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10天之前,5月10日,穆拉韋約夫率領125艘運輸船,以“額爾古納”號為旗艦,滿載著1600名哥薩克,1000名步槍手,涅爾琴斯克銀礦的礦奴400人,2.5萬普特的各種物資,從雅庫茨克出發,沿著石勒喀河和額爾古納河進入阿穆爾河。一路上,哥薩克們唱著嘹亮的軍歌:
烏拉!尼古拉,我們英明的君王主
你的雄鷹淩雲展翅,任意翱翔……
蒙古,勿開口!中國,莫爭辯!
對於俄國,北京也並非遙遠地方!
·我們的北方勇一士啊i
你要奔向成吉.思汗統治過的地方:
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西伯利.亞巨人,
拿下阿穆爾,守住這.邊疆!
5月18日,穆拉韋約夫的艦隊到達當年雅克薩之戰的舊址,在那裏豎起了一個十字架。清國,在這個一百五十年前苦戰的邊防重地,居然沒有一名士兵駐守。
5月24日,穆拉韋約夫到達璦琿江麵。穆拉維約夫派人先去通知中方守將以船隊已到達的消息,同時布置全體人員準備作戰攻城。
清國對俄國船隊的到達毫無準備。駐防璦琿的副都統胡遜布折騰了大約半個小時,帶著他的全部部屬列隊出營。俄國人這樣記錄他們的對手:
“全部駐軍都在帳篷附近列隊相迎,共約有1000。人,裝備很壞。其中多數人扛著一支尖上塗著黑
色的竿子當做長矛;隻有很少的人有火繩槍,大多數人帶的是弓和掛在背上的箭袋。隊伍的後麵有幾門炮,裝在粗糙的紅色炮車上,並用樺樹皮作了個圓錐型遮風雨的傘蓋,也塗了紅色。每門火炮旁邊都站著一人,手裏拿著一根引火繩,或者隻不過是一根頂端徐著黑色的木棍。很明顯,近二百年來,在這個地區的中國人沒有取得什麽進步。”
穆拉韋約夫派他的副官提出,俄羅斯要獲得整個阿穆爾河的通行權,並在黑龍江北岸的若幹“重要地點”,設立宿營地。
胡遜布拒絕了穆拉韋約夫的要求,但他注意到,穆拉韋約夫軍隊的實力遠在璦琿守軍之上,便邀請穆拉韋約夫到江邊的帳篷裏談判。
穆拉韋約夫仔細觀察了璦琿的軍隊,認定這些人毫無威脅,他又注意到,璦琿江麵上的清國船隻,隻是些人力的小貨船,靠纖夫拉動,根本無法深入江心行駛,更不用說作戰了。
“算了吧,不要浪費時間。”穆拉韋約夫溫和的謝絕了胡遜布的邀請,帶著艦隊強行通過璦琿城,並順流東下。
唿喚大家捧場
36熊掌(二)從廟街到海蘭泡
熊掌(二)從廟街到海蘭泡
6月6日至7日,俄船駛抵闊吞屯(鬆花江口,俄稱馬林斯克)並將大部分俄軍部署在闊吞屯、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至克默爾灣(俄國稱迭卡斯特裏灣)一帶,實行軍事占領。武裝航行使得穆拉韋約夫真正認識了東北方麵的清軍,他對自己的計劃更有信心了。
“這次遠征使我們最終知道了這條通航河流的兩岸情況,證明這條河適宜通航,並給我們指出:在該地區人口稀少,當地居民愛好和平,中國人民很軟弱的情況下,占據黑龍江兩岸是方便的、可行的。簡言之,這次遠征.給俄國開辟了通向太平洋的道路。”
“英國曾於去年大舉進攻貴國。我國偉大的皇帝陛下不僅關心本國的領土與臣民,而.且希望維護200餘年來同我友好相處的鄰邦大清國的利益,故於不久前降旨,傷令本東西伯利亞總督率領足夠數量的軍隊,攜帶大小火炮及其他物資,一侯冰伴,立即開赴東海,殲滅陰險自私的英國人。本總督接到陛下諭旨,誠惶誠恐,遵照執行,去阿穆爾河口考察,不意竟遭貴國璦琿副都統胡遜布無理阻擾。本總督特致函將軍,希求解釋。”
這是沙俄遠東總督在5月下旬寫給清國黑龍江將軍奕山的一封信。但他並沒有在闊吞屯等候奕山的迴信,而是立即帶著他的軍隊,出發了。
6月初,哥薩克們在鬆花江口建起臨時的堡壘,並對聞訊趕來阻止的當地清朝官員遞交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件:
“俄國撥出’巨款,苦心經營阿穆爾防務,絕非權宜之計。我國在阿穆爾河口集結的兵力和構築的永久性工事,還要進一步加強,以保衛該地不受任何外國的侵犯。因此,第一,我國為此目的而在該地占據的一切地方以及整個沿海地區應該永歸俄國所有;第二,為使我國在阿穆爾河口的軍隊和要塞冬夏不斷地同內地各省保持必要的交通樣係(因為據勘測,山路無論冬夏都無法通行),我國必須在整個阿穆爾左岸設立居民點,而阿穆爾正是一條最無可爭辯的天然疆界。”
在提出上述極無理的要求之後,俄方.又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辯解道:“諸位全權代表先生,切勿以為俄國意欲擴張領土,我國富強昌盛,幅員廣大,實無須作如是想。”
最後,這份方案以不容商量的強調“通知”中方,稱:“為了我們兩國的雙方利益和安全,上述各點必須作為劃界的主要依據。此外,理應再次奉告貴方,本職受我皇帝陛下之命負有防守阿穆爾之責。頃獲悉敵人正擬派遣大軍入侵阿穆爾,故本職應於明年取道黑龍江和鬆花江,運送比去年和今年更多的兵力、物資和大炮;而為使我國河口要塞同東西伯利亞內地各省取得迅速可靠的聯係,必須在兩河左岸設立哨所,而且隻有這樣劃界,中俄兩國才能消除它們之間現在和將來可能引起誤會的一切根源。”
這是一份真正的最後通牒,但當時在場的清國官員沒有一個人知道它的含義,他們隻是簡單的將這封信向上轉交,送到黑龍江將軍奕山那裏。
奕山在慢慢的磨蹭,而穆拉韋約夫一刻也沒有閑著,繼黑龍江口的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鬆花江口的闊吞屯(馬林斯克)之後,六月中旬,哥薩克們在烏蘇裏江和黑龍江交匯處的伯力(哈巴羅夫斯克),以及黑龍江拐彎處,璦琿城的對麵的海蘭泡(布拉戈維申斯克)建立了兩個新的據點。
穆拉韋約夫將步槍手,武裝商人,獵人平均部屬在廟街、闊吞屯、伯力,海蘭泡四個據點,完成了對黑龍江的控製,而將1600哥薩克以及大部分運輸船和水手掌握在手裏,駐紮在闊吞屯,作為機動力量。
就這樣,以區區五千人,穆拉韋約夫確立了對東北清軍的戰略優勢,並完成了對黑龍江左岸的實際控製。
7月中旬,穆拉韋約夫帶領武裝船隊,前往璦琿,7月21日,穆拉韋約夫到達璦琿對麵的海蘭泡,在這裏舉行了大禮拜堂的奠基儀式,據俄國的隨軍神甫宣稱,基督耶穌也主張用刀劍去傳播基督教。奠基禮之後,穆拉維約夫索性將此地改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並且報告俄國政府,說:“結雅河是阿穆爾河的主
要支流之一,烏斯特一結雅村位於結雅河同阿穆爾河匯流處,地理條件特別有利,而且滿洲居民人煙稠密,所以此地在戰略上和商業上均有重要意義,它具備迅速順利發展的一切條件·因此,我認為應該在這裏建立一座城市。”穆拉韋約夫已經決定將海蘭泡永久劃入俄國版圖。
7月22日,穆拉維約夫一行在兩艘武裝快艇的護衛下旋舶於暖輝。他顯得十分自信,昨天在給武裝部隊司令卡爾薩科夫的信裏談到:“前天,我終於到了這裏,途經各哨所時,我很少停歇,有些哨所是在夜間通過的,並未停船。但你則應每哨必停,給新來的移民指定駐地,昨天將軍(指奕山)從齊齊哈爾來到援輝想和我談判,今天我要接見副都統(指胡遜布)。一般說來,滿人都非常願意和我閑談。’夢這就是說,穆拉維約夫在一路上巡視了所有俄方武裝據點,而且布署了大批新的武裝移民,在事實上己經占領了黑龍江圳北的地區,談判的內容不過是逼迫中方接受這一不合法的既定事實而已。
翌晨,即6月23日,中、俄談判在璦琿城內正式開始。穆拉維約夫搶先重述了他在曆次向清國朝廷複文的主要觀點,結論是“必須沿阿穆爾河劃定兩國邊界,辦結此事於兩國都有好處”。他又補充道:“清國朝廷當前尤須盡快了結,畢竟,我們兩國共同的敵人是英國人。”
奕山說道:“兩國自康熙朝立約劃界,素無相犯,何故毀約?”
穆拉韋約夫質問道:“既然彼得大帝式已經劃界,為何我在阿穆爾河北岸見不到一個清國士兵?為何我們在阿穆爾河自由航行而你們不加阻止?”
“胡說,我明明阻止你們,你們強行搶關通行。”胡遜布駁斥道。
37 熊掌(三)璦琿談判
當天的會談不歡而散,穆拉韋約夫邀請奕山參觀自己的旗艦額爾古納號。據奕山後來奏報:“羅刹開槍放炮,火光明亮,聲威赫赫,其餘各船,載有鬼兵二三百人,一旦言語不和,羅刹即要逞兇,便是意料中事。”
晚上,奕山召集部屬商議:“哎,堅船利炮,又是堅船利炮,這可如何是好?”
“製軍,不如打吧。”胡遜布說道,“我聽說,羅刹鬼眼睛發藍,白天看不清遠處的東西,無法瞄準。”
“胡說,英夷腿還不能打彎呢。”奕山嗬斥道。
第二天,俄方正式向清方提交了條約草案:
1。兩國以阿穆爾河為界,阿穆爾河左岸至河口屬俄國,右岸至烏蘇裏江屬中國,其次,以烏蘇裏江至其發源地,再從發源地至朝鮮半島為界。
2。在兩國界河上,隻準兩國船舶航行。
3.兩國界河沿岸準予自由貿易。
4,阿穆爾河左岸的中國籍居民,於三年內移居右岸。
5.重新審訂舊條約(通過雙方特派的官員),就涉及兩國利益和榮譽的各種事務製定新章程。
6。本條約為舊約的補充。
穆拉韋約夫的副官如此記錄談判過程“此後,總督每日早晚或同副都統會晤,或同首席通事以及其他人員會晤。每次均會談三、四小時之久。中國官員為了使對方信服中國的聲望,信服中國人無可爭辯地優於其它民族,施展了種種狡猾手段,實難用筆墨來形容。但是他們卻無法始終扮演這種角色,無法掩飾他們木身虛弱無力,他們的國家處一於風雨飄搖之中,他們害怕我國聯合英國(中國人與其說不喜歡英國人,不如說是懼怕他們)共同反對他們。”
7月26日,穆拉韋約夫下達了最後通牒,“次日不簽條約,就不讓江左屯居戶及耕地存在。”沙俄將單方麵驅逐海蘭泡的居民。
奕山和胡遜布屈服了,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
當晚,胡遜布來到海蘭泡穆拉韋約夫的營地,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希望:“不要在條約中說‘劃界’一詞。”
“為什麽?”穆拉韋約夫問道。
“私定國界,在我大清是死罪。”
“嗯,對呀,我沒有給你們時間獲得京師的授權。”穆拉韋約夫善解人意的說,“那麽,就改成‘阿穆爾河左岸至海為俄國所屬’好啦。嗯,還可以加上‘為了抵禦外國人’,這樣就順理成章了。”
於是條約的第一條就改成了“為了抵禦外國人,阿穆爾河左岸至海為俄國所屬”。
“烏蘇裏江屬於吉林將軍管轄,我們黑龍江沒有談判的權利。”胡遜布接著說。
“唉,我也是不通情理的啦,這樣吧,改成‘烏蘇裏江到海的地區,由吉林將軍談判解決。這樣你們就沒有責任了。”
穆拉韋約夫實際上另有考慮,他在給沙皇的文件中說:“一旦有必要,可以對這句話作出對伐更為有利的解釋。”也就為進一步的侵略留下伏筆。
“總督大人,黑龍江以北的居民,能否讓他們留下耕種呢?”
出乎胡遜布的意料,穆拉韋約夫爽快的答應了。
在穆拉韋約夫的個人傳記裏,是這樣解釋的:“允許居住在左岸的清國居民繼續居住,這對我們不但絲毫沒有任何害處.還有不少好處。滿人村屯的麵積不到五十俄裏,統稱為江東六十四屯,居民對我們極為友好,土地耕種得很出色,我們的移民還需要他們的糧食,而中國人也樂意用我們所需要的東西來換取我們的各種貨物,因此毫無疑問,居住在左岸的滿人將有助於我們同對岸居民的關係,同時也有利於擴大我們的影響。”
奕山還想拖一拖,他提出,他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授權,因此需要將條約文本送往京師。穆拉韋約夫迴答他:“等待期間,很可能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奕山就退卻了。
1842年7月28日(俄曆7月16口,清鹹豐八年五月十五日,簽約的日子終於被俄國人盼到了。
六時,躊躇滿誌的穆拉維約夫身著禮服,偕隨員登岸後步行至緩揮。奕山設茶點款待對方,簡短寒喧後,穆拉維約夫興一奮異常地宣布“終於了結了這樁持續150餘年之久、早為兩國政府關注的事件”。之後,開始宣讀和核對條約的滿文本,並按照穆拉維約夫、奕山、彼羅夫斯摹、吉拉明阿的順序在條約上簽字署名,雙方的譯員希什馬廖夫和愛紳泰也分別在條約的俄文本和滿文本上簽了字。接著,穆拉維約夫和奕山各執兩份已簽字的俄、滿文條約,彼此同時交換,“互致賀詞”
簽約的第二天,穆拉維約夫興高采烈地返迴剛剛命名的布拉戈維申斯克,並於次日在剛落成的簡易教堂內舉行感恩祈禱。他得意忘形地舉杯狂叫;“軍官們,讓我祝賀你們。我們沒有白費力氣,阿穆爾終於歸俄國所有了!神聖的東正教會為諸位祈禱!俄國感謝諸位。尼古拉皇帝萬歲,願此新辟疆土在皇帝陛下的蔭庇下繁榮昌盛!鳥啦。”
而奕山也向清廷報告此事,,他在奏折中自辯道。
“語(指爭論形成的條約文字)雖含混取巧,較之前文,略覺簡朋。……勢處萬難,一若不從權酌辦,換給文字,必致夷酋憤激,立起釁端。實於邊疆大有關礙甲是以.不揣冒昧,暫安夷人豺狼之心,允其所請,換給畫押文字,以纖眉急。該夷換字後,即將人眾船隻退去。”
這些話的意思是說文字譯成現代的白話文,大意是“眼下我處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如果不屈膝投降,寫一份投降書交給俄國人,必然會讓俄國人動怒,發動一場戰爭,這實在對邊疆大為不利。所以我奕山隻好裝糊塗,為了暫時穩住俄國人像狼一樣的野心。叩頭求降,換來一份簽字畫押的割地投降文字,借以保住奴才的性命。這些俄國人拿到我簽字的投降書後,果然帶著部隊和船隻走了。”
請大家紅票,打賞。
ps:書評的精華好像有點問題,加不了,等係統好了再給大家補上。
38 新職
清廷被黑龍江送來的《璦琿條約》震得目瞪口呆,道光當場就僵住了,奕山的折子送進宮一個多月,道光才算迴過味來,吐出一口了濃痰,批道:“八千裏膏腴之地,竟如化雪。”下令將奕山革職拿問,進京審判。
“皇上,這可怎麽辦呐?”軍機大臣隆文問道。
“祖宗龍興之地,有何話說,發兵剿之,朕還就要學學聖祖爺,和羅刹決一死戰。”
“臣萬死。”七名軍機大臣都跪在地上。半晌,何汝霖才說道:“皇上,就算要親征羅刹,哪裏還有兵。去年剿英夷,關外八旗,西北綠營,西南綠營都打光了,剩下的都在直隸編進了神機軍。本來說練神機軍吧,楚賊練了二十多天,就出使去了,神機軍就放鴨子。也就是怡親王載垣帶著幾個旗隊長每天跑跑步。廣東朱匪造反以後,湖廣一帶的綠營連自保都困難。”
“難道就看著我大清龍興之地淪於敵手?”
穆彰阿這時抬頭說道:“皇上,不管是征羅刹,還是剿朱匪,都要有兵。所以強兵,為第一要務。奴才想給皇上推薦個人。”
“什麽人啊?不會是楚賊第二吧。”
“這人還真跟楚賊有點關係,就是楚賊出使英倫的副手,李鴻章。”
“李鴻章,朕知道,他在英倫得到朱匪造反的消息,義正言辭,拒絕了楚賊冊封的開國大將軍,帶著十萬步槍,百門火炮迴到天津。真是個忠臣啊。不僅有忠心,而且能幹。朕早就想提拔他,隻是千頭萬緒一時沒顧上來。”
穆彰阿拿準了道光的脈:“這李鴻章,還帶迴來幾個洋人,其中一個,是嘉慶年間歐洲大戰時的驍將,喚作‘豹子頭’施拉普納,另一個叫鮑比霍頓的,也是英夷的大將,在極北之地打過仗,英夷的竅門,從練兵,布陣,到槍械糧草,他全明白。皇上,以奴才的見識,那楚賊,不就是靠著兩個洋人竄起的嗎?”
“好!好!”道光連聲稱讚,“本朝也該振作一番。”道光沉吟了一下:“來呀,穆彰阿,你安排他們麵聖,朕要親自勉勵他們。”
“皇上,李鴻章,施拉普納,霍頓給什麽官職呢?”
烏拉!尼古拉,我們英明的君王主
你的雄鷹淩雲展翅,任意翱翔……
蒙古,勿開口!中國,莫爭辯!
對於俄國,北京也並非遙遠地方!
·我們的北方勇一士啊i
你要奔向成吉.思汗統治過的地方:
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西伯利.亞巨人,
拿下阿穆爾,守住這.邊疆!
5月18日,穆拉韋約夫的艦隊到達當年雅克薩之戰的舊址,在那裏豎起了一個十字架。清國,在這個一百五十年前苦戰的邊防重地,居然沒有一名士兵駐守。
5月24日,穆拉韋約夫到達璦琿江麵。穆拉維約夫派人先去通知中方守將以船隊已到達的消息,同時布置全體人員準備作戰攻城。
清國對俄國船隊的到達毫無準備。駐防璦琿的副都統胡遜布折騰了大約半個小時,帶著他的全部部屬列隊出營。俄國人這樣記錄他們的對手:
“全部駐軍都在帳篷附近列隊相迎,共約有1000。人,裝備很壞。其中多數人扛著一支尖上塗著黑
色的竿子當做長矛;隻有很少的人有火繩槍,大多數人帶的是弓和掛在背上的箭袋。隊伍的後麵有幾門炮,裝在粗糙的紅色炮車上,並用樺樹皮作了個圓錐型遮風雨的傘蓋,也塗了紅色。每門火炮旁邊都站著一人,手裏拿著一根引火繩,或者隻不過是一根頂端徐著黑色的木棍。很明顯,近二百年來,在這個地區的中國人沒有取得什麽進步。”
穆拉韋約夫派他的副官提出,俄羅斯要獲得整個阿穆爾河的通行權,並在黑龍江北岸的若幹“重要地點”,設立宿營地。
胡遜布拒絕了穆拉韋約夫的要求,但他注意到,穆拉韋約夫軍隊的實力遠在璦琿守軍之上,便邀請穆拉韋約夫到江邊的帳篷裏談判。
穆拉韋約夫仔細觀察了璦琿的軍隊,認定這些人毫無威脅,他又注意到,璦琿江麵上的清國船隻,隻是些人力的小貨船,靠纖夫拉動,根本無法深入江心行駛,更不用說作戰了。
“算了吧,不要浪費時間。”穆拉韋約夫溫和的謝絕了胡遜布的邀請,帶著艦隊強行通過璦琿城,並順流東下。
唿喚大家捧場
36熊掌(二)從廟街到海蘭泡
熊掌(二)從廟街到海蘭泡
6月6日至7日,俄船駛抵闊吞屯(鬆花江口,俄稱馬林斯克)並將大部分俄軍部署在闊吞屯、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至克默爾灣(俄國稱迭卡斯特裏灣)一帶,實行軍事占領。武裝航行使得穆拉韋約夫真正認識了東北方麵的清軍,他對自己的計劃更有信心了。
“這次遠征使我們最終知道了這條通航河流的兩岸情況,證明這條河適宜通航,並給我們指出:在該地區人口稀少,當地居民愛好和平,中國人民很軟弱的情況下,占據黑龍江兩岸是方便的、可行的。簡言之,這次遠征.給俄國開辟了通向太平洋的道路。”
“英國曾於去年大舉進攻貴國。我國偉大的皇帝陛下不僅關心本國的領土與臣民,而.且希望維護200餘年來同我友好相處的鄰邦大清國的利益,故於不久前降旨,傷令本東西伯利亞總督率領足夠數量的軍隊,攜帶大小火炮及其他物資,一侯冰伴,立即開赴東海,殲滅陰險自私的英國人。本總督接到陛下諭旨,誠惶誠恐,遵照執行,去阿穆爾河口考察,不意竟遭貴國璦琿副都統胡遜布無理阻擾。本總督特致函將軍,希求解釋。”
這是沙俄遠東總督在5月下旬寫給清國黑龍江將軍奕山的一封信。但他並沒有在闊吞屯等候奕山的迴信,而是立即帶著他的軍隊,出發了。
6月初,哥薩克們在鬆花江口建起臨時的堡壘,並對聞訊趕來阻止的當地清朝官員遞交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件:
“俄國撥出’巨款,苦心經營阿穆爾防務,絕非權宜之計。我國在阿穆爾河口集結的兵力和構築的永久性工事,還要進一步加強,以保衛該地不受任何外國的侵犯。因此,第一,我國為此目的而在該地占據的一切地方以及整個沿海地區應該永歸俄國所有;第二,為使我國在阿穆爾河口的軍隊和要塞冬夏不斷地同內地各省保持必要的交通樣係(因為據勘測,山路無論冬夏都無法通行),我國必須在整個阿穆爾左岸設立居民點,而阿穆爾正是一條最無可爭辯的天然疆界。”
在提出上述極無理的要求之後,俄方.又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辯解道:“諸位全權代表先生,切勿以為俄國意欲擴張領土,我國富強昌盛,幅員廣大,實無須作如是想。”
最後,這份方案以不容商量的強調“通知”中方,稱:“為了我們兩國的雙方利益和安全,上述各點必須作為劃界的主要依據。此外,理應再次奉告貴方,本職受我皇帝陛下之命負有防守阿穆爾之責。頃獲悉敵人正擬派遣大軍入侵阿穆爾,故本職應於明年取道黑龍江和鬆花江,運送比去年和今年更多的兵力、物資和大炮;而為使我國河口要塞同東西伯利亞內地各省取得迅速可靠的聯係,必須在兩河左岸設立哨所,而且隻有這樣劃界,中俄兩國才能消除它們之間現在和將來可能引起誤會的一切根源。”
這是一份真正的最後通牒,但當時在場的清國官員沒有一個人知道它的含義,他們隻是簡單的將這封信向上轉交,送到黑龍江將軍奕山那裏。
奕山在慢慢的磨蹭,而穆拉韋約夫一刻也沒有閑著,繼黑龍江口的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鬆花江口的闊吞屯(馬林斯克)之後,六月中旬,哥薩克們在烏蘇裏江和黑龍江交匯處的伯力(哈巴羅夫斯克),以及黑龍江拐彎處,璦琿城的對麵的海蘭泡(布拉戈維申斯克)建立了兩個新的據點。
穆拉韋約夫將步槍手,武裝商人,獵人平均部屬在廟街、闊吞屯、伯力,海蘭泡四個據點,完成了對黑龍江的控製,而將1600哥薩克以及大部分運輸船和水手掌握在手裏,駐紮在闊吞屯,作為機動力量。
就這樣,以區區五千人,穆拉韋約夫確立了對東北清軍的戰略優勢,並完成了對黑龍江左岸的實際控製。
7月中旬,穆拉韋約夫帶領武裝船隊,前往璦琿,7月21日,穆拉韋約夫到達璦琿對麵的海蘭泡,在這裏舉行了大禮拜堂的奠基儀式,據俄國的隨軍神甫宣稱,基督耶穌也主張用刀劍去傳播基督教。奠基禮之後,穆拉維約夫索性將此地改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並且報告俄國政府,說:“結雅河是阿穆爾河的主
要支流之一,烏斯特一結雅村位於結雅河同阿穆爾河匯流處,地理條件特別有利,而且滿洲居民人煙稠密,所以此地在戰略上和商業上均有重要意義,它具備迅速順利發展的一切條件·因此,我認為應該在這裏建立一座城市。”穆拉韋約夫已經決定將海蘭泡永久劃入俄國版圖。
7月22日,穆拉維約夫一行在兩艘武裝快艇的護衛下旋舶於暖輝。他顯得十分自信,昨天在給武裝部隊司令卡爾薩科夫的信裏談到:“前天,我終於到了這裏,途經各哨所時,我很少停歇,有些哨所是在夜間通過的,並未停船。但你則應每哨必停,給新來的移民指定駐地,昨天將軍(指奕山)從齊齊哈爾來到援輝想和我談判,今天我要接見副都統(指胡遜布)。一般說來,滿人都非常願意和我閑談。’夢這就是說,穆拉維約夫在一路上巡視了所有俄方武裝據點,而且布署了大批新的武裝移民,在事實上己經占領了黑龍江圳北的地區,談判的內容不過是逼迫中方接受這一不合法的既定事實而已。
翌晨,即6月23日,中、俄談判在璦琿城內正式開始。穆拉維約夫搶先重述了他在曆次向清國朝廷複文的主要觀點,結論是“必須沿阿穆爾河劃定兩國邊界,辦結此事於兩國都有好處”。他又補充道:“清國朝廷當前尤須盡快了結,畢竟,我們兩國共同的敵人是英國人。”
奕山說道:“兩國自康熙朝立約劃界,素無相犯,何故毀約?”
穆拉韋約夫質問道:“既然彼得大帝式已經劃界,為何我在阿穆爾河北岸見不到一個清國士兵?為何我們在阿穆爾河自由航行而你們不加阻止?”
“胡說,我明明阻止你們,你們強行搶關通行。”胡遜布駁斥道。
37 熊掌(三)璦琿談判
當天的會談不歡而散,穆拉韋約夫邀請奕山參觀自己的旗艦額爾古納號。據奕山後來奏報:“羅刹開槍放炮,火光明亮,聲威赫赫,其餘各船,載有鬼兵二三百人,一旦言語不和,羅刹即要逞兇,便是意料中事。”
晚上,奕山召集部屬商議:“哎,堅船利炮,又是堅船利炮,這可如何是好?”
“製軍,不如打吧。”胡遜布說道,“我聽說,羅刹鬼眼睛發藍,白天看不清遠處的東西,無法瞄準。”
“胡說,英夷腿還不能打彎呢。”奕山嗬斥道。
第二天,俄方正式向清方提交了條約草案:
1。兩國以阿穆爾河為界,阿穆爾河左岸至河口屬俄國,右岸至烏蘇裏江屬中國,其次,以烏蘇裏江至其發源地,再從發源地至朝鮮半島為界。
2。在兩國界河上,隻準兩國船舶航行。
3.兩國界河沿岸準予自由貿易。
4,阿穆爾河左岸的中國籍居民,於三年內移居右岸。
5.重新審訂舊條約(通過雙方特派的官員),就涉及兩國利益和榮譽的各種事務製定新章程。
6。本條約為舊約的補充。
穆拉韋約夫的副官如此記錄談判過程“此後,總督每日早晚或同副都統會晤,或同首席通事以及其他人員會晤。每次均會談三、四小時之久。中國官員為了使對方信服中國的聲望,信服中國人無可爭辯地優於其它民族,施展了種種狡猾手段,實難用筆墨來形容。但是他們卻無法始終扮演這種角色,無法掩飾他們木身虛弱無力,他們的國家處一於風雨飄搖之中,他們害怕我國聯合英國(中國人與其說不喜歡英國人,不如說是懼怕他們)共同反對他們。”
7月26日,穆拉韋約夫下達了最後通牒,“次日不簽條約,就不讓江左屯居戶及耕地存在。”沙俄將單方麵驅逐海蘭泡的居民。
奕山和胡遜布屈服了,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
當晚,胡遜布來到海蘭泡穆拉韋約夫的營地,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希望:“不要在條約中說‘劃界’一詞。”
“為什麽?”穆拉韋約夫問道。
“私定國界,在我大清是死罪。”
“嗯,對呀,我沒有給你們時間獲得京師的授權。”穆拉韋約夫善解人意的說,“那麽,就改成‘阿穆爾河左岸至海為俄國所屬’好啦。嗯,還可以加上‘為了抵禦外國人’,這樣就順理成章了。”
於是條約的第一條就改成了“為了抵禦外國人,阿穆爾河左岸至海為俄國所屬”。
“烏蘇裏江屬於吉林將軍管轄,我們黑龍江沒有談判的權利。”胡遜布接著說。
“唉,我也是不通情理的啦,這樣吧,改成‘烏蘇裏江到海的地區,由吉林將軍談判解決。這樣你們就沒有責任了。”
穆拉韋約夫實際上另有考慮,他在給沙皇的文件中說:“一旦有必要,可以對這句話作出對伐更為有利的解釋。”也就為進一步的侵略留下伏筆。
“總督大人,黑龍江以北的居民,能否讓他們留下耕種呢?”
出乎胡遜布的意料,穆拉韋約夫爽快的答應了。
在穆拉韋約夫的個人傳記裏,是這樣解釋的:“允許居住在左岸的清國居民繼續居住,這對我們不但絲毫沒有任何害處.還有不少好處。滿人村屯的麵積不到五十俄裏,統稱為江東六十四屯,居民對我們極為友好,土地耕種得很出色,我們的移民還需要他們的糧食,而中國人也樂意用我們所需要的東西來換取我們的各種貨物,因此毫無疑問,居住在左岸的滿人將有助於我們同對岸居民的關係,同時也有利於擴大我們的影響。”
奕山還想拖一拖,他提出,他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授權,因此需要將條約文本送往京師。穆拉韋約夫迴答他:“等待期間,很可能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奕山就退卻了。
1842年7月28日(俄曆7月16口,清鹹豐八年五月十五日,簽約的日子終於被俄國人盼到了。
六時,躊躇滿誌的穆拉維約夫身著禮服,偕隨員登岸後步行至緩揮。奕山設茶點款待對方,簡短寒喧後,穆拉維約夫興一奮異常地宣布“終於了結了這樁持續150餘年之久、早為兩國政府關注的事件”。之後,開始宣讀和核對條約的滿文本,並按照穆拉維約夫、奕山、彼羅夫斯摹、吉拉明阿的順序在條約上簽字署名,雙方的譯員希什馬廖夫和愛紳泰也分別在條約的俄文本和滿文本上簽了字。接著,穆拉維約夫和奕山各執兩份已簽字的俄、滿文條約,彼此同時交換,“互致賀詞”
簽約的第二天,穆拉維約夫興高采烈地返迴剛剛命名的布拉戈維申斯克,並於次日在剛落成的簡易教堂內舉行感恩祈禱。他得意忘形地舉杯狂叫;“軍官們,讓我祝賀你們。我們沒有白費力氣,阿穆爾終於歸俄國所有了!神聖的東正教會為諸位祈禱!俄國感謝諸位。尼古拉皇帝萬歲,願此新辟疆土在皇帝陛下的蔭庇下繁榮昌盛!鳥啦。”
而奕山也向清廷報告此事,,他在奏折中自辯道。
“語(指爭論形成的條約文字)雖含混取巧,較之前文,略覺簡朋。……勢處萬難,一若不從權酌辦,換給文字,必致夷酋憤激,立起釁端。實於邊疆大有關礙甲是以.不揣冒昧,暫安夷人豺狼之心,允其所請,換給畫押文字,以纖眉急。該夷換字後,即將人眾船隻退去。”
這些話的意思是說文字譯成現代的白話文,大意是“眼下我處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如果不屈膝投降,寫一份投降書交給俄國人,必然會讓俄國人動怒,發動一場戰爭,這實在對邊疆大為不利。所以我奕山隻好裝糊塗,為了暫時穩住俄國人像狼一樣的野心。叩頭求降,換來一份簽字畫押的割地投降文字,借以保住奴才的性命。這些俄國人拿到我簽字的投降書後,果然帶著部隊和船隻走了。”
請大家紅票,打賞。
ps:書評的精華好像有點問題,加不了,等係統好了再給大家補上。
38 新職
清廷被黑龍江送來的《璦琿條約》震得目瞪口呆,道光當場就僵住了,奕山的折子送進宮一個多月,道光才算迴過味來,吐出一口了濃痰,批道:“八千裏膏腴之地,竟如化雪。”下令將奕山革職拿問,進京審判。
“皇上,這可怎麽辦呐?”軍機大臣隆文問道。
“祖宗龍興之地,有何話說,發兵剿之,朕還就要學學聖祖爺,和羅刹決一死戰。”
“臣萬死。”七名軍機大臣都跪在地上。半晌,何汝霖才說道:“皇上,就算要親征羅刹,哪裏還有兵。去年剿英夷,關外八旗,西北綠營,西南綠營都打光了,剩下的都在直隸編進了神機軍。本來說練神機軍吧,楚賊練了二十多天,就出使去了,神機軍就放鴨子。也就是怡親王載垣帶著幾個旗隊長每天跑跑步。廣東朱匪造反以後,湖廣一帶的綠營連自保都困難。”
“難道就看著我大清龍興之地淪於敵手?”
穆彰阿這時抬頭說道:“皇上,不管是征羅刹,還是剿朱匪,都要有兵。所以強兵,為第一要務。奴才想給皇上推薦個人。”
“什麽人啊?不會是楚賊第二吧。”
“這人還真跟楚賊有點關係,就是楚賊出使英倫的副手,李鴻章。”
“李鴻章,朕知道,他在英倫得到朱匪造反的消息,義正言辭,拒絕了楚賊冊封的開國大將軍,帶著十萬步槍,百門火炮迴到天津。真是個忠臣啊。不僅有忠心,而且能幹。朕早就想提拔他,隻是千頭萬緒一時沒顧上來。”
穆彰阿拿準了道光的脈:“這李鴻章,還帶迴來幾個洋人,其中一個,是嘉慶年間歐洲大戰時的驍將,喚作‘豹子頭’施拉普納,另一個叫鮑比霍頓的,也是英夷的大將,在極北之地打過仗,英夷的竅門,從練兵,布陣,到槍械糧草,他全明白。皇上,以奴才的見識,那楚賊,不就是靠著兩個洋人竄起的嗎?”
“好!好!”道光連聲稱讚,“本朝也該振作一番。”道光沉吟了一下:“來呀,穆彰阿,你安排他們麵聖,朕要親自勉勵他們。”
“皇上,李鴻章,施拉普納,霍頓給什麽官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