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女王懷孕了?”
“不對,她的九個子女,後來要麽成了國王,要麽成了國王他媽,但和這場戰爭一點關係都沒有啊。”
“1842年棉紗危機提前爆發了?”
“思路是這樣的,事件不對。”
“不會是1844年的曼切斯特大罷工提前了吧。”
“原本是1842年的事情。想想,除了在東方,英國人還在哪打仗?”
楚劍功的臉上的笑容沒有了:“難道……是阿富汗?”
“對。帝國的墳墓,阿富汗。”李穎修鄭重的點點頭。
1837年,伊朗在沙俄的慫恿和支持下圍攻赫拉特,英國派a.伯恩斯出使喀布爾,企圖促使阿富汗統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同英國人建立反對伊朗及俄國的同盟。
在談判過程中,阿富汗方麵要求英國人幫助它收複被錫克人侵占的原杜蘭尼王國領地白沙瓦,英國人予以拒絕,談判無結果。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乃轉向俄國,接見俄國特使維特凱維奇。英國遂以此為借口發動戰爭。
1838年11月,英國侵略軍開始向阿富汗推進,次年4月占領坎大哈,進逼喀布爾,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出走,越過興都庫什山後向英軍投降,但阿富汗人民反抗英國侵略者的鬥爭並未停止。
長達兩年的戰亂,在興都庫什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個傳奇慢慢崛起。阿富汗人中,流傳著關於“高山之星”的傳說。阿克巴爾,這個名字逐漸成為阿富汗的希望。英國人有意壓製他的影響,用重兵圍剿,讓這位阿富汗之星在高原上的山洞裏鑽來鑽去,雖然英軍每每都小有損傷,但英軍控製的大城市,例如喀布爾,還是安全的。
然而,就在璞鼎查堅定地將阿富汗的英軍調出三個團,用於清國方向之後,局麵開始起變化。強悍的王家第11龍騎兵團離開了,填補他們空缺的是英國人豢養的普圖什族土兵,阿富汗之星阿克巴爾得以縱橫馳騁,他的屬下,開始順利在普圖什人的默許治下,向著喀布爾滲透,並從普圖什土兵的手中,獲取武器和給養。甚至一部分普圖什土兵直接加入到阿克巴爾麾下。
滴水匯成巨河,塵土匯集成流沙。就在三個月前,1841年三月中旬,“阿富汗之星”阿克巴爾領導喀布爾起義。英國的阿富汗駐防軍陷於絕境,被孤立在喀布爾中的一隅,麵臨被切斷飲水和食物的危險。
印度總督奧克蘭沒有認識到局麵的嚴重性,他在印度湊齊了大約五千人的老弱病殘,前往阿富汗增援。並且自作聰明的,命令大約四千人人出頭的阿富汗駐防英軍,保護著英國殖民者以及他們的家屬,向南靠攏。
從喀布爾撤退的英軍以及殖民團一路上不斷遭到截擊,阿富汗人用英國人的步槍從山穀的兩側向這些英國人射擊,用石頭砸他們。感謝上帝,在留下了超過一千具屍體之後,在4月底,英國人終於到達了邊界的博蘭山口,和增援部隊會合。
就在英國人以為逃出生天的時候,災難降臨了,博蘭山口本身,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陷阱。近萬名英國士兵和殖民者,在這裏全軍覆沒,僅有數人逃迴了印度。
這就是李穎修得到的情報。當知道英軍在阿富汗的慘敗之後,他就立即判斷,英國人會迴師印度。實際情況和他預想的差不多。
璞鼎查是在鎮江之戰剛剛結束的時候,收到印度總督奧克蘭的來信的。
“這是個悲劇,但不是我們的責任。”在收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璞鼎查脫口而出,“想想吧,先生們,我們用一個團就能消滅一萬清國人,而奧克蘭卻讓八千士兵被比清國人更落後的阿富汗人消滅。除了證明奧克蘭的無能之外,還能說明什麽呢?”
“全權代表閣下,”遠征軍海軍司令巴加斟酌著措辭,“奧克蘭為了推卸他的責任,一定會說,我們把精銳都調走了,才導致了這樣的結局。我們離得比較近,現在消息還沒有到達倫敦,但我敢肯定,倫敦的那些小報記者們一定會像嗜血的鯊魚一樣興奮起來。”
“我都能想到那些標題,《明珠上的血河》、《顧此失彼,印度危在旦夕》……”
“好了,說這些無濟於事,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立即停止和清國的戰爭,迴印度去,畢竟印度才是皇冠上的寶石。”
“那我們征服清國的偉業怎麽辦?”
“依照清國人的情報能力,他們未必知道阿富汗的事情。第二次鎮江會戰中,我們已經把他們打疼了,我想,他們會接受巴麥尊首相的訓令中提出的十項條件的。”
璞鼎查在屋子裏團團轉著圈子,一會兒看看巴加,一會兒又看看陸軍司令郭富。
“真的要立即迴印度嗎,就不能再等上幾個月。”
“閣下,我們耽誤不了時間。雖然阿富汗人不可能入侵印度腹地,但在邊境搗亂會給我們造成麻煩。而這些麻煩,會在倫敦被有意無意的放大。倫敦的政治,我想您比我清楚。”
是啊,倫敦的政治。璞鼎查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對阿富汗的失敗表現得過於冷漠,那麽奧克蘭就有很大的機會把自己當成替罪羊。
《為了個人的虛榮置不列顛臣民的安危於不顧》,璞鼎查絕對擔不起這樣的報紙標題。
“好吧,先生們,把翻譯叫進來,我們向清國人唿籲和平。”
第二天一早,就有兵丁來報,奕經大人召見。楚劍功先沒在意,答應下來,然後和李穎修吃早飯,可過了不一會,又有兵丁來催,這一次,是讓兩人都去。
楚劍功和李穎修趕緊換上官服,李穎修一時興起,在簽押房裏扮成僵屍跳了幾下,這時候,奕經的師爺,貝青喬親自來了,催兩人快去。短短時間,居然三催。楚劍功和李穎修不敢怠慢,趕快騎馬出發。
新任兩江總督牛鑒還沒有到達江寧,奕經仍在主持大局,他見到李穎修到來,分外高興。
“李道台,久仰大名,當世蘇張之名,如雷貫耳。”
李穎修心想,我什麽時候成了蘇秦和張儀了,麵上卻不好反問,便隻是說道:“大帥過獎了,下官隻是知道些外夷的事情而已。”
“今天真是雙喜臨門哪。”奕經突然說道。
“大帥為什麽這麽說?何喜之有?”
“皇上新的聖旨剛剛到了。”
“皇上怎麽說?”
“皇上已經迴心轉意,正式要與英夷和談。委任耆英為欽差大臣,專職談判,牛鑒為談判副使。林則徐林大人,和伊裏布大人,為參讚機要,他們兩位都是擅長製夷的人物,有他們在,想來不至於吃什麽虧。謝天謝地,終於不用再打仗了,我這倒黴差事也算到頭了。”
奕經一時得意忘形,口無遮攔。
楚劍功想告訴奕經關於阿富汗的事情,但李穎修搶著說話:“大帥,第二件喜事呢?”
“就是你李道台前來啊。你是我大清第一位通商洋務善後使,來得正當其時,正當其時。談判啊,訂約哎,這些事情,自然由你去管。”
楚劍功明白奕經為什麽這麽高興了:“大帥不再和英夷接洽麽?”
“我不管了,我不管了,我要盡快迴京師去,向皇上麵陳情弊。”
“原來如此。”看來奕經大人對這爛攤子死了心了,想甩手不管。李穎修心裏默默好笑,口卻說道:“那可好,有大人進京麵聖,向皇上當麵陳情,讓皇上弄清楚這裏的情況,我們也好放開了做事。”
楚劍功卻想到一事,“大人,您要迴京,那您的麾下,關外八旗、蒙古藩部,由誰來指揮,交給奕山大人麽?”
“不,奕山也會和我一同北返,關外八旗還成建製的,自然迴去關外休整。蒙古藩部,熱河、綏遠、察哈爾八旗也一樣。”
“那哪些兵會留下來呢?沒收攏的潰兵怎麽辦?”
“現在顧不了這麽多了,潰兵就由他們去吧。西南和西北的綠營還會留在江寧,協助守城,楊侯爺還要等進一步的命令。”
居然連潰兵都不管了。奕經急著把這燙手山芋丟掉。他似乎一刻也等不得了,開始向李穎修轉交相關的文牘。
過了一會,奕山、楊芳和德珠布都到齊了。奕山早已知道了消息,他和奕經一樣,對擺脫這個爛攤子喜形於色。楊芳仿佛一下子變老了,他還要在江寧撐下去。
43談判的程序
德珠布倒是提出了一個問題:“皇上是怎麽想到讓伊裏布和林則徐參讚軍機,隨行談判的?”
“都是劉韻珂推薦的。”奕經順手拿出一份奏折,“這是京師轉來的,劉韻珂在奏折裏,認為林大人公忠體國,剛直有力,又製夷得法。伊大人善於懷柔,用此二人可以剛柔並濟。”
“皇上對談判有什麽示下呢?”
“有和談欽差大臣耆英總攬全局,最後有耆英,牛鑒,林則徐,伊裏布四位大人商議而定。但皇上提出了幾個可以商談的要點,你們可以先行考慮。”說完,奕經遞過來一張紙絹。
紙絹上文四駢六,述說了大清皇帝是多麽的寬仁,最後提出了三項恩典給英國人:
第一、恢複通商,福建、浙江、廣東允許定時貿易
第二、依朝貢例,如果英夷言辭恭順,則厚加賞賜。
第三、若有冤情,可由耆英代為陳奏。
同時,這道密旨中又交代,“激勵將士,同心合力,應守則守,應剿則剿”,道光還在做剿滅的打算。
楚劍功和李穎修對視一眼,就表示要謹遵聖旨。
隨後,奕山向德珠布移交了西北綠營的兵符印信。兩位皇親又說了一通吉祥話而,就坐上轎子,帶著家人,急匆匆的離去了。
他們兩位一走,耆英卻還沒到,楊芳正要對德珠布說話,德珠布搶在頭裏說:“請楊侯爺就在這總督署裏住下,代為主持大局。”
“誒,你滿我漢,您又是江寧將軍,還是請您代行兩江總督職務為好。”
“楊侯爺不必過謙,您德高望重,隻有您這樣的老帥才能鎮住那些兵丁。”
“將軍真是折殺老朽了,我近日頭昏眼花,怕是精力不濟了。”
兩位一品大員在這裏謙讓,楚劍功和李穎修在旁邊看著也不是,走開也不是。
最後,楊芳還是勉為其難,他轉頭問李穎修:“李道台,你看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呐?”
“既然皇上的意思已經明了了,我們不要等欽差到來,可以先和英國人談起來,摸摸他們的底。”
“也對,誰去呢?”
“下官忝列通商洋務善後使,自然是下官去了。”
“那真是太好了,李道台,你這就出發吧,萬事小心。”楊侯爺還真幹脆。
李穎修來到江邊,坐上一艘小劃子,就向著皋華麗號駛去。
等李穎修上了皋華麗號,以“通商洋務善後使”的名帖見到了這艘船上的最高官員,英軍的海軍司令巴加。
“你們擁有談判權限的全權代表就要來了?”
“是的,這是詔書的抄錄件,在正式會談場合,我們會出示詔書的原件。”
“我不懂中文,這份文件我會轉給我方的全權代表閣下的。您這次前來拜訪我們,就是為了通知我們這一點嗎?”
“不僅是這樣,您看,我是清國方麵專門負責外交的官員,具體的談判,將由我來代表清國來執行。既然已經確定,欽差就要來了,我想,我們可以開始談判了。你們可以任命具體的談判人員。”
“不,不,在見到欽差本人以前,我們絕不開始談判。”
裝。李穎修在心裏暗笑,“我想,你們也想盡快結束談判吧。為什麽不抓緊時間呢?”
“我有另外一個問題,”巴加岔開話題,“今天,我們注意到貴方有大規模的軍事調動,你們這是談判的態度嗎?”
喔?李穎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一定是關外八旗準備和奕經一起北返,現在在整頓收拾。
“為了表明談判的誠意,我們決定撤離一部分軍隊。”
“其實你們不撤也沒關係。”巴加嘲諷的說。
“您現在能給我一個答複嗎?貴方由誰負責具體談判?”
巴加猶豫了一下,迴答道:“我們將由璞鼎查爵士的副官,麻恭少校和您具體談判。”
瞧瞧,英國人早就把談判的執行人選好了。依照巴加海軍司令的職務,他是不可能決定談判人選的。因此,麻恭少校作為英方的談判執行人,一定是早就準備好的。
相通的這一點,李穎修心裏更有底了。英國人絕不可能撐下去,他們要迴去應付阿富汗的局麵。
“那麽,我們明天開始談判好嗎?”
“談判地點呢?在軍艦上嗎?”
李穎修考慮了一下,覺得軍艦上是英國人的主場,還是少來為妙,他決定尊重“曆史”。
“軍艦上過於狹窄,我們不如在下關的靜海寺談判好了。請您隨我來,在軍艦上我們就看得到。”李穎修和巴加走到外麵,李穎修把靜海寺指給巴加看。
“不對,她的九個子女,後來要麽成了國王,要麽成了國王他媽,但和這場戰爭一點關係都沒有啊。”
“1842年棉紗危機提前爆發了?”
“思路是這樣的,事件不對。”
“不會是1844年的曼切斯特大罷工提前了吧。”
“原本是1842年的事情。想想,除了在東方,英國人還在哪打仗?”
楚劍功的臉上的笑容沒有了:“難道……是阿富汗?”
“對。帝國的墳墓,阿富汗。”李穎修鄭重的點點頭。
1837年,伊朗在沙俄的慫恿和支持下圍攻赫拉特,英國派a.伯恩斯出使喀布爾,企圖促使阿富汗統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同英國人建立反對伊朗及俄國的同盟。
在談判過程中,阿富汗方麵要求英國人幫助它收複被錫克人侵占的原杜蘭尼王國領地白沙瓦,英國人予以拒絕,談判無結果。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乃轉向俄國,接見俄國特使維特凱維奇。英國遂以此為借口發動戰爭。
1838年11月,英國侵略軍開始向阿富汗推進,次年4月占領坎大哈,進逼喀布爾,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出走,越過興都庫什山後向英軍投降,但阿富汗人民反抗英國侵略者的鬥爭並未停止。
長達兩年的戰亂,在興都庫什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個傳奇慢慢崛起。阿富汗人中,流傳著關於“高山之星”的傳說。阿克巴爾,這個名字逐漸成為阿富汗的希望。英國人有意壓製他的影響,用重兵圍剿,讓這位阿富汗之星在高原上的山洞裏鑽來鑽去,雖然英軍每每都小有損傷,但英軍控製的大城市,例如喀布爾,還是安全的。
然而,就在璞鼎查堅定地將阿富汗的英軍調出三個團,用於清國方向之後,局麵開始起變化。強悍的王家第11龍騎兵團離開了,填補他們空缺的是英國人豢養的普圖什族土兵,阿富汗之星阿克巴爾得以縱橫馳騁,他的屬下,開始順利在普圖什人的默許治下,向著喀布爾滲透,並從普圖什土兵的手中,獲取武器和給養。甚至一部分普圖什土兵直接加入到阿克巴爾麾下。
滴水匯成巨河,塵土匯集成流沙。就在三個月前,1841年三月中旬,“阿富汗之星”阿克巴爾領導喀布爾起義。英國的阿富汗駐防軍陷於絕境,被孤立在喀布爾中的一隅,麵臨被切斷飲水和食物的危險。
印度總督奧克蘭沒有認識到局麵的嚴重性,他在印度湊齊了大約五千人的老弱病殘,前往阿富汗增援。並且自作聰明的,命令大約四千人人出頭的阿富汗駐防英軍,保護著英國殖民者以及他們的家屬,向南靠攏。
從喀布爾撤退的英軍以及殖民團一路上不斷遭到截擊,阿富汗人用英國人的步槍從山穀的兩側向這些英國人射擊,用石頭砸他們。感謝上帝,在留下了超過一千具屍體之後,在4月底,英國人終於到達了邊界的博蘭山口,和增援部隊會合。
就在英國人以為逃出生天的時候,災難降臨了,博蘭山口本身,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陷阱。近萬名英國士兵和殖民者,在這裏全軍覆沒,僅有數人逃迴了印度。
這就是李穎修得到的情報。當知道英軍在阿富汗的慘敗之後,他就立即判斷,英國人會迴師印度。實際情況和他預想的差不多。
璞鼎查是在鎮江之戰剛剛結束的時候,收到印度總督奧克蘭的來信的。
“這是個悲劇,但不是我們的責任。”在收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璞鼎查脫口而出,“想想吧,先生們,我們用一個團就能消滅一萬清國人,而奧克蘭卻讓八千士兵被比清國人更落後的阿富汗人消滅。除了證明奧克蘭的無能之外,還能說明什麽呢?”
“全權代表閣下,”遠征軍海軍司令巴加斟酌著措辭,“奧克蘭為了推卸他的責任,一定會說,我們把精銳都調走了,才導致了這樣的結局。我們離得比較近,現在消息還沒有到達倫敦,但我敢肯定,倫敦的那些小報記者們一定會像嗜血的鯊魚一樣興奮起來。”
“我都能想到那些標題,《明珠上的血河》、《顧此失彼,印度危在旦夕》……”
“好了,說這些無濟於事,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立即停止和清國的戰爭,迴印度去,畢竟印度才是皇冠上的寶石。”
“那我們征服清國的偉業怎麽辦?”
“依照清國人的情報能力,他們未必知道阿富汗的事情。第二次鎮江會戰中,我們已經把他們打疼了,我想,他們會接受巴麥尊首相的訓令中提出的十項條件的。”
璞鼎查在屋子裏團團轉著圈子,一會兒看看巴加,一會兒又看看陸軍司令郭富。
“真的要立即迴印度嗎,就不能再等上幾個月。”
“閣下,我們耽誤不了時間。雖然阿富汗人不可能入侵印度腹地,但在邊境搗亂會給我們造成麻煩。而這些麻煩,會在倫敦被有意無意的放大。倫敦的政治,我想您比我清楚。”
是啊,倫敦的政治。璞鼎查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對阿富汗的失敗表現得過於冷漠,那麽奧克蘭就有很大的機會把自己當成替罪羊。
《為了個人的虛榮置不列顛臣民的安危於不顧》,璞鼎查絕對擔不起這樣的報紙標題。
“好吧,先生們,把翻譯叫進來,我們向清國人唿籲和平。”
第二天一早,就有兵丁來報,奕經大人召見。楚劍功先沒在意,答應下來,然後和李穎修吃早飯,可過了不一會,又有兵丁來催,這一次,是讓兩人都去。
楚劍功和李穎修趕緊換上官服,李穎修一時興起,在簽押房裏扮成僵屍跳了幾下,這時候,奕經的師爺,貝青喬親自來了,催兩人快去。短短時間,居然三催。楚劍功和李穎修不敢怠慢,趕快騎馬出發。
新任兩江總督牛鑒還沒有到達江寧,奕經仍在主持大局,他見到李穎修到來,分外高興。
“李道台,久仰大名,當世蘇張之名,如雷貫耳。”
李穎修心想,我什麽時候成了蘇秦和張儀了,麵上卻不好反問,便隻是說道:“大帥過獎了,下官隻是知道些外夷的事情而已。”
“今天真是雙喜臨門哪。”奕經突然說道。
“大帥為什麽這麽說?何喜之有?”
“皇上新的聖旨剛剛到了。”
“皇上怎麽說?”
“皇上已經迴心轉意,正式要與英夷和談。委任耆英為欽差大臣,專職談判,牛鑒為談判副使。林則徐林大人,和伊裏布大人,為參讚機要,他們兩位都是擅長製夷的人物,有他們在,想來不至於吃什麽虧。謝天謝地,終於不用再打仗了,我這倒黴差事也算到頭了。”
奕經一時得意忘形,口無遮攔。
楚劍功想告訴奕經關於阿富汗的事情,但李穎修搶著說話:“大帥,第二件喜事呢?”
“就是你李道台前來啊。你是我大清第一位通商洋務善後使,來得正當其時,正當其時。談判啊,訂約哎,這些事情,自然由你去管。”
楚劍功明白奕經為什麽這麽高興了:“大帥不再和英夷接洽麽?”
“我不管了,我不管了,我要盡快迴京師去,向皇上麵陳情弊。”
“原來如此。”看來奕經大人對這爛攤子死了心了,想甩手不管。李穎修心裏默默好笑,口卻說道:“那可好,有大人進京麵聖,向皇上當麵陳情,讓皇上弄清楚這裏的情況,我們也好放開了做事。”
楚劍功卻想到一事,“大人,您要迴京,那您的麾下,關外八旗、蒙古藩部,由誰來指揮,交給奕山大人麽?”
“不,奕山也會和我一同北返,關外八旗還成建製的,自然迴去關外休整。蒙古藩部,熱河、綏遠、察哈爾八旗也一樣。”
“那哪些兵會留下來呢?沒收攏的潰兵怎麽辦?”
“現在顧不了這麽多了,潰兵就由他們去吧。西南和西北的綠營還會留在江寧,協助守城,楊侯爺還要等進一步的命令。”
居然連潰兵都不管了。奕經急著把這燙手山芋丟掉。他似乎一刻也等不得了,開始向李穎修轉交相關的文牘。
過了一會,奕山、楊芳和德珠布都到齊了。奕山早已知道了消息,他和奕經一樣,對擺脫這個爛攤子喜形於色。楊芳仿佛一下子變老了,他還要在江寧撐下去。
43談判的程序
德珠布倒是提出了一個問題:“皇上是怎麽想到讓伊裏布和林則徐參讚軍機,隨行談判的?”
“都是劉韻珂推薦的。”奕經順手拿出一份奏折,“這是京師轉來的,劉韻珂在奏折裏,認為林大人公忠體國,剛直有力,又製夷得法。伊大人善於懷柔,用此二人可以剛柔並濟。”
“皇上對談判有什麽示下呢?”
“有和談欽差大臣耆英總攬全局,最後有耆英,牛鑒,林則徐,伊裏布四位大人商議而定。但皇上提出了幾個可以商談的要點,你們可以先行考慮。”說完,奕經遞過來一張紙絹。
紙絹上文四駢六,述說了大清皇帝是多麽的寬仁,最後提出了三項恩典給英國人:
第一、恢複通商,福建、浙江、廣東允許定時貿易
第二、依朝貢例,如果英夷言辭恭順,則厚加賞賜。
第三、若有冤情,可由耆英代為陳奏。
同時,這道密旨中又交代,“激勵將士,同心合力,應守則守,應剿則剿”,道光還在做剿滅的打算。
楚劍功和李穎修對視一眼,就表示要謹遵聖旨。
隨後,奕山向德珠布移交了西北綠營的兵符印信。兩位皇親又說了一通吉祥話而,就坐上轎子,帶著家人,急匆匆的離去了。
他們兩位一走,耆英卻還沒到,楊芳正要對德珠布說話,德珠布搶在頭裏說:“請楊侯爺就在這總督署裏住下,代為主持大局。”
“誒,你滿我漢,您又是江寧將軍,還是請您代行兩江總督職務為好。”
“楊侯爺不必過謙,您德高望重,隻有您這樣的老帥才能鎮住那些兵丁。”
“將軍真是折殺老朽了,我近日頭昏眼花,怕是精力不濟了。”
兩位一品大員在這裏謙讓,楚劍功和李穎修在旁邊看著也不是,走開也不是。
最後,楊芳還是勉為其難,他轉頭問李穎修:“李道台,你看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呐?”
“既然皇上的意思已經明了了,我們不要等欽差到來,可以先和英國人談起來,摸摸他們的底。”
“也對,誰去呢?”
“下官忝列通商洋務善後使,自然是下官去了。”
“那真是太好了,李道台,你這就出發吧,萬事小心。”楊侯爺還真幹脆。
李穎修來到江邊,坐上一艘小劃子,就向著皋華麗號駛去。
等李穎修上了皋華麗號,以“通商洋務善後使”的名帖見到了這艘船上的最高官員,英軍的海軍司令巴加。
“你們擁有談判權限的全權代表就要來了?”
“是的,這是詔書的抄錄件,在正式會談場合,我們會出示詔書的原件。”
“我不懂中文,這份文件我會轉給我方的全權代表閣下的。您這次前來拜訪我們,就是為了通知我們這一點嗎?”
“不僅是這樣,您看,我是清國方麵專門負責外交的官員,具體的談判,將由我來代表清國來執行。既然已經確定,欽差就要來了,我想,我們可以開始談判了。你們可以任命具體的談判人員。”
“不,不,在見到欽差本人以前,我們絕不開始談判。”
裝。李穎修在心裏暗笑,“我想,你們也想盡快結束談判吧。為什麽不抓緊時間呢?”
“我有另外一個問題,”巴加岔開話題,“今天,我們注意到貴方有大規模的軍事調動,你們這是談判的態度嗎?”
喔?李穎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一定是關外八旗準備和奕經一起北返,現在在整頓收拾。
“為了表明談判的誠意,我們決定撤離一部分軍隊。”
“其實你們不撤也沒關係。”巴加嘲諷的說。
“您現在能給我一個答複嗎?貴方由誰負責具體談判?”
巴加猶豫了一下,迴答道:“我們將由璞鼎查爵士的副官,麻恭少校和您具體談判。”
瞧瞧,英國人早就把談判的執行人選好了。依照巴加海軍司令的職務,他是不可能決定談判人選的。因此,麻恭少校作為英方的談判執行人,一定是早就準備好的。
相通的這一點,李穎修心裏更有底了。英國人絕不可能撐下去,他們要迴去應付阿富汗的局麵。
“那麽,我們明天開始談判好嗎?”
“談判地點呢?在軍艦上嗎?”
李穎修考慮了一下,覺得軍艦上是英國人的主場,還是少來為妙,他決定尊重“曆史”。
“軍艦上過於狹窄,我們不如在下關的靜海寺談判好了。請您隨我來,在軍艦上我們就看得到。”李穎修和巴加走到外麵,李穎修把靜海寺指給巴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