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密信
9月15日
河南府,自從黃梅戰役失敗以後,神機軍就退屯於此處。肅順今天氣不順,又把穆蔭和勝保找來痛罵一頓。
勝保是陪綁的,肅順的火力還是集中在穆蔭身上。
“咱們旗人混蛋多,你看你,長得就是個混蛋樣子,發匪犯武昌,你手頭四千杆洋槍,烏龜一樣縮在城裏。要是你主動出擊,在武昌城下把發匪打退了,哪有湘軍出省援鄂。湖南也就不會讓楚劍功趁虛而入。”
“武昌天下堅城,你居然不戰而逃,按律當斬你知道嗎?……”
“黃梅城裏,你四千人,對方才一個營……”
穆蔭小聲辯解道:“四個。”
“你還敢強嘴!四個營也才三千人,你鑲白旗就潰了。潰了就算了,把神威營也賠進去了。你說你是不是混蛋?你說你該不該參?你信不信我拿神雀刀斬了你。”神雀刀,是道光的佩刀之一,肅順出征前受賜此刀。
穆蔭低著頭,一聲不吭。他心裏明白,頂過這頓罵,屁事沒有。能幹事,又和肅順貼心的旗人就這麽幾個,斬了他,誰來頂缺?鑲紅旗都統自杜翰之後空缺了許久,最後才定下都明阿。載垣和肅順都極不滿意,認為不是心腹。鑲白旗都統空了,豈不又便宜了外人?
這時候,正白旗滿洲旗隊長長瑞匆匆來到門外,單膝跪下:“報大帥,京裏來人了。”
“是聖旨還是兵部行文?”肅順問,“要擺香案嗎?”
“都不是,我兄弟來了,要麵見大帥。”
“你兄弟?長壽?他來幹什麽?”肅順厲聲問道。長壽現在是正紅旗滿洲旗隊長,在文祥手下效力。
肅順一揮手:“你們都下去吧,長瑞,把你兄弟帶進來。”肅順一下子就想通了,長瑞、長壽兄弟都是極其可靠的人,文祥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一會,長瑞帶著長壽迴來了,肅順令衛兵把住庭院外圍,不許生人進入。
長壽給肅順跪倒行禮,肅順說:“起來吧。文祥叫你來幹什麽?”
“我家都統有一封密信交與大人。”
“拿來!”
長壽將自己左腳的靴子取了下來,呈給肅順:“密信就在靴子裏,小將麵見大帥,不敢帶刀,還請大帥自取刀割開。”
肅順問:“你知不知道信裏什麽內容?”
“小將不知。”
“那你們兄弟退下吧。”
肅順取了刀來,將靴底劃開,果然看見一張麻絹藏在靴底。他抽出來展開一看,絹上寫滿了楷體小字。但這封信不是文祥一個人寫的,而是載垣和文祥兩個人寫給他的。
信得內容,也並沒有什麽特別隱秘的地方,就是講述了朝廷的一些爭論。隻是,信的最後說:“皇上召六哥迴京,天顏喜怒無常,古人嚐有伴君如伴虎之語。而旗餉之開,時所必然,諸軍機冥頑不靈,實為阻擾。出路何在,載垣不知也,亦盼六哥迴京商議。聖旨不日便到,望六哥早作準備。”
肅順排行第六,是鄭親王端華的同父弟弟,論爵位不如端華、載垣。但載垣等人,素服肅順之能,以六哥尊稱之。
肅順看完了這封信,用燭火燒掉。夜晚反複思考。第二天一早,肅順交給長壽一封密信,仍舊是縫在靴子裏,讓長壽帶迴給文祥。
同時,肅順以八百裏加急,向朝廷遞上了一份奏折。過了三日,朝廷讓肅順迴京述職的聖旨才姍姍來遲
肅順早已做好準備,他找來勝保和穆蔭:“正白,鑲白兩旗和神威營損失慘重,我帶他們前往直隸補兵,正藍旗和前鋒營餘部,前往徐州就食,同時阻擋發匪北進之道路。”說完,將一份文書交給勝保:“這時我以華南剿總的名義簽發的,你可將之交給江蘇方麵的撫台藩台。他們若有什麽羅嗦,叫他們直接來找我肅順。”
“謝大帥,”勝保接過文書,卻想到另一個問題:“這河南方麵,有誰防守,如果匪共北進怎麽辦?”
“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已經向朝廷上表。”
肅順麾下,苗人鳳的漢軍旗隊在安慶,不能動,長瑞和樂善的兩個旗隊,經過黃梅一戰,合計剩下不到一千人,穆蔭的鑲白旗收攏潰兵後還有接近三千人。兩白旗要離開鳳陽,還整頓了兩天,才得以出發。
且說京師得了肅順的奏折,塞尚阿便找來載垣商議:“肅大帥說要迴直隸補兵?”
“喔,我卻不知道,不過也有道理啊,黃梅丟了兩千來號人,自然要在直隸補齊。”
“小王爺,京師八旗的情形,你不是不知道,最開始楚逆拉神機軍架子的時候,兵就不夠,把駐京八旗,關外八旗和西南、西北綠營的潰都選遍了,才有三萬多人,後經過兩年慢慢淘選,總算把八旗七營的兵丁戰馬都湊齊了,整整四萬五千人。現在哪裏再給肅順找新的兵源?”
載垣眼睛一瞪:“怎麽會沒有新兵呢?咱們吃著旗餉的兩百萬張嘴呢?怎麽幾千人都湊不齊?哎呀,中堂,這我可想不明白了。”
“小王爺,你不要在這裏跟我鬥氣,旗人旗餉,這是大清的根本。說句不好聽的,旗人都是小王爺您自個家人,你要罵他們,可罵到祖宗頭上去了啊。”
“罵了怎麽了,肅順在奏折裏都說了,‘滿人胡塗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框知要錢耳。國家遇有大疑難事,非重用漢人不可。’”
“小王爺,這句話,把皇上氣得夠嗆。”塞尚阿看氣色不對,岔開話題說:“肅順奏折裏還說,讓勝保守蘇北,調鑲紅旗守河南,你看如何?”
“對呀,別光顧著吵架,把正事耽誤了,河南當然要守著,不僅要防著匪共北上,直取京師,還要防著他們走漢水,到藍田,北上西安。”
“小王爺說得是,我就這麽給皇上迴話了。”
就在肅順帶著四千人向京師行進的時候,朝廷頒下聖旨:
以鑲紅旗地區領袖都明阿為河南剿匪幫辦大臣,河南剿總駐節洛陽,總製河南官兵。派出一個旗隊扼守漢水。以江蘇巡撫周天爵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協調正藍旗、湘軍和向榮部的關係。以勝保為徐州剿總,總製山東江蘇官兵,圍攻江寧。
25鐵路電報與中亞
在萬裏之外,郭嵩燾還沒有得到黃梅之戰的消息。
自從1842年就任英法比普四國公使以來,郭嵩燾將每日的行事、見聞和心得都記錄下來,後來匯集成冊,便是《使西紀行》。
在這本《使西紀行》裏,大多是記載西洋新奇的事物。而關於郭嵩燾的本職——外交,相反隻有兩件事:關於西域的談判,引進西洋的鐵路、電報、采煤等先進科技。
“初七日《代模斯》、《摩寧波斯得》(泰晤士報,晨郵報)兩處新聞報並雲:比什凱克有公使名賽阿德雅,翻譯墨勒愛,於先夕抵倫敦。《代模斯》報謂其由巴裏過布倫海口,是由布哈爾取道阿富汗以出紅海者也。此於中國微有關係,當一考間之。……”
這是1844年初,郭嵩燾得知比什凱克的浩罕王派出使者,赴英求援所記。1843年左宗棠出兵特木耳圖卓爾,攻占比什凱克,而沙俄的哥薩克們從另一麵追逐浩罕人,將這些“馬匪”或者“牧民”追的狼奔兀突。浩罕王認為隻有英國人,可以讓他們免於亡國的悲劇。
郭嵩燾並不清楚西域的種種情境,他甚至不知道比什凱克在哪裏。當他看到另一條報道:
新報又言左季高遣使俄羅斯求采備軍糧,意在從虎口求食,頗為國家危之。……
他就開始擔心俄國了,畢竟,俄國已經強占黑龍江北和烏蘇裏江以東的消息,郭嵩燾還是知道了。他在日記中寫道:
“言俄酋駐塔什千者,派所部苦爾古斯格攜帶馬隊並哈吉目刊所部千人,以收掩阿拉木圖戰沒官兵為言,其意欲令哈吉目刊規複撒馬爾罕,與比什凱克各立一國。並言天山一路,俄人必於此經營,將來可以操此一路大權。左洛靖所恃以運糧者,曾運糧經曆準格爾山口,攜帶俄酋一書,責官軍以殺戮太慘。或謂俄人誘使官軍前進,侯其運路日遠,而後挾以持其短長,圖取利益。此言誠無端倪,然亦不能不慮及之也。……”
但得知左宗棠所作的另一件事,郭嵩燾卻又表示不滿:
“新報載,左季高克齋桑泊,此地邊民已附俄國,左軍不假細問,唿為匪類,盡屠之。此等匪類故有取死之由,然左季高功高嗜殺,不仁端倪已現。”
但他最為擔心的,卻是俄國日夜侵攻。
“詣英國外部尚書阿伯丁談,語及比什凱克事,甚憂俄人之持其後。予因曉之日:“中國獲地西域,力實不及經營,徒費兵力而己。故寄望於英國調處之言,甚樂英國之持此議,可以預防異時之反覆。誠使有益於中國,印度得利,俄人得利,皆中國所樂為。若其無益,則俄人利病俄人自承,而與英國無涉。……
新報載:俄人用兵中亞細亞,意在占據阿目達裏亞河(在新疆西北)南道及興都庫什山(在印度西北){中間六小邦:一曰喀拉,一曰土庫曼,一日舒葛那拉,一曰達爾瓦斯,一曰薩裏可拉,一日曰瓦克罕。前三處均係自主之國;薩裏可拉屬於喀什噶爾、瓦克罕之哈米爾屬於阿富汗。瓦克罕距印度交界,約三百二十五洋裏。俄人既逞誌於上,又轉而東趨,攻戰無已時,深慮中國之承其害也。……
阿富汗逼近印度,俄人欲與結納,以為窺伺印度之基。英人亦欲與結納,以為遮蔽俄人之計。彼此相與煽誘,阿富汗莫適從也。土耳其屢為英人介紹,至是阿富汗請由印度派勒威爾瞻白斯前往充當公使,蓋五年前英人攻阿富汗時將官,待阿富汗有恩,故特請之。英人得阿富汗為印度之蔽,亦勢之所必爭也。……”
郭嵩燾還是看出了英俄之間的矛盾,在於阿富汗。他向英國外相阿伯丁,多次提出一個建議,這個建議楚劍功也對璞鼎查提過:聯英拒俄。
阿伯丁不置可否,英國早已確立了自己的國策:以阿富汗為印度緩衝,但沒有必要為了阿富汗而將中亞地區再變作緩衝,虛耗國力。
郭嵩燾在英國的時日,常常為英國的科技所震劾。他在日記中寫道:
“初二日斯諦文森來見,英國善造火輪車者,年七十矣,印度車路為所經始。出所繪圖見示,為中國擬車路,一縱二橫,發端自雲南。一由廣西以達廣東,越嶺由湖南以至漢口,一由四川以會於漢口。是為東西兩道。又由漢口以達鎮江,南出杭州,北達京師,是為南北一道。……”
“廿四日接斯諦文森信,力陳中國鐵路宜開,為獻三策:“其一,宜邀立一會,須費二百萬或三百萬,以股分承之。國家為定息五分或三分,所得歲息不如數,賠補以公款。(或招洋人承辦,紳士立一公會,耽延其息,辦法亦同。)一、估費若幹,動用國家公款,招洋人承辦。一、由中國自行辦理,招用洋人,給以薪水,以三年為期;俊中國能興造鐵路及自購辦機器,漸次退除洋人。總之,中國鐵路必得及早興辦,尤莫如多遣少年子弟赴西洋學習。往時挨及興造鐵路,亦遣人學習有成,然後開辦,並不用西洋人,此尤計之善者。”其言至為明切,惜乎中國之不足以語此也!……”
郭嵩燾不僅和史蒂文森談鐵路,他還自己用虛線在地圖上畫鐵路,而且,他還在和英國的產業投資人商議著手修築鐵路的事情,並且學習了解了股份公司運作之法。
“十六日渣甸來見,為吳淞鐵路。始知集眾力為之,而渣甸股分最多,約得十二分之一。倡始為渣甸及馬幹得魯二人,鐵工馬克生欲往經營。……
他也曾經往電報房參觀,了解科技的發展史。
“丁亥信部尚書滿刺斯約赴波斯阿非司得利喀納福觀電報。管電報者非舍得。
英國馬車用鐵路,一千七百七十六年有約翰者,創行於西非爾地方(是為乾隆四十一年)。一千八百十三年,維廉海雷始創造火輪車(是為嘉慶十八年)。其電報起於一百〔於〕八百二十年氣,有安恩柏者初用指南針作之(是為嘉慶二十五年)。一千八百三十六年,惠子登又創作吸鐵電報(是為道光十六年)。一千八百三十七年,摩西氏始創作點、畫為號以記字母之電報機器(是為道光十七年)。一千八百三十八年,始設電報於倫敦西鐵路旁(是為道光十八年)。一千八百四十年,設電報白賴克華爾(是為道光二十年)。一千八百四十一年,設電報蘇格蘭之葛賴斯哥(是為道光二十一年)。……
“又有言說無線電報,可千裏傳音,傳言神乎其神,不可盡信也。……”
對於其他的工業,郭嵩燾也沒有遺漏:
“威勒斯裏相就一見,雲赴中國相度煤產,即日啟行,並薦餌裏約得斯,以英國充開煤之選,無能及者。
“巴麥、得拿二人相繼來見。巴麥即載生洋行駐英辦事者,抵倫敦後曾來一見。得拿有製造鑄錢機器廠。詢間鑄洋銀法,凡曆十處機器乃成。一熔銀機器,其三〔銀〕須曆三處機器乃成銀片。猶恐有未勻也,再入壓重機器而後鑿成餅;又須加光;又須比較輕重;又須整齊其邊,而後加印。印或不如法,又入一機器汰之。其用人工小機器尚有數套,每機器一局,日可得洋銀五千。(據雲用此機器一套,價三千磅。)正思謀之唐景星,上海應設一洋銀局,當以商之。
郭嵩燾還不知道,清國已經發生了多麽大的變故,清廷的財政,已經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還在為據俄和引進科技二事而奔忙。就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了英國外交部的邀請,前往參加為路易拿破侖舉辦的歡迎宴會。
26 貸款
對路易拿破侖的歡迎宴會在9月25日舉行,經過諸多人士的努力,這個被菲利普王朝囚禁的人,終於得以到英國流亡。
“公民,恭賀您獲得自由。”路易拿破侖一直自詡為真正的公民,共和國的維護者,按他的要求,阿伯丁外相這樣稱唿他。
“您好,外相先生,請問這位先生是?”
“啊,我來介紹,這位是清國公使郭嵩燾。”
“啊,清國。梯也爾先生曾經以我的名義派去了使節,但後續的發展,我卻不知道,總之,您好,歡迎您,東方的客人。”路易拿破侖心不在焉的說著客套話。
郭嵩燾對這種叛黨餘孽也沒多大興趣,哈哈哈的談天氣。
過了一會,有侍者來請郭嵩燾,到一旁的密室裏,英國財政大臣迪斯累利已經等在裏麵。
“您好,郭先生。”
“您好,戶部尚書大人。”郭嵩燾想,一定有什麽事情發生了。
果然,迪斯累利遞過來一張紙:“據我們所知,貴國的軍隊,在長江中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郭嵩燾不懂英文,他聽著自己的翻譯在耳邊輕聲讀著這張紙的內容——由英國上海公使館發出的關於黃梅戰役和太平軍占領江寧的簡報。
得知楚劍功的部隊占領了湖南湖北,他並不十分驚訝,但發匪攻下江寧,他立即感到大事不妙。作為一個合格的“士人”,天下錢糧,六分在湖廣兩江這種常識郭嵩燾還是有的。
郭嵩燾的第一反應,就是清廷沒錢了。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他有些手足無措。他心裏在暗暗的擔心,英夷要落井下石了。
9月15日
河南府,自從黃梅戰役失敗以後,神機軍就退屯於此處。肅順今天氣不順,又把穆蔭和勝保找來痛罵一頓。
勝保是陪綁的,肅順的火力還是集中在穆蔭身上。
“咱們旗人混蛋多,你看你,長得就是個混蛋樣子,發匪犯武昌,你手頭四千杆洋槍,烏龜一樣縮在城裏。要是你主動出擊,在武昌城下把發匪打退了,哪有湘軍出省援鄂。湖南也就不會讓楚劍功趁虛而入。”
“武昌天下堅城,你居然不戰而逃,按律當斬你知道嗎?……”
“黃梅城裏,你四千人,對方才一個營……”
穆蔭小聲辯解道:“四個。”
“你還敢強嘴!四個營也才三千人,你鑲白旗就潰了。潰了就算了,把神威營也賠進去了。你說你是不是混蛋?你說你該不該參?你信不信我拿神雀刀斬了你。”神雀刀,是道光的佩刀之一,肅順出征前受賜此刀。
穆蔭低著頭,一聲不吭。他心裏明白,頂過這頓罵,屁事沒有。能幹事,又和肅順貼心的旗人就這麽幾個,斬了他,誰來頂缺?鑲紅旗都統自杜翰之後空缺了許久,最後才定下都明阿。載垣和肅順都極不滿意,認為不是心腹。鑲白旗都統空了,豈不又便宜了外人?
這時候,正白旗滿洲旗隊長長瑞匆匆來到門外,單膝跪下:“報大帥,京裏來人了。”
“是聖旨還是兵部行文?”肅順問,“要擺香案嗎?”
“都不是,我兄弟來了,要麵見大帥。”
“你兄弟?長壽?他來幹什麽?”肅順厲聲問道。長壽現在是正紅旗滿洲旗隊長,在文祥手下效力。
肅順一揮手:“你們都下去吧,長瑞,把你兄弟帶進來。”肅順一下子就想通了,長瑞、長壽兄弟都是極其可靠的人,文祥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一會,長瑞帶著長壽迴來了,肅順令衛兵把住庭院外圍,不許生人進入。
長壽給肅順跪倒行禮,肅順說:“起來吧。文祥叫你來幹什麽?”
“我家都統有一封密信交與大人。”
“拿來!”
長壽將自己左腳的靴子取了下來,呈給肅順:“密信就在靴子裏,小將麵見大帥,不敢帶刀,還請大帥自取刀割開。”
肅順問:“你知不知道信裏什麽內容?”
“小將不知。”
“那你們兄弟退下吧。”
肅順取了刀來,將靴底劃開,果然看見一張麻絹藏在靴底。他抽出來展開一看,絹上寫滿了楷體小字。但這封信不是文祥一個人寫的,而是載垣和文祥兩個人寫給他的。
信得內容,也並沒有什麽特別隱秘的地方,就是講述了朝廷的一些爭論。隻是,信的最後說:“皇上召六哥迴京,天顏喜怒無常,古人嚐有伴君如伴虎之語。而旗餉之開,時所必然,諸軍機冥頑不靈,實為阻擾。出路何在,載垣不知也,亦盼六哥迴京商議。聖旨不日便到,望六哥早作準備。”
肅順排行第六,是鄭親王端華的同父弟弟,論爵位不如端華、載垣。但載垣等人,素服肅順之能,以六哥尊稱之。
肅順看完了這封信,用燭火燒掉。夜晚反複思考。第二天一早,肅順交給長壽一封密信,仍舊是縫在靴子裏,讓長壽帶迴給文祥。
同時,肅順以八百裏加急,向朝廷遞上了一份奏折。過了三日,朝廷讓肅順迴京述職的聖旨才姍姍來遲
肅順早已做好準備,他找來勝保和穆蔭:“正白,鑲白兩旗和神威營損失慘重,我帶他們前往直隸補兵,正藍旗和前鋒營餘部,前往徐州就食,同時阻擋發匪北進之道路。”說完,將一份文書交給勝保:“這時我以華南剿總的名義簽發的,你可將之交給江蘇方麵的撫台藩台。他們若有什麽羅嗦,叫他們直接來找我肅順。”
“謝大帥,”勝保接過文書,卻想到另一個問題:“這河南方麵,有誰防守,如果匪共北進怎麽辦?”
“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已經向朝廷上表。”
肅順麾下,苗人鳳的漢軍旗隊在安慶,不能動,長瑞和樂善的兩個旗隊,經過黃梅一戰,合計剩下不到一千人,穆蔭的鑲白旗收攏潰兵後還有接近三千人。兩白旗要離開鳳陽,還整頓了兩天,才得以出發。
且說京師得了肅順的奏折,塞尚阿便找來載垣商議:“肅大帥說要迴直隸補兵?”
“喔,我卻不知道,不過也有道理啊,黃梅丟了兩千來號人,自然要在直隸補齊。”
“小王爺,京師八旗的情形,你不是不知道,最開始楚逆拉神機軍架子的時候,兵就不夠,把駐京八旗,關外八旗和西南、西北綠營的潰都選遍了,才有三萬多人,後經過兩年慢慢淘選,總算把八旗七營的兵丁戰馬都湊齊了,整整四萬五千人。現在哪裏再給肅順找新的兵源?”
載垣眼睛一瞪:“怎麽會沒有新兵呢?咱們吃著旗餉的兩百萬張嘴呢?怎麽幾千人都湊不齊?哎呀,中堂,這我可想不明白了。”
“小王爺,你不要在這裏跟我鬥氣,旗人旗餉,這是大清的根本。說句不好聽的,旗人都是小王爺您自個家人,你要罵他們,可罵到祖宗頭上去了啊。”
“罵了怎麽了,肅順在奏折裏都說了,‘滿人胡塗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框知要錢耳。國家遇有大疑難事,非重用漢人不可。’”
“小王爺,這句話,把皇上氣得夠嗆。”塞尚阿看氣色不對,岔開話題說:“肅順奏折裏還說,讓勝保守蘇北,調鑲紅旗守河南,你看如何?”
“對呀,別光顧著吵架,把正事耽誤了,河南當然要守著,不僅要防著匪共北上,直取京師,還要防著他們走漢水,到藍田,北上西安。”
“小王爺說得是,我就這麽給皇上迴話了。”
就在肅順帶著四千人向京師行進的時候,朝廷頒下聖旨:
以鑲紅旗地區領袖都明阿為河南剿匪幫辦大臣,河南剿總駐節洛陽,總製河南官兵。派出一個旗隊扼守漢水。以江蘇巡撫周天爵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協調正藍旗、湘軍和向榮部的關係。以勝保為徐州剿總,總製山東江蘇官兵,圍攻江寧。
25鐵路電報與中亞
在萬裏之外,郭嵩燾還沒有得到黃梅之戰的消息。
自從1842年就任英法比普四國公使以來,郭嵩燾將每日的行事、見聞和心得都記錄下來,後來匯集成冊,便是《使西紀行》。
在這本《使西紀行》裏,大多是記載西洋新奇的事物。而關於郭嵩燾的本職——外交,相反隻有兩件事:關於西域的談判,引進西洋的鐵路、電報、采煤等先進科技。
“初七日《代模斯》、《摩寧波斯得》(泰晤士報,晨郵報)兩處新聞報並雲:比什凱克有公使名賽阿德雅,翻譯墨勒愛,於先夕抵倫敦。《代模斯》報謂其由巴裏過布倫海口,是由布哈爾取道阿富汗以出紅海者也。此於中國微有關係,當一考間之。……”
這是1844年初,郭嵩燾得知比什凱克的浩罕王派出使者,赴英求援所記。1843年左宗棠出兵特木耳圖卓爾,攻占比什凱克,而沙俄的哥薩克們從另一麵追逐浩罕人,將這些“馬匪”或者“牧民”追的狼奔兀突。浩罕王認為隻有英國人,可以讓他們免於亡國的悲劇。
郭嵩燾並不清楚西域的種種情境,他甚至不知道比什凱克在哪裏。當他看到另一條報道:
新報又言左季高遣使俄羅斯求采備軍糧,意在從虎口求食,頗為國家危之。……
他就開始擔心俄國了,畢竟,俄國已經強占黑龍江北和烏蘇裏江以東的消息,郭嵩燾還是知道了。他在日記中寫道:
“言俄酋駐塔什千者,派所部苦爾古斯格攜帶馬隊並哈吉目刊所部千人,以收掩阿拉木圖戰沒官兵為言,其意欲令哈吉目刊規複撒馬爾罕,與比什凱克各立一國。並言天山一路,俄人必於此經營,將來可以操此一路大權。左洛靖所恃以運糧者,曾運糧經曆準格爾山口,攜帶俄酋一書,責官軍以殺戮太慘。或謂俄人誘使官軍前進,侯其運路日遠,而後挾以持其短長,圖取利益。此言誠無端倪,然亦不能不慮及之也。……”
但得知左宗棠所作的另一件事,郭嵩燾卻又表示不滿:
“新報載,左季高克齋桑泊,此地邊民已附俄國,左軍不假細問,唿為匪類,盡屠之。此等匪類故有取死之由,然左季高功高嗜殺,不仁端倪已現。”
但他最為擔心的,卻是俄國日夜侵攻。
“詣英國外部尚書阿伯丁談,語及比什凱克事,甚憂俄人之持其後。予因曉之日:“中國獲地西域,力實不及經營,徒費兵力而己。故寄望於英國調處之言,甚樂英國之持此議,可以預防異時之反覆。誠使有益於中國,印度得利,俄人得利,皆中國所樂為。若其無益,則俄人利病俄人自承,而與英國無涉。……
新報載:俄人用兵中亞細亞,意在占據阿目達裏亞河(在新疆西北)南道及興都庫什山(在印度西北){中間六小邦:一曰喀拉,一曰土庫曼,一日舒葛那拉,一曰達爾瓦斯,一曰薩裏可拉,一日曰瓦克罕。前三處均係自主之國;薩裏可拉屬於喀什噶爾、瓦克罕之哈米爾屬於阿富汗。瓦克罕距印度交界,約三百二十五洋裏。俄人既逞誌於上,又轉而東趨,攻戰無已時,深慮中國之承其害也。……
阿富汗逼近印度,俄人欲與結納,以為窺伺印度之基。英人亦欲與結納,以為遮蔽俄人之計。彼此相與煽誘,阿富汗莫適從也。土耳其屢為英人介紹,至是阿富汗請由印度派勒威爾瞻白斯前往充當公使,蓋五年前英人攻阿富汗時將官,待阿富汗有恩,故特請之。英人得阿富汗為印度之蔽,亦勢之所必爭也。……”
郭嵩燾還是看出了英俄之間的矛盾,在於阿富汗。他向英國外相阿伯丁,多次提出一個建議,這個建議楚劍功也對璞鼎查提過:聯英拒俄。
阿伯丁不置可否,英國早已確立了自己的國策:以阿富汗為印度緩衝,但沒有必要為了阿富汗而將中亞地區再變作緩衝,虛耗國力。
郭嵩燾在英國的時日,常常為英國的科技所震劾。他在日記中寫道:
“初二日斯諦文森來見,英國善造火輪車者,年七十矣,印度車路為所經始。出所繪圖見示,為中國擬車路,一縱二橫,發端自雲南。一由廣西以達廣東,越嶺由湖南以至漢口,一由四川以會於漢口。是為東西兩道。又由漢口以達鎮江,南出杭州,北達京師,是為南北一道。……”
“廿四日接斯諦文森信,力陳中國鐵路宜開,為獻三策:“其一,宜邀立一會,須費二百萬或三百萬,以股分承之。國家為定息五分或三分,所得歲息不如數,賠補以公款。(或招洋人承辦,紳士立一公會,耽延其息,辦法亦同。)一、估費若幹,動用國家公款,招洋人承辦。一、由中國自行辦理,招用洋人,給以薪水,以三年為期;俊中國能興造鐵路及自購辦機器,漸次退除洋人。總之,中國鐵路必得及早興辦,尤莫如多遣少年子弟赴西洋學習。往時挨及興造鐵路,亦遣人學習有成,然後開辦,並不用西洋人,此尤計之善者。”其言至為明切,惜乎中國之不足以語此也!……”
郭嵩燾不僅和史蒂文森談鐵路,他還自己用虛線在地圖上畫鐵路,而且,他還在和英國的產業投資人商議著手修築鐵路的事情,並且學習了解了股份公司運作之法。
“十六日渣甸來見,為吳淞鐵路。始知集眾力為之,而渣甸股分最多,約得十二分之一。倡始為渣甸及馬幹得魯二人,鐵工馬克生欲往經營。……
他也曾經往電報房參觀,了解科技的發展史。
“丁亥信部尚書滿刺斯約赴波斯阿非司得利喀納福觀電報。管電報者非舍得。
英國馬車用鐵路,一千七百七十六年有約翰者,創行於西非爾地方(是為乾隆四十一年)。一千八百十三年,維廉海雷始創造火輪車(是為嘉慶十八年)。其電報起於一百〔於〕八百二十年氣,有安恩柏者初用指南針作之(是為嘉慶二十五年)。一千八百三十六年,惠子登又創作吸鐵電報(是為道光十六年)。一千八百三十七年,摩西氏始創作點、畫為號以記字母之電報機器(是為道光十七年)。一千八百三十八年,始設電報於倫敦西鐵路旁(是為道光十八年)。一千八百四十年,設電報白賴克華爾(是為道光二十年)。一千八百四十一年,設電報蘇格蘭之葛賴斯哥(是為道光二十一年)。……
“又有言說無線電報,可千裏傳音,傳言神乎其神,不可盡信也。……”
對於其他的工業,郭嵩燾也沒有遺漏:
“威勒斯裏相就一見,雲赴中國相度煤產,即日啟行,並薦餌裏約得斯,以英國充開煤之選,無能及者。
“巴麥、得拿二人相繼來見。巴麥即載生洋行駐英辦事者,抵倫敦後曾來一見。得拿有製造鑄錢機器廠。詢間鑄洋銀法,凡曆十處機器乃成。一熔銀機器,其三〔銀〕須曆三處機器乃成銀片。猶恐有未勻也,再入壓重機器而後鑿成餅;又須加光;又須比較輕重;又須整齊其邊,而後加印。印或不如法,又入一機器汰之。其用人工小機器尚有數套,每機器一局,日可得洋銀五千。(據雲用此機器一套,價三千磅。)正思謀之唐景星,上海應設一洋銀局,當以商之。
郭嵩燾還不知道,清國已經發生了多麽大的變故,清廷的財政,已經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還在為據俄和引進科技二事而奔忙。就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了英國外交部的邀請,前往參加為路易拿破侖舉辦的歡迎宴會。
26 貸款
對路易拿破侖的歡迎宴會在9月25日舉行,經過諸多人士的努力,這個被菲利普王朝囚禁的人,終於得以到英國流亡。
“公民,恭賀您獲得自由。”路易拿破侖一直自詡為真正的公民,共和國的維護者,按他的要求,阿伯丁外相這樣稱唿他。
“您好,外相先生,請問這位先生是?”
“啊,我來介紹,這位是清國公使郭嵩燾。”
“啊,清國。梯也爾先生曾經以我的名義派去了使節,但後續的發展,我卻不知道,總之,您好,歡迎您,東方的客人。”路易拿破侖心不在焉的說著客套話。
郭嵩燾對這種叛黨餘孽也沒多大興趣,哈哈哈的談天氣。
過了一會,有侍者來請郭嵩燾,到一旁的密室裏,英國財政大臣迪斯累利已經等在裏麵。
“您好,郭先生。”
“您好,戶部尚書大人。”郭嵩燾想,一定有什麽事情發生了。
果然,迪斯累利遞過來一張紙:“據我們所知,貴國的軍隊,在長江中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郭嵩燾不懂英文,他聽著自己的翻譯在耳邊輕聲讀著這張紙的內容——由英國上海公使館發出的關於黃梅戰役和太平軍占領江寧的簡報。
得知楚劍功的部隊占領了湖南湖北,他並不十分驚訝,但發匪攻下江寧,他立即感到大事不妙。作為一個合格的“士人”,天下錢糧,六分在湖廣兩江這種常識郭嵩燾還是有的。
郭嵩燾的第一反應,就是清廷沒錢了。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他有些手足無措。他心裏在暗暗的擔心,英夷要落井下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