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太後問寧妃道:“近日六宮沒什麽事吧?和妃抱恙,倒是讓你辛苦了。”
寧妃忙起身迴道:“嬪妾不辛苦,有奉薇夫人從旁協助,事務處理起來倒也順手。”
太後從鼻子裏哼出一聲,“她協理的真好,連仇敵的妹妹也推到寵妃的位子上了,你在旁邊隻會呆看,自己還有沒有腦子?”
寧妃臉上一白,忙屈膝道:“嬪妾愚鈍,請太後息怒!”
我見太後無端端為了慕容黛黛的事發脾氣,想是陶美人又灌了不少迷湯,當下也屈膝道:“太後息怒,皇上喜歡歌舞,也隻是在煩悶時才召幸慕容寶林,並沒有過度寵愛。況且,我國與吐穀渾是和是戰,現在還很難說……”
太後搶白道:“皇上煩悶,自有陶美人伺候,要這吐穀渾的賤婢獻哪門子殷勤?”
她瞥見慕容寶林泫然欲泣,麵帶鄙夷啐道:“出去!哀家的長信宮何等尊貴,別平添了晦氣!”
慕容黛黛臉色慘白躬身而出,我並不在意太後的惱怒,淺淺一笑:“陶美人如今貴為六皇子生母,還時時像舞姬一般伺候皇上左右,嬪妾自然不介意,卻怕堵不住宮裏的流言蜚語,說什麽陶美人宮人出身改不了秉性,讓六皇子平白受委屈。”
太後氣極,說話間捶的桌案通通作響,“自古紅顏禍水禍國殃民,你熟讀詩書,會不懂這個道理?你一個人狐媚也就罷了,如今又添一個會跳舞的妖精,當著要誑哄的皇上奢淫無道嗎?”
嬪妃們都嚇得跪倒一片,我仍隻是屈膝,並不下跪,“嬪妾與皇上心心相惜,並不曾狐媚惑主。至於太後所說紅顏禍水,想是指妲己妹喜之禍。嬪妾不才,讀過幾本書,嬪妾不信區區女子可以擾亂明君的心性,分明是商紂夏桀暴/行逆施,卻把亡國的罪名推到女子頭上。當今聖上仁厚寬和,不肯因為慕容超謀逆便連坐慕容寶林,這正是皇上英明之處,嬪妾不覺得皇上因此便是奢淫無道,太後是皇上親母,又怎麽會這樣以為呢?”
太後氣的張口結舌,找不出話來辯駁我,卻聽陶美人道:“娘娘,太後也是憂心皇上,你怎麽可以這樣頤指氣使質問太後?”
我還來不及駁她,太後已然醒過神,立時大怒道:“區區一介夫人,竟敢在哀家的長信宮放肆!哀家問一句,你敢迴十句,簡直恃寵生嬌目中無人!”
第二十一章 沉舟觸玉磯
我笑得越發謙恭有禮,“嬪妾並不敢對太後存不恭之心,不過就事論事多嘴了幾句,太後要是不喜歡聽,嬪妾以後引以為戒就是了,萬望太後息怒,保重鳳體要緊。”
太後越發冷笑不已,“好一張利嘴,哀家今日倒是想看看,皇上身邊的人哀家到底能不能動一動!”
寧妃驀地仰起頭道:“太後,奉薇夫人不老成,說話觸怒太後,嬪妾下去一定狠狠責罰她!”
太後嘴角一扯,“交給你又不了了之?哀家可不願意後宮亂了規矩。”
她冷冷注視我,像貓捉耗子般戲謔道:“在皇上眼裏,奉薇夫人可是立了大功的,哀家要是縱容這股子歪風,隻怕還應該好好賞你才是呢,隻不過……”
我哪裏能容她說完,立時搶白道:“嬪妾原不敢爭功,但太後金口玉言,您說要賞,嬪妾鬥膽,請賞嬪妾一粒逍遙丸吧。”
太後且驚且怒,“你說什麽?”
我道:“嬪妾既立了功,還請太後憐愛,賞賜獨門逍遙丸。”
太後看著我,不複端莊淩厲姿態,雙手也微微有些發顫,“你從哪裏聽來的?哀家何曾有過這樣的藥丸?”
我淡淡道:“昔日陳太妃巫蠱被禁,多得太後垂憐,每隔五日賞賜一顆逍遙丸,陳太妃無疾而終,未嚐不是逍遙丸保佑她無病無痛麽?可惜肅王隻懂征戰沙場,竟不知道向太後叩謝這樣天大的恩典。”
太後的眼眸裏幾乎要放出飛箭來,我隻做不知:“太後素來吃齋念佛,慈悲之心舉國皆知,肅王年輕頑劣,也虧得太後將他視如己出,陳太妃泉下有知,不知如何感激涕零呢。”
我說完,便聽那一眾溜須拍馬不明就裏的妃嬪順著杆兒的恭維起太後來,太後臉色紅一陣白一陣,忽然按著額角道:“哀家頭痛的厲害。”
玉竹忙扶了她進去,須臾出來道:“太後身子不適,各位娘娘請迴吧。”
走出長信宮大門,我拭去額角冷汗,手心裏早已是濕/滑一片,寧妃跟上來道:“妹妹這是糊塗了麽,太後分明是想責罰妹妹,妹妹怎麽還敢開口討賞?”
我等她並排同行:“若不及時討賞,此刻不知道是吃板子還是關冷宮呢。”
寧妃不解道:“這話何意?那逍遙丸又是什麽東西?”
我停住腳步,喚宮人退下,隻餘寧妃與我二人踱步,“逍遙丸是前朝禁物,功效與五石散類似……”
寧妃掩住驚唿,睜大了眼睛道:“可是方才明明聽你說太後是垂憐陳太妃才賞她逍遙丸,怎麽這逍遙丸卻是這樣的東西?”
我嘴角噙了輕蔑道:“讓陳太妃吃藥成癮,五髒虛空,死都不知道為何,可不就是太後垂憐嗎?”
寧妃道:“可是,可是坊間傳說陳太妃是思念先帝鬱鬱而終的呀。”
我道:“人隻要死了,怎麽死的還不都是太後說了算?”
寧妃思忖片刻,握了我的手道:“你好大的膽子,既然知道這是太後的詭計,怎麽還敢在她麵前提起來,你是不要命了?”
我一笑:“姐姐忘了,咱們這位太後雖然狠毒,卻最注重平衡之術。若是無緣無故將我處死,她便是不怕皇上發怒,也會顧忌我哥哥和伯父。裴府雖然在七大貴族中低調處事,但惹急了也不是那樣好相與的。”
寧妃搖頭道:“你還是太衝動了,即便她不能當麵將你怎樣,未必就不能私下害你。”
我走出兩步,無不感慨道:“她私下裏也不知害了我多少次,今次我主動出擊,也不過被逼無奈。她並不清楚我從何得知陳太妃死因,或者會投鼠忌器,反倒能讓我安然無恙。”
寧妃沉吟道:“也是,不過你究竟從何得知這樣隱秘的事?”
我但笑不語,找了其他的話題岔開。我自然有我的法子,卻不能對她說,並非我信不過她,隻是知道的人越少,對那個告訴我這些秘密的人才越安全。
禦書房的耳房內,元晟正搖頭晃腦背誦《三字經》,他和元澈差不多大,吐字清晰,抑揚頓挫,陶美人顯然下了不少功夫教他。
玉真和元倬蹲坐在小杌子上,兩人互相顯擺自己香囊上的繡花和瓔珞,元澈則規規矩矩站在我身邊。
蕭琮拊掌道:“好,背的這樣爛熟,果然是朕的兒子!”
陶美人喜上眉梢,忙拉著元晟謝恩。
蕭琮意猶未盡,一眼瞥見玉真,“玉真,你近來可有好好溫習功課?”
玉真仗著蕭琮疼愛,手上擺弄瓔珞穗子,頭也不抬,“自然有的,夫子都誇我聰明呢!”
蕭琮笑道:“你有多聰明?怎麽不在父皇麵前顯擺顯擺?”
我接口道:“皇上聽她胡說呢,她那樣頑皮,若不是夫子怕被她縟下一把胡子來,才不會違心誇獎她呢。”
蕭琮哈哈大笑,玉真漲紅了臉站起來道:“母妃總是這樣瞧不起人,兒臣也會背《三字經》!”
蕭琮偏道:“今日元晟已經背過了,父皇不想再聽《三字經》,你為父皇背一背《千字文》吧。”
玉真平日苦背《三字經》,就是為了在蕭琮和其他人麵前隨時可以出口成章滾瓜爛熟,這點小心思平日裏倒也派上了些許用場,至於今日,卻有些措手不及了。
她一聽蕭琮要她背《千字文》,登時苦了臉,扭扭捏捏道:“那個,那個孩兒背的不熟……”
我笑道:“看看,漏馬腳了不是?平日裏您讓孩兒們背的都是《三字經》,她便下了死力氣背熟之後撂開手不管。現在您讓她背《千字文》,可真是為難她了!”
玉真見我取笑,賭氣道:“背就背吧!”
她瞟一眼元澈,後者偷偷朝天上指指戳戳,玉真咳了咳開始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冬藏,冬藏……”
她又看向元澈,我瞥見元澈用嘴型提示她,隻裝作不知,玉真又背上來兩句:“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麗水……”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
元晟在陶美人身畔,此刻見玉真實在背不出來,忍不住脫口而出。
陶美人讚許的看著元晟,卻假意斥責道:“永定公主背書,要你多什麽嘴?”
蕭琮製止她道:“哎,玉真背不上來,元晟能背出來,正是這孩子伶俐聰穎之處。你若是為了這個責怪他,朕是不許的。”
他撫摩上元晟的頭,笑著對玉真道:“元晟強過你,你可服氣?”
玉真撅了嘴扭頭一邊,嘟囔道:“這算什麽稀奇的,元澈能背的還多呢,我連他都不服,還會服元晟麽!”
我不想陶美人看笑話,因斥責玉真道:“胡說什麽!元澈元晟都比你小,且都比你用功,你不說好好跟著夫子學,就會跟你父皇頂嘴!”
蕭琮伸手攬了玉真過去,輕輕刮她的鼻子道:“你母妃說你這些話可是有道理的,須知兄友弟恭,有不足的地方就應該誠心跟著你弟弟學,不要總是擺出姐姐的款兒來。”
玉真橫了元晟一眼,在蕭琮懷裏撒歡兒道:“那人家就是默不出《千字文》嘛,咱們換個別的!”
陶美人淺淺笑道:“既這麽著,皇上不如考考公主的《孝經》。”
玉真皺著眉頭,可見也是背不出的,蕭琮便笑道:“若是你能找出人來替你背誦,也算你過關。”
我心中不快,陶映柔既然敢提議,自然是因為元晟背的熟,蕭琮順驢下坡,大約也是想給元晟露臉的機會,讓他在兄弟姐妹們麵前討個好彩頭。
蕭琮歡暢言笑,並未注意我的表情,倒是陶美人抿著嘴對我笑,像是勝券在握。
這幾個孩子曆來與元晟不在一起玩,因此並不熟稔,感情也淡淡的,玉真又是極其好強的性子,此時見蕭琮說這話,雖然為難,卻也沒有耍賴,隻走到我身邊道:“母妃,我要弟弟幫我背!”
我看向元澈,元澈擺著小手道:“兒臣不敢在父皇麵前放肆……,兒臣不敢……”
他那樣緊張,都是因為蕭琮平日對他不假顏色的緣故。我拉住他小小的手掌,撫平他衣裳上的皺褶,鄭重道:“元澈別怕,你若默得出《孝經》,不妨幫你姐姐一迴,母妃擔保你父皇一定會喜歡你的。”
元澈看著我,晶瑩的眼眸裏寫滿了猶豫,卻又充盈著期待和希望:“母妃,若是兒臣默出來了,父皇會喜歡嗎?”
我點頭道:“你父皇最喜歡用功的孩子,你要是幫姐姐默出來了,你父皇一定喜歡。”
玉真拉扯著元澈朝蕭琮跟前去,元澈跌跌撞撞間迴頭看我,我也望著那寄托了無限希冀和厚望的小小身影,微笑著點了點頭。
…………………………我是煩惱的分割線……………………………………
親們,我發現自己真的是挖坑埋自己啊,當初貪多嚼不爛的又是穿越又是種田又是宮廷,結果寫到五十多萬字才發現自己一點點中心思想都木有……我還是適合平淡的文風平淡的日子啊,這樣你害我我害你的宮鬥文簡直太殘害腦細胞了……你們告訴我,我該怎麽辦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二十二章 襄王應有夢
元澈背了開頭幾條,蕭琮或是覺得事有湊巧,不是很相信這是他的真本事,又要他背紀孝行章第十篇。
元澈偏著頭想了想,開始背誦:“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寵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寵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蕭琮還是冷著臉,緩緩道:“死記硬背也沒什麽可以誇嘴的,你懂這些話的意思嗎?”
元澈一怔,我搶道:“他還那麽小呢,您別這樣為難……”
陶美人盈盈笑道:“娘娘,皇上怎麽會為難五皇子呢?知道便知道,不知道皇上也不會怪他。”
她言下之意,是斷定元澈不會,我忍下一口氣,正要勸元澈,卻聽元澈問道:“父皇是要聽繁複的意思還是簡略的意思?”
蕭琮眉毛一挑,似笑非笑道:“怎麽還有得挑嗎?”
元澈不苟言笑道:“孝者,人倫至善也。兒臣日日背誦銘記於心,若是不明白意思,豈不是枉為人子。隻是這段話太長,兒臣怕父皇聽得心煩……”
蕭琮道:“那就揀簡略的說。”
元澈言簡意賅:“子女孝順父母長輩,應當隨時隨處,而不應流於形式。”
我不意他這樣爭氣,心裏一塊大石頓時放下。
蕭琮斜倚在靠枕上,輕輕敲擊著矮桌邊緣:“何為不流於形式?”
元澈道:“在平居無事的時候盡其敬謹之心,在奉養的時候當盡其和樂之心,父母有病時要盡其憂慮之情——”他忽然停頓,俄頃道:“總而言之,對父母長輩的孝順必須出於至誠,發自於心。”
蕭琮靜靜聽完,扭了頭問元晟道:“你哥哥可有遺漏的?”
元晟點頭道:“有的!皇兄還漏了兩句。父母離世的時候要在盡心備辦一切,以後祭祀的時候更要莊嚴肅敬,盡子女思慕之心。”
蕭琮嘴角揚起,陶美人喜不自勝,我見元晟終究還是比元澈更討他喜歡,又瞥見陶美人竭力壓抑的得意,心裏像吞了蒼蠅似的惡心。
“你既然會背誦全文,自然也是知道全文釋義的,對不對?”我靈機一動,問元澈道。
元澈低著頭,低低的“嗯”了一聲,我有意提高了聲音:“既然知道,為何你父皇問起來還支支吾吾的?”
蕭琮聽見,注目過來。元澈低聲道:“孩兒不願在父皇母妃麵前提起‘辭世’二字……”
寧妃忙起身迴道:“嬪妾不辛苦,有奉薇夫人從旁協助,事務處理起來倒也順手。”
太後從鼻子裏哼出一聲,“她協理的真好,連仇敵的妹妹也推到寵妃的位子上了,你在旁邊隻會呆看,自己還有沒有腦子?”
寧妃臉上一白,忙屈膝道:“嬪妾愚鈍,請太後息怒!”
我見太後無端端為了慕容黛黛的事發脾氣,想是陶美人又灌了不少迷湯,當下也屈膝道:“太後息怒,皇上喜歡歌舞,也隻是在煩悶時才召幸慕容寶林,並沒有過度寵愛。況且,我國與吐穀渾是和是戰,現在還很難說……”
太後搶白道:“皇上煩悶,自有陶美人伺候,要這吐穀渾的賤婢獻哪門子殷勤?”
她瞥見慕容寶林泫然欲泣,麵帶鄙夷啐道:“出去!哀家的長信宮何等尊貴,別平添了晦氣!”
慕容黛黛臉色慘白躬身而出,我並不在意太後的惱怒,淺淺一笑:“陶美人如今貴為六皇子生母,還時時像舞姬一般伺候皇上左右,嬪妾自然不介意,卻怕堵不住宮裏的流言蜚語,說什麽陶美人宮人出身改不了秉性,讓六皇子平白受委屈。”
太後氣極,說話間捶的桌案通通作響,“自古紅顏禍水禍國殃民,你熟讀詩書,會不懂這個道理?你一個人狐媚也就罷了,如今又添一個會跳舞的妖精,當著要誑哄的皇上奢淫無道嗎?”
嬪妃們都嚇得跪倒一片,我仍隻是屈膝,並不下跪,“嬪妾與皇上心心相惜,並不曾狐媚惑主。至於太後所說紅顏禍水,想是指妲己妹喜之禍。嬪妾不才,讀過幾本書,嬪妾不信區區女子可以擾亂明君的心性,分明是商紂夏桀暴/行逆施,卻把亡國的罪名推到女子頭上。當今聖上仁厚寬和,不肯因為慕容超謀逆便連坐慕容寶林,這正是皇上英明之處,嬪妾不覺得皇上因此便是奢淫無道,太後是皇上親母,又怎麽會這樣以為呢?”
太後氣的張口結舌,找不出話來辯駁我,卻聽陶美人道:“娘娘,太後也是憂心皇上,你怎麽可以這樣頤指氣使質問太後?”
我還來不及駁她,太後已然醒過神,立時大怒道:“區區一介夫人,竟敢在哀家的長信宮放肆!哀家問一句,你敢迴十句,簡直恃寵生嬌目中無人!”
第二十一章 沉舟觸玉磯
我笑得越發謙恭有禮,“嬪妾並不敢對太後存不恭之心,不過就事論事多嘴了幾句,太後要是不喜歡聽,嬪妾以後引以為戒就是了,萬望太後息怒,保重鳳體要緊。”
太後越發冷笑不已,“好一張利嘴,哀家今日倒是想看看,皇上身邊的人哀家到底能不能動一動!”
寧妃驀地仰起頭道:“太後,奉薇夫人不老成,說話觸怒太後,嬪妾下去一定狠狠責罰她!”
太後嘴角一扯,“交給你又不了了之?哀家可不願意後宮亂了規矩。”
她冷冷注視我,像貓捉耗子般戲謔道:“在皇上眼裏,奉薇夫人可是立了大功的,哀家要是縱容這股子歪風,隻怕還應該好好賞你才是呢,隻不過……”
我哪裏能容她說完,立時搶白道:“嬪妾原不敢爭功,但太後金口玉言,您說要賞,嬪妾鬥膽,請賞嬪妾一粒逍遙丸吧。”
太後且驚且怒,“你說什麽?”
我道:“嬪妾既立了功,還請太後憐愛,賞賜獨門逍遙丸。”
太後看著我,不複端莊淩厲姿態,雙手也微微有些發顫,“你從哪裏聽來的?哀家何曾有過這樣的藥丸?”
我淡淡道:“昔日陳太妃巫蠱被禁,多得太後垂憐,每隔五日賞賜一顆逍遙丸,陳太妃無疾而終,未嚐不是逍遙丸保佑她無病無痛麽?可惜肅王隻懂征戰沙場,竟不知道向太後叩謝這樣天大的恩典。”
太後的眼眸裏幾乎要放出飛箭來,我隻做不知:“太後素來吃齋念佛,慈悲之心舉國皆知,肅王年輕頑劣,也虧得太後將他視如己出,陳太妃泉下有知,不知如何感激涕零呢。”
我說完,便聽那一眾溜須拍馬不明就裏的妃嬪順著杆兒的恭維起太後來,太後臉色紅一陣白一陣,忽然按著額角道:“哀家頭痛的厲害。”
玉竹忙扶了她進去,須臾出來道:“太後身子不適,各位娘娘請迴吧。”
走出長信宮大門,我拭去額角冷汗,手心裏早已是濕/滑一片,寧妃跟上來道:“妹妹這是糊塗了麽,太後分明是想責罰妹妹,妹妹怎麽還敢開口討賞?”
我等她並排同行:“若不及時討賞,此刻不知道是吃板子還是關冷宮呢。”
寧妃不解道:“這話何意?那逍遙丸又是什麽東西?”
我停住腳步,喚宮人退下,隻餘寧妃與我二人踱步,“逍遙丸是前朝禁物,功效與五石散類似……”
寧妃掩住驚唿,睜大了眼睛道:“可是方才明明聽你說太後是垂憐陳太妃才賞她逍遙丸,怎麽這逍遙丸卻是這樣的東西?”
我嘴角噙了輕蔑道:“讓陳太妃吃藥成癮,五髒虛空,死都不知道為何,可不就是太後垂憐嗎?”
寧妃道:“可是,可是坊間傳說陳太妃是思念先帝鬱鬱而終的呀。”
我道:“人隻要死了,怎麽死的還不都是太後說了算?”
寧妃思忖片刻,握了我的手道:“你好大的膽子,既然知道這是太後的詭計,怎麽還敢在她麵前提起來,你是不要命了?”
我一笑:“姐姐忘了,咱們這位太後雖然狠毒,卻最注重平衡之術。若是無緣無故將我處死,她便是不怕皇上發怒,也會顧忌我哥哥和伯父。裴府雖然在七大貴族中低調處事,但惹急了也不是那樣好相與的。”
寧妃搖頭道:“你還是太衝動了,即便她不能當麵將你怎樣,未必就不能私下害你。”
我走出兩步,無不感慨道:“她私下裏也不知害了我多少次,今次我主動出擊,也不過被逼無奈。她並不清楚我從何得知陳太妃死因,或者會投鼠忌器,反倒能讓我安然無恙。”
寧妃沉吟道:“也是,不過你究竟從何得知這樣隱秘的事?”
我但笑不語,找了其他的話題岔開。我自然有我的法子,卻不能對她說,並非我信不過她,隻是知道的人越少,對那個告訴我這些秘密的人才越安全。
禦書房的耳房內,元晟正搖頭晃腦背誦《三字經》,他和元澈差不多大,吐字清晰,抑揚頓挫,陶美人顯然下了不少功夫教他。
玉真和元倬蹲坐在小杌子上,兩人互相顯擺自己香囊上的繡花和瓔珞,元澈則規規矩矩站在我身邊。
蕭琮拊掌道:“好,背的這樣爛熟,果然是朕的兒子!”
陶美人喜上眉梢,忙拉著元晟謝恩。
蕭琮意猶未盡,一眼瞥見玉真,“玉真,你近來可有好好溫習功課?”
玉真仗著蕭琮疼愛,手上擺弄瓔珞穗子,頭也不抬,“自然有的,夫子都誇我聰明呢!”
蕭琮笑道:“你有多聰明?怎麽不在父皇麵前顯擺顯擺?”
我接口道:“皇上聽她胡說呢,她那樣頑皮,若不是夫子怕被她縟下一把胡子來,才不會違心誇獎她呢。”
蕭琮哈哈大笑,玉真漲紅了臉站起來道:“母妃總是這樣瞧不起人,兒臣也會背《三字經》!”
蕭琮偏道:“今日元晟已經背過了,父皇不想再聽《三字經》,你為父皇背一背《千字文》吧。”
玉真平日苦背《三字經》,就是為了在蕭琮和其他人麵前隨時可以出口成章滾瓜爛熟,這點小心思平日裏倒也派上了些許用場,至於今日,卻有些措手不及了。
她一聽蕭琮要她背《千字文》,登時苦了臉,扭扭捏捏道:“那個,那個孩兒背的不熟……”
我笑道:“看看,漏馬腳了不是?平日裏您讓孩兒們背的都是《三字經》,她便下了死力氣背熟之後撂開手不管。現在您讓她背《千字文》,可真是為難她了!”
玉真見我取笑,賭氣道:“背就背吧!”
她瞟一眼元澈,後者偷偷朝天上指指戳戳,玉真咳了咳開始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冬藏,冬藏……”
她又看向元澈,我瞥見元澈用嘴型提示她,隻裝作不知,玉真又背上來兩句:“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麗水……”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
元晟在陶美人身畔,此刻見玉真實在背不出來,忍不住脫口而出。
陶美人讚許的看著元晟,卻假意斥責道:“永定公主背書,要你多什麽嘴?”
蕭琮製止她道:“哎,玉真背不上來,元晟能背出來,正是這孩子伶俐聰穎之處。你若是為了這個責怪他,朕是不許的。”
他撫摩上元晟的頭,笑著對玉真道:“元晟強過你,你可服氣?”
玉真撅了嘴扭頭一邊,嘟囔道:“這算什麽稀奇的,元澈能背的還多呢,我連他都不服,還會服元晟麽!”
我不想陶美人看笑話,因斥責玉真道:“胡說什麽!元澈元晟都比你小,且都比你用功,你不說好好跟著夫子學,就會跟你父皇頂嘴!”
蕭琮伸手攬了玉真過去,輕輕刮她的鼻子道:“你母妃說你這些話可是有道理的,須知兄友弟恭,有不足的地方就應該誠心跟著你弟弟學,不要總是擺出姐姐的款兒來。”
玉真橫了元晟一眼,在蕭琮懷裏撒歡兒道:“那人家就是默不出《千字文》嘛,咱們換個別的!”
陶美人淺淺笑道:“既這麽著,皇上不如考考公主的《孝經》。”
玉真皺著眉頭,可見也是背不出的,蕭琮便笑道:“若是你能找出人來替你背誦,也算你過關。”
我心中不快,陶映柔既然敢提議,自然是因為元晟背的熟,蕭琮順驢下坡,大約也是想給元晟露臉的機會,讓他在兄弟姐妹們麵前討個好彩頭。
蕭琮歡暢言笑,並未注意我的表情,倒是陶美人抿著嘴對我笑,像是勝券在握。
這幾個孩子曆來與元晟不在一起玩,因此並不熟稔,感情也淡淡的,玉真又是極其好強的性子,此時見蕭琮說這話,雖然為難,卻也沒有耍賴,隻走到我身邊道:“母妃,我要弟弟幫我背!”
我看向元澈,元澈擺著小手道:“兒臣不敢在父皇麵前放肆……,兒臣不敢……”
他那樣緊張,都是因為蕭琮平日對他不假顏色的緣故。我拉住他小小的手掌,撫平他衣裳上的皺褶,鄭重道:“元澈別怕,你若默得出《孝經》,不妨幫你姐姐一迴,母妃擔保你父皇一定會喜歡你的。”
元澈看著我,晶瑩的眼眸裏寫滿了猶豫,卻又充盈著期待和希望:“母妃,若是兒臣默出來了,父皇會喜歡嗎?”
我點頭道:“你父皇最喜歡用功的孩子,你要是幫姐姐默出來了,你父皇一定喜歡。”
玉真拉扯著元澈朝蕭琮跟前去,元澈跌跌撞撞間迴頭看我,我也望著那寄托了無限希冀和厚望的小小身影,微笑著點了點頭。
…………………………我是煩惱的分割線……………………………………
親們,我發現自己真的是挖坑埋自己啊,當初貪多嚼不爛的又是穿越又是種田又是宮廷,結果寫到五十多萬字才發現自己一點點中心思想都木有……我還是適合平淡的文風平淡的日子啊,這樣你害我我害你的宮鬥文簡直太殘害腦細胞了……你們告訴我,我該怎麽辦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二十二章 襄王應有夢
元澈背了開頭幾條,蕭琮或是覺得事有湊巧,不是很相信這是他的真本事,又要他背紀孝行章第十篇。
元澈偏著頭想了想,開始背誦:“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寵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寵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蕭琮還是冷著臉,緩緩道:“死記硬背也沒什麽可以誇嘴的,你懂這些話的意思嗎?”
元澈一怔,我搶道:“他還那麽小呢,您別這樣為難……”
陶美人盈盈笑道:“娘娘,皇上怎麽會為難五皇子呢?知道便知道,不知道皇上也不會怪他。”
她言下之意,是斷定元澈不會,我忍下一口氣,正要勸元澈,卻聽元澈問道:“父皇是要聽繁複的意思還是簡略的意思?”
蕭琮眉毛一挑,似笑非笑道:“怎麽還有得挑嗎?”
元澈不苟言笑道:“孝者,人倫至善也。兒臣日日背誦銘記於心,若是不明白意思,豈不是枉為人子。隻是這段話太長,兒臣怕父皇聽得心煩……”
蕭琮道:“那就揀簡略的說。”
元澈言簡意賅:“子女孝順父母長輩,應當隨時隨處,而不應流於形式。”
我不意他這樣爭氣,心裏一塊大石頓時放下。
蕭琮斜倚在靠枕上,輕輕敲擊著矮桌邊緣:“何為不流於形式?”
元澈道:“在平居無事的時候盡其敬謹之心,在奉養的時候當盡其和樂之心,父母有病時要盡其憂慮之情——”他忽然停頓,俄頃道:“總而言之,對父母長輩的孝順必須出於至誠,發自於心。”
蕭琮靜靜聽完,扭了頭問元晟道:“你哥哥可有遺漏的?”
元晟點頭道:“有的!皇兄還漏了兩句。父母離世的時候要在盡心備辦一切,以後祭祀的時候更要莊嚴肅敬,盡子女思慕之心。”
蕭琮嘴角揚起,陶美人喜不自勝,我見元晟終究還是比元澈更討他喜歡,又瞥見陶美人竭力壓抑的得意,心裏像吞了蒼蠅似的惡心。
“你既然會背誦全文,自然也是知道全文釋義的,對不對?”我靈機一動,問元澈道。
元澈低著頭,低低的“嗯”了一聲,我有意提高了聲音:“既然知道,為何你父皇問起來還支支吾吾的?”
蕭琮聽見,注目過來。元澈低聲道:“孩兒不願在父皇母妃麵前提起‘辭世’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