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知道李斯的智商與胡亥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開門見山就談實質問題:“遺詔現在公子胡亥處。我來與您商量,皇上駕崩與遺詔之事,尚無別人知道。這樣一來,立太子之事,就在你我兩人怎樣說了,請問您意下如何?”
李斯聞聽此言,不由大驚:“這是亡國之言,豈是為人臣者所應議論的?”
趙高這才開始做思想工作:“您應當自問,您才能與蒙恬比,誰高?功勞與蒙恬比,誰高?謀略與蒙恬比,誰高?聲望與蒙恬比,誰高?與長子扶蘇之關係與蒙恬比,誰深?”
李斯老老實實迴答:“這五個,我都比不過蒙恬,但您為何要以此來責備我呢?”
趙高說:“我不過是一打雜的仆役,有幸靠著粗通獄法、文書,進入秦宮,辦了二十年的事。這許多年來,我還沒見過最終沒被秦王罷免的丞相與功臣,即使有將封爵傳到第二代的,也難免被誅殺。今皇上有二十餘子,你無一不熟知。長子扶蘇,剛毅勇武,對人信任,又善於激勵將士,他如即位,必以蒙恬為丞相。到那時,您還能保全你的印綬、光榮還鄉麽?我曾受命教育胡亥,教他學習法令,數年間未見他有任何過失。胡亥這人,仁慈忠厚,不愛錢財,禮賢下士,內心明達而不善言辭,諸公子中無人能及。依我看,可立他為嗣君,請您斟酌後決定。”
這些話,雖然說到了李斯的痛處,但李斯仍不能接受,憤然道:“無須多言!李斯親受遺詔,一切聽天由命,無從選擇。”
趙高冷冷地說:“安可以轉為危,危可以轉為安。今安危之勢未定,卻聽之任之,這如何算得是一位尊貴者?”
李斯凜然道:“我李斯原是上蔡(今屬河南駐馬店)布衣,皇上之所以把我拔為丞相,封為通侯,讓我子孫也獲得高位厚祿,就是要把國之安危托付給我,我怎能有負於皇上?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憚勞;為人臣者,隻能恪守職責。請您不要再說了,以免我李斯因此而獲罪。”
如果李斯到此為止,那麽對他和對秦帝國也都幸莫大焉,可惜,這位元老重臣也未能擺脫趙高的圈套。
趙高接著攻心:“自古聖人無常道,無非是能見微知著、順應時勢而已。當今天下權命,全在胡亥手中,我也隻能順著胡亥的意思來。政治這東西,以外製中,那就是惑亂天下;以下製上,那就是亂臣賊子。您總不至於願意做亂臣賊子吧?其實呐,秋霜降,草木落;春冰融,萬物蘇。這就是物有本末,事有始終,您要是知道這先後因果,那就離道不遠了。請您盡早決斷吧。”
李斯是法家,講究的是用狠辣手段達到實際效果,也可說是一個實用主義者。趙高的攻心,恰恰用的就是實用主義邏輯。李斯漸漸地守不住底線了,但仍在做內心的苦苦掙紮:“往事可鑒,過去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公與公子糾兄弟爭位,公子糾身死受戮;紂王殺親戚比幹,不聽忠諫,社稷傾危,都城變為廢墟;這三件事都是逆天理之事,直鬧得國破家亡、宗廟絕祀。我李斯還是個人呐,怎能參與這大逆之謀?”
趙高聽出李斯已經有所動搖,就赤裸裸地威脅說:“自古上下同心,事可必成;內外合一,絕無差錯。您要是能聽我的計謀,可保長久為通侯,世代榮華,壽比王子喬、赤鬆子,智如孔子、墨子。如果舍此不從,必殃及子孫,我實在為您寒心呐。凡是善於處世者,可因禍得福,請您自己掂量吧。”
李斯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趙高已經與胡亥串通好,如果不從,厄運立見;但違心從之,又覺不忍,於是仰天長歎,流著淚道:“生不逢時,偏遭亂世。既不能以死盡忠,又何以安托此身?”
在這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李斯終以一念之差,放棄了原則。他之所以退讓,是出於恐懼,可是他就沒有想到,如果堅持原則,那麽秦始皇餘威尚在,仍在運行中的國家中央機構就是他的後盾,一個宦官趙高、一個普通的公子,很難與他這位百官之首抗衡。而一旦屈服,加入了陰謀集團,他的地位立刻降到趙高之下,且完全被趙高所控製,原有的丞相權威如同虛設,今後的不可預見性就更大。
李斯是出於私利而跳了火坑,這也算是他謀害韓非的報應吧。凡是過於急功近利的,最終不一定有好結局,這規律於政治家、於普通人都是一樣的。
趙高成功實施了篡權的第二步,便興衝衝去向胡亥匯報,一開口就改了稱唿:“我奉太子明令,去向丞相傳達,丞相豈敢不遵?”
胡亥一夜之間成了準皇帝,大喜過望,立刻召李斯來,三個人密謀了一番。
在權力接替的非常時期,胡亥、李斯、趙高拋開法定程序和公開機製,非法結成了“三人幫”,開始扭轉帝國的命運了。
趙高開始篡權的第三步,他與李斯合謀,毀掉始皇帝寫給公子扶蘇的遺詔,對外詐稱李斯親受始皇帝遺命,立公子胡亥為太子。然後,另外偽造了一封始皇帝寫給扶蘇的信,給扶蘇與蒙恬安上了幾宗罪,賜他們兩人死。
偽造的遺詔說:扶蘇與監軍蒙恬率師十萬屯邊,十多年了,不能前進一步,士卒消耗卻很多,可說是無尺寸之功。不僅如此,扶蘇反而還數次上書,誹謗我之所為,因為沒能卸職迴鹹陽做太子,而日夜怨恨。扶蘇這樣子,是作為兒子的不孝,現賜給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駐外,對扶蘇的行為不加糾正,明知其謀,卻不及時匯報,是作為臣子的不忠,現賜死。兵權交給裨將王離(王翦之孫)。
接班的問題,就這樣完全變了樣子。兵權的問題,順帶也就解決了。
這就看出趙高拉攏李斯的必要性了。趙高扶植胡亥上台這件事,太過離奇,帝國的任何官員都可能會提出疑問。而李斯是帝國最高行政官,如果謊稱是李斯親耳聽始皇帝說的,事情才具有可信性。趙高這是在拿死人壓活人。
在這場陰謀戲裏,趙高要磨米,李斯就是拉磨的驢;趙高要過河,李斯就是臨時搭建的橋。
政治陰謀,一切取決於利益。趙高可以在君王剛剛咽氣之際,就違背君王的旨意,他對李斯怎麽可能抱有一絲慈悲?
可惜,李斯竟一點也意識不到這危險處境。
偽造的遺詔寫好之後,胡亥馬上派親信作為特使,飛馳上郡,送到蒙恬軍的大營去。
事情辦到這一步,仍然還潛藏著一個危險,那就是扶蘇與蒙恬可能會抗命,發兵造反。如果是這樣,問題就大了,因為在扶蘇那裏,也有一定的權力正統性。
為防止出現這種可能,車隊在過了井陘之後,故意向北繞了一大圈,窺探北邊的動靜。
卻說那信使到了上郡之後,把信交給扶蘇。扶蘇萬沒想到父親的詔書竟是這樣的內容,立時如雷轟頂,悲泣不止,但知道父命難違,隻好接過寶劍,迴到內舍準備自殺。
蒙恬雖然也很震驚,但他較為冷靜,勸阻扶蘇道:“皇帝巡遊在外,並沒有立太子,命臣領三十萬軍戍邊,以公子您為監軍,這是將天下的重任托付給我們。如今僅憑一使者來,就要自殺,焉知其中無詐?可暫且派人向皇上請命,若屬實,再死不遲!”
扶蘇為人忠孝,不肯抗命,對蒙恬說:“父令子死,唯有一死,又何必請命?”說完,便自刎而死。
蒙恬久經戰陣,深深懷疑其中有詐,說什麽也不肯死。偽造遺詔隻是說賜死,使者並沒有權力殺死蒙恬,隻好把他交給獄官,關押在上郡陽周,自己迴鹹陽複命去了。
此時,出巡車隊已過了九原(今內蒙包頭西),正沿著著名的“九原直道”馳迴鹹陽,在臨近鹹陽時,終於得到了扶蘇已死的消息。趙高欣喜若狂:第三步也實現了!於是催促車隊加緊趕路。
等到了鹹陽附近,見留守的右丞相馮去疾率領眾人,已在郊外迎接。
這時候,時間就是政治,趙高立刻假傳聖旨,說皇上重病在身,免去一切朝儀,車隊直接迴宮。
早一步迴到政治中心,就是早一步奪得正統,趙高哪裏有心思再玩那套“虛擬皇帝”的花樣。一聲唿喝,車隊馬不停蹄,一股腦地擁進鹹陽宮去了。
胡亥此時誌得意滿,想到遠在北邊被囚的蒙恬,覺得他一門三代有功於秦,便也有了想寬恕的意思。可是趙高不想讓蒙恬活。
趙高對蒙氏有宿怨。當初趙高在剛進秦宮時,曾犯有大罪,秦始皇讓蒙毅治他的罪。蒙毅不敢枉法,判決趙高罪當死,開除官職。可是秦始皇考慮到趙高辦事機敏,算個人才吧,就饒了他一命,恢複了他的官職。
這本不幹蒙毅什麽事,可是趙高卻記了仇,現下可算找到報複的機會了,於是趙高向胡亥進讒道:“先帝早就有意讓你做太子,可是蒙氏兄弟反對,所以才改立了扶蘇。今日不除去蒙氏兄弟,來日他們必為扶蘇複仇,那時恐陛下就難以安枕了。”
胡亥不會追究這讒言是真是假,凡是能威脅到他帝位的,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於是下令緝拿在“祈禱山川”返迴途中的蒙毅。將蒙毅逮捕後,就關押在代郡的獄中。
先朝的重臣這樣一個個地被剪除,李斯卻不置一詞。李斯自以為扶助胡亥上台有大功,可保代代無憂;卻不想胡亥是一個連哥哥都能殺的人,還能指望他吃水不忘挖井人嗎?如果蒙氏兄弟能保下,李斯多少還能有些應援,這兩位重臣一除去,將來首當其衝的,不是李斯又是誰?
當時倒是有一位皇孫看不過去,他勸諫叔叔胡亥道:“蒙氏是秦之大臣謀士,不可一下子就拋棄。誅殺忠臣而樹立沒有節操的人,群臣就會互不信任,將士也會離心,臣以為不可。”
這位賢明的皇孫,就是後來接了胡亥班的子嬰。
看來不光是扶蘇,就是子嬰,也都是正直之人,可惜曆史不給他們機會。
胡亥哪裏能聽這個小侄子的話,反而派禦史曲宮,到代郡去賜蒙毅死。
在代郡獄中,蒙毅做了長篇辯白,但曲禦史不想打抱不平,手起劍落,把蒙毅給砍了。
胡亥又派出使者,赴上郡再次向蒙恬宣布賜死,蒙恬也作了長篇辯詞,但使者說,自己隻是奉詔行事,不敢把蒙將軍的話上達。
蒙恬自知存活無望,仰天大唿道:“我如何得罪了老天,為何要無罪而死?”隨後吞藥自殺。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這位蒙恬將軍,不僅治軍有方、威震匈奴,而且也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傳說他在治軍之餘,還發明了毛筆和古箏。
蒙恬死後,“三人幫”害怕蒙恬的舊部有異動,特別派了李斯的舍人去做護軍都督,負責監視眾將。
扶蘇與蒙氏兄弟一死,秦朝等於垮了半壁江山,此後的命運,兇多吉少了。
把秦始皇的社稷以及秦族的大業推到懸崖邊上的,是趙高。
這位趙高,是不是趙國宗室派來的臥底呢?當然不是。
趙高的爺爺,確實有一點趙國宗室的血脈,不過已經很疏遠了。他爺爺在趙國混不下去,流落到了秦國,從此這一支就留在了秦國謀生。秦國法律很嚴酷,他爸爸不小心觸犯了秦律,被閹掉了那玩意兒,送入宮中服役。
且慢——趙高的爸爸是閹人,那麽趙高從何而來?
是他媽媽生的。
趙高的母親,也是犯了罪的,被送入宮中作奴婢,屬於很低級的宮女一類。不知與那個男人野合,生下了趙高,所以趙高真正的血統,和曹操一樣說不清楚了。
按照秦代法律,閹人一門,必須代代為閹人,所以趙高和他的兄弟從小就被閹了,留在宮中伺候。
因為出身卑賤,趙高總想出人頭地,他從小好學,也積累了一些優點,比如精通獄法,書法也好,為人不但有心計,且膂力過人,算是有一點豪傑氣。
他在處理秦始皇死後的一連串事務中,心狠手辣,毫不遲疑,遠勝於書生出身的李斯。在他這裏,驗證了“實踐家強於理論家”的道理。
秦族560多年的基業,很快就將敗在這個奴才手裏。中國古代的宦官擅權,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此次。
假如秦朝不遭此劫,公子扶蘇順利接班,將來的政策肯定會改弦更張、愛惜民力的,那麽就不可能有漢。
我們的族群、我們的文字、我們的語言,都極有可能以“秦”冠名,與世界上大多數地方對我們的稱唿相對應。
這一切,九泉之下的秦始皇都不知道了。這片遼闊國土上的劇變,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他走時,所能看到的,是萬裏江山的大好秋光。
不能長生,自是遺憾,但也可滿足了。他必是以為,秦時明月不知將照耀千世萬世!
25年執政,即手創江山。如此的人生,不也很豪邁嗎?
李斯聞聽此言,不由大驚:“這是亡國之言,豈是為人臣者所應議論的?”
趙高這才開始做思想工作:“您應當自問,您才能與蒙恬比,誰高?功勞與蒙恬比,誰高?謀略與蒙恬比,誰高?聲望與蒙恬比,誰高?與長子扶蘇之關係與蒙恬比,誰深?”
李斯老老實實迴答:“這五個,我都比不過蒙恬,但您為何要以此來責備我呢?”
趙高說:“我不過是一打雜的仆役,有幸靠著粗通獄法、文書,進入秦宮,辦了二十年的事。這許多年來,我還沒見過最終沒被秦王罷免的丞相與功臣,即使有將封爵傳到第二代的,也難免被誅殺。今皇上有二十餘子,你無一不熟知。長子扶蘇,剛毅勇武,對人信任,又善於激勵將士,他如即位,必以蒙恬為丞相。到那時,您還能保全你的印綬、光榮還鄉麽?我曾受命教育胡亥,教他學習法令,數年間未見他有任何過失。胡亥這人,仁慈忠厚,不愛錢財,禮賢下士,內心明達而不善言辭,諸公子中無人能及。依我看,可立他為嗣君,請您斟酌後決定。”
這些話,雖然說到了李斯的痛處,但李斯仍不能接受,憤然道:“無須多言!李斯親受遺詔,一切聽天由命,無從選擇。”
趙高冷冷地說:“安可以轉為危,危可以轉為安。今安危之勢未定,卻聽之任之,這如何算得是一位尊貴者?”
李斯凜然道:“我李斯原是上蔡(今屬河南駐馬店)布衣,皇上之所以把我拔為丞相,封為通侯,讓我子孫也獲得高位厚祿,就是要把國之安危托付給我,我怎能有負於皇上?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憚勞;為人臣者,隻能恪守職責。請您不要再說了,以免我李斯因此而獲罪。”
如果李斯到此為止,那麽對他和對秦帝國也都幸莫大焉,可惜,這位元老重臣也未能擺脫趙高的圈套。
趙高接著攻心:“自古聖人無常道,無非是能見微知著、順應時勢而已。當今天下權命,全在胡亥手中,我也隻能順著胡亥的意思來。政治這東西,以外製中,那就是惑亂天下;以下製上,那就是亂臣賊子。您總不至於願意做亂臣賊子吧?其實呐,秋霜降,草木落;春冰融,萬物蘇。這就是物有本末,事有始終,您要是知道這先後因果,那就離道不遠了。請您盡早決斷吧。”
李斯是法家,講究的是用狠辣手段達到實際效果,也可說是一個實用主義者。趙高的攻心,恰恰用的就是實用主義邏輯。李斯漸漸地守不住底線了,但仍在做內心的苦苦掙紮:“往事可鑒,過去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公與公子糾兄弟爭位,公子糾身死受戮;紂王殺親戚比幹,不聽忠諫,社稷傾危,都城變為廢墟;這三件事都是逆天理之事,直鬧得國破家亡、宗廟絕祀。我李斯還是個人呐,怎能參與這大逆之謀?”
趙高聽出李斯已經有所動搖,就赤裸裸地威脅說:“自古上下同心,事可必成;內外合一,絕無差錯。您要是能聽我的計謀,可保長久為通侯,世代榮華,壽比王子喬、赤鬆子,智如孔子、墨子。如果舍此不從,必殃及子孫,我實在為您寒心呐。凡是善於處世者,可因禍得福,請您自己掂量吧。”
李斯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趙高已經與胡亥串通好,如果不從,厄運立見;但違心從之,又覺不忍,於是仰天長歎,流著淚道:“生不逢時,偏遭亂世。既不能以死盡忠,又何以安托此身?”
在這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李斯終以一念之差,放棄了原則。他之所以退讓,是出於恐懼,可是他就沒有想到,如果堅持原則,那麽秦始皇餘威尚在,仍在運行中的國家中央機構就是他的後盾,一個宦官趙高、一個普通的公子,很難與他這位百官之首抗衡。而一旦屈服,加入了陰謀集團,他的地位立刻降到趙高之下,且完全被趙高所控製,原有的丞相權威如同虛設,今後的不可預見性就更大。
李斯是出於私利而跳了火坑,這也算是他謀害韓非的報應吧。凡是過於急功近利的,最終不一定有好結局,這規律於政治家、於普通人都是一樣的。
趙高成功實施了篡權的第二步,便興衝衝去向胡亥匯報,一開口就改了稱唿:“我奉太子明令,去向丞相傳達,丞相豈敢不遵?”
胡亥一夜之間成了準皇帝,大喜過望,立刻召李斯來,三個人密謀了一番。
在權力接替的非常時期,胡亥、李斯、趙高拋開法定程序和公開機製,非法結成了“三人幫”,開始扭轉帝國的命運了。
趙高開始篡權的第三步,他與李斯合謀,毀掉始皇帝寫給公子扶蘇的遺詔,對外詐稱李斯親受始皇帝遺命,立公子胡亥為太子。然後,另外偽造了一封始皇帝寫給扶蘇的信,給扶蘇與蒙恬安上了幾宗罪,賜他們兩人死。
偽造的遺詔說:扶蘇與監軍蒙恬率師十萬屯邊,十多年了,不能前進一步,士卒消耗卻很多,可說是無尺寸之功。不僅如此,扶蘇反而還數次上書,誹謗我之所為,因為沒能卸職迴鹹陽做太子,而日夜怨恨。扶蘇這樣子,是作為兒子的不孝,現賜給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駐外,對扶蘇的行為不加糾正,明知其謀,卻不及時匯報,是作為臣子的不忠,現賜死。兵權交給裨將王離(王翦之孫)。
接班的問題,就這樣完全變了樣子。兵權的問題,順帶也就解決了。
這就看出趙高拉攏李斯的必要性了。趙高扶植胡亥上台這件事,太過離奇,帝國的任何官員都可能會提出疑問。而李斯是帝國最高行政官,如果謊稱是李斯親耳聽始皇帝說的,事情才具有可信性。趙高這是在拿死人壓活人。
在這場陰謀戲裏,趙高要磨米,李斯就是拉磨的驢;趙高要過河,李斯就是臨時搭建的橋。
政治陰謀,一切取決於利益。趙高可以在君王剛剛咽氣之際,就違背君王的旨意,他對李斯怎麽可能抱有一絲慈悲?
可惜,李斯竟一點也意識不到這危險處境。
偽造的遺詔寫好之後,胡亥馬上派親信作為特使,飛馳上郡,送到蒙恬軍的大營去。
事情辦到這一步,仍然還潛藏著一個危險,那就是扶蘇與蒙恬可能會抗命,發兵造反。如果是這樣,問題就大了,因為在扶蘇那裏,也有一定的權力正統性。
為防止出現這種可能,車隊在過了井陘之後,故意向北繞了一大圈,窺探北邊的動靜。
卻說那信使到了上郡之後,把信交給扶蘇。扶蘇萬沒想到父親的詔書竟是這樣的內容,立時如雷轟頂,悲泣不止,但知道父命難違,隻好接過寶劍,迴到內舍準備自殺。
蒙恬雖然也很震驚,但他較為冷靜,勸阻扶蘇道:“皇帝巡遊在外,並沒有立太子,命臣領三十萬軍戍邊,以公子您為監軍,這是將天下的重任托付給我們。如今僅憑一使者來,就要自殺,焉知其中無詐?可暫且派人向皇上請命,若屬實,再死不遲!”
扶蘇為人忠孝,不肯抗命,對蒙恬說:“父令子死,唯有一死,又何必請命?”說完,便自刎而死。
蒙恬久經戰陣,深深懷疑其中有詐,說什麽也不肯死。偽造遺詔隻是說賜死,使者並沒有權力殺死蒙恬,隻好把他交給獄官,關押在上郡陽周,自己迴鹹陽複命去了。
此時,出巡車隊已過了九原(今內蒙包頭西),正沿著著名的“九原直道”馳迴鹹陽,在臨近鹹陽時,終於得到了扶蘇已死的消息。趙高欣喜若狂:第三步也實現了!於是催促車隊加緊趕路。
等到了鹹陽附近,見留守的右丞相馮去疾率領眾人,已在郊外迎接。
這時候,時間就是政治,趙高立刻假傳聖旨,說皇上重病在身,免去一切朝儀,車隊直接迴宮。
早一步迴到政治中心,就是早一步奪得正統,趙高哪裏有心思再玩那套“虛擬皇帝”的花樣。一聲唿喝,車隊馬不停蹄,一股腦地擁進鹹陽宮去了。
胡亥此時誌得意滿,想到遠在北邊被囚的蒙恬,覺得他一門三代有功於秦,便也有了想寬恕的意思。可是趙高不想讓蒙恬活。
趙高對蒙氏有宿怨。當初趙高在剛進秦宮時,曾犯有大罪,秦始皇讓蒙毅治他的罪。蒙毅不敢枉法,判決趙高罪當死,開除官職。可是秦始皇考慮到趙高辦事機敏,算個人才吧,就饒了他一命,恢複了他的官職。
這本不幹蒙毅什麽事,可是趙高卻記了仇,現下可算找到報複的機會了,於是趙高向胡亥進讒道:“先帝早就有意讓你做太子,可是蒙氏兄弟反對,所以才改立了扶蘇。今日不除去蒙氏兄弟,來日他們必為扶蘇複仇,那時恐陛下就難以安枕了。”
胡亥不會追究這讒言是真是假,凡是能威脅到他帝位的,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於是下令緝拿在“祈禱山川”返迴途中的蒙毅。將蒙毅逮捕後,就關押在代郡的獄中。
先朝的重臣這樣一個個地被剪除,李斯卻不置一詞。李斯自以為扶助胡亥上台有大功,可保代代無憂;卻不想胡亥是一個連哥哥都能殺的人,還能指望他吃水不忘挖井人嗎?如果蒙氏兄弟能保下,李斯多少還能有些應援,這兩位重臣一除去,將來首當其衝的,不是李斯又是誰?
當時倒是有一位皇孫看不過去,他勸諫叔叔胡亥道:“蒙氏是秦之大臣謀士,不可一下子就拋棄。誅殺忠臣而樹立沒有節操的人,群臣就會互不信任,將士也會離心,臣以為不可。”
這位賢明的皇孫,就是後來接了胡亥班的子嬰。
看來不光是扶蘇,就是子嬰,也都是正直之人,可惜曆史不給他們機會。
胡亥哪裏能聽這個小侄子的話,反而派禦史曲宮,到代郡去賜蒙毅死。
在代郡獄中,蒙毅做了長篇辯白,但曲禦史不想打抱不平,手起劍落,把蒙毅給砍了。
胡亥又派出使者,赴上郡再次向蒙恬宣布賜死,蒙恬也作了長篇辯詞,但使者說,自己隻是奉詔行事,不敢把蒙將軍的話上達。
蒙恬自知存活無望,仰天大唿道:“我如何得罪了老天,為何要無罪而死?”隨後吞藥自殺。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這位蒙恬將軍,不僅治軍有方、威震匈奴,而且也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傳說他在治軍之餘,還發明了毛筆和古箏。
蒙恬死後,“三人幫”害怕蒙恬的舊部有異動,特別派了李斯的舍人去做護軍都督,負責監視眾將。
扶蘇與蒙氏兄弟一死,秦朝等於垮了半壁江山,此後的命運,兇多吉少了。
把秦始皇的社稷以及秦族的大業推到懸崖邊上的,是趙高。
這位趙高,是不是趙國宗室派來的臥底呢?當然不是。
趙高的爺爺,確實有一點趙國宗室的血脈,不過已經很疏遠了。他爺爺在趙國混不下去,流落到了秦國,從此這一支就留在了秦國謀生。秦國法律很嚴酷,他爸爸不小心觸犯了秦律,被閹掉了那玩意兒,送入宮中服役。
且慢——趙高的爸爸是閹人,那麽趙高從何而來?
是他媽媽生的。
趙高的母親,也是犯了罪的,被送入宮中作奴婢,屬於很低級的宮女一類。不知與那個男人野合,生下了趙高,所以趙高真正的血統,和曹操一樣說不清楚了。
按照秦代法律,閹人一門,必須代代為閹人,所以趙高和他的兄弟從小就被閹了,留在宮中伺候。
因為出身卑賤,趙高總想出人頭地,他從小好學,也積累了一些優點,比如精通獄法,書法也好,為人不但有心計,且膂力過人,算是有一點豪傑氣。
他在處理秦始皇死後的一連串事務中,心狠手辣,毫不遲疑,遠勝於書生出身的李斯。在他這裏,驗證了“實踐家強於理論家”的道理。
秦族560多年的基業,很快就將敗在這個奴才手裏。中國古代的宦官擅權,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此次。
假如秦朝不遭此劫,公子扶蘇順利接班,將來的政策肯定會改弦更張、愛惜民力的,那麽就不可能有漢。
我們的族群、我們的文字、我們的語言,都極有可能以“秦”冠名,與世界上大多數地方對我們的稱唿相對應。
這一切,九泉之下的秦始皇都不知道了。這片遼闊國土上的劇變,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他走時,所能看到的,是萬裏江山的大好秋光。
不能長生,自是遺憾,但也可滿足了。他必是以為,秦時明月不知將照耀千世萬世!
25年執政,即手創江山。如此的人生,不也很豪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