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雖然您很憤怒,但還是請您把我們的照會帶給爵士。一、我們絕不賠償軍費,二、我們有一個緩解不列顛本土的大蕭條的一攬子計劃。”
麻恭少校頭也不迴的離去了。
“有把握麽?”楚劍功問。
“不知道。要看璞鼎查對自己的軍事信心。他如果認為,能在短期內搞定江寧,說不定會冒險。如果他怕被拖住,就有可能靜下心來,聽聽我們的建議。”
“即使他進攻江寧,也沒什麽大不了,我想我能拖死他。”
“你能拖,大清國可拖不起了。”
這時候,靜海寺的和尚們送上來齋飯,楚劍功讓樂楚名等人吃飯,自己和李穎修到禪房裏繼續商量。
李穎修換了個話題:“你說,如果璞鼎查接受了我們的計劃,曆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1837年到1843年的經濟危機,可是影響深遠呐。”
1837年到1843年的經濟危機,是一次標準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1836年,英國鐵路建設投機過度,建設成本大幅上升,收益轉為虧損;英格蘭銀行控製黃金外流,美國信貸緊縮,英國對美出口1837年比1836年下降了三分之二。於是英國陷入了第八次危機。
棉紡織業仍然首當其衝,呢絨業、亞麻和絲紡織工業都陷入困境,冶金工業、造船業、煤炭業大規模裁員、減薪。農業連續兩年歉收,小麥價格在1839年比1836年上漲了48%,使國內的工業品需求進一步萎縮。
這是一次影響深遠的危機,在這次經濟危機中,一個叫卡爾-馬克思的人將自己的研究興趣從哲學轉移到了社會和經濟領域,並以這次危機為藍本,提出了“相對過剩”的概念,為自己的理論體係打下了第一塊基石。
而歐門-恩格斯紡織業聯合卡特爾等英國紡織業的霸主,在一位年輕的執行人帶領下,堅定的做空北美的紡織業,沉重打擊了美國北方新興的資本主義實力,離間了北美工商業資本家和南方種植園主的關係,為二十年後的美國分裂推波助瀾。這位名叫費裏德李希-恩格斯的年輕執行人也為自己贏得了“棉紗大王”的稱號。
當然,經濟危機最深遠影響莫過於,歐洲的大量小地主、作坊主、行會工人紛紛破產,加入了無產階級的行列,直接促成了1848年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和《共產黨宣言》的誕生。
到了下午一點鍾的時候,英軍沒有進攻。
接近兩點鍾的時候,麻恭少校返迴到靜海寺,他說:“璞鼎查爵士決定給你們一個機會,聽聽你們的所謂一攬子計劃。”
“其實這個計劃很簡單,我們將向英國方麵實行政府采購,總金額大約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比你們所索要的軍費賠款要高出一倍。”
“政府采購?這是什麽?”
“政府采購是一種拉動經濟的手段,讓金錢流入到英國企業主的賬戶裏,比存在財政部裏更能促進經濟的恢複。”
“你們拿出一千六百萬兩白銀,大約五百萬英鎊,真是慷慨啊。”
“是的,這很像一種慷慨的施恩,所以在漢語中又被稱作慨恩施主義。”
“我不明白。”
“簡單的說,我們拿白銀購物,這樣工廠主就有了利潤,英國財政部也就可以收到稅收。工廠主也會擴大再生產,招募更多的工人,而工人們有了薪水,就會購買紡織品和食物,這樣,英國國內的市場就恢複了,工廠主就可以繼續獲取利潤,擴大再生產,購買原料和機械,上遊廠商和他們的工人也會受益,生產就進一步擴大,而財政部也會得到更多的稅收。”
“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你們直接賠償軍費,由我們的財政部來實施購買,不是更方便?”
“麻恭少校,英國國內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你們發動戰爭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擴大市場嗎?清國可以采購基本的棉紡織品和食品,比如小麥,清國有四億人,很容易就消費掉這些,然後,我們在國內出售的盈利可以向英國繼續進口。但如果你們自己采購之後,隻能堆在倉庫裏,這樣會形成巨大的浪費,也無助於緩解經濟危機。”
“我似乎被你說服了,又被你說糊塗了。我無法向璞鼎查爵士轉述這些。因為我根本就沒聽懂。”
“沒關係少校,這是我專門為你們抄寫的《慨恩施主義》的簡略介紹,您可以轉交給璞鼎查爵士嗎?”
“好的。如果這是您的學術創建的話,您可以寫一本專著了。作為個人,我越來越佩服您了。”
“那就叫《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好了。”李穎修笑道。
李穎修迴去,向林則徐伊裏布等人迴報了今天談判的內容。
“將八百萬兩的賠款,變成了一千六百萬兩的購貨。李道台,是這樣嗎?”伊裏布問道。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
“英夷奇巧淫技之物,本朝絕不需要,不過買東西總比白白賠給對方銀子好。”
“你們有把握嗎?英夷會就這麽算了?這可是八百萬兩白白的收入啊。”
“這要看英夷看重什麽了,如果他們希望解決國內市場的問題,就會答應,如果純粹為了搶錢,就不會答應。”
“什麽叫國內市場?”
“唉,”李穎修歎了口氣,“大人,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反正英夷國內現在有問題,他們光從我們這裏拿錢,解決不了,但賣貨可以解決。”
“我明白了,內政不修,禍起蕭牆。是這樣吧。”
兩迴事,李穎修心想。但口頭上不想再說什麽:“我估計呢,璞鼎查還是能夠看懂我給他的信。所以賠款這一條,我們算基本逃過去了。”
“一千六百萬兩白銀,拿來買洋玩意,劍功,你們怎麽不還還價?”
李穎修看了楚劍功一眼,心想:“這當然是參照另一個時空的曆史,曆史上包括鴉片和軍費,賠了一千八百萬西班牙鷹洋,這大概是一千二百萬兩。因此,英國的心理底線就是一千二百萬兩。清廷自己的軍費曆史上花了兩千七百萬兩,但這個時空用了兩千萬兩不到,這樣算下來,清廷能拿出的極限就是兩千萬兩。我暫時還不想讓清廷財政崩潰。所以給出了一千六百萬兩的數字。”
但這些不能明言,李穎修於是說道:“要人放棄賠款,自然要許下更大的好處。”
“可這一千六百萬兩怎麽籌集啊?”
這時,兩江總督牛鑒說話了:“把條約簽了,將英夷送出江蘇再說。送瘟神哪。”
“如果英夷肯賣大炮,火槍給我們,那還不太虧。”林則徐說道,“隻是英夷沒有這麽傻吧。”
“林大人切勿憂慮,我等來想辦法。”楚劍功迴答。他倒不擔心英國人不賣武器,另一個時空的洋務運動已經做出迴答了。
由於避免了賠款,牛鑒非常高興,便在總督衙門設宴,款待一眾人等。眾人互相敬酒,隻有伊裏布推卻不飲:“自打英夷入侵以來,我是寢食難安,更是時常頭疼,飲了酒怕是難受,就不飲了。”
“大人隨便吃些,身體要緊。”
楚劍功偷眼看了看伊裏布,發覺他臉色蒼白,兩眼無神,一股老態龍鍾的模樣,心中一動,正想細問,突然有下人進來稟報:“欽差大臣耆英差人送信來。”
“幾位慢飲,我去大堂看看。”牛鑒說道。
過了一會兒,牛鑒迴轉來,說道:“來了。可算來了。欽差大人明天到江寧。唉,可算是有人擔幹係了。就算是做漢奸,領頭的也不是我。”
林則徐聽了不悅,說道:“牛製台,您這是什麽話。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少穆兄,你我是熟人,我也不瞞你。像你一樣公忠體國,自然人人敬仰。可我就圖個安逸,把事兒湊活圓了,就算。”
“耆英大人明什麽時候到啊?”伊裏布岔開話頭。
“沒個準信,就說明兒到。”
“英夷那裏,已經約好明天繼續談判了。”
“無妨,楚道台、李道台,你們明天隻管去。有我們在這裏等欽差便可。”
次日,楚劍功等人還是按時到達靜海寺,與麻恭少校麵談。
“清國必須永久而絕對割讓臨近海岸的一處或者幾處島嶼給英國,以便英國作為軍事和商務基地。”
麻恭少校提交的照會上,冷冰冰的寫著這樣一句話,不容商量,不容置疑。
“先生們,我們在賠款問題上已經做出了重大的讓步,現在,應該是你們來讓步了?”
“我們明白英國的需要,它需要一個自由的貿易港,我們可以滿足這一點,但主權上不割地。”
“不不,不列顛要占領一個島嶼,或者幾個島嶼,完全控製,收稅,駐軍,任命總督。”
“主權問題我們絕不讓步。”
47割不割
6月20日
“那就沒法談了,我要提醒你們,先生們,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占領,依靠貴國可憐的海軍力量,你們根本無法抵抗,沒有任何辦法。”
“是的,現在,我們無法戰勝貴方的艦隊,但是,你們也沒有辦法將大規模的部隊長期駐留在亞洲。你們還要不要對整個歐洲保持威懾了?所以,請您尊重談判吧。”
“先生們,如果我們不就割地問題達成協議,那麵,前麵所做的關於賠款的妥協,都將作廢。你們舍得嗎?先生們。”
李穎修有些猶豫,楚劍功輕輕地吸了口氣,慢慢的說:“我再次向您重申,主權問題不容談判。”
“那就隻有用大炮來解決了。哦,等等先生,不要問我有沒有開戰的權限,如果現在談判破裂,兩小時之內,最後通牒就會送到江寧。”
“您真的不考慮中國主權下的自由港嗎?”
“我得到的指示中沒有這一條。割地,簡單明了。”
“我想,您應該冷靜冷靜,現在您的情緒不適合談判。”
“談判破裂了是嗎?那好吧,等著收最後通牒吧。”麻恭少校說完,頭也不迴的轉身離去。
李穎修突然感到一陣悵然。談判這麽久,所取得的成果就這樣毀了嗎?
他們帶著從人迴到江寧,並沒有去兩江總督府,而是先迴了朱雀軍的駐地。
在樂楚名等人退下去以後,李穎修開始和楚劍功商量:“其實,把香港割給英國人也沒什麽,國力強大了,自然可以收迴來,我們那個時代,不就是這樣麽?”
“那還要等一百多年。如果事事拿我們那個時代作參照,那我們在這裏有什麽用?”
“其實不光我們啊。蘇俄革命的時候,也簽訂過《布列斯特和約》,也曾經兵敗華沙。二十年後才算翻盤。”
楚劍功突然大叫:“別說了。我不會讓步的,不會。”
李穎修嚇了一跳,過了好一會才說:“你心虛了,不然何必大吼大叫。”
楚劍功把抓起案幾上的茶杯,啪的摔在地上,發泄了心中的戾氣,慢慢平靜下來。
“是的,我心虛了。我害怕自己沒能力把割讓的國土收迴來,更害怕自己沒有強力的接班人。不是每個國家,都像蘇聯那樣可以在幾十年內翻盤的。你忘了另一個時空,中國折騰了多久?”
“我覺得我們應該冷靜下來,發揮我們習慣的做法,分析。”
“好的,我們開始分析。割地就不用說了,不割地,會有什麽後果?”
“如果麻恭沒有裝腔作勢的話,就重新開戰囉。”
“開戰,我們朱雀軍還有三千多人,湖南、河南綠營還在,江南綠營還有一萬人,其他潰兵,減掉已經離開的八旗,拋掉脫隊的、陣亡被俘負傷的。西南西北的綠營加起來,大概四五萬人,整頓整頓,未必不能一戰。”
“看起來還不錯。”
“我就是想知道,麻恭是真的要開戰呢,還是虛張聲勢。”
“我記得在另一個時空,關於割地,巴麥尊發出過一份‘四號訓令’,似乎有妥協的餘地。但在這個時空,誰知到這份訓令還在不在呢?或者,訓令的內容說不定已經變了呢?”
“依我看,寄希望於訓令,還不如希望阿富汗的局勢讓璞鼎查不敢久拖。”
“按常理說應該如此,但你沒看見璞鼎查已經拖了一個月了,他真的著急嗎?”
“也許他欲擒故縱呢?”
麻恭少校頭也不迴的離去了。
“有把握麽?”楚劍功問。
“不知道。要看璞鼎查對自己的軍事信心。他如果認為,能在短期內搞定江寧,說不定會冒險。如果他怕被拖住,就有可能靜下心來,聽聽我們的建議。”
“即使他進攻江寧,也沒什麽大不了,我想我能拖死他。”
“你能拖,大清國可拖不起了。”
這時候,靜海寺的和尚們送上來齋飯,楚劍功讓樂楚名等人吃飯,自己和李穎修到禪房裏繼續商量。
李穎修換了個話題:“你說,如果璞鼎查接受了我們的計劃,曆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1837年到1843年的經濟危機,可是影響深遠呐。”
1837年到1843年的經濟危機,是一次標準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1836年,英國鐵路建設投機過度,建設成本大幅上升,收益轉為虧損;英格蘭銀行控製黃金外流,美國信貸緊縮,英國對美出口1837年比1836年下降了三分之二。於是英國陷入了第八次危機。
棉紡織業仍然首當其衝,呢絨業、亞麻和絲紡織工業都陷入困境,冶金工業、造船業、煤炭業大規模裁員、減薪。農業連續兩年歉收,小麥價格在1839年比1836年上漲了48%,使國內的工業品需求進一步萎縮。
這是一次影響深遠的危機,在這次經濟危機中,一個叫卡爾-馬克思的人將自己的研究興趣從哲學轉移到了社會和經濟領域,並以這次危機為藍本,提出了“相對過剩”的概念,為自己的理論體係打下了第一塊基石。
而歐門-恩格斯紡織業聯合卡特爾等英國紡織業的霸主,在一位年輕的執行人帶領下,堅定的做空北美的紡織業,沉重打擊了美國北方新興的資本主義實力,離間了北美工商業資本家和南方種植園主的關係,為二十年後的美國分裂推波助瀾。這位名叫費裏德李希-恩格斯的年輕執行人也為自己贏得了“棉紗大王”的稱號。
當然,經濟危機最深遠影響莫過於,歐洲的大量小地主、作坊主、行會工人紛紛破產,加入了無產階級的行列,直接促成了1848年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和《共產黨宣言》的誕生。
到了下午一點鍾的時候,英軍沒有進攻。
接近兩點鍾的時候,麻恭少校返迴到靜海寺,他說:“璞鼎查爵士決定給你們一個機會,聽聽你們的所謂一攬子計劃。”
“其實這個計劃很簡單,我們將向英國方麵實行政府采購,總金額大約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比你們所索要的軍費賠款要高出一倍。”
“政府采購?這是什麽?”
“政府采購是一種拉動經濟的手段,讓金錢流入到英國企業主的賬戶裏,比存在財政部裏更能促進經濟的恢複。”
“你們拿出一千六百萬兩白銀,大約五百萬英鎊,真是慷慨啊。”
“是的,這很像一種慷慨的施恩,所以在漢語中又被稱作慨恩施主義。”
“我不明白。”
“簡單的說,我們拿白銀購物,這樣工廠主就有了利潤,英國財政部也就可以收到稅收。工廠主也會擴大再生產,招募更多的工人,而工人們有了薪水,就會購買紡織品和食物,這樣,英國國內的市場就恢複了,工廠主就可以繼續獲取利潤,擴大再生產,購買原料和機械,上遊廠商和他們的工人也會受益,生產就進一步擴大,而財政部也會得到更多的稅收。”
“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你們直接賠償軍費,由我們的財政部來實施購買,不是更方便?”
“麻恭少校,英國國內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你們發動戰爭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擴大市場嗎?清國可以采購基本的棉紡織品和食品,比如小麥,清國有四億人,很容易就消費掉這些,然後,我們在國內出售的盈利可以向英國繼續進口。但如果你們自己采購之後,隻能堆在倉庫裏,這樣會形成巨大的浪費,也無助於緩解經濟危機。”
“我似乎被你說服了,又被你說糊塗了。我無法向璞鼎查爵士轉述這些。因為我根本就沒聽懂。”
“沒關係少校,這是我專門為你們抄寫的《慨恩施主義》的簡略介紹,您可以轉交給璞鼎查爵士嗎?”
“好的。如果這是您的學術創建的話,您可以寫一本專著了。作為個人,我越來越佩服您了。”
“那就叫《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好了。”李穎修笑道。
李穎修迴去,向林則徐伊裏布等人迴報了今天談判的內容。
“將八百萬兩的賠款,變成了一千六百萬兩的購貨。李道台,是這樣嗎?”伊裏布問道。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
“英夷奇巧淫技之物,本朝絕不需要,不過買東西總比白白賠給對方銀子好。”
“你們有把握嗎?英夷會就這麽算了?這可是八百萬兩白白的收入啊。”
“這要看英夷看重什麽了,如果他們希望解決國內市場的問題,就會答應,如果純粹為了搶錢,就不會答應。”
“什麽叫國內市場?”
“唉,”李穎修歎了口氣,“大人,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反正英夷國內現在有問題,他們光從我們這裏拿錢,解決不了,但賣貨可以解決。”
“我明白了,內政不修,禍起蕭牆。是這樣吧。”
兩迴事,李穎修心想。但口頭上不想再說什麽:“我估計呢,璞鼎查還是能夠看懂我給他的信。所以賠款這一條,我們算基本逃過去了。”
“一千六百萬兩白銀,拿來買洋玩意,劍功,你們怎麽不還還價?”
李穎修看了楚劍功一眼,心想:“這當然是參照另一個時空的曆史,曆史上包括鴉片和軍費,賠了一千八百萬西班牙鷹洋,這大概是一千二百萬兩。因此,英國的心理底線就是一千二百萬兩。清廷自己的軍費曆史上花了兩千七百萬兩,但這個時空用了兩千萬兩不到,這樣算下來,清廷能拿出的極限就是兩千萬兩。我暫時還不想讓清廷財政崩潰。所以給出了一千六百萬兩的數字。”
但這些不能明言,李穎修於是說道:“要人放棄賠款,自然要許下更大的好處。”
“可這一千六百萬兩怎麽籌集啊?”
這時,兩江總督牛鑒說話了:“把條約簽了,將英夷送出江蘇再說。送瘟神哪。”
“如果英夷肯賣大炮,火槍給我們,那還不太虧。”林則徐說道,“隻是英夷沒有這麽傻吧。”
“林大人切勿憂慮,我等來想辦法。”楚劍功迴答。他倒不擔心英國人不賣武器,另一個時空的洋務運動已經做出迴答了。
由於避免了賠款,牛鑒非常高興,便在總督衙門設宴,款待一眾人等。眾人互相敬酒,隻有伊裏布推卻不飲:“自打英夷入侵以來,我是寢食難安,更是時常頭疼,飲了酒怕是難受,就不飲了。”
“大人隨便吃些,身體要緊。”
楚劍功偷眼看了看伊裏布,發覺他臉色蒼白,兩眼無神,一股老態龍鍾的模樣,心中一動,正想細問,突然有下人進來稟報:“欽差大臣耆英差人送信來。”
“幾位慢飲,我去大堂看看。”牛鑒說道。
過了一會兒,牛鑒迴轉來,說道:“來了。可算來了。欽差大人明天到江寧。唉,可算是有人擔幹係了。就算是做漢奸,領頭的也不是我。”
林則徐聽了不悅,說道:“牛製台,您這是什麽話。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少穆兄,你我是熟人,我也不瞞你。像你一樣公忠體國,自然人人敬仰。可我就圖個安逸,把事兒湊活圓了,就算。”
“耆英大人明什麽時候到啊?”伊裏布岔開話頭。
“沒個準信,就說明兒到。”
“英夷那裏,已經約好明天繼續談判了。”
“無妨,楚道台、李道台,你們明天隻管去。有我們在這裏等欽差便可。”
次日,楚劍功等人還是按時到達靜海寺,與麻恭少校麵談。
“清國必須永久而絕對割讓臨近海岸的一處或者幾處島嶼給英國,以便英國作為軍事和商務基地。”
麻恭少校提交的照會上,冷冰冰的寫著這樣一句話,不容商量,不容置疑。
“先生們,我們在賠款問題上已經做出了重大的讓步,現在,應該是你們來讓步了?”
“我們明白英國的需要,它需要一個自由的貿易港,我們可以滿足這一點,但主權上不割地。”
“不不,不列顛要占領一個島嶼,或者幾個島嶼,完全控製,收稅,駐軍,任命總督。”
“主權問題我們絕不讓步。”
47割不割
6月20日
“那就沒法談了,我要提醒你們,先生們,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占領,依靠貴國可憐的海軍力量,你們根本無法抵抗,沒有任何辦法。”
“是的,現在,我們無法戰勝貴方的艦隊,但是,你們也沒有辦法將大規模的部隊長期駐留在亞洲。你們還要不要對整個歐洲保持威懾了?所以,請您尊重談判吧。”
“先生們,如果我們不就割地問題達成協議,那麵,前麵所做的關於賠款的妥協,都將作廢。你們舍得嗎?先生們。”
李穎修有些猶豫,楚劍功輕輕地吸了口氣,慢慢的說:“我再次向您重申,主權問題不容談判。”
“那就隻有用大炮來解決了。哦,等等先生,不要問我有沒有開戰的權限,如果現在談判破裂,兩小時之內,最後通牒就會送到江寧。”
“您真的不考慮中國主權下的自由港嗎?”
“我得到的指示中沒有這一條。割地,簡單明了。”
“我想,您應該冷靜冷靜,現在您的情緒不適合談判。”
“談判破裂了是嗎?那好吧,等著收最後通牒吧。”麻恭少校說完,頭也不迴的轉身離去。
李穎修突然感到一陣悵然。談判這麽久,所取得的成果就這樣毀了嗎?
他們帶著從人迴到江寧,並沒有去兩江總督府,而是先迴了朱雀軍的駐地。
在樂楚名等人退下去以後,李穎修開始和楚劍功商量:“其實,把香港割給英國人也沒什麽,國力強大了,自然可以收迴來,我們那個時代,不就是這樣麽?”
“那還要等一百多年。如果事事拿我們那個時代作參照,那我們在這裏有什麽用?”
“其實不光我們啊。蘇俄革命的時候,也簽訂過《布列斯特和約》,也曾經兵敗華沙。二十年後才算翻盤。”
楚劍功突然大叫:“別說了。我不會讓步的,不會。”
李穎修嚇了一跳,過了好一會才說:“你心虛了,不然何必大吼大叫。”
楚劍功把抓起案幾上的茶杯,啪的摔在地上,發泄了心中的戾氣,慢慢平靜下來。
“是的,我心虛了。我害怕自己沒能力把割讓的國土收迴來,更害怕自己沒有強力的接班人。不是每個國家,都像蘇聯那樣可以在幾十年內翻盤的。你忘了另一個時空,中國折騰了多久?”
“我覺得我們應該冷靜下來,發揮我們習慣的做法,分析。”
“好的,我們開始分析。割地就不用說了,不割地,會有什麽後果?”
“如果麻恭沒有裝腔作勢的話,就重新開戰囉。”
“開戰,我們朱雀軍還有三千多人,湖南、河南綠營還在,江南綠營還有一萬人,其他潰兵,減掉已經離開的八旗,拋掉脫隊的、陣亡被俘負傷的。西南西北的綠營加起來,大概四五萬人,整頓整頓,未必不能一戰。”
“看起來還不錯。”
“我就是想知道,麻恭是真的要開戰呢,還是虛張聲勢。”
“我記得在另一個時空,關於割地,巴麥尊發出過一份‘四號訓令’,似乎有妥協的餘地。但在這個時空,誰知到這份訓令還在不在呢?或者,訓令的內容說不定已經變了呢?”
“依我看,寄希望於訓令,還不如希望阿富汗的局勢讓璞鼎查不敢久拖。”
“按常理說應該如此,但你沒看見璞鼎查已經拖了一個月了,他真的著急嗎?”
“也許他欲擒故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