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當他憑幾而坐,陷入冥思之際,一隻鳥從窗戶飛進來,落在他麵前,將他從沉思中拉迴現實。他認識,這種鳥被人們稱為鵩鳥,又名山鴞,晚上啼叫,格外悲慘。傳說中,這種鳥出現,就意味著有人要死去。這是一種很不吉祥的鳥。現在,它落在賈誼的幾案上,跟賈誼對視著,眼神熱烈,仿佛多見不見的好友。


    這個心事重重的年輕人更加傷感了。鵩鳥上門,多不吉祥!他有點兒悲天憫人了。他占了一卦,卦文顯示,“野鳥入處兮,主人將去”,莫非自己真的要命盡於此?莫非此生注定懷抱利器而不能用?“請問於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兇言其災。淹數之度兮,語予其期。”鵩鳥啊!你告訴我,我將要到哪裏去?這一天何時會到來?


    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結束,實在太不甘心了!他一再給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安慰自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彼吳強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句踐霸世。斯遊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萬物迴薄兮,振蕩相轉。雲蒸雨降兮,錯繆相紛。大專盤物兮,坱紮無垠。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遲數有命兮,惡識其時?”


    世事難料,誰能說清?雖然眼前身處困境,但未必日後不會通達,上天安排,自有其數,達不必喜,窮不必憂。“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淵之靜,泛乎若不係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細故輺虦兮,何足以疑!”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


    或許真的是福禍難料,就在賈誼為自己命運悲歎的時候,朝廷詔令來了,文帝思念賈誼,讓他速速去朝廷相見。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啊!賈誼的心中瞬間沸騰了,所有壓抑在胸口的滯氣頓時煙消雲散。朝廷沒忘我,陛下沒忘我!他喜不自勝。此次西行,一定要將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說出來,朝廷一些法令需要更改,還有一些隱患也要及時剔除。陛下如今怎麽樣了?幾年沒見,他的白發該更多了吧?是的,陛下盡心國事,渥發吐哺,是千百年來難得一見的賢君明主,他的心簡直為國家、為百姓操爛了。但是有一點,文帝肯定沒有變化,那就是聽取建議。這一次迴朝廷,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想法說出來。


    賈誼興衝衝地趕往長安。朝廷,我迴來了,陛下,我來了。


    當賈誼來到未央宮的時候,正值祭祀,文帝正忙,宮人領著他到宣室等待。宮人出去了,留他在殿裏。他看著四周,多麽熟悉!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還跟幾年前一個樣。他曾經多次在這裏等待陛下,他們的會談非常融洽,今天,他又一次來到這裏,這次會談會怎麽樣呢?他充滿期待。


    文帝來了,他終於忙完了。賈誼連忙起身迎接。幾年不見,陛下還是老樣子,隻是看起來似乎有點兒憔悴了。賈誼激動了,幾乎要落下淚來,心裏也有些難受,他有一肚子的話想要對皇帝說,但多少話凝結在心中!


    “先生辛苦了!”文帝說,將賈誼貶到長沙去,他自己也有些不舍,有些內疚。


    寒暄幾句。賈誼覺得是時候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了,偌大的朝廷,怎麽能沒有一個人提醒陛下呢?


    “陛下,我覺得……”賈誼打算說下去。


    文帝打斷了他,一臉神秘地問道:“先生對鬼神之事了解多少?”


    鬼神?賈誼一愣,陛下怎麽忽然想起問這事兒來?他不知道,其實皇帝這個時候對鬼神之道已經開始著迷,幾年之後,一個以望氣著稱的術士將會受到極大寵幸。


    能看穿生死的人是不多的,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長壽甚至長生,能夠像高祖劉邦那樣看透生死的皇帝更少!看不透生死,必然熱衷鬼神。


    幾百年前,子路曾經問聖人鬼神之事,聖人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聖人不對鬼神之事。但賈誼不是聖人,文帝也不是子路。皇帝問到的,賈誼就得盡自己所知而解。他不是個耿直的人,更不是個敢觸犯龍顏的人,他想做的,就是說服皇帝,取悅皇帝,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夜深了,文帝聽得津津有味,一次次挪動座位,湊近賈誼。太神秘了,太高深了,文帝不住讚歎道,不是賈誼,自己何由知道這些!自以為幾年過去,自己的才學能力差不多可以超過賈誼了,今日一談,方知差距何止尺步!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想說的其實不是這些,他有更重要的問題想同文帝交流,但是他沒有機會,文帝的整個心思已經被鬼神充斥,哪有空閑聽別的!這次長安之行,賈誼乘興而來,失望而歸。但這次他不是迴長沙國,而是迴梁國。文帝的兒子劉揖被封為梁王,很受文帝喜愛,文帝希望賈誼能好好教導他這個兒子。


    但是賈誼畢竟有個結,滯於心中,不吐不快。生有時窮,命有時盡,誰能說得清明天會是什麽樣,自己會在哪裏,生還是死?有些事情,既然有想法,就得趕緊去做。他一直有想法,他有滿腦子的想法。他想像以前那樣,跟文帝做長夜之談,但沒有這樣的機會。沒有征召,諸侯國君臣不可私離國境。


    要想向皇帝進言,隻有一個辦法——上書。於是,賈誼將自己心中所慮的那些想法全都寫下來,上呈皇帝。這封奏折,便是著名的《論治安策》。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製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


    ……


    “天下之勢方病大瘡。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亡聊。失今不治,必為錮疾,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已。”


    ……


    在這封奏折中,對於匈奴問題,對於國家製度問題,尤其對於諸侯國過於強大的問題,賈誼都進行了分析,而且提出了處理的辦法。武帝時期由主父偃提出並最終實施的推恩令,其實賈誼的奏折中已經提到過這種思想。


    如果這封奏折所提到的問題,文帝能夠認真考慮並落實,那麽,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或許不會發生,可惜的是,文帝對這封奏折的態度是批判的接受,隻有很少一些建議得到重視,而最讓賈誼擔心的諸侯國的問題,文帝並沒有采納。


    賈誼就像一個有痛心疾首的師長,用幾近懇求的語氣,將心窩子裏的話掏出來,但是孩子卻不肯接受。賈誼的真知灼見雖然沒有被接受,但是這篇《論治安策》卻流傳下來,名垂青史。它之所以有名,不光是因為賈誼的遠見卓識,更因為他對國家,對朝廷的一片深情。兩漢時期,言事準確的奏折不在少數,但是像這樣飽含深情的奏折,漢史所載,絕無僅有。


    公元前169年,梁王劉揖不慎從墜馬而死。身為梁王太傅的賈誼陷入絕望之中。莫非上天注定要自己困窮?何以不幸一來再來?在朝廷幾年,不能容身,被貶長沙。在長沙又有鵩鳥臨門。總算有機會見到皇帝,卻沒有機會闡述政見,轉為梁王太傅,梁王卻不幸殞命。梁王是皇帝的愛子,皇帝對他寄予何等厚望,將他交給自己,這是對自己莫大的信任,而自己卻沒能盡到太傅的責任!自己有負國家,有負皇帝啊!賈誼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孔子可以乘桴浮於海,賈誼沒有聖人那樣的氣度。吾道窮矣,可以休矣!一年多之後,偉大的政治家停止了他天才的思想。


    有才能卻不逢盛世,逢盛世卻不逢明君,這是不幸的,但逢盛世逢明君卻不被信任更是不幸。李廣不封侯,賈誼不拜相,成為兩千年來多少人深以為憾的事情!


    湘水嗚咽,楓葉飄零,向人們訴說著這個世界的不公。


    數百年後,東晉庾闡出任零陵太守,路經湘江,憑吊賈誼:


    偉哉蘭生而芳,玉產而潔,陽葩熙冰,寒鬆負雪,莫邪挺鍔,天驥汗血,苟雲其雋,誰與比傑!是以高明倬茂,獨發奇秀,道率天真,不議世疚,煥乎若望舒耀景而焯群星,矯乎若翔鸞拊翼而逸宇宙也。飛榮洛汭,擢穎山東,質清浮磬,聲若孤桐,琅琅其璞,岩岩其峰,信道居正,而以天下為公,方駕逸步,不以曲路期通。是以張高弘悲,聲激柱落,清唱未和,而桑濮代作,雖有惠音,莫過《韶》《濩》;雖有騰鱗,終仆一壑。嗚唿!大庭既邈,玄風悠緬,皇道不以智隆,上德不以仁顯。三五親譽,其輒可仰而標;霸功雖逸,其塗可翼而闡,悲矣先生,何命之蹇!懷寶如玉,而生運之淺!


    昔咎繇謨虞,呂尚歸昌,德協充符,乃應帝王。夷吾相桓,漢登蕭張;草廬三顧,臭若蘭芳。是以道隱則蠖屈,數感則鳳睹,若棲不擇木,翔非九五,雖曰玉折,雋才何補!夫心非死灰,智必存形,形托神用,故能全生。奈何蘭膏,揚芳漢庭,摧景飆風,獨喪厥明。悠悠太素,存亡一指,道來斯通,世往斯圮。吾哀其生,未見其死,敢不敬吊,寄之淥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霸業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澤天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澤天下並收藏帝國霸業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