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培訓。”
“就是教育啦,訓練啦,培養啦什麽的。”楚劍功大致解釋了一番。
“琴棋書畫,那是家伎才學的。我入宮時,年紀尚幼,勉強學得些字。”
“我不是問你琴棋書畫。”楚劍功在她的雙腿間輕輕挑動著。
“老爺真是羞人。”那姐兒把頭埋進枕頭裏,好一會才說:“奴婢一直是在皇後宮裏,從來沒有晉嬪的打算,也就沒有學過。”
“宮裏還真的有教啊。那要是學的話,是和太監練習麽?”
“老爺,你越說越荒唐了。”
楚劍功哈哈大笑起來,將她的身體放平,把頭埋進她的胸口。
83使節
10月8日
總理萬國事務衙門總算開張了,總辦大臣是軍機上行走隆文,會辦大臣是軍機上學習行走耆英,兩人隻是掛了個頭銜,也沒有設固定的衙門。
總理衙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落實《辛醜和約》,在朝廷看了,和約中其實隻有兩條:一,購買一千六百萬兩的貨物,二,五口通商。
於是,隆文和耆英便將楚劍功請了去。
“一千六百萬兩白銀,買什麽?”
“最重要的,便是槍炮。神機軍編練在即,槍炮器械,總要辦好了才行。”
“四萬五千人,那便置辦五萬人的槍炮如何啊?”
“迴中堂,英夷肯不肯賣槍炮給咱們,還是兩說。國之重器,不可示人啊。而且神機軍訓練消耗,五萬支槍無論如何是不夠的。大炮就更不好說了。”
“楚院台有什麽高見?”
“不敢,槍炮采購,還需拍個老練的人去,盡力為大清爭取利益。”
“還要談?”
“對,還要談。而且合約中規定,雙方互派公使,誰去英國呢?”
啊!連去廣東擔任兩廣總督,都人人推搪,不願“事鬼”,何況是跑到蠻夷的低頭上去常駐呢?隆文和耆英一下子僵住了。
悶了好一會,耆英才說道:“楚院台,你看何人出使英夷合適啊?”
“耆中堂,我在朝裏,都不認識幾個人,如何說得上來?”
隆文和耆英合計了一番,也沒有什麽主意。楚劍功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建議說:“不如公開張榜招募,各地也可以推薦。”
隆文和耆英都覺得可以一試,便以總理衙門的名義,發出了張榜。這榜的最後署名,是耆英和楚劍功。中堂不能隨便見,揭榜的人,直接到小紅廟拜訪楚劍功即可。
張榜以後,過了不兩天,便有人來拜訪。
“來得這麽踴躍,不知道是什麽人物。”楚劍功一邊想著,一邊去見他。
那人正等在書房。楚劍功的書房裏空空如也,隻有三把椅子,一張桌子,幾卷白紙,一套文房四寶。
楚劍功進了門去,對方趕緊從椅子上站起來施了一禮:“楚院台。”
楚劍功迴了禮,雙方落座。楚劍功問道“敢問尊姓大名?”
“不敢,晚生湖南舉人郭嵩燾。”
“啊!”楚劍功輕輕低唿了一聲,“原來是你。”
“院台聽過晚生的名字。”
楚劍功差點漏了陷,趕緊掩飾:“我在寶慶練兵的時候,聽曾國藩曾道台提過你。說你和他同出一門,他很是誇讚你的才學。”
“伯堔擔不得曾伯涵的謬讚。”郭嵩燾卻一把推脫了,“伯涵兄長我七歲,他在學館時我尚在蒙學,等我入了嶽麓書院,他已經中了舉人,外出遊學了。他與我並不熟絡。”
有意思,這麽明顯讓他攀關係,他卻不接。楚劍功笑了笑,對外麵喊道:“茶水好了沒有?”
那姐兒應聲而入,給兩人上了茶。她退下後,郭嵩燾說道:“男兒大丈夫,自當頂天立地,我郭嵩燾,雖然去年進士不第,但也犯不著攀龍附鳳。”
他才二十二歲,還帶著一股才子的傲氣。
楚劍功笑了起來:“你怎麽看到榜單的?”
“我在京師遊學,住在湖南會館,會館裏也貼了一份。”
“為什麽要出使英倫呢。你要知道,當朝人人皆以‘事鬼’為畏途,人人避之不及,你卻主動揭榜,當真與眾不同。”
“迴稟院台,這一年多來,英夷入寇,我正在浙江學政羅文俊大人的幕府。我親眼見到了海防之失。”
楚劍功輕輕吟道:“堅船利炮,彈落如雨,豈人力所能抗焉?嗚唿,讀聖賢書十七年,束手無策,真乃士人之恥。”
“不錯,院台,這就是我當時的感覺,想我滿腹經綸,卻對英夷束手無策,無助於社稷黎民,乍浦失陷,英夷肆虐,可歎庶民之苦。院台,你念的這兩句,真是說到我心裏去了。”
那當然了。楚劍功心想,這兩句話就是你自己寫的。
“所以,你希望能夠出使英夷,甚至放棄明年的科舉也在所不惜。”
“科舉,也隻是為了報效朝廷。等我出使迴來,再考也是不遲。”
“嗯,你可能沒有弄清楚,這次出使,要常駐英國,也許很久,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能迴來。你不擔心你的父母嗎?”
“家嚴家慈自然有晚生的兄弟照顧。院台不必擔心。”
不錯,果然是郭嵩燾。楚劍功心裏想著,這位另一時空的駐英法荷比四國公使,於1856年上《條陳海防事宜折》,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1874年出使英國,著《使西紀程》。是清代第一批切實考察西方的代表人物。
“西窗風雨,泥沙俱下,不避其汙,必有珠貝。”楚劍功又說道。
“院台,您的意思是……”郭嵩燾有些疑惑:“西邊的窗子打開,隨著風雨進來的有泥沙,但要忍受這些汙穢,就可以找到珍寶。是麽。”
你自己的文章,也有疑惑麽?思想,果然是發展的啊。楚劍功心想,這四句詩是郭嵩燾晚年,在官場上遭受了挫折,在家閑居時寫下的。當時,他對全心學習西方的思潮有所反思,認識到西方的思潮和學術中,也有不好的內容。但“不避其汙,必有珠貝。”仍舊主張進一步向西方學習。
這個人去英國任公使,真是太合適了。楚劍功已經在心裏選定了他,隨口說道:“可惜啊,偌大個京師,遊學的是人學子隻怕有數千人,卻隻有你一個人來揭榜。”
“院台,不止我一人,另外還有一人想去,本來我們約好,今日一同來拜訪,讓院台當麵挑上一挑,誰知道他卻沒有來。”
楚劍功正要詢問,突然,那姐兒進屋來,遞給楚劍功一張帖子,說:“門子送了張帖子進來,說有人來拜,正等在門口。”
郭嵩燾笑道:“想來是那人來了,沒想到我已經占了先手。院台,我這就告辭了。”
楚劍功道:“少待。”手往下壓了壓,示意郭嵩燾坐好。然後打開帖子一看,上麵寫著:
“合肥李鴻章拜上”
84鴻章
李鴻章闊步而入,楚劍功微笑著看著他,郭嵩燾叫道:“少荃何來之遲?”
李鴻章沒有搭理郭嵩燾,而是站到楚劍功麵前,深施一禮:“院台,李鴻章請令,出使英夷。”
楚劍功道:“坐!”等李鴻章坐定了,楚劍功才又說道:“可惜啊,郭嵩燾比你先來啊。”
“敢問院台,是要找一個適合出使的人呢?還是要找一個先到的人呢?”
“你和伯堔約好同來,為什麽爽約呢?”
“因為,我要拿到出使的差事。”李鴻章直言不諱,“伯堔兄你不要怪我,我隻是認為自己比你更適合出使而已。”
楚劍功看了郭嵩燾一眼,笑著問李鴻章:“為什麽?”
“伯堔兄看到榜文,滿腦子都想的是來找院台陳情,說出他自己的誌向。要說立誌遠大,語言動人,我是遠遠不如伯堔兄的。所以,如果我和伯堔兄一同來到院台麵前,院台您多半會選伯堔兄。”
“說下去,我在聽。”
“院台,請恕我問伯堔兄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麽要出使啊?”
郭嵩燾一愣,迴答說:“因為《辛醜和約》中規定了要派駐公使。而且,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就是要探聽英夷的虛實。再者,院台在《八旗之奮鬥折》中說了,要‘師夷長技以製夷’。不去,又怎麽師夷長技呢?”
李鴻章沒有評價,而是轉問楚劍功:“院台,您看呢?”
“別問我,說說你的見解。”
“我們出使的目的,其一者,是維護大清的利益;其二者,是興辦洋務。要維護大清的利益,便不能對英夷有敬畏之心,不能還未交手,氣勢上便矮了三分。伯堔兄,從這一點上說,我比你有優勢,我比你高,見著洋人,便不會低人一頭。”
楚劍功聞言一笑,問他:“其二是興辦洋務,那你和郭伯堔說的,有什麽區別?”
“我和伯堔兄談過,他呢,是漫無目的的去看,看見好的,便記下來。說好聽些,他這是書生做派,緩不濟急。而在我看來,當務之急,便是購槍炮。”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神機軍編練在即,沒有槍炮,便沒有神機軍。”
“僅僅是購槍炮嗎?”
“自然不止。槍炮便需要彈藥,槍炮易壞,需要修理補充,所以第二步,就是建立槍械和彈藥的工廠。”
“建槍械彈藥廠,還有呢?”
“英夷能夠侵淩我大清,首在堅船利炮,故而,我們第三步,便是造船。造水師。”
楚劍功看著他,心想:李鴻章在另一個時空的道路就是這樣,因為練兵需要而購槍械,隨後發展了三大軍工企業,為了和軍工業配套,又拓展了采煤等基礎礦業,同時,為了募集資金,最後創辦了招商局。難道他的道路,現在已經有雛形了麽。
李鴻章看到楚劍功不作答複,便解釋道:“我知道,世上的事總是千難萬難,最難之處,便在著手。以晚生的見識呢,從軍工著手,需要什麽其他的物事,便跟著辦起來,最後枝繁葉茂,終成大局。”
楚劍功扭頭看看郭嵩燾:“伯堔,你以為如何?”
“院台,我不敢說少荃不對,但晚生以為,兵器軍火,終是末節,據李臬台的折子說,英夷縱橫萬裏,天下威服。學生想,英夷的世道人心,必有可以借鑒處。”郭嵩燾一句話,連換三個自己的稱謂,其實他也是很靈巧的人。
“嗯,世道人心。”楚劍功默默地沉吟了一會,突然笑了起來,他指著郭嵩燾說:“建構主義。”又指著李鴻章說:“功利主義。”說完哈哈大笑。
兩人都是一愣。楚劍功說:“來,我教你們兩句洋文,洋人就跟黑社會一樣,有一套切口。strukturlismus,建構主義,和utilitarianism,功利主義。你們到了英國與人談話,冷不丁的甩出這兩個切口,效果不下於虎軀一震啊。”
楚劍功自顧自的說著,其他兩人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楚劍功解釋說:“建構主義呢,就是什麽事情都要先搭個架子,比如德謨克拉西啊,比如立博銳提啊,還有什麽孔福斯慕斯,門修斯穆斯什麽的,按他們的看法呢,隻要架子搭好了,世界就會圓滿的運轉,如果出了問題呢,一定是架子每搭好,架子本身,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功利主義呢,就是要追求主要效果,至於模式手段,都要為目的服務。你們覺得哪一種好?”
郭嵩燾要答話,楚劍功擺擺手製止了他:“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世上的事情,隻有動手去做,才能最終判定好壞。”
“就是教育啦,訓練啦,培養啦什麽的。”楚劍功大致解釋了一番。
“琴棋書畫,那是家伎才學的。我入宮時,年紀尚幼,勉強學得些字。”
“我不是問你琴棋書畫。”楚劍功在她的雙腿間輕輕挑動著。
“老爺真是羞人。”那姐兒把頭埋進枕頭裏,好一會才說:“奴婢一直是在皇後宮裏,從來沒有晉嬪的打算,也就沒有學過。”
“宮裏還真的有教啊。那要是學的話,是和太監練習麽?”
“老爺,你越說越荒唐了。”
楚劍功哈哈大笑起來,將她的身體放平,把頭埋進她的胸口。
83使節
10月8日
總理萬國事務衙門總算開張了,總辦大臣是軍機上行走隆文,會辦大臣是軍機上學習行走耆英,兩人隻是掛了個頭銜,也沒有設固定的衙門。
總理衙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落實《辛醜和約》,在朝廷看了,和約中其實隻有兩條:一,購買一千六百萬兩的貨物,二,五口通商。
於是,隆文和耆英便將楚劍功請了去。
“一千六百萬兩白銀,買什麽?”
“最重要的,便是槍炮。神機軍編練在即,槍炮器械,總要辦好了才行。”
“四萬五千人,那便置辦五萬人的槍炮如何啊?”
“迴中堂,英夷肯不肯賣槍炮給咱們,還是兩說。國之重器,不可示人啊。而且神機軍訓練消耗,五萬支槍無論如何是不夠的。大炮就更不好說了。”
“楚院台有什麽高見?”
“不敢,槍炮采購,還需拍個老練的人去,盡力為大清爭取利益。”
“還要談?”
“對,還要談。而且合約中規定,雙方互派公使,誰去英國呢?”
啊!連去廣東擔任兩廣總督,都人人推搪,不願“事鬼”,何況是跑到蠻夷的低頭上去常駐呢?隆文和耆英一下子僵住了。
悶了好一會,耆英才說道:“楚院台,你看何人出使英夷合適啊?”
“耆中堂,我在朝裏,都不認識幾個人,如何說得上來?”
隆文和耆英合計了一番,也沒有什麽主意。楚劍功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建議說:“不如公開張榜招募,各地也可以推薦。”
隆文和耆英都覺得可以一試,便以總理衙門的名義,發出了張榜。這榜的最後署名,是耆英和楚劍功。中堂不能隨便見,揭榜的人,直接到小紅廟拜訪楚劍功即可。
張榜以後,過了不兩天,便有人來拜訪。
“來得這麽踴躍,不知道是什麽人物。”楚劍功一邊想著,一邊去見他。
那人正等在書房。楚劍功的書房裏空空如也,隻有三把椅子,一張桌子,幾卷白紙,一套文房四寶。
楚劍功進了門去,對方趕緊從椅子上站起來施了一禮:“楚院台。”
楚劍功迴了禮,雙方落座。楚劍功問道“敢問尊姓大名?”
“不敢,晚生湖南舉人郭嵩燾。”
“啊!”楚劍功輕輕低唿了一聲,“原來是你。”
“院台聽過晚生的名字。”
楚劍功差點漏了陷,趕緊掩飾:“我在寶慶練兵的時候,聽曾國藩曾道台提過你。說你和他同出一門,他很是誇讚你的才學。”
“伯堔擔不得曾伯涵的謬讚。”郭嵩燾卻一把推脫了,“伯涵兄長我七歲,他在學館時我尚在蒙學,等我入了嶽麓書院,他已經中了舉人,外出遊學了。他與我並不熟絡。”
有意思,這麽明顯讓他攀關係,他卻不接。楚劍功笑了笑,對外麵喊道:“茶水好了沒有?”
那姐兒應聲而入,給兩人上了茶。她退下後,郭嵩燾說道:“男兒大丈夫,自當頂天立地,我郭嵩燾,雖然去年進士不第,但也犯不著攀龍附鳳。”
他才二十二歲,還帶著一股才子的傲氣。
楚劍功笑了起來:“你怎麽看到榜單的?”
“我在京師遊學,住在湖南會館,會館裏也貼了一份。”
“為什麽要出使英倫呢。你要知道,當朝人人皆以‘事鬼’為畏途,人人避之不及,你卻主動揭榜,當真與眾不同。”
“迴稟院台,這一年多來,英夷入寇,我正在浙江學政羅文俊大人的幕府。我親眼見到了海防之失。”
楚劍功輕輕吟道:“堅船利炮,彈落如雨,豈人力所能抗焉?嗚唿,讀聖賢書十七年,束手無策,真乃士人之恥。”
“不錯,院台,這就是我當時的感覺,想我滿腹經綸,卻對英夷束手無策,無助於社稷黎民,乍浦失陷,英夷肆虐,可歎庶民之苦。院台,你念的這兩句,真是說到我心裏去了。”
那當然了。楚劍功心想,這兩句話就是你自己寫的。
“所以,你希望能夠出使英夷,甚至放棄明年的科舉也在所不惜。”
“科舉,也隻是為了報效朝廷。等我出使迴來,再考也是不遲。”
“嗯,你可能沒有弄清楚,這次出使,要常駐英國,也許很久,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能迴來。你不擔心你的父母嗎?”
“家嚴家慈自然有晚生的兄弟照顧。院台不必擔心。”
不錯,果然是郭嵩燾。楚劍功心裏想著,這位另一時空的駐英法荷比四國公使,於1856年上《條陳海防事宜折》,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1874年出使英國,著《使西紀程》。是清代第一批切實考察西方的代表人物。
“西窗風雨,泥沙俱下,不避其汙,必有珠貝。”楚劍功又說道。
“院台,您的意思是……”郭嵩燾有些疑惑:“西邊的窗子打開,隨著風雨進來的有泥沙,但要忍受這些汙穢,就可以找到珍寶。是麽。”
你自己的文章,也有疑惑麽?思想,果然是發展的啊。楚劍功心想,這四句詩是郭嵩燾晚年,在官場上遭受了挫折,在家閑居時寫下的。當時,他對全心學習西方的思潮有所反思,認識到西方的思潮和學術中,也有不好的內容。但“不避其汙,必有珠貝。”仍舊主張進一步向西方學習。
這個人去英國任公使,真是太合適了。楚劍功已經在心裏選定了他,隨口說道:“可惜啊,偌大個京師,遊學的是人學子隻怕有數千人,卻隻有你一個人來揭榜。”
“院台,不止我一人,另外還有一人想去,本來我們約好,今日一同來拜訪,讓院台當麵挑上一挑,誰知道他卻沒有來。”
楚劍功正要詢問,突然,那姐兒進屋來,遞給楚劍功一張帖子,說:“門子送了張帖子進來,說有人來拜,正等在門口。”
郭嵩燾笑道:“想來是那人來了,沒想到我已經占了先手。院台,我這就告辭了。”
楚劍功道:“少待。”手往下壓了壓,示意郭嵩燾坐好。然後打開帖子一看,上麵寫著:
“合肥李鴻章拜上”
84鴻章
李鴻章闊步而入,楚劍功微笑著看著他,郭嵩燾叫道:“少荃何來之遲?”
李鴻章沒有搭理郭嵩燾,而是站到楚劍功麵前,深施一禮:“院台,李鴻章請令,出使英夷。”
楚劍功道:“坐!”等李鴻章坐定了,楚劍功才又說道:“可惜啊,郭嵩燾比你先來啊。”
“敢問院台,是要找一個適合出使的人呢?還是要找一個先到的人呢?”
“你和伯堔約好同來,為什麽爽約呢?”
“因為,我要拿到出使的差事。”李鴻章直言不諱,“伯堔兄你不要怪我,我隻是認為自己比你更適合出使而已。”
楚劍功看了郭嵩燾一眼,笑著問李鴻章:“為什麽?”
“伯堔兄看到榜文,滿腦子都想的是來找院台陳情,說出他自己的誌向。要說立誌遠大,語言動人,我是遠遠不如伯堔兄的。所以,如果我和伯堔兄一同來到院台麵前,院台您多半會選伯堔兄。”
“說下去,我在聽。”
“院台,請恕我問伯堔兄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麽要出使啊?”
郭嵩燾一愣,迴答說:“因為《辛醜和約》中規定了要派駐公使。而且,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就是要探聽英夷的虛實。再者,院台在《八旗之奮鬥折》中說了,要‘師夷長技以製夷’。不去,又怎麽師夷長技呢?”
李鴻章沒有評價,而是轉問楚劍功:“院台,您看呢?”
“別問我,說說你的見解。”
“我們出使的目的,其一者,是維護大清的利益;其二者,是興辦洋務。要維護大清的利益,便不能對英夷有敬畏之心,不能還未交手,氣勢上便矮了三分。伯堔兄,從這一點上說,我比你有優勢,我比你高,見著洋人,便不會低人一頭。”
楚劍功聞言一笑,問他:“其二是興辦洋務,那你和郭伯堔說的,有什麽區別?”
“我和伯堔兄談過,他呢,是漫無目的的去看,看見好的,便記下來。說好聽些,他這是書生做派,緩不濟急。而在我看來,當務之急,便是購槍炮。”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神機軍編練在即,沒有槍炮,便沒有神機軍。”
“僅僅是購槍炮嗎?”
“自然不止。槍炮便需要彈藥,槍炮易壞,需要修理補充,所以第二步,就是建立槍械和彈藥的工廠。”
“建槍械彈藥廠,還有呢?”
“英夷能夠侵淩我大清,首在堅船利炮,故而,我們第三步,便是造船。造水師。”
楚劍功看著他,心想:李鴻章在另一個時空的道路就是這樣,因為練兵需要而購槍械,隨後發展了三大軍工企業,為了和軍工業配套,又拓展了采煤等基礎礦業,同時,為了募集資金,最後創辦了招商局。難道他的道路,現在已經有雛形了麽。
李鴻章看到楚劍功不作答複,便解釋道:“我知道,世上的事總是千難萬難,最難之處,便在著手。以晚生的見識呢,從軍工著手,需要什麽其他的物事,便跟著辦起來,最後枝繁葉茂,終成大局。”
楚劍功扭頭看看郭嵩燾:“伯堔,你以為如何?”
“院台,我不敢說少荃不對,但晚生以為,兵器軍火,終是末節,據李臬台的折子說,英夷縱橫萬裏,天下威服。學生想,英夷的世道人心,必有可以借鑒處。”郭嵩燾一句話,連換三個自己的稱謂,其實他也是很靈巧的人。
“嗯,世道人心。”楚劍功默默地沉吟了一會,突然笑了起來,他指著郭嵩燾說:“建構主義。”又指著李鴻章說:“功利主義。”說完哈哈大笑。
兩人都是一愣。楚劍功說:“來,我教你們兩句洋文,洋人就跟黑社會一樣,有一套切口。strukturlismus,建構主義,和utilitarianism,功利主義。你們到了英國與人談話,冷不丁的甩出這兩個切口,效果不下於虎軀一震啊。”
楚劍功自顧自的說著,其他兩人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楚劍功解釋說:“建構主義呢,就是什麽事情都要先搭個架子,比如德謨克拉西啊,比如立博銳提啊,還有什麽孔福斯慕斯,門修斯穆斯什麽的,按他們的看法呢,隻要架子搭好了,世界就會圓滿的運轉,如果出了問題呢,一定是架子每搭好,架子本身,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功利主義呢,就是要追求主要效果,至於模式手段,都要為目的服務。你們覺得哪一種好?”
郭嵩燾要答話,楚劍功擺擺手製止了他:“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世上的事情,隻有動手去做,才能最終判定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