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成,不少躺在地上休息的士兵紛紛起身向李成望來。由於李成一連串的行為,使他在這支軍中的威信幾乎比宗澤還高些,看他走來,不少士兵都小心地遠遠行禮,讓李成反而更想歎氣了。
看到李成神色凝重地下來,張明義以為發生了什麽事情,忙迎上來行禮道:“公爺,可是有什麽消息了?”
李成看了他一眼,搖頭道:“沒什麽,再等等,消息應該會有了。”
張明義看著李成陰沉的臉色,小心地抱拳道:“大人,可是擔心金兵會突襲?末將這就去檢查巡視,應該不會有什麽閃失。”
李成歎了一口氣,點頭道:“你隨我一起前往巡視吧。我擔心,大家的警惕性會不夠,萬一有事,損失就會很大了。”
張明義猶豫了一下,向四周張望了一眼,小心地道:“末將聽說朝廷正在準備議和之策?”
李成迴頭看了一眼張明義,,盡量不動聲色地皺眉道:“你從何處聽說此事的?”
張明義焦急地拱手道:“末將聽說,朝廷要同金人議和,宗大人不顧身體,竟然同皇上當庭爭吵。公爺您也……”
李成停下腳步,望著張明義,沉聲道:“議和的消息沒有旨意之前,不得隨意散播此事,即便議和,隻要金兵未退,各處的防守都不能鬆懈,若是果然發生了什麽事情,必定從重問罪!”
張明義臉色微微有些蒼白,卻還是搶著拱手道:“大人,難道種大人迴京,皇上還是心意已決?”
李成苦笑一聲,點頭道:“皇上已經罷免了李丞相,宗大人恐怕也難以保全。皇上不願與金人再戰,恐怕種師道迴京也不會有什麽改變。眼看李大人忽然被罷免,宗大人事前竟然沒有聽到一點風聲,就可見皇上的決心了。”
張明義聞言,激動地抱拳道:“難道我們的一番血戰,竟然還要再同金人議和?那些殉國的兄弟豈非白白送掉了性命?”
李成看著不時從身前走過的士兵,心裏憋得難受,隻能歎氣道:“皇上一心求和,朝中眼下已經完全在李邦彥等人手中,即便種大人班師迴京,也難以挽迴了!我們隻能盡力去做,竭力抗金,若是一眼於事無補,也能無愧於心。”
張明義聞言,也長歎一聲,點頭道:“大人所言極是,末將明白大人的苦衷。隻是,心有不甘罷了!”
李成低歎一聲,苦笑道:“軍中為國而流血流汗的,都不會甘心,隻是很多事情都難以如願。若想抗金,在這汴梁城中必定是不行的。”
聽李成這樣說,張明義立刻驚訝地道:“大人的意思難道是要離開汴梁?議和若成,大人恐怕還要在京中任職。若是前往邊關,明義必定相隨左右!”
李成還不知道這次議和的主角會有誰來主持,想想,也必定是李邦彥等人,這樣的賣國惡名。尤其是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金兵南下,自己還是盡量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盡量不要攪和到這種惡名遠播的事情中去。
想到這裏,不覺點頭道:“若是,能夠離開京城,自然希望你能隨我前往,隻是還要你自己願意,留在京中,對你的前途還是極好的.”
張明義神色嚴肅地抱拳道:“公爺留在京師,前途乃是明義的數倍,卻還能舍下名利。末將若是看重名利,真是無顏再見天下之人了!”
李成看他說的誠懇,心中感歎,不覺上前拍了拍張明義的粗壯的臂膀,點頭道:“好!我果然沒有看錯了人!”
張明義這時忽然抱拳道:“大人,末將聽說嶽飛將軍如今屢立戰功,已經深的宗大人重用,這次宗大人迴京,嶽飛則留在軍中招募鄉勇,看起來是準備大幹一場。聽說大人同嶽將軍交情匪淺,所以希望大人能同宗大人一起並肩抗金,這樣嶽將軍招募的那些兵力便可收為己用,不必再擔心兵源了。”
李成雖然有心前往抗金,但是實在沒有把握能不能真的加入到其中去。聞言,隻能勉強克製著心裏的躁動,笑道:“此事還要看到時候的情況,若是果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是要竭力爭取的,京師雖然繁華,卻實在步步驚心啊!”
張明義看著李成,也知道李成這次差點送命的經曆,也不覺點頭歎道:“大人正是英雄年少,自然應該建功立業,末將追隨大人,將來也好有個錦繡前程。”
李成微微一笑,望著張明義點了點頭,向前走去。剛走了沒幾步,就看到一名親衛匆匆跑上前抱拳道:“大人,皇上命大人立刻將內城的守軍恢複先前的駐守,外城的金兵已經準備撤離了。”
李成忙追問道:“傳旨的人呢?”
那親衛為難地看了一眼李成,小心地抱拳道:“是宮內的一名小內侍出來傳旨,因為找不到大人,便讓小人傳了口訊。”
張明義立刻喝道:“該死!既然是宮中傳旨,為何不早點前來?大人隻是在附近走走,為何能說找不到大人?”
那親衛急忙慌亂地跪下,顫聲道:“那公公來傳旨,小的便要來尋大人,可是那小公公隻是說宮裏事急,等不及了,讓小人轉告大人。小人不敢有半點錯失,大人明察!”
李成點了點頭,想來這樣重要的事情,自己的親衛絕不會撒謊。正要細問,旁邊張明義已經低聲道:“大人,可要進宮去見皇上?”
李成想了想,搖頭道:“命令皇城內負責守城的禁軍和殿前親軍司的士兵暫時後撤,宮門前隻留下本官親衛一百人,每班五十人,值守三個時辰,輪換休息。凡值守者全部加強戒備。其餘個軍,也不得鬆懈,一旦有事,隨時迎戰!”
雖然知道事情後來的發展,卻還是難以控製自己的想法,堅持讓軍隊不放棄防禦,一旦發生什麽,或者可以改變一些什麽。
正想著,忽然聽到宮門處傳來一陣喧鬧,迴頭望去時,卻看到張才神色慌張地疾步跑來。或許是跑得太急。來到李成麵前氣喘籲籲地說不出話來。
李成見狀,便知宮裏果然發生了事情,便急忙皺眉道:“可是皇上出事了?”
張才點了點頭,艱難地用力點頭道:“皇上已經答應了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另外要給金人兩萬兩黃金的要求,國庫中沒有這麽多,已經命人四處搜刮。可是,李邦彥大人又要求皇上親往金營,皇上若是前去,實在生死難料!大人,老奴請大人立刻阻止此事,否則……”
李成不等他說完,立刻沉聲道:“皇上走了哪個宮門?”
張才顫聲道:“西華……西華門……隻帶了五十名神龍衛……”
李成苦笑一聲,立刻翻身上馬向西華門縱馬疾馳而去,張明義隨後帶著一百多名親衛也向西華門衝去。
趕到西華門,李成果然看到欽宗帶著三名內侍和五十名神龍衛,扶著李邦彥正從宮門內慢慢走了出來。
看到欽宗,李成立刻躍下馬背,搶前一步,揚聲道:“皇上……”
不等李成再多說,李邦彥立刻揚聲笑道:“李大人來得真是神速,皇上正要前去議和,你未奉旨意竟敢擅離職守,違令抗旨,好大的膽子!”
第三十七章 欽宗議和
看到欽宗臉上毫不掩飾的惶恐,李成沒去理睬李邦彥的喝問,隻是故作關切地抱拳道:“皇上隻帶這點人,恐怕太危險了。這樣孤身前往敵營,未免……”
李邦彥立刻冷笑道:“金兵那邊,已經答應了會保護皇上,想必不會有事。所以人帶的太多,那算什麽誠意,難道李大人連這其中的道理都不懂?”
李成強忍著心裏的怒火,冷冷地望著欽宗,抱拳道:“五十神龍衛,未眠太難保證皇上的安全,不妨由微臣帶領五十親衛護送。”
欽宗看了一眼李成身後殺氣騰騰的親衛,臉色蒼白地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朕隻帶一百人隨身服侍,想必不會讓金人覺得什麽。”
李邦彥聞言,立刻焦急地道:“皇上,人數太多,微臣反而更擔心因此觸怒了金兵給皇上帶來殺身之禍!”
李成冷冷地皺眉道:“既然李大人這樣說,那就讓李成的親衛取代神龍衛來保護皇上好了!”
李邦彥神色一冷,雙眉緊皺地搖頭道:“這大不合朝廷規製,皇上乃是天子,怎能由一人之私衛來護衛,李大人真是不懂朝廷的規矩!”
李成冷笑一聲,強忍著上去揍人的衝動,怒道:“我是為了保護皇上,究竟決定是否使用,還是應該由皇上決定,你多言囉嗦,更是擅作主張!”
欽宗這時,正是淒惶無限,眼看要去金兵營中求和,心中苦惱萬分,繼續抵抗卻又害怕金人的殘暴,毀了眼前的榮華。前去求和又自覺無顏見人,正自難受痛苦。這時聽到兩人爭吵,又看到李成身後那些親衛一個個身形彪悍,殺氣攝人,便覺心慌的更加厲害。
聞言,急忙顫聲道:“兩位愛卿不要爭執了,李愛卿前來亦是擔心朕的安危,這些親衛朕覺得非常不錯,不妨留下一半,隨朕前往金營。神龍衛留下一半,在此保護皇宮,朕稍後便會,眾卿先送到這裏罷。”
李成忙拱手道:“皇上,不妨多帶十人,多一點是一點,不然這樣前去,實在危險。”
欽宗看了一眼李成,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勉強笑道:“愛卿之言有理,既然如此便多帶十人好了,想必不會太過觸怒金人。”
李成實在不知道說什麽才好,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親衛,示意留下三十五人,這才向欽宗拱手道:“微臣雖然是文官,可是卻也略有些拳腳功夫,若能保護在皇上身邊多少總會有些作用。”
欽宗看著李成,這次並不掩飾感激地道:“難得愛卿如此忠心耿耿,朕總算沒有看錯人,愛卿能前往險地,朕也放心一點。”
欽宗的話,讓李邦彥的神色更加陰沉了不少。隻是,他也不能再多糾纏下去,隻好拱手道:“皇上,時辰不早,聖駕還是早些動身吧。”
李成看著徒步而行的欽宗,不覺皺眉道:“皇上的軟輿呢?難道皇上要徒步前往?如今隻是議和,並非投降,如此太傷國家的臉麵了!”
李邦彥不等欽宗開口,立刻搶著冷哼道:“金兵就在城外,如今皇上前去,孤身而入敵營之眾,若是不給對方顯出一點誠意,如何能保證皇上的安危呢?既然議和,總要有些誠意吧?”
欽宗看到李成臉色大變,急忙擺手道:“罷了,朕多走幾步便是了。但是,卿能隨在朕身邊嗎?”
李成暗自苦笑一聲,大步走到欽宗身邊,低聲道:“皇上不用擔心,金人那邊不必害怕!”
欽宗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隻是身形僵硬地向外走去。李成急忙跟在欽宗身後小心地向內城走去。他不知道那些浴血激戰了幾天的戰士看到這一幕會是什麽反應。急忙向身後的親衛發出了全力警戒的手勢。
張明義見狀,忙帶著留下來的三十五人小心地封住所有可能發生危險的角度,李成則凝神守在欽宗身邊,戒備著所有可能的突發事件。
一切果然和預想中的相差不多,正在城門處積極防守的內城禁軍,都怔怔地看著欽宗一行人從皇城中走出來,臉上的神色竟然都不約而同地滿是悲愴,寒冷的北風吹過,現場忽然死寂的幾乎可以聽到每個人的心跳,忽然籠罩下來的陰鬱氣氛壓抑的幾乎讓人無法唿吸。
李成緊張地掃視著周圍的人群,擔心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隻是事情讓他有些意外,士兵們呆呆地望著徒步而行的欽宗,卻不敢有所行動。
欽宗那明黃色的龍袍,在風中顯得格外刺眼,李成扶著欽宗加快了腳步,希望盡早走完這段路。
這時,幾名身穿鎧甲的將領卻忽然帶頭跪下,攔住了欽宗的去路。當先那人,李成十分熟悉,正是宗澤收下最得力的猛將,張憲!
看到張憲,李成便更加擔心起來,他擔心張憲若是有什麽過激得舉動,而連累了宗澤。對與宗澤,無論如何,李成都希望能全力幫忙。利用自己對於曆史的那點不多的知識來幫助宗澤,盡早擺脫困境。
正想著,隻見張憲已經當先跪在欽宗麵前,抱拳道:“微臣誓死保護皇上,請皇上不要輕入險境!”
李邦彥不等其他人有所反應,立刻搶著冷喝道:“大膽!皇上前去議和,乃是國家大事,你們幾個莽夫,又懂什麽?!”
張憲立刻抱拳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末將身為汴梁守將,自然有責任保護皇上的安危,大人這樣誘使皇上孤身前往敵營,難道部怕無法向天下萬民交代?”
李邦彥冷笑一聲,不屑地皺眉道:“你懂什麽。還不快快讓開,誤了國家大事看你自己如何向天下交代吧!”
欽宗看著跪在身前的一千索命守軍,皺眉道:“此乃國家大事,朕身為天子,自然要為百姓福祉殫精竭慮。眾卿忠心可鑒,隻是今日之事,朕意已決,眾卿且平身罷。”
張憲雖然麵對千軍萬馬毫不猶豫,可是眼前麵對皇帝出言頂撞當朝重臣,心裏多少也有些忐忑。又看到李成神色緊張地望著他,也擔心自己的行為會給宗澤惹來麻煩。這時聽欽宗這樣說,也不敢再僵持下去,而且也不敢違抗聖旨,隻好抱拳道:“皇上,請皇上多帶侍衛,不然……”
看到張憲讓步,欽宗立刻鬆了一口氣,隨即點頭道:“卿等放心便是,有衛國公在此,必然不會有事。”
李成聞言,這時便不好再繼續沉默,忙點頭道:“此事,皇上聖意已決,無人可以更改,大家小心防守內城,皇上的安全不會有事,放心便是了。”
聽到李成這樣說,旁邊的李邦彥立刻微微冷笑了一下,卻沒有多說什麽。而欽宗雙眉微微一揚,大步向前走去。
張憲等人也不敢再繼續攔著皇帝的去路,紛紛讓開了一條通路,向外城走去。外城這時金兵已經退去,不少官員和百姓聽到消息紛紛向城門處湧來。
看到結隊等在外城的百官和神色緊張的無數百姓,站在內城門外,欽宗這時再也難以保持平靜了。
李成站在欽宗身後,凝神防範著所有可能的危險。雖然他十分清楚欽宗最後的結局,隻是,眼下他不希望發生任何意外。一來是自己不願看到這樣的意外,二來自己畢竟在保護欽宗,一旦欽宗發生危險,自己也難以推脫責任。
正想著,一大群官員已經圍了上來,當先打頭的,竟然又是何栗。李成還真有些怕他誤會,隻是又不知道該怎樣解釋。
第三十八章 危機驟臨
就在李成擔心不已的時候,何栗已經迎了上來。冷冷地掃了一眼欽宗身邊的李邦彥,何栗帶著身後十幾名官員一聲不吭地跪在欽宗麵前,攔住了去路。
欽宗看著神色悲痛的何栗,也有些不知道說什麽好,隻是連連搖頭歎氣。旁邊李邦彥雖然也有些害怕何栗一向的直言不諱,卻還是皺眉道:“何大人,皇上聖駕,你竟敢阻擋?今日的事情,皇上心意已決。而且,已經和金人約定,你總不能讓皇上失信吧?若是金人一怒之下攻進內城,那時皇上和宗廟都更加難以保全,何大人若有退去金兵的厲害,那就好了!”
何栗氣的臉色蒼白,跪在地上重重地叩頭道:“皇上乃是至尊至聖之人,怎能輕易前往金營?陛下不可,萬萬不可啊!”
欽宗皺眉看著何栗,歎了一口氣,勉強平靜地搖頭道:“愛卿且起來吧,朕已經決定前往金營了,否則一旦金兵真的攻破了內城和皇宮,朕一人生死事小,宗廟社稷若有閃失,朕如何去見列為先帝?”
何栗望著欽宗,並沒有起來,隻是含淚道:“陛下,如今種老將軍即將趕迴京師,金兵必然不敢輕舉妄動,陛下何苦如此前去議和呢?”
欽宗看著跪在地上的何栗,皺眉道:“議和若是可成,種師道就可不必急急趕迴,而是可以繼續西征,父皇征西的計劃才能繼續下去。況且如今已經約好,若是不去,豈非顯得朕更加膽小?國家的體麵也同樣難保。如今已經兵臨城下,再談顏麵,本就沒什麽意義了。”
何栗還想再說,可是張了張口又不知道說什麽,他原本準備了一肚子的話,這時卻被欽宗這幾句話說得啞口無言。對於軍事,他更是一竅不通,難以多說什麽,便向李成望去。
看到何栗的目光,李成自然明白他的心思,不過眼下是欽宗決心議和,別人再多說,也難以讓欽宗相信。想了想,隻好在旁邊苦笑不已。
眼下這個場合,他的身份,是掌握兵權的護衛,並不適合開口。一旦說錯了,弄不好就會裏外不是人,兩麵不討好。也就隻好對何栗求助的目光不予迴應了。
看到李成臉上無奈的苦笑,何栗微微一怔,還想再說什麽,旁邊秦檜和張邦昌已經同時上前,秦檜更是低聲道:“何大人一片忠心,真是天日可鑒啊。隻是皇上已經下了聖旨要和金人議和,如今兩國不過是前去商議,任何事情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何大人若是執意阻攔皇上,耽誤了事情,皇上震怒,為百姓惹來災難,不知大人何以麵對?”
看到李成神色凝重地下來,張明義以為發生了什麽事情,忙迎上來行禮道:“公爺,可是有什麽消息了?”
李成看了他一眼,搖頭道:“沒什麽,再等等,消息應該會有了。”
張明義看著李成陰沉的臉色,小心地抱拳道:“大人,可是擔心金兵會突襲?末將這就去檢查巡視,應該不會有什麽閃失。”
李成歎了一口氣,點頭道:“你隨我一起前往巡視吧。我擔心,大家的警惕性會不夠,萬一有事,損失就會很大了。”
張明義猶豫了一下,向四周張望了一眼,小心地道:“末將聽說朝廷正在準備議和之策?”
李成迴頭看了一眼張明義,,盡量不動聲色地皺眉道:“你從何處聽說此事的?”
張明義焦急地拱手道:“末將聽說,朝廷要同金人議和,宗大人不顧身體,竟然同皇上當庭爭吵。公爺您也……”
李成停下腳步,望著張明義,沉聲道:“議和的消息沒有旨意之前,不得隨意散播此事,即便議和,隻要金兵未退,各處的防守都不能鬆懈,若是果然發生了什麽事情,必定從重問罪!”
張明義臉色微微有些蒼白,卻還是搶著拱手道:“大人,難道種大人迴京,皇上還是心意已決?”
李成苦笑一聲,點頭道:“皇上已經罷免了李丞相,宗大人恐怕也難以保全。皇上不願與金人再戰,恐怕種師道迴京也不會有什麽改變。眼看李大人忽然被罷免,宗大人事前竟然沒有聽到一點風聲,就可見皇上的決心了。”
張明義聞言,激動地抱拳道:“難道我們的一番血戰,竟然還要再同金人議和?那些殉國的兄弟豈非白白送掉了性命?”
李成看著不時從身前走過的士兵,心裏憋得難受,隻能歎氣道:“皇上一心求和,朝中眼下已經完全在李邦彥等人手中,即便種大人班師迴京,也難以挽迴了!我們隻能盡力去做,竭力抗金,若是一眼於事無補,也能無愧於心。”
張明義聞言,也長歎一聲,點頭道:“大人所言極是,末將明白大人的苦衷。隻是,心有不甘罷了!”
李成低歎一聲,苦笑道:“軍中為國而流血流汗的,都不會甘心,隻是很多事情都難以如願。若想抗金,在這汴梁城中必定是不行的。”
聽李成這樣說,張明義立刻驚訝地道:“大人的意思難道是要離開汴梁?議和若成,大人恐怕還要在京中任職。若是前往邊關,明義必定相隨左右!”
李成還不知道這次議和的主角會有誰來主持,想想,也必定是李邦彥等人,這樣的賣國惡名。尤其是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金兵南下,自己還是盡量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盡量不要攪和到這種惡名遠播的事情中去。
想到這裏,不覺點頭道:“若是,能夠離開京城,自然希望你能隨我前往,隻是還要你自己願意,留在京中,對你的前途還是極好的.”
張明義神色嚴肅地抱拳道:“公爺留在京師,前途乃是明義的數倍,卻還能舍下名利。末將若是看重名利,真是無顏再見天下之人了!”
李成看他說的誠懇,心中感歎,不覺上前拍了拍張明義的粗壯的臂膀,點頭道:“好!我果然沒有看錯了人!”
張明義這時忽然抱拳道:“大人,末將聽說嶽飛將軍如今屢立戰功,已經深的宗大人重用,這次宗大人迴京,嶽飛則留在軍中招募鄉勇,看起來是準備大幹一場。聽說大人同嶽將軍交情匪淺,所以希望大人能同宗大人一起並肩抗金,這樣嶽將軍招募的那些兵力便可收為己用,不必再擔心兵源了。”
李成雖然有心前往抗金,但是實在沒有把握能不能真的加入到其中去。聞言,隻能勉強克製著心裏的躁動,笑道:“此事還要看到時候的情況,若是果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是要竭力爭取的,京師雖然繁華,卻實在步步驚心啊!”
張明義看著李成,也知道李成這次差點送命的經曆,也不覺點頭歎道:“大人正是英雄年少,自然應該建功立業,末將追隨大人,將來也好有個錦繡前程。”
李成微微一笑,望著張明義點了點頭,向前走去。剛走了沒幾步,就看到一名親衛匆匆跑上前抱拳道:“大人,皇上命大人立刻將內城的守軍恢複先前的駐守,外城的金兵已經準備撤離了。”
李成忙追問道:“傳旨的人呢?”
那親衛為難地看了一眼李成,小心地抱拳道:“是宮內的一名小內侍出來傳旨,因為找不到大人,便讓小人傳了口訊。”
張明義立刻喝道:“該死!既然是宮中傳旨,為何不早點前來?大人隻是在附近走走,為何能說找不到大人?”
那親衛急忙慌亂地跪下,顫聲道:“那公公來傳旨,小的便要來尋大人,可是那小公公隻是說宮裏事急,等不及了,讓小人轉告大人。小人不敢有半點錯失,大人明察!”
李成點了點頭,想來這樣重要的事情,自己的親衛絕不會撒謊。正要細問,旁邊張明義已經低聲道:“大人,可要進宮去見皇上?”
李成想了想,搖頭道:“命令皇城內負責守城的禁軍和殿前親軍司的士兵暫時後撤,宮門前隻留下本官親衛一百人,每班五十人,值守三個時辰,輪換休息。凡值守者全部加強戒備。其餘個軍,也不得鬆懈,一旦有事,隨時迎戰!”
雖然知道事情後來的發展,卻還是難以控製自己的想法,堅持讓軍隊不放棄防禦,一旦發生什麽,或者可以改變一些什麽。
正想著,忽然聽到宮門處傳來一陣喧鬧,迴頭望去時,卻看到張才神色慌張地疾步跑來。或許是跑得太急。來到李成麵前氣喘籲籲地說不出話來。
李成見狀,便知宮裏果然發生了事情,便急忙皺眉道:“可是皇上出事了?”
張才點了點頭,艱難地用力點頭道:“皇上已經答應了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另外要給金人兩萬兩黃金的要求,國庫中沒有這麽多,已經命人四處搜刮。可是,李邦彥大人又要求皇上親往金營,皇上若是前去,實在生死難料!大人,老奴請大人立刻阻止此事,否則……”
李成不等他說完,立刻沉聲道:“皇上走了哪個宮門?”
張才顫聲道:“西華……西華門……隻帶了五十名神龍衛……”
李成苦笑一聲,立刻翻身上馬向西華門縱馬疾馳而去,張明義隨後帶著一百多名親衛也向西華門衝去。
趕到西華門,李成果然看到欽宗帶著三名內侍和五十名神龍衛,扶著李邦彥正從宮門內慢慢走了出來。
看到欽宗,李成立刻躍下馬背,搶前一步,揚聲道:“皇上……”
不等李成再多說,李邦彥立刻揚聲笑道:“李大人來得真是神速,皇上正要前去議和,你未奉旨意竟敢擅離職守,違令抗旨,好大的膽子!”
第三十七章 欽宗議和
看到欽宗臉上毫不掩飾的惶恐,李成沒去理睬李邦彥的喝問,隻是故作關切地抱拳道:“皇上隻帶這點人,恐怕太危險了。這樣孤身前往敵營,未免……”
李邦彥立刻冷笑道:“金兵那邊,已經答應了會保護皇上,想必不會有事。所以人帶的太多,那算什麽誠意,難道李大人連這其中的道理都不懂?”
李成強忍著心裏的怒火,冷冷地望著欽宗,抱拳道:“五十神龍衛,未眠太難保證皇上的安全,不妨由微臣帶領五十親衛護送。”
欽宗看了一眼李成身後殺氣騰騰的親衛,臉色蒼白地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朕隻帶一百人隨身服侍,想必不會讓金人覺得什麽。”
李邦彥聞言,立刻焦急地道:“皇上,人數太多,微臣反而更擔心因此觸怒了金兵給皇上帶來殺身之禍!”
李成冷冷地皺眉道:“既然李大人這樣說,那就讓李成的親衛取代神龍衛來保護皇上好了!”
李邦彥神色一冷,雙眉緊皺地搖頭道:“這大不合朝廷規製,皇上乃是天子,怎能由一人之私衛來護衛,李大人真是不懂朝廷的規矩!”
李成冷笑一聲,強忍著上去揍人的衝動,怒道:“我是為了保護皇上,究竟決定是否使用,還是應該由皇上決定,你多言囉嗦,更是擅作主張!”
欽宗這時,正是淒惶無限,眼看要去金兵營中求和,心中苦惱萬分,繼續抵抗卻又害怕金人的殘暴,毀了眼前的榮華。前去求和又自覺無顏見人,正自難受痛苦。這時聽到兩人爭吵,又看到李成身後那些親衛一個個身形彪悍,殺氣攝人,便覺心慌的更加厲害。
聞言,急忙顫聲道:“兩位愛卿不要爭執了,李愛卿前來亦是擔心朕的安危,這些親衛朕覺得非常不錯,不妨留下一半,隨朕前往金營。神龍衛留下一半,在此保護皇宮,朕稍後便會,眾卿先送到這裏罷。”
李成忙拱手道:“皇上,不妨多帶十人,多一點是一點,不然這樣前去,實在危險。”
欽宗看了一眼李成,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勉強笑道:“愛卿之言有理,既然如此便多帶十人好了,想必不會太過觸怒金人。”
李成實在不知道說什麽才好,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親衛,示意留下三十五人,這才向欽宗拱手道:“微臣雖然是文官,可是卻也略有些拳腳功夫,若能保護在皇上身邊多少總會有些作用。”
欽宗看著李成,這次並不掩飾感激地道:“難得愛卿如此忠心耿耿,朕總算沒有看錯人,愛卿能前往險地,朕也放心一點。”
欽宗的話,讓李邦彥的神色更加陰沉了不少。隻是,他也不能再多糾纏下去,隻好拱手道:“皇上,時辰不早,聖駕還是早些動身吧。”
李成看著徒步而行的欽宗,不覺皺眉道:“皇上的軟輿呢?難道皇上要徒步前往?如今隻是議和,並非投降,如此太傷國家的臉麵了!”
李邦彥不等欽宗開口,立刻搶著冷哼道:“金兵就在城外,如今皇上前去,孤身而入敵營之眾,若是不給對方顯出一點誠意,如何能保證皇上的安危呢?既然議和,總要有些誠意吧?”
欽宗看到李成臉色大變,急忙擺手道:“罷了,朕多走幾步便是了。但是,卿能隨在朕身邊嗎?”
李成暗自苦笑一聲,大步走到欽宗身邊,低聲道:“皇上不用擔心,金人那邊不必害怕!”
欽宗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隻是身形僵硬地向外走去。李成急忙跟在欽宗身後小心地向內城走去。他不知道那些浴血激戰了幾天的戰士看到這一幕會是什麽反應。急忙向身後的親衛發出了全力警戒的手勢。
張明義見狀,忙帶著留下來的三十五人小心地封住所有可能發生危險的角度,李成則凝神守在欽宗身邊,戒備著所有可能的突發事件。
一切果然和預想中的相差不多,正在城門處積極防守的內城禁軍,都怔怔地看著欽宗一行人從皇城中走出來,臉上的神色竟然都不約而同地滿是悲愴,寒冷的北風吹過,現場忽然死寂的幾乎可以聽到每個人的心跳,忽然籠罩下來的陰鬱氣氛壓抑的幾乎讓人無法唿吸。
李成緊張地掃視著周圍的人群,擔心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隻是事情讓他有些意外,士兵們呆呆地望著徒步而行的欽宗,卻不敢有所行動。
欽宗那明黃色的龍袍,在風中顯得格外刺眼,李成扶著欽宗加快了腳步,希望盡早走完這段路。
這時,幾名身穿鎧甲的將領卻忽然帶頭跪下,攔住了欽宗的去路。當先那人,李成十分熟悉,正是宗澤收下最得力的猛將,張憲!
看到張憲,李成便更加擔心起來,他擔心張憲若是有什麽過激得舉動,而連累了宗澤。對與宗澤,無論如何,李成都希望能全力幫忙。利用自己對於曆史的那點不多的知識來幫助宗澤,盡早擺脫困境。
正想著,隻見張憲已經當先跪在欽宗麵前,抱拳道:“微臣誓死保護皇上,請皇上不要輕入險境!”
李邦彥不等其他人有所反應,立刻搶著冷喝道:“大膽!皇上前去議和,乃是國家大事,你們幾個莽夫,又懂什麽?!”
張憲立刻抱拳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末將身為汴梁守將,自然有責任保護皇上的安危,大人這樣誘使皇上孤身前往敵營,難道部怕無法向天下萬民交代?”
李邦彥冷笑一聲,不屑地皺眉道:“你懂什麽。還不快快讓開,誤了國家大事看你自己如何向天下交代吧!”
欽宗看著跪在身前的一千索命守軍,皺眉道:“此乃國家大事,朕身為天子,自然要為百姓福祉殫精竭慮。眾卿忠心可鑒,隻是今日之事,朕意已決,眾卿且平身罷。”
張憲雖然麵對千軍萬馬毫不猶豫,可是眼前麵對皇帝出言頂撞當朝重臣,心裏多少也有些忐忑。又看到李成神色緊張地望著他,也擔心自己的行為會給宗澤惹來麻煩。這時聽欽宗這樣說,也不敢再僵持下去,而且也不敢違抗聖旨,隻好抱拳道:“皇上,請皇上多帶侍衛,不然……”
看到張憲讓步,欽宗立刻鬆了一口氣,隨即點頭道:“卿等放心便是,有衛國公在此,必然不會有事。”
李成聞言,這時便不好再繼續沉默,忙點頭道:“此事,皇上聖意已決,無人可以更改,大家小心防守內城,皇上的安全不會有事,放心便是了。”
聽到李成這樣說,旁邊的李邦彥立刻微微冷笑了一下,卻沒有多說什麽。而欽宗雙眉微微一揚,大步向前走去。
張憲等人也不敢再繼續攔著皇帝的去路,紛紛讓開了一條通路,向外城走去。外城這時金兵已經退去,不少官員和百姓聽到消息紛紛向城門處湧來。
看到結隊等在外城的百官和神色緊張的無數百姓,站在內城門外,欽宗這時再也難以保持平靜了。
李成站在欽宗身後,凝神防範著所有可能的危險。雖然他十分清楚欽宗最後的結局,隻是,眼下他不希望發生任何意外。一來是自己不願看到這樣的意外,二來自己畢竟在保護欽宗,一旦欽宗發生危險,自己也難以推脫責任。
正想著,一大群官員已經圍了上來,當先打頭的,竟然又是何栗。李成還真有些怕他誤會,隻是又不知道該怎樣解釋。
第三十八章 危機驟臨
就在李成擔心不已的時候,何栗已經迎了上來。冷冷地掃了一眼欽宗身邊的李邦彥,何栗帶著身後十幾名官員一聲不吭地跪在欽宗麵前,攔住了去路。
欽宗看著神色悲痛的何栗,也有些不知道說什麽好,隻是連連搖頭歎氣。旁邊李邦彥雖然也有些害怕何栗一向的直言不諱,卻還是皺眉道:“何大人,皇上聖駕,你竟敢阻擋?今日的事情,皇上心意已決。而且,已經和金人約定,你總不能讓皇上失信吧?若是金人一怒之下攻進內城,那時皇上和宗廟都更加難以保全,何大人若有退去金兵的厲害,那就好了!”
何栗氣的臉色蒼白,跪在地上重重地叩頭道:“皇上乃是至尊至聖之人,怎能輕易前往金營?陛下不可,萬萬不可啊!”
欽宗皺眉看著何栗,歎了一口氣,勉強平靜地搖頭道:“愛卿且起來吧,朕已經決定前往金營了,否則一旦金兵真的攻破了內城和皇宮,朕一人生死事小,宗廟社稷若有閃失,朕如何去見列為先帝?”
何栗望著欽宗,並沒有起來,隻是含淚道:“陛下,如今種老將軍即將趕迴京師,金兵必然不敢輕舉妄動,陛下何苦如此前去議和呢?”
欽宗看著跪在地上的何栗,皺眉道:“議和若是可成,種師道就可不必急急趕迴,而是可以繼續西征,父皇征西的計劃才能繼續下去。況且如今已經約好,若是不去,豈非顯得朕更加膽小?國家的體麵也同樣難保。如今已經兵臨城下,再談顏麵,本就沒什麽意義了。”
何栗還想再說,可是張了張口又不知道說什麽,他原本準備了一肚子的話,這時卻被欽宗這幾句話說得啞口無言。對於軍事,他更是一竅不通,難以多說什麽,便向李成望去。
看到何栗的目光,李成自然明白他的心思,不過眼下是欽宗決心議和,別人再多說,也難以讓欽宗相信。想了想,隻好在旁邊苦笑不已。
眼下這個場合,他的身份,是掌握兵權的護衛,並不適合開口。一旦說錯了,弄不好就會裏外不是人,兩麵不討好。也就隻好對何栗求助的目光不予迴應了。
看到李成臉上無奈的苦笑,何栗微微一怔,還想再說什麽,旁邊秦檜和張邦昌已經同時上前,秦檜更是低聲道:“何大人一片忠心,真是天日可鑒啊。隻是皇上已經下了聖旨要和金人議和,如今兩國不過是前去商議,任何事情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何大人若是執意阻攔皇上,耽誤了事情,皇上震怒,為百姓惹來災難,不知大人何以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