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節
寒門閨秀(作者:李箏) 作者:李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此,就多謝子賢了。為兄也實在沒有辦法,除了你,也不知道還能找什麽人。”
賀子謙在國子監也交了幾個朋友的,但自賀家出事以後,人家要麽躲開了他,要麽就是些幫不上忙的寒門子弟。而且,這些人對太子和太子妃都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崇拜,若不是他在國子監與安齊交好,人家知道他是賀家的人,隻怕根本不會與他說話。
安齊看著他黯然的樣子,拍著他的肩膀道:“公瑾你放心,太子殿下不是那樣氣量小的人,今後你的仕途不會受影響的。不過,公瑾,說句不好聽的,你家小妹也該好好管教一下了。”
賀子謙深以為然,看著安齊的目光中有無限感激。
安齊又說:“我妹妹是個大度的,別說這事她本來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會放在心上。可是,她不在意,東宮的其他人要是知道了,卻會很在意,你可明白?太子殿下雖然寬宏,但也要分情況。他可以不在意別人詆毀他,但是詆毀太子妃卻不行,太子妃就是他的逆鱗。”
賀子謙點頭,表示等退親以後,母親就會帶著弟弟妹妹一起迴老家去,一定不會再惹事了。太子獨寵太子妃,他是聽說過的。也是,然姐兒那麽好,值得任何一個男人全心全意的相待。
安齊將賀子謙送出去,先去找了淩雲。
現在楊彥還在靜心殿齋戒沐浴,獨孤凱帶人守護著,淩雲則跟著安然。如果安然在東宮不出來,他也自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但一旦安然出門,他必然跟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太子妃成婚前就被綁架好幾次,他也實在有些怕了,哪怕安排得再好,自己要是不親自跟著,就不放心。
因為顧勝武迴來,親人團聚,裏麵有沈怡在,淩雲便守在外間。
安齊拉著他說明來意,淩雲半天沒有說話,許久才拍著安齊的肩膀歎道:“子賢你和太子妃一樣,都有君子之風,做事坦蕩,待人真誠,有你這樣的人做朋友真是幸運。好吧,這事既然你都應承下來了,我就放她一馬。下次你告訴那個賀子謙,賀家的人要是再敢出言不遜,太子殿下不計較,太子妃不計較,我淩雲也絕不放過他!”
安齊歡喜道:“如此,就多謝淩二哥了!”
淩雲搖頭不言,心中卻想著,罷了罷了,就讓他們兄妹保留這一份真誠寬厚吧,壞人,由他來做就是!
不過,那女人的名聲全毀了,也算得到懲罰了。他就再給賀家一次機會,要不要抓住就看賀家自己的了。
正月初五,長安城忽然有了新的謠言,說太子妃的娘家趙家原本是天水郡趙家支脈,很快這一支就要認祖歸宗了。
賀明朗正打算讓吳氏和獨孤氏明日一起去趙家退親,聽到這個消息,卻不由遲疑了。
如果單單隻是天水郡趙家,以皇上和太子一貫打壓世家的態度,他自然是不想與趙家攀上什麽關係。但如果太子妃的娘家認祖歸宗歸到了天水郡趙家,以太子對太子妃的專寵,以後的趙家,就是大隋最牢固的一棵大樹,成為世家之首指日可待啊!
這樣的趙家,以後的家主,能拉好關係對賀家自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賀子謙遲遲不見母親和妻子去趙家談退親的事情,忍不住追問父親。
賀明朗看著這個自己寄予厚望的長子,歎道:“你記住,一切以家族利益為重!”
於是,退親之事就此不了了之。
*正月初六,太子代皇帝祭天。
祭壇設在長安東城外的灞河邊上,一個月前就由禁軍太子左右衛率進駐圈禁起來,嚴禁百姓靠近,修複並準備好祭天儀式。
寅時初(約淩晨三點),太子便已經沐浴更衣一切準備就緒,乘著禦輦帶著百官出了長安城,在太子左右司禦率的保護下浩浩蕩蕩直往灞河邊的祭壇而去。
卯時初刻,太子帶領百官已經到了灞河岸邊。
圓形的巨大的祭壇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天地之位,下層分設五帝之位。祭壇周圍都豎著直徑三尺、高六尺的漢白玉石柱,其上雕刻著日月山川蟲豸及龍鳳圖案,頂端安置著一個個被點燃的巨大的青銅鼎,遠遠望去,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天空,仿佛旭日東升。
卯時四刻(約早上六點),祭天儀式正式開始。
太子楊彥身穿大裘,內著飾有日月星辰及山川、蟲豸、瑞獸等紋飾圖案的袞服,頭戴前後垂有九旒的冕(天子是十二旒的冕,楊彥作為太子,減為九旒),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在鼓樂齊鳴中走上祭壇。
接著,獻給天帝的祭品犧牲一一送上來,由楊彥親自擺放在祭台上。
而後,楊彥焚香禱告,誦讀祭文。祭文很長,文辭華美,以楊彥在古代生活了十多年的水平,有些話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曆代祭天的祭文都是這麽一個格式寫的。
祭文誦讀完了,他便將祭文與獻給天地的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絲帛等祭品一起放在祭台上,點燃積柴,等著一切焚燒完畢,這祭天儀式也就順利完成了。
可是,誰都沒想到,就在楊彥手執火把將要點燃積柴的時候,祭台上兩個雕刻著九龍共舞的白玉香爐卻忽然“啪”地一聲裂開來……主持祭祀的禮部祠祭清吏司官員及欽天監的官員倏地臉色一變,白的麵無血色,黑的有如鍋底!
怎麽迴事?難道天地對太子祭天不滿?
第171章血腥鎮壓
嗯?不好!有人做怪!
楊彥也被這變故驚得怔了一下,但他很快就迴過神來,點燃了積柴。因為柴上浸過菜油,很快就騰起熊熊火苗,很快將那破碎的九龍白玉香爐掩蓋在火光裏。
禮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歐陽錦正要出聲,就見太子殿下側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歐陽錦將要出口的話被這一道眼風殺了迴去,他暗自吞了一下口水,第一次發現向來待人溫和的太子殿下也能有那樣冷厲的目光,盯在人身上就像散發著寒氣的刀子一樣。歐陽錦這才想起來,太子殿下可是在雁門關戍守多年,殺伐果斷,手上是實實在在殺過人、染過血的。
於此同時,欽天監的監正秦大人卻起身上前一步,好似想要將那破碎的白玉香爐取來好好看看清楚,卻不及楊彥的速度。他的手還沒伸過去,火光已經飛騰起來。
秦大人抬頭,皺眉,不解地看著楊彥。
楊彥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小聲道:“現在不是追查的時候。”
秦大人遲疑了一下才點點頭,後退了一步,退迴自己的位置,又很快跪了下去。
剛才那白玉香爐在太子點火前忽然裂開,祭台上自然不止歐陽錦和秦大人看到,跪在旁邊的欽天監的其他幾位官員,以及跪在楊彥身後的蜀王、安王、襄王及朝中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幾位大人即便沒看到,也聽到了玉器破碎的清脆的聲響。
隻是沒有人敢提說此事,而且,證據已經湮沒在熊熊大火中了。
支持楊彥的人即便心中憂慮,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給他找麻煩,就當自己沒看到沒聽到好了。
隻是,他們心中同樣憤怒,不住地想著,到底是誰在陷害太子殿下?他們自然不信這是上天示警,太子殿下文才武功樣樣都好,又寬厚仁慈,天神怎麽會不喜歡?
即便有什麽不滿,估計也是對太子祭天而沒有帝王身份而不滿。嗯,一定是這樣!要是有人以此攻擊太子殿下,他們就這麽說。
康王一係的人早就被皇帝打壓得差不多了,縱然留下一兩個,也都是有真本事,短時間不能撩開手的,而且早就看清了形勢。
而安王一黨的人,有些被打壓下去,有些被革職,有些當了牆頭草,剩下的幾個死忠沒有得到安王的指示,也不敢出頭。
安王瞪了歐陽錦一眼,忽然出聲道:“剛才是什麽聲音?”
楊彥沒有迴頭,仿佛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歐陽錦立即附和道:“好像剛才白玉香爐忽然裂開了,也不知道……”
主持祭典的欽天監秦大人打斷歐陽錦的話,斥責道:“祭壇上,不得喧嘩!”
歐陽錦偷偷看了安王一眼,安王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
歐陽錦深深吸了口氣,鼓起勇氣來,高聲道:“剛才我看到……”
“噗!”一道血光忽然噴射而出,在熊熊火光的映照下,紅得有些妖異。歐陽錦隻說出了五個字,便屍首分家砰地一聲倒在地上。
原本跪在歐陽錦身邊不遠的兩個人被鮮血一澆,這才迴過神來,看著一顆滾落在地的人頭是那麽熟悉,那瞪著的雙眼中滿是驚愕……
所有人都怔住了,他們全都忘記了向天神磕頭,而是瞪大眼睛震驚地看著手執天子劍,劍尖猶在滴血的太子楊彥。這一刻,所有人都能從楊彥身上感受到一種冷冽的殺氣。
心虛的人禁不住渾身發抖。
楊彥還劍入鞘,看也沒看歐陽錦的屍首一眼,帶著殺氣的眼睛隻淡淡地掃了還在震驚中的安王一眼,隨即便冷冷地吩咐道:“來人,將擾亂祭天儀式、冒犯天神的罪人屍首送去給天神賠罪!”
不遠處負責守衛的侍衛立即上前來,抬起歐陽錦的屍首就扔進了熊熊烈火中。.
所有人的心都不禁漏跳了半拍。
眼前這個,才是真正的太子殿下嗎?
原本聽到聲音或者有所懷疑的人立即告訴自己:我什麽都沒聽到,我什麽都沒看到,我什麽都不知道……
安王暗自吞了一口口水,正月的天氣裏,頭上竟然冒出冷汗來。他不是不想站出來指責楊彥,但他不敢。
雖然他還是有些自信老三不敢明著殺了自己,但要是他估計錯誤,老三老羞成怒,二話不說也用那天子劍一劍殺了自己,他豈不是死得太冤枉了?
終於,欽天監秦大人在楊彥的示意下宣布祭天儀式結束,太子楊彥率先起身站起來,冷厲的目光掃過下麵跪著的每一個人,含著殺氣的聲音響徹在眾臣耳邊。
——“凡意圖破壞祭天儀式者,一律殺無赦!望各位引以為戒、好自為之!”語畢,他便帶著百官下了祭台。
不用楊彥交待,獨孤凱就將可能的嫌疑人全部控製起來。祭天儀式何其嚴肅,所用的祭器都是有專人保管,使用前是要經過好幾道檢查的,而送上來布置祭台,也是由禮部和欽天監的官員親自完成的。
要在祭天的祭器上動手腳,隻可能是看管祭品的小官員,以及協助布置祭台的禮部主事和欽天監官員。而像這樣的祭天儀式,哪個人負責哪一項都是登記在冊的,很容易就能查出來。
參加祭天儀式的其他大臣是不可能親自動手的,楊彥大方地帶著他們迴了長安,一路上什麽話都沒說,也沒有召他的人過去商議對策,仿佛今天的祭天儀式一切順利。
而那些大臣們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想說點什麽,卻又不敢開口,安安靜靜地各自上了自己的馬車。
先前歐陽錦的鮮血確實嚇住了他們。沒有人能想得到,出了這樣的事情,太子竟然會毫不猶豫地殺人立威,很快控製住局勢。
楊彥坐在皇帝的禦輦上,麵色冷漠中帶著幾分陰沉。幾乎不用腦子想,他也能想得到,這是誰的手筆。居然在祭天儀式上動手腳,看來安王真是狗急跳牆什麽也不顧了?
迴宮以後,楊彥連衣服都來不及換,立即去求見皇帝。
皇帝已經得到消息,說太子殿下在祭壇上殺了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歐陽錦,並將其屍體扔到祭天的大火中焚毀。
皇帝震驚不已,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麽事情。
這是楊彥第一次表現出他殺伐果決的一麵。
自迴京以後,他向來展現百官麵前的是其寬厚仁慈的一麵,讓皇帝都幾乎忘記了,這個兒子是真真在戰場上成長起來的。十年來,他有時候一戰親手斬殺的敵人就過百。
這歐陽錦到底作了什麽了?惹得老三當眾殺人?
“皇上,太子殿下求見!”
“傳——”
楊彥大步走進去,在皇帝三步遠的地方跪下道:“父皇,兒子特來請罪!”
“怎麽迴事?”皇帝麵色沉重道,“你向來寬厚仁慈,又能隱忍,居然在祭台上當眾將那歐陽錦斬殺,他到底做了什麽?”
“父皇,罪臣歐陽錦擾亂祭天儀式,冒犯神靈,為恐神靈降罪,兒臣特將其當眾斬殺,向天神賠罪!”楊彥好似迴答了皇帝的話,其實什麽都沒有說清楚。
皇帝細細看著楊彥臉色,楊彥淡淡地掃了殿中的內侍和宮女一眼,沒有說話。
皇帝明白過來,抬手輕輕揮動了一下,華恩總管立即會意地將人帶了出去。
等殿中除了暗衛再沒有旁人,楊彥才小聲道:“父皇,就在兒子點火以前,祭台上兩隻九龍共舞的白玉香爐忽然碎裂開來……”
“什麽?”皇帝大驚,立即起身走過去,一把將楊彥拉起來問道,“你說祭天的時候出了什麽事?”
楊彥冷靜地將祭天時發生的事情再說了一遍。
得知祭天儀式上出了事,皇帝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天神對太子祭天不滿?但隨後他又自己否決了這個想法,太子樣樣都好,天神有什麽不滿的?祭天儀式本來應該自己這個皇帝去的,之前他身體不好,這才讓太子代替自己去,曆朝曆代,這也不是沒有過,怎麽會發生這種事情?
很快皇帝就明白過來:“是人為?”
楊彥點頭道:“歐陽錦和安王一唱一和,想要將此事鬧大,兒臣無奈之下,隻能以鐵血手段鎮壓群臣,還請父皇恕罪!”
皇帝皺眉沉吟了好一陣才道:“此事,你處理得很好。但究竟是不是安王,你要派人好好調查清楚。還有,你要做好準備,安王既然有膽子在祭天儀式上做手腳,就絕不會輕易放過你。今天在祭壇的時候他懾於你的天子劍,不敢開口,隻怕離了你的視線就已經開始謀劃了。”
想到這裏,皇帝臉色很不好看。作為一個父親,他還是希望兒子們能和睦相處,共享榮華富貴的。但老三一再放過老二,老二卻不知趣,反而變本加厲,這讓他如何開口向老三求情。上次老三就說過了,決不會再有下次……
這次,老二也實在是做過了。平常耍弄一點陰謀詭計也就罷了,祭天儀式是能隨便動的嗎?
“父皇放心,兒臣心中有數。”楊彥冷靜道,“當時聽到聲音的應該有十來人,但真正看到的,最多不過前麵三五個。歐陽錦已死,欽天監秦大人不會說出去,其他幾位協助主持祭天儀式的禮部和欽天監官員已經被兒臣的人帶迴去審問了。襄王蜀王當時就在兒臣身後,他們說沒看到,誰敢說看到了?”
反正那香爐已經燒了,雖然玉器不懼焚燒,但焚燒過程中被其他東西砸碎卻是極有可能的。
皇帝聽了,點點頭,但心裏卻難免想著,現在朝廷百官,已經基本在老三的掌控下了?欽天監的秦大人也是他的人?蜀王偏向他就不說了,小五也是他的人?
就在皇帝心裏剛剛升起一點連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懷疑和不悅時,楊彥又道:“父皇,明年祭天,說什麽兒臣都不去了,還是您自己去吧!還有啊,等上元節過了,您自己去勤政殿理政去。兒臣有個海外探險計劃,明年就要開始準備了。”
“海外探險計劃?做什麽?”皇帝很快被吸引過去,但卻是不解地問道,“那些海外小島不過是些蠻荒之地,海上風浪又大,海上探險,有何意義?”
賀子謙在國子監也交了幾個朋友的,但自賀家出事以後,人家要麽躲開了他,要麽就是些幫不上忙的寒門子弟。而且,這些人對太子和太子妃都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崇拜,若不是他在國子監與安齊交好,人家知道他是賀家的人,隻怕根本不會與他說話。
安齊看著他黯然的樣子,拍著他的肩膀道:“公瑾你放心,太子殿下不是那樣氣量小的人,今後你的仕途不會受影響的。不過,公瑾,說句不好聽的,你家小妹也該好好管教一下了。”
賀子謙深以為然,看著安齊的目光中有無限感激。
安齊又說:“我妹妹是個大度的,別說這事她本來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會放在心上。可是,她不在意,東宮的其他人要是知道了,卻會很在意,你可明白?太子殿下雖然寬宏,但也要分情況。他可以不在意別人詆毀他,但是詆毀太子妃卻不行,太子妃就是他的逆鱗。”
賀子謙點頭,表示等退親以後,母親就會帶著弟弟妹妹一起迴老家去,一定不會再惹事了。太子獨寵太子妃,他是聽說過的。也是,然姐兒那麽好,值得任何一個男人全心全意的相待。
安齊將賀子謙送出去,先去找了淩雲。
現在楊彥還在靜心殿齋戒沐浴,獨孤凱帶人守護著,淩雲則跟著安然。如果安然在東宮不出來,他也自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但一旦安然出門,他必然跟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太子妃成婚前就被綁架好幾次,他也實在有些怕了,哪怕安排得再好,自己要是不親自跟著,就不放心。
因為顧勝武迴來,親人團聚,裏麵有沈怡在,淩雲便守在外間。
安齊拉著他說明來意,淩雲半天沒有說話,許久才拍著安齊的肩膀歎道:“子賢你和太子妃一樣,都有君子之風,做事坦蕩,待人真誠,有你這樣的人做朋友真是幸運。好吧,這事既然你都應承下來了,我就放她一馬。下次你告訴那個賀子謙,賀家的人要是再敢出言不遜,太子殿下不計較,太子妃不計較,我淩雲也絕不放過他!”
安齊歡喜道:“如此,就多謝淩二哥了!”
淩雲搖頭不言,心中卻想著,罷了罷了,就讓他們兄妹保留這一份真誠寬厚吧,壞人,由他來做就是!
不過,那女人的名聲全毀了,也算得到懲罰了。他就再給賀家一次機會,要不要抓住就看賀家自己的了。
正月初五,長安城忽然有了新的謠言,說太子妃的娘家趙家原本是天水郡趙家支脈,很快這一支就要認祖歸宗了。
賀明朗正打算讓吳氏和獨孤氏明日一起去趙家退親,聽到這個消息,卻不由遲疑了。
如果單單隻是天水郡趙家,以皇上和太子一貫打壓世家的態度,他自然是不想與趙家攀上什麽關係。但如果太子妃的娘家認祖歸宗歸到了天水郡趙家,以太子對太子妃的專寵,以後的趙家,就是大隋最牢固的一棵大樹,成為世家之首指日可待啊!
這樣的趙家,以後的家主,能拉好關係對賀家自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賀子謙遲遲不見母親和妻子去趙家談退親的事情,忍不住追問父親。
賀明朗看著這個自己寄予厚望的長子,歎道:“你記住,一切以家族利益為重!”
於是,退親之事就此不了了之。
*正月初六,太子代皇帝祭天。
祭壇設在長安東城外的灞河邊上,一個月前就由禁軍太子左右衛率進駐圈禁起來,嚴禁百姓靠近,修複並準備好祭天儀式。
寅時初(約淩晨三點),太子便已經沐浴更衣一切準備就緒,乘著禦輦帶著百官出了長安城,在太子左右司禦率的保護下浩浩蕩蕩直往灞河邊的祭壇而去。
卯時初刻,太子帶領百官已經到了灞河岸邊。
圓形的巨大的祭壇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天地之位,下層分設五帝之位。祭壇周圍都豎著直徑三尺、高六尺的漢白玉石柱,其上雕刻著日月山川蟲豸及龍鳳圖案,頂端安置著一個個被點燃的巨大的青銅鼎,遠遠望去,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天空,仿佛旭日東升。
卯時四刻(約早上六點),祭天儀式正式開始。
太子楊彥身穿大裘,內著飾有日月星辰及山川、蟲豸、瑞獸等紋飾圖案的袞服,頭戴前後垂有九旒的冕(天子是十二旒的冕,楊彥作為太子,減為九旒),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在鼓樂齊鳴中走上祭壇。
接著,獻給天帝的祭品犧牲一一送上來,由楊彥親自擺放在祭台上。
而後,楊彥焚香禱告,誦讀祭文。祭文很長,文辭華美,以楊彥在古代生活了十多年的水平,有些話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曆代祭天的祭文都是這麽一個格式寫的。
祭文誦讀完了,他便將祭文與獻給天地的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絲帛等祭品一起放在祭台上,點燃積柴,等著一切焚燒完畢,這祭天儀式也就順利完成了。
可是,誰都沒想到,就在楊彥手執火把將要點燃積柴的時候,祭台上兩個雕刻著九龍共舞的白玉香爐卻忽然“啪”地一聲裂開來……主持祭祀的禮部祠祭清吏司官員及欽天監的官員倏地臉色一變,白的麵無血色,黑的有如鍋底!
怎麽迴事?難道天地對太子祭天不滿?
第171章血腥鎮壓
嗯?不好!有人做怪!
楊彥也被這變故驚得怔了一下,但他很快就迴過神來,點燃了積柴。因為柴上浸過菜油,很快就騰起熊熊火苗,很快將那破碎的九龍白玉香爐掩蓋在火光裏。
禮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歐陽錦正要出聲,就見太子殿下側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歐陽錦將要出口的話被這一道眼風殺了迴去,他暗自吞了一下口水,第一次發現向來待人溫和的太子殿下也能有那樣冷厲的目光,盯在人身上就像散發著寒氣的刀子一樣。歐陽錦這才想起來,太子殿下可是在雁門關戍守多年,殺伐果斷,手上是實實在在殺過人、染過血的。
於此同時,欽天監的監正秦大人卻起身上前一步,好似想要將那破碎的白玉香爐取來好好看看清楚,卻不及楊彥的速度。他的手還沒伸過去,火光已經飛騰起來。
秦大人抬頭,皺眉,不解地看著楊彥。
楊彥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小聲道:“現在不是追查的時候。”
秦大人遲疑了一下才點點頭,後退了一步,退迴自己的位置,又很快跪了下去。
剛才那白玉香爐在太子點火前忽然裂開,祭台上自然不止歐陽錦和秦大人看到,跪在旁邊的欽天監的其他幾位官員,以及跪在楊彥身後的蜀王、安王、襄王及朝中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幾位大人即便沒看到,也聽到了玉器破碎的清脆的聲響。
隻是沒有人敢提說此事,而且,證據已經湮沒在熊熊大火中了。
支持楊彥的人即便心中憂慮,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給他找麻煩,就當自己沒看到沒聽到好了。
隻是,他們心中同樣憤怒,不住地想著,到底是誰在陷害太子殿下?他們自然不信這是上天示警,太子殿下文才武功樣樣都好,又寬厚仁慈,天神怎麽會不喜歡?
即便有什麽不滿,估計也是對太子祭天而沒有帝王身份而不滿。嗯,一定是這樣!要是有人以此攻擊太子殿下,他們就這麽說。
康王一係的人早就被皇帝打壓得差不多了,縱然留下一兩個,也都是有真本事,短時間不能撩開手的,而且早就看清了形勢。
而安王一黨的人,有些被打壓下去,有些被革職,有些當了牆頭草,剩下的幾個死忠沒有得到安王的指示,也不敢出頭。
安王瞪了歐陽錦一眼,忽然出聲道:“剛才是什麽聲音?”
楊彥沒有迴頭,仿佛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歐陽錦立即附和道:“好像剛才白玉香爐忽然裂開了,也不知道……”
主持祭典的欽天監秦大人打斷歐陽錦的話,斥責道:“祭壇上,不得喧嘩!”
歐陽錦偷偷看了安王一眼,安王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
歐陽錦深深吸了口氣,鼓起勇氣來,高聲道:“剛才我看到……”
“噗!”一道血光忽然噴射而出,在熊熊火光的映照下,紅得有些妖異。歐陽錦隻說出了五個字,便屍首分家砰地一聲倒在地上。
原本跪在歐陽錦身邊不遠的兩個人被鮮血一澆,這才迴過神來,看著一顆滾落在地的人頭是那麽熟悉,那瞪著的雙眼中滿是驚愕……
所有人都怔住了,他們全都忘記了向天神磕頭,而是瞪大眼睛震驚地看著手執天子劍,劍尖猶在滴血的太子楊彥。這一刻,所有人都能從楊彥身上感受到一種冷冽的殺氣。
心虛的人禁不住渾身發抖。
楊彥還劍入鞘,看也沒看歐陽錦的屍首一眼,帶著殺氣的眼睛隻淡淡地掃了還在震驚中的安王一眼,隨即便冷冷地吩咐道:“來人,將擾亂祭天儀式、冒犯天神的罪人屍首送去給天神賠罪!”
不遠處負責守衛的侍衛立即上前來,抬起歐陽錦的屍首就扔進了熊熊烈火中。.
所有人的心都不禁漏跳了半拍。
眼前這個,才是真正的太子殿下嗎?
原本聽到聲音或者有所懷疑的人立即告訴自己:我什麽都沒聽到,我什麽都沒看到,我什麽都不知道……
安王暗自吞了一口口水,正月的天氣裏,頭上竟然冒出冷汗來。他不是不想站出來指責楊彥,但他不敢。
雖然他還是有些自信老三不敢明著殺了自己,但要是他估計錯誤,老三老羞成怒,二話不說也用那天子劍一劍殺了自己,他豈不是死得太冤枉了?
終於,欽天監秦大人在楊彥的示意下宣布祭天儀式結束,太子楊彥率先起身站起來,冷厲的目光掃過下麵跪著的每一個人,含著殺氣的聲音響徹在眾臣耳邊。
——“凡意圖破壞祭天儀式者,一律殺無赦!望各位引以為戒、好自為之!”語畢,他便帶著百官下了祭台。
不用楊彥交待,獨孤凱就將可能的嫌疑人全部控製起來。祭天儀式何其嚴肅,所用的祭器都是有專人保管,使用前是要經過好幾道檢查的,而送上來布置祭台,也是由禮部和欽天監的官員親自完成的。
要在祭天的祭器上動手腳,隻可能是看管祭品的小官員,以及協助布置祭台的禮部主事和欽天監官員。而像這樣的祭天儀式,哪個人負責哪一項都是登記在冊的,很容易就能查出來。
參加祭天儀式的其他大臣是不可能親自動手的,楊彥大方地帶著他們迴了長安,一路上什麽話都沒說,也沒有召他的人過去商議對策,仿佛今天的祭天儀式一切順利。
而那些大臣們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想說點什麽,卻又不敢開口,安安靜靜地各自上了自己的馬車。
先前歐陽錦的鮮血確實嚇住了他們。沒有人能想得到,出了這樣的事情,太子竟然會毫不猶豫地殺人立威,很快控製住局勢。
楊彥坐在皇帝的禦輦上,麵色冷漠中帶著幾分陰沉。幾乎不用腦子想,他也能想得到,這是誰的手筆。居然在祭天儀式上動手腳,看來安王真是狗急跳牆什麽也不顧了?
迴宮以後,楊彥連衣服都來不及換,立即去求見皇帝。
皇帝已經得到消息,說太子殿下在祭壇上殺了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歐陽錦,並將其屍體扔到祭天的大火中焚毀。
皇帝震驚不已,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麽事情。
這是楊彥第一次表現出他殺伐果決的一麵。
自迴京以後,他向來展現百官麵前的是其寬厚仁慈的一麵,讓皇帝都幾乎忘記了,這個兒子是真真在戰場上成長起來的。十年來,他有時候一戰親手斬殺的敵人就過百。
這歐陽錦到底作了什麽了?惹得老三當眾殺人?
“皇上,太子殿下求見!”
“傳——”
楊彥大步走進去,在皇帝三步遠的地方跪下道:“父皇,兒子特來請罪!”
“怎麽迴事?”皇帝麵色沉重道,“你向來寬厚仁慈,又能隱忍,居然在祭台上當眾將那歐陽錦斬殺,他到底做了什麽?”
“父皇,罪臣歐陽錦擾亂祭天儀式,冒犯神靈,為恐神靈降罪,兒臣特將其當眾斬殺,向天神賠罪!”楊彥好似迴答了皇帝的話,其實什麽都沒有說清楚。
皇帝細細看著楊彥臉色,楊彥淡淡地掃了殿中的內侍和宮女一眼,沒有說話。
皇帝明白過來,抬手輕輕揮動了一下,華恩總管立即會意地將人帶了出去。
等殿中除了暗衛再沒有旁人,楊彥才小聲道:“父皇,就在兒子點火以前,祭台上兩隻九龍共舞的白玉香爐忽然碎裂開來……”
“什麽?”皇帝大驚,立即起身走過去,一把將楊彥拉起來問道,“你說祭天的時候出了什麽事?”
楊彥冷靜地將祭天時發生的事情再說了一遍。
得知祭天儀式上出了事,皇帝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天神對太子祭天不滿?但隨後他又自己否決了這個想法,太子樣樣都好,天神有什麽不滿的?祭天儀式本來應該自己這個皇帝去的,之前他身體不好,這才讓太子代替自己去,曆朝曆代,這也不是沒有過,怎麽會發生這種事情?
很快皇帝就明白過來:“是人為?”
楊彥點頭道:“歐陽錦和安王一唱一和,想要將此事鬧大,兒臣無奈之下,隻能以鐵血手段鎮壓群臣,還請父皇恕罪!”
皇帝皺眉沉吟了好一陣才道:“此事,你處理得很好。但究竟是不是安王,你要派人好好調查清楚。還有,你要做好準備,安王既然有膽子在祭天儀式上做手腳,就絕不會輕易放過你。今天在祭壇的時候他懾於你的天子劍,不敢開口,隻怕離了你的視線就已經開始謀劃了。”
想到這裏,皇帝臉色很不好看。作為一個父親,他還是希望兒子們能和睦相處,共享榮華富貴的。但老三一再放過老二,老二卻不知趣,反而變本加厲,這讓他如何開口向老三求情。上次老三就說過了,決不會再有下次……
這次,老二也實在是做過了。平常耍弄一點陰謀詭計也就罷了,祭天儀式是能隨便動的嗎?
“父皇放心,兒臣心中有數。”楊彥冷靜道,“當時聽到聲音的應該有十來人,但真正看到的,最多不過前麵三五個。歐陽錦已死,欽天監秦大人不會說出去,其他幾位協助主持祭天儀式的禮部和欽天監官員已經被兒臣的人帶迴去審問了。襄王蜀王當時就在兒臣身後,他們說沒看到,誰敢說看到了?”
反正那香爐已經燒了,雖然玉器不懼焚燒,但焚燒過程中被其他東西砸碎卻是極有可能的。
皇帝聽了,點點頭,但心裏卻難免想著,現在朝廷百官,已經基本在老三的掌控下了?欽天監的秦大人也是他的人?蜀王偏向他就不說了,小五也是他的人?
就在皇帝心裏剛剛升起一點連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懷疑和不悅時,楊彥又道:“父皇,明年祭天,說什麽兒臣都不去了,還是您自己去吧!還有啊,等上元節過了,您自己去勤政殿理政去。兒臣有個海外探險計劃,明年就要開始準備了。”
“海外探險計劃?做什麽?”皇帝很快被吸引過去,但卻是不解地問道,“那些海外小島不過是些蠻荒之地,海上風浪又大,海上探險,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