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鞮侯單於剛剛即位,聽漢武帝這麽說,害怕了,馬上放出話去:“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大漢天子是我的老丈人,我怎麽敢跟他老人家作對呢!同時為表誠心,他將之前扣押的漢朝使者路充國等人釋放歸國。
武帝對新單於的做法比較滿意,他是個以法立國的皇帝,但他本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更深,投桃報李,人敬我一尺,我就得還人家一丈吧。於是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帶著大量財富出使匈奴,締造合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且鞮侯單於這個時候已經驕橫起來,對代漢使很不禮貌。後來因為一些變故,蘇武被扣押了。蘇武自己不會想到,懷著美好的願望來到匈奴,結果自己將要在這裏放十八年的羊,人家還要讓自己等到公羊下崽。
使者未歸,武帝不高興了。不過很快便有了讓他高興的事情。蘇武雖然沒有迴來,但另一個人迴來了。幾年前浞野侯趙破奴兵敗投降了匈奴,這一年他終於找到機會逃迴來了。趙破奴本來就是匈奴人,後來投降漢朝,被封為將軍,他對匈奴中的情況很了解,如果出征匈奴,他絕對是一個好的向導。於是,武帝心中有了一個宏偉的計劃。
就像所有倔強且好強的帝王一樣,跟對手相處的前提隻有一個,那就是對手必須臣服於自己,如果不服,那就隻有征討,征到你服為止。不用說了,征兵,備糧,用實力說話。驕橫的單於,你的好日子該結束了。
部隊不是問題,戰馬不是問題,糧草不是問題,對於武帝來說,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對將領的選擇。
這個時候,一代戰神霍去病已經去世十八年,十八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但武帝至今仍未找到能代替他的好漢。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大將軍衛青也於七年前去世。飛將軍李廣也早已自殺。還有誰能夠不辱使命,率兵出征?
當然,王朝不缺將軍,這個時候,朝中有名的將領還有楊仆、路博德、公孫敖等人,還有剛剛從匈奴中逃迴的趙破奴。但這些人,之所以有名,一方麵是因為曾經跟隨過衛青霍去病,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敗績太多,屢敗屢戰。有的打仗基本就靠打,軍隊開到了,直接上,打不過了就趕緊跑,毫無戰術可言,更談不上戰略,有的人失敗太多,按律當斬,隻好一次次交錢贖人,有的甚至跑到民間隱居起來不敢迴朝。
從來不缺將軍,隻缺有能力能打勝仗的將軍。
王朝此時麵臨無將可派的窘境。
但是武帝其實心中已經有了人選,在武帝看來,最適合出征北伐的就是海西侯李廣利。他適合的原因,第一是因為他的妹妹是武帝最喜歡的李夫人,武帝因為她的早逝而痛苦了後半輩子幾十年。第二是因為他征服了大宛,贏得良馬歸,雖然那場戰役的代價是近十萬戰士命喪沙場、十幾萬牛馬遺骨荒原。
武帝選李廣利為主帥,率軍出征,出敦煌討伐匈奴。大軍前行,後勤補給、輜重等是關鍵。這個重要的任務武帝打算交給李陵。李陵,漢朝著名將領李廣的孫子,父親李當戶,早死。李陵的叔叔李敢也於十幾年前死去。李家一脈,僅剩李陵和堂兄弟李禹。李禹與太子劉據關係很好,喜歡在宮中活動,而李陵則喜歡將兵在外,頗有李廣之風。
在這之前,武帝曾經派遣李陵率領八百騎兵,出居延關塞,深入匈奴偵查地形。李陵很好的完成任務。之後率領五千人屯軍酒泉、張掖。幾年後,貳師將軍李廣利討伐大宛,李陵奉命率本部兵馬作為後續部隊進行支援。結果剛走出關塞,李廣利就率軍迴來。
兩次出關,李陵都沒能跟匈奴相遇。他有他爺爺的膽識和才能,更有他爺爺的抱負。爺爺當年是因為迷失道路,沒能碰見匈奴,錯過會戰,被責而自殺。“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徙廣部行迴遠,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上天讓爺爺屈死,衛將軍私自改變爺爺的行軍路線,以至於出了問題,這是不公平的。他渴望同匈奴相遇,渴望完成爺爺的夙願。他要向皇帝證明,要向躺在廬山墓塚中的衛青將軍證明,要向天下所有人證明,他們李家人並非懦弱怕敵,如果有機會,他會跟匈奴拚死一戰。
當李陵接到武帝的詔令,從張掖趕迴京城時,他獲得消息,朝廷準備大發兵,討伐匈奴。太好了!這正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情。他要出征了,他要雪恥了!他的內心無比激動起來。
在武台,他見到了武帝。武帝對他說,希望他能夠替貳師將軍押送輜重。李陵有些失望,他等了這麽多年,可不是想躲在後麵做個押運官,他要上戰場,上前線,他要殺敵,跟匈奴麵對麵,硬碰硬。他有他的夙願要完成。於是他馬上叩頭說道:“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於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李陵將頭叩得砰砰響,武帝也為難了,但是有他的難處,說:“莫非將領都不願意受別人的節製嗎?我調發這麽多軍隊,現在已經沒有更多的軍隊給你調配,也沒有馬匹配給你了。”討伐匈奴,除了騎兵作戰,再沒有好的辦法,因為匈奴就是馬背上的部隊。
李陵馬上說:“不用騎兵,我願意以少擊眾,率領我的五千步兵踏平單於庭。”何其壯哉!李陵的表現正合武帝脾氣,好大喜功的武帝對眼前這個年輕人更加喜歡了,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同時武帝給屯守居延關的強弩都尉路博德下了一道詔令,讓他率兵到半路上迎接李陵。
武帝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正是他的這一道詔令,斷送了李陵,他本意是讓曾經的伏波將軍迎接李陵,以壯行色,讓年輕人感受榮譽,為榮譽而戰,但卻將李陵送上了不歸路。路博德是朝廷老將,當李陵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他就已經跟隨霍去病馳騁沙場了。當李陵蹣跚學步的時候,他已經獨當一麵,率領大軍攻破南越。現在,皇帝卻要他這個老將軍迎接一個從來沒跟匈奴正麵交鋒過的年輕人。這算什麽事兒!路博德心裏有怨氣,他是犯過法,但是他已經被奪爵,而且也降了職,跑到這個荒涼之地呆了這麽久,就算多大的罪,也該贖完了吧!他以這個任務為恥,他覺得這是打他的臉,讓他顏麵掃地。
於是他給武帝上書,“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禽也。”他也要出征,要掙迴麵子。廉頗雖老,尚能吃飯。
路博德所說也並非錯誤,匈奴南下,一般都是秋分時節,草長馬肥。而漢朝北伐,多在開春,草原青黃不接的月份。各挑己長,各攻敵短。
接到路博德的奏折,武帝生氣了。這個時候,貳師將軍的部隊早已經出發,去了天山。大戰略的問題已經不能變更。武帝把問題看在李陵身上。如果說秋季不宜出兵,當初貳師將軍沒出發時,路博德為什麽不上書勸諫?而李陵迴到張掖後他才上書?肯定是李陵,接受任務後又後悔了,所以才讓路博德找借口。
於是武帝馬上下詔令給路博德:“吾欲予李陵騎,雲‘欲以少擊眾’。今虜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鉤營之道。”你跟李陵之間的事情我是知道的,別想騙我。你要出征就去吧。現在匈奴進入西河地區,你跟公孫敖去截擊。同時武帝又下詔給李陵:“以九月發,出庶虜鄣,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徘徊觀虜,即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騎置以聞。所與博德言者雲何?具以書對。”你不是後悔了嗎?馬上出發,一刻也不讓你逗留。先出兵到東浚稽山南龍勒水,如果沒有敵兵,就從趙破奴走的那條老路迴到受降城,沿途派騎兵將你的消息報告朝廷!還有,你到底跟路博德說了什麽?老老實實上書給我,一個字也別遺漏。
武帝真的是生氣了,你平庸無能,我可以容忍,但我不能容忍你不懂裝懂,不行裝行。我不能容忍你欺騙我,把我當成傻瓜。他要時時刻刻監督李陵,知道他的動向。貳師將軍那邊他倒不怎麽在心,他這是跟李陵較上勁了。
當他後來明白一切的時候,大概他是後悔死了。
李陵率領部隊出發了,他跟他的五千人出居延關,向北走去。他其實還被蒙在鼓裏,他不知道,武帝怎麽會莫名其妙地下詔催他出發,又問他跟路博德說了什麽,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出兵就這麽曲折,這是不祥的。
武帝對新單於的做法比較滿意,他是個以法立國的皇帝,但他本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更深,投桃報李,人敬我一尺,我就得還人家一丈吧。於是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帶著大量財富出使匈奴,締造合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且鞮侯單於這個時候已經驕橫起來,對代漢使很不禮貌。後來因為一些變故,蘇武被扣押了。蘇武自己不會想到,懷著美好的願望來到匈奴,結果自己將要在這裏放十八年的羊,人家還要讓自己等到公羊下崽。
使者未歸,武帝不高興了。不過很快便有了讓他高興的事情。蘇武雖然沒有迴來,但另一個人迴來了。幾年前浞野侯趙破奴兵敗投降了匈奴,這一年他終於找到機會逃迴來了。趙破奴本來就是匈奴人,後來投降漢朝,被封為將軍,他對匈奴中的情況很了解,如果出征匈奴,他絕對是一個好的向導。於是,武帝心中有了一個宏偉的計劃。
就像所有倔強且好強的帝王一樣,跟對手相處的前提隻有一個,那就是對手必須臣服於自己,如果不服,那就隻有征討,征到你服為止。不用說了,征兵,備糧,用實力說話。驕橫的單於,你的好日子該結束了。
部隊不是問題,戰馬不是問題,糧草不是問題,對於武帝來說,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對將領的選擇。
這個時候,一代戰神霍去病已經去世十八年,十八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但武帝至今仍未找到能代替他的好漢。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大將軍衛青也於七年前去世。飛將軍李廣也早已自殺。還有誰能夠不辱使命,率兵出征?
當然,王朝不缺將軍,這個時候,朝中有名的將領還有楊仆、路博德、公孫敖等人,還有剛剛從匈奴中逃迴的趙破奴。但這些人,之所以有名,一方麵是因為曾經跟隨過衛青霍去病,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敗績太多,屢敗屢戰。有的打仗基本就靠打,軍隊開到了,直接上,打不過了就趕緊跑,毫無戰術可言,更談不上戰略,有的人失敗太多,按律當斬,隻好一次次交錢贖人,有的甚至跑到民間隱居起來不敢迴朝。
從來不缺將軍,隻缺有能力能打勝仗的將軍。
王朝此時麵臨無將可派的窘境。
但是武帝其實心中已經有了人選,在武帝看來,最適合出征北伐的就是海西侯李廣利。他適合的原因,第一是因為他的妹妹是武帝最喜歡的李夫人,武帝因為她的早逝而痛苦了後半輩子幾十年。第二是因為他征服了大宛,贏得良馬歸,雖然那場戰役的代價是近十萬戰士命喪沙場、十幾萬牛馬遺骨荒原。
武帝選李廣利為主帥,率軍出征,出敦煌討伐匈奴。大軍前行,後勤補給、輜重等是關鍵。這個重要的任務武帝打算交給李陵。李陵,漢朝著名將領李廣的孫子,父親李當戶,早死。李陵的叔叔李敢也於十幾年前死去。李家一脈,僅剩李陵和堂兄弟李禹。李禹與太子劉據關係很好,喜歡在宮中活動,而李陵則喜歡將兵在外,頗有李廣之風。
在這之前,武帝曾經派遣李陵率領八百騎兵,出居延關塞,深入匈奴偵查地形。李陵很好的完成任務。之後率領五千人屯軍酒泉、張掖。幾年後,貳師將軍李廣利討伐大宛,李陵奉命率本部兵馬作為後續部隊進行支援。結果剛走出關塞,李廣利就率軍迴來。
兩次出關,李陵都沒能跟匈奴相遇。他有他爺爺的膽識和才能,更有他爺爺的抱負。爺爺當年是因為迷失道路,沒能碰見匈奴,錯過會戰,被責而自殺。“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徙廣部行迴遠,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上天讓爺爺屈死,衛將軍私自改變爺爺的行軍路線,以至於出了問題,這是不公平的。他渴望同匈奴相遇,渴望完成爺爺的夙願。他要向皇帝證明,要向躺在廬山墓塚中的衛青將軍證明,要向天下所有人證明,他們李家人並非懦弱怕敵,如果有機會,他會跟匈奴拚死一戰。
當李陵接到武帝的詔令,從張掖趕迴京城時,他獲得消息,朝廷準備大發兵,討伐匈奴。太好了!這正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情。他要出征了,他要雪恥了!他的內心無比激動起來。
在武台,他見到了武帝。武帝對他說,希望他能夠替貳師將軍押送輜重。李陵有些失望,他等了這麽多年,可不是想躲在後麵做個押運官,他要上戰場,上前線,他要殺敵,跟匈奴麵對麵,硬碰硬。他有他的夙願要完成。於是他馬上叩頭說道:“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於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李陵將頭叩得砰砰響,武帝也為難了,但是有他的難處,說:“莫非將領都不願意受別人的節製嗎?我調發這麽多軍隊,現在已經沒有更多的軍隊給你調配,也沒有馬匹配給你了。”討伐匈奴,除了騎兵作戰,再沒有好的辦法,因為匈奴就是馬背上的部隊。
李陵馬上說:“不用騎兵,我願意以少擊眾,率領我的五千步兵踏平單於庭。”何其壯哉!李陵的表現正合武帝脾氣,好大喜功的武帝對眼前這個年輕人更加喜歡了,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同時武帝給屯守居延關的強弩都尉路博德下了一道詔令,讓他率兵到半路上迎接李陵。
武帝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正是他的這一道詔令,斷送了李陵,他本意是讓曾經的伏波將軍迎接李陵,以壯行色,讓年輕人感受榮譽,為榮譽而戰,但卻將李陵送上了不歸路。路博德是朝廷老將,當李陵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他就已經跟隨霍去病馳騁沙場了。當李陵蹣跚學步的時候,他已經獨當一麵,率領大軍攻破南越。現在,皇帝卻要他這個老將軍迎接一個從來沒跟匈奴正麵交鋒過的年輕人。這算什麽事兒!路博德心裏有怨氣,他是犯過法,但是他已經被奪爵,而且也降了職,跑到這個荒涼之地呆了這麽久,就算多大的罪,也該贖完了吧!他以這個任務為恥,他覺得這是打他的臉,讓他顏麵掃地。
於是他給武帝上書,“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禽也。”他也要出征,要掙迴麵子。廉頗雖老,尚能吃飯。
路博德所說也並非錯誤,匈奴南下,一般都是秋分時節,草長馬肥。而漢朝北伐,多在開春,草原青黃不接的月份。各挑己長,各攻敵短。
接到路博德的奏折,武帝生氣了。這個時候,貳師將軍的部隊早已經出發,去了天山。大戰略的問題已經不能變更。武帝把問題看在李陵身上。如果說秋季不宜出兵,當初貳師將軍沒出發時,路博德為什麽不上書勸諫?而李陵迴到張掖後他才上書?肯定是李陵,接受任務後又後悔了,所以才讓路博德找借口。
於是武帝馬上下詔令給路博德:“吾欲予李陵騎,雲‘欲以少擊眾’。今虜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鉤營之道。”你跟李陵之間的事情我是知道的,別想騙我。你要出征就去吧。現在匈奴進入西河地區,你跟公孫敖去截擊。同時武帝又下詔給李陵:“以九月發,出庶虜鄣,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徘徊觀虜,即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騎置以聞。所與博德言者雲何?具以書對。”你不是後悔了嗎?馬上出發,一刻也不讓你逗留。先出兵到東浚稽山南龍勒水,如果沒有敵兵,就從趙破奴走的那條老路迴到受降城,沿途派騎兵將你的消息報告朝廷!還有,你到底跟路博德說了什麽?老老實實上書給我,一個字也別遺漏。
武帝真的是生氣了,你平庸無能,我可以容忍,但我不能容忍你不懂裝懂,不行裝行。我不能容忍你欺騙我,把我當成傻瓜。他要時時刻刻監督李陵,知道他的動向。貳師將軍那邊他倒不怎麽在心,他這是跟李陵較上勁了。
當他後來明白一切的時候,大概他是後悔死了。
李陵率領部隊出發了,他跟他的五千人出居延關,向北走去。他其實還被蒙在鼓裏,他不知道,武帝怎麽會莫名其妙地下詔催他出發,又問他跟路博德說了什麽,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出兵就這麽曲折,這是不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