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行商
11月4日
“恭喜恭喜啊,道台大人。”十三行的富商之一,張大富張大老板站在自家大門口,向李穎修拱手道。
“哎,什麽啊,張老板你們還不知道我的底細,我就是對英夷熟悉一些,掛個道台的頭銜,在兩廣總督府裏摻和而已,張老板你不要取笑我了。咱們還和從前一樣。”
“老弟啊,”張老板又恢複了往日口氣,“年紀輕輕就成了道台,還是有實缺的,專管通商洋務,前途不可限量,以後十三行的老兄弟都要在老弟手邊討飯吃了。來來來,請屋裏坐。”
“來了,說正題了。”李穎修心道,眼睛往張大富的隨從堆裏一掃,見到站在張大富身後的一人,身著男子的常服,麵容卻極其妖嬈。
莫非是女扮男裝那一套?張老板沒有兒子,隻好把女兒當兒子養,以繼承家業?李穎修心裏轉著齷齪的念頭,和張老板進了廳房。
到屋中大家閑扯了幾句,張老板說:“老弟,我們十三行囤積在廣州的一千多萬斤茶葉,英國人自己也屯了差不多的數目,現在困在廣州,走不了,不知道林大人是個什麽態度。”
“走,馬上可以走,我已經和英吉利人談過了,他們的商船,這幾日就可以進廣州。”
“那就好,那就好。”張老板用毛巾擦了擦汗,“這天可真熱啊。”今天是11月4號。
張大富見李穎修不停的往他身後掃,便把手往身後一伸:“阿彪,快來見過道台大人。”
那名麵容妖嬈的男子便上前一步,行了個禮,說道:“小民張彪,見過道台。”聲如洪鍾,李穎修看見他的喉結一顫一顫,大為失望,問道:“這位是令公子麽?”
“正是犬子,單名一個彪字,字靜初。”
這時,下人進來稟報:“老爺,酒菜已經備好了,是不是請客人入席?”
“請。”
“請。”
在席上,大家吃了幾口菜,喝了一點酒潤了潤,張大富說道:“穎修老弟,你看和英國人的生意,還有得做嗎?”
“有的做,當然有得做,賺錢嘛,誰不喜歡?”
“不會打完了仗,就向康熙爺那時候一樣禁海吧?”
李穎修撲哧一樂,張大富父子有些詫異的看著他,李穎修趕緊擺擺手:“我是笑,老哥你杞人憂天了,來,喝酒。”
他心裏卻在想著:等這場戰爭打完,不割個租界已是萬幸,禁海?
這張大富今日宴請自己,大概就是受了十三行中大東家的委托,來探聽官府的口風。像盧文錦等李氏船行的東主,和自己太熟,如果直接來問,萬一話說僵了,連轉彎的餘地都沒有
這時候,就聽見張大富說:“老弟你別笑我。我祖上呢,是遊商,賤籍,我辛苦了半輩子,靠十三行做買賣,使了一屋子的銀子,才買了個民籍。如果禁海,我這民籍還保不保得住,就兩說了。”
但自明末以來,大量的資本湧入工商業,使某些商人成為坐擁千萬的巨富。例如壟斷鹽業的兩淮鹽商中居於散商之上的總商,多“富以千萬計”,至於“百萬以下者,皆謂之小商,彼綱總者,得嬉笑而唿叱之”。
十八世紀時,江浙糧商在鎮江、蘇州、杭州、湖州等處,遍設糧倉,各倉經常積穀至數十萬石。像這樣大量地屯積糧食,沒有巨額資本,是難以做到的。而這種情況,並不限於江浙兩地。
再比如十三行中的大行商伍秉建,據李穎修從盧文錦,葉上林等人和伍秉建的賬目往來推斷,其財產超過兩千萬兩。
在行業中積累的資本也極為可觀,比如廣東沿海的諸位船商,擁有三四十艘沙船的有十餘家,按每艘沙船七千兩銀子計算,每家船舶資產就有30萬兩左右。廣東每年北上天津的沙船,不下數千號。這些船隻,大的載貨三千擔,小的載貨一千六百擔。如此龐大的沿海貿易,其背後的資本也可見一斑。
十三行及其他商家以及某些地主的資本,不僅經營實業,還湧入錢莊、票號、典當業。康熙初年,全國典當業有兩萬二千多家。每家資本,最多達八萬兩,最少也有一千餘兩。全國典當業資本,按最低的估計,也在兩千萬兩以上。錢莊、票號,在一些商業中心,也有很大的勢力。上海在十八世紀初年,開始有錢莊的創設,至十八世紀末葉,則已超過百家。
廣州開埠以來,錢莊票號的生意後來居上,由於專營外貿,商賈雲集,最初均須攜帶現銀,為數達數百萬兩。至十九世紀初,則改由匯票往來,專營匯兌的票號,在這裏起了很大的作用。
錢莊已大批出現,這些錢莊擁有雄厚的資本,它們所發的錢票。有很高的信用,銀錢交易,自一萬至數萬、十數萬,隻須在錢莊過賬,不必銀錢過手。
資本的流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和行業的限製。廣州的行商,是一個地域性比較濃厚的行業,但是不少著名行商的資本,就有來自福建、浙江乃至遙遠的長江流域的。
但所謂“士農工商”,商是最末等的,商人處於從屬和被支配的地位,有些商人,和妓女,工匠一樣屬於賤籍。
這位張大富張老板,在十三行中屬於小字輩,但百萬兩的身家肯定是有的,好不容易脫了籍,官府隻要一句話,就可以讓他全家富貴化為塵土。
十三行中,絕無老實之人。倒賣鴉片的幾人兩廣總督署已有備案,自不必說。像張大富這些人,平日難免用些浮滑手段。中英戰事一起,他們身家所係的外貿斷絕,也就人心惶惶了。
“張老哥,不用擔心,我在這通商洋務善後使的位置上做一天,廣東開埠,絕不會變,就是不知道這個臨時的差事能做多久?”
張大富以為自己聽懂了,趕緊說:“伍大東家,盧老板、葉老板也是這個意思,我們十三行別的本事沒有,流水的銀子有的是,大家想鼓搗些主意,把李老弟的這個位置變成實缺,常置不廢,還擔保李老弟一直能做下去。大家都是熟人,我今天就幫盧老板帶個話,李老弟有什麽需要,隻管開口。”
“老哥啊,你這份家業,傳到令郎手裏是沒問題的。”
張大富喜笑顏開。
可就聽見張彪在一旁說到:“李道台,我不想接掌家業,我想從軍,你帶我去見楚劍功楚鎮台吧。”
本節經濟數據根據範文瀾《中國通史》清代部分“手工業和商業中的資本”編寫。
兩更,唿喚紅票、收藏
51 張彪
11月5日
李穎修聞聲扭過頭去,看見張彪的柳眉一跳一跳。,李穎修便問道:“你想從軍?”
張大富說道:“哪裏哪裏,小孩子心性,老弟你不要當真,我就這麽一個嫡子,還指望他繼承家業。”
李穎修端起酒杯,把話題帶迴來:“老哥,盧老板他們的意思我知道了,我心中有數。你老哥中間帶話,辛苦了,我敬你一杯。”
“哪裏哪裏,該我敬你才是。”
張大富很高興,喝得酩酊大醉,強撐著送別了李穎修,由張彪扶著迴了屋子裏。
一進屋子,張大富就站穩了,沉聲對張彪說:“跪下!”
“爹。”
“跪下!”
張彪依言跪下,張大富問他:“你要從軍,可是當真?”
“是當真。”
“原來你一直沒死心。”
張彪咬了咬秀美的嘴唇,大聲說道:“孩兒就是沒死心,當初要孩兒習文習武爭取功名的,還不是爹爹。”
“我,我打你。”張大富氣得舉起手來,說道,“我要你爭取功名,是要考秀才,考舉人,那才叫掙功名呢,當大頭兵算什麽功名。”
“我們張家是賤籍,到我這輩才改了良民,你如果取了功名,我們才算翻了身了,我們家祖祖輩輩的希望,可都在你身上。”張大富繼續苦口婆心的教育兒子。
“你是家裏唯一的嫡子,你去當兵,萬一有事,我們張家就斷了香火。”
張彪迴嘴道:“不是還有弟弟他們嗎?”
“他們都是你小娘生的,不是嫡子,不能繼承大宗。”
“話說迴來,爹,你找的小娘也太多了些。”張彪嘻嘻哈哈的從地上站起來了。
“混賬,說你的事情呢。哎,你怎麽站起來了,跪下。”
張彪又跪下了,繼續聽張大富說話,一副誠心受教的樣子。
“你小時候,生來就像女孩子,眉清目秀,乖巧無比。到了街上,惹得浪蕩子調戲。你又性格又強,吃不得半點虧,別人調戲了你,你便用拳頭打迴來。到處惹事,所以我才給你取字‘靜初’,希望能有幾分清靜。”
“請了先生教你識字,請了拳師讓你習武,把滿門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可你呢,總說自己無心功名。雖然不合我意,但也由著你。可你,可你……居然要去當兵。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你知不知道。啊?”
張大富越說越氣:“你就跪在這裏,好好想想。”說完離開了大堂。
第二天,11月5日,李氏船行公館。
施策,李穎修在荒島上撿的義弟,一大早爬起來開門,就看見一個人跪在公館前麵。
“這位……公子?你這是何苦啊?”施策問道。
“我乃張彪張靜初,我要見李道台。”
“李大哥正在洗漱,公子,您先起來,隨我來屋裏坐坐,這廣州的冬天,還是挺涼的。”
不一會,李穎修見到了張彪。
張彪大喊:“李道台,我要投軍,你就收了我吧”
“小兄弟你吃早飯沒有?”
張彪搖搖頭。
“來,我們一邊吃一邊說。”
張彪大概大半夜就在李穎修門口跪著,早就餓了,大口大口的吃河粉。
“好不好吃?”
“好吃。”
“天天吃這種東西,你受不受得了?”
“天天吃啊,肯定膩了。”
“可在軍隊裏,天天就吃這些,你一個富家公子,哪裏受得了?”
“我受得了,受得了。”張彪一下子就急了。
“你為什麽要從軍呢?”
“我偷偷去白雲山軍營瞧過了,朱雀軍是真威風啊。各個都有洋槍,刺刀,短打軍裝,氣派,真氣派。”
“就為這個,為了氣派?”
“不是啦。你看我爹,總要我求功名,可我想啊,那些秀才舉人,都不如朱雀軍打出來的功名實在。”
“朱雀軍現在也沒有功名啊。”
“會有的,當然會有的,現在天下大變……”
李穎修聽到這裏,臉色一變:“亂說。”
“李道台,英吉利人,你比我見得多,廣州有林大人主持,也許還有轉圓的的餘地,可別的省份,怕是擋不住這英夷了。”
想不到張彪這青年,還有這番見識。李穎修繼續聽張彪說下去。
張彪自幼長得像女孩,親友都說:“孩子,可惜你不是女兒身,不然進宮當貴妃娘娘。”張彪深深為此苦惱著。他總想找機會,證明自己是個男子漢。
11月4日
“恭喜恭喜啊,道台大人。”十三行的富商之一,張大富張大老板站在自家大門口,向李穎修拱手道。
“哎,什麽啊,張老板你們還不知道我的底細,我就是對英夷熟悉一些,掛個道台的頭銜,在兩廣總督府裏摻和而已,張老板你不要取笑我了。咱們還和從前一樣。”
“老弟啊,”張老板又恢複了往日口氣,“年紀輕輕就成了道台,還是有實缺的,專管通商洋務,前途不可限量,以後十三行的老兄弟都要在老弟手邊討飯吃了。來來來,請屋裏坐。”
“來了,說正題了。”李穎修心道,眼睛往張大富的隨從堆裏一掃,見到站在張大富身後的一人,身著男子的常服,麵容卻極其妖嬈。
莫非是女扮男裝那一套?張老板沒有兒子,隻好把女兒當兒子養,以繼承家業?李穎修心裏轉著齷齪的念頭,和張老板進了廳房。
到屋中大家閑扯了幾句,張老板說:“老弟,我們十三行囤積在廣州的一千多萬斤茶葉,英國人自己也屯了差不多的數目,現在困在廣州,走不了,不知道林大人是個什麽態度。”
“走,馬上可以走,我已經和英吉利人談過了,他們的商船,這幾日就可以進廣州。”
“那就好,那就好。”張老板用毛巾擦了擦汗,“這天可真熱啊。”今天是11月4號。
張大富見李穎修不停的往他身後掃,便把手往身後一伸:“阿彪,快來見過道台大人。”
那名麵容妖嬈的男子便上前一步,行了個禮,說道:“小民張彪,見過道台。”聲如洪鍾,李穎修看見他的喉結一顫一顫,大為失望,問道:“這位是令公子麽?”
“正是犬子,單名一個彪字,字靜初。”
這時,下人進來稟報:“老爺,酒菜已經備好了,是不是請客人入席?”
“請。”
“請。”
在席上,大家吃了幾口菜,喝了一點酒潤了潤,張大富說道:“穎修老弟,你看和英國人的生意,還有得做嗎?”
“有的做,當然有得做,賺錢嘛,誰不喜歡?”
“不會打完了仗,就向康熙爺那時候一樣禁海吧?”
李穎修撲哧一樂,張大富父子有些詫異的看著他,李穎修趕緊擺擺手:“我是笑,老哥你杞人憂天了,來,喝酒。”
他心裏卻在想著:等這場戰爭打完,不割個租界已是萬幸,禁海?
這張大富今日宴請自己,大概就是受了十三行中大東家的委托,來探聽官府的口風。像盧文錦等李氏船行的東主,和自己太熟,如果直接來問,萬一話說僵了,連轉彎的餘地都沒有
這時候,就聽見張大富說:“老弟你別笑我。我祖上呢,是遊商,賤籍,我辛苦了半輩子,靠十三行做買賣,使了一屋子的銀子,才買了個民籍。如果禁海,我這民籍還保不保得住,就兩說了。”
但自明末以來,大量的資本湧入工商業,使某些商人成為坐擁千萬的巨富。例如壟斷鹽業的兩淮鹽商中居於散商之上的總商,多“富以千萬計”,至於“百萬以下者,皆謂之小商,彼綱總者,得嬉笑而唿叱之”。
十八世紀時,江浙糧商在鎮江、蘇州、杭州、湖州等處,遍設糧倉,各倉經常積穀至數十萬石。像這樣大量地屯積糧食,沒有巨額資本,是難以做到的。而這種情況,並不限於江浙兩地。
再比如十三行中的大行商伍秉建,據李穎修從盧文錦,葉上林等人和伍秉建的賬目往來推斷,其財產超過兩千萬兩。
在行業中積累的資本也極為可觀,比如廣東沿海的諸位船商,擁有三四十艘沙船的有十餘家,按每艘沙船七千兩銀子計算,每家船舶資產就有30萬兩左右。廣東每年北上天津的沙船,不下數千號。這些船隻,大的載貨三千擔,小的載貨一千六百擔。如此龐大的沿海貿易,其背後的資本也可見一斑。
十三行及其他商家以及某些地主的資本,不僅經營實業,還湧入錢莊、票號、典當業。康熙初年,全國典當業有兩萬二千多家。每家資本,最多達八萬兩,最少也有一千餘兩。全國典當業資本,按最低的估計,也在兩千萬兩以上。錢莊、票號,在一些商業中心,也有很大的勢力。上海在十八世紀初年,開始有錢莊的創設,至十八世紀末葉,則已超過百家。
廣州開埠以來,錢莊票號的生意後來居上,由於專營外貿,商賈雲集,最初均須攜帶現銀,為數達數百萬兩。至十九世紀初,則改由匯票往來,專營匯兌的票號,在這裏起了很大的作用。
錢莊已大批出現,這些錢莊擁有雄厚的資本,它們所發的錢票。有很高的信用,銀錢交易,自一萬至數萬、十數萬,隻須在錢莊過賬,不必銀錢過手。
資本的流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和行業的限製。廣州的行商,是一個地域性比較濃厚的行業,但是不少著名行商的資本,就有來自福建、浙江乃至遙遠的長江流域的。
但所謂“士農工商”,商是最末等的,商人處於從屬和被支配的地位,有些商人,和妓女,工匠一樣屬於賤籍。
這位張大富張老板,在十三行中屬於小字輩,但百萬兩的身家肯定是有的,好不容易脫了籍,官府隻要一句話,就可以讓他全家富貴化為塵土。
十三行中,絕無老實之人。倒賣鴉片的幾人兩廣總督署已有備案,自不必說。像張大富這些人,平日難免用些浮滑手段。中英戰事一起,他們身家所係的外貿斷絕,也就人心惶惶了。
“張老哥,不用擔心,我在這通商洋務善後使的位置上做一天,廣東開埠,絕不會變,就是不知道這個臨時的差事能做多久?”
張大富以為自己聽懂了,趕緊說:“伍大東家,盧老板、葉老板也是這個意思,我們十三行別的本事沒有,流水的銀子有的是,大家想鼓搗些主意,把李老弟的這個位置變成實缺,常置不廢,還擔保李老弟一直能做下去。大家都是熟人,我今天就幫盧老板帶個話,李老弟有什麽需要,隻管開口。”
“老哥啊,你這份家業,傳到令郎手裏是沒問題的。”
張大富喜笑顏開。
可就聽見張彪在一旁說到:“李道台,我不想接掌家業,我想從軍,你帶我去見楚劍功楚鎮台吧。”
本節經濟數據根據範文瀾《中國通史》清代部分“手工業和商業中的資本”編寫。
兩更,唿喚紅票、收藏
51 張彪
11月5日
李穎修聞聲扭過頭去,看見張彪的柳眉一跳一跳。,李穎修便問道:“你想從軍?”
張大富說道:“哪裏哪裏,小孩子心性,老弟你不要當真,我就這麽一個嫡子,還指望他繼承家業。”
李穎修端起酒杯,把話題帶迴來:“老哥,盧老板他們的意思我知道了,我心中有數。你老哥中間帶話,辛苦了,我敬你一杯。”
“哪裏哪裏,該我敬你才是。”
張大富很高興,喝得酩酊大醉,強撐著送別了李穎修,由張彪扶著迴了屋子裏。
一進屋子,張大富就站穩了,沉聲對張彪說:“跪下!”
“爹。”
“跪下!”
張彪依言跪下,張大富問他:“你要從軍,可是當真?”
“是當真。”
“原來你一直沒死心。”
張彪咬了咬秀美的嘴唇,大聲說道:“孩兒就是沒死心,當初要孩兒習文習武爭取功名的,還不是爹爹。”
“我,我打你。”張大富氣得舉起手來,說道,“我要你爭取功名,是要考秀才,考舉人,那才叫掙功名呢,當大頭兵算什麽功名。”
“我們張家是賤籍,到我這輩才改了良民,你如果取了功名,我們才算翻了身了,我們家祖祖輩輩的希望,可都在你身上。”張大富繼續苦口婆心的教育兒子。
“你是家裏唯一的嫡子,你去當兵,萬一有事,我們張家就斷了香火。”
張彪迴嘴道:“不是還有弟弟他們嗎?”
“他們都是你小娘生的,不是嫡子,不能繼承大宗。”
“話說迴來,爹,你找的小娘也太多了些。”張彪嘻嘻哈哈的從地上站起來了。
“混賬,說你的事情呢。哎,你怎麽站起來了,跪下。”
張彪又跪下了,繼續聽張大富說話,一副誠心受教的樣子。
“你小時候,生來就像女孩子,眉清目秀,乖巧無比。到了街上,惹得浪蕩子調戲。你又性格又強,吃不得半點虧,別人調戲了你,你便用拳頭打迴來。到處惹事,所以我才給你取字‘靜初’,希望能有幾分清靜。”
“請了先生教你識字,請了拳師讓你習武,把滿門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可你呢,總說自己無心功名。雖然不合我意,但也由著你。可你,可你……居然要去當兵。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你知不知道。啊?”
張大富越說越氣:“你就跪在這裏,好好想想。”說完離開了大堂。
第二天,11月5日,李氏船行公館。
施策,李穎修在荒島上撿的義弟,一大早爬起來開門,就看見一個人跪在公館前麵。
“這位……公子?你這是何苦啊?”施策問道。
“我乃張彪張靜初,我要見李道台。”
“李大哥正在洗漱,公子,您先起來,隨我來屋裏坐坐,這廣州的冬天,還是挺涼的。”
不一會,李穎修見到了張彪。
張彪大喊:“李道台,我要投軍,你就收了我吧”
“小兄弟你吃早飯沒有?”
張彪搖搖頭。
“來,我們一邊吃一邊說。”
張彪大概大半夜就在李穎修門口跪著,早就餓了,大口大口的吃河粉。
“好不好吃?”
“好吃。”
“天天吃這種東西,你受不受得了?”
“天天吃啊,肯定膩了。”
“可在軍隊裏,天天就吃這些,你一個富家公子,哪裏受得了?”
“我受得了,受得了。”張彪一下子就急了。
“你為什麽要從軍呢?”
“我偷偷去白雲山軍營瞧過了,朱雀軍是真威風啊。各個都有洋槍,刺刀,短打軍裝,氣派,真氣派。”
“就為這個,為了氣派?”
“不是啦。你看我爹,總要我求功名,可我想啊,那些秀才舉人,都不如朱雀軍打出來的功名實在。”
“朱雀軍現在也沒有功名啊。”
“會有的,當然會有的,現在天下大變……”
李穎修聽到這裏,臉色一變:“亂說。”
“李道台,英吉利人,你比我見得多,廣州有林大人主持,也許還有轉圓的的餘地,可別的省份,怕是擋不住這英夷了。”
想不到張彪這青年,還有這番見識。李穎修繼續聽張彪說下去。
張彪自幼長得像女孩,親友都說:“孩子,可惜你不是女兒身,不然進宮當貴妃娘娘。”張彪深深為此苦惱著。他總想找機會,證明自己是個男子漢。