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劍功又和他們閑聊了一會,最後說道:“此次出使英夷,事關重大,我既需要一個人常駐英國,也需要另一個人專事采購,你們誰願意常駐,誰願意采購呢?”


    李鴻章笑了起來:“院台的意思,是伯堔兄常駐,學生采購吧?”


    郭嵩燾道:“伯堔願意常駐。”


    “那好,我就這麽跟耆中堂迴話了。你們迴去準備準備,隨時可能麵聖。”


    “謝院台。”


    兩人告辭以後,楚劍功靠在椅子上休息,那姐兒進來說:“恭喜老爺,收了兩個好門生。”


    “他們不是我的門生。”楚劍功說,“他們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嗯,你要向皇上匯報麽?”


    那姐兒臉色一僵,正想解釋。楚劍功說:“這種事情,跟皇上說清楚好,省的猜來猜去,反而隔閡。”


    “謝謝老爺體諒。”


    “坐過來,晚飯吃什麽?”


    “現在還早,老也要用飯了麽?我馬上叫廚子們去做。”


    “今天算了,不在家裏吃,附近有沒有什麽館子,我們去轉轉。”


    楚劍功帶著那姐兒出去,邊走邊說:“這兩個人呢,將來都有一番作為,皇上見著了,也一定會喜歡的。隻是有一點,他們都沒有和英夷打過交道,這次出使,他們一點經驗都沒有,要是出了什麽岔子,有損國威還好說,就怕吃了虧還喜滋滋的迴來了。”


    “老爺是要我給皇上這麽說嗎?”


    “你覺得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老爺一向是有道理的。”


    “那就這麽跟皇上說吧。”


    85飲宴


    10月10日


    昨天林則徐派人送了一張帖子過來,讓楚劍功今天過去吃飯。


    在那姐兒給自己整理衣衫的時候,楚劍功說:“我和林大人有師生之誼。林大人叫我去吃飯,說一聲就是了,下什麽帖子。”


    “想來是有很重要的客人向老爺引見吧。老爺這次去,可不能僅僅當做去見林大人,要穿得正式些。”


    “要穿官服麽?”


    “那也不好,穿著官服去見林大人,相反顯得生分。”


    “那怎麽穿?”


    “老爺還是穿那身軍服吧,”


    “會不會太突兀了些?”


    “怎麽會呢,誰都知道朱雀軍是老爺練的。”


    那姐兒把軍服找出來,看見楚劍功正在衝她笑。


    “老爺笑什麽?”


    “有你打理,挺好。”


    那姐兒要來給楚劍功換上衣服,楚劍功說:“我自己來。”他一邊換衣服,一邊問:“要不要向皇上知會一聲?”


    “林大人請客,皇上肯定早就知道了。”


    楚劍功輕輕摟住她,親了親。


    “老爺,大白天的。”


    “又沒有別人。”楚劍功笑了笑,出門了。


    來到林則徐府上,少不得問候一番,末了,林則徐說:“劍功啊,我來為你引見幾位師長前輩。”


    跟著林大人到了書房,就看見兩位先生坐在裏麵。林則徐說:“這一位,是我的經年好友,魏遠達。”


    喔,原來是魏源。楚劍功於是想執弟子禮,魏源趕緊避開,口中連稱:“不敢當,不敢當。”


    林則徐慢慢說道:“魏先生是為了明年的科舉,專門來京師遊學的。”


    啊,原來他還要考科舉?楚劍功心想,我還以為他現在就已經在編寫《海國圖誌》了呢。他忍不住問了出來:“大人,不知道那本《四洲誌》編得怎麽樣了?”


    魏源頗不好意思地說:“科考事忙,雖然一直在收集材料,卻一直苦無機會下筆。”


    林則徐在一旁為好友解圍說:“科舉終究才是正途,《四洲誌》隻好再等一等了。”


    楚劍功也不好說什麽,隨口說起,廣東辦起了圖書資料廠,現在專門翻譯圖書,請魏源先生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廣東去看一看。


    三個人這麽講著話,把邊上一位冷落了,那人也不惱,就這麽坐在一邊,觀察著楚劍功。楚劍功發現那人在看他,於是問道:“還沒有請教先生名諱。”


    “不敢有勞院台動問,在下龔振麟。”


    楚劍功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林則徐說:“他去年的時候,任浙江軍營監製,改進過火炮,還造出了輪船?”


    “輪船?是英夷的那種火輪船嗎?”楚劍功來興趣了。


    “不,隻是樣子和英夷的一樣,艙內用人力蹬踏。”


    “在海中航行過嗎?”


    “試過,隻能風浪不大的時候,在海邊航行。”龔振麟有些不好意思。


    “你在浙江辦軍械,我怎麽沒有見過你?”


    “學生當時任嘉興縣丞,有守土之責,沒有去拜訪院台。”


    被一個快五十歲的人在自己麵前自稱學生,楚劍功有點不好意思,但也顧不得了:“你怎麽改進火炮的?”


    “學生聽聞院台到了京師,便隨著魏源先生一同來了,有一幅利器,要獻給院台。”說完,他拿出了一本小冊子。


    楚劍功看那冊子的封麵上寫著《鑄炮鐵模圖說》。他大致翻了一下,書裏詳細地敘述了鐵模鑄炮的工藝過程和技術措施:


    用鐵模鑄造鐵炮時,首先把鐵模每瓣的內麵洗涮幹淨,將各節的兩瓣合攏,用鐵箍箍緊,再把各節按照筍卯接合起來,使之成為大炮的形狀,然後在模的內表麵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塗料,待幹透後,再塗刷極細煤粉調製的第二層塗料,烘熱、再配合上炮芯,就可開鑄。其次,灌入鐵水,待凝固後,立即順節按瓣剝去每塊鐵模,露出炮身,趁著炮身還全部火紅時,用鐵刷和鐵錘清除毛刺,除淨泥芯,將炮身不平之處,加以修整,即成為大炮。


    楚劍功暗暗地想,原理倒是不錯。不過歐洲的鐵模鑄炮技術到七十年代才得以成熟,龔振麟提前三十年就發明了這項技術?他看了看書中的圖樣,炮的樣子仍舊是清國仍在使用的老式炮台炮。


    看來不是穿越人士啊!楚劍功放心了,這個人有點意思,雖然他在書中記錄的,都是手工的方法,沒有機器工業的思維,但是,這是見識所限。如果讓他接觸到歐洲十九世紀的軍工生產,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呢?


    楚劍功不由得有些興奮,他問道:“您現在還在嘉興任縣丞嗎?”


    龔振麟見機得快,答道:“學生現在已經辭官不做了。”


    “為什麽?”


    “學生見過了英夷的堅船利炮,才知道所謂家國天下,都是夢話,學生就是要尋一處地方,為大清早出史上第一等的炮來。”


    “那好,我隻給你一個地方,你帶著這本冊子,到廣州去找按察使李穎修,朱雀軍的火器彈藥,都是由廣州的彈藥廠補給的,現在還要擴建成完備的軍械廠,你到了廣州,把這本冊子給李臬台看,他就知道你的本事了。”


    楚劍功又轉頭對魏源說道:“學生前幾天見到了一個人,年僅二十二歲的年輕人,郭嵩燾,他毛遂自薦,要出使英夷,我問他,科考怎麽辦,他說,科考每三年就一次,但真正為國效力的機會,真正能做些有用之事的機會,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到,先生以為呢?”


    林則徐咳嗽一聲,提醒楚劍功說得太過分了。楚劍功卻不以為意,在另一個時空,魏源是極其講求實際的人,心胸豁達,不然也寫不出《海國圖誌》來。


    果然,魏源長身而起,對林則徐說道:“少穆兄,不必為我再做推搪,楚院台說的是,明日,我便和振麟老弟同去。”


    他們願意去廣州,楚劍功當然高興,然而,他突然又想到,等他們造反的時候,如何處理這兩位呢?這還真是個問題。


    注:龔振麟所鑄的“鐵模鑄炮”,現在在廈門胡裏山炮台有一尊文物。經專家初步鑒定,這門炮身標有“鐵模”字樣的大炮為鑄鐵材質,鑄造於1841年年底。該炮屬前裝填式滑膛火炮,炮長156cm,為三節鑄成,炮身中部有兩個完整炮耳,長16cm,直徑為10cm,炮口直徑11cm,炮口外周長為70cm,炮尾周長為130cm,炮重達1600kg,炮身尾部上端有一個導火口,炮尾以鐵環代替常見的尾珠,炮身尾部下端有方形的炮架柱,長19cm,寬12cm,高3cm,大炮炮口的瞄準缺口保存完好。但炮口有明顯缺損,專家認為係炮彈發射所致。炮身銘文“鐵模”二字清晰可辨,為顏體楷書。炮身尾部所鑄關於“配藥、配彈比”及“監造”等銘文基本鏽蝕。


    86中發白


    林則徐說:“這幾天很是湊巧,有兩位子侄輩來京城看我,我便將大家聚齊,吃個飯,劍功,都是你的同儕,待會吃飯,不要怠慢了。”


    “除了魏先生和龔先生以外,還有客人麽。”楚劍功問道,和林則徐交好,對他要執弟子禮的人……“莫非是仁和龔自珍先生的長子,龔橙?”


    “你知道龔橙?可惜,定庵先生去年已經去世了,不然,也要讓你拜望一下他。龔橙卻是不成器,放浪無形,有辱乃父清名”林則徐歎道.


    “我當然知道龔橙了,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師,龔橙是聯軍的翻譯嘛。”楚劍功心想,龔橙大概是最有資格喊出“我是個翻譯,圓明園不是我燒的。”的人物了吧。


    他不想在龔橙的話題上多做糾纏,便問道:“老師,另外一位客人是誰。”


    “是我的好友陶澎的女婿。”


    楚劍功身體一晃,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左宗棠,左季高,這也來得太快了。前兩天我剛見了李鴻章。看來有一句話還是有道理的,曆史上的著名人物,總有他出頭的理由,強者放在任何環境下都是強者,隻是表現方法不一樣罷了。”


    楚劍功覺得他還是小心一點好,於是又問道:“老師,您今天就請了這幾位客人?”


    “不止,我在我任過浙江學政,主持過曆屆鄉試,湖廣總督任上,主持過三屆會試,點過六名會元,可以說,他們都算是我的門生。他們現在在京為官的,候缺的,都不少。劍功你在朝中沒有根基,今天就讓你和他們見見麵。你想大展宏圖也好,要力行革新也好,一個人是不成的。今天大家一起吃吃飯,你和他們都結交一下,所謂朝廷助力,同門是第一啊。”


    原來林大人你打了這麽大一個埋伏,楚劍功想著,問道:“朝廷不會猜忌大人結黨麽?”話一出口,楚劍功就知道自己問錯了。


    “如果宴請自己的學生算結黨,那就不會有四同之說了。”林則徐道:“這次我宴請你們,皇上也是知道的。我敢說,來的人裏頭,也有受了皇上甚至別的大人的囑咐的。這是慣例,我一向光明正大,他們要打聽,就由他們打聽好了。”


    看來還是那姐兒說得對,道光早就把林則徐看起來了。而且雙方都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不過,劍功,待會吃飯,熱熱鬧鬧就好,不要亂說話。”


    等到吃飯前夕,客人們陸陸續續都來了,大家互通姓名,互相久仰。好一番熱鬧。說來也有趣,這些人裏頭,除了林則徐,就是楚劍功品級最高。


    楚劍功有意找著左宗棠和龔橙說話。龔橙他爹是一代學霸,平時交往的都是文人騷客。而左宗棠還沒有考上進士,楚劍功練功名都沒有。龔橙便有些不知輕重。


    “定庵先生的文字,見識廣博,但我最佩服的,卻是《平均篇》《農宗篇》兩文,真乃萬事治平之策。”楚劍功恭維道。


    “呸呸呸,我老爹的文字,句句不通,還要勞煩我給他改。”龔橙嬉笑道。


    楚劍功無語,也就不再和龔橙廢話,這時,恰好邊上有個人插嘴說:“定庵先生的《平均篇》《農宗篇》確實是治國良方,湖南寶慶道台曾國藩,便依著這兩篇的道理,忝力躬行。”


    楚劍功一聽,有些哭笑不得。龔自珍的《平均篇》,說白了就是有良心的地主階級的均田,後來他當了一陣地方官,發現“均田”推行不下去,又寫了《農宗篇》,大意是說,以封建宗族為單位,實現等級製的分田,大宗百畝,小宗二十五畝,無田農戶為佃農,大家秉著良心互助。簡而言之,“等級製宗法社會”,就是龔自珍的理想了。


    曾國藩在搞這一套麽?楚劍功問那人道:“兄台,消息確實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3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弓並收藏183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