不夠資格,若要比試琴技,叫你那師尊來吧,而且,單單比琴是不是太單調了,我們賭點大的,敢麽?”


    夏侯徽心裏發虛,但一看到荀粲那蔑視的眼神,頓時也來了火氣,她抬起那如同天鵝一般白皙細膩的脖頸,冷笑道:“別徒逞口舌之利,你說我不夠資格,我還說你不夠資格呢,賭就賭,有什麽不敢的,若你輸了,便跪下向我道歉,如何?”


    夏侯徽的唇角帶著譏誚的弧度,她那冷若冰霜的臉上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驕傲,這時的她,是多麽想看到這個內心比她還要驕傲的家夥在她麵前以一種屈辱的方式低頭!


    夏侯徽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又從被荀粲那犀利言辭的打擊中恢複過來,然後仿佛又恢複了活力一般,全部都站在夏侯徽一邊,將目光放在荀粲身上,想用集體的力量來使得荀粲屈服,而荀粲向來是個受不得憋屈的人,他淡淡道:“若是你輸了,該當如何?”


    夏侯徽高傲而自信道:“我不會輸的!在音律之上的造詣我絕對比你高,我要是輸了便隨你處置!到時候的評委可是潁川書院真正的權威音律大家,而在場的所有人都可以作證!”


    夏侯徽這冰山女神的氣場是這般強烈,使得她周圍的幾個學子下意識離她一尺之遠,在人群之中有一種眾星捧月的感覺,她可以感受到所有人那種仰視的目光,在這一刻,她的心中產生了莫名的自豪感!


    荀粲扔下一句“時間你定,地點你選”,然後便灑然離去,背影依舊給人一種濃濃的不羈之感,仿佛對這場鬥琴之爭根本就不放在眼裏,對潁川書院的這些儒生更是看不起,比起講究禮法人倫的儒家學說,他更愛無為隨心的道家學說,對於真正的追求絕對自我的人來說,這個世界不需要法律與道德的枷鎖,隻需要真正的絕對的自由!


    而荀粲的這種不帶一絲煙火氣的離去似乎給了這些儒生們認為他琴技技不如人的猜想:


    “這潁川荀七太過傲氣了,沒有什麽養氣功夫,這鬥琴明明對他來說明明就是自取其辱罷了……”


    “是啊,夏侯女郎的琴藝大家可是領教過的,那嫻熟的技巧已經完全融入她的琴技之中,而在琴聲中可聽出一絲冷冽的氣質,這便是琴技要突破到上品的標誌啊!”


    “這次有好戲看了,高高在上的潁川嫡係,名門公子,卻要跪在一個女郎麵前道歉認錯,真真是令人喜聞樂見的事情呐……”


    “我倒是覺得夏侯女郎魯莽了,誰知道這個風姿如仙的少年會不會做出什麽驚世之舉呢?拭目以待吧!”


    =========


    第三更~~~~求收藏票票點擊支持呐~~~~~~


    第一百八十章 真正的名揚


    荀粲這次算是徹徹底底的在潁川乃至更遠的洛陽揚名了,這不僅僅是因為號稱大魏第一才女的夏侯徽與荀粲的鬥琴之約,更是荀粲在潁川書院那一番犀利的言辭,連儒學大師鄭泰都不是這個少年郎君的對手。


    而後荀粲索性拋出了那一篇《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這篇《師說》一出,在文壇之上激起一陣波浪,這樣論述透徹的古文世所罕見,但卻的的確確有理有據,言之有物,比之那些堆砌辭藻的空洞賦文多了幾分耐讀性,而“說”這樣的文體在大魏並不盛行,這以清談玄理聞名的少年名士陡然使用,使得人們產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但是文壇之上有許多喜愛駢文的名士對《師說》的文采嗤之以鼻,雖然言之有物,但美感不足,這“荀八叉”的名頭比起“曹七步”來說還是差得太遠,倒是曹植對此很看得開,還以前輩的角度讚賞了荀粲這樣一個少年名士寫文的突破性。


    荀粲自然不管自己現在的名聲有多麽大,他拋出這《師說》的原因不過就是讓鑽研學問的人不要拘泥於尊師,而是更加的重道,那一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已經完美的概括了一切,這時大魏也算是各家學說爭鳴的時候,原來獨尊儒術的局麵早已因為戰亂而被破壞。


    荀粲神秘的身份也因為這場言辭的交鋒而暴露出來,人們震驚的是這荀粲居然是朝中如日中天的荀家六郎的親弟弟,昔日荀令君的七子,要知道,如今荀令君的次子與五子都因病早逝了,荀令君的嫡係血脈隻有荀顗與荀粲兩人了……


    而荀粲這樣的出身無疑使他原本的狂妄的言論遭到了極大的寬容,昔日荀令君門生遍布大魏,文壇之上同樣有許多人更是十分尊重已故的荀令君,這樣一來,荀粲反而被這些人吹捧成了真正的少年名士,而他的粉絲也越來越多,一篇《師說》已經讓原本就佩服荀粲名士風流的粉絲瘋傳,而荀粲自比聖人的舉動更是遭到年輕叛逆世家子的追捧,他們覺得荀粲簡直就是一個人向主流開炮的先行者,那種特立獨行的不羈氣質使他被人稱作是真性情的名士。


    而曾做過荀粲老師的鍾繇也被人挖出來讚賞了一番,鍾繇在得意之餘,同樣讚賞了荀粲一番,還爆料出他小時刻苦習字的事跡,至於聲名不顯的衛季道倒是無人關注,唯有夏侯徽的師尊蔡琰注意到了這一點。


    ……


    皇都洛陽,頗為古樸典雅的嬪妃宮闈之中,曹丕麵帶微笑的望著麵前的這個心腹謀士,很隨意的讓郭女王替兩人溫酒,他親自為荀顗夾菜,而荀顗則是坦然接受魏帝曹丕的款待,但是表情卻是依舊謙恭有禮。


    郭女王在心中暗暗驚歎,這荀家六郎受到的寵信真是比她這個暫時的後宮之主還要多了,如果不是曹丕有隱疾的話,她真的懷疑這對君臣之間是不是有奸情,畢竟這些世家大族都愛這個調調,喜好男風還被認為是高雅的舉動……這荀顗長得愈發漂亮了,成為某些男人意淫的對象本就是常事。


    曹丕想到最近名聲已經傳到洛陽的荀粲,他不由問道:“你那幼弟的清談之名如今已經傳到了洛陽,比起昔日你那公子榜首的名聲也絲毫不差,你這做哥哥的有什麽想法啊?”


    曹丕對荀顗說話向來很是平易近人,他與荀顗兩人更像是交心的知己,而不似冷冰冰的君臣關係,荀顗淡淡道:“不知陛下對《師說》的評價如何?”


    曹丕在文學上的造詣同樣很高,他摸著須髯,略帶讚賞的說道:“文采不足,然言之有物,思想見地皆不俗,你那幼弟未到弱冠之年,便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當真是天資聰穎。”


    荀顗表麵上雖然依舊是謙恭的模樣,但心裏卻美滋滋的,昔日連父親都說以後弟弟可以當得文壇第一人的,如今連魏帝都這般評價了,他這個如今“長兄為父”的哥哥當然很開心了,於是他迴答道:“我這個弟弟從小就有詩才,三歲就寫出了《詠鵝》,如今有這樣的名聲也不足為奇……”


    ==========


    第一更~~~~恢複原來三更的更新時間吧~~~嗯,求收藏收藏收藏收藏~~~~


    第一百八十一章 逍遙散人


    曹丕似乎想起將近十年前小有名聲的荀粲,露出恍然之色,卻又聽荀顗淡淡的說道:“陛下,我那幼弟自小好學,學那古之隱者隱逸山林間十年,不但好老莊,平日更愛鼓搗一些丹藥之類,學那道士一般的作為,昔日我說那篇《阿房宮賦》是無名道士所作,可並非虛言。”


    曹丕這時心中無比震驚,隻因在他心目中這《阿房宮賦》的地位顯然是高於《師說》的,因為《阿房宮賦》更符合大魏主流文壇的作品風格,這《阿房宮賦》詮釋什麽叫做文采與立意的高度統一,他這時喃喃道:“原來如此,人言《阿房宮賦》是景倩所作,朕還奇怪為什麽景倩之後就沒有什麽其他作品了,原來這賦也是你那博學而善作文的幼弟所作!”


    荀顗此時又解釋道:“這《阿房宮賦》乃是昔日家父考察舍弟時所作,題目便是論述強秦滅亡的原因,結果舍弟便交出這首《阿房宮賦》,其時他還沒有十歲,此等文采,我不及也。”


    曹丕聽了之後愈發感受到荀粲的不凡,但他更看重的還是眼前的這個通軍政謀略的謀士,於是便寬慰道:“文采再風流,於治國之道上卻沒有太大的幫助,景倩之才,不在文采,而在於謀略,你這麽誇讚你那幼弟,是想為他求個什麽官職?”


    荀顗搖了搖頭,道:“非也,舍弟性子閑散,崇尚老莊,蔑視禮教,便讓他賦閑在家修道做學問即可,若真要讓他當官,他反而要怪我這個哥哥多事。”


    曹丕心中一定,隻覺得這荀顗當真公正嚴明,別的世家出身的人一聽到家族之中的人可以當官,恨不得將全家族的人都塞進這朝堂之中,唯有這荀景倩主動拒絕了這封官的行為,這等無私的品格令曹丕更加信任荀顗了。


    荀顗這時又進諫道:“陛下,學問之道便在於爭鳴,如今東吳的文壇蒸蒸日上,才子輩出,便是因為那自由自在的學術氛圍,我認為我們大魏可以學習東吳的這一點,形成寬鬆的自由學術的氛圍。”


    曹丕微笑著點了點頭,他也是個文人,當然知道自由創作的重要性,而創新的源泉便是因為自由,若是真的規定了一個死板的範圍,那灑脫的文人豈不是要失去那靈動的特性?


    荀顗又道:“不僅文人需要自由,我大魏的百姓也需要言論自由,陛下身為大魏的皇帝,適當的聽取民間的言論可以更好的掌控整個國家的發展,以陛下的聖明,日後一統三國,千秋萬代,也不在話下。”


    荀顗的進諫總是這麽令人聽了渾身舒爽,曹丕現在的狀態就是這樣,明明知道荀顗有的話就是赤裸裸的拍馬屁的行為,但看到這心腹謀士認認真真的說出這樣的馬屁時,他還真覺得自己聖明無比了,恨不得現在就禦駕親征,征服蜀、吳。


    曹丕眉開眼笑道:“景倩此言大善,人言那孫仲謀與劉玄德多麽愛民如子,朕怎麽會比他們差,百姓本就是一個國家的基石,朕不善待他們,豈不是自取滅亡?給百姓一個輕鬆舒適的環境便是皇帝應當做的事情。”


    荀顗的這一番進諫曹丕算是都聽進去了,他自然不知道,這自由的創作環境與百姓言論自由的權利使得在以後的百年之中,大魏文壇之上生機勃勃,佳作如雲,才子輩出,各家學說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百姓在溫飽之餘積極參與帝國政事的討論,形成了自由開放民主的氛圍。


    這時,坐在一旁安靜傾聽君臣交談的郭女王忽然說道:“荀侍中,你那幼弟可真的會煉製丹藥?”


    荀顗腦中迴想起弟弟和一群道士在一起煉丹的景象,他自不知他這弟弟其實在煉製炸藥,於是便點了點頭,道:“確實,舍弟自號逍遙散人,每日讀《老子》、《南華經》之餘,便鼓搗丹藥,那些被他喊來的道士對舍弟在丹藥之上的造詣都敬佩不已。”


    曹丕一聽,心中一動,卻是明白郭女王為什麽要問這樣的事情,於是他淡淡道:“服食那丹藥可否得長生之道?”


    荀顗皺了皺眉,迴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世人誰不想長生,舍弟的丹藥或許能延年益壽,但飛升成仙,獲得長生,卻是不可能……”


    曹丕臉上出現了一絲失望之色,但仍然心有僥幸道:“朕欲將你那幼弟召入洛陽為朕煉製丹藥,即便不能長生,那延年益壽總是好的……”


    郭女王此時臉上也露出希冀的神色,曹丕的身體在早年南征北戰之中就落下了病根,這才三十多歲啊,男人春秋鼎盛的時候,但他那裏卻有隱疾,使得後宮諸妃都失去了男人的寵愛,以至於連荀顗偶爾被曹丕召到後宮中一起用寢之時,那些妃子都翹首張望這陰柔美麗的荀家六郎……


    荀顗知道自己拒絕不得,便道:“喏。”


    但他卻不知道小七那煉丹之術靠不靠普,別練練丹把曹丕給毒死了,那怎麽辦?


    曹丕心裏滿意無比,郭女王也期盼非常,正所謂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郭女王三十出頭,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齡,少了男人的滋潤,那怎麽行?


    =========


    第二更~~~~求收藏票票~~~~~


    第一百八十二章 讚譽的浪潮


    魏帝曹丕既然動了將荀粲召至洛陽的心思,那他當然巴不得荀粲的名聲越響越好,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他對博學之士的重視,而他對荀粲那瀟灑不羈的寬容無疑可以體現他這個帝王的胸襟。


    所以曹丕就讓人將荀粲是《阿房宮賦》作者的消息散布了出去,如果說荀粲的前一篇《師說》隻是激起了一個小小的浪花的話,畢竟這樣的散文是沒法與當今流行的駢文相比的,那麽有關《阿房宮賦》的這個消息簡直激起了文壇之上的千層浪!


    昔日《阿房宮賦》一出,直接引起了所有愛好駢文的人的追捧,北地的賦向來是文壇上的主流,連公認的辭賦大家曹植都對《阿房宮賦》讚賞不已,說這是難得的好賦,其立意之深,他都有所不及,畢竟曹植的賦大都以瑰麗的想象、浪漫的情懷而著稱,而這《阿房宮賦》在堆砌辭藻的同時,還借古諷今,這手法之高明,自然令人讚歎不已。


    但沒有人知道這《阿房宮賦》的作者是誰,隻知道它是從昔日的公子榜首荀家六郎口中流傳而出,人們想當然的認為這辭賦的作者是荀家六郎,但至此之後,這荀家六郎就從未有新的作品問世,反而專注政事,偶爾也隻是注解《周易》之類,於是人們就漸漸相信這真的是一個無名道人所作。


    而今日忽然得知這《阿房宮賦》的作者竟然是名聲鵲起的清談名士荀粲,這還是魏帝曹丕親口證實的消息,而荀粲通老莊,喜愛修道煉丹的傳聞不知怎麽也被傳出去了,這與那時荀家六郎所言的無名道士所作不謀而合!


    繼而荀粲更多的成長經曆被人紛紛挖出,除了南楚那五年的真空期外,他小時候就有詩才的名聲又被提起,而南楚的那五年便被有心人說成是跟著某個道人隱逸在山林中修道讀書,刻苦努力,於是有今日一鳴驚人的名聲。


    河東衛家家主衛覬,尚書,文壇領袖,讀了荀粲這一篇駢文與一篇散文之後,忍不住感歎道:“潁川荀七,文采風流,我大魏文壇後繼有人!”


    關中韋家剛剛繼任家主的韋誕,侍中,文壇中堅,被人稱之為“兼邯鄲淳之法,諸書並善,尤精題署”的大畫家,知道荀粲因此揚名之後,同樣讚道:“荀小郎昔日曾向我求學畫道,今日我不知他畫技是否大成,但在辭章之上的文采,當真是年輕一輩中的第一人!”


    潁川陳家家主陳群,尚書令,荀彧的女婿,荀家兄弟的姐夫,剛剛提出九品官人之法被采納,深受聖眷,為曹丕奪嫡之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此時也毫不避嫌的讚道:“政略雖不及荀家六郎,然其才華橫溢,比起陳王,亦差不遠矣!”


    潁川鍾家家主鍾繇,廷尉,荀粲的書法老師,與曹魏皇室關係極為密切。曹丕早在做太子時,隨曹操到孟津征戰,聽說鍾繇藏有一塊玉,便想得到它,但又難於啟齒,便密令別人轉為傳意,鍾繇聽說後,馬上送給了曹丕。曹丕感動之餘,寫了著名的《與鍾大理書》以示謝意。鍾繇也寫了迴信表達內心隱情,二人關係極為友善。


    鍾繇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在文壇之上以“六貼三碑”而著稱,被時人稱之為繼蔡邕之後天下第一書法家,與南楚隱者竹隱先生成為兩國的書法代表者。


    鍾繇對荀粲這個給他長臉的記名弟子也讚賞不已,悔恨當時沒有正式成為他的師尊,此時他自然也忍不住讚賞道:“奉倩雖然此時名揚,然而少年時刻苦努力,令我這個做老師的都覺得欽佩,他如今有這樣的名聲,我完全可以預料到,希望奉倩在鑽研經典之餘,別落下書法之道。”鍾繇自然不知道連他都欣賞不已的《蘭亭序》就是這位得意弟子半醉半醒之間所寫,這幅字還成了江東顧家的傳家之寶……


    三公之一的太尉賈詡,為壽鄉侯,德高望重,深得魏帝曹丕信任,聽到荀粲的名聲,卻又重複早年他對荀粲下的評語:“潁川荀七,麒麟之才也,得之,可得天下。”隻是他這評語隻是私下裏同荀景倩說說而已,這話若是流傳出去的話,荀粲的名氣肯定還要再向上一層樓,而人們對他的態度肯定也會有所改變。


    頂級名門世家司馬家家主司馬懿,尚書轉督軍、禦史中丞,被曹丕尊為“帝師”,看到這麽多頂尖世家家主都力捧荀粲,哪裏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他雖然在文學上沒什麽建樹,但文學修養肯定是有的,捧一個荀粲這種沒有威脅的少年名士,給那荀家六郎賣個好也是應該的,於是他也稱讚道:“荀粲‘八叉’之捷才,天下聞名,我觀其詩詞之才,亦可冠絕東吳!”


    司馬懿的這番吹捧算是真正定下了荀粲那“荀八叉”的名頭,同樣還狠狠表達了一下對東吳的蔑視,這倒是十分符合曹丕的意思。


    ============


    第三更~~~~求收藏票票~~~~~


    第一百八十三章 蔡琰的琴道


    沒有任何人可以獲得所有的人喜愛,荀粲也是這樣,盡管他被整個大魏的權貴階層極力吹捧,但是有許多古板的儒家子弟將荀粲看作是這世上最無禮的家夥,經曆過舌戰令大儒鄭泰暈倒事情,使得荀粲的頭上被扣上了一個“目無尊長”的帽子。


    還有更多嫉妒荀粲有這樣的名聲的人認為這荀粲不過就是被朝廷宣傳出來的產物罷了,若論真正的才華,或許隻是一般,他們都將目光投放在第一才女夏侯徽與八叉之名荀粲的琴藝比試之上,若荀粲的琴藝真的能勝夏侯徽的話,那質疑荀粲的人肯定會少很多。


    而那些陳王曹植的狂熱粉絲們聽說荀八叉可比曹七步時,簡直是嗤之以鼻,他們覺得那《阿房宮賦》絕對不是荀粲的作品,而是有人代筆。


    這樣一來,荀粲的年輕世家子的粉絲團不幹了,他們紛紛站出來與曹植的粉絲一戰,荀粲的“代筆門”事件由此發生,兩股粉絲戰得昏天黑地,曹植的粉絲一口咬定荀粲就是有人代筆,若他能證明自己有媲美曹植的文采的話,就應當再作出一篇千古名賦來,而荀粲的粉絲則認為名賦作出的話一定是要有靈感與運氣的,哪能說作就作,再說人家潁川荀七是名揚大魏的少年名士,憑什麽為了你們這些無足輕重的家夥而作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名門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澀蘋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澀蘋果並收藏三國之名門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